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關於德語和德語區(2)】
歐洲各國文化錯綜複雜,若以現今的國界來看,因歷史上政治、經濟、權力的消長,其實存在許多互有重疊、相互影響甚深的地區,不管文化、語言、風俗習慣、飲食等等,都有非常多歷史上的蛛絲馬跡可以探尋。
例如:前幾年聖誕節在台灣炒紅的最美聖誕市集🎄「史特拉斯堡」🎅,這個位於德法邊界、目前屬於法國的小鎮,其實歷史上該地區分別隸屬德國和法國許多次,從1871年普法戰爭後由法蘭西王國併入德意志帝國,到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由納粹德國歸屬法國,不到80年的時間,這裡的居民換了至少四次國籍,在文化上也同時擁有德法兩國的特色,語言上也多所影響,甚至史特拉斯堡的法文名稱Strasbourg,就是由德文Straßburg而來,呈現了日耳曼語言的法語化現象。
當然,現代德語也受許多其他語言的影響,採用的許多鄰近國家字詞,其中之一很有趣的是,把許多英文名詞字尾一變,就變成德文動詞,例如:skypen、twittern、whatsappen、chatten。另外,德國人除了常說「Tschüss」(再見)之外,也很常借用義大利文「ciao~」(再見),一般口語招呼ciao幾乎快比Tschüss還常聽到呢~
#師出同源的英文與德文🇬🇧🇩🇪
同為西日耳曼語系,德文和英文之間其實有比想像中還緊密的關係,雖然英文演化的後果,已經失去非常多格位變化(例如:沒有陰陽中性變化),但現代英文詞彙裡面,仍偶有保留德文的痕跡(英式英文比美式英文更明顯),之前背英文單字覺得很奇怪的,懂德文之後反而豁然開朗,舉幾個有趣的例子:
1. Kindergarten 幼稚園
如果你只會英文,後面garten看起來像花園garden就算了,幼稚園至少要跟children有關吧,怎麼會是kinder呢?其實這個字是來自德文,Kinder是孩子,Garten就是花園沒錯,小孩花園,很合理了。
p.s 如果還覺得眼熟的話,健達出奇蛋上面寫的就是「Kinder」😎
2. °F (Fahrenheit) 華氏溫度
雖然我已經徹底忘了°C和°F的轉換要怎麼算,但會叫做°F,其實是來自一位德國物理學家的名字:華倫海特(Daniel Gabriel Fahrenheit),華氏溫標的創立者。
3. Uber 優步
雖然大大的寫著U,但大家好奇過為什麼我們都念「嗚」嗎?這也是來自德文字über,意思為「在...上方,優於...,超越」,只是英文把上面兩個點點去掉了,但還是保留德文原音。
4. marmalade 果醬
雖然以前學的多數是美式英文說法jam,但英式英文也保留marmalade的用法,也跟德文die Marmelade長的很像吧!
#萬事包觀察
#每次看到附圖這個都覺得很想笑😂
「法文陰陽性轉換」的推薦目錄:
- 關於法文陰陽性轉換 在 德國萬事包 Facebook
- 關於法文陰陽性轉換 在 Re: [心得]日文與中文的溝通邏輯之差異- 看板NIHONGO 的評價
- 關於法文陰陽性轉換 在 法文文法。陰陽性~grammaire française: masculin et féminin 的評價
- 關於法文陰陽性轉換 在 【新竹】 男英文法文成人會話- need_student板 - WEB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法文陰陽性轉換 在 [心得] A2到C2:法文心得與家教推薦(Vincent) - francais 的評價
- 關於法文陰陽性轉換 在 #請益第二外語選擇 - 日?法? - 語言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法文陰陽性轉換 在 Re: [心得]日文與中文的溝通邏輯之差異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法文陰陽性轉換 在 [問卦] 德語是不是太難了- Gossiping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評價
法文陰陽性轉換 在 法文文法。陰陽性~grammaire française: masculin et féminin 的八卦
