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獎贈書活動】《#超速學習》x2本
🚀網路論壇譽為「學神」的史考特分享他的獨門學習秘訣
🗺️我試著重新咀嚼書中的九個學習法則,並且重新排序與整理,試著在 #一張圖 裡,呈現這些精彩的學習元素如何彼此連結,說明該「如何開始、如何執行,最終又會通往哪裡」。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ultralearning/
【《超速學習》在說什麼?】
這本書的作者是被網路論壇譽為「學神」的史考特.楊(Scott H. Young),他使用一套特別的學習法則,一個月學會素描,一年學會西、葡、中、韓四種語言,一年內完成MIT四年課程。他把這些自學計畫的紀錄,完整公開在個人部落格上。
在這段自學的旅程中,他除了教人如何學得快、學得深之外,他也碰到許多對「學習」這件事本身抱持強烈熱情的同好。他廣泛地把這些學習的方法,歸納成這本書中的九個學習法則,並將這套方法稱為「超速學習」。
作者對超速學習的定義是:「一種獲取技能與知識的策略,兼具自主性與高強度。」而這套策略與方法,是一系列的指導方針,而不是金科玉律。對於想要學習「如何學得又快又好」的人來說,這是個起點,而不是終點。
【用一張圖掌握這本書的精華】
我本身也是「自主性」與「高強度」的擁護者。我喜歡自主性地去學習有興趣的事物,例如學烹飪、架部落格。我也喜歡高強度的學習方式,例如定期寫閱讀心得,透過寫作拓展自己的能力邊界,讓我能踏出舒適圈、獲得成就感。
不過,我認為這本書很可惜的地方,在於作者雖然列出了九個學習法則,卻缺乏將它們彼此連結的企圖心。就很像一道豐盛的料理,上頭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食材,但卻沒有畫龍點睛的擺盤。
以下,我試著重新咀嚼這九個學習的法則,並且重新排序與整理,試著在一張圖裡,呈現這些精彩的學習元素如何彼此連結,說明該「如何開始、如何執行,最終又會通往哪裡」。
【1.建立自己的學習地圖】
首先,進行任何學習事情之前,最重的第一步是「1. 後設學習」,也就是「學習如何學習」。具體來說,就是畫出一張屬於自己的學習地圖,只有知道自己身在何處,才不會迷路。你必須知道這項學習的終點,該擁有什麼樣的技能,該掌握哪些關鍵知識。
例如你要學一個新語言,你可以先廣泛瀏覽別人「如何學習」這個語言的經驗歷程,並將這些經驗去蕪存菁,留下共同重要的部分。透過基本的交互參照,掌握你需要了解哪些事情、記憶哪些事情、練習哪些事情。以這個藍圖開啟自己的學習旅程。
當然,踏上學習旅程之前,學習的「動機」本身非常重要,它必須帶有強烈的目的性,或者是強烈的興趣。我推薦採用《先問,為什麼?》這本書中「黃金圈」的方法,透過問答「為什麼、做什麼、怎麼做」這三個問題,探索讓自己可以堅持不懈的動機與目標。
【2.啟動越轉越快的學習飛輪】
當你建立完自己的學習地圖之後,就能進入學習的飛輪。第一個關鍵就是「2. 直截了當」,也就是「從做中學」。如同「Just do it」這個家喻戶曉的精神,在Nike創辦人的自傳《跑出全世界的人》書中表露無遺:真正的學習,其實是直接做你想變擅長的事時才會發生。
然而,直接從做中學,必然會遭遇困難與挫折,此時就要懂得「3. 勇於實驗」的心態,認知到學習的行為本身就是某種嘗試與犯錯。你可以分析自己犯過的錯,去制定不同的行動計劃,用一種做實驗的心態,親身體驗「哪些有效?哪些無效?」。
在實驗的過程中,你還可以用「4. 提取記憶」的方法,去回憶自己的所學所見。例如,你可以回想「我在這件事情上學到些什麼?」,然後試著回答自己的問題。試著提取一個尚未存在你腦中的答案,就像鋪設一條道路,可以帶領你走向一棟尚未被建造出來的建築物。
接著是「5. 保留記憶」,把自己所學到的事情,刻劃在腦中的長期記憶區。除了書中四種改善記憶深度的方法之外(間隔法、程序化、過度學習、記憶法),我補充從《為什麼要睡覺?》書中學到經常被人忽略的訣竅:「充足的睡眠」。與其挑燈夜戰強迫記憶,不如睡個好覺更有助於記憶的深化。
學習飛輪的最後一項「6. 反覆操練」,指的並不是重複已經擅長的事情,反而是鼓勵你積極地「聚焦在困難與弱點上」。因為,在心理上感到費力的事,比感到輕鬆的事還能為學習帶來更多的好處。
最後,重複這整個學習的飛輪,開啟一次又一次的學習循環。在下一個段落,我們來談如何讓這個學習飛輪,保持高效率運轉的秘訣。
【3.保護學習飛輪運轉的效率】
當學習的飛輪開始轉動之後,你必須用盡最大努力,用「7. 專心致志」來保護這個飛輪免於被「分心」中斷。在這個資訊與娛樂爆炸的年代,所有的訊息都在搶奪你的注意力,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注意力」,就成了非常關鍵的技能。
