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o long must read】遇見第三波香港移民潮 - from 商業周刊中文版
「為什麼來台灣開店?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圓夢这兩個字」
「香港人連香港的生活都能適應,到其他地方應該都很容易吧」
2008年,蔣雅文(Mandy)25歲,出乎意料卸下英皇簽約藝人身份,到台灣開始第二人生。長髮大眼、五官深邃的她,把一整箱工作用的高跟鞋和禮服,全送給了朋友。自10幾歲起,她為了家計進入香港演藝圈,從模特兒轉型成歌手、演員。走在演藝路上,經紀人常說蔣雅文「漫不經心」;蔣雅文自己則說,「心裡有塊空缺沒有得到滿足」。
藝人生活五光十色,錢賺得又多又快,但對從小在香港鄉下長大、形容自己「本性喜歡樸素」的蔣雅文來說,演藝圈就像香港這座城市一樣,她「始終沒有真正融入過」。她渴望離開這個身份、這座城市,「去別的地方,體驗別種生活,看看自己還有什麼可以嘗試的事情」。而台灣離香港近、生活消費低,成為她的第一選擇。
於是,蔣雅文把身上的積蓄全留給了家人,幾乎孑然一身來到台灣。她派過傳單、去便當店剁過排骨;曾經有一段時間,她每天早上天還沒亮就起床,先到設計工作室當學徒,中午前趕去便當店打工,晚上7點又到補習班進修設計課程,下課回到家已經將近午夜,隔天早上五六點又要起床,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半年多。「我發現自己真的挺愛這樣的生活,雖然很吃苦,但很充實,覺得自己是個有用的人。原來我的滿足感是成為一個普通人,而非站在舞台上發光發熱,」蔣雅文告訴記者。
2008年底,跟著台灣創意市集、手作品牌的風潮,蔣雅文和朋友合資成立服飾品牌「Little Secret」,得到顧客熱烈支持。她親自設計的產品往往剛推出便搶購一空,還在台北市開設一間複合式經營的實體店面,甚至一度想將事業版圖拓展到北京、上海、香港等地。
蔣雅文並不孤單。近年來,中國大陸崛起,台灣、香港反而越來越親近。一波香港人前往台灣的趨勢,正在如火如荼發生。港人移居來台,這次已是第三波。第一波發生在1970年代,許多香港僑生來到台灣就讀大學,之後留在台灣打拚,知名歌手周華健、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皆是如此;等到1990年代,台灣開放外資保險業來台,例如當時台灣安泰人壽總裁潘燊昌、現在安聯人壽總經理林順材、保誠人壽總經理張鎮坤等人,都屬於第二波移民潮。
「第三波從四五年前開始,」香港跨媒體創作人、文化評論家歐陽應霽觀察,他的許多朋友開始討論要去台灣居住,而他自己也有移居台灣的想法,但香港是他的家,也會保留在香港的居住空間。「如果有一個second home,我會願意在台灣或者幾個不同地方找到一個落腳處,不論租、買或者建。」
數字會說話。台灣交通部統計,先是香港、澳門來台旅遊人數不斷增加,從2003年的32.32萬人,上升到2012年的101.64萬人。同一時間,來台居留人數,從短期停留、居留許可、到定居許可,全都屢創新高,從2003年的26.71萬人次、1694人、488人,增長至2012年的90.66萬人次、3195人、711人。
和過去最大不同是,許多第三波來台的香港人,都像蔣雅文這樣在台灣創業。台灣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副總經理藍聰金觀察,近兩三年,確實越來越多香港人來台小額創業,有些從事設計工作,有些開小咖啡館,也有些成立貿易公司。
從寬敞透亮的前院走進台北巿松菸附近的咖啡館Artista Perfetto,迎面的是白色為基調的敞亮空間,桌與桌的距離拉得極開。這樣的桌距,以台北市來說算是大方,放到香港簡直是一種奢侈,「如果在香港,光是這裡就要擠8個人吧,」蕭奕霆指著一張四人桌說道。
Artista Perfetto由六個年輕人集資開設,蕭奕霆是其一。六個股東的背景相像,都是25歲上下的大男生,也都是鑽研咖啡有成的專業咖啡師,還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都是香港人。去年9月開店之後,經過旅遊書介紹與媒體報道,Artista Perfetto迅速在香港人間建立起一定知名度,成為香港人來台北旅行的景點之一。「香港客人對我們很好奇,常常上門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來台灣開店?』,」Artista Perfetto的另一位創辦人劉狄洭笑着說。
為什麼來台灣開店?這個問題六個人被問了無數次,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圓夢」兩個字。身為咖啡師,擁有自己的咖啡館是六個人共同的夢想。在劉狄洭心中,台灣的生活步調雖慢,但願意好好坐下來喝一杯咖啡的人多,滿街林立的個性咖啡館,證明咖啡文化早已深植台灣人的生活。「我們店的招牌之一是拉花,台灣人很欣賞這個東西,但如果香港人,應該看也不看就直接喝下去吧,或者匆匆忙忙外帶,蓋子一蓋上,什麼都沒了,」劉狄洭苦笑地說。「香港人真的不太會生活,」蕭奕霆在旁邊補充道。
的確,這波新香港人在台灣,年紀或小或大,背景也各不相同,但都是來圓夢。「在香港追求夢想,真的很難;但來台灣,有很多可能性,才有機會實現夢想,」蕭奕霆比較,現在香港的選項越來越少,不僅政治氛圍越來越差、生活成本變貴、創業也很不易,加上缺乏產業的多樣性,如果對主流的金融業及地產業沒有興趣,沒有太多其他選擇。
若仔細比較港台創業環境,香港顯然困難許多。以服裝設計師為例,香港獨立設計師常常只能將店舖開在租金較低,但空間不太理想的舊式商場,還必須另外打工支付所需開銷,「他們不太有前景,只有運氣很好很好的人,才能被市場看見,」蔣雅文觀察。
針對台港兩地創業的難易度差距,蔣雅文也打了一個十分巧妙的比喻,「就像上了賭枱,香港最低賭注硬是比台灣高許多,當然下的賭注多,回來的也會多,但有這個賭注、可以坐上賭檯的人卻不多。」買台二手發財車,當街賣起手沖咖啡;騎著腳踏車販售手工蛋糕,賣完就打道回府,這些台灣年輕人輕鬆成就創業夢的案例,對香港人來說,簡直是不敢想像的幸福。
「台灣現在的狀態已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歐陽應霽觀察,例如麵店賣的一碗麵,店家的心態就是「做好這碗麵」,而來的顧客就是為了吃一碗麵。雙方不貪多,只要求簡單又好,「一個好好的地方,一種好好的交往,無論台北、台南、台東,我都能感受到這種狀態,這是我在大陸,甚至在香港,都很少能感受到的。」
歐陽應霽進一步觀察,他作為香港人,已經太熟悉都市生活,但如果今天想要選擇居住在鄉村或跟自然關係比較密切,又保有一定生活品質的地方,很明顯就是台灣。中港台三個地方比起來,台灣具備了都會缺乏的純樸質地,又可以提供安全、便利等基本生活需求,而且同屬華人社會的一環,語言基本上可以共通,文化適應也比較容易。
