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不是個習慣忍氣吞聲的人,尤其在工作上。
還記得剛進上一家企業時,跟同Team某位男前輩非常不合。有次他在小組會議中臨時考我某某化學成份日文,我表明「不知道我要查一下」接著對方開始嘲笑人:「不懂公司採用外國人幹嘛?妳連化學成分的日文都不會,日文這麼差還想待大企業,前輩給妳一句話,撐不下去就別撐喔」
那一刻,我知道仇結定了😒
首先我做的是國際市場行銷又不是研發人員,我日常工作還真用不到化學原料日文,再者他在會議中考我的日文和會議主題完全無關。
反正君子報仇三年不晚!
幾個月後的海外出差,剛好在現地安排了海外雜誌採訪公司頭頭,我協助完採訪之後,頭頭開心表示「公司能採用到妳這麼優秀的外國人社員真是太好了,有妳在我就安心」
「不不不,我一點都不優秀,我日文很差😔」我順勢表示
「妳日文哪裡差?起碼比在座日本人都好」頭頭捧人
「可是xx先生(我指著討厭男前輩)說我日文很爛,覺得我不應該待在公司,被他那樣一說我也開始思考自己是否能力不足高攀了公司⋯⋯」
頭頭還沒聽完整句話馬上轉頭怒瞪男前輩並且大罵「敢講別人日文差?你有好到哪裡去?人家起碼會幾種語言是國際通用人材,你這種的出了日本就派不上用場好意思笑別人」
我絲毫沒客氣喔,當頭頭當眾痛罵男前輩時,我就是帶著「哇哈哈你活該」表情堅定看著對方😏
那之後,在公司前輩就不敢惹我,有識相懂得保持距離。
讀者們常會私訊聊職場煩惱,尤其是因為某特定人士(比如上司比如前輩)而持續吃虧持續被占便宜的部分。老實說我的工作字典裡從來沒有「以和為貴」,我覺得有些事就是要據理力爭或以牙還牙!這是個弱肉強食世界,你越寬容別人越會欺負你。
換句話說如果覺得吃虧或受到不公對待,建議大家在對的時機訴諸更高層上司或法律。
去年有位Youtuber擅用中古小姐文字內容到她開營利的影片裡,某些網友在低卡上大做文章詆毀本人名譽。其實在那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有低卡這個平台,我發現某些低卡青年很有趣。當你不告他們的時候,對方會罵你「啊哈哈,不是說要告怎麼都沒下文?」(很顯然這些人認為世界以他們為中心,今天告明天就要為你審理,好像我或律師或檢察官都很閒似的🤷🏻♀️)
請委託人幫我告了好些低卡網友呢
其中有幾位刑事不起訴且沒來道歉的,我會繼續告民事!!(這也是我捨不得去函低卡要求撤掉言論的原因)其中有一位更改了姓名,警察說查不到行蹤(好啦,父母給妳的名字都能因為我而改掉,我也算佩服)其中有幾位正在談和解。
來找我談和解的同學們,我覺得你們願意正面迎戰的姿態很值得鼓勵。老實說你們在低卡上寫那些有的沒的我完全可以不看,不用花錢花力氣找委託人找律師去告你們,但是呢,我願意把你們的話當一回事,所以沒有要以和為貴!也覺得各位有必要了解你自己在寫甚麼。
只是來談和解的同學,你們開口提的和解金額實在超出我預期太多。去年同樣因不實網路言論我告過醫生,對方和解金額是十萬元。我可以諒解你們全部是沒有經濟能力的學生(而且好幾位都說自己有學貸有負債)但吃米必須知道米價,所以我也有必要把台灣告人行情大致寫一下。