我在《極度專注力》這本書讀過一項研究數據:「當某項任務被完全中斷的時候,得花超過20分鐘才能完全回到之前的狀態。」也就是說,如果你放任手機的鈴聲通知,或者任由電子郵件的收件提醒不停干擾自己,你在進行的學習效果必定會大打折扣。
因此,對於一個有經驗的學習者而言,他會設計出有利於專心致志的環境,確保自己的學習任務持續高效率地運轉。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你可以從專注5分鐘做起,然後朝10分鐘、30分鐘邁進。控制注意力的功力,決定了學習成果的高度。
我也推薦另一本研究世界頂尖高手心理體驗的《心流》這本書,它提倡一種當你把把專注力發揮到極致的時候,感受到一股渾然忘我的最優體驗這種「心流狀態」。這個狀態發生在我們進行著有目標導向、具挑戰性的學習活動當下,同時能最大化學習的成效。
【4.接受外來回饋與持續修正】
在學習飛輪的外面,敞開心胸傾聽外來的「8. 意見回饋」,有機會讓學習的成效提升好幾個檔次。許多人會認為「對於回饋的恐懼,經常比體驗回饋本身更讓人不舒服」,但這種令人不舒服的感覺,正是促進成長的契機。
作者從自身的經驗歸納,學習者必須從周遭的朋友與師長,甚至是網路上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聽取這三種意見回饋:(1)結果型回饋:做錯了嗎?(2)資訊型回饋:哪裡做錯了?(3)改正型回饋:如何修正錯誤?
反芻這三種回饋,再整合回「3. 勇於實驗」裡面調整自己的行動策略。如同《刻意練習》這本書也提到高手專家與普通人的差異就在於,他們在練習的過程持續聽取「高強度且有建設性的回饋」,形成一個正向的改善循環。
【5.發揮學習成果的綜效】
當你讓學習的飛輪持續高效運轉,大腦就會將這些技能與知識存成一個心智資料庫,達到「9. 培養直覺」的境界。依照作者的定義:「直覺是大量有條理地處理問題經驗的產物。」許多看似「天才」的機智反應,背後往往是經年累月的經驗累積成果。
這讓我想起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的經典作品《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提過「心智模型」這個概念,經過龐大的經驗與知識的累積,建構出屬於自己的思維模型,培養對世界敏銳的認知。學習與發展一項技能,就像在心智模型裡填上自己的經驗,讓思考時有實務的支撐。
如同巴菲特和查理蒙格都喜歡習慣,他們透過閱讀建立大量的知識資料庫,因此能夠隨心所欲地提取寶庫中的東西,說出看似直覺反應的非凡洞見。我從《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也學到閱讀就像是編織一張自己的知識網,漸漸地培養出趨近直覺的知識提取功力。
【後記:學習是為了拓展自己的可能性】
《超速學習》對於剛接觸「如何學習」的入門讀者來說,像是一道滿漢大餐,陳列了各式各樣的菜色(學習的方法)。然而,不是每一道菜色都一定適合你。真正重要的是,究竟哪些食物對你自己有幫助?你可以把這本書視為學習的開端,挑選一些方法然後付諸實踐,尋找自己的答案。
對於有經驗的資深學習者而言,這本書作者本身的故事,以及其他學習者的經驗,背後的「動機」是很有意思的部分。例如作者分享自己超速學習的成果,強化他身為「學習專家」的可信度。學習一項困難技能的真正動機,往往才是驅使你義無反顧、全心投入的關鍵。
最後,我很喜歡作者對於學習的詮釋:「做困難的事,尤其是與學習新事物有關的事,會提升你對自我的認知,這能帶給你信心,相信自己或許做得到以前做不到的事。」學習是為了拓展自己未知的潛力,探索人生光譜中所有可能的極致色彩。
【抽獎辦法】感謝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1、抽出「2本」《超速學習》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覺得學習一件新技能最困難的是什麼?例如:「我認為找到學習的動機最困難!」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5/25(一)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三名正取,兩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5/27(三)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00的網紅下一本讀什麼?,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情是做什麼?