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講述全球投資理由與作法的“Own the World”,中譯版《買下全世界》已經在本周三出版了。
面對當前投資大眾普遍認為最應該投資的地區或是最值得買進的產業,就順從大眾看法,到底有什麼問題?為什麼麼全球投資會是比較好的做法。本書有完整論證。
綠角很高興受邀為中譯版撰寫推薦序。
綠角跟出版社要了三本新書,舉辦”分享綠角推薦序,抽新書”的活動。
只要在自己的臉書分享這篇推薦序。就有機會得到《買下全世界》新書一本。
馬上點選”分享”,就有機會得到新書喔~~
★活動時間:即刻起至2020/10/10(星期六) 17:00。
★本活動共抽出3位幸運朋友,各可得《買下全世界》一本。
★得獎公布:2020/10/11(星期日) 於本臉書專頁公佈得獎者(預計晚上公告)
★請各位朋友記得將分享訊息開放「公開」模式,方便確認資格。
1.綠角保有認定參加者資格的權利。
2.本活動贈書寄送限臺澎金馬地區。
3.幸運獲獎者,綠角將以Facebook訊息,詢問得獎者姓名與收件地址等聯絡資訊。若超過期限無法取得獲獎者資料,或得獎者僅能提供國外收件地址,視同棄權。
(參加的朋友請記得在星期日前來看一下自己是不是中獎者。假如中獎,記得查看自己的臉書訊息,並小心系統是否將綠角的訊息歸類於陌生訊息喔。)
綠角推薦序如下:
全球投資,是一個正確,但甚少被採行的投資方法。
目前的投資人心態就是一個例子。
在2020的肺炎疫情中,台灣控制得當,本地經濟活動未受到重大影響。高權值股台積電股價表現良好,造成台灣股市明顯上漲。許多投資人認為:”何必遠求,投資自己國家股市,成果就很好了啊。”
假如真要進行國際股市投資,台灣投資人也大多會想:”投資就是要買最強的美國股市啊。何必去買歐洲、新興市場這些表現相對虛弱的市場呢?”
看對單一市場,大舉投入,似乎才是投資正道。
但是,只投資單一市場有其風險。
許多只投資自己國家股市的投資人認為,身為本地投資人當然最熟悉本地市場。問題是,不是只有你熟悉本地市場。成千上萬的本地投資人,對台股市場都一樣熟悉。這方面其實不構成優勢。
另外,投資單一市場會受到嚴重負面事件的打擊。在1917年投資俄國股市以及在1939投資德國股市的人,會分別體會到共產主義與戰爭對整個經濟體與資本市場的沉重打擊。
目前的市場風向是國際投資就是要買美國,或是買美國大型股、科技類股。
2006時的潮流則是,國際投資就是要買新興市場,或是買拉美與東歐基金。
2006當時投資人對於新興市場未來龐大獲利的信心,跟2020現在相信買美國股市就會大賺的信念強度,可說不分軒輊。
事實是,投資人往往可以很精明的辨識出過去哪個市場表現最好。然後以為過去表現好的市場,未來就會績效突出。
這叫做看後照鏡開車。
其實,對於未來哪個地區的市場表現最好,投資人往往一無所知。
回顧歷史,我們看到各市場的興衰。1980年代,日本股市表現最好。1990年代,美國股市因網路科技類股的興起,表現優異。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是新興市場股市表現最好。
在這些年代追逐單一市場的投資人,會分別遇到1989日本泡沫經濟破滅,2000美國網路科技泡沫,與2008金融海嘯後表現沒有起色的新興市場。
看過去哪個地區表現好,然後投入,其實正是應該避開的不良投資行為。
全球投資,讓投資人避免投資單一國家股市卻遭遇嚴重負面狀況的可能,也讓投資人避免追高的不當行為。
除了控制風險之外,全球投資也是一個報酬增進方法。
想想看,假如你只投資單一地區,譬如只投資美國。結果接下來20年,全球股市是歐洲已開發市場表現最好。因為錯過最好的地區報酬,你的績效將遠遠落後全球投資的成果。
全球投資可以降低你遇到嚴重不良後果的可能,更可以確保你不會錯過全球表現最佳的市場。是一個值得採行的風險與報酬處理方法。
目前要對全球股市與債市進行投資,最方便有效的工具,是在美國掛牌的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ETF)。利用這些標的,一般投資人也可以用很低的成本組成全球化投資組合。
《買下全世界》這本書,讓讀者可以用正確的角度來觀看投資。破除盛行的迷思,走上投資的正途。
新興市場etf綠角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八卦
有人有這樣的說詞:
“像你們這樣把資金都移到美國投資,台灣金融業者那有進步的機會呢?”