林順材就因家人習慣台灣的舒適生活,繼續留在台灣。現年48歲的他,從小在香港長大,畢業於香港大學數學系,取得美國精算師執照,1997年曾經來到台灣國衛(AXA)人壽工作兩年,之後回到香港,2004年又來到台灣ING安泰人壽工作。2008年,ING安泰人壽賣給富邦人壽,原有機會返回香港,但因他的太太及一對女兒都不想回去,他們一家人就一直待在台灣至今。「香港節奏太快,台灣相對腳步慢些,住起來也舒服,」林順材比較。
出走,除了台灣獨特的吸引力之外,另一股推力則是香港變了。1842年至1997年間,接受英國殖民統治的香港,沿用英國法治體系,並被英國宣佈為自由港,香港很快憑藉便利的地理位置、水深優勢,快速發展成為重要的貿易運輸中心,因而被稱為東方之珠。中國國民黨創辦人孫中山、清末思想家康有為、梁啟超,也因為來到香港,看到當地進步,更堅定變革的想法。1991年從台灣來到香港工作,現任香港荃灣區議員曾文典也提及,他剛到的時候,香港整體氛圍比剛解嚴後的台灣自由很多。
但從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大陸後,實施一國兩制,港人逐漸不滿香港政治。香港大學民意網站調查,港人對香港政治的滿意度,也從1997年上半年調查的45.3%,下滑至2013年上半年13.3%;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淨值(有信心減掉沒信心),也從1997年下半年的45.3%,跌至2013年下半年15.2%。
2003年是個轉折點。這年發生了SARS,香港有299人死亡,人心惶惶;同年,中國大陸也插手香港事務,要求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引起廣大民怨,7月1日香港回歸大陸六周年這天,超過50萬民眾走上街頭抗議,至今每年這天都會舉行這個遊行。基本法23條內容涉及國家安全相關規定,包括判亂罪、分裂國家行為等,被許多人認為侵犯基本人權、限制言論自由。「言論或行為是否觸法,界限在哪?是誰說了算?行政機關裁量權太大,不利人民,」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分析。最終7月9日,香港政府迫於民意,暫停立法,至今再無提交。與此同時,香港民意要求普選的呼聲逐年持續增高,但大陸中央政府始終沒有正面回應。按照目前規定,香港2017年舉行的特首選舉,候選人必須得到大陸同意才能參選,不同於台灣、歐美等民主國家,只要候選人符合規定,即可自由登記參選。
港人不滿,乃至抗爭大陸干涉行為的事件並未因此減少。去年國民教育事件也是一例。香港特區政府計劃推廣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簡稱國教科,目的在於透過這門學科,讓學生對於中國大陸快速發展引以自豪,也更加認同中國大陸的政治體制,但卻引發不同聲音。支持者認為國教科符合國際慣例,香港人作為中國人,當然必須加強認同中國;反對者卻指出,《香港基本法》以永久性居民定義香港人,而非國民,而且課程內容偏頗,也剝奪學校自主性,因此發起多次抗爭活動,包括聯署、遊行、集會及絕食等。去年10月8日,香港政府最終宣佈擱置課程指引。
「香港不僅沒有民主,也越來越缺乏自由,核心價值逐漸消失,」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表示。「現在感覺大陸很強勢,很多東西都像是他們說了算,香港變成弱勢,」歐陽應霽進一步觀察。這一切紛亂和抗爭中,香港人的政治自主意識開始覺醒,有人更因此離開香港,來到台灣。香港大學從1997年開始,每年都以問卷調查港人對香港、北京及台灣政府的信任度,很多年來,台灣信任淨值遠遠落後北京、香港,但從2012年起,台灣卻開始超越。
古谷杰與柴雯就用腳投票了。他們共同經營的咖啡館Fat Cat Deli,位於台灣台南市中西區的一處小巷弄內。Fat Cat Deli在一棟兩層樓高的老房子,外觀古樸有味,室內裝修則適度保留了老屋特有的格局。紅磚瓦、狹小陡峭的磨石子樓梯、手作傢具、牆上的黑膠唱片、室內流瀉的獨立音樂、三隻慵懶小貓,種種元素組合成一間不折不扣、台灣時下最流行的「文青咖啡館」。
乍看之下,Fat Cat Deli跟這幾年台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個性咖啡館沒兩樣,但仔細和這對年輕夫妻一聊,才發現他們竟來自香港。一年多前,剛屆而立之年的他們,選擇拋下自己在香港的雙重身份:上班族兼獨立樂團樂手,移居台灣,過起經營咖啡館的第二人生。
「我想我討厭香港,大於愛台灣,」古谷杰誠實地說。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大陸那一年,他15歲,正是剛通曉人事的年紀。這10多年來,他眼看香港從政治到民生的巨大變化,「房價越來越高,食物越來越貴,中共對於香港的統治政策越來越嚴格,但香港的中年人還是沒有反應,好像只要賺錢就好,其他都不關自己的事。」古谷杰形容來台灣是一種「逃難」,半是嚴肅半是玩笑地說「必須在共產黨完全控制香港前離開」,對他們來說,香港眼前的政治局勢若是沒有改變,「生活在香港只是浪費自己的時間」。
台灣,基於環境熟悉、生活花費較低、文字語言互通等理由,成為古谷杰與柴雯移民的首選之地。換了地方生活,兩人也沒有意願重操設計師舊業,反倒打算開間小咖啡館,只要日子過得簡單些,就足夠維生。
他們不是沒有表達過反抗之意。兩人還在香港時,曾經跟友人合組一支獨立樂團,名為「No One Remains Virgin」,將自己對於現況的批判,放入音樂創作,態度鮮明、用語辛辣。〈李嘉誠島〉、〈亡國後到哪裡去?〉等歌名意有所指,〈心繫鳩國〉的歌詞中則出現「戇鳩、柒頭」等香港髒話,「是我們特意送給香港政府與中共的一首歌,」他們在接受網路媒體StreetVoice訪問時曾這麼說。去年4月專輯問世時,他們在Hidden Agenda舉行了一場表演,甚至就直接把活動命名為「維穩金曲夜」。
但離開香港的念頭,還是在他們腦海中盤旋不去。2010年,香港特區政府推出政治改革方案,「剛開始,一半以上的報紙都反對,但突然兩天之內,所有的報紙都說贊成,我不敢再住在這樣的地方了,」古谷杰回憶。
從那一刻起,古谷杰鐵了心認真存錢,每個月至少省下一半的薪水,等到有了一筆小積蓄,立刻著手逃離香港的計劃,「現在不改變,以後想走就太晚了,」古谷杰說。
因為開店預算有限,兩人乾脆定居在物價比台北還要低上一截的台南,租了一棟兩層樓高的小房子,樓下是店面,樓上一半是住家,另一半則是同時開放給顧客的起居室。咖啡館每天近午時分開店,晚餐過後關門,「賺錢也沒有真的賺到錢,但生活還ok,頂多就是省一點,」話鋒一轉,古谷杰語帶批評地說:「香港人實在太愛賺錢了。」
台南沒有方便的大眾運輸系統,夫妻倆到了台南之後,一人買了一台摩托車代步。雖然在香港從來沒有騎過摩托車,但他們說學起來容易,就像他們輕輕鬆鬆就融入了台南的生活。「香港人連香港的生活都能適應,到其他地方應該都很容易吧,」古谷杰不無自嘲地說。
