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半年地方服務篇
接續上一篇議會問政篇,地方服務也是我工作的重心,我們多數時間都在處理陳情案、會勘、公聽會和各種地方活動中蒐集大家的意見。
捷辦團隊雖然才六個人,不過陳情案截至8/11止共處理了1055件,感謝市民的信任才讓我們有服務的機會,也感謝支持者常來服務處打氣和餵食,讓捷辦四界走傱時除了持續曬黑也持續在長胖長壯。
這半年的服務歷程如下,除了推動鳳山的人行道、機車路權、公共腳踏車及軌道建設等人本交通議題之外,我也認識了更多心理健康、精神衛生相關領域的夥伴,希望未來能更加著力於此。
當然,各個產業的勞動權益、性平、污染防治及鳳山的發展等也是我始終努力不懈的目標,還有很多正在處理的議題及合作的團體,就不一一列舉。若在服務上有漏掉及不足之處,還請各位多多反映指教!
🚥109年會勘場次→道路交通水利安全相關
01.21 鳳山區八德路與文中街交叉路口,人行道無障礙斜坡石墩改善。
03.17 鳳山區大東藝術中心鳳山溪旁人行道機車嚴重違規騎乘影響人行改善。
03.12 鳳山區五甲二路與錦田路口待轉區旁水溝蓋坑洞造成行車危險,請相關單位移除或與路面齊平改善。
03.25 鳳山區經武路(原維新陸橋)人行道加強標線警示提醒汽機車用路人改善。
04.07 鳳山區裕昌街與中興街口設置減速條或反射鏡等交通改善設施。
04.22 鳳山區中孝、文福、文衡、文英、忠誠、文德里等8處Ubike設置會勘(交通局主辦)
04.22 鳳山區瑞竹、三民、新興、縣衙、文華里等9處Ubike設置會勘(交通局主辦)
05.08 鳳山區建國路一段259號旁道路徵收寬度界線疑義。
05.08 鳳山區新富路399巷10號前設置減速條或其他交通改善設施。
05.15 鳳山區新強、國隆、保安、南和里等6處Ubike設置會勘(交通局主辦)
05.15 鳳山區光遠路與瑞竹路口開放機車直接左轉(待公路總局評估)
05.18 鳳山區興仁、東門、瑞興里共4處Ubike設置會勘(交通局主辦)
05.22 鳳山區生明里黃埔新村Ubike設置會勘(交通局主辦)
06.08 鳳山區經武路與博愛路539巷路口橋墩改善。
06.09 鳳山區鎮北國小後門Ubike設置位置調整。
06.22 鳳山區中崙五路、保南二路道路破損嚴重重新刨鋪改善。
06.22 鳳山區南成里保成一路道路破損嚴重重新刨鋪改善。
06.30 鳳山區國富路21巷5弄排水溝環境髒亂問題。
07.01 鳳山區保成一路鳳山溪旁人行道增設涼亭、變更樹種以及板車路邊停放造成交通危害等改善。
07.07 鳳山區中崙一路與中崙路交叉口時常發生事故,交通號誌調整改善。
07.08 鳳山區光華路左右兩側人行道無障礙設施改善。
07.09、7/23 鳳山區台88下方(過埤路)與過埤路112巷口待轉區與直行車碰撞改善。
07.28 鳳山區凱旋路與鳳頂路開方機車直接左轉(待標線標誌調整完成後開放)
07.28 鳳山區中崙一路與油管路開放機車直接左轉(尚不施行)。
07.30 鳳山區福誠一街與三誠路號誌設置。
07.31 鳳山區立人街9巷(大東公園旁)因汽機車與腳踏車占用道路嚴重,導致出入公園常與車輛爭道造成不便,建請劃設紅線改善。
08.07 鳳山區文衡路與文濱路釐清人行道與退縮地界做為違規停車重點取締拖吊路段。
📣參與各類會議,促進市府與民眾雙向溝通
12.27 鐵路地下化園道開闢工程:自行車道規劃辦法
12.31 居住正義的具體實踐:高雄市社會住宅的擘畫及展望
01.17 委辦與補助民間單位社工薪資說明會
03.14 鳳山區國光里公6公園景觀改善公園第一次說明會
04.14 消防救護車傷病患後送醫院規範研擬公聽會
04.06 橋頭科學園區開發計畫第二階段環評健康風險評估規劃說明會
04.15 鳳山水庫浮動式太陽光電新建工程說明會
04.16 仁武焚化廠修建營運移轉ROT案說明會
05.05 未登工廠納管輔導計畫說明會(大寮場)
