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獨裁佗位去 2】 日裔美國人集中營(American Japanese Relocation Centers)
講到集中營、轉型正義,很少人會聯想到美國,但其實在這個大家認為相當民主、自由的國家,也發生過侵害人權的集體囚禁事件。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民間排日情緒高漲,日裔民眾不論工作或是坐公車、上教堂,都會遭到排擠甚至是生命威脅。1942年基於社會氣氛,羅斯福總統頒布了第9066號行政命令,授權可以對生活在軍事區域的人加以任何限制,甚至可以把他們排斥在軍事區域之外。根據這個命令,美國西岸各州開始強制隔離日裔居民,把他們集中在遠離海岸,內陸貧瘠地區的集中營。美國共有十座日裔集中營,超過十萬日裔人士被隔離,而其中竟有七成已經是美國公民。這個政策,可以說是美國在奴役黑人之後,最羞恥的不人道惡行。
1945年限制行為結束,美國也逐步地進行這項轉型正義。1948年美國國會通過《日裔美人遣送賠償法》;1976年福特總統承認錯誤;1988年雷根總統正式向日裔美人道歉並在國會旁設置此事的紀念碑。2001年老布希總統再一次的正式向日裔美人道歉;2006年通過法案,維護並保存日裔美人集中營,記取歷史教訓。
保留最完整的集中營是位於加州的Manzanar War Relocation Center,被列為國家歷史遺址,由國家公園管理局經營。Manzanar除了設立博物館訴說當年的歷史和日裔美人的生活狀況外,園區的建築也在逐步復原,包括哨站、房舍、集會所。其中當初約有150名日裔被葬在Manzanar的墓地也保留著,日本工匠還在此修建了「慰靈塔」,慰靈塔也成為了這裡最著名的景點。
日裔美國人集中營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八卦
終於要來分享這個月入手的書籍,《沙丘》這六本一字排開真的氣勢十足,而且還有很多值得介紹的好書。另外,也偷偷預告一下,思考過後,這裡即將重新展開「每月推薦書單」的單元,不同於過去在月初公佈的一次一本,我將會精心挑選當月五本自己相當喜愛的作品,並稍做介紹,希望也能做為大家選購書籍時的參考之一。應該可以把每月固定有的這篇當作初選名單,月底的新單元當作第二階段決選名單之類(自己說
⠀⠀⠀⠀⠀
⠀⠀⠀⠀⠀
先來看,早已介紹過的《#沙丘》六部曲,括《沙丘》、《沙丘:救世主》、《沙丘:沙丘之子》、《沙丘:神帝》、《沙丘:異端》與《沙丘:聖殿》等六本,取材自美國作家法蘭克赫伯特赫伯特擔任記者時研究海岸沙丘的資料,1965 到 1985 年間歷經六年醞釀構思、二十多次退稿才順利出版,是史上公認最偉大也最暢銷的科幻小說,赫伯特從沒沒無聞到異軍突起,克勤克儉堅持寫作,悉心建構出完整的沙丘宇宙,成為 20 世紀舉足輕重的重要作家之一。內容精彩地融合了科學事實、文學小說、環境保護主義與政治,走出和常見科幻小說頗為不同的新路,一舉獲得了雨果獎和第一屆星雲獎,為科幻小說界最宏大的一部史詩打下基礎。
⠀⠀⠀⠀⠀
是枝裕和的《#與希林攜手同行》則是一封無法寄出的情書,2007 年到 2018 年過世的十二年間,是枝與希林合作拍攝了六部電影、二部廣告、一集電視紀錄片,並在《SWITCH》雜誌進行六場「導演 VS. 演員」的深入訪談:以演戲為核心,輻射出相關的人事物,由希林半世紀的從影生涯,道出日本近五十年的影視文化、演藝生態、藝人功過及幕後祕辛。希林過世後,是枝無法停止思念這位母親,「能將希林談論演出的言論以書籍的形式保留下來,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於是,他以雜誌對談內容為基底,翻閱十多年來的行事曆和拍攝日誌,回想兩人的日常互動與希林在拍攝現場的一言一行,融入自己的閱讀思考,在她逝世週年前夕,完成《與希林攜手同行》。
⠀⠀⠀⠀⠀
《英倫情人》的作者麥可翁達傑睽違七年的新作《#戰時燈火》也在本月問世,一部戰火下因祕密而青春破碎的哀歌,隱藏著一群神祕英雄的黑色寓言故事。1945 年,戰爭剛結束。十四歲少年納桑尼的父母卻在此刻離開英國遠赴海外,離開他們,將他和姊姊獨自留在倫敦,交給一個可能是罪犯,名為「飛蛾」的男人照顧。之後經常有一群古怪的陌生人到家裡來。每個人看上去都有祕密,似乎都與他們的母親有著某種關係。多年後,28 歲的納桑尼對於母親當年的不告而別還是耿耿於懷,於是他決心重新挖掘真相。主角拼湊著宛如當年燈火管制下的破碎記憶,拒絕成為一個沒有過去的人,回憶成為最堅固的人生防禦,作者無疑是編織回憶的藝術家。文學寫出了事物的複雜性,翁達傑將複雜寫出了美。
⠀⠀⠀⠀⠀