「我們不會再回香港了,」古谷杰說的斬釘截鐵。而那一刻乖乖臥在他膝上的小貓,正是他們展現決心的最好證據,他們費了好一番工夫,通過複雜且漫長的檢疫程序,才從香港把三隻愛貓接來。再加上陸續移居台灣的親人,古谷杰與柴雯跟香港的距離,越來越遙遠。
經濟上,大陸、香港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密,卻也越來越衝突。一方面,香港經濟相當程度依賴大陸。1997年,香港回歸大陸,許多人選擇移民出走;隔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香港經濟成長率罕見地衰退了6%;之後又遭遇全球網絡泡沫、美國911事件,從2001、2002、到2003年,GDP成長率僅有0.5%、1.8%、3%。
直到香港、大陸關係緊密,情況才有改變。2003年6月,香港大陸簽訂CEPA,從2004年起,大陸給予香港近300多項產品零關稅優惠,並開放銀行、保險、證券、物流等18項服務業,取得較WTO更優惠的條件進入中國大陸;2003年7月,大陸宣佈開放大陸客港澳自由行。
從2004年起至今,除了2008、2009、2012年因為全球金融海嘯以及全球景氣不振,香港GDP成長率不佳之外,其餘至少都在6.3%以上,甚至2004年更達8.5%。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大陸居民赴港人數每年成長兩位數,帶動香港旅遊市場繁榮發展,也增進香港經濟。2012年全球赴港旅客4861.5萬人次,來自大陸的約3491.1萬人次,佔比72%。
只是,香港經濟重返榮耀,卻也衍生不少問題,例如陸客喧嘩、插隊、衛生習慣不佳等因文化差異導致的爭議。今年不少媒體甚至圖文並茂地報道陸客縱容小孩在商場、地鐵車廂隨地大便。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琼去年坦言,大陸客確令港人困擾,很多港人已不喜歡去陸客常去的銅鑼灣、尖沙咀。
去年年初,因為陸客小孩在港鐵吃東西,被香港人訓斥,又意外爆發香港「走狗」與大陸「蝗蟲」之爭。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在大陸《第一視頻》網絡電視台批評:「很多香港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開口就說香港啦,你們中國啦,這種人給人家英國殖民者當走狗當慣了,到現在都是狗。」即使事後孔慶東解釋,他說的狗是指帝國主義走狗,並未說過香港人是狗,但這番言論,引發香港人批評大陸人是蝗蟲。
雪上加霜的是,陸客赴港消費,加上資金炒作,「香港房價、租金、物價越來越高,港人生活水平下降,」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雷鼎鳴對媒體表示,因為自由行,香港付出許多代價。許多知名老店因為不堪租金上漲,只好退租,取而代之的都是國際奢侈品牌,或是周大福等珠寶龍頭承租。今年9月,第一太平戴維斯發表報告指出,香港蟬聯全球商業、住宅租金最昂貴的城市寶座,其次則為紐約、倫敦。香港新界購物中心的租金均價約為每平方英呎一個月80港元至250港元,高檔地段購物中心的租金為500至700 港元,黃金商業區的租金甚至更達1000至2000港元。
「在香港開店,我們真的負擔不來,」Artista Perfetto蕭奕霆點出,在香港想開一家咖啡館,撇開人事成本、物料設備成本,最大的難題,還是始終高居不下的租金。Artista Perfetto位在台北市的精華地段,附近有101、松山文創園區、將近十家百貨公司,店租每月要價13萬元台幣。若是在香港,「13萬港幣都租不到,可能比台灣貴上10倍,」蕭奕霆估算。遙不可及的房價、租金,被香港人稱為地產霸權,許多人終其一生都成為屋奴,更遑論追求夢想了。Artista Perfetto另一創辦人劉狄洭觀察,他學生時代的同輩朋友多半留在香港,工作賺錢買房、供房,最多也不過是去澳洲短期打工旅遊。
「香港的創業成本實在太高,租金高、薪資高。例如人才,香港不乏人才,但跟你競爭的對手都是國際事務所,沒有背景的新創中小企業,很難給出更高的薪資,」同樣出身香港、在台北開設複合式創客(Maker)平台「FabCafe」的黃駿賢補充,「同一筆資金,在台灣至少可以延長3倍的使用時間,如果你想做些新東西,最需要的就是時間。」
相較台灣,香港整體環境也更不利於創新、研發。香港統計處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1年,創新科技產業的增加值,僅佔本地生產總值0.6%至0.7%。同期,香港整體研發開支,從123億至139億港元,僅佔本地生產總值0.72%至0.75%。相較之下,2011年台灣全國研發經費佔GDP比重為3.07%,而2010年佔比則為3.02%。這正是黃駿賢選擇來台創業,而非留在香港的原因。
頂著一身曬得黝黑的皮膚,剛從日本石垣島返回台灣的黃駿賢,坐在桃園機場駛往台北市區的車上。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中,他的心思從石垣島的美麗風土,轉移到這三天接觸到的日本設計師,以及在他們身上學到的寶貴經驗,此時他的腦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如果我當初沒有決定來台灣,這一切都不會發生了。」
黃駿賢12歲離開香港,赴美讀書。大學畢業後,等在他前面的是哈佛、普林斯頓、耶魯、哥倫比亞等名校的錄取通知,最後他選哈佛,在那裡拿了建築與都市設計的雙碩士學位,然後進入位於舊金山的知名事務所EDAW(後被併購,成為AECOM)工作。無論從學歷或工作經歷來看,黃駿賢都是不折不扣的頂尖精英。
雖然在美國一帆風順,黃駿賢卻說,「心裡始終知道要回來亞洲。」回來,為的是創業,也為的是離開舒適圈,「我心中一直有種危機感,加州太舒服了,如果30歲前不回亞洲,我可能就會一直待下來。」
在AECOM工作七年半,黃駿賢曾派駐香港三年,有機會造訪亞洲許多國家,如新加坡、越南、泰國、南韓、香港、台灣。他仔細比較每個城市,最後決定在台北開設複合式創客(Maker)平台「FabCafe」。創客,是這幾年席捲全球的熱門詞彙,意指運用3D列印技術,人人都可以成為設計與製造者,再透過網絡,就能將產品銷售到全世界,這就是《經濟學人》宣示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黃駿賢的FabCafe提供設備、技術諮詢,舉辦徵件活動、工作坊,希望能夠成為創客們交流的平台。
像這樣聽起來有些抽象、實驗性質濃厚,甚至還未建立起成熟獲利模式的「生意」,對一般香港人來說,格外顯得不切實際,「香港只在意要怎麼賺錢,不能立刻賺錢的東西連提都不必提,」黃駿賢語帶遺憾地說,「百年來的歷史發展,讓香港人一直不習慣考慮五年或十年後的未來,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控制之後的事情,所以可以賺錢就先賺錢。」
