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痛與重生
一場逆斷層型地震,發生在凌晨1點47分15.9秒,芮氏規模7.3,102秒驚恐,奪走兩千多條生命,那個漫長的黑夜,在台灣人心中留下無法抹滅的傷痕,那份疼痛與警示,至今仍清晰如昔。
1999那一年,我剛擔任立委,當年全國之力集結災區,所有單位投入救援,國人及慈善團體捐助物資、出錢出力,搶救現場、提供庇護,也展開漫長而艱辛的重建之路。
我們不會忘記每雙溫暖幫助台灣的手,土耳其是最早往台灣出發的國際救難隊,而美國、日本、新加坡是最快抵達的救援隊,接著聯合國、俄羅斯、香港、韓、德、英、澳…等國家陸續伸出援手,或派員救援、或慷慨捐助,台灣能在傷慟中重建,除了國人堅韌不屈外,國際的支持力量也提供極大的幫助。
要從浩劫中復原,是條漫長艱辛的路,除了災區重建、民眾安置、後續訴訟以及保存紀念外,也改變了我們對面災害應變的態度與策略。
台灣處於太平洋火環帶上,地震、颱風是共同的生活經驗,把防震防災列為教育的一環,各種演習也都每年實際操練;建置防災搜救部隊,提升緊急救難能量;檢討建築法規、更新地震帶資料、建立國家級警報網絡;重視精神輔導與心理諮商…等等措施,這些改善的作為,到現在都還在進行中,災害的樣態不斷變化,防災救難的機制永遠不夠完善,但要盡力去做,才能讓國家有安全、社會有韌性、災害有準備。
再回望歷史軌跡中的921,我看見人性的溫暖、堅韌與勇敢,淚水會乾、傷痕會癒,但不會被忘記,經歷傷痛後的重生,台灣會更安全、更強大、更溫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
日本防震措施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環太平洋近期地震頻發 高樓應注意“長週期脈衝”威脅】
<公共電視《撼動摩天樓》紀錄片自即日起至5月2日於《公視+》影音串流平台播出。>
末日般的景象再度降臨,人們拔腿狂奔,深怕來自地底的巨獸會一口將人吞噬,菲律賓接連兩天驚傳規模六以上強震,其中一起,震央就在首都馬尼拉西北方60公里處。
(CNN/主播)
據報至少有八人,在這場周一下午發生在呂宋島附近,規模6.1的地震中死亡,地方首長跟CNN記者說,地震發生時,有一名老婦和一個小孩被粉碎的牆擊中,有五人死亡六個人從一個當地倒塌的超市中被救出來
多數地區因停電陷入一片黑暗,隨處可見地面裂縫所導致的建築物損毀,包括克拉克國際機場登機大廳,和不少間教堂都被震得面目全非,搜救人員只得爭分奪秒持續搶救,深怕錯過那瓦礫堆間尚存的一線生機。
(AURELIA DEANG/ 65歲當地居民)
真的是覺得震驚又恐怖,我們沒預料到它會這樣 ,(地震持續)只有大概20秒,但卻非常強大,這是我們此生第一次體驗到這樣的事情
民眾個個被嚇得驚魂未定,不只是因為地牛翻身所感受到的威力,遠超過記憶裡的任何一次,接下來20多次餘震,也一次比一次有威力,且就在此時,地球的另一端,同屬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墨西哥,也發生芮氏規模5.4地震,由於震源深度只有18公里非常淺,連遠在400多公里外的首都墨西哥市,都能感受到明顯搖晃。
(墨西哥民眾)
不要停下腳步,請走快一點,不要停下腳步
