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取教訓,不讓悲劇重演】
已經一讀通過的「油症患者健康照護服務條例」正等待著立法院二讀與三讀的審理。這起發生於36年前,臺灣環境公害最嚴重的「米糠油中毒事件」(也被稱之為多氯聯苯中毒事件),因為工廠在米糠油加工過程中使用多氯聯苯做為熱媒,卻因管線裂縫,多氯聯苯流入油品中,造成中部兩千多位民眾誤食中毒,並且影響到第二代,都還持續受到健康威脅。
也因為這件重大化學污染事件,多氯聯苯成為第一批進入毒管法進行規管的毒性化學物質,是臺灣目前全面禁止使用的少數化學物質之一。
污染事件的教訓,顯示化學物質登錄辦法中仍需要完整的風險及危害評估報告,讓環保署能有效審理,評估其安全性後限制使用,避免悲劇重演。
同時也有16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根據衛福部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中,16%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80%都是女性。2025年恐有500萬名女性面臨骨鬆風險,同時因伴隨共病,一年內的死亡率竟高達20%。你知道嗎?骨質疏鬆與肌少症大有關係,而某些特定的飲食習慣,就會逐步讓我們流失肌肉。 骨鬆與飲食型態的關係? 加工麵食:腸胃道過敏...
油症患者 在 吳焜裕教授 Facebook 八卦
【#吳焜裕委員辦公室聲明稿】
上禮拜國民黨文傳會在召開的記者會中質疑:「為什麼號稱食安專家的立委,不質詢國人關心的食安問題,卻要戴著墨鏡在鏡頭前耍寶?」。
首先想做澄清,許多人誤解為何身為立委要戴墨鏡到委員會上,有讓人覺得不尊重委員會的觀感。但在這邊聲明,焜裕自101年起因被診斷出有視網膜色病變,所以持有政府核發的視障身心障礙手冊。為了避免眼睛病情惡化,焜裕定期就診;生活上外出總是需要配戴深色墨鏡、在室內也需要配戴過濾藍光的特殊鏡片;由於視野較一般人狹小得多,在上下樓梯或經過不平坦路面時,總是需要更為謹慎地以小步伐前進;在立法院也時常需要助理陪同各種大小行程。
這次因戴墨鏡受到言語上的調侃,焜裕希望日後不論是誰,都不該因身體因素而遭受歧視的言論。
另外,雖本會期換到國防外交委員會,但我們辦公室針對衛環的各種議題仍不曾懈怠。過去焜裕還在衛環委員會的時候,每會期的質詢率幾乎達百分之百;即使這會期因手氣不好離開了衛環委員會,也幾乎每次都回到衛環提出專業質詢,從這個會期開始到現在,在衛環委員會至少作了九次質詢。以四月五日的質詢來說,早上在國防外交委員會質詢完後,下午焜裕就回到衛環委員會質詢,強烈建議衛生福利部主動說明食品安全性的定義,才能釐清是否有放寬農藥標準的疑慮,也建議相關單位建立風險評估與溝通機構,資料透明公開,主動針對與食品安全相關議題進行風險溝通,以取信於民眾。
此外,辦公室已提出《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修正案、推動科技部成立食安研究學科、敦請教育部同意設立六所食安研究所,學生也將於今年九月正式入學。並推動設置獨立風險評估與溝通機構,以及在本辦和其他委員的努力下,環保署順利在去年12月成立毒物及化學物質局。我們也推動修正《油症患者照護條例》,照護國內史上最嚴重的食安事件受害者,目前已經三讀通過,希望修正立法以來的不足,放寬對受害者的認定,增加受害者的程序保護,更妥善的照護這些油症患者及其家屬。與國人切身相關的空氣污染議題上,這個會期焜裕也多次質詢環保署與交通部,並在立法院舉辦空污系列講座,邀請國內外研究PM2.5的知名學者專家來演講,針對如煙道檢測方法、交通污染源對人體健康的實際危害等議題,與立法院委員、環團、民眾、政府部門一起深入討論釐清台灣目前面臨PM2.5的問題與可能的解決方案。同時也配合環保署正在規畫舉辦東南亞環保論壇,以期協助政府推動南向政策。在協助推動生物科技產業方面,我們辦公室延續上會期每個月舉辦生物科技產業論壇,邀請產官學研到立法院討論這個產業面臨的各種問題與可能解決之道,如三月份的主題是精準醫療。
焜裕自進到立法院後,既競競業業,努力將自己所學與專業貢獻於國家的政策規劃與制訂。不論參加那個委員會,都懷抱初衷,尤其對與自己專業相關議題都會持續提出建言,期望不負人民所託。如有不足之處,也希望各界先進不吝指教,將感激不盡。
油症患者 在 貝莉 Facebook 八卦
#今天要看這一篇
前幾日看到朋友拿了一瓶林鳳營,一愣,問說怎麼拿這?