大補帖。文法。 陰陽性 。全送你 給還在和 法文陰陽性 糾纏的你!剛接觸 法文 的朋友都知道 法文 名詞和形容詞的 陰陽性 是第一個關卡我剛開始學 法文 時也是花了 ... ... <看更多>
法文陰陽性轉換 在 【新竹】 男英文法文成人會話- need_student板 - WEB批踢踢 ... 的八卦
基礎法文(基本字母發音/拼音/陰陽性之認識) 2. ... 因為過去扎實的求學經驗,造就本身可以在英語與法語,毫無障礙的自由轉換。 5. ... <看更多>
法文陰陽性轉換 在 Re: [心得]日文與中文的溝通邏輯之差異- 看板NIHONGO 的八卦
※ 引述《batt7985 (Caneton)》之銘言:
: 邏輯的推理過程確實在比較語言不常出現,
: 不過要是原po說的不是邏輯而是思考模式的話,
: 不同語言的確是會帶來不同的思維。
: 這種不同思維來自於社會(外在)及心理(內在)的交互影響,
: 使得語言本身表達方式造成認知上的差異。
: 簡言之,語言本身的形式讓該語言母語使用者思維被影響。
: 這樣的差異主要出現在詞性具有性別的語言,
: 在世界語言中這樣的語言並不少見,
: 著名的相關實驗即是對法國及德國人做的認知測試,
: 例如太陽的法語為 le soleil 為陽性;但德文中代表太陽的 die Sonne 為陰性
: 受訪的法語使用者想到太陽的形容詞為「陽剛」、「力量」等等
: 而德語使用者則選擇用「溫暖」、「母愛」等來形容
: 同樣的情形在各個兩語言中性別不同的語詞中相當常見
: 這並不是單一的實驗結果,相關受試語言還包括西班牙語、俄語、義大利語...
: 同時這種對於語詞概念的認知也影響到消費行為、好惡判斷等等
: 當然並非只有歐語,包括語言學家研究多年的Swahili也有相關現象
: 且Swahili並不是用自然性別區分詞性
: (例如在各歐語中,女人一定是陰性、男人一定是陽性這樣性別)
: 而是分成有生命性、無生命性、大性、小性
: 因此語言確實會對使用者的思維造成影響
: 不過這仍擺脫不了語言的任意性問題
: (例如為何法文中的海是陰性!?或是桌子哪有性別 這種無法用邏輯解釋的問題)
: 這篇似乎跟日文比較無關一點… 真是抱歉
: 只是看到前篇推文者所想說的應該是這東西… 就回文了
: 還請見諒XD
用陰陽性的語言來說明個人認為說服力還不夠。
怎麼說?因為陰陽性的出現不過是一個任意的結果
如果陰陽性是屬於語言中不可話缺的部分
那中文也必然會出現陰陽性的差別,德文也沒有必要出現中性。
會影響語言使用者的,並非詞彙本身的陰陽性
跟語言使用者的文化背景比較有關。
簡單的說,法語使用者想到太陽的形容詞為「陽剛」、「力量」
並非因為太陽是le soleil,而是因為太陽在他們的文化之中
偏向於陽性,所以太陽被造成一個陽性名詞
法語使用者是基於文化的理由而非名詞的陰陽性。
德語使用者亦是基於此種理由。
要怎麼證明呢?
中文是一個典型沒有陰陽性名詞區別的語言
在西化之前,根本沒有「妳」「她」這些詞彙
因為「你」「他」是可以不分性別使用
甚至於「學長」是可以稱呼女性的。
話說回來,中文沒有像歐語那樣按陰陽做名詞區分
中文的名詞是否真的沒有陰陽的屬性?
「父」「母」雖然不像「l'homme」「la femme」有定冠詞區分
也不像「el amigo」「la amiga」那樣用詞尾母音區分
但「父」「母」確實是陰陽的對立
且「le chat」「la chatte」的陰陽區別在中文也是存在
我們用「公」「母」接續在貓前面來表示
所以中文雖無名詞的陰陽分類
但是仍然有陰陽屬性的表現。
另外,歐洲語言雖然依公母分陰陽
但不是每個詞彙都有。
比如說femme是女人,但是fem不是男人,男人是另一個不同的詞彙
而mosquito則是只有陽性的,不會有母蚊子mosquita...
那中文裡面,是否沒有上述法、德語的那種聯想?結果還是有的。
可以想一下自己在看到「太陽」「月亮」兩個詞彙所想出的形容詞
會發現太陽偏陽性的,月亮偏陰性的,為什麼?
因為無論中文的名詞雖然沒有陰陽性
我們都會受到自己文化的影響
而中文的文化裡面,太陽就是陽性的,月亮就是陰性的
所以只有太陽公公、月娘,沒有太陽娘娘或月亮公公。
所以基本上如果人是因為名詞陰陽性來判斷名詞性質
那中文裡就不可能出現上述的對立,因為中文名詞沒有陰陽性。
在元po敘述關於太陽的形容,「陽剛」「力量」「溫暖」、「母愛」
除了「溫暖」以外,其他都是各個文化圈對太陽有的不同主觀見解。
為什麼一直強調「文化」?
