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創業的時候,有一間蛋糕店很紅,一天可以賣好幾千個蛋糕。
負責人接受採訪時,很自豪的告訴記者,自己奉行的哲學,就是東西一定要便宜!
那時他的蛋糕,六寸不到200元。
幾年之後,售價漲了一倍,然後整個團隊被撤換(包括老闆自己)。
上個星期我有提到,不建議小公司玩價格戰。
並不是說打著低價策略不會成功,而是相對來講,成功率比較低。
為什麼我會這樣講?
1. 我自己的經驗
2. 看到其它人,低價策略的下場
3. 西蒙顧和管理顧問公司,負責全球各大企業的訂價策略(例如保時捷、德國鐵路),經過幾十年的統計後,得出這樣的結論:高價策略成功的比例要比低價策略成功的比例高。
要得出這樣的結論,先從低價策略要付出的代價來談起。
兩間公司,假設名字分別是郝便怡、鋼鋼好,賣一模一樣的產品,而郝便怡想把價格訂得比鋼鋼好低,能砍的地方只有幾個,我列出大家最熟悉的幾個點,廣告、設計、流程效率等等那些比較複雜的先不提:
1. 原料
2. 人事
3. 房租
4. 利潤
第一個,原料:
做低價的大公司能成功,很多是因為他們有能力把原物料壓到最低,因為進貨量超級大。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IKEA的真相》這本書,裡面說了為什麼他們有能力做這麼便宜,除了進貨量大,他們甚至買下森林、伐木場!
一般中小企業,進貨量根本比不上大企業,更不用說買下森林這種事,用價格戰能玩嗎?
當然如果供應商是你老爸,那你就可以拿到最便宜的原料。
第二個,人事:
想要價格低、CP值高,靠著壓榨員工薪水、體力,也是其中一個方法。
但我非常不建議這種方法,一來是因為違法,再來是不可能持久,流動率必然高,然後員工一定會報復你。
另外一個方法,就是你有能力讓員工的工作效率,比其它公司提高好幾倍,就能節省一點開銷。
就算如此,產品也不可能因為這樣就便宜多少,因為高效率的員工,待遇一定要比較好,再來,很多中小企業老闆並不知道如何讓員工產生高效率,這是專門的學問。
第三個,房租:
就算房子是你自己的,不用付房租,而對手的房租一個月3萬元,這樣你的產品可以省多少錢?
假設一個月賣出3000個產品,那你平均一個產品成本也只能比對手少10元!
更何況,房子是自己的這種好事,普通人不用想了。
再者,租金較貴的房子,通常有它的廣告效果,或是便利效果在,對於業績有幫助(至於幫助多大又要另外計算了),並不一定房租便宜就是好。
第四個,利潤:
“我少賺一點,客人就會多,這樣就划算了。”
有一些小公司,會這樣跟顧客講,但是其實是因為他們沒有開發票、壓榨員工到極限、用很爛的原料,才有可能做到低價!
今天最好是這些公司照規矩來,有開發票、有勞健保、有加班費、有特休,還有辦法維持低價,除非他們有上面所提的那些本事:效率高、流程優化到最好、談判能力強,拿到最便宜原料;或是下面將要提的,真的犧牲淨利。
少數幾個我認識的經營者,他不壓榨員工,他壓榨自己的健康,來讓自己的產品維持低價。
我家旁邊有一個賣湯包的老先生,一個湯包跟女孩子的拳頭一樣大,只賣10元。
只有自己一個人,做得半死。
你會想要用自己的健康,來玩低價戰爭嗎?
我自己的朋友就是用健康作為玩低價戰的代價,把自己操得半死,產品cp值爆表,然後三十多歲過勞猝死。
最後,有一些業者,是真的犧牲利潤,來得到低價。
值不值得,這裡來算算看:
一樣這兩間公司,郝便怡、鋼鋼好,賣一樣的東西。
假設一個產品450元,淨利率10%,也就是淨利45元,但郝便怡想要比鋼鋼好便宜,所以需要犧牲淨利。
要比鋼鋼好便宜多少錢,消費者才會有感?消費者才會願意多走五分鐘的路,來買你這個便宜幾塊錢的東西?
