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瑪:
「虎斑弟找家喔~在溫暖的屏東!」
--以下為子民口吻--
《貓咪送養 在屏東》
姓名:虎斑弟弟
性別:男
年齡:目測約3、4歲左右,青壯年
個性:溫馴、撒嬌乖巧、貪吃、會照顧其他浪浪(算是蠻親貓但還是建議多貓家庭慎重評估一下)
結紮:已結紮(有剪耳)
健康狀況:因為無法安置,也沒有多餘的經費尚能做完整檢查項目(還有其他浪浪要照顧餵食),建議新手或是單貓家庭考慮。
確認認養成功會先帶去驅蟲除蚤,麻煩貓爸媽之後在帶去做疫苗及檢查喔!( 確認體內沒有蟲後及身體狀況ok再施打疫苗比較好 )
簡介:
虎斑弟弟是突然出現在餵養區(停車場)的貓。本來很怕人也不敢靠近人,自從帶牠去結紮後,開始變得溫馴愛撒嬌 (我完全沒有刻意去馴化牠)。但我也無法再多飼養貓.. 目前經濟能力也沒辦法送貓去中途那安置親訓。這讓我意識到是否為這親人孩子貼文找個家?
成貓個性穩定,適合新手,但是門窗防護要做好
不知道怎麼做防護,可以google搜尋:飼養貓咪門窗防護🔍貓咪剛到新環境也需要時間適應、認識主人,必須等牠自己主動來親近你、表達信任,可能會因為怕生、環境改變而緊張、焦慮、甚至可能會躲起來或是想逃跑,一定要有耐心,別著急弄破碗。
🚫NG行為:強行抱住、摸肚子、大聲吼叫、處罰、等等...
⭕正確行為:給牠一個房間 或是一個箱子、籠子(外面可以用布蓋住,貓咪就比較不會太緊張),放置飼料、水牠肚子餓了自然會出來吃飯,也要檢查是否有上廁所。
需要配合送養人:同意植入晶片、傳照片追蹤、認養切結書 (為保貓咪安全) ······飼養寵物也要定期帶去打疫苗,健檢。
我希望能找到一個真心願意照顧虎斑弟弟的爸媽,而且送養人與認養人可以是互相交流的貓友,不需要把送養人想的很機車、龜毛,配合送養人的追蹤、分享照片的同時也可以增進彼此的信任感以及友好。
豢養寵物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需將他納入你的人生計畫,不能因為工作、搬家、結婚還是父母及家人反對等等原因棄養···生病也要盡心盡力醫治。
聯絡方式
Email:[email protected]
「斑龜飼養環境」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斑龜飼養環境 在 黃阿瑪的後宮生活 Facebook
- 關於斑龜飼養環境 在 呂軍逸(蝌蚪老師) 昆蟲&生態講師 Facebook
- 關於斑龜飼養環境 在 走近動物園 Approaching the zoo Facebook
- 關於斑龜飼養環境 在 Re: [問題] 撿到一隻幼斑龜… - 看板Reptile 的評價
- 關於斑龜飼養環境 在 斑龜#澤龜#請教飼養環境問題- 寵物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斑龜飼養環境 在 Re: [心得] 斑龜飼養須知(新飼主快速上手要點)- 看板Reptile 的評價
- 關於斑龜飼養環境 在 澤龜飼養環境、陸龜生態缸、烏龜缸佈置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評價
- 關於斑龜飼養環境 在 澤龜飼養環境、陸龜生態缸、烏龜缸佈置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評價
- 關於斑龜飼養環境 在 台灣斑龜吃什麼的價格和推薦,DCARD、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斑龜飼養環境 在 斑龜飼養-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薦資訊整理 的評價
- 關於斑龜飼養環境 在 斑龜飼養-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薦資訊整理 的評價
- 關於斑龜飼養環境 在 斑龜飼養-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毛小孩推薦資訊整理 的評價
- 關於斑龜飼養環境 在 撿到一隻大隻台灣長尾龜,養了一週還不吃東西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斑龜飼養環境 在 [問題] 新手飼養斑龜問題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斑龜飼養環境 在 呂軍逸(蝌蚪老師) 昆蟲&生態講師 Facebook 八卦
「蝌蚪老師之-世界烏龜日」
每次幫烏龜泡澡時候,鄰居都會跑來問我
「這要怎麼賣...」😂
我從小就非常喜歡烏龜🐢,外公的水族館是我發現興趣的地方。我覺得烏龜給我一種穩定安定的感覺。我幫烏龜吃菜洗澡佈置環境六個小時也不會覺得無聊。哈哈哈
我小時候第一隻飼養的就是台灣原生班龜,因為漢聲小百科五月號,我認識了台灣的原生種,小百科四月號我學會了如何照顧一隻烏龜。二十多年後,我帶著孩子重回那個童年的我,希望他們重新認識動物,學習照顧他們。
記得高中在成功高中生物研究社養了55隻的烏龜,學長要我們從山上背石頭下山佈置缸子,我每天都在幫烏龜換水而樂此不疲!
