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當年,李仙得曾問過卓杞篤及其族人,為何要殺害羅妹號船的一行人,卓杞篤回答到:
很久以前,洋人幾乎滅絕了整個龜仔甪社,僅有三人倖免。
他們存活下來交代後世子孫勢必復仇。
由於他們並無船隻可用來追逐外國人,所以只能盡力報復。
那麼,這個「很久以前」是什麼時候呢?也許回到十七世紀的大航海時代,我們能夠有所解答。
相傳十七世紀荷蘭王室有位標緻的瑪格麗特公主,從小被捧在掌心上的她,為了尋找荷蘭東印度公司派駐來臺、挖掘金礦的情人威雪林,一路追隨他的腳步到福爾摩沙。
孰料來到島上,才聽聞威雪林已遭西班牙人陷害、於卑南遇害的消息。
大受打擊的瑪格麗特堅持前往威雪林遇害之地憑弔,但其所搭乘的戎克船「巫翠奇號」卻在瑯嶠觸礁擱淺。
更不巧的是,瑪格麗特上岸後,遭當地原住民「龜仔甪社」人一刀斬落頭顱,就此香消玉殞。
上述故事來自屏東在地文史工作者的考證與整理,男主角威雪林真有其人,是一位名叫 Maarten Wesselingh 的丹麥人,1638 年乘船至瑯嶠,到卑南探勘金礦並留駐當地,三年後被卑南附近的原住民殺害。
然而並沒有證據證明這名荷蘭公主的存在。
雖然如此,據說在荷蘭公主遇難後,荷蘭人馬上派兵來復仇,而且一度殺得龜仔甪社幾乎要滅族了。
加上百年來,龜仔甪社時常遭受洋人與洋船的侵擾,因此部落一直流傳著要「替祖先報仇」的使命。
1867年,羅妹號也在瑯嶠附近發生船難,而船長夫人同樣遭到龜仔甪社人「復仇」砍頭,自此,「紅毛女遇害」的故事便傳得更開。
相傳到了1930年代,有人在墾丁大灣海灘發現一具骨骸,便好心買了個甕裝起來,放在海灘邊的萬應公祠內。
幾年後,地方上有人無故發瘋、放火燒屋,大家請來乩童問事。
誰知道,乩童竟開口說英語,說她是幾百年前在墾丁遇害的紅毛公主,沒有船可以回家,因此在當地陰魂不散,而那具屍骨便是她的遺骨。
這位公主(乩童)表示,願意長住墾丁,只要讓出萬應公祠的三分之一給她住,就不再作祟。
眾人於是答應闢出三分之一的萬應公祠,獨立祭拜「疑似」紅毛公主的骨骸,也就成了八寶宮的前身。
隨著故事不斷流傳,八寶公主的故事已有許多版本,不過不管是哪一個版本,背後都代表了這個地方錯綜複雜的歷史故事。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67 年發生在恆春半島南端的「羅妹號事件」,深刻地影響了臺灣日後的發展。
看完公視年度大戲《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想要更認識這段臺灣歷史?想要理解歷史上各族群在事件中如何互動,並在國際關係中彼此角力?想要知道劇情與史實有哪些差異?
鎖定故事的 FB 和 IG,我們會隨著劇情發展,分享相關歷史知識。和我們一起認識這段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歡迎一起邊看邊討論!
#龜仔甪社 #斯卡羅 #原住民 #船難 #洋人 #荷蘭公主 #紅毛公主 #杭特夫人 #羅妹號 #萬應公 #祭祀 #八寶宮 #李仙得 #卓杞篤
本文撰寫主要參考石文誠〈荷蘭公主上了岸?一段傳說、歷史與記憶的交錯歷程〉一文,並感謝研究者提供相關照片。
首圖來源:Outlookxp/CC BY-SA 4.0
杭特夫人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八卦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67 年 3 月 12 日,美國的三桅帆船羅妹號(Rover),在航經臺灣海峽時不巧遭遇風浪,偏離預定航道,一路漂流到屏東七星岩觸礁沉沒。
船長杭特當機立斷決定棄船,與船員分為兩組人馬搭乘小艇逃生。
其中一艘小艇上載著船長、船長夫人、大副和三個中國人,副官與另外七個中國人則乘坐第二艘,兩艘小艇試著修正航道往北前進,可惜當夜就走散了。
划行 17 小時後,第一艘小艇總算看見了陸地,大夥終於鬆了口氣。他們在大尖山對面、墾丁一帶登陸,剛爬上岸便累得坐在沙灘上喘息。
過沒多久,他們發現沙灘上還有另一位原住民婦人,杭特夫人向她招招手,給了她一點錢,比手畫腳地請她找位嚮導來,引領他們前往車城尋求協助。
這位原住民婦人收了杭特夫人的錢後轉身離去,但不是去找嚮導,而是上山通知族人。
事實上,該婦人所屬的龜仔甪社,因為地理位置與潮流的關係,早從大航海時代開始,就時常遇到外國人的船難,甚至,因此遭受侵擾,險些被滅族。
也因此,龜仔甪社一直流傳著要替祖先報仇的使命。
於是,在婦人離開不久後,龜仔甪社人下山,搶劫並殺害杭特一行人,並將付錢請婦人找嚮導的杭特夫人當作首領,第一個用矛槍插入她的身體,再用劍殺死她。
直到割下杭特夫人的頭顱後,龜仔甪社人才驚覺她是女子,不配作為自己的敵人,於是憤憤將其屍體拋下。
杭特船長及其白人同伴都在試著保護杭特夫人時被殺死,另外兩個中國人也難以倖免──只有一個例外。
他在聽見原住民從灌木叢中擊發第一槍時,就設法趁亂逃跑,東躲西藏直到黑夜來臨,才翻山越嶺抵達車城。
最終,這位倖存的漢人來到打狗的旗後英國領事館,並將羅妹號一行人遇難的消息散播出去,成為日後鼎鼎大名的「羅妹號事件」。
羅妹號事件僅僅是個開端,在那之後,臺灣的命運又將如何輪轉呢?
