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ywuofficial
#美麗佳人專欄
#2021五月號
//別讓放假,放假的//
好不容易放個假,
吳家三姐妹特別約定好要到外縣市走走。
沒有工作沒有別人就我們家的孩子
(把弟弟當別人?)
三姐妹一路驅車南下,
身為大姐我自然肩負起照顧保護規劃的責任,
開車前還找餐廳、找路線、找網美景點供她們選擇,
幸好經過多年國外同住的訓練,
兩個妹妹也都懂得配合與輔助,
自動自發幫忙標記地圖、提領現金、
甚至為彼此預備外宿的睡袍。
這好像是一個青少年時期形塑出來的相處模式,
當年身在西雅圖的Wu Sisters
因為盡量不麻煩到別人所以也是早早就開始互相cover,
我煮飯、大妹洗衣、小妹洗碗,
或是,
我做重大決定、大妹管理財務、小妹負責人際關係,
簡直是可以成立公司的好團隊。
幾個小時的車程,
我們笑鬧玩樂吃著平常避之唯恐不及的甜食與零嘴,
太陽炙熱地曬進擋風玻璃,
讓我們放鬆又期待這難能可貴的姐妹出遊。
上路不到半小時,一下子太過放鬆吃了一整包鹹辣脆餅還喝了咖啡的我率先搖旗吶喊想喝水,過不了多久,小妹也開始嚷嚷洋芋片居然被她不知不覺吃掉了半罐「完了!完了!要水腫了!」大妹嘴裡咬著巧克力皺眉拿起提早預備好的水,迅速解了三人的渴說「哎呀,放假嘛~」。
到達目的地後,
品嚐各式各樣當地餐點小吃後,
還找到風格咖啡廳點了不少蛋糕和布丁,
最後check-in到飯店前居然還到便利商店補貨,
泡麵、微波食品、古早味餅乾、巧克力榛果棒、
啤酒、蔬菜餅乾...提著滿滿兩大袋平時根本沒興趣的垃圾食物,
映著幾盞小街燈,
三姐妹手勾手搖搖晃晃地快步走過鄉間溪橋和烏黑的樹林小路。
整個晚上,敷面膜聊天、穿浴袍拍照、
看老電影配零嘴泡麵,彷彿沒有明天地吃喝個精光,
直到夜深體力透支,才慢慢靜音沉沉睡去。
隔天一早,我全身發癢聲音乾啞,眼睛乾到睜不開,
臉上起了不少小顆粒,連飾底乳都上不了妝。
口乾舌燥之際,
回想昨日到底吃進多少超量的鹽分味精、加工食品、
利水的飲料、納含量超標的湯和滷味⋯
我站在鏡子前仔細端詳自己,
發現我根本一點都沒有因為吃這些「放假嘛∼」才能吃的食品而開心。
身體沈重緊繃,乾裂嘴唇上頭甚至起了紅腫硬塊,
報復性地抗議我待身體多麼不公不義。
原來,人真的會為了圖一個理智上的放肆
而拿生理上的苦痛去換,
我才發現其實並沒有特別想吃垃圾食物,
只不過是硬要在假期中,
為了爭取認知上的自由自在,
而做了更加禁錮自己的決定。
我知道,妳也有這種經歷但質疑地認為:
感覺也沒有我形容地那麼嚴重吧?
見微知著,
女人像花需要細心栽種照顧,
在對的時刻給點烈陽讓她開花,
在環境惡劣下替她擋雨免得花苞掉落,
在她綻放之時仔細端詳欣賞,
即便採摘下來,也要成為芬芳的精油或房室一隅的美景,
才算死得快活壯麗。
雖然身體和心靈的感受常常真實得讓我們不願意面對,
但唯有明白知曉自身在哪才快樂健康,
方得破土發芽漸漸茁壯。
在吃食中是如此,在愛中又何嘗不是呢?