OK,那我們就分析一下把錢留在台灣,會有怎樣的”成果”。就從2006,綠角財經筆記成立,到現在的狀況做個對比吧。
2006當時,在台灣買境外基金,股票型基金要收3%手續費。債券基金要收1.5%手續費。到2018仍是股票型基金3%,債券型基金1.5%。
(基本規定就是如此,現在的業者頂說只能說打折打比較多)
2006當時,在美國投資ETF,透過低費用券商,每筆交易,不管金額大小,收費6.95美金。2018,像Robinhood,Firstrade這兩家券商,已經可以免費交易美國當地全部ETF 。
2006當時,在台灣販售的境外基金,股票型基金經理費,一般是1.5%。債券型基金經理費,一般是0.75%。非常一致,例外不多。到了2018仍是如此。
2006當時,美國當地發行的新興市場ETFVanguard FTSE Emerging Markets ETF (美股代號:VWO),內扣總開銷是每年0.30%。到了2018,已經降為0.14%。美國當地的指數型基金,像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在2006的內扣總開銷是0.19%。2018已經降到0.14%。2018這年,更有業者推出零內扣費用指數型基金。
當美國不論是交易費用跟內扣費用都持續降低,持續進步的時候,我們看到國內金融業者,不論是交易費用跟內扣費用,都紋風不動,看不出任何進步的跡象。
為什麼台灣業者沒有進步?
理由就在於,他們提供這樣的服務,搭配上這樣的收費,在台灣仍是大行其道,投資人還是買單。
他們生意還做的下去,為什麼要改?
所以,假如你在十年前相信,錢要留在台灣,台灣金融業者才有機會進步。你看到的是,他們根本不會進步。
你給他們機會,他們不給你機會。
正常狀況,什麼時候會進步?
就在業績衰退的時候。
餐廳發現顧客減少,跑去同業那裡,就會開始思考,如何改進菜色,或在價格上更有競爭力。
汽車廠發現銷量減退,就會開始檢討是否要加入更好的配備與性能。
各行各業,往往就是在面對競爭壓力時,才會進步。金融業也是如此。台灣金融業者更不是例外。
身為投資人的你,假如無視於這些次等服務,繼續使用這些次等產品,你就是在害自己,也在害台灣業者。
你會害到自己,因為高成本幾乎註定會帶來比較差的績效。
你害到金融業者,因為他們會以為自己沒進步也沒關係。跟外國水準愈差愈遠。
客戶與投資人,自然的選擇,就應該是去選用好的產品,好的服務。落後的業者發現做不下去,力圖改進。這才是促成進步的機制。
而不是明知台灣業者爛,還要相信像”反共抗日,莊敬自強”這種民族主義式的口號與理由,留下來支持台灣業者。
當台灣基金業與從業人員,無法改進自身品質,只能藉由國族主義口號要投資人留下來時,我想,他們是否已經沒有其它好一點的論點了。
因為,這根本就是一個很爛也站不住腳的理由。
能否把花在建立與宣傳這些爛論點的心思,花一點點在改進自己上面?