他說因為多的全家點數不知道該怎麼處理,而且這一瓶(是瘦高瓶的喔)才三十多塊。而這價錢,是平日買一瓶小農的三分之一價錢。
我理解朋友瞬間的抉擇,僅有一次的抉擇。
但每個僅有一次的抉擇,加起來就成為,「共同的決定」。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希望我們都不要忘記。
我覺得,這是我們要替下一代,做出的堅持與努力。
PS.
對於食安問題的重視,你的作法跟認知當然可以與我不同。但食安問題可以造成多嚴重的傷害,希望大家可以看完這篇關於四十年前食安風暴造成多少傷害的報導。
這篇文章講的不是頂新,但是要讓大家反思,食安若被忽視,或者讓業者心存僥倖可以輕易被原諒,究竟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被遺忘的食安風暴】
「台灣對這種公害好像很難得到教訓,一下子就忘記了。」
40年前,震驚全台的 #油症事件 爆發,兩千多名中部居民,在吃下受 #多氯聯苯 汙染的 #米糠油 後集體中毒,他們臉上出現膿包、身體大小疾病層出不窮,甚至產下畸型的孩子。
40年後, #油症患者 已與體內毒素共存了40年,多氯聯苯的毒性,更隨著生殖行為,一代代的傳下去。
台灣社會記取教訓了嗎?2013年,又爆出大統、頂新等問題油風暴,更多食安事件層出不窮,我們怎能放任它船過水無痕?
#報導者 #食品安全 #毒油
油症患者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根據衛福部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中,16%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80%都是女性。2025年恐有500萬名女性面臨骨鬆風險,同時因伴隨共病,一年內的死亡率竟高達20%。你知道嗎?骨質疏鬆與肌少症大有關係,而某些特定的飲食習慣,就會逐步讓我們流失肌肉。
骨鬆與飲食型態的關係?
加工麵食:腸胃道過敏
骨科醫師蔡凱宙醫師說,過去台灣人吃米飯,不過隨著飲食西化,米的消耗量20年來減少了一半,多半被小麥製成的「麵食」取代。他說明,小麥含有「麩質」,容易造成腸胃道發炎,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胃食道逆流。
「很多人為了緩解不適,就開始吃胃藥,」蔡凱宙醫師指出,吃太多胃藥就會讓胃酸濃度大幅下降,導致鈣離子無法離子化、蛋白質也沒辦法吸收,就會造成筋膜炎及骨質疏鬆。
蔡凱宙醫師表示,如果我們能夠好好吃米,少吃加工的麵食,包括:麵包、蛋糕、饅頭及餅乾等等,骨質疏鬆及肌少症的情況就有機會可以逆轉。
手搖飲料:糖分過高
「這幾年手搖飲整街都是,」蔡凱宙醫師指出,國人的飲食中糖分愈來愈多,而這是具有成癮性及累積性,「一次會比一次吃更甜,就跟我們吸毒一樣。」
蔡凱宙醫師表示,美國曾有研究團隊做過實驗,他們先用古柯鹼讓老鼠成癮,最後竟是用「糖」解牠的毒癮。「老鼠寧願吃糖也不要吃古柯鹼,」他說,糖對我們大腦造成的反應是全面性的,每一個細胞都能吃得到,是比古柯鹼還要更厲害的一個毒品。
添加物比高熱量更糟糕
有些人會以「零卡飲料」替代含糖飲料,認為既然沒有熱量應該就沒問題,對此蔡凱宙醫師強調,糖分與熱量並沒有直接相關,很多標榜零熱量的產品,都會多加人工甜味劑,雖然吃進去好像沒有任何熱量,但它會造成胰島素阻抗更嚴重,這比吃糖更糟糕。
蔡凱宙醫師也說,許多患者就是因為吃下太多的糖分、小麥,造成腸道受傷,接著大腦也跟著受傷,平衡感就會變差,衍生包括骨鬆的許多疾病,「最後一個跌倒就會造成骨折。」
蔡凱宙醫師推薦的飲食?