今天是世界烏龜日,
希望大家能對台灣的烏龜多一分關心!
台灣原生種烏龜,目前有5種,分別為斑龜、中華鱉、金龜、食蛇龜及柴棺龜
我們曾經一個月內收到超過十隻棄養的巴西龜
收容了大湖公園釣起來的鱷龜。但也感謝很多飼主,沒有隨意丟棄,把烏龜交給了我們,不論繼續養著或是幫忙找到新主人,能夠讓這些寵物龜找到合適的主人真的非常重要。
➡️🐢🐢在世界烏龜日裡,不管你飼養什麼龜,或是你看到那種龜印象深刻,都一起來留言分享給我吧!
活動方式: 留言+分享一張烏龜照片 (不一定要自己飼養的沒關係。)
🐢我會抽出兩位贈送烏龜小禮物喔
🐢抽我做的烏龜殼標本會不會太狂哈哈哈😄
🐢那就送出一個龜殼標本/一個烏龜頭骨模型
#龜公予我
#世界烏龜日
#留言留起來
#不管養什麼龜愛牠就不要遺棄牠
延伸閱讀學習
🐢我的新寵物 烏龜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90211
🐢漢聲小百科四月號
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678056.html
🐢在龜的國度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54413
斑龜飼養環境 在 走近動物園 Approaching the zoo Facebook 八卦
【新加坡心得(一)】
#對動物的尊重
#減敏訓練
#人類配合動物
拖了將近一個月,拖到專頁讚數都破4000了,終於有時間、動力把新加坡行的心得分享給各位。雖然原先期望通過動物表演與動物訓練為切入點來切入,但因為我實力不足的緣故難以串聯成篇,因此今後將分成許多主題不同的小篇來完成。而今天,希望能跟各位分享我在新加坡深刻感受的──作為一間動物園,為了 #貫徹對動物的尊重,園方能做出什麼樣的事前準備。
長鼻猴是新加坡動物園最特殊的住戶之一,因為對食物的嚴格要求,除了原產地與周遭地區,境外的長鼻猴族群幾乎全滅。新加坡身為長鼻猴飼養的翹楚,不僅僅仰賴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更在許多細節上做出了努力。長鼻猴的主展場可說是全園最精妙的展區,除了動物幾乎都位在仰角,引導遊客配合動物習性向上看、降低視覺壓力外,平視視角的水體也不僅僅是做為猴子的水源與泳池而存在,除了布置毫不含糊,水陸交界的西瓜龜(Batagur borneoensis)、水面的亞洲龍魚(Scleropages formosus)甚至為完善生態系平衡而活動在展區地面層的赤麂(Muntiacus muntjak)以及樹頂區域的冠斑犀鳥(Anthracoceros coronatus)等「背景」的需求也得到良好的滿足,整個展區 #不只是為了長鼻猴而搭建的舞台,而是考慮到全部個體需求、致力於呈現真實生境的同時,藉由長鼻猴來吸引遊客佇足欣賞箇中奧秘。尋找猴影掃視展場的過程中,遊客可以看到許多不同物種在展區內各佔一方、相輔相成,#雖然以背景的身份存在,#卻享有等量的尊重。
在那些為了展示效果與物種特性而無法營造「低視覺壓力」的展區中,脆弱森林(Fragile Forest)可說是當中的翹楚,若長鼻猴展區是令我佩服,那脆弱森林就是令我震驚。在這個乍看下東拼西湊而成的大雜燴進入式展區中,以纖弱、神經質著稱的小鼷鹿能夠且願意大剌剌的漫步在遊客步道上甚至在單眼相機前漫不在乎的吃著午餐,看到這一幕時,第一個閃過腦海的想法已不是小鼷鹿本身,而是感嘆動物園到底耗費了多麼龐大的人力與心力來幫助他們減敏、究竟得有著怎樣 #深入骨子裡的信心及紮實的員工訓練,一個靠動物吃飯的機構才敢這樣將一般而言打掃展區都得小心翼翼避免驚動牠們的物種毫無保留得暴露於全世界「好奇」的遊客面前。甚至馬來狐蝠與三彩松鼠在被手癢的小女孩「疼愛」了幾輪之後,仍然不為所動的大口啃紅蘿蔔。