首先,律師諮詢費基本上一小時就是一萬元。律師費用也是十萬元起跳,委託人聯絡這個那個的工本費三萬元(因為我本人沒時間所以需要委託人)換句話說你們賠的錢其實連律師一小時諮詢費都不夠,如果拿那個金額去找律師,對方肯定叫我滾。所以下次當各位再遇到同樣事件時,我不覺得有能力請律師的人會願意讓各位用低額款項和解。
以下莊同學因情況特殊,我願意讓對方用超低金額和解,下面是她的公開道歉函,自8月17日早上九點起於此處公開刊登三天。又,從莊同學字面來看我覺得對方已經有反省,所以大家不要責怪她喔(咦?這語氣有沒有很眼熟😏)
「本人於109年8月19日,因youtuber強運少女在沒有取得作家中古小姐同意下,擅自使用中古小姐文字內容於影片開營利的著作權爭議事件中,在Dcard平台上發表「嘴臭到不行……這種人還配當作家嗎」言論,以不當用詞批評中古小姐,造成中古小姐名譽損害,蒙中古小姐原諒不予追究,本人於此向中古小姐表示最深之歉意,會在往後注意網路留言用詞並反省自我價值觀。
此致中古小姐
莊同學道歉啟事已於0820早上九點為止公開刊登完畢,原檔案已撤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從語言文化看懂台灣食物的前世今生! 番茄醬的英文Ketchup出自閩南語? 冬粉,其實一直都寫錯字啦! 十九世紀末清法戰爭期間法國士兵在基隆賣汽水? 全球美食天堂台灣,代表性小吃多不勝數:蚵...
日文 名字 字典 在 【_天啊,拎杯的日本丈夫好靠北_】 Facebook 八卦
【中文造詣的重要性】
再過兩天,我們就要離開月子中心回家了。其實尚未坐滿30天,但為了配合板桓先生公司的六日休假,我們便決定提早退房。但由於娘家阿木堅持要我做滿四十五天的月子,所以接著也多訂了一個月的月子餐外送及鐘點清潔人員到府,好讓阿木安心。
月子都快做完了,板桓秘密的中文名字尚未有任何著落。龍哥其實早在郝膝出生後沒多久,便將郝膝的八字與父母名字送去給算命師取。拎杯喜歡這算命師的點就是,他不會制式化地要妳選擇他挑的字,而是會替我們算出適合的五行筆畫,而父母便可以從同筆畫數裡挑選自己喜歡的漢字。這樣幾乎是等同於自己取名,讓一直想自己取名的老木十分開心。
只是算命師給的五行筆畫字典到來後,喜歡鑽研漢字的拎杯卻挑了又挑、怎麼都找不到喜歡的。眼看著快要出月子中心,拎杯得趕著去報台灣戶口、申請日本出生登記、辦台灣日本護照...,卻連最重要的中文名字都還沒決定,讓拎杯心慌不已。
昨晚,一直想不出名字的拎杯自暴自棄地對板桓先生說:「babe,這本字典裡的8劃跟16劃裡,你挑幾個日文也可以發音的漢字給我!我再從裡面挑幾個來組看看。」板桓先生接過算命師給的字典,仔細地把幾個字給圈了起來、再轉交回來給我。
不知道是板桓先生太老實、還是想法一直線,明明要他圈起來的字是要拿來取兒子的中文名字的,但他卻連不適合放進名字的字也一併圈起來、就是因為日文裡有那發音。其中拎杯看到某個他圈起來的字、受不了地大笑著說:「你老濕的,為什麼會把這兩個字圈起來?加上兒子要從母姓,那他的名字不就是...