對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國家來說,地震從來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在這條全長四萬公里,馬蹄形的區域內,火山與地震經常相互觸動牽引,差別只在於有的周期是3-40年,有的是上千年。
(陳文山/台大地質系教授(聲音來源))
從時空的背景裡面,很難說這些,今年也好,去年也好,發生在這些地方的大地震,火山是不是有關係,因為它距離太遠了 太遠了,幾千公里以上的距離,基本上,每個地方每個地方的板塊活動的力量,它的結構也都不一樣,基本上來講,是這些local區域,它的地質現象,只是時間到了,它的能量累積到了,它就會發生地震
問題是,近期已有越來越多日本學者注意到,全球地震正呈現出和以往截然不同的樣貌。
(影片旁白)
在2016年日本西南部地震期間,偵測到非常強烈的長脈衝狀地震波,它們叫做「長週期脈衝」,如果高樓層建築物遇到長週期脈衝時,橫向搖晃最多可達2.7公尺,這是建築物原本設計振幅的五倍,猛然一震,建築物的框架可能會斷裂,更糟糕的是建築物可能倒塌
因為光是日本有113條,據信能造成規模七強震的活斷層,一路從西南往核心都市大阪 東京延伸,且主要島嶼幾乎密密麻麻遍布著活斷層,只要一個活斷層所引發產生地表裂縫的地震,可能就會導致延伸幾公里的長週期脈衝,更不要說地球上到處都有活斷層,長週期脈衝的威脅更不容忽視。
(境有紀/筑波大學教授)
如果一百年前發生長週期脈衝,我想不會發生太多事,但今天它是高層建築的巨大威脅,我們必須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如果超過我們的假設,我們必須準備反制措施,使它維持在我們的假設範圍內
日本是自1960年以來高樓林立,全球近期建築也逐漸往高樓層發展,多數都具備基本的防震設計,直到311東日本大地震,才意外暴露出這些建築的高風險,因為長週期脈衝不同於長時間地動。
一個是瞬間劇烈搖晃,另一個則是隨時間過去,搖晃逐漸增強
(久田嘉章教授/日本工學院大學)
長時間地動要一到三分鐘,才會造成巨大搖晃,所以你有時間逃到安全地點,或是打開門等等,人們可以做準備,但如果你就在活斷層上方,10秒鐘內就會出現長週期脈衝,幾乎沒有時間逃出去
為了防範高層建築在地震中釀災,日本致力研究「漂浮城市」的概念,有別以往採取基礎隔震器的做法,它們欲將整個街區從地面騰空,於是同時結合阻尼器和隔震器,換言之,短週期脈衝就仰賴基礎隔震器,一旦遭遇猛烈的長週期脈衝,建築物劇烈搖晃超過45公分,阻尼器的紅針就會掉下來固定,讓建築物得以承受長週期脈衝。
(青木健二/半田市府辦公室)
我們必須體認,破壞性的地震是有可能發生的,所以我們必須興建,能因應各種狀況的建築物
諸如這次菲律賓地震,雖然只是高樓上的游泳池水傾洩而下,誰能預料下回是不是整棟建築應聲垮塌,全球地震形態正隨著研究工具的日新月異,面臨更進一步的解碼,各國防災準備也必須與時俱進做得更完備,才能讓人民心安。
日本防震措施 在 當日本oL變成了韓國不良主婦 Facebook 八卦
☆美男NANA日本生存日記~Day4★
第四天來說說再次回到日本的心境好了。
因為身分特殊關係(台灣人卻居住韓國然後現在又要轉住日本),所以在韓國及日本的機場不免受到質問。尤其日本出入境管理比較嚴格,被問了滿多問題的。剛好加上最近日本海關似乎對「韓國來的人」較嚴苛,據說是因為有韓國人帶大量金條到日本販賣……所以從「韓國來的」我,也遭殃了。
好吧,因為是國際搬家,所以行李箱有點大……對於中部機場的地面,有時很想罵髒話,一路上一直到我們的新家,道路都滿難推的,以前我在日本住的地方也是這麼難推的嗎!?
