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委員會考察–虹安的故宮庫房初體驗
昨日,教育文化委員會安排了故宮博物院的考察議程,於是虹安率領團隊一同前往這場驚奇之旅。這次的行程主要是考察庫房與導覽故宮當期展覽。虹安對故宮的記憶,其實還停留在外國朋友來台灣玩時,帶他們四處走走看看,認識國寶,並介紹我國文物給大家認識的程度。這次的深度之旅,真的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以下就來與大家分享,這次巡視庫房看到的三大亮點:
1. #入庫首見雍正御批奏摺
到了庫房大門,首先要通過層層關卡、許多門禁設計,甚至連院長本人,都無法單獨刷卡進入庫房,而需要有其他同仁陪同才行可見故宮對文物庫房出入管控的嚴謹。這裡保管了許多清代內閣、軍機處等的檔案文獻,除了是古董文物,更是珍貴的第一手史料!接下來看到的是雍正皇帝批閱過的奏摺,保存在充滿無酸紙的盒子裡面。奏摺內容看得出官員的字跡工整,雍正皇帝的御筆,也比想像中來得白話很多,比方還有奏摺寫著:「#朕就是漢子」,讓大家都覺得十分有趣。
2. #故宮文物不需要拿出來外面曬
每3個月,故宮院長都會抽點文物,每20年會盤點全部文物一次,須時約為4年。可見故宮文物數量之多,盤點也相當耗時費工,庫房文物都有清單、封條,需要簽過名才能打開。書畫類櫃架則是上有防塵遮罩、下有鋼索架離地面,以防潮防水,歷經了921大地震都安然無事。
其實目前國內對文物保存,都有恆濕恆溫,控制在適當的範圍內。因此已經不需要像以前那個年代,把文物都拿出來曝曬在陽光下了。
3. #書畫類作品需要輪休
故宮典藏的書畫類精品,每次特展可達42天,之後就需要休息3年。因為書畫類的展品,紙質能承受的光照有限,可能因為受到陽光或光線的照射折損。因此我們看到書畫展覽通常是燈光都是暗暗的,這不是為了省電,不想讓大家看清楚展品細節,而是為了要讓書畫類文物適當展出的必要條件,大家可別誤會了!而其他類別的展品則是可以展3個月後,再休息1年半。由於書畫文物需要較長的輪休期,大家才會有很久沒看到某些作品的錯覺!
也是經過這次考察,虹安才知道,就連平常在庫房裡面存放文物的方式,也有許多眉角。像是書櫃中存放書畫捲軸的木盒,如果是打開或半開,表示展品正外出中,或者修復中。這些從乾隆或更早期間使用至今的木匣或木套,本身年代也已經久遠,有時不只書畫需要修復,裝書畫的盒子也需要進廠維修。庫房的管理和文物的維護背後,都需要有許多工作人員,分門別類、悉心照料這些國寶,也真是一門大學問。
以上介紹完這麼多庫房小知識,就是希望大家可以都可以更常來故宮一探究竟!大家平常有空,就趕快來故宮走走玩玩吧!時下的許多展覽,都相當精彩,也是策展人員的心血規劃,絕對值得一看!
#打個預告_改天虹安會開箱故宮文創商品
#有空就來故宮走走_你不會失望的
#歡迎來與國寶面對面接觸
朕就是這樣漢子 文件夾 (故宮商店)
https://www.npmshops.com/....../MySpace/PrdInfo.php......
附圖說明:
虹安正認真在看的展品是→
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
這是故宮花費2年研究所策劃的展覽喔!展期到3月1日,精彩可期!
https://www.npm.gov.tw/Article.aspx?sNo=04011105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類型當中,最多的一批其實是檔案文獻,尤其宮中檔與軍機檔,幾乎佔故宮文物一半以上,且內容涉及臺灣者頗多。這些撰寫地方十萬火急所匯報的奏摺,除了呈現了民變領導人物的樣貌外,還包含不少本是默默無聞於史著的基層小民。清代臺灣幾個大型抗官行動,如朱一貴、林爽文等事件,為了對抗官府,統率者...