此本《#無法平靜的夜晚》則出自布克國際獎史上最年輕得主,2020 年英國布克國際獎公佈時,媒體一片嘩然,因為獲獎者瑪麗珂.盧卡絲.萊納菲爾德不但過去沒寫過小說,且年僅 28 歲,從世界各地 124 部入圍作品中脫穎而出,其中不乏知名作家,評審卻選擇了荷蘭新人萊納菲爾德初試啼聲的第一部小說。故事從一個十歲孩子的口吻,純真又大膽地描述一場失去親人後的成長故事。整個悲劇發生一個保守的基督教農家,主角賈絲為了擔心心愛的兔子被當作聖誕晚餐,默默祈禱哥哥代替兔子死去,不料哥哥真的在溜冰時遭遇不測,從此這個家庭成員越來越古怪,父親自殘、母親厭食、主角和另一個哥哥以及妹妹越來越讓人憂心。萊納菲爾德曾出版過談及死亡主題的詩集,用字新穎情感深刻,早就拿過詩歌獎,這部小說濃厚的個人色彩在出版後大受討論,並翻譯成多國語言,成為荷蘭第三個入圍布克國際獎的作家,且成功拿下大獎,成為該獎項史上最年輕的得主。
⠀⠀⠀⠀⠀
《#靈魂穿越手稿》的討論度也相當高,書中書、謎中謎、本書有如文字版桌遊,從書信到懸疑解謎到奇幻浪漫的類型翻轉,就來自於法國作家亞歷斯蘭德金。巴黎高級書籍裝幀師收到一份散發詭異謎樣氣息的散裝書稿,委託他照頁次順序裝訂,唯一條件:不准閱讀內容。客戶是愛書成癡的神祕男爵夫人,收藏珍本名書舉世罕見,尤其專精詩人波特萊爾的作品。沒多久,男爵夫人意外身亡,且沒有對書稿留下隻字片語。裝幀師忍不住和妻子輪流捧讀,發現整本書簡直難以言喻,乍看是三部獨立故事,但男爵夫人卻又留下另一套閱讀順序,再成另一個故事。這本書究竟是浪漫派惡德詩人波特萊爾的最終作品;還是巴黎淪陷前夕流亡作家班雅明遭遇的驚悚謀殺故事;抑或是,奇幻魔法海島上,一名追尋百年、永生不死的魔法師告白?
⠀⠀⠀⠀⠀
暢銷小說《#來自星星的奇蹟》當時第一眼看到就覺得一定要讀,故事敘述一名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鳥類學家喬,母親罹癌過世後,瘋狂投入工作,試圖忘記孤獨和痛苦。後來診斷出乳癌,與男友分手,這才發現大自然與鳥,彷彿是陪著她度過剩餘人生的緩刑。她前往一座偏僻小鎮繼續研究,一天,在後院遇見自稱來自西翠亞星球的高智商小女孩珥莎,星星女孩說自己必須來地球見證五個奇蹟,才能取得家鄉的博士學位。這段期間,兩人一同觀察靛藍彩鵐築巢,將螢火蟲散在黑夜裡形成星座圖案,喬發現珥莎所在之地彷彿充滿了魔法,而奇蹟也一個個降臨。但喬愈來愈困惑,為什麼遇見珥莎之後好事接連不斷?為什麼珥莎晚上總會消失?為什麼她在紙上畫了一座墳墓,上頭卻寫著「我愛妳,對不起」?這個看似不到十歲的高智商女孩身上,到底藏著什麼祕密?
⠀⠀⠀⠀⠀
日前特別介紹過的《#深入絕境:戰地記者瑪麗.柯爾文的生與死》,是此排唯一一本傳記。瑪麗柯爾文為歐美家喻戶曉的偉大戰地記者,她曾隻身訪問利比亞狂人「瘋狗」格達費,也在以巴衝突的硝煙中與阿拉法特會面,還獲贈珍珠。她走訪戰地,無懼砲火,關注殘破世界裡珍貴的一絲人性。即使她在轟炸中瞎了左眼、左耳失聰,但仍止不住她凝視真實、報導真相的熱情,之後更以「獨眼」的女俠形象深深烙印在多數人的記憶當中。在世人眼中,她是勇者,是英雄,是戰爭的證人,是一位堅毅而反叛的女性;在這本傳記中,讀者更能看到,她也是有血有肉、時而脆弱、時而迷惘的個人。她因為性別而受到不同的眼光和待遇,也和所有人一樣,會恐懼、會掙扎,僅有平凡的肉身,但她不曾因此卻步,直到死亡都仍體現人性與人道的精神。
⠀⠀⠀⠀⠀
身為日本移民下一代的美國作家大塚茱麗,改編自其家族史的《#天皇蒙塵》也非常值得一讀,關於日裔美國人集中營的故事。1941 年 12月 7 日,日軍空襲太平洋歐胡島的珍珠港,揭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也是日裔美國人噩夢的開始。美國西岸超過十一萬名日本人與日裔美國人被視為國家的敵人,不分性別、年齡皆送到各地拘留營(但日裔美國人認為這就是集中營),圈禁超過三年,直到二戰結束才返回家園。這就是《天皇蒙塵》故事的背景,她以母親小時的親身經歷為本,寫出這個既詩意又殘酷,簡練卻充滿細節的獨特作品,2002 年出版就備受各界好評,也獲得文學獎項,提醒世人這個發生在美國的違反人權事件不該被遺忘,美國一直到 1988 年雷根政府時期,也就是超過四十年後才對日裔美國人進行補償。
⠀⠀⠀⠀⠀
還有一本,是即將到來的公視時代劇《#茶金》的小說,1949 年,全臺灣最大茶葉出口商的獨生女張薏心,原本應招贅一個男人,接管她的人生與父親吉桑的龐大事業。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她介入債臺高築的家族事業,在一個沒有「女商人」的時代,學習談判、妥協、忍辱、抉擇,穿梭在以男人為主的商場上,以行動證明自己的能耐和本事,在一場場「茶葉商戰」中,帶領著搖搖欲墜的公司尋找生路。一個無法代表家族在宗祠上香的客家女兒,歷經退婚、倒債和詭譎難測的政商算計,如何靠著不服輸的意志和精準的判斷,贏得父親的信任,並將臺灣特有的膨風茶推向世界舞臺?