伸手拿起床頭櫃的手機,滑一下臉書和IG動態,順便再用LINE回覆朋友的訊息,然後再查看電子郵件……如果你覺得這場景很熟悉,你並不孤單,超過6成手機使用者表示會把手機放在一醒來就能馬上使用的地方。然而,一個人如何使用「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將決定他一整天的狀態,甚至是...
「極度專注力 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極度專注力 心得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 關於極度專注力 心得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 關於極度專注力 心得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 關於極度專注力 心得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 關於極度專注力 心得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 關於極度專注力 心得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 關於極度專注力 心得 在 [心得] 極度專注力:專注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極度專注力 心得 在 EP.5 《極度專注力》專注在哪裡,成就在哪裡:戰勝分心的6個 ... 的評價
- 關於極度專注力 心得 在 極度專注力ptt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評價
- 關於極度專注力 心得 在 極度專注力ptt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評價
- 關於極度專注力 心得 在 [心得] 《極度專注力》釋放最大生產力和創造力-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極度專注力 心得 在 [心得] 《極度專注力》兩個方法擺脫瞎忙- book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極度專注力 心得 在 [心得] 最有專注力的一年 - PTT評價 的評價
極度專注力 心得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八卦
【🎁抽獎贈書活動】《#奇才》x2本
🚀《奇才:揭開擁有非凡創造力的祕密》為我們揭密改變世界的創新者們擁有哪些 #古怪特質。他們是:賈伯斯、愛因斯坦、馬斯克、居禮夫人、富蘭克林、愛迪生、特斯拉、狄恩卡曼。
📚這本書就像是一段企管理論與偉人傳記的交響曲,讓你輕鬆流暢地認識這些怪咖,同時又能學到背後的理論精神。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quirky/
【這本書在說什麼?】
《奇才:揭開擁有非凡創造力的祕密》的作者梅麗莎‧席林(Melissa A. Schilling)是創新領域的專家,任職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管理與組織教授。在這本書裡,她將為我們揭密改變世界的創新者們——奇才——擁有哪些共同特質。
她挑選了八位不同時期的連續創新代表人物進行分析,他們分別是:賈伯斯、愛因斯坦、馬斯克、居禮夫人、富蘭克林、愛迪生、特斯拉、狄恩卡曼。透過「多重個案研究途徑」手法,描述個案與故事,反覆檢驗每個可能的組合,找出共通性和差異處。
作者發現他們展現了一些共同的「古怪特質」(對…他們大部分是怪咖),這些特質對他們的創意點子和實踐目標的熱情都有著重大的影響。這本書就像是一段企管理論與偉人傳記的交響曲,讓你輕鬆流暢地認識這些怪咖,同時又能學到背後的理論精神。
那些瘋狂到自以為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是改變世界的人。—史蒂芬.賈伯斯
