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目前觀測到的經濟情況,我覺得基本上差不多肯定,香港將會步入經濟衰退。
雖然香港政府只預料本年實質GDP增長率為0%至1%,但我的預測比政府更差,我計算未來幾個季度的最壞情況,GDP按年經濟收縮將高達3%至5%。雖然上半年本港經濟略有增長,但下半年將會跌突及吃掉上半年的升幅,將全年GDP增長變為負數;至於失業率方面,將會從目前的2.8%,大幅推升至6%至8%,全香港最多有三十萬名打工仔,成為失業軍的行列。
甚麼是經濟衰退?從宏觀經濟學上的定義,如果一個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連續兩個或以上季度出現下跌,就會被視為經濟衰退。當出現經濟衰退的時候,通常會出現企業盈利下跌及倒閉,然後引起失業率上升,市場消費量出現下降;在某些情況之下,經濟衰退可能會引起通貨緊縮的現象,但有些時候也可能出現滯脹(Stagflation),即經濟衰退及物價上漲同時出現。
點解會經濟衰退?多數人以為主要受到旅遊業的影響,但其實旅遊業只佔香港生產總值GDP約4.5%,最致命是近期受到政治事件的影響,全港零售業銷貨額急速下跌,無論是旅客喜歡購買的產品類別,或是香港本土人的消費,近幾個月的跌幅都頗為驚人,而且跌勢將會持續。根據香港政府的統計數據,零售業銷貨額以名義計,於2019年8月按年下跌23%,估計未來幾個月將會帶來數千間以上的零售店舖及企業倒閉,導致數萬人失去工作,其中與旅遊業相關的二十六萬個職位,估計將有兩至三成人失業或被迫轉行。
香港經濟另一個致命打擊,就是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Fixed Domestic Capital Formation),在本年第二季按年大跌12.1%,估計很快就會跌超過20%。固定資本形成主要包括樓宇及建造(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機器、設備及知識產權產品(Machinery, Equipmen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ducts,包括電腦軟件、資料庫和研究及發展)的投資開支總值,以及擁有權轉讓費用(Costs of Ownership Transfer)三大類別,近期示威活動帶來的經濟前景信心問題,加上「鬥地主」的潛在擔憂,投資者減少在香港的投資固定資產,將業務擴充的時間表拖後甚至取消,導致香港固定資本形成金額跌得更快,國內機構只會收購香港公司的股權,而不是在香港作出新的投資。
出入口下跌也是香港經濟的一個打擊,第二季度貨品出口總額按年跌5.4%,貨品進口按年跌7%,代表香港整體貨物出入口跌幅擴大;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本來在六月份還有47.9,七月份急速下降至43.8,八九月更進一步跌至40.8及41.5,並將下行周期推至十七個月。我估計在未來的日子,PMI將會有一段時間低於40以下,代表香港將會步入經濟衰退,大家必須做好心理準備。
https://eastweek.my-magazine.me/main/91244
業務緊縮定義 在 施志昌 Facebook 八卦
【搶救失落13萬市民】
【後疫情時代社會安全補破網】
臺中市議會民政業務質詢時,志昌與林祈烽議員一同關心社會安全網不足的問題。
志昌認為,擴大紓困方案,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將請領的標準設定在平均每人最低生活費的1.5倍至2倍之間,而低收中低收入戶的認定,則是低於最低生活費的1.5倍。這次的擴大紓困方案。 #這等於提高了原有社會救助法對於貧窮線的認定
#台灣的貧窮率長期被低估
根據衛福部資料,至去年底台中市擁有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身份的人數有82554人,佔全台中市人口約2.9%。然而,台灣的社會救助法是非常嚴苛的,而且存在非常多的資產調查,也使得台灣的貧窮率長期是被低估的。
