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在米蘭WCD聽了很多場黑色素瘤的演講,也會在此陸續分享給大家。
黑色素瘤這幾年有許多新的突破,大方向上認為黑色素瘤應視為全身性疾病 (systemic disease),而不是影像(如電腦斷層或正子攝影)上看到轉移才算全身性疾病(就算是正子攝影,腫瘤也要累積到至少0.6公分才看得到)。但是tumor burden(腫瘤細胞量)對預後很有關,所以手術仍佔重要腳色。(之後會再討論)
黑色素瘤,西方人東方人差很大!
黑色素瘤是個差異性相當大的疾病,西方人最常見的是光日照部位的黑色素瘤(superficial spreading melanoma,佔63%),而東方人常見的肢端黑色素瘤(acral melanoma),在西方人僅佔1%。
東方人最常見的是肢端黑色素瘤,佔了47%,其中包括10%的指甲黑色素瘤(subungual melanoma)。而有的日本研究發現黏膜的黑色素瘤(mucosal melanoma,如唇,鼻腔,陰道)佔了近三成。
不只位置不同,腫瘤突變,特性也都不一樣。
由西方人制定的治療準則(NCCN guideline),適用在東方人嗎? 日本的Nakamura教授提出了質疑。
哪些地方不適用?
1. 手術的切除範圍。肢端的黑色素瘤常有臨床甚至皮鏡都看不出來的腫瘤侵犯(subclinical spreading) 因此用NCCN治療準則的切除範圍(1cm, 2cm) 常不夠。
2. 肢端的黑色素瘤,用現在最紅的免疫治療,anti-PD-1 immunotherapy 如nivolumab保疾伏或pembrolizumab(keytruda®吉舒達),效果好嗎?
目前FDA核可免疫治療用於第四期,用於第三期有淋巴轉移病人的輔助治療(adjuvant therapy)初步結果已經快出來了,之後會討論。
anti-PD-1對於白人一般黑色素瘤的整體反應率有近三成,
合併nivolumab及ipilimumab用於晚期黑色素瘤(avanced melanoma),雖然副作用率高,但四年的整體存活率高達53%,單用nivolumab也有46%,堪稱黑色素治療的新氣象
(Phase 3 CheckMate -067 clinical trial, 目前追蹤時間最久的)
但在Nakamura教授研究的193位亞洲肢端晚期黑色素瘤指病人中,指甲黑色素瘤病人反應率(overall response)僅有8.6%,手腳掌21.1%,整體而言肢端黑色素瘤的反應率只有16.6%,令人失望。這跟肢端黑色素瘤的突變特性有關,之後也會討論。所以用在美國副總卡特的奇蹟,不一定會在東方人發生。
免疫治療價格昂貴,一個月就要幾百萬,如果效果僅約兩成,這是病人需要考量的。我也有病人是手指黑色素瘤轉移到腋下淋巴結及肺,對免疫治療效果非常好且沒什麼副作用,但目前還沒有好的biomarker可以事前預估那些病人效果會比較好。
#皮膚外科
#黑色素瘤
#免疫治療
正子攝影副作用 在 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粉絲團 Facebook 八卦
厲害的團隊!
阮的放射團隊金厲害
#阮綜合醫院 #放射診斷 #正子攝影
醫院中有兩大檢查部門,放射線的檢查診斷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放射線也可以用來治療癌症。我們經常會說放射線有如“雙刃劍”,不僅僅可以用來做醫學影像檢查或放射治療之外,高量的輻射亦有可能誘發癌症。
本期月刊即是利用此平台讓民眾知道放射線在臨床醫學之應用,包括:我們可以用輻射劑量比國人每年因背景輻射(來自外太空的宇宙射線及地殼之土壤輻射)還低的低劑量電腦斷層做肺部健康檢查,可找出早期肺癌之篩檢。我們也利用癌細胞嗜食葡萄糖之特性,將迴旋加速器生產的正子藥物與葡萄糖結合,再提供給核子醫學科進行正子攝影來偵測腫瘤。當然正子藥物的品質與製程必須通過衛生福利部食物藥品管理署之查核,而輻射防護之相關問題則由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來把關。目前本院迴旋加速器中心所生產達GMP水準的核醫藥物包括:F-18 FDG、C11-Sodium Acetate及F18-NaF等三種,足以供應中南部多家醫院做癌症檢查之需求。
當癌腫瘤被上述設備發現之後,該如何處置?本院放射腫瘤科於102年引進最新的立體定位全身放射治療(SBRT)技術,可以有效的針對顱外(如:肺部、肝臟、胰臟、…)早期或寡數轉移性腫瘤(1~3顆),其直徑小於6公分以下,且病患因身體狀況不適合麻醉或手術者,利用高精準低照射次數的SBRT技術可以減少病患往返醫院次數,從30~40次驟降到5~7次。從國外研究顯示,以第一期的肺癌而言,SBRT的治療存活率結果並不輸給外科手術,近3年的統計結果腫瘤控制率達90%。
此外以本期刊物中一篇晚期肝癌為例,除了手術、化療之外,如果患者已經不適合經由開刀切除或局部射頻燒灼之情況下,可以由放射診斷科醫師從股動脈對晚期肝癌腫瘤進行化療及栓塞,目前已有超過5年存活之案例。另外我們運用類似的方法利用導管放置於頭頸部動脈對晚期單側口咽癌病患進行術前同步動脈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同步動脈化放療),藉由放射線治療的加乘效果,不僅可以用較低劑量的化療藥物,對晚期不宜手術的頭頸癌病患達成最有效的療效,並同時減少對化療藥物產生全身性較嚴重的副作用。
需要經由血管做治療的病患,例如:化學藥物治療者、長期點滴注射或抗生素治療者、高濃度靜脈營養治療者…,經末梢靜脈置入中心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非常有幫助且必要的,在這裡有介紹了導管放置流程及簡單居家照護衛教,提供有需要之病患自我照顧參考。
近幾年衛福部公告之台灣十大死因統計中,心臟疾病多年來一直排名第二位,僅次於惡性腫瘤。而心臟疾病諸多檢查項目中,核子醫學部門的心肌灌注掃描就是可以在非侵入性的情況下,協助診斷冠狀動脈心臟病,如有必要再進一步做侵入性的心導管攝影檢查或治療。
總而言之,這些涉及游離輻射相關設備的完整性,會影響到疾病之診斷與治療品質,所以阮綜合醫院在醫療輻射暴露品質保證方面,不惜投入鉅資購買相當昂貴的品質校驗設備及人員訓練,也多次榮獲主管機關的高度評價,目的就是為了讓病人有更高的輻射醫療品質。
正子攝影副作用 在 Having a PET-CT scan (Chinese) / 接受正子斷層掃描檢查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