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最近經痛、頭痛、泌尿道感染、失眠,然後皮膚很容易乾癢,背很酸痛,可以幫我開藥嗎?」眼前一個年輕女生戴著口罩,用很輕柔無力的聲音對我說。
「八成是來騙藥的。」我心裡的雷達不自主逼逼逼地響起來。
「一個年輕女生經痛,這很常見,生理期間併發泌尿道也是有可能,但同時又頭痛又失眠又併發異位性皮膚炎發作還腰痠背痛,除非有特別的狀況,不然這機率應該很低。」我這麼想著。
那是我在診所工作的第一年。在基層診所什麼樣的病人都有,什麼樣的病人都不奇怪,明明沒什麼病,但是想來拿些藥自己囤著或者是送人的病人,其實也不少見。
「像你這樣同時有這麼多狀況,真的比較少見,我們一件一件事情解決,你覺得你現在主要的問題是什麼呢?」想幫健保省些資源,我問道。
「我現在是真的這些狀況都有。三個小時後就要上飛機,三天後才能回台灣。拜託醫生幫我開個藥。」她手輕輕捧著肚子無力地說。
仔細問了之後,才知道她是一名空姐。長期的日夜作息顛倒,讓她的生理期很久沒有準時來過了,失眠頭痛也是常有的事。在飛機上不敢多喝水,避免常跑廁所,已經是泌尿道感染的常客。在飛機上的乾燥空調下,從小就有的異位性皮膚炎也不時會發作。
這樣的病人,我能怎麼做呢?最後我只能開了三天的抗生素、外用的藥膏、止癢的抗組織胺和止痛藥,花了一些時間向他衛教一些可以預防的做法,包含多喝水、儘量用正確的方式調整時差、適度保濕還有一些透過運動緩解不適的方法。
我在衛教的時候,雖然她戴著口罩,但我感覺得到她是帶著一點微笑在聽的。在我講完時,她把口罩拉下,輕輕跟我說一聲:「如果要做到這些,大概除非我辭職不飛了吧。」
櫃檯這時撥電話進來診間,暗示我下一個患者已經在門口不耐煩了。我擠出一抹微笑,跟她說「我們儘量,一起加油囉!」但我心裡知道,這就是這個社會的病,但我這個醫生,其實無法可治。實習之後,我常常被疾病打敗,病人走了,我在樓梯間掉完眼淚,半夜反覆翻著書心裡想著媽的下次我要打敗你。雖然後來我還是三天兩頭被疾病打敗啦,但最讓人無力的是被環境打敗,因為這讓我覺得自己像個開藥機器人,除了開了藥,也許緩解了暫時的痛苦,但我到底幫助了患者什麼,我不知道。
我想著患者走出診間後,回到她的人生。繼續在畸形班表的夾縫中努力找到一個可以活下去的姿勢撐著,然後再下一次生病時找我,然後終有一天,她可能在這個制度下倒下。而我,忝為大家口中說的「濟世救人」的醫生,但我到底救了什麼呢?
#每個人都有爭取自己工作待遇的權利
最近媒體貼出一張長榮航空空服員的班表,任何有職業醫學常識的人都會知道,這樣的班表排法是有風險的,必定有更好的做法。但工會的抗爭卻被某些媒體扭曲,甚至這些媒體還引用了部分民眾的言論,説「一樣是輪班的工作,護理師才應該拿高的薪水」,反諷空服員只是「空中服務生」,「一個月給他們五萬都嫌太多。」
看到這樣的說法,真的讓人感到傻眼。現在是怎樣?爭取自己的權益錯了嗎?護理師值得更好的輪班制度和薪資,空服員也一樣值得更好的輪班制度和薪資,兩者同樣都是專業,有何差別?講這些話的人,除非你覺得你的飛安都不值錢,除非你覺得他人的服務都不值錢,否則講這種分化不同職業的說法,真的非常低劣。
畸形的班表不只是對勞工的傷害,更是企業把責任「外部化」的不當作法。為什麼這麼說?今天任何一家醫院或航空公司,只要他們排了畸形班表,日後造成了勞工的健康傷害,買單的人是誰呢?有人會說「有勞保啊」!但事實上,送到醫療機構後,都還是你我一起繳交、政府透過各種財源挹注的健保買單的。而造成這些勞工家庭的傷害,更是難以估算。
而每個人都有爭取自己工作待遇的權利。不去爭取的人,不必指著別人的鼻子罵他們為什麼要爭取,見不得別人好,如果你想要更好的待遇,也要自己去爭取,從天下會掉下來的只有鳥屎,從來沒有黃金。
不管你是不是支持空服員工會的所有訴求,但他們的作為是個正常民主國家應該發生的事。當空服員的職業安全和勞動條件有問題的時候,如果不是靠他們自己去發聲、去跟社會大眾說明自己遇到的困境、自己去跟資方還有政府談判爭取自己的權益,難道是要靠航空公司自己突然大發慈悲?還是每次有問題都要總統或立委表態呢?