這個答案根據不同產業,會不一樣。
假設便宜15元,消費者才有感,售價435,你的淨利剩下30元。
原本的淨利是10%,本來一個月賣1000個產品的情況下,45 (一個產品淨利)*1000個產品=45000淨利
砍價之後,30 (一個產品淨利)*1000個產品=30000淨利
現在,降了價之後,需要多吸引幾個客人,才能讓淨利回到45000?
45000/30=1500,需要賣1500個!
只便宜了區區15元,你就需要額外多賣500個產品,才能跟之前成績一樣。
西蒙顧和公司就說,許多企業,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售價只便宜了一點點,銷售量就需要提高這麼多。
業績要提升這麼多,你知道難度有多高嗎?
而且就算提高到1500,只是讓你獲利成績跟之前一樣而已。
現在最大的問題就出在這裡,大部份的情況是,降價之後,業績並沒有從1000成長到1500。
原因有很多,例如價格降得不夠沒有感覺、別間公司的客人有忠誠度,比較信任他們、大家不願意省15元,多走5~10分鐘的路(這就是為什麼7-11東西貴,還是賣得好)等等。
降價衝量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各項開銷也會增加,例如請的員工需要更多。
危險的地方,就是當碰到淡季、各種危機時,龐大的人事費用就是龐大的風險,沒生意做時,薪水還是要照付!
只賣1000個產品時,需要2個員工,碰到淡季頂多賠2個員工的薪水。
降價之後賣1500個產品才能維持同樣獲利,但需要請3個員工,淡季一到就是賠3個員工的薪水。
然後用犧牲淨利的方式來玩低價,對手也很容易模仿。如果你是因為有能力,簡化流程提高效率,對手可能模仿不來,但只是犧牲淨利,對手一定可以學。
對手低,你再更低,然後對手再更低,最後會有什麼下場?
還有一件要說的,那就是要玩價格戰,初期的建置成本很可能大過你的想像。
例如你需要有自動化機器,才能節省流程、人事費用,而機器至少都是百萬千萬起跳。
還有以蛋糕為例子,兩百元的六寸蛋糕,和一千元的六寸蛋糕,所花的製作時間根本一模一樣,差別只在原料。
(有一些千元蛋糕花非常多的時間在裝飾,製作時間就不同了,但這屬於另一種情況,他們將價值放在外觀,但是我這裡的外觀很樸素,價值是在食材本身)
兩百元的六寸蛋糕需要做大量才有獲利,做大量,初期就要聘請一堆人,風險能說不高嗎?
這是為什麼我選擇高品質的蛋糕做為定位,一開始我只有一個人在做,如果我六寸蛋糕只賣200元,做到死都賺不到錢,而且200元只能用很爛的原料,這是我不能接受的事。
總結來說,低價策略是會成功的,但是低價策略成功背後所需要的技術、財力,往往被忽略。
我偏好的方式,是提供最高的價值給客戶,不是讓人單純只因為低價而光顧。
-------------------------------
填寫email,加入創業行銷會員:goo.gl/1JhcuZ
(填了email之後,我會不定期寄送行銷和創業相關的知識,也有一篇關於如何徵到好員工的篩網系統教學,第一層的訣竅重點也會寄給你;還有裡面所提到的金額範例,是台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萬的網紅Spark Liang 张开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股票熱點:在拆股之前,蘋果(AAPL.US)值得買入嗎? 】 當前的蘋果股票可能很有吸引力, 在7月31日消息宣布1:4比例進行拆股, 一些投資者可能想知道, 在拆股之前,該股是否值得買入? 蘋果公司用股票折分計畫 以使讓很多投資者買得起蘋果股 導致股價上漲 那很多人就有許多疑問 那我是不是應該...
「業績薪水比例」的推薦目錄:
- 關於業績薪水比例 在 王繁捷 Wang, Fan-Chieh Facebook
- 關於業績薪水比例 在 王繁捷 Wang, Fan-Chieh Facebook
- 關於業績薪水比例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 關於業績薪水比例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 關於業績薪水比例 在 [問題] 業績獎金抽成幾%合理- 看板Women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業績薪水比例 在 今天跟小老闆談業績抽成怎樣算合理? (文長但請前輩指導建議) 的評價
- 關於業績薪水比例 在 Pin on 快速儲存 的評價
- 關於業績薪水比例 在 Re: [問題] 業務的薪水與業績比例- 看板Salary 的評價
- 關於業績薪水比例 在 薪水分配ptt 的評價
業績薪水比例 在 王繁捷 Wang, Fan-Chieh Facebook 八卦
我剛創業的時候,有一間蛋糕店很紅,一天可以賣好幾千個蛋糕。
負責人接受採訪時,很自豪的告訴記者,自己奉行的哲學,就是東西一定要便宜!