【我們(普通人)從奇才(怪咖)身上學到什麼?】
在這八位怪咖之中,我除了讀過馬斯克的精采傳記《鋼鐵人馬斯克》,對於其他七位的認識都不夠深入,程度僅止於報章媒體與教科書的介紹。但是《奇才》這本書一次湊齊了八個偉人的人格特質分析,讓我讀完後有種意猶未竟的感覺。
書中羅列了這些奇才共同具備的七種古怪特質,分別是:疏離感、極度自信、創意思維、目標遠大、工作動力、時代機遇、善用資源。這些特質讓他們創造力非凡、熱情常駐、堅持不懈,達到改變世界的非凡成就。
以下整理我讀完之後,學到五個可以套用到個人生活與團隊領導的心得,同時節錄一些讓我很有啟發的段落,也與之前讀過的其他書做一些關聯性連結。
【1.挑戰常規和典範的勇氣】
馬斯克領導的 SpaceX 和 Tesla 在火箭科學與電動車領域,屢屢挑戰普遍公認且傳統的解決方案,在這些領域成為前無古人的先驅。賈伯斯領導的皮克斯動畫公司,更長年位居電影動畫領域最具創新力的領頭羊。
書中這段話令我很有感觸:「假設每個人都必須達成共識才能執行下去,員工們可能更不願意提出異議,反而接受那些毫無爭議的觀點。以達成共識為目標,就可能演變成以傳統解決方案為目標。」
在必須循規蹈矩的單位(例如生產線人員)或許得嚴格遵循規則,但如果是必須提出創新方案的團隊,一味尋求共識恐怕會扼殺許多創意。對於個人而言,《黑馬思維》提出的重視「個體化」而非盲目從眾,則能讓你具備挑戰常規和典範的勇氣。
【2.創造遠離人群的專心環境】
這些怪咖最富有創造力的時候,通常都是與群眾甚至親人脫節,展現出強烈的「疏離感」。有些人是刻意選擇疏離、有些則是與生俱來的孤僻個性。總而言之,在最不受外界影響的情況下,得以獨立思考與盡情創造。
在人際關係表現冷淡的愛因斯坦,是這樣描述獨立思考能力的:「在生命饗宴裡,我認為真正可貴的不是國家,而是富含創造力、有情感的個人和人性;唯有個人才能帶來崇高與卓越,群體本身在思想和感覺上總是遲鈍。」
如同《安靜,就是力量》書中提到,不當的團體思考反而可能扼殺內向者的創意,具有內向性格的怪咖們傾向擁有自己的時間。對我們而言,創造不受打擾的專心環境,在工作與生活上也是非常重要的,《極度專注力》這本書則提供許多實踐指南。
當個孤獨者。那會讓你有時間去質疑,去尋找真理。—愛因斯坦
【3.建立無懼失敗的自我效能感】
這些改變世界的怪咖之所以能無視傳統束縛、不斷創新,都具備一種作者稱為「自我效能感」的特質,這是一種「對於自己解決問題和實現目標的強大自信心,無懼普通人無法完成的項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馬斯克莫屬。
年幼的馬斯克猛嗑大英百科全書,發現眾人對他的理解力與記憶力大感驚訝,因此明白自己的程度,以及別人可能跟不上他的腳步。強大的信心造就了敢於夢想,打造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平價高效的電動車…等,看似不可能的挑戰都被他一一克服。
運用在職場工作與個人生活上:團隊可以參考克服種種困難的企業案例;個人可以讀偉人傳記體會他們克服失敗的心境。執行面的重點是給予難度適中、可以達成的挑戰,建立成就感,知道自己可以克服艱難、達成目標,進而培養起自己的自信。
此外,總是記得要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如同《學得更好》書中說的:「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而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讚揚大膽而聰明的失敗,失敗其實是一種有用的進步實驗。
【4.懂得激發遠大抱負與目標】
書中的怪咖們都表現出強烈的理想主義和對崇高目標的熱切追尋,這種使命感深深影響了他們的行為。例如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試圖實踐美德上的「道德完美」,他認為「勤奮」是最能代表自己的良好品格,畢生努力工作並且相信其價值。
隨著他投入科學研究,並且創造出多項專利發明之後,他也堅持不要從中獲利。他在自傳寫道:「我們得益於他人的發明,也應樂見有機會用自己的發明為他人服務,我們應該慷慨且無償地將發明貢獻給他人。」
擁有強烈理想的支撐,也提供了某種程度的自我防禦方式,讓人面對嚴厲批評與挫敗時還能堅持下去。富蘭克林的平等、寬容、勤奮、慈愛等理想,正是他一生的指引動力。這種邁向目標途中「排除萬難的勇氣與決心」在《恆毅力》一書中有更多著墨。
【5.透過自學拓展跨領域的知識】