05.06 高雄翠華路鐵路園道官方說明會
06.23 精神障礙者家庭救助之道公聽會
06.24 保存中崎有機農場、推動有機農業促進法修法公聽會
06.30 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設置計畫第二階段環評說明會暨健康風險評估規劃及範疇說明會
07.03 台糖公司土地招商說明會第一場
07.04 鳳山區國光里公6公園景觀改善工程說明會
07.08 鳳山衛武營國際文化特區公聽會
07.09 推動高澎屏城市觀光聯盟公聽會
07.17 軌道系統沿線的聯合開發及TOD運作策略公聽會
07.17 遊說法宣導說明會
07.25 輕軌二階工程美術館路及大順路段里民說明會
07.29 高雄市面對國際化的挑戰公聽會
08.12 高雄青年就業公聽會
👍積極主協辦與參與活動,交流推廣議題不遺餘力
12.10 沒有圍牆的監獄:維吾爾的今天特展(2019.12.10-2020.1.10)
01.07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碩士班議會參訪團交流
01.08 美國University of St. Thomas at Houston參訪團演講
01.08 香港區議員來訪交流
01.09 《假孔子之名》紀錄片放映暨導演映後座談
01.14 東海大學台灣選後政局展望座談會
01.20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國家領導研習營演講
01.30 新加坡駐台辦事處邱俊育副代表來訪交流
02.13 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處長歐雨修來訪交流
02.22 打狗台語開講會
02.28 228事件73周年追思紀念儀式
03.05 台師大愛洛生活節演講【市議員與你談性平教育】
03.08 228台語歌詩文化節
03.08 拜訪台南芒果遊戲交流
03.18 中正大學酷斯拉社演講
03.18 參訪嘉義Gisneyland諸羅部屋
03.25 樹德科大演講【性別平權的推動】
03.26 拜訪兒童遊戲設備發展協會
03.27 參訪高雄港務公司污染防治設備
03.27 參訪見城館與左營建業新村以住代護
03.31 義守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演講
04.07 衛生局心衛中心主任交流疫情期間輔導措施
04.24 會考會不會考直播:技職與升學 FT.黃偉翔、林凱衡
05.01 會考會不會考直播:技職教育的多元出路 FT. 高鈺婷
05.08 會考會不會考直播:走自己的路之姐妹談心趴 FT.黃蓉
05.17 第六屆台南粉紅點直播
05.17 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春祭臺灣兵
05.20 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報告評審
05.21 中山大學政經系演講
05.29 東海大學學生議會名人講堂
06.02 中山大學台灣當代政治發展課程演講
06.05 東海政治系高雄座談
06.14 舉辦選後家內衝突團體諮詢
07.02 高雄中學高二課堂分享
07.14 高雄市溪埔國中職業達人講座
07.16 拜訪阮綜合精神科醫師林奕萱
07.17 台大政治營演講
07.20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所長加藤英次來訪交流
07.21 凱旋醫院精神疾病去汙名化活動
07.21 參觀社工展
07.21 參訪大同社會住宅
另外,捷辦也定期提供免費的法律諮詢及心理諮詢服務,並和心靈角落辦多場《小柔的最後一天》情境式桌遊體驗。
--
捷伴同行,一起前進!