好的服務與產品,才是顧客青睞的理由。不是你跟客戶同一國,所以客戶就要義無反顧的支持你。
(全文請見: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18/11/dont-be-fooled-by-investment-nationalism.html)
新興市場etf綠角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八卦
三月最熱門的文章之一,是"巴菲特2019致股東信讀後感"。這系列共有四篇文章。
每年閱讀這份致股東信,總會讓人有新的想法。譬如"買保單來賺錢,還是買保單被賺錢?",就討論了應該利用巴菲特的獲利模式,而不是被該模式利用。
"台灣ETF完整列表與費用總整理",持續是前十大熱門文章。看來應該是篇有用的文章。
討論兩支台灣ETF的文章"國泰新興市場ETF分析介紹(00736,2019年版)"與"元大台灣卓越50ETF分析介紹(0050,2019年版)",也是前十大熱門。前者是國內業者的新嘗試,後者是國內ETF業界的老面孔。
2019三月訪客來源的前五個國家分別是台灣、香港、美國、新加坡與日本。
日本取代了二月的第五名,英國。這應該不是日本讀者增加,應該是去日本玩的朋友,在日本看綠角財經筆記。
謝謝大家的支持。
(三月回顧全文可見今天的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19/04/2019.html)
新興市場etf綠角 在 vxus綠角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八卦
買這支etf 等於同時投資了匯豐雀巢Toyota和三星綠角介紹Vxus 綠角的指數化 . ... 投資範圍是美國以外的已開發與新興市場。 ... <看更多>
新興市場etf綠角 在 建議避開新興市場債,同時留意CCC、BBB信評比重!|蕭碧燕 的八卦

升息近尾聲!想買債券基金,怎麼挑?基金教母蕭碧燕傳授真功夫!投資人應把握「配息滿意、波動接受」原則,但建議避開 新興市場 債,同時, ... ... <看更多>
新興市場etf綠角 在 Re: 比綠角更簡單有效的指數投資法? - 看板Foreign_Inv 的八卦
綠大做為我的投資股票或類基金股票啟蒙人,我想在這兒發表。我的看法是,正如遠
大大說的講法,全球市值來講,儘管vt已經是能投資的最分散標的了(追蹤股票最多隻的標
的明晟指數沒人追蹤),但距離真實世界的市值分布還是稍有差異。所以我想如果把新興市
場主動拉到四分之一,雖不中亦不遠矣,長期下來應能更貼近被動市場報酬,隨各區塊市值
波動而波動,我認為各區域內自己的相關性是較高的,畢竟就是人為地把各大地理區塊依照
一些屬性分成幾大市場,這樣稍微拉高比例應該不會脫離真實全市值報酬太多。
至於再平衡則是屬於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管理學問上行之有年的老方法。先不論
美國現在市值究竟會有多誇張的占比。五十巴仙!七十巴仙!甚至嚇死人的九十巴仙! 就我
這樣幾篇文看下來猜測j大的想法是綠角派要跟隨市值而被動,那麼分成四大區塊主動把新
興市場股票的占比拉高到接近真實世界市值占比,但不進行再平衡應該會更接近j大認為的
被動投資吧。我猜想綠大進行分區再平衡應該有某種相信均值回歸的可能,可能是他認為這
樣能投資得更心安。就市值被動派來說也就是j大認為的綠角派,主動拉高新興市場並且完
全不進行再平衡,就算到最後真實世界的市值占比是新興市場九十八巴仙或亞太已開發九成
八或美國九十八八仙也不進行再平衡,心裡也不會投資得不安穩,綠角本身推崇的做法應該
是讓心裏更安心才能投資得更久的投資組合管理法吧。
※ 引述《commiserate (無)》之銘言
: 綠角資產配置的觀點,可以參考他網誌
: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08/07/1asset-allocation-in-esse
: ncedetermine.html?m=1
: 2007年四個區域市值30:30:25:15
: 新興市場占25%,亞太占15%
: VT呢?現在美國超過50%,新興市場6%
: https://www.etf.com/VT#fit
: 新興市場股市這幾年不會萎縮19%吧
: 較有可能的解釋,是VT因為某些因素而無法完整持有新興市場股票
: 若主張全市場報酬,才應該走綠角路線吧
: 再來論相關性
: 區域股票相關性絕對不是100%完全相關
: 否則不管是各1/4但配置,或是全壓美國,
: 報酬應完全相同
: 事實上就是報酬不同才衍生出本討論串
: 也證明了區域差異存在
: 理論上,只要相關性非100%,就有分散風險的效果,對於資產配置的維持是有好處的
: 手機排版,請見諒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Sony G322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61.4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reign_Inv/M.1677588397.A.E2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