你一定很好奇,這些怪咖的腦為什麼總有源源不絕的靈感?原來從馬斯克、愛迪生、愛因斯坦、特斯拉及富蘭克林的身上發現,每一位都啃書如癡。他們從書中汲取大量的養分,雖然在學校表現不一定好,但都透過書籍與「自學」不斷拓展自己的視野疆界。
賈伯斯雖然從大學退學,但仍留在校園旁聽自己想上的課。富蘭克林和愛迪生雖然沒有顯赫的學歷,幾乎是自學成材。居禮夫人在進入索邦大學讀書之前也是靠自學練功。愛因斯坦在任職專利審查員工作期間,持續自己研讀物理並產出最重要的那些論文。這股對自學的熱愛,就是邁向遠大目標的燃料。
對我們而言,可以讀《學得更好》學到「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也可以讀《超速學習》發現「深度的學習技巧不是天才的專利,而是每個人都能擁抱的成就」。
【後記:做出自己的選擇】
讀完《奇才》之後有個感觸,除了關注這些改變世界的怪咖「擁有」的古怪特質,我們也可以觀察到他們究竟「付出」(失去)了些什麼。追求使命的背後,他們大多數工作時間極長、喪失休閒和睡眠、疏離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對於一般人而言,我認為我們可以從中學到的是,如何運用與接受這些特質,並且在自己願意付出的條件下,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我們或許無法像他們一樣改變全世界,但我們能從改變自己內心世界出發,慢慢地改變周遭與自己最親近的世界。
推薦這本輕鬆易讀的書給學生與上班族,認識這些創新者的特質,思考自己如何複製與應用。也推薦給企業主或職場主管,發掘你怪咖下屬的妙用。最後,願每個人都能「在奇才與庸才的兩個光譜極端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代表色彩」。
洗澡時人人有過突發奇想,但走出淋浴間、把身體擦乾採取行動的人,才會真正有所作為。—諾蘭.布希內爾
【抽獎辦法】感謝 樂金文化.富者樂金
1、抽出「2本」《奇才》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為什麼想讀這本書?例如:「我想知道愛因斯坦有多麼怪咖!」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6/15(一)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兩名正取,兩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6/17(三)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極度專注力 心得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八卦
📚讀完《#極度專注力》這本書之後,我有個很強烈的共鳴在心裡迴盪著:「若要說一個人最珍貴的資源是什麼?不是你有多少錢財和時間可以花費,而是你把『#注意力』用在哪裡。」
💬生產力不是做得更多,而是帶著意圖且刻意地去做正確的事情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hyperfocus/
極度專注力 心得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評價
🛏️你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情是做什麼?伸手拿起床頭櫃的手機,滑一下臉書和IG動態,順便再用LINE回覆朋友的訊息,然後再查看電子郵件……如果你覺得這場景很熟悉,你並不孤單,超過6成手機使用者表示會把手機放在一醒來就能馬上使用的地方。然而,一個人如何使用「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將決定他一整天的狀態,甚至是一輩子的成就。
🎙️我最近讀完《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觀察到一個普遍的現象是,世界各地的成功人士通常都非常珍惜起床後的這段時光。為什麼我們往往起床就馬上滑手機、看信箱、回訊息,為的是什麼?關注別人傾倒給你的的資訊嗎?你為什麼要讓別人的事情比自己的事還優先?這像成功人士會做的事嗎?這集節目整理書中摘要,用為什麼、如何做、做什麼,來拆解晨間習慣的三個面向。此外,搭配我自己的實際範例,提供給有興趣的你參考:
1. 為什麼要建立晨間習慣?
2. 如何培養新的晨間習慣?
3. 什麼是值得建立的晨間習慣?