黃駿賢並且提到,香港許多產業都有著極為強烈的壟斷性格,中小企業的生存因此格外艱難,更何況「現在香港的產業發展越來越窄,好像除了金融業之外,沒有其他了。」反觀全球現在熱烈關注、各國政府都在政策上予以扶植的文化創意產業,「香港跟同是亞洲四小龍的台灣、新加坡、南韓相比,優勢不如以往。」例如東京的FabCafe是黃駿賢極為重視的合作夥伴,然而「如果不是台灣,我根本沒辦法連結到東京,我的日本夥伴對香港一點興趣都沒有,因為他們覺得香港只是賺錢的機器,缺少原創能量,」他坦誠地說。
至於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經濟環境,給了像黃駿賢這樣的新興產業廣闊的生存空間。黃駿賢來到台灣後,認識了一票跟他一樣30出頭、背景相似的創意工作者:有國外經驗、有願景、有執行力,而且都不太在意金錢回報。這群人聚在一起,時常交流想法、資源共享,成為一個良性的創業生態圈。記者反問他香港呢?照理說,香港應該更是國際人才薈萃之地,他卻搖搖頭回答說:「香港也有很多有趣的人,但是每個人都很忙,不知道在忙什麼,就像我在香港的那三年半,我完全不知道我在忙什麼。」
最近,FabCafe接下石垣島政府委託的案子,將以公開競賽的方式,邀請日本與台灣設計師重新包裝島上的10家代表品牌,最後獲選的成品還會實際量產。黃駿賢接受記者訪問的那天,幾位石垣島黑糖製造業者剛好造訪FabCafe,雙方討論起活動的內容。以台灣為基地,放眼亞洲甚至世界,黃駿賢的創業之路正在起步;至於香港,「我隨時都可以回去,但絕對不是現在,」黃駿賢說。
只是,新香港人留在台灣,還是必須符合相關規定,這是許多新香港人普遍遭遇的難題。目前,香港人來到台灣,有兩大主管機關,其一為勞委會,負責核發工作簽證,主要針對來台工作的專業人士,也就是前兩波的香港人;其二為移民署,負責核發居留、永久居留,主要針對來台投資的人士,也就是最新一波、第三波的香港人。
「我也想長期留在台灣定居,但如果我沒在台灣工作,全家人就必須回到香港,」安聯人壽林順材告訴記者,他的太太也是香港人,因此他至今都沒取得中華民國國籍,將來只要他沒在台灣工作,就必須回到香港。而目前,外籍人士取得台灣國籍最容易的方式是透過婚姻關係,只要結婚三年以上,並符合相關規定,就有機會取得。
其次,關於投資移民,每人至少需要準備500萬新台幣投資或存款,而且必須坐移民監,一年內不能離境台灣超過一個月,「之後可再申請永久居留證,條件是合法連續居留5年,每年居住超過183日,」台灣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稅務經理劉芳君說明。
如一開始無法拿出這筆金額,也可以先在台成立公司,沒有最低資本額限制,再由這家公司聘為專業經理人,但條件是,「公司一年營業額至少300萬元新台幣,」勤業眾信藍聰金分析,因為台灣想要吸引的是可以貢獻台灣的人,相較歐美,規定不算嚴苛。FabCafe黃駿賢就表示:「雖然這件事困難、麻煩一點,但還是可以解決,只是需要一個好律師,一點時間和金錢。」為了留在這個遠比香港理想的創業環境,「我寧願麻煩一點,」黃駿賢笑着說。
相對與黃駿賢等來台創業者的衝勁,蔣雅文近年來則是放慢了腳步。2008年,她推出的服飾品牌「Little Secret」雖然相當成功,工作量卻也隨之節節上升,最後甚至壓垮了她的身體。於是她決定在去年底結束品牌,由台北搬去台灣東部的花蓮居住,同時開設個人店鋪。
花蓮有「台灣後山」之稱。風景人文雖然優美,但不可否認,也是台灣發展較為緩慢的地區之一。之所以選擇花蓮作為下一個落腳處,除了一直很喜愛這裡的風土,另一個實際的原因,便是減少生活與開店的支出,「搬去一個生活壓力、物價指數比較低的地方,以配合我想要的工作方式,代價是放棄台北便利的生活,一切都是種取捨,」她說。
在花蓮開店,意味著蔣雅文可以不再被業績壓力追著跑,收入低,但生活開支也低,「如果我只想要賺錢,應該會留在香港吧。來台灣的人都是想要生活,生活不代表不賺錢,但只需要賺到可以生活的錢就夠了。」對蔣雅文來說,花蓮之於台北,某種程度上,就像台北之於香港,「台北是一個大城市,為什麼大家還是活得不開心?為什麼這麼多人離開城市想要去慢活?可以慢,為什麼要快呢?我覺得我好像又進階了。」
最近,蔣雅文的店舖即將在花蓮開張,附近除了一、兩家民宿之外,全是住家。綠色店門口望出去的風景,則是鄰居阿婆澆花、小朋友與街貓玩耍,是個相當有生活感的地方。蔣雅文將店鋪所在的平房隔成兩半,一半是工作室,另一半是營業空間,「我選在這個地方,已經有心理準備,一天可能不到一個客人,但這也正是我來到台灣的原因,有著多重可能性,又能過更好的生活品質,」蔣雅文淡淡笑著總結。撰文/歐佩佩、范榮靖(呂陽對本文亦有貢獻)
文:http://hk.bbwc.cn/1ck2qd.html
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3itTjjgAc78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蟬唱不斷,斥訴着深水埗鬧市的翳悶;蟲鳴不止,嗟嘆怎麼仍未爬離車水馬龍的大埔道。 颼颼啾啾,忽而一陣涼意撫慰一身風塵汗雨。冷風源自右邊的小店。然而,小店並非如風般清新,只見門外攤放着鋪了薄薄塵土的杯碟﹑電插座﹑行李箱等各種風馬牛不相干的雜貨。舉目掃視,店內擺設密密麻麻,未來得及看清貨物,雙目就被上方一...
林寶珠會計師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八卦
【史上第一時尚迷 】
若要追溯時尚起源,咸認起自法王路易十四之後的18世紀洛可可時期,為國王製作鞋履服飾和珠寶假髮的工匠們開始設立個人工作室 (據信路易十四熱愛鑽石和高跟鞋,並擁有超過一千頂假髮,絕對需要許多工匠為他效力),把商品販售給老百姓們,成就今日成衣業和精品業雛形。另則1672年創刊於里昂,類似現代時尚雜誌的《文雅信使》(le Mercure gallant)裡,介紹那些足以讓貴族女性們生火不已競相採購的時髦商品及資訊,也是時尚趨勢推波助瀾者。
然而世界上第一本時尚書籍《服裝之書》(Klaidungsbüchlein or Trachtenbuch or〝Book of Clothes〞)既不成於向來花俏愛炫耀的高盧公雞之手,亦非晚至18世紀才出現,而是來自16世紀時德國會計師史瓦茲( Matthäus ,1497-1574)。
史瓦茲如何從沾不上邊的會計師一職跳槽至時尚產業?
別想太多,壓根沒這回事。
《服裝之書》是史瓦茲特地找來畫家以水彩將他23至63歲這40年間(1520-1560)的講究穿搭,精細描繪在羊皮紙上,終而集結成冊。這其中歷經三位畫家主筆,後因巧匠搬離至他處,史瓦茲始終無法再覓得滿意的畫家才停止,要不然我猜史老會一直堅持到77歲去世前。他也鼓勵兒子承續這服裝編年史志業,可惜小史瓦茲興趣不大,只進行到19歲之前,完成41幅肖像畫之後便中止了。
此書共計137幅史瓦茲個人肖像,其中36幅是畫家追溯想像史瓦茲23歲之前的嬰幼兒和求學時期所繪,當然也都讓他們穿上精緻服裝打扮一番。除了精心搭配的衣飾,史瓦茲還為每幅肖像畫寫下其相關場合和時尚說明,不僅記錄當代時尚,也捕捉500年前德國商人階級的生活文化。
這傢伙究竟何許人也,足以成就此般〝豐功偉業〞?