⠀⠀⠀⠀⠀
必須推的還有這本 CD 書《#樂讀普希金》,是音樂與文學的交流,也是頂尖音樂家的合作,由四位卓越音樂家與作者在台港兩地演出,長達五年以上的解說音樂會計畫。收錄的樂曲不只具代表性且悅耳動聽,更包含最高難度的重磅經典。《尤金奧涅金》的〈塔蒂雅娜寫信場景〉與《鮑利斯郭多諾夫》的〈郭多諾夫駕崩場景〉,向來被視為女高音與男低音曲目中的頂冠名作,聲樂名家林慈音的清麗美聲與羅俊穎的醇厚嗓音,各自為角色投注真實、豐富且深刻的情感,和亦為指揮家的鋼琴家許惠品,共同打造出刻骨銘心的戲劇場面。他們在《黑桃皇后》與《阿列可》等著名詠嘆調中,也有淋漓盡致且面面俱到的精彩演唱。曾任國家交響樂團首席的小提琴名家李宜錦,不只以弓弦歌唱出情韻綿長的〈連斯基詠嘆調〉,更毅然挑戰極其刁鑽艱深、至今錄音版本仍屈指可數的炫技奇作《金雞音樂會幻想曲》,亮麗佳績令人讚嘆。長達七萬字以上的解說不只介紹普希金、討論如何詮釋普希金、比較音樂改編版與原作的異同,每曲也有精細分析,包括歌詞翻譯、演奏演唱技法與音樂設計詳解,讓讀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
最後一部,則是韓國國民詩人羅泰柱最受歡迎詩選集《#像看花一樣看著你》,不但是韓劇《男朋友》劇中定情書,更收羅年輕讀者喜愛的羅泰柱詩作 115 首,相當適合當作睡前讀物。羅泰柱在小學任教 40 餘年,與孩子每天的一來一往,讓他的文字始終真誠,充滿溫暖的人生智慧。最有名的〈草花〉一詩曾獲選為韓國全民最愛的一首詩,收進國小及國中教材,深受讀者的愛戴。羅泰柱2007年離開教職後,重病被醫生宣告不治後痊癒,他重新感受到人生的珍貴與無常,進而在家鄉創建草花文學館,並開辦多項文學獎鼓勵創作人,成為韓國文壇一束溫暖曙光。
⠀⠀⠀⠀⠀
⠀⠀⠀⠀⠀
⠀⠀⠀⠀⠀
(以上文字節錄自出版社書介。)
日裔美國人集中營 在 日裔美国人眼中的二战集中营-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二战期间12万 日裔 美国人被关进了集中营。如今日裔美国人是如何看待二战集中营的呢?美国之音中文网视频- ... ... <看更多>
日裔美國人集中營 在 [閒聊] 日裔美國人- 看板histori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前些日子因為找資料的關係,打了一篇描述「日裔美國人」的文章,謹張貼在此
供諸位版友認識一下這個族群。如內容貧乏或錯誤繁多還請見諒,也請各位多多指教
<(_ _)>
----------------------------------正文開始---------------------------------
日裔美國人(日系アメリカ人,英文Japanese American),顧名思義即為移民美國
的日僑或日裔移民。而由於日本人和第一代海外日僑普遍將在美國出生的日裔美國人稱為
「二世」,因此在英文字典中除了有" Japanese American "之外,另外還有" Nisei "
(日文「二世」音譯)、" Sansei "(「三世」)、" Yonsei "(「四世」)及" Gosei
"(「五世」)等詞,用以稱呼日裔移民第二代至第五代。
日本人移民美國的時間相當晚,但最遲在西元19世紀就已經有記錄在案。在1854年
《神奈川條約》(日文全稱「日米和親条約」)簽訂前,日本是實行鎖國政策,因此移民
大多是以漂流民(在海上遇難後被美國船艦救起的漁民或海員)或妓女(被人口販子拐騙
到中國後,再賣往美國的私娼寮)為主。日本開港之後,江戶幕府於1866年下令解除日人
赴海外經商、工作及旅行的禁令,此後陸續有日本人以契約工、經商等名義前往夏威夷。
1884年,明治新政府正式宣佈開放日人赴外工作、旅遊及移民,1890年,第一批日本人以
鐵路工人的身分踏上加州,此為日本人進入美國本土的開始。
但是,日本人前往夏威夷及美西工作或移民的人數急速上升,使得夏威夷和加州都陸
續要求美國聯邦政府設限或禁止日本人持續無限制的移民。因此美國聯邦政府先是在1900
年終止夏威夷的仲介移民,1906年修訂移民法,並訓令司法部及全國聯邦法院,拒絕再接