這段關係讓妳綻放或枯萎,
若是想獲得自以為的奔放叛逆
或成全自以為的委屈奉獻而在愛中決定妥協,
也不是不行,
但就跟暴飲暴食垃圾食物一樣,
千萬別忘了後果絕對百分之百會反應在妳自己臉上。
真正的「放假嘛」是把最好的吃喝玩樂都留給自己,
讓自己美麗,
辛苦了。
今天要聽:梁靜茹的我好嗎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DeerDeer米鹿,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 開頭 0:27 執行斷食原因 2:30 第一天過程&心得 3:35 第二天到第四天斷食 7:00 外出用餐 9:22 暴飲暴食喝酒的後果 12:50 最後一天公布成績 13:30 斷食的精神狀況改變 🦌記得訂閱米鹿YT🦌 https://www.youtube.com/user/jami...
暴飲暴食後果 在 Hins Facebook 八卦
/
宅在家中暴飲暴食的後果就是...
拍照只能照上半身和要靠頭毛遮臉
by Hidy
暴飲暴食後果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為了維繫友好的關係,有個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問他個問題,這樣可以直接打醒這個違反常態的人,讓他離開手機地帶,這個問題會給他兩個簡單的選項:一、請求大家的諒解,然後處理他在裝置上所遇到的緊急事件。二、大方地放下他的手機。這個問題是這樣的:「我看到你在用手機,一切都還好嗎?」
記得要是真誠地問──畢竟,可能真的是緊急狀況,但多半的狀況會是這樣,他會含糊地說某個小小的藉口,然後把手機塞回口袋,再次重新開始享受這個夜晚。勝利是屬於你的了!
取自《專注力協定》
************************************
各位朋友,早安:
這篇摘文很可愛,在討論如何維繫一個良好的陪伴品質。
我最近在跟一些家庭討論彼此的關係,我很有感觸。有時候一討論就討論了一個多小時,我常常想,如果不是我在場,這一個家庭的成員之間上次好好講話一個多小時,不知道是什麼時候?
由於我在的關係,溝通會比較順暢,相互了解的深度也深,很多心理話都講出來了。這個過程,常常伴隨著眼淚,而我們也知道,這些不適,常是我們分心的原因。
換句話說,社交時的分心,常用來化解尷尬,把對方阻擋在內心的某個深度之外。這種顧左右而言他,很常見,因為很多事連當事人自己都還沒面對。
「尤其要緊的,你必須對自己忠實;正像有了白晝才有黑夜一樣,對自己忠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
~莎士比亞
有朋友提到,是什麼原因要專注,為了成就嗎?為了功名嗎?
就個人來說,專注,是一種對自己忠實的表現。
就關係來說,我們在關係中能專注,這有利於相互理解。更進一步來說,能專注陪伴對方,比較能展現同理與慈悲。
我們知道,如果兩個人相處,在互動的過程中常被打斷,不管是什麼原因打斷彼此的互動,這常引發煩躁。專注是一種修持,有時候我們忍不住打斷對方,是因為我們內在湧現的不安,驅使著我們想要立即停止對方的談話,因此我們失去了專注。
各位知道,常打斷對方,互動就難繼續了,然後又容易引發誤解。偏偏打斷對方是很多人常使用的方式,在某些家庭裡,有的家庭成員從來沒有機會好好把自己的話講完。
連想說的話都沒辦法說完,內心也許憋著委屈與憤怒,也就很難感覺有愛了。可是,這種狀況並不少見喔!
「若你釋放並讓能量通過,它就會消失。當痛苦在心中出現時,假如你放鬆並真的敢於面對,它就會過去。每一次你放鬆、放下時,就會有一小片痛苦永遠離開。」
~麥克.辛格
關係的品質,跟維繫關係的雙方的內在成熟度,息息相關。當事人如何面對自己內在的痛苦,跟如何面對在關係中的痛苦,相近不遠。
要能在關係中專注陪伴對方,常要先能專注陪伴自己。祝願您,能全心投入,跟生命中重要的人相處!