那時他的蛋糕,六寸不到200元。
幾年之後,售價漲了一倍,然後整個團隊被撤換(包括老闆自己)。
上個星期我有提到,不建議小公司玩價格戰。
並不是說打著低價策略不會成功,而是相對來講,成功率比較低。
為什麼我會這樣講?
1. 我自己的經驗
2. 看到其它人,低價策略的下場
3. 西蒙顧和管理顧問公司,負責全球各大企業的訂價策略(例如保時捷、德國鐵路),經過幾十年的統計後,得出這樣的結論:高價策略成功的比例要比低價策略成功的比例高。
要得出這樣的結論,先從低價策略要付出的代價來談起。
兩間公司,假設名字分別是郝便怡、鋼鋼好,賣一模一樣的產品,而郝便怡想把價格訂得比鋼鋼好低,能砍的地方只有幾個,我列出大家最熟悉的幾個點,廣告、設計、流程效率等等那些比較複雜的先不提:
1. 原料
2. 人事
3. 房租
4. 利潤
第一個,原料:
做低價的大公司能成功,很多是因為他們有能力把原物料壓到最低,因為進貨量超級大。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IKEA的真相》這本書,裡面說了為什麼他們有能力做這麼便宜,除了進貨量大,他們甚至買下森林、伐木場!
一般中小企業,進貨量根本比不上大企業,更不用說買下森林這種事,用價格戰能玩嗎?
當然如果供應商是你老爸,那你就可以拿到最便宜的原料。
第二個,人事:
想要價格低、CP值高,靠著壓榨員工薪水、體力,也是其中一個方法。
但我非常不建議這種方法,一來是因為違法,再來是不可能持久,流動率必然高,然後員工一定會報復你。
另外一個方法,就是你有能力讓員工的工作效率,比其它公司提高好幾倍,就能節省一點開銷。
就算如此,產品也不可能因為這樣就便宜多少,因為高效率的員工,待遇一定要比較好,再來,很多中小企業老闆並不知道如何讓員工產生高效率,這是專門的學問。
第三個,房租:
就算房子是你自己的,不用付房租,而對手的房租一個月3萬元,這樣你的產品可以省多少錢?
假設一個月賣出3000個產品,那你平均一個產品成本也只能比對手少10元!
更何況,房子是自己的這種好事,普通人不用想了。
再者,租金較貴的房子,通常有它的廣告效果,或是便利效果在,對於業績有幫助(至於幫助多大又要另外計算了),並不一定房租便宜就是好。
第四個,利潤:
“我少賺一點,客人就會多,這樣就划算了。”
有一些小公司,會這樣跟顧客講,但是其實是因為他們沒有開發票、壓榨員工到極限、用很爛的原料,才有可能做到低價!
今天最好是這些公司照規矩來,有開發票、有勞健保、有加班費、有特休,還有辦法維持低價,除非他們有上面所提的那些本事:效率高、流程優化到最好、談判能力強,拿到最便宜原料;或是下面將要提的,真的犧牲淨利。
少數幾個我認識的經營者,他不壓榨員工,他壓榨自己的健康,來讓自己的產品維持低價。
我家旁邊有一個賣湯包的老先生,一個湯包跟女孩子的拳頭一樣大,只賣10元。
只有自己一個人,做得半死。
你會想要用自己的健康,來玩低價戰爭嗎?
我自己的朋友就是用健康作為玩低價戰的代價,把自己操得半死,產品cp值爆表,然後三十多歲過勞猝死。
最後,有一些業者,是真的犧牲利潤,來得到低價。
值不值得,這裡來算算看:
一樣這兩間公司,郝便怡、鋼鋼好,賣一樣的東西。
假設一個產品450元,淨利率10%,也就是淨利45元,但郝便怡想要比鋼鋼好便宜,所以需要犧牲淨利。
要比鋼鋼好便宜多少錢,消費者才會有感?消費者才會願意多走五分鐘的路,來買你這個便宜幾塊錢的東西?