受日籍移民的美國籍歸化申請。同時進一步在1908年和日本政府簽署協定,限制日本人移
民美國、夏威夷及北美洲各地。
除此之外,1911年從亞利桑那州開始,接著加州,最後美國各州都陸續頒布了針對外
國人租借、購買或持有土地的限制令或禁令,以阻止日籍移民持續的擴張土地持有面積。
部份的州甚至進一步擴大禁止未成年的日裔二世移民擁有土地所有權。一戰後的1924年7
月,美國國會通過了後被稱為「排日移民法」的《1924年移民法》(Immigration Act of
1924),全面禁止亞洲地區國家(尤其是日本)的移民。儘管如此,日裔移民此刻在美西
和夏威夷已佔有一席之地。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夏威夷珍珠港(即「珍珠港事件」),其後不久,日
軍又猝然突襲菲律賓,並以大型潛艇搭載水上飛機,空襲或砲轟美國西海岸,讓美國政府
跟社會都受到極大的震撼。一時之間從政界、軍方到民間都在擔心「日軍即將入侵」或
「日裔將協助日軍入侵美西」,甚至於「充當第五縱隊顛覆美國政府」的流言亦甚囂塵上
。加上二戰爆發前,納粹德國以「爭取日耳曼人或德裔移民的正當權益」為藉口,與鄰國
德僑或日耳曼裔聯手併吞奧地利及捷克、出兵攻滅波蘭的歷史仍殷鑒不遠,使得美國人對
「日本入侵」的恐懼日甚一日。無巧不巧珍珠港事件後不久,夏威夷的尼豪島又發生2名
日裔移民搶救失事被俘的日本海軍飛行員,並以暴力阻止美軍及警方將之拘捕的事件。日
裔移民因此成為美國人的箭靶,因此美西及夏威夷各地攻擊、挑釁,甚至無端殺害日裔移
民的社會案件急速增加。
在排山倒海的輿論壓力下,美國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於1942年2月
19日下達了「第9066號行政命令」(United States Executive Order 9066),授權美國
陸軍部部長確定國內某些地區為「軍事區域」(Military areas),並可以對生活在該區
域的所謂「敵性平民」(Hostile Civilian)加以任何必要的限制,必要時甚至可以把他
們「排除在軍事區域之外」。
以此行政命令和一個月後國會通過的一項特別法案為基礎,2月19日起,在美軍西海
岸防衛司令-約翰.L.德威特中將(Lt. Gen. John L. DeWitt)的命令下,12萬居住於美
國西岸各州的日裔移民(其中7萬人已擁有美籍),先是被要求必須遵守宵禁,繼之被迫
必須出售所持有的全部資產(包括土地、房子和自用車等),並且在48小時內前往指定地
點報到後,聽從軍方指示統一「護送」到美西內陸的「收容中心」。所有的成人只能攜帶
150磅(兒童則為75磅)的隨身行李,包括被褥、化妝品和隨身衣物等。寵物、首飾、錢
、相機、收音機等則全部嚴禁攜帶;每個人和每件行李都有一個標籤,他們將不再有名字
,而只有一個號碼。同時,日裔在銀行的所有儲匯、股票、債券和黃金、首飾等財產,也
全部都被政府凍結不得提存。另外在美軍服役的5000名日裔軍人也被勒令退伍(但稍後隨
即被改為離開原部隊前往指定單位報到並接受看管)。
https://0rz.tw/YdP91
珍珠港事件最著名的一幕:燃燒中的亞利桑那號戰艦殘骸。
https://0rz.tw/6T3c9
宣佈「第9066號行政命令」的羅斯福總統,直到去世,羅斯福都從未後悔過下達這道命
令。但羅斯福卻同時也是日後揚名立萬的日裔美軍部隊-第442團級戰鬥群成軍的推手。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John_Lesene_Dewitt_copy.PNG
下令驅逐並將日裔美國人集中到「收容中心」的德威特中將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JapaneseRelocationNewspapers1942.gif
1942年2月27日,舊金山的「舊金山檢查報」(San Francisco Examiner)頭版上的斗大
標題:「要驅逐所有在加州的小日本!」(Ouster of all Japs in California near!)