📝部落格文字版:為什麼早上起床不要滑手機?30歲前你應該學會的晨間習慣 https://readingoutpost.com/my-morning-routine/
《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購書連結 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my-morning-routine-2/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YouTube 優質瑜珈頻道 Boho Beautifu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N2FPlvg9r-LnUyepH9IaQ
看膩了繽紛的子彈筆記?手殘派科技人的6個月實踐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bullet-journal-method/
讀這兩本書讓我戒掉社群網站成癮,把時間花在新的習慣 https://readingoutpost.com/2-books-to-quit-social-media-addiction/
《極度專注力》活用6個技巧,釋放最大生產力和創造力 https://readingoutpost.com/hyperfocus/
《自由書寫術》大幅提升創造力的4個訣竅 https://readingoutpost.com/free-writing/
《五秒法則》TED最夯的高效行動法,以及缺少的那塊拼圖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5-second-rule/
📚我讀過的其他好書,以及閱讀習慣的培養
【好書推薦】2020年,為我帶來最多啟發的10本好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9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9-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8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8-favorite-books/
2021年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改變人生軌跡 https://readingoutpost.com/how-to-read-50-books-a-year/
喜歡看別人的讀書心得與書評?愛書人50個私藏去處 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lover-collection/
🎧希望你從這個頻道認識更多好書,找到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4gUy39
👉Google Podcasts https://bit.ly/2SfLGF9
👉Spotify https://spoti.fi/3i71G70
🌏Website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
👉關於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官方網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
語音信箱:https://readingoutpost.com/contact
訂電子報: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picking-subscrib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eadingOutpos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ingoutpost

極度專注力 心得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評價
🎯「若要說一個人最珍貴的資源是什麼?不是你有多少錢財和時間可以花費,而是你把『注意力』用在哪裡。」在這個快速、資訊爆炸、令人分心的世界裡, 該把注意力用在消化別人創造出來的事情?還是把注意力留給自己,創造只有自己能貢獻價值的事情?在這個資訊氾濫的時代,我們吸收的太多,產出的卻太少。該是時候,把注意力留給自己使用。
🎙️ 《極度專注力》的作者是生產力專家克里斯.貝利(Chris Bailey),他經營提升個人生產力的網站〈A Life of Productivity〉,也蒐集過各式各樣的「生產力訣竅」而且親身實驗。作者把注意力歸納成兩種模式:極度專注力( (hyperfocus)和分散注意力(scatterfocus)。在這集節目裡,我會跟你介紹應用這兩種模式的6個技巧:
1. 極度專注力:排除分心因素
2. 極度專注力:雜務批次作業
3. 極度專注力:總是設定時限
4. 分散注意力:清除腦中雜念
5. 分散注意力:多工簡單任務
6. 分散注意力:睡前設定目標
📝部落格文字版:《極度專注力》戰勝分心的6個技巧,提高注意力和創造力 https://readingoutpost.com/hyperfocus/
《極度專注力》購書連結 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hyperfocus/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掌握進入《心流》的5個步驟與3個技巧:以寫作為例 https://readingoutpost.com/flow-writing-steps-and-skills/
《原子習慣》幫我戒掉社群網站成癮,小改變帶來大成就 https://readingoutpost.com/2-books-to-quit-social-media-addiction/
《自由書寫術》透過寫作大幅提升創造力的4個訣竅 https://readingoutpost.com/free-writing/
看膩了繽紛的子彈筆記?手殘派科技人的6個月實踐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bullet-journal-method/
為什麼早上起床不要滑手機?30歲前你應該學會的晨間習慣 https://readingoutpost.com/my-morning-routine/
📚我讀過的其他好書,以及閱讀習慣的培養
【好書推薦】2020年,為我帶來最多啟發的10本好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9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9-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8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8-favorite-books/
2021年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改變人生軌跡 https://readingoutpost.com/how-to-read-50-books-a-year/
喜歡看別人的讀書心得與書評?愛書人50個私藏去處 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lover-collection/
🎧希望你從這個頻道認識更多好書,找到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4gUy39
👉Google Podcasts https://bit.ly/2SfLGF9
👉Spotify https://spoti.fi/3i71G70