這個答案根據不同產業,會不一樣。
假設便宜15元,消費者才有感,售價435,你的淨利剩下30元。
原本的淨利是10%,本來一個月賣1000個產品的情況下,45 (一個產品淨利)*1000個產品=45000淨利
砍價之後,30 (一個產品淨利)*1000個產品=30000淨利
現在,降了價之後,需要多吸引幾個客人,才能讓淨利回到45000?
45000/30=1500,需要賣1500個!
只便宜了區區15元,你就需要額外多賣500個產品,才能跟之前成績一樣。
西蒙顧和公司就說,許多企業,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售價只便宜了一點點,銷售量就需要提高這麼多。
業績要提升這麼多,你知道難度有多高嗎?
而且就算提高到1500,只是讓你獲利成績跟之前一樣而已。
現在最大的問題就出在這裡,大部份的情況是,降價之後,業績並沒有從1000成長到1500。
原因有很多,例如價格降得不夠沒有感覺、別間公司的客人有忠誠度,比較信任他們、大家不願意省15元,多走5~10分鐘的路(這就是為什麼7-11東西貴,還是賣得好)等等。
降價衝量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各項開銷也會增加,例如請的員工需要更多。
危險的地方,就是當碰到淡季、各種危機時,龐大的人事費用就是龐大的風險,沒生意做時,薪水還是要照付!
只賣1000個產品時,需要2個員工,碰到淡季頂多賠2個員工的薪水。
降價之後賣1500個產品才能維持同樣獲利,但需要請3個員工,淡季一到就是賠3個員工的薪水。
然後用犧牲淨利的方式來玩低價,對手也很容易模仿。如果你是因為有能力,簡化流程提高效率,對手可能模仿不來,但只是犧牲淨利,對手一定可以學。
對手低,你再更低,然後對手再更低,最後會有什麼下場?
還有一件要說的,那就是要玩價格戰,初期的建置成本很可能大過你的想像。
例如你需要有自動化機器,才能節省流程、人事費用,而機器至少都是百萬千萬起跳。
還有以蛋糕為例子,兩百元的六寸蛋糕,和一千元的六寸蛋糕,所花的製作時間根本一模一樣,差別只在原料。
(有一些千元蛋糕花非常多的時間在裝飾,製作時間就不同了,但這屬於另一種情況,他們將價值放在外觀,但是我這裡的外觀很樸素,價值是在食材本身)
兩百元的六寸蛋糕需要做大量才有獲利,做大量,初期就要聘請一堆人,風險能說不高嗎?
這是為什麼我選擇高品質的蛋糕做為定位,一開始我只有一個人在做,如果我六寸蛋糕只賣200元,做到死都賺不到錢,而且200元只能用很爛的原料,這是我不能接受的事。
總結來說,低價策略是會成功的,但是低價策略成功背後所需要的技術、財力,往往被忽略。
我偏好的方式,是提供最高的價值給客戶,不是讓人單純只因為低價而光顧。
-\-\-\-\-\-\-\-\-\-\-\-\-\-\-\-\-\-\-\-\-\-\-\-\-\-\-\-\-\-\-
填寫email,加入創業行銷會員:goo.gl/1JhcuZ
(填了email之後,我會不定期寄送行銷和創業相關的知識,也有一篇關於如何徵到好員工的篩網系統教學,第一層的訣竅重點也會寄給你;還有裡面所提到的金額範例,是台幣。)
業績薪水比例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八卦
這幾個月去觀察韓國瑜的支持者,其實很有趣味,作為社會觀察研究非常適合。
首先,軍公教有沒有支持?有,但不是全部,至少筆者歷年加進去的臉友老師,厭惡韓的比例不少。大多數公教的確痛恨蔡英文,因為蔡政府砍年金,但這個政策之所以失誤,純粹是施行者沒有經驗,不曉得回饋的道理。
軍公教真正的自肥大戶,是90年代之後,透過政治鬥爭的夾縫,一路加到替代率超過100%的這批人。但要說他們故意的?多數都是不知情,搞出這飛機的是高階公務員,但把黑鍋甩給全體去背。
我講這幹嘛?因為扣掉那種意識型態狂粉的,公教圈中我發現,會挺韓到底幾乎是這些超過替代率100%的,其他討厭年改的,之前是把希望放到朱立倫,在朱無望後希望DPP初選賴可以出線,後來寄望郭台銘,現在幾乎是半放棄,寧可廢票也不要給韓。
為何?這叫做階級跟符碼的概念,韓的圖騰象徵對中華民國派跟憲法派一點吸引力都沒,對傳統國民黨價值支持者來說一樣沒有魅力。說穿了專修班是什麼等級,我們外省公教背景的一聽就知道,不必廢話。
你要切割這批人,就是要給公教新的優惠,把砍掉的年金,拿去填補新進跟在職的。變成社福項目補貼,甚至免費社會住宅給剛結婚的年輕教師夫妻都可以。保證你可以砍更重,然後反彈更小,票還會多。(收兩千億發五百億,你有虧嗎?)