美國政府針對日裔所設立的所謂「收容中心」,實際上跟納粹德國的「集中營」並無
二致。中心所在幾乎都是美西最貧瘠、荒蕪、杳無人煙的地方,四周圍著倒刺鐵絲網和瞭
望塔。在營內,分配給一個6口或7口之家的房舍面積只有30平方公尺(大約9坪),房間
裡沒有獨立的爐火和自來水,幾個家庭共用一個洗衣間、一個餐廳和一個廁所。露天的淋
浴間也是數個家庭共用的,瞭望塔上的哨兵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淋浴間裡洗澡的人的一舉一
動。聯邦政府規定,在中心內,每人每天的伙食費為50美分,因此食物品質甚為低劣。此
外,不少被認為「可疑」的日裔居民,不時還遭到「隔離審查」。但儘管如此,比起納粹
德國的集中營,收容中心的待遇仍算人道,至少這裡的人不用做任何苦工,食物跟醫藥也
從不虞匱乏。
諷刺的是,美國政府之所以將日裔驅趕進收容中心的理由-擔心日裔將協助日軍入侵
或擔任間諜、顛覆政府等,最終無一成為現實,就連各地的收容中心,直到戰爭結束也從
未發生過大規模的暴動,僅發生過幾次個別的騷動或脫逃未遂案。
在「收容中心」裡,日裔美國人表現出極大的韌性和自救精神,除了從未發生過重大
暴動之外,營中居民每天早上都會集合舉行升旗典禮並高唱美國國歌;明知沒有任何報酬
,卻熱衷於從事為軍隊製作宣傳海報等工作,或是在營中認真學習英語和美國歷史。
https://0rz.tw/9qJHP
被趕上火車正準備前往「收容中心」的日裔美國人行列
https://0rz.tw/ST3PG
入營之前,一戶日裔家庭留下了這樣的一張苦澀的全家福照
https://0rz.tw/rJNfB
位於科羅拉多州(Colorado)的阿馬奇(Amache)收容中心,從外觀上看,只差設個焚化
場就跟納粹的死亡集中營幾乎一模一樣……。
https://0rz.tw/Fpk9F
阿馬奇營區的起居室
https://0rz.tw/cdE2e
加州,曼沙那(Manzanar)收容中心的升旗典禮
https://0rz.tw/Njqqs
美國境內各大日裔「收容中心」的位置圖
1943年初,隨著二次大戰進入到關鍵的一年(此刻戰況最激烈、範圍亦最廣),美國
在各戰線上的人員需求遽增。加上當時收容中心的日常開銷亦頗為龐大,因此美國聯邦政
府逐漸放鬆了管制,允許一些人出去從事與支援戰爭有關的工作,也允許部分日裔參加美
軍。
由於熟悉日語以及瞭解日本國內的情況,一些日裔美國人被招募進美國的情報單位,
並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例如協助破譯日軍無線電密碼,使美軍成功伏擊日本聯合艦隊司
令官-山本五十六海軍上將的座機。以及從繳獲的日軍情報或檔案中,查出日本本土的軍
隊駐地、武器或物資儲存庫並加以註明。這為美國陸軍第20航空軍的B-29轟炸機群在空襲
日本本土時提供了準確的目標及方位,大大加快了戰爭進程。
不過,日裔從軍紀錄最為輝煌的,莫過於被稱為「紫心營」(Purple Heart Batta-
lion)的美國陸軍第100步兵營(100th Infantry Battalion),以及渾名「全力以赴」
(Go for broke,当たって砕けろ!)的第442團級戰鬥群(442nd Regimental Combat
Team)。
https://0rz.tw/iDYGo
第100營的隊徽
https://0rz.tw/W5ZdF
第442團戰鬥群的隊徽
第100步兵營於1942年7月成軍,原始成員都是一度被勒令退伍的原夏威夷國民兵營的
日裔官兵。在經過近一年的整訓之後,他們在1943年7月度過大西洋進入北非,並編入第
34步兵師(34th Infantry Division),前往義大利參加了代號雪崩行動(Operation Av
-alanche)的薩來諾登陸(Salerno Landing)。稍後又參與了義大利戰役中最艱辛的兩
場戰鬥-蒙地卡西諾之戰(Battle of Monte Cassino)以及安齊歐之戰(Battle of An-
zio)。在這三場戰役當中,第100營多次率先投入作戰,並且跟德軍的精銳部隊(例如渾
名「綠惡魔」的空軍空降獵兵(Fallschirmjäger,德文「傘兵」之意)部隊)激烈交鋒
,也因此遭到極為重大的傷亡;1943年9月剛登陸義大利時,第100營是齊裝滿員的1,300
人,但是到1944年5月該營從卡西諾隨第34師海運到安齊歐時,全營的原班人馬僅剩521人
。因此該營被美國第5軍團(U.S. 5th Army)司令馬克.W.克拉克中將(Lt. Gen. Mark
W. Clark),賦予在7月4日美國國慶日舉辦羅馬解放儀式時率先進城的榮耀。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US_Fifth_Army_patch.svg