機場巴士一路開往我們要定居的城市,心情並沒有很忐忑,看著窗外的風景,雖然是沒有來過的地方,卻覺得好像回到了自己第二故鄉一樣,一切是那麼的自然且熟悉。
這四年來的日本也許有些變化,但基本上還是大同小異的。有人說名古屋很像台灣的高雄,我似乎有點懂他所說的意思。
我們所居住的城市是三重縣.四日市市,這是一個工業城市,所以似乎少了點熱情,多了點冷漠。車站附近有許多的皮條客!?「今晚來居酒屋怎麼樣呢!?」想躲過都很難。
美男公司派給我們一間很不錯的マンション(大樓住宅),在當地應該算是高級住宅等級的。但這棟樓有15層高,地震來時不知道「大丈夫」嗎!?不過既然敢蓋這麼高,就表示相對的防震措施也都有完善吧!
我還記得以前我住的地方,那裡雖然都是2樓建築居多,但那裡的居民都會把自己的家,佈置的花花草草、美化家園。
但工業都市看過去都是鋼筋水泥,沒有鮮豔色彩,只有灰色。高級住宅的垃圾場,會讓你嚇到「他們真的是日本人嗎?」自視高尚的好野人們的垃圾場,原來品格也只是這樣呀!
第一天剛到日本時,我就懷念起韓國了。因為這裡畢竟不是我們最終的家,想起總有一天還是要離開,那種心態還是很不一樣的。也可能因為KR模式還沒轉換成JP模式,所以日文聽起來都好像韓文。因為沒有交通工具,到哪都要走路,每天隨便都是1萬步Course。
我跟金濟人說:「我死定了,我寫不出什麼日本新奇感,大家想要的應該是介紹日本新奇的東西吧!?」因為再次回鍋的心境跟初次登日還是很不同的。
30歲的我已經寫不出20歲那種小女孩抱著期待心情、到處都是新鮮事的內容,但我能寫的是再次回到日本,用已經待過別的國家再回來的轉變寫它。
對了,不知道是不是現在所待的城市關係,我覺得這次再回來看日本人,並沒有以前那麼「禮貌」了……!以前那個把「すみません」(對不起、不好意思)常掛在嘴邊的景象,也變少了。
這就是我現在真實的心情。回到日本第四天。
日本防震措施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忙著看儀表板顯示的溫度,做緊急反應,這是台電核二廠正在進行的海嘯影響演練,日本福島核能廠因為受損,發生輻射外洩,行政院長吳敦義高度重視,親自視察核二廠運作情形,更要求將專業數據,轉化成庶民語言,讓一般大眾能夠清楚了解。
包括檢視核二廠防災防震措施,吳敦義也指示核廢料問題,要積極尋找"境外"處理場來處理,更透露中國大陸也是選擇地點之一。
至於台灣一旦發生像日本福島核電廠相同意外,台電表示他們的緊急處理原則,將以人民性命安全為優先考量,不走福島核電廠的處理途徑,第一時間就會放棄核電廠。
台灣目前有30多座偵測輻射的檢測站,除了還會再增設之外,吳敦義也請原能會,製作代表安全性程度的紅黃綠號誌,讓民眾清楚了解檢測值的意義,讓民眾面對輻射影響,能夠有更明確的依據。
日本防震措施 在 事先了解日本地震災害!訪日旅遊時有備無患! - FUN! JAPAN 的相關結果
JAPAN 編輯部就要介紹日本地震的二三事,看看日本的地震防範措施與台灣有什麼 ... 安全措施,減少傷亡,定期避難演練,做好防震措施等就顯得非常重要。 ... <看更多>
日本防震措施 在 日本預防地震措施 - 三度漢語網 的相關結果
日本防震 還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學校是第一避難所”——所有房子都可以倒,但學校的房子不能倒。日本有一個《建築物耐震修改促進法》,規定所有的公立學校必須高度 ... ... <看更多>
日本防震措施 在 地震防範措施|愛知縣政府官方網站 的相關結果
3 地震発生時怎麽辦 · 不要原地不動,為了防止窗戶玻璃、廣告牌等懸掛物砸向自己,應用皮包等護住頭部,然後尋找空地或公園進行避難。 · 遠離圍墻和自動售貨機。 · 注意將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