************************************
在朋友之間散播社會抗體
【文/ 尼爾.艾歐, 李茱莉】
當我們跟朋友在一起的時候,他們的陪伴都不是專屬於我們,手機幾乎是一定也會到場,並且總是蓄勢待發,隨時都可以用一個不湊巧的通知來打斷我們。話音未落,反射性地拿起手機,看了一下,也就因此而分心了,這種狀況誰沒看過?大部分的人面對這種中斷,就只是接受它,把它當作時代的一種象徵,然後嘆口氣也就算了。
不幸的是,分心是會傳染的,當吸菸的人聚在一起的時候,第一個人拿出香菸的時候,同時也給出了一個訊號,其他人注意到這個訊號的時候,他們就會跟著做。同理,數位裝置可能會誘發他人的行為,當一個人在晚飯時拿出手機,這就像是一個外在誘因,其他人也會跟著迷失在螢幕之間,而代價就是,要犧牲彼此的對話。
心理學家把這個現象稱為「社會感染」(social contagion),而研究人員發現,這對我們的行為會造成影響,影響層面從藥物濫用到暴飲暴食。當你在翻揀著碗裡的甘藍菜沙拉,但是你的伴侶和孩子卻在大啖糖霜甜甜圈,在這種情況下,要控制體重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而當你的家人朋友都選擇了看著螢幕而不是你的時候,你自己要改變使用科技的習慣也就相當困難了。
有鑑於他人對我們行為所產生的影響是這麼的巨大,那麼當我們跟別人在一起,並且想跟他們共度一段不受干擾的快樂時光,這種時候要怎麽管理分心呢?當身邊的人不做出改變的時候,我們要怎麼改變自己分心的傾向?
散文家暨投資人保羅.葛萊漢(Paul Graham)寫道,社會有著發展「社會抗體」的傾向──當新型態的傷害行為出現時,就會產生社會抗體來防禦。試想,在一九六五年的時候,根據中央疾病管制局,美國成人當中有百分之四十二點四都吸菸,而這個數字預計在二○二○年會降到只剩下百分之十二。當然,吸菸率的驟降,法規在其間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但是,法律並未禁止大家在自己的家裡吸菸,而即便沒有明文規範,這個習慣卻也改變了。
我記得我父母雖然不吸菸,卻還是在家中各處都放置了菸灰缸。那個時候,不管是在什麼地方,只要想抽菸,即便是在一個室內空間裡,或是身邊有小孩、在辦公室裡都無關緊要。我母親盡力地想要阻止這種抽菸的習慣,她所提供的菸灰缸都是骷髏的手骨的形狀,用這個不太隱晦的方式,提醒大家抽菸的後果,這是在不讓自己感到尷尬難堪的的前提下,我的母親能夠做到的極限了。在那個年代,要求別人不要在你的屋內吸菸被認為是個奇怪、甚至不禮貌的舉動。
但是現在,事情變得很不一樣。我從來就沒有任何菸灰缸,也沒人提出過想在我家抽菸的要求;他們已經知道答案會是什麼了。如果有人在我們家客廳沙發上準備點起一支菸,我光是想像我太太臉上的表情就開始害怕了──那個人不會繼續在我家待上太久,也不會繼續留在我們的朋友圈。
抽菸的常態是如何在一個世代之後就有如此戲劇化的轉變的?根據葛萊漢的理論,人們會使用社會抗體來保護自己,跟身體跟可能會傷害我們的病毒和細菌作出反擊的方法很類似。在社交場合中治療分心的療法需要發展新的慣例:當大家在一起的時候,把察看手機變成一項禁忌。
「社交上的慣例正在改變,但是是否變得更好,就取決於我們自身了。」
要確定不健康的行為真的不會被眾人接受的唯一方法,就是點出問題,處理它,用社會抗體來防止它的擴散,這個方法在吸菸行為上已然奏效,而在數位裝置的分心上也派得上用場。
來想像一下,你正在參加一個晚餐聚會,而有人拿出他的手機,開始用了起來。儘管你很可能已經知道在親密的社交場合裡面,掛在裝置上面是不禮貌的,但總是至少有那麼一個人還沒學到這個新的社交慣例。假設你還想繼續跟他維持朋友關係,在大家面前讓他難堪不是個好主意,需要一個更細緻又含蓄的方法。