美國第5軍團臂章
https://0rz.tw/WRtZl
美國第34步兵師臂章,該師綽號為「紅公牛」(Red Bull)
就在同盟國聯軍攻佔羅馬前後,另一支同樣由日裔組成的部隊-第442團級戰鬥群也
抵達了義大利戰場,這個團是1943年4月由羅斯福總統親自命令組成的,同樣都是日裔美
國人組成,抵達義大利之後再將第100營也併入,仍隸屬於美國第34師,全團約3,500人;
不過相對於第100營全部都是夏威夷的日裔官兵,442團的成員除了少部分是參與過夏威夷
「大學勝利服務團」(Varsity Victory Volunteers)的人之外,其他人都毫無軍旅經驗
,另外還有800人是來自本土的收容中心。因此由於出身、經歷及地域偏見等因素,團內
官兵經常打群架。但442團在抵達前線之後,很快就展現出其驚人的凝聚力及戰鬥力。從
1944年7月到9月,該團隨著第34師在義大利北部的山區,以及佛羅倫斯、比薩等地與德軍
山地部隊交鋒,到了10月該團調往法國東北部加入美國第7軍團(U.S. 7th Army)第36步
兵師(36th Infantry Division)時,德軍已經被驅趕到阿諾河(Arno River)以北。是
從羅馬陷落以來,義大利盟軍當中進展最順利的部隊之一。
https://0rz.tw/G1JvS
美國第7軍團臂章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36th_Infantry_Division_SSI.svg
美國第36步兵師,該師綽號為「箭頭」(Arrowhead)或「德州師」(Texas Division)
10月,第442團調到法國東北部的亞爾薩斯(Alsace)前線,改隸於第36師麾下。並
隨即在15日投入了攻取希瑟城(Bruyères)的作戰當中。亞爾薩斯位於德法邊境的孚日
山區,是一片綿延的丘陵地,幾乎沒有什麼開闊地形。也因此在此作戰的部隊,不分敵我
都很難獲得重裝備的支援,而必須以步兵血肉之軀一點一點的向前推進。雖然如此,第
442團仍奮勇的戰鬥,並在一周之內成功攻下希瑟。不過該團尚未能退下前線休養,馬上
就又被調去參與搶救被德軍圍困的「失蹤營」(Lost Battalion)的戰鬥;這個「失蹤營
」是第36師141步兵團麾下的第1營,36師原為德州國民兵,而其中的第141團又是承襲自
美國南北戰爭的「德州第1步兵團」(1st Texas Infantry Regiment),因此又有個渾名
叫「德州團」(Texas Regiment)。被圍的第1營即是該團的基幹,因此羅斯福總統親自
下令務必要搶救出該營。於是第442團就在舊傷尚未恢復的情況下,立即又重上火線。
從10月26日直到30日為止,面對德軍的銅牆鐵壁跟凶悍的外圍火網,第442團在5天內
發起了三次猛烈的攻擊。許多日裔士兵在朝德軍陣地衝鋒時,甚至尖聲高喊「幫哉~!!」
(即日語中的「万歳」(萬歲),由於太平洋戰場的日軍經常在發起玉碎衝鋒時也如此高
喊,英文中甚至也能找到" Banzai "一詞),在付出了沉重傷亡之後,終於成功打破德軍
包圍圈,將已經被圍困一週之久的141團第1營殘存的211名戰友給救出。領頭的第1營少校
營長逃出生天之後在看到解圍的友軍竟然是一群黃皮膚的矮個子時,一度輕蔑的說:
「You are Japs?」(你們是小日本?),這時一名442團的日裔少尉隨即正色回應:
「We are U.S. 442nd Regiment!」(我們是美軍第442團!)。聽聞此句,該名少校隨
即立正並向少尉行軍禮,成為戰役中頗負盛名的軼事。
第442團戰鬥群因為此次戰役的成功,贏得了友軍的一致讚譽,但是該團也遭受到自
登陸歐洲以來最慘重的傷亡,整個442團在10月初剛轉入第36師時共有2,943名官兵,等到
11月1日終於退出前線返回後方休整時,全團已經付出140人陣亡、1800人負傷、43人失蹤
的沉重損失,亦即該團已經折損高達五成以上,建制形同崩潰!尤其作為日裔元老單位的
第100營,在搶救「失蹤營」一戰中,就付出48人陣亡、219人輕重傷的重大代價。也因此
第100營成為美軍戰功紀錄最輝煌、「紫心勳章」(Purple Heart,表彰戰鬥中受傷或陣
亡的官兵)也獲頒最多的部隊,而被前線的白人戰友們冠上了「紫心營」這個具有高度敬
意的渾名。
經過重整之後,442團重返義大利,並改隸於第92步兵師(92nd Infantry Division
)麾下,參與了對德國在義大利的最後防線-哥德防線(Gothic Line),以及義、奧邊
境的進擊。而原隸屬於442團旗下的第522野戰砲兵營則從建制中脫離,繼續跟隨第36師進