李乳噴?」
---
貧果「父親的中文造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報導~
【後記】板桓先生被拎杯這麼一說,雙頰泛紅地嚷著:「我沒有這個意思!!只是,妳要我把有的發音圈起來,這兩個字只是剛好而已啦!」
即使板桓先生看起來害羞到快腦充血,拎杯還是繼續揶揄他:「可惜筆畫不對,不然你應該會更喜歡『李貧乳』這種組合。」拎杯低頭看了看,對著另一個他也圈起來的16劃漢字大笑:「噗哈哈哈哈哈哈,你第三個字竟然也圈了這個漢字~
十六劃,頭。這樣組起來真的好嗎?」
(#不用等孩子長大就會恨我們)
-
(圖一:傳說中的神奇漢字組合。)
(圖二:就是因為你要取這名字,所以郝膝才這麼討厭你。)
(圖三:這兩天因為乳腺炎高燒不退,所以兩天都沒將郝膝推來母嬰同室。沒想到郝膝跟漂釀小護士們混得太好、胃口大開,昨晚隔了兩天才再看見郝膝時嚇了一大跳,心想護士怎麼會抱隻肥滋滋的不知名小屁孩來我房間。看了很久,都很懷疑護士是不是抱錯小孩。後來直接打開尿布、檢查屁股上的胎記,這才確定暴肥小神豬真是我郝膝。
結果嬌妻仔細端詳了一番,做出了個結論:「他長得,越來越像老潑了!」)
*龍哥本名不姓李,只是個舉例。
日文 名字 字典 在 不禮貌鄉民團 Facebook 八卦
我自小就是在台語家庭長大
出社會後也是說國語居多,說台語的機會也較少了
昨天看到盧廣仲與蔡振南的對手戲
盧廣仲把台語講得非常漂亮,讓我超級感動
他的台語幾乎比九成以上的本土演員 (包括三立與民視那些老牌演員)還要標準,真的強烈推薦大家看看
先看下行連結《花甲男孩轉大人》的片段,看完之後,再重播一次影片,搭配以下講解。
https://www.facebook.com/134844649177/videos/10155286649819178
這段影片,精采絕倫。一鏡到底,走位流暢,針鋒相對,氣口十足。
不管看過幾次,一點開來,就不知不覺會看到底。
台語影視需要更多這樣水準的劇本和演員,才有可能減緩台語滅亡的速度。蔡振南的演技自然不用講,盧廣仲的演技和口條才是這段戲最驚喜的亮點。要不是影片就先說了是蔡振南與盧廣仲的對手戲,否則我光看影片認不出那是當年咧嘴傻笑唱著「對呀對呀」的盧廣仲。
當然,盧廣仲身為年輕一代,台語雖然輪轉,但不免犯下一些新世代台語常見的錯誤。不過也帶出了不少相當道地的台語詞。以下一一解說。
-3:30處,可以聽到蔡呼喚盧「阿甲」,或許是編劇對同性戀的隱喻?網路常以「假」的台語「ké」來稱呼「gay」,但又由於注音打字不選字常打成「甲」,於是「甲甲」成為近年來網民用來稱呼男同性戀的暱稱。(網友補充:純粹是盧的角色叫鄭花甲,跟甲甲無關)
-3:09處,蔡振南以國語講出「同性戀」,同性戀究竟有沒有台語可以稱呼?事實上是有的,畢竟這種行為古已有之。男同性戀台語稱為「坩仔仙」(khann-á-sian),「坩仔」原本指的是陶鍋,陶鍋覆蓋著看,鍋底圓潤豐滿,中央又有些許凹陷,有如人之臀部(我給這個想像力87分),因此也成為屁股的代稱。加個「仙」字,如同「燒酒仙」(酒鬼)的構詞,代表沉迷於屁股的人。順帶一提,肛交在台語稱為「摃坩仔」(kòng-khann-á),不過這些話都帶有貶意。而女同性戀,台語稱為「磨鏡的」(buâ-kiànn--ê),這詞相當古老,在中國古典色情小說就常見到。因女同性戀兩人相對交叉,完全對稱如同照鏡一般,因而得名,說起來這名字既寫實又文雅呢。那麼,台語有沒有包括男同、女同的同性戀泛稱詞呢?我是沒聽說過。因此,如果考慮到「坩仔仙」的貶意,以及沒有男女通用的泛稱詞,借華語之「同性戀」來用,還算適當。當然,也可以直接把「同性戀」三字用台語讀為「tông-sìng-luân/luān」。(網友補充:日治時代有語料稱同性戀為「同性愛」tông-sìng-ài,應是從日文借來的詞彙,是值得撿回來用的台語詞。)
-2:29處,盧廣仲說「你坐監(tsē-kann)彼幾冬」,不是「予人關」(hőng-kuainn)這個初級程度台語,而是專業的「坐監」,令人激賞!