#系統性思考問題
就像前幾天我們提到的六位消防員因公殉職三週年的事件,除了希望大家系統性思考問題,我們也呼籲警消應該組織自己的工會。有些人會說,我們給警消福利給好的裝備就好,何必給他們工會?我們會說,不給他們工會是錯的,因為唯有如此,最清楚自己系統問題在哪的警消才有辦法發聲、跟政府談判、跟社會說明他們的需求,不然就只會在每次的大災難後,政府才被迫要稍稍檢討表面上的問題。
常常有人來問,我買這個那個來吃對XXX有沒有幫助?我心裡想的都是,如果你的生活、飲食、工作狀況正常點,到底為什麼要吃這些東西?而一個需要民眾沒辦法過健康生活,反而整天想著要吃什麼來預防保健的社會,是一個正常的社會嗎?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一起好好思考這些問題。
財團有錢,政治人物有權,知識份子沒有錢也沒有權,我們只有一支筆。這片文章版權沒有,大家隨意分享。雖然力量很微薄,只要能幫助到任何一個人,我們都很感激。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
搶救消防員
#只要是人就有人權
#只要是勞工就有勞動權
#自己的權益自己爭取
#支持警消組工會
#空服員工會加油
--
□ 從歷年世界醫師會宣言看醫療專業倫理
https://goo.gl/ouPvAK
□ 台大職衛所勞基法修法勞工健康風險評估報告
https://goo.gl/bqiUb7
□ 寫在你/妳脫下白袍之後-在2018一切合法的過勞日常
https://goo.gl/tiF82E
□ 系統性思考勞動權益問題
https://goo.gl/ENgQKJ
--
一天不到 5 元,為台灣拼出全球第一的中文醫療保健新媒體!
美的好朋友 #訂閱集資計畫 ▶︎ https://backme.tw/ref/GsHuB/
現在就動手,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
更多實用的資訊:
http://www.medpartner.club
知識講解實驗破解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MedPartner
立即醫師線上提問(每天回覆但不即時喔):
http://line.me/ti/p/%40wyt3898a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資深藝人脫線(陳炳楠)本就有腎功能問題,去年(2018年)聽信偏方,將中藥當水喝,引發腎衰竭昏迷,更併發嚴重肺炎、心衰竭等致命症狀,所幸經治療已平安出院。據統計,台灣慢性腎衰竭患者約有200萬人,洗腎人口已突破8萬人,也因此落入?洗腎之島」的惡名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其實已是早期腎...
泌尿感染飲食 在 篠舞醫師的s日常 Facebook 八卦
女生(女同)太常做會不會傷腎?
首先,過年感謝大家的捧場(?)
回過神來,信箱裡面躺了這封信
因為覺得是很有意義的問題,所以經過來信朋友的同意後,
我把這篇放上來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希望能有所幫助。
確實有一些民間用語,什麼「敗腎」啦、「腎虧」啦
會聽起來好像把「腎」跟性行為連結在一起,
且多數這樣的詞彙,會用來描述或討論男性的性能力
那麼女生呢?做太多會傷腎嗎?