故你刪去法後就會發現,鐵韓粉中的公教,絕大部分都是為了利益,跟中華民國還是台獨一點關係都沒,那都是藉口。
其次,中小企業中,除了北部以外,蔡政府的改革是沒有利益的,損害還比較大。雖然長期來說大家都會獲利,但你跟那些月底才有貨款繳貸款的公司講五年計畫,他大概會往你臉尻下去。
不少中小企業的轉向韓,就是那個畫大餅的利益,對這些追星韓粉來說,韓給他們一種出口發大財的希望。很蠢?對,但中小企業過去多半賺的不是薪水,是業績獎金,多的是月薪30k,年終發10個月的,但這完全看當年度業績。
不要以為這種人很少,你整天罵工廠該死,某些文青只曉得罵一例一休,都沒想過有多少人靠獎金繳貸款。累積起來就是讓他們覺得,你蔡政府跟馬英九沒兩樣,都只重視大財團利益。
換言之,產業政策你要說服這些人,光是講啥米五千億回台,沒屁用的。有效的方法,就是逼經濟部去發展各地的經濟計劃,透過補助幫中小企業找單,這都是可以壓著官員去做的,但你得要給立委還有地方首長預算去逼。不過,這在某些人眼中看起來,就像是利益分贓,只有大計畫跟新產業才值得支持。(地方經濟起來,勞工薪水才會漲啊)
最後,傳統產業的語言,是韓國瑜這種直銷業務去騙來的。他自己根本就不是,但這套語言非常貼近,也是所謂庶民的來源。那你說這類支持者的特性是什麼?
說不好聽點,就是我們考試制度下的失敗者集團,他們無處可去,不管哪個政府都不在乎他們。所以最後就被統戰走了,因為對面會給錢。那些挺韓的下層根本就不管你統一獨立,反正向來不在媒體的鎂光燈中,任何有利的政策都會被解釋成豬肉桶政治。
對這些人,你該怎麼做?坦白說現在是來不及了,那個需要的就是地方議員跟區域立委,跟政府施壓拿到預算,去地方投注資源。積極的就是創造工作機會,讓他們脫離魯蛇圈,拓展社會福利把隔代教養、單親的小孩,拉離開統戰宮廟與假慈善機構的範圍。
就以立即的效果來說,就是你得要去跑市場耳語,還有黑函攻擊的手段。說不客氣點,去年蘇貞昌怎麼輸的?輸在市場流言太多防禦不了,還有一例一休氣跑綠票倉的中小企業票。
顧住中小企業非常重要,這些下層的資訊來源節點,除了媒體以外,非常聽老闆的話。會跑到下層,說真的腦筋沒有很好,但多半很認份,曉得老闆比較有消息管道。一家中型工廠50人,讓民代去顧好利益,幫他們解決問題,不要被官僚踢皮球,你就是拿到50up以上的選票,人家真的會整廠投你。(你以為老闆跟員工彼此敵意很深嗎,越偏大企業才會這樣)
綜合這三種,你會發現韓國瑜的真正特質,他到底吸引到哪些人?
懷念黨國利益的某個世代軍公教; 覺得你就是要有魄力去拚經濟不要妥協的中小企業; 被主流媒體放棄的下層百姓。
幹,好恐怖,這不就是「裴隆主義」加上「法西斯」嗎?
我們若繼續學中南美左派的天真,不要說阿根廷化,別被弄到中國黑幫進來,20年後變成墨西哥就好了。
至於國安局為何不做該調查的,整天跟上頭報告沒證據沒證據,那就不是我等小民可以知道的事情。
業績薪水比例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評價
【股票熱點:在拆股之前,蘋果(AAPL.US)值得買入嗎? 】
當前的蘋果股票可能很有吸引力,
在7月31日消息宣布1:4比例進行拆股,
一些投資者可能想知道,
在拆股之前,該股是否值得買入?