因為即便同文,美國人、英國人、加拿大人、澳洲人
看到「sun」所聯想的形容詞可能會不一樣
原住民、閩南人、客家人看到「太陽」所聯想的形容詞可能也會不一樣
畢竟雖然我們接收到同樣的詞彙
但各個民族有對太陽不同的見解、看法、神話,我們的聯想理所當然不同
而把這些東西以「名詞的陰陽性」當做見解不同的理由個人認為是不妥的。
而且元po提到為何法語的海是陰性,或是桌子哪有性別
這實實在在證實了語言背後的文化是存在的。怎麼說?
為什麼海是陰性很奇怪,月亮是陰性卻不奇怪?
為什麼桌子有性別很奇怪,日月有性別卻能理解?
明明都不是生物,沒有公母,為何日月可以是公母,table卻不能是母的?
那是因為你的文化支持了你
讓你自然相信太陽就是公的,月亮就是母的
所以你不會趕到任何突兀,自然而然的接受
但是海呢?海跟桌子在中文裡面完全無公母特質
所以在台灣(中國)文化背景之下,會認為毫無道理
但實際上日月有性別跟海是母的是一樣荒謬的。
(中文因為有雷公我們會認為雷偏陽性,但外國人說不定認為雷就是雷怎麼會是公的?)
然而各種語言發展至今,可能連其使用者都認為其中有很多不合邏輯處
比如說可能連法國人都覺得la mer(海)毫無理由
但可能古代的人認為海比較陰,或比較娘
或是她跟le mont(山)剛好一公一母組成世界
或是跟l'ocean(洋)一公一母交配生一堆魚也不一定...
對這類名詞分公母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觀察一下客家語
客家語詞彙很喜歡加公母。
普通話 客家語 直譯
鼻子 鼻公 はなじい
耳朵 耳公 みみじい
舌頭 舌嫲 したばあ
非客家文化圈的人可能也會覺得這些器官怎麼會分公母
但語言就這樣傳下來了,客家人在學的時候也不會去想何不合邏輯
真正知道原因的只有創造出這些詞彙那一批人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3.225.113
話說我是初學者沒錯...
當語言使用者不會懷疑其語言的陰陽屬性
因為他們看到「le」「la」就能夠判定
所以就算看到mer、table,應該說所有的名詞都不會有任何的懷疑。
真要做實驗
應該要抓法國、比利時、加拿大、瑞士、美國等各不同區域的法語使用者
看看不同區域的他們是否在看到太陽所做的聯想都與「陽剛」「力量」相似
如果是的話,語言影響使用者思考的理論才比較準確。
單拿法語跟德語比較,根本沒有任何相同的基準。
這三者對德國人來說感覺會不同
而且是依據其陰陽中性來斷定的...
Zzell大的意思是說,德語有可能出現幾個一模一樣的詞彙
「der abcde」「die abcde」「das abcde」
然後因為長得一樣,必須根據其性別來辨認意思?
簡單的說,語言中只有近義詞沒有同意詞
所以那三個詞彙當然絕對不會是相同的。
我質疑的是使用者對詞彙的感受不同真是因為「der」「die」「das」?
法語的太陽是陽性所以法國人聯想出來的都是陽剛的
德語的太陽是陰性所以德國人聯想出來的都是陰柔的。
你是說明明是陽性的詞彙,會因使用者認為他是陰性而先入為主用陰性變化?
如果真會這樣,那batt大說的實驗怎麼辦?
那個實驗不是在証明德語使用者對名詞的觀感是來自於詞彙的性別嗎?
所以人在知道詞彙是陰、陽、中性之前
還是可能會有主觀的判定,那支持他們判定的是什麼呢?
這讓我想到有人曾經主張過
日語有敬語有尊敬跟謙讓,導致日本人階級嚴明
但是到底是日本社會階級嚴明導致尊敬跟謙讓等敬語產生
還是語言導致其社會型態?
搞反的話就是倒果為因了。
孩童的想像力非常豐富,他不可能直接聯想到大人所講的「常識」。
你問10個3歲小孩關於太陽的聯想
跟問10個23歲成人關於太陽的聯想
小孩子的答案永遠比較多元,而成人的想像力會被侷限住。
人是先聽到太陽公公還是先覺得太陽是男的?
