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自以為看透的人總愛用說教的語氣說道:「這世界根本沒有真相」。
這世界不是沒有真相。而是真相流失了、掩埋了在某處,難以存取。
而過往真相會流失會掩埋,是因為真相還好好在那時,人們未能好好抓緊,強權乘虛而入篡改真相,後輩信服謊言。真相被淡忘被改寫被淹埋,後世變得無跡可尋,真相這個毀掉的硬碟無法讀取,只能感慨。
而高傲的一句「這世界根本沒有真相」,也是用來逃避歸根究底地思考的好藉口。
「這世界根本沒有真相」的揭後語,是真相很難尋找,很難保存,不如當真相不存在,讓腦袋放鬆,渾渾噩噩就好了。
他們裝作看透,事實上是不曾想過要看透。他們看透的不是真相這件事,而是自己沒有心思去看清的事實。最後把思考的惰性美化成看透世事。一旦質疑他們,他們就會反問我們「又是否知道世間一切真相?」
而如果我們回答不是,就會覺得我們五十步笑百步。
他們想要的,是把我們拉下來到與他們同一層次,試圖讓我們覺悟,大家都是被不同程度地洗腦的一群蟻民,不相伯仲,不用再爭辯。再一句「人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抹黑我們對真相執著的原動力。
對,我們不一定有能力看見真相的全部,但我們相信世間總有真相在某處。不會輕易定論「真相不存在」。而我們是身處當下時代的參與者。毫不誇口地說,我們直接見證過不少真相的局部。就算硬要以更宏觀的世界政治局勢把所有國家、間碟的動向納入考量,硬要說我們不算真的知道真相的全部,但我們總會在生活中保留求真的精神,嘗試尋找並理解我們想知道的真相。經不起推敲的,即使強權要把它說成真相,我們也會百般質疑,拒絕順服。
真相之所以流失,那群自以為是的人要負上相當大的責任。強權要掩蓋真相,也要有大量像他們那樣的人才行得通。文革、天安門。真相總以人為的方式消失。
真相在事件發生的當下,是絕對肯定存在的。
即使後來的故事版本會如何被帶離真相。
在真相還未無法辨識前,見證過真相局部、仍有良知的人在仍有跡可尋的時代揭發、記錄、傳播這些局部,就能多少保留真相的完整。
就像元朗站的人不會知道太子站的人發生過什麼,但彼此一同揭發、記錄、傳播自己所見,就有今天的資訊量。
南韓舊光州監獄的遺骨,法蘭克福大審判
強權強極一時,真相一旦定論,將千古不朽
接下來說的是宇宙。貌似無關跳題,但我卻相信是息息相關。而重點是,我認為身而為人,為什麼要有宇宙觀?也就因為我以下的說法:
我們出生在當下的宇宙。它正在加速膨脹。我們所見的宇宙仍很年輕。它的膨脹仍沒有快速得足以讓地球與世隔絕。
本星系群的光子仍足夠靠近我們,它們的速度,相對宇宙膨脹而言仍足夠快速。萬億顆恆星的星光,仍能傳到我們的眼球內。我們仍能看見滿天星的宇宙。星空仍是滿滿的宇宙背景輻射,我們又慶幸能誕生在大氣層剛好仍足夠透明的地球上。而我們又更慶幸作為人類,被賦予渺小但仍足夠的智力,供我們觀測和思考真相。
如果我們昂首仰望的宇宙是一片黑暗,或是大氣層的屏障,我們還會對天空有想像,並發問「為什麼」嗎?會對真相產生好奇嗎?會開始探究真相嗎?會為探究真相而產出批判性思維嗎?如果沒有批判性思維的出現,我們會推翻地平說、宇宙中心論,戰勝過往宗教的禁忌與迷信,來到這個人文及科技昌明的時代嗎?