-2:26處,盧廣仲說「人咧談戀愛的時陣」,猴~~~抓到了!!我重複看了好幾次他的嘴形,嘴唇沒有碰在一起!「談戀愛」的「談」是「tâm」,盧說成「tân」了。比較有爭議的是「戀愛」,他說的是「luān-ài」,也就是兩個音都是低音;但其實「戀」在台灣民間一般讀作「luân-ái」,第一個字讀音較高些。就教育部的台灣閩南語字典而言,「luān」才是正音,「luân」是俗讀,但在台灣閩南語字典中,所有「戀」的詞彙,包括戀愛、熱戀、初戀,都是標音做俗讀的「luân」,成為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字典中,相當少見的以俗讀當正音的字。
-2:18處,盧說「彼是『天生』的」,其實「天生」台語有個很常用的詞,叫「生成」(senn/sinn-sîng)。
-2:04處,盧說「你敢有腳數(kioh-siàu)」。首先就是「kioh-siàu」這個「kioh」的音,路上抓一百人來問,一百個猜不到是「腳」字。但其實「腳」本來就是入聲字,念成「kioh」是合理的。至於我們常用來稱呼腳的「ㄎㄚ」,那是「跤」。「腳數」其實就是「角色」,以前的人會以「好腳數」來形容戲台上的「好角色」,或用以稱讚人為厲害角色。近年來由於電視媒體「叫小賀」(腳數好)的強力傳播下,「腳數」又被理解為「膽識」之意。
-1:55處,「起跤(kha)動手」,這句漂亮!
-1:43處,「你袂良心不安喔」,良心的「心」有合嘴唇(sim),光這點大概就贏過一半同年紀的演員了。但是,硬要挑剔的話,盧廣仲搞不好本來要講成「ㄒㄧㄣ」的,只是被下一個字「不」的「ㄅ」聲母開頭合起了嘴唇。我不確定他念這種m結尾的字標不標準,畢竟他剛剛「談」(tâm)就講成「ㄉㄢˇ」了。
-1:21處,「你喔抾捔啦」,這個「抾捔」事實上「捔」要念成比較高音的「ka̍k」,但包括蔡振南在內都念成比較低音的「kak」,一方面是有些地方的腔調已經丟失了高音入聲的原因,一方面是現代人常開玩笑把「抾捔」用華語講成「撿角」,「角」的台語是低音的「kak」,未來知道「捔」要念成比較高音「ka̍k」的人就越來越少了。
-1:02處,「來比賽」,這算華語式台語,道地的台語應該是「來相輸(sio-su)」、「來拚輸贏」之類。
-0:53處,「我看你頭殼悾闇啦!」在90年代,有一齣連續劇「愛」,裡頭有一個飾演腦性麻痺的角色「康安」,演得維妙維肖,當時不少觀眾以為是真的腦性麻痺患者飾演。這個角色走紅之後,也產生不少人以「康安」一詞取笑別人的行為。然而「康安」效應,其實不只是由於角色刻劃似真,一部份是名字「康安」(Khong An)其實與台語說人愚笨的「悾闇」(khong-am)音近,因此講到「康安」這名字,自然就與「悾闇」聯想在一起,這個角色和名字才深植人心。盧廣仲在此講的是道地的「悾闇」而非「康安」。至於有些人以為是因為「康安」這角色的關係,因此台語以「康安」形容愚笨,那就倒果為因了。
-0:41處,「你這馬是認真的嗎」,這種「嗎」字結尾問句是現代人常見語病,道地說法是「你這馬敢是認真的」。
-0:17處,「忤逆」(ngóo-gi̍k),不是囉哩吧唆的「你毋聽我的話」之類,相當颯爽俐落的用詞。
整個來說,這個片段相當令人激賞,光是這三分鐘的片段就是最好的預告,會讓人不禁想追劇。我期待未來有越來越多高品質台語戲劇的創作,打開新的市場,這是除了本土語在教育體系中教學之外,保留本土語言最大的力量。
--
以下廣告,都是我的演講
題目:我的文獻哪有這麼臺!----台灣文獻收藏的故事
時間:6/10(六)19:00-21:00
地點:台中市東區旱溪街48號(台中樂成宮旱溪媽祖廟社教大樓)
題目:臺灣史超級有梗:我從故事與史料看到的世界