我試著解釋一下。
首先,中醫的「腎」和西醫的腎臟(kidney),兩者之間討論的東西差很多
大約明、清左右吧,傳教士、留洋學者和日本學者,在引進西方醫學進亞洲的時候,
為了方便知識的傳播,
把「腎」這個字,和"kidney"做連結翻譯。
但是這樣的翻譯法,反而產生了兩個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中、西醫),卻使用同樣字的現象。
這個現象,導致了「中醫講的腎不全是西醫的腎、中醫講的脾不是西醫的脾」
這種解釋起來好像幹話一樣的困境。
這常常造成中西醫之間雞同鴨講,或是彼此誤會。
很討厭的現象對不對?我也覺得煩死了。
但現況就是這樣
也因此
在回答「女女(女生)之間太常做愛會不會傷腎?」的這個問題上
請讓我這個身為中西雙主修的中醫師,分兩邊談。
西方醫學的腎臟,是指kidney這個器官,
它在身體裡面的功能很多,主要是製造尿液,維持體液平衡和部分內分泌的功能。
但是老實說,西醫的腎臟,跟性行為的直接關係不大,
這點無論是生理男女之間,女女之間,男男之間的,都一樣。
所以,如果問題是:「做愛太多會不會損傷西醫指的腎臟?」
這樣的問題,我會回答說:沒什麼直接關係。
西醫中,無論是急性腎衰竭,或是慢性腎衰竭,
常見的成因中,都跟做愛次數或頻率沒什麼關係
嗯…硬要說腎臟和性愛之間交集的問題,
我初步想到的頂多就是做的時候play不當,造成泌尿道感染,
之後細菌往上跑到腎臟,造成急性腎盂腎炎
但那是另一個故事,跟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東西比較遠,
且也不是大家擔心的做太多「腎虧」之類的問題。
OK,現在來談談中醫的腎
大致上來說,「腎」這個字在中醫中所涵括的概念,
在歷代古人中醫的知識建立的累積下,
呈現出來的狀態,除了在講解剖上腎臟這個實質器官外,
還包含了西醫生殖系統、自律神經、免疫、荷爾蒙等部分的概念
同時,在中醫中「腎」也含括了一些體力、精神方面的表現的生理現象
甚至一些先天基因的問題、老化退化的問題…等,中醫也都常用「腎」這個字以及延伸的概念上,去詮釋
不同朝代或學術派別對於「腎」這個字詮釋也不盡相同
不過這邊我就略過不談了
生理女女之間做愛雖然跟生殖無關,
但是畢竟,做,這件事
不管男女,或各種性別間,
都是一種身體和精神上滿大的刺激、消耗
最基本最基本上,做太多,
就至少跟過勞、熬夜、飲食出問題一樣
會漸漸地造成身體機能的虛衰,
或是內分泌或自律神經失調…等等之類的不舒服
進而產生中醫稱為「腎虛」的現象
而古書中,也特別稱這種因為做太多而虛衰的狀況,叫做「房勞」。
所以,女女之間或女生自己做太多會不會腎虛?
以中醫所討論的「腎」來說,
我會說,是的,會。
那,如果擔心自己有這樣狀況的人,
要不要自己去買所謂的補腎藥來吃?
老實說,不建議。理由是這樣的
大多數中醫所謂腎虛的病人,身體呈現出來的狀況往往比較複雜,
多數還伴隨其他臟腑的虛衰
也因此,在治療上處方中除了會放入補腎或是補益相關的中藥外,
根據病程和身體狀況,往往呢,還需要其他類別的藥來搭配
比如說處理脾胃的藥啦,酌量的清熱藥啦,行氣、理氣、補氣的藥啦,甚至是交通心腎(中醫用語)的藥物…等
而在診間的實務面上,
十個腎虛的病人,或是同一個病人在不同治療階段,所開出來的方子都會有差別,
有些甚至差滿大的。
所以,如果有類似疑慮的朋友,
比起自己先衝去買藥亂吃,還是比較建議去找合格的中醫師看個診,
這樣配出來的藥,一方面比較補得進去,也比較不會有副作用。
畢竟有些所謂補腎的藥材,力道非常剛猛,
服用的方式不對或是劑量不對,會出事。
總之,謝謝這位粉絲的提問
簡單把心中想到的寫在這,希望能幫到大家。
西醫的部分畢竟我不是腎臟或泌尿專科,所以如果有寫得不好的地方,歡迎跟我說
以上
#篠舞
泌尿感染飲食 在 好味小姐 Lady Flavor Facebook 八卦
本丸:大家要乖乖多喝水喔!