以宇宙尺度而言,我們能夠在這一刻存在是非常幸運的。因為這個宇宙還有蛛絲馬跡供我們接近真相的契機和動力。即使有暗能量這股不可逆、極端強大的力量在試圖拉開我們與真相的距離,宇宙仍有我們。在這個恰好的宇宙時代,我們能看見過去,也能一定程度預測未來。
如果我們出生在暗能量完全戰勝萬有引力的時代,臨近熱寂的宇宙時代,我們已無識可知。我們正因出生在當下這恰好的宇宙時代,才要趁這還有跡可尋的時光,追求真相。
這就是我為什麼覺得身而為人,要有宇宙觀。
有宇宙觀,就會謙卑地定位自己,並且思考萬物的來龍去脈。
論政治論科學論生活,拋出像「這世界根本沒有真相」一句自以為是的話,終究會邁向腐敗。
又想引用回較早前的自己,對自稱「理性」卻不假思索的愚昧者的看法,再加點延伸:
「理性」一詞被理解為以不帶情緒的語調提出無關邏輯的論述,而「不帶情緒」的冷感態度反客為主成為了你自以爲自己在理性討論的唯一表徵。而這種誤解很容易完全忽略一件事:平和的措辭其實可以和論述本身的質量和邏輯性毫無關係。
「理性」的真諦是以嚴謹的邏輯,慎密的思考梳理不同來源的資訊並進行消化,歸納出論點。
空有冷靜的態度,永遠不能讓他們那邏輯充滿謬誤的空洞論述得以正當化。
我們會憤怒,是因為逼切地體會到不公義、不合理的強權對良好的人文精神的踐踏和殺傷力。
政治冷感的人要知道,這其實是憤怒卻據理力爭,冷靜卻視若無睹的分別。
不合人權的事,本來就應該大大力遣責。
#原檔差唔多10000x10000咁大
#所以想要原檔可以dm問link
法蘭克福大審判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法律人追劇【不追究就是放下?看電影《罪人的控訴》、《謊言迷宮》:德國為何要追訴納粹加害人?】
曾經,集體殺害猶太人的奧斯威辛(Auschwitz)集中營,在德國也是「不能說的秘密」。二戰過後,德國一度隱瞞納粹加害歷史,當年輕世代聽到奧斯威辛時,甚至茫然詢問「那不是受保護的居住區嗎?」
近期上映的《罪人的控訴》、以及《謊言迷宮》,這兩部電影,都講述了隱瞞歷史的後果,以及各世代的德國人如何覺醒、追求轉型正義。法官林孟皇特別介紹《謊言迷宮》主角、德國轉型正義的代表人物——總檢察長弗里茲.鮑爾(Fritz Bauer)以及一群年輕檢察官們,如何在一片「別追究了」的聲浪中,追出納粹加害者、啟動「法蘭克福大審判」,使德國社會終於開始談論真相、大屠殺,並由總理代表政府道歉認錯。
當德國「拒絕遺忘」,帶給社會什麼樣的影響?劇中人物或許點出了重點:「隱瞞真相,才是民主的毒藥。」
★提供觀點,促進思辨,#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消息,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謊言迷宮 #罪人的控訴 #納粹 #猶太大屠殺 #德國 #轉型正義 #集中營 #報導者
法蘭克福大審判 在 人助旅行與助人旅行 Facebook 八卦
德國之所以是德國,是因為他們勇於直視自己曾經犯下過的血淋淋的惡行,承認這段黑歷史並寫進血液裡,然後深入每一個細胞的反覆反省。
光復中學如果真的要從這次學到什麼,應該就是這種德式的直視與反省,有了這個,道歉才有意義。
---
圖爲電影《謊言迷宮》 (Labyrinth Of Lies, 2016)劇照
劇情簡介:50年代末德國經濟逆轉奇蹟後,眾人皆忘卻歷史,一名檢查官卻發現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一段秘辛,決定追查到底,引發「法蘭克福大審判」。
法蘭克福大審判 在 《世紀今日》2分鐘快速知道―12.20法蘭克福大審判的故事 的八卦
「為什麼真相會被掩蓋?」- 法蘭克福大審判 真相會消失嗎?看不見就等於不存在嗎?事實是,對於殘酷的事實,人們會自動閉上眼睛,視而不見1963年12月20 ... ... <看更多>
