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今年初剛「過了一個關」
一月時,爸爸忽然在家中倒下,送醫後病情急轉直下,很快不省人事,抽血檢查竟是存活率只有一半的敗血性休克,我們馬上面臨「要不要不擇手段搶救」的難題,是否不惜插管丶氣切?(如果需要的話)是否要冒截肢風險打某種藥劑?是否只要老爸還活著就好他的意願並不重要⋯⋯
當晚,全家都到齊了,大家輪流握著老爸的手,我大著膽子,對仍有意識的老爸問:爸爸,你想活嗎?我們可以盡力搶救你嗎?
爸爸虛弱的看了我們一眼,點點頭,他想活,他還想跟我們一起在這個世界上奮鬥,生活,歡笑。
「好!」我說:「老爸,那你一定會好起來的。」
木星正行過上升獅子我的四宮,我知道,這一次老爸的倒下「不是壞事」,果然,最後結果有驚無險,很快的,所有指數都降低,四天後轉入普通病房,再住院一週,幸運地康復出院,沒有插管氣切,沒有壞死丶切掉任何部位,沒有後遺症,整尊好好的出院了。
不只如此,現在的老爸比過去更小心丶更養生,半年下來,竟恢復的比倒下之前更健康了⋯⋯(淚)
回想起當初那一刻,驚心動魄彷彿是一場夢⋯⋯
現在的爸爸,得到家人更多的陪伴和關心,感受到孩子們對他健康快樂生存的殷殷期盼,爸爸說,他比過去更珍惜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
謝謝老爸,祝願你未來的每一天,都平安快樂,都不後悔當初勇敢的決定
我愛你老爸,祝你父親節快樂❤️
氣切後遺症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絕交,代表重新開始的決心。
成人的世界裡,得要帶點刺,勇敢前進。
﹝準則1﹞別總被「我們是朋友」綁架
勇敢站到制高點,用理性壓制感性,拉回人際主導權,劃出一條界線,一段關係的盡頭並非捨不得,而是留不住。
﹝準則2﹞失敗的愛情只是不合時宜
感情之所以難解,是身處其中的人對這段關係有太多期待,有執著就會有不甘心,不適合你的人,寧可不留。
﹝準則3﹞切忌冷戰應對,嫌隙越久越難解
與家人冷戰最傷人,消極過後問題依然存在,不如姿態放軟,吐露真實情緒,以尊重為前提相互交流。
﹝準則4﹞請拿最愛的事,交換更好的未來
在喜愛的事情中做取捨,減少不必要的人情聚會,把繞著別人轉的心力用來「留下些什麼,證明我活過」。
﹝準則5﹞甩開網路人際包袱,理性退群吧!
心腸軟的人最常進退兩難,很多時候總是硬扛人際包袱,交友不該出自於遷就,沒有功能性的群組,最好趁早就退。
取自《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
*********************************
各位朋友,晚安:
這本書,教人勇敢,也教人溫柔。
面對不合適的朋友,能勇於斷捨離。拿出界線,捍衛友誼選擇權。
但是,對自己的家人,懂得溫柔。能尊重,也願意冒著被拒絕的風險,表達自己的真心,維護最親密的關係。
祝願您,有刺能捍衛,但又不傷人傷己!
.
在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兩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
試探出父母最深層的恐懼,
像知心好友般陪在身邊。
【文/ 威廉】
「醫生說我有憂鬱症的傾向,但不用擔心,我有在吃藥控制。」
幾年前,母親因為檢查出甲狀腺惡性腫瘤,挨了一刀,整個人元氣大傷,連說話都有點困難。平時總是拉高分貝吆喝著家人,東西用完要記得收,為了不要讓她有機會碎念,身為家裡唯一的女性保障名額,我們幾個大男人總是有默契的讓。早些年父親經商失敗,經濟狀況一度墜入低谷,讓她焦慮成性,總會在半夜驚醒,不敢起身讓家人知道整夜沒睡,只得在床上翻到天亮,隔天還得面對一堆債務跟家事,稍有摩擦就容易產生情緒。
日子一久,我總會安慰自己吵吵鬧鬧也是一種幸福,她的情緒或高或低,都沒認真當一回事。爸媽終究是凡人,內心需要被傾聽,心理素質再堅強人,也熬不過長時間遇到困難沒人搭理,面對劇烈的挫折感無計可施,最後積鬱成疾,成為別人眼中的古怪脾氣。
「媽媽的氣話聽聽就好,不要回嘴。」父親總勸著。
***
置之不理會讓病人身心狀況更加惡化,
照三餐噓寒問暖未必可行,
重病時刻需要家人陪伴,不是看護。
***
自從那場病,她脾氣變得異常古怪,總豎著刺,像刺蝟般旁人難以靠近,溝通也不是、順從也不是,爭吵的方式變得更加無理。愛把狠話撂到沒有退路,動不動就說再過幾年就不在了,等到她走了就不會再麻煩大家。結束一連串的喪氣話,接著把自己鎖進房門,傳來陣陣哭聲。
有一年,我們過了一個沒有母親出席的母親節,幾個人叫外賣到家裡吃,不敢發出任何像慶祝的雜音,不動聲色地結束那頓飯,各自回房。心急又怕觸怒母親的我只能傳訊息安撫,得不到回應就當成是想要冷靜。