為了維繫友好的關係,有個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問他個問題,這樣可以直接打醒這個違反常態的人,讓他離開手機地帶,這個問題會給他兩個簡單的選項:一、請求大家的諒解,然後處理他在裝置上所遇到的緊急事件。二、大方地放下他的手機。這個問題是這樣的:「我看到你在用手機,一切都還好嗎?」
記得要是真誠地問──畢竟,可能真的是緊急狀況,但多半的狀況會是這樣,他會含糊地說某個小小的藉口,然後把手機塞回口袋,再次重新開始享受這個夜晚。勝利是屬於你的了!你已經成功且高明地把對抗「低頭」(phubbing)的社會抗體散播出去了,這個英文詞彙是 McCann 事務所為了 Macquarie 字典所造的新詞。
phubbing 是個混成詞,由電話(phone)以及冷落(snubbing)兩個字所組成,意思指的就是「在社交場合無視(一個人或是周圍的狀況),忙著用手機或是其他行動裝置的行為」。編字典的人召集了一群專家,為的是造一個詞,讓大家有辦法說出這個問題。現在,輪到我們來選擇了,可以開始使用這種說法,它就可能變成另一種正面的社會抗體,可以對抗社交場合裡的分心問題。
「像是智慧型手機、平板和筆電這些現代科技,並不是社交場合裡頭唯一的分心源。」
很多餐廳有電視牆,每台電視都轉到不同的頻道,新聞頭條或是體育賽事在螢幕上閃爍著,這些影像很容易讓對話突然中斷。我們應該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身旁的人身上,但是正因為我們允許這些電視在背景播放,跟那些裝置比起來,這些電視讓我們分心的危險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朋友之間的分心還可能有其他的形式,包括我們的小孩也是一種。舉例來說,在一個近期的聚會上,一位朋友正要開始分享他個人和事業上的掙扎,就在這個時候,他其中一個小孩跑過來到我們的桌子旁邊,想要喝果汁。對話的主題馬上就變成討論孩子的需要。
這個天真無害的干擾卻是有能力讓一段敏感的談話偏離主題的──而這種對話能鞏固親密的友誼。在下一次我們共進晚餐的時候,我們確保了孩子們會需要的東西,包含食物和飲料,都準備萬全了,並且放在另一個房間裡面,孩子們收到非常明確的指令,除非有人流血了,不然不要打斷大人們。
全部的外在誘因──無論來源是我們的手機還是孩子──都得經過仔細的檢驗,好去決定是否對我們是有用的。當我們的小孩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的時候,對他們也比較好,並且透過觀察他們的父母示範怎麼建立友誼,他們也會學到要把讓他們分心的事情排除,專注在他們的朋友身上。如果我們不刻意規劃時間和場所,來進行不受打擾的討論,我們所冒的風險就是喪失真正了解他人並讓他們了解自己的機會。
社會整體用社會抗體來減少吸菸習慣,用同樣的方式,我們可以減少跟朋友相處時的分心行為。取得朋友和家人的同意,一起管理分心並且採取行動,把多餘的外在誘因移除,如此一來,當我們跟我們所愛的人在一起的時候,就可以把分心這個社會感染給隔離在外面。
***
本章一點通:
.在社交場合分心,可能會讓我們無法全心全意投入,跟生命中重要的人相處。打斷和干擾會降低我們建立親密的社交連結的能力。
.阻斷不健康行爲的擴散。在交友圈中可以用「社會抗體」這個方法來讓傷害性的行為變成一種禁忌,並預防這些行為的發生。
.發展新的社交慣例。我們可以用社會上對抗吸菸的方式,對抗解決朋友之間的分心問題,把在社交場合使用裝置變成是不被允許的事情。準備幾個高明的說法──例如去詢問:「一切都還好嗎?」──來阻止朋友之間使用手機的情形。
.