法蘭克福大審判 在 [好雷] 大審判家精彩的德國司法史- 看板movie 的八卦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德國的法院判決,開頭總要載明"以人民之名",因此電影<人民對Fritz Bauer>來台灣改名
為<大審判家>,似乎就流失許多趣味。還好一些翻譯問題,不會減損電影的精彩。而關於
Fritz Bauer的故事最懾人的,在於那是真人真事。
如果接觸的德國人侷限在某個階層的話,今天看來Fritz Bauer看來是很典型的德國菁英,
但仔細想想所謂的"好西德人",也許是七零年代以後才逐漸成為多數的。黑森邦的檢察總
長、蒂賓根的法學博士、富有的斯圖加特商人家族,Fritz Bauer完全是間接引導台灣法學
方法論的Karl Larenz的同代人。然而台灣法律教科書上的理論大家,除了和Fritz Bauer
同樣的反納粹人士外,也是有Ernst Forsthoff之類的納粹份子,或更多是獨裁政權時選擇
聽命的Karl Larenz。因為他們不是Carl Schmitt,因此得以在冷戰氛圍中被洗白,或者覺
得自己本來就很清白。
電影是以Fritz Bauer如何協助以色列追捕納粹戰犯作為故事主軸,卻是在刻畫波昂共和國
初期的政治氣氛,以及用對白帶出Fritz Bauer的傳奇生涯。在社民黨民調只剩十多趴的年
代,很難想像六零年代SPD在有如西德縮影的黑森邦可以席捲近半選票,而戰爭期間與布蘭
特一樣流亡北歐的Fritz Bauer則在戰前同志出任邦總理後,獲任命為邦檢察總長。只是戰
後初期的西德司法情治體系無不仰賴前納粹份子運作,因此Fritz Bauer的工作受到強大內
部抵制,只得求助於以色列的協助。然而中東局勢的演變,西德保守派政權以對以色列在
軍事上的無條件支持交換國際認同,都對轉型正義產生更多的挑戰。
這幾年紀念Fritz Bauer的創作極多,而我認為<大審判家>比<謊言迷宮>是好上許多的電影
。光是在劇情設計上,<大審判家>表面上只是一個故事,描述的卻是更深層的結構問題,
而具體的故事又避免情節過度發散。當然演員也是極大區別,男主角Burghart Klaußner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腳色是<替天行盜>裡發大財的學運分子。在<大審判家>裡他除了把Fritz
Bauer的神韻與心理狀態詮釋得維妙維肖,從一開始最引人注意的是那濃濃的符騰堡口音~
想到演員本人其實是柏林人這更為驚人。
Fritz Bauer的性向在同性戀尚未除罪的六零年代,始終是他在官場上最大的風險。電影虛
構出了一位信仰天主教的年輕檢察官,分享著主角的勇氣與壓抑:畢竟在真實歷史中Fritz
Bauer未曾讓對手逮到弱點大作文章,而在電影裡則由這個分身做出了犧牲。有趣的是年輕
檢察官迷戀上變裝皇后被逮,但變裝皇后卻是由女演員Lilith Stangenberg飾演,根據維
基百科是因為試鏡後她最適合。
這是部以人為主題的電影,較大的場面應該是主角兩度飛往以色列的機場和DC6客機,德國
電影在場景上當然極佳。雖然主要演員幾乎都是柏林人,電影的製作團隊在法蘭克福土生
土長,也拍出法蘭克福富饒綠環地帶的氛圍。不過要說場景的營造,我覺得本片最突出的
還是男主角周邊做出的姿態。曾在明鏡週刊上,讀完一篇很長的布蘭特總理傳記,本片大
概就還是那個時代的調調:雖然是左派份子,Fritz Bauer可不是九零年代後媒體經營的軟
左,而充滿了那個年代的德國技術官僚的菁英派頭,記者招待會那景尤為經典。
而無論在電影裡或真實世界中,Fritz Bauer總還有個可作為電影癥結的矛盾:他總被稱作
猶太人,但他其實是個最標準的德國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0.103.19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25051527.A.F2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