如果依據OECD國家的標準, 台灣的貧窮率約7.7%,若依台中人口換算,貧窮人口至少有219,195人,與實際上落差將近13萬7千人。
#台灣工作貧窮的比例也愈來愈高
非典型就業的比例也將近7.1%,而地下經濟的產值也達GDP的28%,許多底層勞工的就業也仰賴地下經濟。這代表意義是,即使工作也難改善家庭環境,以及其實有相當多不被發掘卻仍易受到經濟波動衝擊勞動市場,而需要幫助的勞工以及家庭。
擴大勞工紓困方案申請的人數超過三萬件,職業工會納保可獲得三萬元紓困的人數粗估約有12萬人,而前項各種紓困補助觸及到的人,加上低收中低收人數大致符合。
#全球化下台灣的勞動市場更脆弱
全球化下各國經濟緊密相連,且資本主義的本質就是生產與消費。台灣長期以來就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只要國外消費緊縮,如歐美國大規模封城的狀態下,連帶就會衝擊全球以及台灣經濟。
因此,後疫情時代社會安全網的建立,其實更應該關注勞工、家庭在勞動市場上所遭遇的風險,尤其像今年,從武漢肺炎開始,緊接著中美貿易戰再起,勞動市場的波動會更加劇烈。
志昌提醒,這次各種勞工紓困方案,民政局、勞工局與社會局不能以為補助發完就沒事,這是一次搜集與調查需要幫助的家庭與勞工的機會,而且可以依據區域的性質作分析。
像是大甲、大安與外埔,依照原本的貧窮線,低收中低收的比例大約是3.4至4.2%不等,高於臺中平均,各區的差異形成了就業形態上的差異,也一定影響了受衝擊的程度,以及可能落入貧窮線的機率。志昌希望,待補助都申請完之後,相關局處可以整理這些資料,提出往後的因應措施。
#貧窮率需重新定義
#全球化勞工更需要保護
業務緊縮定義 在 Workforce勞動力量 Facebook 八卦
最近身邊不少朋友都懷孕生子了,不得不說真的是光陰似箭、歲月催人老欸...(覺得可怕😅)所以今天米編想要來跟大家聊聊育嬰留停的相關規定
·
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6條的規定「受僱者任職滿六個月後,於每一子女滿三歲前,得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期間至該子女滿三歲止,但不得逾二年。同時撫育子女二人以上者,其育嬰留職停薪期間應合併計算,最長以最幼子女受撫育二年為限。.... 」
·
白話一點來說就是👉🏻年資達六個月以上的勞工,且夫妻皆為在職勞工身份,當媽媽請完產假之後,在小孩滿三歲以前,最多可以申請兩年的育嬰留職停薪,每次以六個月為原則,但如果公司同意的話也可以申請少於六個月的期間。(但我想大部分人都會請好請滿✨)那如果是在第一胎的育嬰留停的期間,又有第二胎的話,那育嬰留職停薪重疊的期間並不會另外給假唷!
·
申請流程的部分,基本上育嬰留停要跟這兩個單位做申請喔:
❶公司
❷勞保局(育嬰留職停薪津貼)
不過現在大部分的情況都是,你跟公司申請育嬰留停後,後續的育嬰留停津貼雇主會協助你申請(如果真的不放心的話,可以再提醒公司一下)
·
那跟雇主申請育嬰留停要注意哪些事項呢?雖然每個事業單位申請育嬰留職停薪的詳細流程應該都有所不同,但在育嬰留職停薪辦法第2條中有明定,應事先以書面向雇主提出,並記載下列事項:
❶姓名、職務。
❷留職停薪期間之起迄日。
❸子女之出生年、月、日。
❹留職停薪期間之住居所、聯絡電話。
❺是否繼續參加社會保險。
❻檢附配偶就業之證明文件。
前項育嬰留職停薪期間,每次以不少於六個月為原則。
·
至於育嬰留職停薪的部分,依照就業保險法第11條與第19-2條規定,請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資格為:
❶就業保險年資合計滿一年以上
❷已經辦理育嬰留停
❸子女滿3歲前
計算方式為每一子女以申請人育嬰留停前六個月之投保薪資之百分之六十核算,最長以六個月為限。
-
🌝資方的部分🌝請參考性平法第21條,雇主對於員工提出的育嬰留停是不得拒絕的,且也不得視為缺勤而做不利處分⚠️另外人力空窗的部分,可以找職務代理人(但這點我想對有些公司來說....可能就請另一個員工幫忙一下而已了XDD)
·
對了來說一下,如果有員工申請育嬰留停,那勞保到底還要不要加保呢?依照性平法第16條規定,是可以繼續加保的😊也建議員工加保啦~這段期間雇主的負擔是由政府補貼的,因此也不會對雇主造成額外的支出!