隔天早上,發現她房門是開的,但沒人在房內,幾個兄弟分頭聯繫親友,扭捏地讓對方知道母親好像離家出走。我用手機的定位系統,發現母親的手機位置在五公里外,約莫是三阿姨家附近,趕緊打電話去問:
「阿姨,請問我媽媽有在妳家嗎?」
「她沒有來耶。」
「好,如果她有去的話,跟她說我們在找她,請她回個電話。」
「好的。」
口氣太過鎮定,很顯然是套好的台詞,切斷電話之後稍稍鬆一口氣。我叮嚀父親,雖然知道人在哪,但一定要讓母親感受到一家人急著找她,多打幾通電話給任何有可能在她身邊的人,最好讓別人轉述先生跟兒子心急如焚的感覺。果真,經過一天一夜的煎熬,原本打開的房門再度關緊,離開家前,我站在門外輕輕喊著:「媽媽,我準備回台北了,妳有事再打給我。」
就這樣折騰大半年,母親的狀況一直沒有好轉,父親難得會主動求助,我才意識到不只身體,就連心也生病了。要好的女性友人一聽就知道是心病,叮嚀我一定要讓她依靠,因生病而產生的恐懼無處安放,只好橫衝直撞的討愛,生完氣爆哭,是因為沒辦法再像從前那般倔強。此時的她拖著病體,心裡深處比誰都無助。
病人恐懼有兩層,一層是生命的不可測,另一層是怕帶給所愛的人麻煩。拖著病體的父母總愛逞強,用情緒化來掩飾脆弱,因此要把不理性的字眼剝除,試著感受言下之意。小時候生病哭鬧的我們,總被溫柔撫慰,長大後的我們要知道體諒,讓他們感受到「無論如何,我都會在」,此時彼時。
「威廉,你平時愛幫助朋友,討身邊的人歡心,何不試試看把媽媽當成我們。萬一我們遇到同樣的事,你會怎麼拉我們一把。」平時在外頭交友廣闊,滿口江湖俠義,卻從沒嘗試過跟爸媽做朋友,相識三十多年不管再靠近,兩顆心始終隔層膜。父母生病要靠藥醫,但生理的痛會併發很多心理的傷,得靠親情來治癒。
趁著心情好的時候,順勢關心她睡得好不好,偏頭痛的老問題還在不在,用心疼朋友的口氣切入,分析長期睡不好所帶來的後遺症。母親連忙附和:「對,我從以前就這樣了。」、「有睡飽就不會想生氣了。」開始拼命倒心事,我也樂得傾聽,畢竟能說出口的都不算煩惱。頭一次我跟母親的距離,近到像坐在同張桌子喝下午茶的閨密,不忘細聲規勸:「何不讓醫生調整看看妳的睡眠品質。」
過沒多久,她假裝淡定地說出身心科醫生的建議,拿著藥袋請我上網查查,哪幾顆藥不用照著吃,睡是睡飽了,一整天昏昏沉沉的不太好受。口氣越逞強,我的心就越沉,我皺著眉頭猛爬文,不經意地脫口而出:「妳要把自己照顧好,才能再照顧我們。」耳畔飄進一句:「好啦,我知道。」口氣溫柔異常。
#做父母的朋友
父母遇到特殊狀況時,尤其是因生病而產生恐懼時,更需要溫柔的撫慰與陪伴。
.
以上文字取自
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7064
悅知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delightpressfan/
.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氣切後遺症 在 大姚 Dayao Facebook 八卦
《那些消失的日子10》
每昏迷一天,醒來的機會又下降了一點,一天天過去,都害怕著失去他或是醒來後嚴重的後遺症。
因插管不能插太久,會導致咽喉的損傷,如果昏迷太久,就要考慮做氣切手術減少對咽喉的傷害。氣切是在頸部開一個口,將氣切管插入幫助呼吸,也方便照護。
但對於當時的我們,簽下氣切同意書,卻是一件相當困難的選擇⋯對於未知的未來,不知道他能不能醒來,不知道醒來以後他能恢復到什麼程度,怕是對他造成更大的折磨。如果他醒來了,身體不能動,不管是精神上或身體上都是很大的衝擊,他能承受的住嗎?
而每一個選擇背後,都是一個龐大的責任,簽下同意書的我,要對這之後遇到的所有困難,面對到底,不能逃避,一肩扛起所有背負的未來,因為這是身為伴侶的責任。
p.s.我們趁他昏迷的時候把他頭髮剃光了
#那些消失的日子
氣切後遺症 在 氣切不氣切作者:臺大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阮聖元主治醫師專題 ... 的相關結果
較常見的合併症有皮下氣腫、氣胸、流血及感染等。另外,有不少家屬會擔心手術時或術後病人會不會很痛苦,其實在執行氣切時通常會使用麻醉 ... ... <看更多>
氣切後遺症 在 氣管切開術的適應症、副作用、術後照顧 的相關結果
2. 可減輕因經口鼻氣管內插管帶來之不適,同時有助於口腔清潔及減低口腔潰瘍之發生。 3. 若情況允許,某些特殊氣切管可用來發聲,促進患者之溝通能力。 4. 患者可 ... ... <看更多>
氣切後遺症 在 阿嬤要做氣切手術,會不會有後遺症? - 康健雜誌 的相關結果
氣切 手術主要希望可以減少肺部再感染的可能、增加脫離呼吸器的機會、以及讓病人在脫離呼吸器後的痰液較易清除。且在呼吸情況早點穩定後,病人能再接受後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