#竹籃大受好評
【貓事問問】貓咪泌尿道結石飲食建議
http://blog.ladyflavor.com/cat-urinary-tract-stone-diet/
Q:為什麼貓咪會有泌尿道問題呢?
A:其實造成泌尿道結石有很多原因,品種、體質、食物、感染……等,都有可能,其中為水分攝取不足、長期緊張憋尿所導致最多。
*發生原因
貓咪尿結石好發於成年的貓咪,罹患的風險會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加,此外結紮的貓咪風險也會再高一些,是會造成貓咪排尿困難的疾病,加上日常水分攝取不足、過度肥胖壓迫到尿道、情緒緊張憋尿都有又會再提升泌尿道結石的風險。
*泌尿道結石飲食原則
基本上大部分貓咪泌尿道疾病都可以藉由「多補水」來緩解,建議每日攝取水量應為貓咪體重*60ml,例如一隻4公斤的貓咪,整天需要補充240ml的水分才夠,但由於貓咪不愛喝水的天性其實不太可能靠喝水來補足的,因此要補水就需從食物中下手了!
1.選擇高水份的食物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給予水份高的食物讓貓咪從食物中就補足大部分的水,可以替貓咪料理鮮食,一般肉類中含有70%以上的水分,烹調過程中流出的肉汁也可以一併給予貓咪,提升水份的攝取,但若如果不方便準備鮮食的主人則建議選擇水份高的主食罐或湯罐頭,也可以額外再多加一些水分,至於乾飼料的部分,由於乾飼料含水量僅不到10%,所以若以乾糧為主食的貓咪, 還是要額外給予濕食並多鼓勵貓咪飲水才能盡量達到足夠水分攝取的!
2.提升對飲水的慾望
相信不少主人有看過家中貓咪會自己開水龍頭沾水喝的經驗,相較於靜止不動的水,貓咪其實更喜歡新鮮、會流動的水,除了提高換水的次數,也可以選用流動給水器、或偶爾給些有味道的水例如添加貓薄荷、或煮些高湯讓貓咪補充。
結語:有尿道結石困擾的貓咪根本之道就是多補充水分的攝取喔!
最後需要特別提醒選擇給予市售泌尿道處方飼料的家長們,儘管處方飼料有助於減緩尿液結石生成,但若無足夠的水分仍對於預防尿結石的功效有所侷限,所以還是要替貓咪多補充水分、或選擇濕食處方罐頭才能發會最好的效果喔!
泌尿感染飲食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資深藝人脫線(陳炳楠)本就有腎功能問題,去年(2018年)聽信偏方,將中藥當水喝,引發腎衰竭昏迷,更併發嚴重肺炎、心衰竭等致命症狀,所幸經治療已平安出院。據統計,台灣慢性腎衰竭患者約有200萬人,洗腎人口已突破8萬人,也因此落入?洗腎之島」的惡名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其實已是早期腎病的患者,國民對慢性腎臟病的疾病認知率只有8%,埋下隱憂。本次就邀請到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替我們解析究竟台灣慢性腎臟病發生率與盛行率那麼高的原因在哪?