🌏Website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
👉關於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官方網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
語音信箱:https://readingoutpost.com/contact
訂電子報: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picking-subscrib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eadingOutpos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ingoutpost

極度專注力 心得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評價
《刻意練習》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Anders Ericsson)被譽為「研究世界專家的世界專家」,根據他30年的研究發現,所有領域的「天才」發跡和成長過程,全都可以歸納成「刻意練習」的產物。作者說道:「我從未見過有人不經長期密集練習就發展出超凡能力。」這些所謂擁有「天賦」的佼佼者們,只是比其他人更善於改善大腦和身體的適應力,採用正確的方式學習跟訓練而已。
他也打破大家一直以來從知名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的《異數》讀到的迷思「一萬小時定律」。並不是傻傻地訓練一萬小時就能夠出類拔萃,而是要透過有方法、有技巧的「刻意練習」,才能砥礪自己不斷進步與改善,真正成為卓越的「天才」。「刻意練習」的目標並不是「發掘」潛能,而是「打造」潛能,讓以前不可能的事情變得可能。而這需要改變現況,也就是脫離舒適圈,並強迫自己的大腦和身體去適應新的行為和技能。
📝部落格文字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peak-deliberate-practice/
《刻意練習》購書連結 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peak-secrets-from-the-new-science-of-expertise/
📝〈只要 20 小時就能學會任何事〉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MgBikgcWnY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極度專注力》戰勝分心的6個技巧,提高注意力和創造力
https://readingoutpost.com/hyperfocus/
《恆毅力》讀後心得:總是練習對自己提出這3個問題
https://readingoutpost.com/grit/
掌握進入《心流》的5個步驟與3個技巧:以寫作為例
https://readingoutpost.com/flow-writing-steps-and-skills/
《學得更好》讀後感:我的寫作之旅如何體現書中的6個學習步驟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最高自主學習法》推薦心得:不要更拼命,而是更聰明
https://readingoutpost.com/self-learning-blueprint/
📚我讀過的其他好書,以及閱讀習慣的培養
【好書推薦】2020年,為我帶來最多啟發的10本好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9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9-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8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8-favorite-books/
2021年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改變人生軌跡 https://readingoutpost.com/how-to-read-50-books-a-year/
喜歡看別人的讀書心得與書評?愛書人50個私藏去處 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lover-collection/
🎧希望你從這個頻道認識更多好書,找到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4gUy39
👉Google Podcasts https://bit.ly/2SfLGF9
👉Spotify https://spoti.fi/3i71G70
🌏Website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
👉關於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官方網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
語音信箱:https://readingoutpost.com/contact
訂電子報: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picking-subscrib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eadingOutpos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ingoutpost
Telegram: https://t.me/s/readingoutpost

極度專注力 心得 在 EP.5 《極度專注力》專注在哪裡,成就在哪裡:戰勝分心的6個 ... 的八卦

若要說一個人最珍貴的資源是什麼?不是你有多少錢財和時間可以花費,而是你把『注意力』用在哪裡。」在這個快速、資訊爆炸、令人分心的世界裡, ... ... <看更多>
極度專注力 心得 在 極度專注力ptt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八卦
2020年6月22日—介紹給大家這本好書,能一起提升專注力,專心做好每一件事情!書中介紹的方法每一個都...看板book標題[心得]《極度專注力》兩個方法擺脫瞎忙作者.,2020 ... ... <看更多>
極度專注力 心得 在 [心得] 極度專注力:專注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看板book 的八卦
網誌附圖與連結:https://www.yeshihyuan.com/2021/10/Hyperfocus%20.html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曾經為了深入研究生產力,花了一年的時間,大量閱讀的相關研究,並在自
己身上進行數十種實驗,最後出版成書:「最有生產力的一年」。在這過程中,他發現無
論是外在環境還是內在思緒的干擾,都是在爭奪我們最有限的資源:注意力。於是,他又
再度出了「極度專注力」這本書,試圖幫我們掌控注意力,進而找回工作與生活的節奏。
這本書提供了許多精美的圖示,幫助我們了解抽象注意力的運作情形。作者也在書中指出
,其實我們有兩種注意力模式,各自有不同的運作時機、方式和用途。另外,他也針對我
們日常生活中會面臨到的各種分心因素,逐一的提供專注的建議。
總而言之,如果你是個想要解決分心問題的人;或是是單純想要了解專注力是如何運作的
人;又或者是曾經看過「最有生產力的一年」,覺得很有收穫的人。都強力推薦閱讀這本
書!