時間:6/17(六)14:00-16:00
地點:桃園市龜山區明興街61巷8號(新星巷弄書屋)
報名網址:https://goo.gl/00tgRc
題目:歷史小說《忤》新書發表對談(與作者林剪雲老師)
時間:6/17(六)19:00-21: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紀州庵文學森林)
報名網址:https://www.beclass.com/rid=203c76e59366f3b06034
題目:我的文獻哪有這麼臺!----台灣文獻收藏的故事
時間:6/25(日)10:30-12:10
地點: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國立臺北大學圖書館B1)
日文 名字 字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從語言文化看懂台灣食物的前世今生!
番茄醬的英文Ketchup出自閩南語?
冬粉,其實一直都寫錯字啦!
十九世紀末清法戰爭期間法國士兵在基隆賣汽水?
全球美食天堂台灣,代表性小吃多不勝數:蚵仔煎、牛肉麵、滷肉飯、珍珠奶茶……走過、路過、吃過這些美食,但你想過這些美食是怎麼來的嗎?它們的名稱又有什麼特殊意涵?
本書旁徵博引,透過大量蒐集的資料,加上作者滿滿的好奇心與聯想力,帶領讀者從《黃帝內經》談到基督宗教聖歌,從網路閒聊說到字典考證,展開一場精采的百年美食文化考察之旅。全書內容共分成三大部分:
●台灣食物語源考察
台灣食物名稱源頭多樣,從歐美輸入的甜不辣、東南亞名字的蓮霧、來自日本的阿給,還有許多源自古漢語、原住民語,甚至還有反輸出成為英日語系外來語的小籠包、珍珠奶茶。包羅萬象的食物語源,應證台灣多元文化的歷史源流。
●美食的前世今生
從語言切入,不但能找出食物的源頭,還可以發現美食背後的歷史。烏魚子從荷蘭時代就閃閃發光!同時也成為荷蘭的徵稅對象。滷肉飯大受歡迎,其實和白米大變革──在來米轉為蓬萊米有關。台灣人以前不太吃辣,戰後外省族群不但帶來麵食文化,也帶來了吃辣的習慣。
其實,食物的背後不只有歷史故事,還有地理差異。像是過年一定要吃的「長年菜」,南北吃的其實不相同。而傳統的「南湯圓,北元宵」,又是如何區別?都可在本書一探究竟。
●台灣的美食文化
熱鬧滾滾的辦桌,背後有何深厚的人文底蘊?以前台灣人習慣吃米飯,今日卻有台南擔仔麵和台北牛肉麵節,這些麵食文化是從何興起?至於節慶必吃的食物,又形成哪些特殊的美食文化規則呢?
本書透過從語言文化的考證,可以清楚看到,台灣美食的名稱來源多樣,多種菜系豐富了台灣人的口味與生活。廣大的素食人群,也許有機會把「蔬食文化」推廣成有潛力的新菜系。而泡沫紅茶等反輸出的外來語,更推廣了台灣的知名度,未來又有那些潛力新美食會在世界各地流傳,值得拭目以待。
作者簡介: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專欄作家,兼任英語、華語導遊。
長期關注台灣多元族群,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三十多種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聯經)等繪本。
尊崇曹永和「台灣島史觀」,服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相關著作:《台灣史新聞》《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