以上文字取自
專注力協定:史丹佛教授教你消除逃避心理,自然而然變專注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1163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暴飲暴食後果 在 DeerDeer米鹿 Youtube 的評價
0:00 開頭
0:27 執行斷食原因
2:30 第一天過程&心得
3:35 第二天到第四天斷食
7:00 外出用餐
9:22 暴飲暴食喝酒的後果
12:50 最後一天公布成績
13:30 斷食的精神狀況改變
🦌記得訂閱米鹿YT🦌 https://www.youtube.com/user/jamiedeermusic
🌟米鹿IG🌟 deerdeer_milu
🦌米鹿FB🦌 https://www.facebook.com/deerdeermilu/
🌟米鹿Line官方帳號🌟 @deerdeermilu
🌟業務合作請洽🌟 deermilu@capsuleinc.cc
-
謝謝健身房『植健身』。真的很喜歡這裡的氣氛,
在台北善導寺附近喔!會常遇見我!
https://www.fitplantgym.com/
10441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33巷25號
-
#米鹿deerdeer #米鹿 #水瓶座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Gt7t2MVwl4/hqdefault.jpg)
暴飲暴食後果 在 NanaQ Youtube 的評價
00:45 減肥血淚史|嘗試過的各種減肥方法
02:02 爆瘦到36kg、憂鬱症的後果
02:50 開始暴飲暴食、催吐、復胖
03:24 逐漸走向健康
我希望大家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請先想想看,
是自己想要?還是為了別人?
我自己的想法是,只要身體健康,
就算是有一點肉肉或是過瘦怎麼吃都吃不胖也沒關係,
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情就是:
健康、快樂、還有喜歡自己,
希望大家不要再用不健康的方式減肥了,
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
--
👇【吃不胖】13 招打造易瘦體質
https://youtu.be/JoJJZthz1h0
👇【維持運動】7 個方法維持運動的好習慣
https://youtu.be/qD6c-xtWsmU
👇【運動|Vlog】比減肥更重要的事
https://youtu.be/zGOberFuS_A
👇【改變生活】10 個小習慣變得更快樂更自由
https://youtu.be/DtHI_1xvboE
👇【做自己】 8 個方法定義自己!
https://youtu.be/lZtDgHR06V0
—
😊Follow NanaQ ⇊
IG: https://instagram.com/nanaq521
FB: https://www.facebook.com/nanaq521
—
😊Contact Me ⇊
mail: nanaq520@gmail.com
—
Music by Singto Conley - You Are The Stars - https://thmatc.co/?l=AFA98EA3
#減肥 #瘦身 #減肥方法 #憂鬱症 #復胖 #節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24msEJlzRY/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P3NYe7l47pz4dD_dxfFiuyg6CFA)
暴飲暴食後果 在 暴飲暴食易吃出來的8種疾病 - 每日頭條 的相關結果
暴飲暴食 的危害1、疲勞吃得過飽,會引起大腦反應遲鈍,加速大腦的衰老。人們在吃飽後,身上的血液都跑到腸胃系統去「工作」了,容易讓人長期處於疲勞狀態 ... ... <看更多>
暴飲暴食後果 在 暴飲暴食的後果和並發症 - 關於營養 的相關結果
暴飲暴食 引起的心動過速和心律失常 · 油膩和辛辣的食物- 使心臟的工作變得複雜,因為它會導致血液湧入胃中以消化多餘的食物。因此,心肌缺乏血液。 · 暴飲暴食- 擁擠的胃擠壓 ... ... <看更多>
暴飲暴食後果 在 健康網》暴飲暴食的7大有害影響不只肥胖還會傷腦 的相關結果
健康網》暴飲暴食的7大有害影響不只肥胖還會傷腦 ; 1.吸收過多脂肪 ; 2.破壞飢餓管理 ; 3.增加疾病風險 ; 4.損害腦功能 ; 5.引發噁心感.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