至少在現存史料中,他就是史上第一時尚迷。
出生在德國南部巴伐利亞 Augsburg,為酒商之子,因拉丁文太遜無法追隨兄長腳步投身修道院成為修士(眉批:多半是因為心思都花在打扮,讀書太混的關係),只好轉為商人學徒。後來算他運氣好,成為德國巨賈富居家族(Fugger family)會計師,還算過得去的收入多數拿來治裝,也因為富居一家工作,讓他有管道取得精緻衣料並接觸能人藝匠。
但那是個視穿著技巧為必要常識的年代,官方下達的禁奢令嚴格規範各階級人士可穿著的服裝和珠寶類別,其他如餐具、馬車等生活器物也都各有規定,就是要讓一切外顯符號合乎個人社會地位,甚至還有〝時尚警察〞一職出沒在街頭檢查是否有人炫富炫過頭而犯法。
如此嚴肅氛圍中,史瓦茲一方面不能觸犯禁令,也不能穿得比刻意低調的大富翁老闆招搖,另一方面還要別出心裁展現個人風格,在微妙份際的拿捏上可真下了不少功夫。
比如奢華針織襪套不合法,他就把腦筋動到衣袖上。何況當時德國富有階級穿著謹慎,認為追求時尚本身就是蠢事,史瓦茲也因此獲頒〝服裝癡〞(Kleidernarr)名號,但他仍舊大無畏地持續改變風格,嘗試不同設計、剪裁、布料、色彩和細節,好成全自己的時尚夢想。
不同於時人多半藉由肖像畫呈現理想形象(類似現代修圖軟體美顏功能),史瓦茲讓畫家忠實記錄他不同階段面貌與及老化過程,從中可看出人生何事操之在己,又有些事無法掌握的無奈感。
例如他在29歲那年完成的正背面全裸畫裡,便加上了自己已經變得臃腫肥大(〝I had become fat and large〞)的評語。要知道當時世俗裸體畫甚為稀少,裸體多半出現在宗教畫或古典主題當中好讚頌造物主,否則馬奈在1863年展出擺明是高級交際花而非女神裸體的《奧林匹亞》(Olympia)時不會引起軒然大波。這應該也可算是北歐藝術最早的老百姓男子裸體畫。
不過根據專家推測,史瓦茲應該曾進行節食,另則除了有專人協助穿衣,出門在外也有一位僕役注意其儀容無時無刻保持完美狀態。
史瓦茲偏好明亮色系,然只將史瓦茲視為膚淺高調花美男(咦?)未免太沒禮貌,其實他的穿著,包含色彩與配件通常都有特殊涵意或企圖。
1530年,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回到德國,史瓦茲特地穿上取自帝國旗幟色彩,紅黃相間的衣服,以展現他對天主教的忠誠。在馬丁路德已經揭起宗教改革大旗,德國許多區域皆轉向新教懷抱之際,此等狗腿效忠之舉對於畢生狂熱維護天主教會的皇帝本人相當受用,也因此讓史老獲頒爵位,晉升貴族 → 從此限制減少,更可以開心打扮了,喔耶~
史老藉由《服裝之書》記錄人生許多重要時刻,譬如光是父親葬禮一事就出現四款黑袍,此書當時並未出版,近來才開始投入較多研究。目前正本和一複製本存放於德國,另一複製本則在法國。
雖然也有人推測他彙集服裝只是出自於會計師善於整理所有事物證據的職業病之延伸,但多數學者都認為史老是推動階級風格界線的創新者,同時也挑戰原來認為『時尚』專屬於上層階級,或者18世紀之後才成形的觀念;以此看來,所謂『時尚』應該是從文藝復興時期便從皇室權貴階級往下發展,更顛覆一般老百姓只能穿得晦暗鬆垮的舊調。
這年頭大家依賴不同媒介例如部落客、網紅、藝人、帶貨王或是各式雜誌網站追逐時尚資訊,一個不小心便容易陷入盲從且千篇一律的危機,若是細瞧史瓦茲對於色彩、樣式、材質等搭配技巧與創意,除了讚嘆之餘,相信亦有助於強化文化涵養並形塑個人風格。畢竟時尚這回事正如香奈兒女士所言:『流行易逝,風格永存』(Fashion passes, style remains)。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林寶珠會計師 在 喵喵狗的鄉民日報 PTT Daily Facebook 八卦
【越少人認識我們越好】
(新聞來源:https://overcast.fm/+HqjWWlbTQ)
Axton 成長於美國中西部-波特蘭印第安納小鎮一個典型的農場家庭中,爸爸是連鎖超市的經理,母親潘蜜拉則是在會計師事務所上班,專門處理客戶稅務的工作。
Axton 的祖父母就住在隔壁,他們農場裡有養狗啊、雞啊、羊啊,就是各種農場裡會看到的家禽。
Axton 印象中的童年還蠻自由自在的,但對鎮上人而言,他們算是很低調的家庭。
1993 年,當她11歲的時候,家裡出現一件怪事,就是寄到家裡的郵件,會從信箱裡無端消失,例如他父親訂的農場雜誌、親友跟筆友的來信,還有家裡的帳單…都沒出現。
那時他們覺得一定是有人開車經過,然後惡作劇地把郵件都偷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Axton 的母親到郵局租了一個郵件信箱,但問題並沒有解決,那些消失的雜誌跟信件依然沒有寄到,Axton 一家更不可能懷疑是郵局的人偷走了。
其實郵件遺失也沒什麼大不了,但重點是那些信件裡有許多個人資訊,綜合起來就能拼湊出這一家人完整個資。
也就是說,有人正在搜集Axton一家人的資料,打算偽造他們的身分。另一個麻煩是,Axton 家人不再收到電力帳單、瓦斯帳單、電話帳單甚至社會保險單,以至於他們無法準時支付帳單,他們也無法即時收到重要通知訊息等等。Axton 父母決定報警,但警方也只能備案,因為 1993 那個時候,還沒有網際網路可以像現在這樣馬上修改密碼來避免個資被盜用。
這種個資被盜用的狀況,在當時並不受到重視,聯邦調查局關切的,反而是信用卡公司,因為他們不斷被盜用的個資申請信用卡,形成許多呆帳,他們是那時最大的受害者;這狀況一直到 1998 才陸續改善。在這段時間,Axton 的家人只能聯繫電力、水利公司、瓦斯公司、電話公司甚至信用卡公司,一一說明他們帳單被偷的狀況。
Axton 那時還小,對這些事不太注意,直到某天她不得不注意,她才發現,一切只是冰山一角 .......
她當時要去外地念大學,找了一間可以養貓的公寓,她很開心,覺得自己太幸運了,可以帶著家裡的兩隻愛貓陪她去唸大學。那兩隻貓是她10歲跟12歲時養的。
Axton 聯繫電力公司裝設新電錶,電力公司回覆說,根據她的信用評等,必須先繳交100美金的押金,才能申裝電表。Axton 很好奇,信用評等?這是什麼?她問電力公司是否能將這份信用評等寄給她看看。電力公司寄來一疊很厚的文件,Axton 心想,這文件一定很難讀,所以電力公司需要附上很多說明來指示。當她拆開郵件後發現,她的信用評等一點都不難讀,電力公司也沒有附件任何閱讀指示。這一整疊十幾頁全部都是她的信用評等,最久可以追朔到她11歲家裡信件被偷走的時候....
這時候Axton 才發現,不只她家人身分被盜用,連她的身分也被盜用了。
Axton 的入學成績很高,但她的信用評等卻非常糟,這讓她非常慌張。她開車去印第安那州警局報案,警方說,就是有不明人士用她的個資辦了信用卡,只能備案,也無線索可查,而這些信用評等也無法被申訴了....