蘋果公司用股票折分計畫
以使讓很多投資者買得起蘋果股
導致股價上漲
那很多人就有許多疑問
那我是不是應該趁機買入這個蘋果股呢
什麼是折股?
那到底拆股對公司的股票價值有影響嗎?
我到底應該在拆之前買入?
還是拆之後買入呢?
拆股的目的是什麼?
拆股跟不拆股有什麼差別?
在影片我都會一一為你們解答!
影片概括:
0:00 Start
0:33 什麼是拆股?
0:46 是不是如果在31號錢買入蘋果,31號後我的一股就會變四股?
1:53 當我拿到4倍的股票單位後,是不是代表我的蘋果股票的價值也會翻四倍?
3:59 拆股跟不拆股有什麼差別嗎
6:07 為什麼巴菲特最後還是選擇發行B股和拆股的動作?
7:34 總結
免費】股票投資工作坊 - 從0開始學股票
https://bit.ly/yt-vid-webinar-reg
.
獲取我的獨家理財貼士
http://bit.ly/get-spark-financial-tips
.
【免費】股票投資工作坊 - 從0開始學股票
http://bit.ly/join-free-webinar-now
.
🔥點擊連結瞭解更多詳情或購買🔥
https://valueinmind.co/zh/sparks/
.
我們需要人才
我們需要你
向我們展現你不可多得的能力與實力
數不盡的各種公司福利就等你
點擊鏈接提交求職申請:https://valueinmind.co/join-us/
.
🔥【Etoro】Spark 投資組合和表現 🔥
http://bit.ly/31FPXEz
.
全世界都可以用
eToro申请链接
简体
https://bit.ly/2DUeZct
繁體
https://bit.ly/33UN5bl
英文
https://bit.ly/3akdFMh
.
免責聲明:
高波動性投資產品,您的交易存在風險。過往表現不能作為將來業績指標。
視頻中談及的內容僅作為教學目的,而非是一種投資建議。
.
👇更多相關影片👇
一天漲了200%,到底什麼是warrant?
https://bit.ly/3kHdlvS
.
薪水高就是有錢人?你大錯特錯了!
https://bit.ly/3fT8RyF
.
我遇到了電話詐騙!這些騙子到底有多詐!
https://bit.ly/3gOs99t
.
⚡ Spark 的 Facebook 很熱閙
http://bit.ly/2X3Cgwr
.
⚡Spark 的 YouTube 很多教學
http://bit.ly/2KMqMvR
.
⚡Spark 的 Instagram 很多八卦
http://bit.ly/31YMLon
.
⚡理财交流站
http://bit.ly/finspark-group
.
⚡美股交易交流区
http://bit.ly/finspark-foreign-stocks
# 蘋果拆股 #美股分析 #AAPL
業績薪水比例 在 今天跟小老闆談業績抽成怎樣算合理? (文長但請前輩指導建議) 的八卦
工作之外,也接了幾筆訂單(拉朋友)。 除了沒本金之外,真的等於自己開公司了,薪水25000,也待了兩個月,撐的過去 ... ... <看更多>
業績薪水比例 在 Pin on 快速儲存 的八卦
有很多人認為,公司支付的薪水跟自己貢獻的業績及利潤,相較之下根本不成比例,所以「應該要加薪!」然而,經營一間公司其實涉及各種成本。 ... <看更多>
業績薪水比例 在 [問題] 業績獎金抽成幾%合理- 看板Women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最近換到一個新工作是媒體業務
試用期過後開始可以抽成
原本就有底薪,再加上抽成
目前主管提出的方案是獲利金額的2%
也就是如果一單成交金額是200元
扣掉成本之後假設淨利是100元,我只能拿到2元
主管說這個比例已經很高
但我總覺得不太可能
依照我目前新手做下來
一個月的淨利扣掉成本後大概有20萬-30萬
等於獎金只有4000-6000
這是合理的嗎
我本來期待每個月抽成可達1-2萬
(底薪大約3.7)
公司算新創 還可以再跟主管談談看
但也想知道目前行情大概是多少
比較好有籌碼跟主管談
希望有經驗的姐妹們分享你們的狀況
非常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71.213.2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607392982.A.49D.html
※ 編輯: orangeshine (219.71.213.28 臺灣), 12/08/2020 10:23:3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