檔案文獻 在 宋楚瑜找朋友 Facebook 八卦
【兩岸攜手共維主權—關於釣魚台事件的幾個觀點】
當今國際情勢瞬息變化,東亞地區更是美、中、俄、日四大強權比劃過招的道場。尤其過去一段時間,由於美、日政權相繼輪替,民選政府企圖以民族主義轉移焦點,凝聚內部支持,不惜以爭議領土為祭品,再次引發了中日釣魚台主權已將近五十年爭議問題;而美國—作為中國人民的好友,在此期間對日本國有化釣魚台之事過度放任,發言又保持模糊,更讓釣魚台問題益形複雜。而兩岸對此問題雖都採取一些作為,也都各自發表了一些看法;迄今尚未有效阻止日本片面的行動。
在本已複雜的國際形勢下,糾結的兩岸關係讓釣魚台問題不但充滿了火藥味,更變成過敏體質的燙手議題。過去,兩岸有著共同的歷史,今日和未來,也有著共同的現實與利益,因此面對釣魚台問題,實值得雙方共同加以正視、維護與建立因應之道。此舉並非是要兩岸力量結合起來和周邊國家對立,而是本著務實的理念與共識,將釣魚台爭議降溫,進而形成維繫亞洲安全的區域性穩定力量,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關於釣魚台主權的爭議,多年來已有諸多的論文與專書進行討論研究,但似乎尚未能解決此爭議,我從歷史研究途徑,佐以第一手檔案文獻分析,並依據國際政治概念架構和現有的史實證據,來探究琉球群島問題與釣魚台主權歸屬的客觀事實,並提出一些看法,謹供作兩岸各界參考。
☞全文連結 https://goo.gl/wuP748
檔案文獻 在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Facebook 八卦
北溝傳奇-故宮文物遷臺後早期歲月
民國三十七年(1948)冬,國共戰事益趨緊張,故宮博物院與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受命擇存京重要文物遷臺。三十八年(1949)二月下旬,兩院藏品分三批運達,暫存臺中糖廠倉庫。翌年(1950)四月,霧峰北溝庫房修築完工,全部文物入庫存貯。此後十五寒暑,故宮與中博合組聯合管理處,逐件點查運臺文物,並於簡陋環境中保存整理,研究出版;復闢建小型陳列室,開放參觀,又選送藏品菁華赴美展覽,播揚文化。五十四年(1965),政府為發展觀光事業,使中外人士得以親炙華夏藝術之璀璨光輝,乃擇定臺北外雙溪建館奠基,將兩院合併,恢復故宮建制,公開陳列展示。
臺中北溝時期係國立故宮博物院發展進程中一重要階段,具承先啟後意義。故宮與中博雖囿於房舍、人員、經費,博物館業務不易開展,工作多侷限於編目守藏,然兩院同仁於藏品管理、保存維護、研究出版、展覽傳播方面之作為,可謂為故宮復院後昂首闊步,不斷拓展新境界的基石。今(2020)年為院藏文物遷存北溝七十週年,本院特以「北溝傳奇」為題,舉辦展覽,呈現故宮發展進程中一段深刻歷史記憶。展覽計分「文物遷臺」、「典守維護」、「清查點驗」,以及「編輯出版」、「展覽傳播」、「臺北復院」六單元,以院藏相關歷史影像及檔案文獻為主要內容,輔以向遷臺前賢後人商借之舊照史料,藉資呈現故宮文物遷臺初期的歷史經緯,期以加深觀眾對本院之認識與瞭解。
「北溝傳奇-故宮文物遷臺後早期歲月」將於十月九日迄明(2021)年三月七日在本院104陳列室展出,歡迎各界人士蒞院觀覽。
檔案文獻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評價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類型當中,最多的一批其實是檔案文獻,尤其宮中檔與軍機檔,幾乎佔故宮文物一半以上,且內容涉及臺灣者頗多。這些撰寫地方十萬火急所匯報的奏摺,除了呈現了民變領導人物的樣貌外,還包含不少本是默默無聞於史著的基層小民。清代臺灣幾個大型抗官行動,如朱一貴、林爽文等事件,為了對抗官府,統率者並各自啟用了不少元帥、都督、護國將軍、保駕將軍、軍師等人員。這些「小的」雖不及起事者有名氣,卻扮演著各式樞紐及衝鋒角色。想更深入了解其歷史洪流中小人物嗎? 歡迎聽聽策展人述說清代台灣軍師傳奇故事。
檔案文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知道了!故宮:國寶,原來如此」介紹
訪問作者: 邱建一
內容簡介:
故宮文物裡的「網紅」國寶,你認識幾件?「翠玉白菜」是件質地不夠好的翡翠?不是國寶?!「肉形石」其實只是一塊便宜的瑪瑙?!
人生苦短,文青可以速成!看「按讚」越多,作品越棒棒!
什麼是「好的書法」?跟著感覺走,寫遺書和寫情書是不一樣的
說到「錢」,就俗了,文青圈裡講究的是換換愛
〈蘭亭集序〉的故事,沒想到得從宅宅文人耍廢集團說起;
〈早春圖〉竟然差點成了抹布;
〈明成化窯雞缸杯〉憑什麼賣到十億八千萬?