Axton 第一時間打給母親哭訴,她說她的信用已經破產,她以後可能無法買車、無法擁有自己的房子、更不可能申請任何信用卡.... 只因為某個壞蛋盜用了她的身分,以致於很多事情她都不能做了。
電話那頭 Axton 的母親顯然非常震驚,她安慰她說,不論是誰幹的壞事,那個人也只是牟利了,起碼沒有人被傷害,所以也只能接受這個事實。
Axton 的父母跟她的世代不同,對他們來說,遇到這種事,就只能這樣吧~不然能怎辦?
盜用身分辦信用卡的狀況開始引起 FBI 注意,1999 年「個人資料庫中心」成立,為身分遭盜用者提供協助。Axton 也積極與這個機構聯繫。了解偷竊他人身分的過程。
Axton 的碩士論文更進一步探討人們身分會如何被盜用,以及如何能夠避免自己身分遭到盜用。接著她又將焦點轉向未成年孩童的身分如何遭盜用的領域,而且這些未成年者都是在18歲之後才陸續發現自己身分很久以前就被盜用。
Axton 內心有一股驅動力,她幾近沈迷地投入這些研究,她想了解甚至查出到底是誰盜用了她跟家人的身分。
就在 Axton 拿到博士學位那天,她母親被診斷出罹患罕見癌症,並在 2013 年 2月過世。
就在她母親過世後不到十天,Axton 接到父親來電,父親氣急敗壞地質問 Axton 說妳在搞什麼?你怎麼會從2001 年就開始用信用卡了?
Axton 一頭霧水,他父親生氣地說:「別跟我撒謊!我手上有你信用卡消費紀錄的帳單!」
Axton 也搞糊塗了,她問父親:「什麼消費紀錄?哪家發卡公司呢?」
他父親唸了發卡公司的名稱,Axton 說:「爸,那就是我身分被盜用去申請的其中一家信用卡公司。」
Axton 跟父親說,她會利用春假飛回家一趟,搞清楚是怎麼一回事。電話末了,Axton 的父親說了一段話,Axton 背脊一陣發涼,他說:「我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因為這份信用卡消費紀錄就跟你的出生證明放在同一個資料夾裡.....」
那一刻,Axton 明瞭到,盜用身分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母親。她回想起來,她母親的身分從來沒有被盜用過,而父親跟 Axton 的身分,都被母親盜用了。
兩週後,Axton 返家。父親對她說,他在屋子後面的長椅下發現一疊一疊的文件,他腦子不靈光了,也搞不懂那些文件,他希望女兒能夠仔細看看到底是什麼。
Axton 仔細看了那些文件,像拼圖一樣將一切從 1993 年父親跟自己的身分被盜用開始,一點一點拼湊起來。重點是,母親自己的身分從來沒被盜用,但她不只盜用父親跟女兒的身分,還盜用了祖父母的身分。在母親遺留下眾多文件中,她發現母親甚至涉嫌逃漏稅跟詐欺等罪。
發現這些證據令 Axton 非常絕望,尤其她跟父親都還在哀悼母親的病逝。無論街坊鄰居或親朋好友都認為Axton一家人應該還在悲慟情緒裡,似乎他們必須表現出悲傷才符合社會期待。
但在母親病逝前兩週,Axton 跟父親就已經接受家屬安寧輔導了,然後母親病逝後沒多久他們就發現母親犯下的惡行,原本悲慟的情緒,就在這一瞬間完全停止。
她母親過世後多年,她跟父親都對母親不再有任何懷念的心情。Axton 覺得,那種心情就是,當你知道你的母親,你最親密的枕邊人對你跟家人做出這樣可怕的事,她彷彿就是個你從來不認識的陌生人,你怎麼還會想要緬懷一個你幾乎可以說是毫不認識的人?
由於母親是會計師,Axton 跟父親大概花了一年時間了解母親所作所為的來龍去脈。他們被盜用的身分,在過去二十年間累計背負了五十萬美金的債務。母親很明顯是利用會計師的身分過著雙重的人生。但有很多細節 Axton 無法追查,因為母親處理的財務資料太多,很多涉及隱私,她也無法觸碰。
這些錢到哪裡去了?Axton 跟父親都無法理解,也查不出來。
Axton 的母親在財務方面非常在行,她擁有專業證照,她極可能成立一家空殼公司藏匿這些錢,但沒人知道是什麼,或者在哪裡。她開著一輛林肯老車、過著平凡的生活,絲毫沒有任何奢侈消費的跡象,既沒有買名牌、沒有買昂貴新衣、沒有買珠寶..... 母親就是典型的美國中西部家庭的一員,絲毫沒有誇張的消費行為。
但是那些錢,到底到哪裡去了?
Axton 覺得她必須了解母親更多,她前往母親服務了四十年的會計師事務所,誇張的是,當她說自己是潘蜜拉的女兒時,事務所的人驚呆了,他們說不可能,潘蜜拉怎麼可能有小孩?這一點都不像她!
Axton 在事務所裡不斷聽到同樣的話,然後她拿出手機裡的照片證實自己就是潘蜜拉的女兒。
最詭異的是,這麼多年來,這家公司沒有人對潘蜜拉有家庭、有小孩這件事產生任何懷疑。Axton 承認自己的母親是個很會操控他人的人,當有人挑戰她的決定時,她很擅長讓你感到自己很愚蠢。
Axton 跟父親在整理母親遺物時,他們閒聊中聊到 Axton 的財務狀況,父親嚇了一跳說:「你怎麼會積欠這麼多貸款?我們不是幫你付了所有教育費嗎?」
Axton 說:「沒有啊,爸,你只幫我付了學費,我還有生活費、住屋費要自己想辦法支付啊!」
父親說:「不對啊,我給了你不只學費,還有你的生活費啊!」
但 Axton 說:「不對喔,媽媽只有給我三千元,她還說,我必須申請學生貸款來補足我學費跟生活費。」
父親一臉疑惑。Axton問父親,到底給了母親多少錢?