👉 留言、分享、私訊
🤳 IG:https://www.instagram.com/huangjie_npp/
🖥 Youtube:https://npptw.org/nJWmqB
📁 公開資料:https://issuu.com/voteforfongshan
🕕 服務處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0900-1800
🏠 地址:鳳山區中泰街42號
☎️ 電話:(07)710-1230
🖨 傳真:(07)710-1230
📬 信箱:voteforfongshan@gmail.com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5的網紅凌子楚 最清楚,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日市政#交通處,新榮路蘭井街口,汽機車交通事故頻繁#606 根據嘉義綠豆大小事市民朋友反映,新榮路沿線,從中山路往南到民族路口,途經三條小巷,分別是光彩街、蘭井街、和延平街,機車事故頻傳,建議應設置交通號誌。 經現地勘查,舊有市區道路巷道窄小,不符合道路交通標誌、...
機車 路口 減速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八卦
【3Q給台灣的提案15:行人安行】
你知道台灣的道路傷亡是日本、歐洲先進國家4-5倍嗎?
你知道日本人來台灣,除了人民友善食物美味的好感外,另外印象最深刻的是台灣汽車駕駛人態度傲慢,將馬路當專屬空間,讓行人險象環生嗎?
如果你家中有小孩、長輩、甚至行動不便者,你覺得他們能毫不費力穿梭在大街小巷嗎?
台灣的城市設計,從最基本就出了問題,約在1960年代後,人民逐漸負擔得起汽機車,但執政者長期怠惰,忽略行人空間與大眾運輸,解決之道並不是重新鋪馬路,也不是等待國民素質提升,而是現在就立刻修改所有道路的設計規範,而且嚴格執行。
不說的話,大家可能不知道過馬路有多危險。以2011-2013年數據而言,行人當天死亡(A1類事故)人數764人,傷亡總計46282人,而行人傷亡前幾大原因都發生在「過馬路時」,以車輛未注意或未禮讓、未走行人穿越道、未依照號誌穿越為前三大原因。而從2011年至今,傷亡最慘重的都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歷年均佔6成以上。
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城市轉向以人為本的城市設計,例如北美就有了「城市交通運輸全美協會」(簡稱NACTO),由前紐約交通局長珍妮特.薩迪可罕(Janette Sadik-Khan)擔任主席,發行了《都市街道設計指南》一書,已被至少9個州和45個城市採用為設計標準,對安全且增加街道活力的人行道、自行車道、車道做出了許多有創意又證明可行的規範。
舉例而言:
1.#強化安全提醒:每個穿越區都要畫斑馬線,不要以為是廢話,台灣還真的超多地方沒畫。而標線也要留下車輛停靠、右轉的緩衝空間,提醒駕駛不要侵入斑馬線。
2.#人行動線擴大與無障礙化:無障礙坡道順接斑馬線,聽起來很簡單但事實上也常常沒做到。
3.#路緣擴建:在路口和穿越區讓路緣外突,在不縮減車道下可提醒駕駛減速(特別是轉彎),最重要的是可以大幅縮短穿越距離。
4.#行人庇護島:提升行人過馬路的安全性
5.#簡化複雜路口:在三岔或不規則路口,把根本用不到的畸零地劃歸行人用地或綠化帶,給駕駛明確動線而不是變化車道的空間,將能在減少道路面積下,還讓車流更順暢。
這些簡單可靠、經費節省的方式,可以先在不縮減車道與停車位下,就大幅提升行人安全性,改善行人路權,提醒駕駛注意。那麼,為什麼不做呢?
這問題大家可能都會直覺想要加強執法和教育,但其實嚴格執法以外,也要搭配好的道路設計,才能讓我們的城市空間更加可親!
去年,台灣基進在地方選舉時,就提出全面檢討道路設計規範,改善「危險路口」的想法,而其實去年營建署就推出了「都市人本交通規劃設計手冊」,也採用了部分NACTO的規範,如何要求在各地落實執行,並由中央與地方編列預算來實現,就是我們要再努力推動的方向!
機車 路口 減速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八卦
【3Q給台灣的提案15:行人安行】
你知道台灣的道路傷亡是日本、歐洲先進國家4-5倍嗎?