「#讓動物做好準備」這看似理所當然的一件事,實際上卻要求極為高明的管理水準,比起冒然把動物扔進偌大的展場並期盼牠們能自己找到出路、選定藏身處,新加坡動物園選擇透過完備的動物訓練以及每日的親近,讓進入式展區內的所有動物從出生就循序漸進習慣人類的出現,確保牠們日後能隨心所欲地出現在任何想去的地點,不必為了遊客的存在而委屈求全。對我而言,這才稱得上是完善的進入式展區。
在新加坡動物園,絕大多數的展示都是引導遊客親自去到動物的視角,而非把動物放到遊客面前,這不僅提升了探索感,更彰顯了動物才是主人的觀點。而說到讓人來配合動物,新加坡最著名的案例莫過於Night Safari,作為少有的純夜間且開放到午夜12點的動物園,Night Safari一轉正常套路,把「#在白天清楚看見沒在動的動物」這一動物園日常搖身一變成了「#在夜晚看不清活躍的動物」,除了亞洲象(Elephas maximus)、河馬(Hippopotamus amphibius)等大多數人難以想像會在夜晚活躍的物種,包括亞洲金貓(Catopuma temminckii)、幽靈眼鏡猴(Tarsius tarsier)、馬來穿山甲(Manis javanica)等等放在普通情況下,園方都巴不得把他們當成鎮園之寶來宣傳的尤物,Night Safari都維持一貫作風──打一開始就沒想給你看清,看不清又何妨?帶來的興奮不減反增。雖然其中也有許多晨昏活動的物種在夜幕降臨時照樣呼呼大睡,但這個新奇的思路不僅帶來觀光人潮,也在某種程度上拓展了遊客思維、讓人們意識到,#不是動物要在我們來的時候醒,#是我們得配合動物的時間來。Night Safari將「看動物」這一遊客評價動物園的重要指標模糊化,並且最大程度削弱照相留念的影響,轉而加強用心探索與體驗這些一般人在遊覽時容易忽略的眉角,在尊重動物的基礎上,不僅收穫了廣泛的好評,也讓業內人士看到動物園的更多可能性。
在尊重動物這方面,除了體現於傳統的展示設計,#動物表演的轉型以及其效果也是新加坡近年來改革的重點,下一篇(中間可能會穿插幾篇其他主題)就來與各位分享,新加坡動物園的「表演」在我看來是甚麼樣子,並且這樣的表演模式與呈現可能對遊客的遊覽行為帶來哪些影響。
斑龜飼養環境 在 斑龜#澤龜#請教飼養環境問題- 寵物板 - Dcard 的八卦
國小的時候,莫名奇妙來到我們家就養了10幾年了,但一直都養在阿嬤家不常看到,小時後不懂事所以都亂養,只覺得也陽光、遮陽、水、空氣、食物就行了, ... ... <看更多>
斑龜飼養環境 在 Re: [心得] 斑龜飼養須知(新飼主快速上手要點)- 看板Reptile 的八卦
斑龜飼養 須知容器: □ 一般的塑膠整理箱、收納箱比較適合,因為養龜要常 ... 疾病症狀,要重新檢討飼養的環境,嘗試用別的食物誘食環境: □ 要有水 ... ... <看更多>
斑龜飼養環境 在 Re: [問題] 撿到一隻幼斑龜… - 看板Reptile 的八卦
1.感覺好像是龜痘
2.澤龜飼養環境的基本原則是水要過背(至少1.5~2倍),要提供上岸休息的地方。
幼龜怕溺水可斟酌再少一點。