這本書在說些什麼?
為什麼我們不容易專注?
我們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我們的注意力就像聚光燈一樣,只能照亮某一片特定的區域,而
且範圍遠比我們所想像的還要小。假如我們大腦平常會接收到的資訊量,是一片操場大小
的草地,那麼我們能有意識去處理的資訊,就只是這裡面的其中一片葉子。
大腦天生就是會尋找刺激:對於我們的祖先來說,時常注意環境中的新威脅,有助於提高
生存的機會。因此,當你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時,我們自然而然的就會傾向專注在愈多的事
物上,而且不斷尋找新奇刺激能讓人覺得自己很有生產力,畢竟你每個時刻都做了更多事
情。
由於上述兩個原因,當任務的數量太多,或者是任務的複雜度遠超出我們能處理的範圍時
,都會使我們處於「注意力超載」的情況:失去目標,忘記自己正在做什麼。因此我們必
須要學會自我察覺,並且有意識的利用注意力資源,才能確保我們專注在重要的事情上面
。
如何善用有限的注意力?
極度專注力:當任務的難度與自身的能力相符時,注意力空間會被剛好填滿,此時我們會
進入一種被稱為「心流」的狀態:你會較少分心,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這是大腦最有生
產力的模式,而要達到這種狀態,你需要依序做好下列步驟:選定目標、排除干擾、克服
抗拒、察覺放空。
分散注意力:相較於極度專注力是把注意力往外導向某個目標,分散注意力則是把注意力
往內導入腦海中。它就像是睡眠做夢一樣,不只能夠幫助我們恢復精力,也能幫助我們串
聯並重組資訊,是大腦最有創意的模式。如果要達到這種狀態,你只需要「刻意」地讓大
腦放空:什麼事都不做、從事輕鬆愉快的習慣、或是只想著一個問題。
適當的組合:許多專家認為我們無法多工作業,這個說法確實符合需要專注才能做好的任
務,但是套用在不大需要動腦的習慣上則不盡然。我們可以試著把相對單調的維護型任務
集中在一起完成 (走路、嚼口香糖、聽音樂),既能節省時間,又不會注意力超載。
正念與冥想:相較上述的方法都只是在管理注意力空間,正念和冥想則是能擴大你的注意
力空間,並且同時增進極度專注力與分散注意力的運用。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效果,是因為
它們訓練你在一段時間內,腦中只想著單一目標,這能讓你習慣於較少的刺激,並且隨時
有意識的察覺自己專注的狀態。
實際的運用
針對比較複雜的任務,我會選擇在清晨的時候進入極度專注力模式處理,因為剛睡醒時精
神飽滿,而且此時通常不會有其他人的打擾。我也會利用軟體封鎖網站、關閉手機通知、
靜音勿擾模式等方法來隔絕其他的外界干擾。
對於其他比較簡單的任務,或者是臨時增加但不緊急的計畫,我會每天或每周排固定的時
間統一處理。我也會設定計時器,間隔固定時間檢查自己放空的情況,並決定是否繼續維
持專注,或是改做適度的休息。
在休息時間,我會嘗試切換成分散注意力模式,藉由刻意的發呆,讓大腦自動統整先前讀
到的資訊,有時候遇到不會的問題,睡個覺也能讓我有不同的想法。我也時常藉著走路來
活動筋骨,假如突然出現某些不錯的點子,就會趕緊記錄下來。
心得與結論
以前的我常常會想著要盡可能地完成所有事情,因而忽略放空的重要性。藉由分散注意力
的練習,我了解到放空並不是偷懶,而是為了恢復精力與消化資訊。而且藉由這本書,我
也了解到分心和放空其實才是常態,雖然極度專注可以帶來最好的生產力,但也不必對自
己過度苛求。畢竟生產力的重點,是做此時最重要的事,而不是做最多的事。
另外,作者也指出「體驗,取決於我們所專注的位置」,倘若我們能更專注於這一生的幸
福計畫,那麼相信我們一定會更幸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73.30.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37362584.A.07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