你知道日本人來台灣,除了人民友善食物美味的好感外,另外印象最深刻的是台灣汽車駕駛人態度傲慢,將馬路當專屬空間,讓行人險象環生嗎?
如果你家中有小孩、長輩、甚至行動不便者,你覺得他們能毫不費力穿梭在大街小巷嗎?
台灣的城市設計,從最基本就出了問題,約在1960年代後,人民逐漸負擔得起汽機車,但執政者長期怠惰,忽略行人空間與大眾運輸,解決之道並不是重新鋪馬路,也不是等待國民素質提升,而是現在就立刻修改所有道路的設計規範,而且嚴格執行。
不說的話,大家可能不知道過馬路有多危險。以2011-2013年數據而言,行人當天死亡(A1類事故)人數764人,傷亡總計46282人,而行人傷亡前幾大原因都發生在「過馬路時」,以車輛未注意或未禮讓、未走行人穿越道、未依照號誌穿越為前三大原因。而從2011年至今,傷亡最慘重的都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歷年均佔6成以上。
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城市轉向以人為本的城市設計,例如北美就有了「城市交通運輸全美協會」(簡稱NACTO),由前紐約交通局長珍妮特.薩迪可罕(Janette Sadik-Khan)擔任主席,發行了《都市街道設計指南》一書,已被至少9個州和45個城市採用為設計標準,對安全且增加街道活力的人行道、自行車道、車道做出了許多有創意又證明可行的規範。
舉例而言:
1.#強化安全提醒:每個穿越區都要畫斑馬線,不要以為是廢話,台灣還真的超多地方沒畫。而標線也要留下車輛停靠、右轉的緩衝空間,提醒駕駛不要侵入斑馬線。
2.#人行動線擴大與無障礙化:無障礙坡道順接斑馬線,聽起來很簡單但事實上也常常沒做到。
3.#路緣擴建:在路口和穿越區讓路緣外突,在不縮減車道下可提醒駕駛減速(特別是轉彎),最重要的是可以大幅縮短穿越距離。
4.#行人庇護島:提升行人過馬路的安全性
5.#簡化複雜路口:在三岔或不規則路口,把根本用不到的畸零地劃歸行人用地或綠化帶,給駕駛明確動線而不是變化車道的空間,將能在減少道路面積下,還讓車流更順暢。
這些簡單可靠、經費節省的方式,可以先在不縮減車道與停車位下,就大幅提升行人安全性,改善行人路權,提醒駕駛注意。那麼,為什麼不做呢?
這問題大家可能都會直覺想要加強執法和教育,但其實嚴格執法以外,也要搭配好的道路設計,才能讓我們的城市空間更加可親!
去年,台灣基進在地方選舉時,就提出全面檢討道路設計規範,改善「危險路口」的想法,而其實去年營建署就推出了「都市人本交通規劃設計手冊」,也採用了部分NACTO的規範,如何要求在各地落實執行,並由中央與地方編列預算來實現,就是我們要再努力推動的方向!
機車 路口 減速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評價
#一日市政#交通處,新榮路蘭井街口,汽機車交通事故頻繁#606
根據嘉義綠豆大小事市民朋友反映,新榮路沿線,從中山路往南到民族路口,途經三條小巷,分別是光彩街、蘭井街、和延平街,機車事故頻傳,建議應設置交通號誌。
經現地勘查,舊有市區道路巷道窄小,不符合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a/ROC2003-09-24%E9%81%93%E8%B7%AF%E4%BA%A4%E9%80%9A%E6%A8%99%E8%AA%8C%E6%A8%99%E7%B7%9A%E8%99%9F%E8%AA%8C%E8%A8%AD%E7%BD%AE%E8%A6%8F%E5%89%87.pdf,設置交通號誌 。
這樣的社區巷弄只有透過速度管理,和彼此謙讓,在巷弄路口,支道車輛可以停、等、讓,讓幹道車輛減速通過,特別是禮讓老人,才能降低事故發生的機率。
要請大家多擔待,古城小巷多,行車多禮讓,就是我們嘉義特有的小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