父親回答:「一學期一萬一千美元。」
Axton 感覺到背脊發涼的是,她母親一直都很清楚女兒從大學開始就投入個資被盜用與保護的領域,希望終有一天透過所學抓到這個盜用他們身分去獲利的壞蛋,而母親仍然能夠若無其事地表達出支持並以她為傲的態度。
Axton 的父親更難受,他們認識46年,從約會、訂婚到結婚 … 父親在知道過世妻子的行徑後,經常感嘆說自己浪費一生跟個騙子在一起。因為他一輩子努力工作建立的家庭,到最後發現自己跟女兒竟然背負了這麼多債務,他已經老得無法承受這些事實。
Axton 相信直到母親過世那一刻,父親都還是深愛著母親的。
Axton 說到一件事,她說心理學上,當一個人知道自己不久於世後,總會心生一種罪惡感,想把自己深藏的秘密講出來,因為他們不想帶著罪孽到來世,也或者不想親人承受這些秘密可能引發的困擾。
但她母親沒有,她什麼都沒說,沒有懺悔,沒有提到任何對家人做出傷害的事。
在 Axton 母親罹癌前,Axton 曾獲得一個國家級的獎,表彰她在「個資調查與防範盜用」領域上的貢獻。頒獎典禮在 Indianapolis 舉行,她記得他父母都陪她去領獎,他們還拍了合照,照片裡的母親笑得非常燦爛。
Axton 心想,如果一個人有「罪惡感」,是不會在這種場合笑得這麼燦爛的。尤其是自己女兒獲得的這個獎,來自於身分被盜用,而盜用女兒身分去牟利的,就是母親她自己。
這點讓 Axton 忍不住開始探索到底是什麼樣性格的人,會有母親這樣絲毫沒有罪惡感的舉止?她發現,最接近的就是腦組織缺乏罪惡感的精神疾病患者,也就是俗稱的心理變態者,他們腦內杏仁核跟一般人不同,他們感覺不到罪惡感,也沒有一般人擁有的的同情心。
若要一廂情願地說,Axton 認為母親是愛父親的,但要從科學角度來看,她不覺得母親愛父親,或甚至愛過她。
Axton 坦承,如果母親還健在,她會對母親提起告訴。因為母親缺乏同情心與罪惡感的行徑,傷害了全家人,讓家人陷入窘境。讓她父親陷入痛苦,讓她這二十年來都在努力重新建立自己的信用憑證、還要努力工作還清求學的債務。
因為在自己信用破產的狀況下,即便擁有警方開具的身分遭盜用證明,也還是很難跟銀行打交道。不論是買車、貸款、買房子,這些都讓自己看起來像個廢人。
Axton 母親的詐騙惡行一一浮現,越來越多,Axton 跟父親都不知道這一切何時才能結束,更別說 Axton 正在建構自己的事業。她現在任職於伊利諾大學,主要研究領域就是未成年者身分遭盜用的領域。
Axton 覺得她就是因為這些遭遇而激發自己朝這方面積極研究,身為這領域的專家,她經常受邀前往各地演講分享案例,當她提到自己的經歷時,總是會得到全場最多的注意力,而且更多的疑惑是有人會問她,你該不會也遺傳你母親的特質,沒有同理心跟罪惡感吧?
Axton 仔細想想,確實,她的情緒好像不太會波動,也不會激動,更不會悲傷哭泣,這讓她感到自己很詭異,甚至有點可怕。
Axton 母親的遺願就是火化,而且希望 Axton 將她的骨灰帶在身邊,這個遺願很詭異,但她還是照做了。
但當她發現自己的母親這些年做了這麼多傷害父親跟自己的事時,她忍不住對著骨灰罈咆哮跟咒罵…
.
下集在這裡,大家不用再卡再敲了,我肩膀腫腫的😅 https://www.facebook.com/657082104/posts/10156319039707105?d=n&sfns=mo
.
#尾椎骨折的阿姨趴在家裡三天除了睡覺就是看電視還有翻譯了一篇故事
#阿吱練英語
林寶珠會計師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蟬唱不斷,斥訴着深水埗鬧市的翳悶;蟲鳴不止,嗟嘆怎麼仍未爬離車水馬龍的大埔道。
颼颼啾啾,忽而一陣涼意撫慰一身風塵汗雨。冷風源自右邊的小店。然而,小店並非如風般清新,只見門外攤放着鋪了薄薄塵土的杯碟﹑電插座﹑行李箱等各種風馬牛不相干的雜貨。舉目掃視,店內擺設密密麻麻,未來得及看清貨物,雙目就被上方一道赤熱刺中,瞇眼一瞥,原來是暉光灑落在殘紅的招牌上,招致反光,勉強睜開眼睛,「聯盈公司夜冷」數隻燦黃大字映入眼簾。
啊,原來是夜冷店。
往事一如輕煙
涼風又至之時,一名目測年約五十男人亦步至門外,身穿棗紅恤衫的他,與紅招牌相當搭調。只見他叼着一根香煙,點燃起煙草。縷縷輕煙揚起,收起老煙槍的淡然,他漾出一抹頗傻氣的笑容,介紹着自己是店主,人稱小明。呼出一口煙,他口沫滔滔地介紹着這間與他相好四十載的店子。
「夜冷」一詞,其實從葡萄牙文「Leilao」繙譯過來,後來傳到廈門、汕頭有所變異,輾轉傳到廣州,方才開始叫「夜冷」。小明搔了搔頭:「我唔識英文,總之我哋叫拍賣行做『冷行』,拍到嘢就叫『出冷』。」夜冷店嘛,當然是賣舊貨,真正的夜冷貨,正是由拍賣得來,而非私人買賣。每逢有店鋪﹑公司倒閉或住家欠租遭收樓,該址的物品一律由法庭執達吏查封,或者經會計師樓﹑清盤人﹑破產管理處處理。譬如說某月一號封鋪;七號就會通知夜冷老闆前來看貨估價,假貨、破貨一律不打價;八號早上十一時到拍賣行舉手拍賣,價高者得。投得者分配到數天時間到店裏把認為有用的貨物搬走,再安置於夜冷店裏出售。
這是一家老夜冷,由小明父親開辦,莫問年月,只記得小學畢業,十二、三歲就於店裏幫忙,後來爸爸年紀漸老退休,由他正式接手。回想起二十來歲那個年代,沒有一百都有幾十人做夜冷,因為賺錢多,買一百元的貨賺一百元﹑甚至幾百元。例如投得店鋪後,他們會四處貼上大字報,着街坊到現場拍賣。原因是當時執法沒那麼嚴謹,他們就利用法律漏洞,省下高昂的搬運費。只是,時移世易,現時實在的只可搬,不能賣,加上搬運費幾倍增,目前買一百元貨物,只賺到十五元。數數手指,由他父親那年代經營至今的夜冷店,不出兩間。而今天真正的夜冷店,也只餘數間而已。現時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夜冷店,都只是掛羊頭,賣狗肉,他調侃:「好多自稱夜冷店,但其實喺內地買新貨返嚟賣,同日本城有乜分別?」
不知何時,煙已快燒盡,他吸一口,又言:「呢一行,愈嚟愈式微。」說起往事,他臉上帶點蒼涼。呼出白煙,開始理解他何故抽煙,輕輕的,如舊事。現實,又豈能如煙。
心細一如渺塵
丟掉殘煙,小明率先步進店內。繞視一周,小店呈長方形,前作買賣,後為辦公,確實是老派。貨架上的夜冷貨林林總總,最接近門口的,是衣物胸圍,排放得井然有序;刀叉碗碟﹑罐頭汽水則放在箱子裏分好類。來到中間的貨架,則放滿了花瓶﹑木製家具﹑電器﹑擺設,較昂貴的已用膠紙封好,天花上掛了數台正在轉動的電風扇。店之深處,則於高處擺放着各類名酒﹑海味藥材;金銀珠寶如珠寶店般用玻璃飾櫃放好,附近都有員工看守。這裏啊,似乎說得出的,都能找得到。對小明而言,做夜冷店最考功夫,就是第七日看貨估價的程序:「乜都靠經驗,我十幾歲做起,冇乜瞞得過我雙眼。」何止眼,要耳﹑口﹑鼻多管齊下。
第一,眼見。例如他看雪櫃,雪櫃型號他一看就大概知道價錢,值錢又新淨的才打價;鋼具,要看是不鏽鋼還是不鏽鐵,價錢相差幾倍,對他而言,九成用肉眼可分辨是鋼是鐵。他回想起自己早些年買過一間藥房,竟然把鮑魚放在門口,他冷笑:「直覺話我知,假嘅,鮑魚要放後面玻璃樽嘛,呢啲唔打價!」看習慣了,經驗令他雙目銳利。
第二,鼻嗅。有些木具,他會用嗅覺,如花梨木有花梨木的香味;酸枝又有它的味道,外表再像真也騙不了他。
第三,手觸。可以的話,要用手去摸東西,例如花瓶,並不是看到花瓶底,寫着「乾隆製造」就一定值錢。一摸下去,他就感覺到花紋是畫出來還是印上去:「睇吓花紋係咪粗身,如果滑嘟嘟,多數電腦印。」。
第四,耳聞。如近期聽到哪裏有店鋪倒閉,大多數傳媒都會公佈,所以要常看報紙,如果不聽不聞,哪有競投的機會?