「我們有飯可以吃呀!」蔡凱宙醫師說,盡量吃米飯類的製品比較好。此外他也推薦大家準備「堅果」。他指出,堅果是原形食物,並且富含好的油脂,吃下肚會比較有飽足感。
「堅果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夏威夷果,」蔡凱宙醫師分享,夏威夷果油脂高,所以吃幾顆就飽了,就不會很快就感到餓,又一直想進食,「一直餓、一直吃,那你當然會變胖。」
而許多人擔心堅果熱量過高,蔡凱宙醫師回應,重點不只是熱量,而是好的油脂進入身體後,胰島素分泌就會減少。
蔡凱宙醫師進一步說明,市面上很多小麥的加工食品,有很多添加物,吃進去後就會造成血糖急速上升,接著胰島素過度使用,就引發胰島素阻抗。而胰島素是一種「肥胖荷爾蒙」,胰島素愈來愈高,身體脂肪就愈積愈多,營養無法送至肌肉,就會引發肌少症,最終導致骨鬆。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2月號《名醫的餐桌》,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496
【更多"名醫的餐桌"影片】
跟著我吃米飯,已有數千糖尿病患緩解 (洪建德醫師)
https://youtu.be/qD6z7_BLLq8
避免肥胖就能防乳癌!醫師的外食4原則 (江坤俊醫師)
https://youtu.be/5LSerGyWYZE
腎臟科醫師早餐必吃6好食 同場加映:小心6大早餐地雷 (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86g4SrpxImA
【相關文章】
名醫的餐桌!遠離高血糖、腎病、癌症、骨鬆、脂肪肝、失智,名醫身體力行的飲食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634
肌少症3徵兆當心老年失能!這樣抱膝伸腿練肌力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026
50%高齡者有骨質疏鬆!芥藍、莧菜搭這個助鈣吸收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037
#蔡凱宙 #骨質疏鬆 #肌少症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油症患者 在 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Youtube 的評價
應觀眾要求,今天請到理科先生示範防彈咖啡作法。
.
[ 飲用優點 ] 生酮飲食不適用所有人,但一般健康人類可試試防彈咖啡。它會讓你有飽足感,因此午餐和晚餐時間時,你不會餓過頭,所以會慎選。
.
[ 飲用時機 ] 晚餐後輕斷食到隔天午餐的 16 小時,用防彈咖啡代替早餐,可讓你稍稍再撐過一些飢餓。但若是前一天大吃大喝,還是有可能喝完防彈咖啡後 2 小時內就餓了。(記得使用無鹽奶油)
.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
個人適合的飲食皆不同,請拿捏自身狀況
參考時的前情提要,嘗試各種飲食前看看:
https://youtu.be/5oZgkWCgBIE
.
✦ 理科任意門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7QF9ecW7k4OLAtfB3KQ-u8rInSBeQaF
萬聖節被鬼嚇,聖誕節砍聖誕樹,富士山腳露營去,理科夫妻的小場面動作片,人體開箱美國速食店...
✦ 生活的科學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7QF9ecW7k7jnODuht5Jgo4r_o_DfpFG
拖延症患者救星,習慣養成不能靠嘴砲,手機充電的科學,長輩的微波爐恐懼症,理工宅宅的穿搭 TIP ...
✦ 感受的科學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7QF9ecW7k5_ji7Mi8Lc_uX_AWF64eIM
大方聊聊憂鬱症,內向者也能改變世界,懷舊神曲的神秘力量,認識朋友前不如先了解自己...

油症患者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資深藝人脫線(陳炳楠)本就有腎功能問題,去年(2018年)聽信偏方,將中藥當水喝,引發腎衰竭昏迷,更併發嚴重肺炎、心衰竭等致命症狀,所幸經治療已平安出院。據統計,台灣慢性腎衰竭患者約有200萬人,洗腎人口已突破8萬人,也因此落入?洗腎之島」的惡名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其實已是早期腎病的患者,國民對慢性腎臟病的疾病認知率只有8%,埋下隱憂。本次就邀請到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替我們解析究竟台灣慢性腎臟病發生率與盛行率那麼高的原因在哪?
慢性腎衰竭5大元兇
台灣有超過9成都是慢性腎衰竭患者,洪永祥醫師說明,慢性腎衰竭是一個下游的結果,也就是有些疾病會經年累月地破壞腎臟,經過20~30年的破壞慢慢就會走向末期腎病變,達到尿毒症就得洗腎。至於有哪些疾病會引發慢性腎衰竭?他歸納出5大原因如下:
糖尿病
洪永祥醫師指出,台灣有將近200萬名糖尿病患者,約有3至4成的患者經過20、30年後會走到需洗腎的程度,是第一名的元兇。
高血壓腎病變
當血壓升高,微血管就會漸漸硬化,洪永祥醫師解釋,腎臟的小單位稱作腎絲球,血壓愈高,硬化的速度就會愈快。高血壓患者經過20、30年後,約有2成患者會必須洗腎。
慢性腎絲球炎
這就是我們常見的小便有泡泡,出現血尿、蛋白尿等族群。洪永祥醫師表示,這類患者常有家族性遺傳,有時候會整個家族來洗腎。
間質性腎病變
例如:腎結石、尿酸、痛風等,也占了一大族群。
遺傳性腎病變
洪永祥醫師舉例,像是多囊腎,又稱作水泡病,患者的腎臟會在20歲左右就長出一顆顆的水泡,因此到40、50歲就必須洗腎。
預防腎病:從避免代謝症候群開始
洪永祥醫師強調,導致台灣人腎臟生病的前兩名原因,是糖尿病跟高血壓,而再往回推,就可以發現我們應該從「代謝症候群」開始預防。慢性腎衰竭的原因多半都跟飲食、運動、身體代謝等息息相關。
「代謝症候群是一個十字路口,」洪永祥表示,當我們的內臟脂肪開始堆積(肚子變大)、血糖稍高但又還沒到糖尿病、血壓稍高也還沒有到高血壓的程度,此時若我們置之不理,不做任何改變,就很可能走上糖尿病、高血壓那條路;如果開始改變飲食、增加運動,又可以走回健康的那條路。
如何預防代謝症候群?
