快速通關秒賣完了~
只好老實排隊囉
這張照片送給生日的派翠克
Hbd!!!!
派 翠 克 照片 在 台灣回憶探險團 Facebook 八卦
「要不是國民黨來,臺灣早就被中共併吞了」
「要不是國民黨帶黃金來,臺灣早就完了」
仗著大眾普遍對歷史沒有太多概念,這類說詞幾乎是每個黨國信徒,甚至一般民眾深信不疑的論述。這類信仰也成為許多人認同國民黨或中華民國在臺統治的原因之一,甚至造成部分族群以為自己高人一等、自己的來臨拯救了這個島,別人都要感激他。和真實歷史的巨大落差也在社會埋下了衝突的種子。
但隨著許多史料一一出爐,真相也愈來愈清晰,如圖為國史館近幾個月開放線上閱覽的「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之一(典藏號 002-060100-00253-018),為1948~1949盟軍統帥麥克阿瑟計畫將臺灣轉由聯合國託管,蔣介石獲知消息後的一連串反應之記錄之一。
事件的起因要從1945年二戰結束說起,當時盟軍統帥麥克阿瑟發佈命令,請蔣介石代表盟軍派員至臺灣接受日本投降。之後尚未簽約決定歸屬的臺灣,暫時成為軍事託管地。
1948年,中共逐漸在國共內戰中取得優勢,美方於是開始考慮改承認中共為中國合法政府。美方判斷國民黨勢力守不住臺灣,為了避免臺灣落入中共手中影響美國遠東戰略防線,因此打算將臺灣改委任聯合國或盟軍總部(或美國直接)託管,亦有鼓動臺灣獨立的意圖。
啊不是「要不是國民黨來,臺灣早就被中共併吞了」?「要不是國民黨來,臺灣早就被中共併吞了」?「要不是國民黨來,臺灣早就被中共併吞了」?
錯了。真相是
「要不是國民黨來,臺灣早就在聯合國託管下成為美國太平洋海島反共的戰略防線之一,並很可能由臺灣人建立國家」
【請複誦三次謝謝】
蔣介石面臨這狀況選擇了全力阻止,因為臺灣可能成為「中國反共力量新的政治希望」(典藏號:002-060100-00253-020),最後在全面潰敗下率大量殘兵難民逃過來賴著不走,臺灣由聯合國託管議題無疾而終。
所以這些人怎麼看待臺灣的?中央缺錢請臺灣銀行印鈔票印到四萬換一塊、缺物資從臺灣運、缺人抵擋追兵來臺灣徵召、罔顧臺灣權益拿來當「中國反共力量新的政治希望」、局勢一亂就來個不惜錯殺管你死活,最後還要我們揹著他們沈重的假招牌面對不被世界承認的命運至今然後叫你要感恩。
在他們眼中,臺灣就是這麼賤。然後,多數人竟然也接受了。
我們只有重新認識歷史,認識自己,才能真正疼惜自己、疼惜這塊土地。
因為別人根本不會疼惜你。
了解臺灣戰後命運必讀!
《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陳翠蓮
http://gjtaiwan.com/rt/?id=240
《保衛大臺灣的美援》林炳炎
http://goo.gl/Z7zQBB
延伸閱讀:
要不是國民黨保衛臺灣,臺灣早就被中共併吞了?
https://goo.gl/1XOxtY
破解二戰後黃金傳說神話
https://goo.gl/lRgx7H
--
本文同步刊載於
http://www.twmemory.org/?p=10741
Google+
https://plus.google.com/+TwmemoryOrg
☆☆☆☆☆
台灣回憶探險團 台灣回憶募集中,各位團友若有任何關於台灣的老照片、影片或是文獻,都歡迎投稿與大家分享討論哦~~!
派 翠 克 照片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八卦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當年,李仙得曾問過卓杞篤及其族人,為何要殺害羅妹號船的一行人,卓杞篤回答到:
很久以前,洋人幾乎滅絕了整個龜仔甪社,僅有三人倖免。
他們存活下來交代後世子孫勢必復仇。
由於他們並無船隻可用來追逐外國人,所以只能盡力報復。
那麼,這個「很久以前」是什麼時候呢?也許回到十七世紀的大航海時代,我們能夠有所解答。
相傳十七世紀荷蘭王室有位標緻的瑪格麗特公主,從小被捧在掌心上的她,為了尋找荷蘭東印度公司派駐來臺、挖掘金礦的情人威雪林,一路追隨他的腳步到福爾摩沙。
孰料來到島上,才聽聞威雪林已遭西班牙人陷害、於卑南遇害的消息。
大受打擊的瑪格麗特堅持前往威雪林遇害之地憑弔,但其所搭乘的戎克船「巫翠奇號」卻在瑯嶠觸礁擱淺。
更不巧的是,瑪格麗特上岸後,遭當地原住民「龜仔甪社」人一刀斬落頭顱,就此香消玉殞。
上述故事來自屏東在地文史工作者的考證與整理,男主角威雪林真有其人,是一位名叫 Maarten Wesselingh 的丹麥人,1638 年乘船至瑯嶠,到卑南探勘金礦並留駐當地,三年後被卑南附近的原住民殺害。
然而並沒有證據證明這名荷蘭公主的存在。
雖然如此,據說在荷蘭公主遇難後,荷蘭人馬上派兵來復仇,而且一度殺得龜仔甪社幾乎要滅族了。
加上百年來,龜仔甪社時常遭受洋人與洋船的侵擾,因此部落一直流傳著要「替祖先報仇」的使命。
1867年,羅妹號也在瑯嶠附近發生船難,而船長夫人同樣遭到龜仔甪社人「復仇」砍頭,自此,「紅毛女遇害」的故事便傳得更開。
相傳到了1930年代,有人在墾丁大灣海灘發現一具骨骸,便好心買了個甕裝起來,放在海灘邊的萬應公祠內。
幾年後,地方上有人無故發瘋、放火燒屋,大家請來乩童問事。
誰知道,乩童竟開口說英語,說她是幾百年前在墾丁遇害的紅毛公主,沒有船可以回家,因此在當地陰魂不散,而那具屍骨便是她的遺骨。
這位公主(乩童)表示,願意長住墾丁,只要讓出萬應公祠的三分之一給她住,就不再作祟。
眾人於是答應闢出三分之一的萬應公祠,獨立祭拜「疑似」紅毛公主的骨骸,也就成了八寶宮的前身。
隨著故事不斷流傳,八寶公主的故事已有許多版本,不過不管是哪一個版本,背後都代表了這個地方錯綜複雜的歷史故事。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67 年發生在恆春半島南端的「羅妹號事件」,深刻地影響了臺灣日後的發展。
看完公視年度大戲《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想要更認識這段臺灣歷史?想要理解歷史上各族群在事件中如何互動,並在國際關係中彼此角力?想要知道劇情與史實有哪些差異?
鎖定故事的 FB 和 IG,我們會隨著劇情發展,分享相關歷史知識。和我們一起認識這段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歡迎一起邊看邊討論!
#龜仔甪社 #斯卡羅 #原住民 #船難 #洋人 #荷蘭公主 #紅毛公主 #杭特夫人 #羅妹號 #萬應公 #祭祀 #八寶宮 #李仙得 #卓杞篤
本文撰寫主要參考石文誠〈荷蘭公主上了岸?一段傳說、歷史與記憶的交錯歷程〉一文,並感謝研究者提供相關照片。
首圖來源:Outlookxp/CC BY-SA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