入德國,並參與了解放惡名昭彰的達豪集中營(Dachau concentration camp)。但是這
項紀錄卻一直到1992年才被解密並公開。
https://0rz.tw/QlmMq
第442團戰鬥群官兵的行軍行列(1944年,法國)
https://0rz.tw/8Blr3
第92步兵師臂章,該師綽號「布法羅士兵」(Buffalo Soldiers),承襲自1866年成立並
活躍於印地安戰爭的黑人部隊。在二戰時是著名的、擁有高比例黑人官兵的步兵師。
二次大戰結束之後,第442團在1946年7月15日,於華盛頓接受美國總統杜魯門(Har-
ry S. Truman)的檢閱,是少數獲此殊榮的美軍單位。
由於日裔美軍在戰場上的優異功績,加上戰爭局勢已逐漸好轉,美國陸軍因此在1945
年1月2日宣布解除對「敵性平民」的限制,使原先被拘留在收容中心的日裔平民得以重返
家園。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於美國戰艦密蘇里號(USS Missouri BB-63)
上簽署降書,二次大戰正式宣告結束。稍後,在杜魯門總統的命令下,所有美國西部的日
裔收容中心陸續在10~11月間解散、關閉。
https://0rz.tw/ZlHMi
第442團官兵接受度魯門總統檢閱的歷史性畫面
https://0rz.tw/Q7G7v
阿馬奇營區關閉
第442團戰鬥群的授勳紀錄,至今仍然是美國陸軍各部隊中的佼佼者,連同戰後追認
及追授者在內,全團共獲得以下紀錄:
跨軍種通用勳章
https://0rz.tw/64UNZ
國會榮譽勳章(Medal of Honor):21枚
https://0rz.tw/RdnTk
銀星勳章(Silver Star):560枚
https://0rz.tw/ii4uH
積優部隊勳章(Legion of Merit):22枚
https://0rz.tw/KfqKV
銅星勳章(Bronze Star Medal):4,000枚
https://0rz.tw/qu6Sf
紫心勳章(Purple Heart):9,486枚
陸軍勳章
https://0rz.tw/uIT7K
傑出服務十字章(Distinguished Sevice Cross):52枚
https://0rz.tw/SjMpP
士兵獎章(Soldier's Medal):15枚
其他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ngressional_Gold_Medal
國會金質獎章(Congressional Gold Medal):1枚
https://0rz.tw/2kdm3
總統單位褒揚章(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7枚
可是,「集中營」雖然關閉了,美國社會中(尤其美西各州)對日裔的敵意與歧視卻
並沒有隨之煙消雲散,針對日裔的暴力事件依舊層出不窮,而且當初被迫出脫的家產,能
夠再買回來的往往如鳳毛麟角。雖然1952年6月新頒布的《1952年移民與國籍法》(Immi-
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 of 1952),廢除了對亞洲國家移民的禁令,並且讓在日
本出生的第一代日橋亦有資格取得美國國籍和公民權。但是長期的暴力和歧視問題,有些
日裔選擇隱忍下來,亦有更多人最後選擇離開傷心地,返回陌生的故鄉。
於此同時,美國國內也開始有為日裔打抱不平的聲音出現。例如耶魯大學法學教授、
後擔任美國國務院政治事務次卿的尤金.羅斯托(Eugene V. Rostow),在1945年即曾為
文抨擊美國政府無端驅逐並拘留日裔的作法「沒有可靠的證據支持」,而此舉是對作為美
國立國之本的自由精神「最沉重的打擊」。美國國會並在1948年7月2日通過了《日裔美國
人索賠法案》(American Japanese Claims Act),允許日裔針對其在戰時因遭到驅逐、
財產被強迫凍結或出售而遭到的損失向美國聯邦政府求償。儘管由於美國國稅局已經銷毀
日裔在1939~42年間的稅賦資料,致使日裔實際上真正能夠勝訴並獲得賠償的甚少,但仍
是開始平反的一小步。除此之外,美國各州原先針對日裔的、外國人租借、購買或持有土
地的禁令,也都陸續在1950年代廢除。
1960年代,伴隨著美國黑人發起的「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African-American Ci-
vil Rights Movement),美國各地的少數族裔也隨之開始爭取自身應享有的權利或補償
,而日裔美國人也包括在其中。尤其日裔此刻在美國國會陸續有了自己的代表-丹尼爾.