洪永祥醫師指出,導致代謝症候群的因素有兩個:老化,也就是代謝下降;另外就是飲食過量,超出身體的代謝功能。他說明,40歲是一個重要的分界點及關鍵期。年輕人的代謝功能旺盛,但過了40歲之後,身體代謝就開始老化。因此就要開始改變飲食及運動習慣。
然而,代謝症候群究竟是指身體代謝什麼的速度開始老化?洪永祥醫師認為,引發代謝症候群的起始點叫做「胰島素阻抗」,也就是澱粉類的代謝開始變差,而過多的澱粉熱量就會轉化為油脂,導致血糖升高、油脂變多,就會開始產生粥狀動脈硬化;血液變濃稠,血壓就會升高;脂肪一多就開始堆積在內臟,就出現鮪魚肚。
「你在40歲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讓你的身體代謝維持在年輕狀態。」洪永祥醫師說明,做法不是吃藥、吃健康食品,而是靠生活習慣。
導致代謝下降的原因
熬夜
飲食過多油鹽糖
PM2.5
喝到不好的水
過多食品添加物
活化代謝的方法
運動
喝乾淨、足夠的水
多吃新鮮蔬果
提及多吃蔬果,洪永祥醫師表示,一天至少要攝取5份蔬果(3蔬2果);但他更建議,壓力過大的成年人,或本身是慢性病、代謝症候群患者,男性一天要攝取9份,女性則要攝取到7份的蔬果。
此外,也要盡量早起,避免熬夜,因為熬夜很傷害代謝。洪永祥醫師舉例,許多糖尿病患者若前天熬夜,今天測量血糖時,通常都會突然飆高。他強調,健康之道無他,就是從平日的生活習慣改變,「恢復一個健康、幫助你代謝的生活習慣。」
傷腎的3大行為
不對的飲食
喜歡吃油鹽糖、精緻澱粉等,都十分傷腎。
用藥習慣不對
洪永祥醫師指出,台灣人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非常愛吃藥,而且是吃止痛藥。他進一步解釋,許多人吃止痛藥又不遵照醫師指示的劑量,自己額外增加劑量。甚至有些患者會吃「黑藥丸、草藥丸」,但這當中的止痛劑含量可能是4倍劑量,還含有一些類固醇,都會對腎臟造成負擔。
洪永祥醫師強調,吃藥一定要經過醫師指示,同時?該吃的藥要吃」,包括血糖藥、血壓藥在內,都是保護腎臟的藥品,一定要按時服用。
水分補充不足
洪醫師表示,台灣人不愛喝水讓他非常擔心。夏天一到,許多腎臟疾病患者就會出現,包括泌尿道感染、腎結石、中暑、橫紋肌溶解等。他說,喝水是一種習慣,每天要喝體重的3%~4%,若你是一個60公斤的人,就要喝1800~2400cc的白開水,而非飲料。
若不喝水,尿液就會結晶,產生腎結石,包括草酸鈣、尿酸鈣結石等等;同時尿液濃縮也會導致細菌感染,引發泌尿道感染;此外,不喝水就沒辦法排熱,夏天就容易產生熱傷害、熱中暑;若是運動當中又不補充水分,更容易造成急性中暑、急性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等。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5月號《40歲養好腎》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78
【相關影片】
護腎,排毒不如避毒!一招降90%風險︱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37S9kQZYJFM
百大名醫愛下廚,抗癌好菜這樣料理|劉博仁醫師
https://youtu.be/zZCasRtoTzU
腎臟科醫師早餐必吃6好食 同場加映:小心6大早餐地雷︱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tZMSeSMQNHY
【相關文章】
40歲,養好腎,讓腎活到100歲!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634
10人就有1人腎臟有毛病!台灣人3大傷腎行為,你中鏢幾個?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611
一覺醒來突然中風並不是意外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7040
#洪永祥 #腎衰竭 #養腎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