最重要是心澄。倘若心裏不在乎,不用心細想,則甚麼都不成。小明倏地胸膛一挺,坦言自己除了勤力兩字外,再沒有甚麼有膽去認叻,不論大與小的生意,他都一定去看,因為這是他的工作及責任。對於自己的弱點,他亦不畏懼:「而家規定拆一間酒樓都需要牌,我雖然唔識英文,但足足上咗三個月堂,我小學畢業咋,但呢個IVE證書嚟㗎!睇吓自己有冇心做啫。」收起指着證書的指頭之際,他瞄一瞄手錶,將近十時。
苦澀如水滿肚
陣陣的撻車聲震耳欲聾,數名壯丁包括小明把尼龍袋﹑紙箱﹑板車等架生放到車尾箱後,就爬入如火爐般的車廂內開車出發。小明邊扭着軚盤邊道:「我哋而家去一間豪宅,我早兩日投咗返嚟,而家就去執嘢啦。」或許夜冷佬真的一肚苦水,一路上,他連綿地分享逸事。
原來他最怕的事有三,第一是狗。經常到處去,以為香港沒有甚麼地方難得到小明,怎料,原來他還有一個死敵——「丈量約」。新界好些村屋沒有街名門號,只有「丈量約幾段」,這令小明頭痛非常:「對住呢三隻字我真係投降,搵親呢啲村屋,都總有隻狗走出嚟汪汪吠我,我而家真係好驚狗!」第二是蚤,做夜冷一行,經常會遇到一些髒得很的店鋪,尤其食肆。有一次,他要看一家倒閉了約半年的酒樓,剛好廚房爆水管,踏上地毯的一瞬,蚤子就跳到腳上,多到不行,但他仍硬着頭皮工作,直至估價完成。甫離開酒樓,小明就把褲子脫了,他猶有餘悸:「件衫都除埋,剩低條底褲,係咁撥蚤,公園啲阿婆以為我係儍㗎!」
回過神來,原來車子已停泊好,他抹一把汗,整理好衣衫,準備迎接他第三件最怕之事,就是眼前的保安。「做我哋呢一行,經常要求人,你又唔係租客,點解要將就你?」語畢,只見他霎眼間換上一臉燦笑,拿出身份證向保安問好,頻頻點頭。辦妥手續後,他又接着低喃:「嘈多兩嘈,電梯都鎖埋你,搬樓梯啦!所以千祈唔好嘈交,以和為貴。」只是,有時候自己不得罪人家,不見得運輸工人會收斂,當「磨心」的小明,確是有苦自己知。踏進電梯,「嘟嘟」的關門聲為其掩飾了一聲低嘆。
屢勝不如一敗
偌大的豪宅只餘拉膠紙的聲音迴盪着,經歷了約四至五小時的包裹及封箱,屋內只餘下三分一的物品,以及十數箱封妥的大紙皮箱。整件恤衫被汗水沾染着的小明,正在廚房察看雪櫃。看貨時已知雪櫃是高檔貨,但執屋當天還要試試它是否正常運作,畢竟運送一台雪櫃的開支不少。故一到埗要先插電,待收拾所有東西後,它仍然保持製冷,才可搬走。但見他一堂愁眉,就知道事情似乎不順利,他苦笑:「唔凍㗎!佢值成萬幾蚊,咁就冇咗啦。」
意志並沒有消沉太久,畢竟,於他而言只是小事一樁。走出客廳,小明拿起飾櫃裏幾座金牛﹑金豬,笑言這裏只有一座是真金,故根本沒有打價。對金的真偽,他可是特別敏感,因為他以前曾經錯估一座金觀音,虧損了一大筆錢;又曾經花數十萬買了一批黑膠唱片,結果全都不能播放。種種挫折令他沮喪,當時父親﹑兄長並沒有責難,一份內疚感更逼使他成長,造就了今天的一雙金睛火眼。把金器包好,小明示意搬運師傅先把東西搬上車。
拜金不如講心
通常貨物要分兩程車運送到店裏,小明目送第一車的貨物出發後,又乘電梯回到豪宅內。此時細心一看,屋內其實佈滿生活痕迹,一家四口的照片;主人房內,仍放滿了女主人用剩的護膚品;書房裏,盡是男主人的玩具珍藏;小孩房裏,一雙又一雙的小鞋,記錄了孩子的成長。如今,卻蒙上了薄薄的灰塵。有人不喜歡夜冷佬,大概是這緣故,說不上是「發死人財」,但卻踐踏着人家的倒楣。
小明吹吹盒子上的餘灰,一臉心安理得。「我爸爸走嘅時候,一班仔女陪住佢。我呢?活到五十歲,除咗探我爸爸之外,我冇進出過醫院。」他徐徐道出,眸子裏,映照着別人的全家福。舊物扔掉了,不代表對人家的尊重,也不代表能為對方帶來祝福;反倒,把他們於美好時光所擁有的東西保留下來,也算是留下了一點緣分、一絲情意。
小明算是百無禁忌,只有一個原則,就是賺錢沒有必要賺到盡。原來,有些貨品,他會原價出售,甚至店裏會有部分屬於新貨,如小鬧鐘,賣十元一個,還倒貼一顆電池;老花眼鏡亦然:「有啲老伯伯,幾乎每日唔見一副眼鏡,有個伯伯隔日就買一副,畢竟是深水埗舊區,當回贈街坊。」也不是一身銅臭,對他而言,有價值的東西不一定很昂貴,正如他為了喜愛的鑽石牌鐘,可以走三十層樓,逐個單位搜索;又如早年他拿了攪盤電話回店裏,僅售二百元。某東西總有某人喜歡,有歷史的東西,或許來得更有價值。
最後一個紙箱置於貨車廂內。小明抽抽衣襟,試圖撇乾汗珠。緩步踏至車前,一臉倦容的他打開車門,吐出一句:「我做到六十就唔會做,都唔會畀我下一代做。」畢竟,做夜冷這一行,倘若明天沒有店倒閉,也就沒飯開;縱使生意不絕,誰又欲見兒女捱苦?
車子於路上疾駛,赤日早去,夕陽已至。問他日退下來如何度日,他驀然一笑。
哈,還不是想念舊相好?
聯盈公司夜冷
地址:深水埗大埔道244號
電話:2778 6539
營業時間:不定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林寶珠會計師 在 北一【解題講座:111會計師高會】ft.林詮 - YouTube 的八卦
教材下載區:https://reurl.cc/0Xd6gx. ... <看更多>
林寶珠會計師 在 安侯建業會計師名單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八卦
林琬琬這位身材嬌小,說話速度飛快的女性,憑什麼出線? 「她果決,很會抓重點。」安侯建業風險顧問部執業會計師林寶珠,與林琬琬相識多年,她形容林琬琬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