大部分人對故宮的認知,最熟悉的就是那顆白菜和那塊肉吧?但果真透徹了解〈翠玉白菜〉與〈肉形石〉?可能也只是一知半解。比如〈翠玉白菜〉歸屬於「重要文物」,故宮再三澄清它不是「國寶」,但有多少人理會呢?清宮檔案包山包海,但連一個字都沒提到〈翠玉白菜〉,唯一的記載只知道它是 1933 年紫禁城搬遷時從永和宮裡找出來的,即便連故宮也不敢打包票,但還是一堆人圍著〈翠玉白菜〉,信誓旦旦地說這是瑾妃的嫁妝,並衍生出各種民間傳說故事,還能把慈禧陪葬品的白菜給聯繫在一起……
故宮各類收藏都有,清宮檔案文獻資料的數量是最多的,但說起精品,主要指乾隆時期「三希堂」建立的那些書畫收藏,雖然西元1924年溥儀被逐出紫禁城的一小段時期,曾有一批文物或夾帶或偷竊而流出皇城之外,但大體上,清宮文物的書畫精品收藏大多都在故宮的庫藏之中。
相隔千年,但故宮仍離我們很近,〈橙黃橘綠〉在,〈鵲華秋色〉也在,當然大家最愛的白菜也不會缺席;趙孟頫與蘇軾還活在那兒,趙構與岳飛還在互相通信!就在台北外雙溪,每天上午八點半準時等著與我們相遇!但,若缺乏足夠的認識與理解,他們卻又離我們很遠,即便近在咫尺,卻又很陌生,如同天涯~~
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物理上的距離而是心理的距離
要跨過這個距離其實很簡單——
邱建一以詼諧逗趣之筆深入故宮,挖掘國寶背後的故事
《知道了!故宮》更顛覆對國家寶藏的認知與想像!
作者簡介:邱建一
大學助理教授。
專長領域「藝術史學與藝術考古學」。
常自稱是天橋底下說書的,目前遊走於各大學與各公私講堂,創辦「新月藝文」,專講藝術史與古代文明等相關課程。
出版社粉絲頁: 聯經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檔案文獻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評價
🎥#V_Touch展覽 #檔案與復刻 #張世倫X孫松榮
#臺北市立美術館「#未完成黃華成」一展中,面對大量的 #檔案文獻 與 #手稿,觀者可以從何掌握與理解?多件「2020年重製」的 #復刻 作品,又嘗試拉開甚麼樣的時間距離,從中重新測量與詮釋 #黃華成 呢? 而展覽近期更隆重推出厚達三冊的專書,究竟將相關研究視覺化、空間化為展覽的必要性為何?
黃華成曾言,半熟的蘋果比全熟的好吃,因為全熟的蘋果只剩下一個命運,就是爛掉。「V-Touch展覽:檔案與復刻」從「未完成,黃華成」出發,邀請本展策展人 #張世倫,及曾參與策劃「#啟視錄:臺灣錄像藝術創世紀」、「#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等展,以及《藝術觀點ACT》41期《劇場》雜誌專題的 #孫松榮 教授,共同對話梳理臺灣近年 #研究型檔案策展,如何在前人所面臨之延遲轉譯、政治壓抑及後人所面臨之原作失落、檔案散逸等條件限制下,複訪臺灣藝術史中特定的個人、群體或事件,#因陋就簡 地藉由檔案與復刻 的「#場面調度」,勾勒各自對象跨媒介藝術實踐的前衛與局限。而當其嘗試跳脫回顧展或文件展的框架,尋覓 #原作的回聲 或 #來世,為藝術家所屬的時代精神,賦予當代新意時,此般對線性藝術史史觀的蒙太奇式重省,又如何同時反抗視覺藝術正統的策展方法?從中進而探問研究型檔案策展之於在地藝術史的空缺、前衛或戰鬥精神的閃現與佚失,以及當代策展與展覽機制等面向的積極回應。
👉記得訂閱ARTouch YouTube 頻道,開啟小鈴鐺,鎖定每個月的V-Touch 優質藝術影音單元:https://bit.ly/30C4un3
---
出品 Presented by|典藏ARTouch
企劃 Director|童詠瑋 Tung Yung-Wei、張玉音 Chang Yu-Yin
翻譯 Translator|童詠瑋 Tung Yung-Wei
攝影 Photographer|王士源 Wang Shih-Yuan、蘇家弘 Su Chia-Hung
製片 Producer|陳昕妤 Chen Hsin-Yu
剪輯 Editor|王士源 Wang Shih-Yuan
剪輯助理 Assistant Editor|蔡念栩 Tsai Nien-Hsu、劉禮瑜 Liu Li-Yu、陳美如 Chen Mei-Ju
調光 Colorist|王士源 Wang Shih-Yuan
混音 Re-Recording Mixer|鄭曉駿 Cheng Hsiao-Chun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張世倫 Chang Shih-Lun、孫松榮 Sing Song-Yong、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uem
---
👀相關閱讀|
👉〈認識這位台灣文化界的先知:「未完成.黃華成」,以「設計」作為時代的評論〉:https://bit.ly/3k6Ys4i
👉〈每本書籍封面都是我的實驗微電影:走進黃華成的「設計攝影」裝幀世界〉:https://bit.ly/32fKtTy
👉〈【影形力專欄】境外移入的動力銀幕(或想像黃華成《實驗002》)〉:https://bit.ly/2TVqlle
👉〈星叢中的自我/台灣定位:「日殖時期現代文藝的共時與差異論壇」〉:https://bit.ly/38iaq9c
---
未完成,黃華成
展期|2020.05.09 – 2020.11.08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3F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檔案文獻 在 「臺灣檔案文獻數位典藏與加值應用計畫」2017年成果短片 的八卦
「臺灣 檔案文獻 數位典藏與加值應用計畫」2017年成果短片. 101 views101 views. Oct 24, 2017. 0. Dislike. Share. Save. ASCDC Sinica. ASCDC Sinica.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