慢性腎衰竭5大元兇
台灣有超過9成都是慢性腎衰竭患者,洪永祥醫師說明,慢性腎衰竭是一個下游的結果,也就是有些疾病會經年累月地破壞腎臟,經過20~30年的破壞慢慢就會走向末期腎病變,達到尿毒症就得洗腎。至於有哪些疾病會引發慢性腎衰竭?他歸納出5大原因如下:
糖尿病
洪永祥醫師指出,台灣有將近200萬名糖尿病患者,約有3至4成的患者經過20、30年後會走到需洗腎的程度,是第一名的元兇。
高血壓腎病變
當血壓升高,微血管就會漸漸硬化,洪永祥醫師解釋,腎臟的小單位稱作腎絲球,血壓愈高,硬化的速度就會愈快。高血壓患者經過20、30年後,約有2成患者會必須洗腎。
慢性腎絲球炎
這就是我們常見的小便有泡泡,出現血尿、蛋白尿等族群。洪永祥醫師表示,這類患者常有家族性遺傳,有時候會整個家族來洗腎。
間質性腎病變
例如:腎結石、尿酸、痛風等,也占了一大族群。
遺傳性腎病變
洪永祥醫師舉例,像是多囊腎,又稱作水泡病,患者的腎臟會在20歲左右就長出一顆顆的水泡,因此到40、50歲就必須洗腎。
預防腎病:從避免代謝症候群開始
洪永祥醫師強調,導致台灣人腎臟生病的前兩名原因,是糖尿病跟高血壓,而再往回推,就可以發現我們應該從「代謝症候群」開始預防。慢性腎衰竭的原因多半都跟飲食、運動、身體代謝等息息相關。
「代謝症候群是一個十字路口,」洪永祥表示,當我們的內臟脂肪開始堆積(肚子變大)、血糖稍高但又還沒到糖尿病、血壓稍高也還沒有到高血壓的程度,此時若我們置之不理,不做任何改變,就很可能走上糖尿病、高血壓那條路;如果開始改變飲食、增加運動,又可以走回健康的那條路。
如何預防代謝症候群?
洪永祥醫師指出,導致代謝症候群的因素有兩個:老化,也就是代謝下降;另外就是飲食過量,超出身體的代謝功能。他說明,40歲是一個重要的分界點及關鍵期。年輕人的代謝功能旺盛,但過了40歲之後,身體代謝就開始老化。因此就要開始改變飲食及運動習慣。
然而,代謝症候群究竟是指身體代謝什麼的速度開始老化?洪永祥醫師認為,引發代謝症候群的起始點叫做「胰島素阻抗」,也就是澱粉類的代謝開始變差,而過多的澱粉熱量就會轉化為油脂,導致血糖升高、油脂變多,就會開始產生粥狀動脈硬化;血液變濃稠,血壓就會升高;脂肪一多就開始堆積在內臟,就出現鮪魚肚。
「你在40歲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讓你的身體代謝維持在年輕狀態。」洪永祥醫師說明,做法不是吃藥、吃健康食品,而是靠生活習慣。
導致代謝下降的原因
熬夜
飲食過多油鹽糖
PM2.5
喝到不好的水
過多食品添加物
活化代謝的方法
運動
喝乾淨、足夠的水
多吃新鮮蔬果
提及多吃蔬果,洪永祥醫師表示,一天至少要攝取5份蔬果(3蔬2果);但他更建議,壓力過大的成年人,或本身是慢性病、代謝症候群患者,男性一天要攝取9份,女性則要攝取到7份的蔬果。
此外,也要盡量早起,避免熬夜,因為熬夜很傷害代謝。洪永祥醫師舉例,許多糖尿病患者若前天熬夜,今天測量血糖時,通常都會突然飆高。他強調,健康之道無他,就是從平日的生活習慣改變,「恢復一個健康、幫助你代謝的生活習慣。」
傷腎的3大行為
不對的飲食
喜歡吃油鹽糖、精緻澱粉等,都十分傷腎。
用藥習慣不對
洪永祥醫師指出,台灣人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非常愛吃藥,而且是吃止痛藥。他進一步解釋,許多人吃止痛藥又不遵照醫師指示的劑量,自己額外增加劑量。甚至有些患者會吃「黑藥丸、草藥丸」,但這當中的止痛劑含量可能是4倍劑量,還含有一些類固醇,都會對腎臟造成負擔。
洪永祥醫師強調,吃藥一定要經過醫師指示,同時?該吃的藥要吃」,包括血糖藥、血壓藥在內,都是保護腎臟的藥品,一定要按時服用。
水分補充不足
洪醫師表示,台灣人不愛喝水讓他非常擔心。夏天一到,許多腎臟疾病患者就會出現,包括泌尿道感染、腎結石、中暑、橫紋肌溶解等。他說,喝水是一種習慣,每天要喝體重的3%~4%,若你是一個60公斤的人,就要喝1800~2400cc的白開水,而非飲料。
若不喝水,尿液就會結晶,產生腎結石,包括草酸鈣、尿酸鈣結石等等;同時尿液濃縮也會導致細菌感染,引發泌尿道感染;此外,不喝水就沒辦法排熱,夏天就容易產生熱傷害、熱中暑;若是運動當中又不補充水分,更容易造成急性中暑、急性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等。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5月號《40歲養好腎》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78
【相關影片】
護腎,排毒不如避毒!一招降90%風險︱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37S9kQZYJFM
百大名醫愛下廚,抗癌好菜這樣料理|劉博仁醫師