人大概在學語言的時候,一開始都是從嬰兒(小孩)用語開始。
大家在會講「手」之前會先聽到「手手」,會講「奶」之前會先聽到「ㄋㄟㄋㄟ」
會講「痛」之前會先聽到「痛痛」,會講「太陽」之前會先聽到「太陽公公」。
但太陽一定是非得是男的嗎?而且還一定要是公公嗎?都不是。
太陽是男的,還是老的,都是因為台灣(中國)的文化影響
不然太陽也可以是嬰兒...
當然選不男不女才是「正確」的,但成年的台灣人有多少人會選女的呢?
太陽的正體
https://www.flickr.com/photos/33542264@N04/3748924644/
https://ppt.cc/Q_C((最後的綴字那裏)
還有這個也跟其本意無關https://ppt.cc/Vbs@
中文的複音詞化的方式之一。
再來,這種蜘蛛的特色如大家所知,就是公蜘蛛要拿命換性
所以往往必須守寡的蜘蛛被叫做「寡婦」是相當合乎邏輯的。
至於黑寡婦刻板印象,應該說是大家都認為公的在交配完會被吃掉
但實際上母的如果是在吃飽的狀態,公的可以逃脫。(維基說的)
這也是黑寡婦
https://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feb/2/today-so1.htm
感覺一整個酷XD
話說日語海跟湖也只差在湖在前面加個「水」(淡水)罷了XD
而同樣是警察,為何女性就一定要加一個女字?
這就跟文化傳統有關了,因為在過去,警察就是男人的職業
一如保母、護士是女性職業是一樣的。
(法語的le professeur不也是如此?)
不過這跟一開始的太陽又不太一樣了
畢竟人或動物是真的有性別的。
是在思考要講的內容還是也有在思考文法...
倒果為因的誤解或語言的迷思有很多
聽過最扯的一個是某教授在課堂上說
日本人把拉麵念做ラーメン是因為
日本人把英文r念成了l,所以把raa-men念成了ラーメン
台下懂日文的同學大家都面面相覷...
還翻過一本書,是美國某大學波里尼西亞語研究所所長寫的
裡面說漢字是蘇美文字來的
還說日語的「仮名」一詞是從韓語的「朝鮮字母來的」
堂堂一所大學的研究所所長...
一如有人說英語詞彙比中文多是一樣主觀的。
德語嚴謹當是某些人針對某一方面
分析德語比自己語言在用法或是分類上較複雜
但這跟語言優劣論是同樣的迷思。
而即便德文嚴謹,亦不能證明德國人嚴謹。
髒話表現較多的語言就表示其使用者沒水準?
對食物形容較少的語言就表示其使用者對飲食不講究?
這些都可以自己思考看看。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8%A6%8F%E7%AF%84%E6%96%87%E6%B3%95
其實我看了也不是很懂
簡單的說是「明文的文法」?
我們在學習漢語普通話的時候,確實沒也接觸到文法書這個部分。
不過我想知道的是,日本人、法國人、德國人在學習自己母語的時候有用文法書嗎?
還是說文法書是給外國人學習用的?
講到文法,日本人在剛接觸拉丁語、歐語的時候,曾經認為日語「沒有文法」
但實際上日語不但有文法,而且還比他們想像的複雜XD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A5%94%E5%BD%A2%E6%96%87%E5%AD%97
中國甲骨文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94%B2%E9%AA%A8%E6%96%87
個人認為中國文字從西方來不可靠的原因有二。
1.蘇美楔形文字雖從BC3500年就有,比中國甲骨文早,但楔形文字到了BC2900年就已減少
至600多個,而BC2000多年前的中國甲骨文,卻有4500多個單字。數據差太多了。
2.從中東如何到中國?絲路是漢代主要通商用路,雖可通到西亞,但絲路比甲骨文的出現
晚了2000年,且絲路是基於商業而出現的,商朝要基於何種理由打通一條通往西亞的路
呢?且這條路如果存在,就不需要張騫來通,而且在張騫之前的史書也應當會提到這條
通路。至於海路,更是不用去考慮...
可能西方不想承認中國是個文明,文明都是抄襲的吧...
話說我提的那本書,他連中文的演變次序都排錯,還在斷定中國的文字,真的很扯...
※ 編輯: jasonmasaru 來自: 114.43.238.34 (09/04 07:5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