欲知詳情,記得從今天晚上九點起,準時收看公視史詩級旗艦劇《斯卡羅》,一起穿越回一百五十年前的南臺灣吧!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斯卡羅》講述 1867 年發生在恆春半島南端的「羅妹號事件」以及各族群在事件中如何互動,並在國際關係中彼此角力的故事。
這段歷史深刻地影響了臺灣日後的發展,然而相比其他故事,卻鮮為人知。
誠摯邀請大家和故事一同觀賞《斯卡羅》,一起認識這段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我們每週都會分享劇中的相關歷史知識,歡迎和我們一起邊看邊討論!
#羅妹號事件 #船難 #恆春半島 #南臺灣 #龜仔甪社 #瑯橋 #原住民 #美國 #船難 #杭特 #李仙得 #必麒麟 #蝶妹 #斯卡羅 #曹瑞原 #公視
感謝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提供劇照
杭特夫人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八卦
台劇史上最大規格的巨作《斯卡羅》你看了嗎?!!! 帶大家認識幾位主要角色~~~
--走讀台灣--
【斯卡羅的「卡司(cast)」之二:必麒麟、劉明燈與卓杞篤的速寫】
山陽國小 王派仁校長
必麒麟(William Alexander Pickering,1840年-1907年)
有「台灣通」之稱的必麒麟,在西元1864年就來到台灣,由於有很好的語言能力,也時常扮演西方人和漢人通譯的角色。六月時,美國艦隊還在計畫進攻龜仔甪社時,就有人向李仙德推薦請必麒麟協助。
八月初,必麒麟受李仙德之託,透過龍鑾社人的協助,經過一翻折衝,先帶回杭特夫人的遺骸。李仙德於九月隨劉明燈出兵南征的過程中,原先的漢人翻譯建議李仙德不必如此大費周章和不見得會同意他的清朝官方、原住民周旋。李仙德便請必麒麟向劉明燈確切翻譯與傳達他堅定的意志給總兵劉明燈。
因為這兩件事,必麒麟獲得李仙德的充分信任,更因為對台灣地理環境的熟悉,能提供他適時的建議。李仙德說「我很慶幸有他陪伴,因為他不但深諳這區的地理、居民及他們的語言」。因此,後來在十月十日早上李仙德和卓杞篤在出火的和談會面,也是由必麒麟陪同。
劉明燈
因為得到福建巡撫的授權,九月初李仙德親自到台灣,要求出兵討伐。時任總兵的吳明燈,是台灣最高軍事統帥,自是無法逃避。因為面對剽悍的「生番」,加上當時自枋寮以南幾乎是完全未開發之處,原先打算採取拖延戰術的劉明燈,最終還是屈服在李仙德的堅持下,態度也漸漸轉向領軍出兵攻打肇事的原住民部落。
九月十日清軍自府城出兵南下,李仙德也親自隨隊,時值季風盛行無法取到海上,但陸路沿途險阻,期間更因道台(台灣最高行政長官)未能提供充足的經費,後來歷經五天艱苦行程,才終於抵達琅嶠。如今,車城福安宮廟門左側牆堵上的「劉明燈統帥過福安村題名碑」,就是這趟遠征的最佳見證。
卓杞篤
與李仙德和談締約的原住民代表卓杞篤,是十九世紀中,瑯𤩝地區排灣族斯卡羅政治領袖,瑯𤩝十八社的大頭目。十月十日,雙方在出火舉行了歷史性的會談。面對李仙德的質問,身材不高,但肩膀寬厚,體格結實的卓杞篤展現了不卑不亢的堅定態度。李仙德如此形容卓杞篤:” His physiognomy was sympathetic, showing great strength of mind and indomitable energy(他的面容親切,卻展現了強大的意志和不屈服的能量)”。雙方後來締結所謂的「南岬之盟」,卓杞篤保證日後在其統領範圍內,一定會提供發生船難白人的必要協助。
卓杞篤後來與李仙德也發展了不錯的交情,1869年,李仙德再訪卓杞篤,還準備了一些禮物給卓杞篤,還將原本只是口頭約定的南峽之盟以文字記錄下來。1872 年李仙得第三度拜會,卓杞篤對李仙德說,「希望每年我們都能見上一面,不然我越來越老了」,但這是兩人最後一次會面。
事件之後
羅發號事件中,看到西方人的決心霸氣、清朝的虛與委蛇、原住民的直來直往,但是也開啟了外國人,特別是日本,對台灣東部的覬覦,因為不久之後的牡丹社事件,可說是他們企圖併吞台灣的序幕。
(斯卡羅的「卡司(cast)」之一,刊登於8/30)
#走讀台灣
#斯卡羅
#婦女專欄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s://new.lilac.org.tw/
杭特夫人 在 斯卡羅案外案?墾丁海岸謎樣遺骨,牽扯百年前國際海難事件 ... 的八卦
1867年羅妹號事件杭特夫人墾丁落難. 1867年羅妹號事件杭特夫人墾丁落難. 19:32 · 1867年羅妹號事件杭特夫人墾丁落難.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