3.佈置造景時要小心注意會不會有卡住或無法翻身導致溺斃的地方。
4.要常換水,水質不好容易生病。
5.一定給日曬(不要透過玻璃窗),不需要直射,只要是在室外空間便已足夠
能每天最好,最少也要一週2~3次,一次15~30分鐘以上。
要小心不要曬死(所以可製造陰影處,讓烏龜躲太陽)
6.不要放冷氣房,特別是一下有冷氣一下沒有,溫差容易導致感冒,得肺炎。
班龜是台灣原生龜,所以台灣的春夏秋冬氣候都很能適應。
7.可馬上餵食烏龜飼料,烏龜飼料品牌很多,價差也大,
日本高夠力Hikari,德國Tetra,波蘭tropical,台灣的鮮蝦食譜等,
是一般飼主公認愛用的可靠品牌。
8.葉菜,白肉或魚肉(都要生的。紅肉怕太油膩,避免為佳)也都可餵食,
幼龜偏葷,長大後偏吃菜(但這只是概論,食性會依個體不同),
食物越多元,營養越豐富,個體的健康便更可期待。
9.幼龜能吃就盡量餵,早點長大早點脫離危險期,但這是我個人偏好的飼養方法,
也有很多飼主會嚴格執行一次一烏龜頭型大小份量的飼料量。
10.
建議用第一種飼養法,第二種飼養法較適合亞成或成龜。
比起皮膚病,殼的部分比較讓人擔心,沒照片影片無法判斷,
若行有餘力,可帶到有爬蟲專長的獸醫院檢查,
若沒有餘裕,至少觀察烏龜的食量及活動力,
夏天,烏龜的食量要大和活動力要強,才算是健康及正常。
(有的烏龜個性謹慎怕生,剛到新環境,會有幾天不吃的情況)
以上提供參考,另外可在臉書搜尋烏龜,會出現不少養龜的相關社團,
如:
烏龜飼養討論專區
水龜澤龜飼養討論、領養送養
裡面資訊都很豐富,也可參考。
祝順利
※ 引述《SIL (SIL)》之銘言:
: 今天帶小孩去爬山
: 停完車看在輪子旁草皮看到一隻幼龜
: 還想是不是來爬山的小孩帶著烏龜來掉地上的
: 當下想說放著牠在停車場不管大概難逃被路殺
: 而且附近也想不到合適的地方野放
: (懷疑是不是這兩天大雨被從山上沖下來的)
: 所以就先把牠給帶回家
: 現在有打算直接把牠收編養起來
: 不過幾個問題想請教一下板友們:
: 1.健康問題
: 帶回家仔細檢視後發現這隻幼龜有兩個狀況
: 第一個是在牠的右腳和脖子有白色顆粒
: 原本以為是魚類常見的黴菌或白點
: 不過以棉花棒擦拭後發現並無法去除
:
: 請問這會是寄生蟲嗎?如何處理?
: 另外就是發現牠背甲右下側有點變形
: 可能在停車場還是有被踩到或壓到
: 手抓著龜殼邊緣會晃動,可能那裡有折到
: 不過目視看不出傷口
: 這部分我需要做什麼嗎?還是順其自然?
: 2.飼養與照護
: 龜窩的部分有上網查一些資料,目前兩個選項
: 一個是整理箱搭配石頭或浮島,以水為主。
: 另一個是空心磚在陽台圍個區域,裡面放個水盆搭配斜坡,陸地的比例多一點
: 請問哪種會比較合適?
: 另外養魚通常會建議新魚頭幾天先不要餵食
: 烏龜的部分會有類似的建議嗎?
: 上次養烏龜已經是三十年幾前的巴西龜
: 還請大家指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7.253.8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eptile/M.1628432421.A.344.html
※ 編輯: happydays (150.117.253.82 臺灣), 08/09/2021 02:07:4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