·
最後,經歷了在家與小屁孩打仗的時期後,要來講復職啦😆欸不過不得不說,有些公司讓員工申請育嬰留停時很阿莎力,但遇到員工要復職的時候就開始出現爭議了......
·
其實,在性別工作平等法裡面是有明確的定義何為「復職」的,簡單來說,就是要讓勞工回復到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時的職務,如果因為公司業務上的調整或其他非歸責於勞工之事由而無法讓勞工回復原職,也必須依照勞資雙方當初的勞動契約以及勞基法的調動五原則來跟勞工協商調整職務。然而,如果公司有不可抗力的因素,真的無法讓育嬰留停的勞工再回到公司,又該如何處理呢🤔🤔🤔
·
依據性平法第17條規定「...受僱者於育嬰留職停薪期滿後,申請復職時,除有下列情形之一,並經主管機關同意者外,雇主不得拒絕:
❶歇業、虧損或業務緊縮者。
❷雇主依法變更組織、解散或轉讓者。
❸不可抗力暫停工作在一個月以上者。
❹業務性質變更,有減少受僱者之必要,又無適當工作可供安置者。
雇主因前項各款原因未能使受僱者復職時,應於三十日前通知之,並應依法定標準發給資遣費或退休金。
·
如果公司有以上的法定事由,且經過主管機關同意後,才可以採用資遣之方式來辦理,而其他詳細的資遣流程與規定,可以參考我們之前的文章👉🏻漂亮轉身吧!一定要知道的資遣流程!
·
呼!這系列終於寫完了😂雖然有點長,但還是希望大家可以耐著性子看完,米編常跟朋友說「法令不是你遇到才要去翻,是平常就要累積,這樣遇到才不會手忙腳亂,或是從網路上的文章斷章取義。」謝謝你們的收看,記得點讚收藏然後分享給你所有的好朋友~🌷
#Workforce勞動力量 #育嬰留停 #育嬰留職停薪 #性平法 #新手爸媽 #請假規則 #勞工雇主都要了解
業務緊縮定義 在 勞動部勞動法令查詢系統-判解函釋 的相關結果
至於同款所稱「業務緊縮」,係指企業之經營,客觀上確有縮小事業實際營業狀況之業務規模或範圍;業務緊縮與否,應視實際業務狀況而定,非僅指營業項目或生產品有無變動 ... ... <看更多>
業務緊縮定義 在 雇主因一時虧損或業務緊縮,可作為資遣勞工的正當理由嗎? 的相關結果
依據勞動基準法(下稱勞基法)第11條第2款規定,雇主因「虧損或業務緊縮」時,可以對勞工預告後終止勞動契約。但「虧損或業務緊縮」事由該如何認定?依據最高法院之實務 ... ... <看更多>
業務緊縮定義 在 何時才可以「虧損或業務緊縮」為理由解僱勞工? 的相關結果
又勞基法第11條第2款所謂「業務緊縮」,係指雇主在相當一段時間營運不佳,生產量及銷售量均明顯減少,其整體業務應予縮小範圍而言,與雇主之財務結構及資產負債情形無必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