井上(Daniel Ken Inouye)以及帕奇.明克(Patsy Mink)等人,無疑為日裔爭取權力
取得了重要的利基。
經過20多年的爭取之後,日裔美國人終於得到應有的尊重及補償,首先1980年,「吉
米」.卡特總統("Jimmy" Carter)成立「戰時驅逐及拘留平民委員會」(Commission on
Wartime Relocation and Internment of Civilians,縮寫為CWRIC),從事二次大戰時
美國政府驅逐及拘留日裔至收容中心的事件之研究,以及收容中心的現況調查,並於1983
年提出了一份467頁的報告書。1988年8月10日,繼任的隆納德.雷根總統(Ronald Reagan
)另簽署了《民權法案》(Civil Liberties),除了宣布給予曾被拘留於收容中心,至
今尚健在的日裔美國人每人2萬美元的補償金之外,亦公開代表美國政府,向受害的所有
日裔美國人正式道歉。同時撥款12億5千萬美元作為「日裔美國人拘留事件教育基金」,
提供美國各級學校教授「日裔美國人拘留事件」之用。
1992年,老布希總統(George H.W. Bush)再次針對拘留事件代表美國政府向日裔道
歉,同時宣佈追加4億美元補償金。2006年12月,小布希總統(George W. Bush)再宣布
撥款3,800萬美元,作為維護全美各地之日裔收容中心建築或遺址的基金。
另外,針對在二次大戰中立下卓著功勳的日裔美軍,2010年歐巴馬總統向第442團戰
鬥群以及陸軍情報部的日裔美軍,頒發了象徵平民最高榮譽的「國會金質獎章」;同時在
1996、2000及2011年,美國政府和陸軍部也陸續向第100營和第442團的健在官兵或陣亡者
遺族,升級、頒發或追贈國會榮譽勳章、銀星勳章及銅星勳章等獎章。除了表彰日裔美軍
的戰功之外,也向其表達遲來的感謝。
現今,日裔美國人總人數約122萬1千人,同時在美國政界、實業界、學術界或體壇等
,都有相當亮眼的表現,並有多人位居要津。在諸多的亞裔美國人當中堪稱是最具成就的
一群。茲列舉以下代表人物:
政界:
https://0rz.tw/HjVLM
丹尼爾.井上(Daniel Ken Inouye),現任民主黨夏威夷州參議員暨美國參議院臨時議長
(該職位是美國總統繼任順序第三順位),國會榮譽勳章得主。
https://0rz.tw/yTfzV
有吉良一(George Ryoichi Ariyoshi),民主黨籍夏威夷州州長,
https://0rz.tw/wLgRO
諾曼.峰田(Norman Y. Mineta),前民主黨加州眾議員、加州聖荷西市(San Jose)
市長,曾任美國商務部及運輸部長,現任偉達(Hill&Know lton)公關公司副董事長
。聖荷西國際機場亦冠上其名以茲紀念。
https://0rz.tw/VQeZg
帕奇.明克(Patsy Mink,1927~2002),前民主黨夏威夷州眾議員、律師。第一位亞裔
女眾議員,也是夏威夷第一位女性律師。
軍界:
https://0rz.tw/ZW0se
哈利.福原(Harry K. Fukuhara),美國陸軍軍人,任職於情報部,曾任美軍八重山
群島軍政長官。最終階級為陸軍上校(Colonel)。
https://0rz.tw/qhyfz
泰瑞.河村(Terry T Kawamura 1949~1969),美國陸軍下士(Corporal),任職於
第173空降旅(173rd Airborne Brigade)。1969年3月20日於南越雷德克里夫營區
(Camp Radcliff)作戰時陣亡。身後獲追贈榮譽勳章。
https://0rz.tw/7iWXt
艾瑞克.新關(Eric K. Shinseki),前美國陸軍上將(General)、陸軍參謀長,曾任
駐歐美國陸軍第7軍團司令,現任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部長。
太空人、學術圈人士:
https://0rz.tw/Xviyx
鬼塚承次(Ellison Shoji Onizuka 1946~1986),美國空軍中校、太空人,也是美國
第一位日裔太空人。首次上太空時曾經嘗試用筷子吃飯。1986年1月28日搭乘挑戰者號
太空梭時因太空梭爆炸隨機殉職。身後追晉空軍上校,並以其名命名小行星3355號。
https://0rz.tw/a1g0B
丹尼爾.谷(Daniel Michio Tani),現役美國太空人,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學碩士。
https://www.prix-nobel.org/EN/Chemistry/pedersen.html
查理.佩德森(Charles John Pedersen 1904~1989),挪威、日本混血日裔,麻省理工
學院有機化學碩士,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https://0rz.tw/KZsAQ
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Y. Fukuyama),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新保守主義政治學者。
參考資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panese_American
(英文維基:日裔美國人)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panese_American_internment
(英文維基:日裔美國人拘禁)
https://0rz.tw/NzCJN
(日文維基:日裔美國人)
https://0rz.tw/GuFuW
(日文維基:日裔美國人拘禁)
https://en.wikipedia.org/wiki/442nd_Infantry_Regiment_(United_States)
(英文維基:美國陸軍第442步兵團)
https://ja.wikipedia.org/wiki/442%E9%80%A3%E9%9A%8A
(日文維基:美國陸軍第442連隊戰鬥團)
https://en.wikipedia.org/wiki/100th_Infantry_Battalion_(United_States)
(英文維基:美國陸軍第100步兵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6.171.91
空前絕後(汗)
擔任,只有在副總統無法出席的情況下才出面代理議長職務。也因此作為參議院第二高位
領袖,這個職位通常都是由最資深、而且德高望重的執政黨參議員擔綱。
詳情可參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esident_pro_tempore_of_the_United_States_Senate
(英文維基:參議院臨時議長;這個條目已經有日文及中文版)
用的、難得兩黨都能吃的開的官員。另一個更是亞裔美國人第一位陸軍上將......。
(對象是開放社會人士學日文的語文班同學),本身語文跟資料蒐集能力也還不到家。
所以目前只能做到這樣Orz 往後會再儘力改進的。
※ 編輯: LCAC 來自: 61.228.0.223 (06/02 20:2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