https://youtu.be/zZCasRtoTzU
腎臟科醫師早餐必吃6好食 同場加映:小心6大早餐地雷︱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tZMSeSMQNHY
【相關文章】
40歲,養好腎,讓腎活到100歲!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634
10人就有1人腎臟有毛病!台灣人3大傷腎行為,你中鏢幾個?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611
一覺醒來突然中風並不是意外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7040
#洪永祥 #腎衰竭 #養腎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1-mKpmLKL4/hqdefault.jpg)
泌尿感染飲食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男士最怕就是下體長出不知名顆粒,不期然第一時間聯想到性病,但原來並非所有顆粒都是和感染有關。而其中最常令人混淆的,就是不痛不癢的陰莖珍珠狀丘疹(珍珠疹)。
陰莖珍珠狀丘疹其實是良性的血管纖維瘤,大多數會沿着龜頭邊緣長出一排、兩排甚至三排像珍珠狀的白色小顆粒。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陳樹賢指,病人通常不會感到特別痛楚、痕癢或不適,最主要是因外觀上增生粒粒而求診。他表示,現時未有明顯原因解釋為何男士會突然長出珍珠疹,但發現沒有割包皮的男士長出珍珠狀的機會,比已割包皮的男士高。
果籽 :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相關影片:
【告別街舖】有人鬧$100紅豆沙搵笨 有人排足個半鐘 車仔麵店老闆娘:「終於輪到我揀客!」(果籽)(https://youtu.be/ZRxuvymM7j4)
【臭豆腐烈女】喪母後拜師成全港唯一女師傅 獨門醃法不授徒:如果佢反骨我點交代 (https://youtu.be/nOnn7uQCxIw)
【流浮山蠔民】養香港蠔50年收成等三年半 良叔獨撐蠔田捱到殘:阿仔唔接手冇人做 (https://youtu.be/zb-rYILQZms)
【筲箕灣東大街】魚蛋河名店對決!名廚食評人實試 王林記魚蛋有水準 安利切腩似湯渣(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vYjGxQtbgxU)
【九龍城老粥店】廣東撞粥賣足71年 結業再重開 第三代傳人:有信心保持招牌 (https://youtu.be/NA460vTgiq4)
【借貸逾10億】葉玉卿以愛共闖「面子關」承認老公申請破產 (蘋果日報 ) (https://youtu.be/3Gle3Uo0WzI)
#下體長出不知名顆粒 #沒傳染性不影響生育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1wTA-zAx_A/hqdefault.jpg)
泌尿感染飲食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dh.tw/
早安健康FB: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泌尿道感染讓人坐立難安,明明剛上完廁所,卻立刻又有尿意,解尿時的疼痛更是令人難以忍耐,生活品質大受影響。根據統計,女性一生中有50~60%機率會感染尿道炎、膀胱炎等泌尿道疾病,感染率是男性的8倍之多!特別是夏季氣候悶熱,更是泌尿道感染的好發季節。本次健康連線泌尿科醫師鄒頡龍替大家解答,究竟為何女性更容易感染?日常生活中又該怎麼預防呢?
【相關影片】
戰勝夜晚殺手,5招改善夜晚頻尿
https://youtu.be/81PpUhCQyZw
鬼門關前搶救無數患者,熱血暖醫陳志金:重症病房的3堂必學功課
https://youtu.be/jprjsByuZZg
【相關文章】
尿道炎症狀又復發?根絕血尿、尿道癢痛,改善尿道發炎的10個飲食撇步
https://www.edh.tw/article/2770
膀胱尿道炎成因、改善方法為何?營養師帶你一篇看懂預防感染發炎方法
https://www.edh.tw/article/20099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AnAj83Art0/hqdefault.jpg)
泌尿感染飲食 在 改善尿道炎3大飲食小撇步! -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