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再次感謝市民朋友。今天接下當選證書,是我責任的開始。
這幾天沒有停歇,為市民朋友們四處徵詢優秀人才,希望在8月24日立即上工、為高雄緊來拚!💪
.
【8月21日陳其邁辦公室新聞稿】
陳其邁市府團隊正式出爐 年輕、專業、性別三大亮點
準高雄市長陳其邁今(21)日宣布副市長及一級機關政務首長名單,副市長為史哲、林欽榮、羅達生;且女性比例達三分之一。陳其邁表示,市府團隊以專業、在地、年輕為遴選標準,期許團隊成員能發揮緊緊緊、衝衝衝的拚勁,在產業轉型、增加就業、重大建設以及減少空汙四大優先的施政目標下,全力為高雄市民服務,讓高雄市政大步邁進。
陳其邁指出,羅達生在經濟部歷練相當豐富,從工業局技士一路到技術處處長,許多國家重大高科技的產業計畫,像是領航企業深耕計畫、就是由他負責。自己過去在行政院時,經常有共事和開會的機會,羅達生對先進半導體製程或是高階製造中心都十分瞭解,是實際執行傳統產業升級的重要推手。
陳其邁表示,林欽榮過去無論在高雄或台北,都有相當優秀的執行力與協調力,例如世運主場館、打開高雄港區圍牆,拆除台北市忠孝橋引道等,除此之外,也是台北市智慧城市計畫的最主要負責人。高雄要跟國際接軌,啟動重大建設、邁向智慧城市,林欽榮是最適合的副市長人選。
陳其邁說,史哲從文化局長到副市長,對於讓文化產業化、在文化創意產業非常有經驗,不管是駁二或是棧貳庫等等,都是成功的案例,要借重他的長才,整合資源平台,協助青年作家以及表演藝術文化等,透過在地全球化鏈結國際,推動春天藝術節或電影節等大型活動來行銷高雄。
經濟發展局局長廖泰翔是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畢業,美國波士頓大學經濟學碩士,今年33歲,目前於民主進步黨擔任網路社群中心主任暨發言人。陳其邁表示,廖泰翔有相當多的業界服務經驗,包括於外商公司擔任資料分析顧問與資深業務經理、於國內大型金控擔任儲備幹部負責用戶體驗與數位創新專案,具跨領域數位轉型策略的產業經驗;也於經濟部擔任部長幕僚及政策研究員,主要負責新創產業及相關政策研究,亦為105年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之成員,是可以立刻上工、推動業務的即戰力。
教育局局長由高雄中學校長謝文斌出任,陳其邁指出,謝文斌是高雄在地的優秀人才,從基層國中教師做起,資歷十分完整,也相當瞭解第一線的教育現場,期許他能夠扮演政策推動以及與教育界的溝通橋樑,厚植高雄的教育競爭力。
財政局局長由財政部賦稅署組長陳勇勝擔任,陳其邁說,陳勇勝是相當資深的公務員,從基層歷練起,長期都在財政部服務,十分熟悉相關業務,期許他能發揮專業,健全高雄的財政體質。
研考會主委為民進黨婦女部主任蔡宛芬,陳其邁表示,蔡宛芬從事婦女運動近20年,在婦女健康醫療以及性平領域有相當豐富的經驗;除婦女部外,也協助成立民進黨新住民事務委員會,作為在地新住民與民進黨及執政團隊及立法部門之溝通平臺,提供政策建言,建立尊重多元之友善環境。陳其邁指出,蔡宛芬也協助本次選舉的政策統整及提出,對各項重大施政都相當熟悉,可立刻上工推動政務。
原民會主委由阿布斯出任,陳其邁說,她在推動保存原住民文化、原住民族青年就業或者是保存母語文化,都有非常多的經驗,更重要的是有熱情。期許她能透過一些新的做法,讓原住民族的文化可以在國際或南島語系等國家,有更多的交流。
青年局局長由張以理擔任,陳其邁指出,張以理長期在青年事務上多所琢磨,包括青年創業或者其他青年議題都很有想法與創意,希望能藉由張以理的協助,為青年朋友創造更多機會。
陳其邁表示,環保、水利、交通、社會、地政等五個局處,由現行代理首長直接真除,以利政務持續推動。
高雄市政府副市長及一級機關政務首長名單
副市長 史 哲 男
副市長 林欽榮 男
副市長 羅達生 男
行政暨國際處處長 項賓和 男
民政局局長 閻青智 男
財政局局長 陳勇勝 男
教育局局長 謝文斌 男
經濟發展局局長 廖泰翔 男
觀光局局長 周玲妏 女
都市發展局局長 楊欽富 男
工務局局長 蘇志勳 男
水利局局長 蔡長展 男
社會局局長 謝琍琍 女
勞工局局長 李煥熏 男
消防局局長 李清秀 男
衛生局局長 黃志中 男
環境保護局局長 張瑞琿 女
捷運工程局局長 吳義隆 男
文化局局長 王文翠 女
交通局局長 張淑娟 女
法制局局長 王世芳 女
地政局局長 陳冠福 男
新聞局局長 董建宏 男
毒品防制局局長 林瑩蓉 女
運動發展局局長 侯尊堯 男
青年局局長 張以理 男
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 蔡宛芬 女
原住民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阿布斯 女
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志勇 男
文化創意產業成功案例 在 Facebook 八卦
#中共滲透科技教育學術
#歐美各國立法防制
#支持平等互惠交流不能被滲透
#蘇院長承諾啟動跨部會檢討防範
今天到院會上台總質詢,我特別就 #中共滲透科技教育學術,質詢蘇院長,請蘇院長一起保護台灣的科技、產業技術、創新創意與學術成果。
面對中共在科技、教育、學術領域的滲透,世界各國都已提出因應措施,我綜合各國作法提出四點建議,請蘇院長指示跨部會因應。
很高興 #蘇院長現場接受我的四點建議,他會指示 #跨部會合作全面盤整既有漏洞,以確保國家安全為前提,合作防堵中國滲透,保護我國科技、創意優勢,也拒絕校園統戰。
#科技戰年代農業科技外流也可能成為國安問題
近日中共宣布暫停進口台灣金鑽鳳梨後,馬上開始推廣廣東鳳梨。業界指出,近年來鳳梨品種技術外流是今年台灣鳳梨被禁的前因,更呼籲農產品種應視為敏感科技予以保護。
換言之,科技戰年代,農業科技外流也可能成為國安問題,更遑論讓台灣保持經濟優勢的電子、生技等尖端科技。
中共長期威脅以武力統一台灣,面對中共在科技、教育、學術領域的滲透,台灣絕對不可小覷。
#歐美各國已示警並對中共滲透提出因應做法
🇺🇸譬如,美國近三年展開「中國行動(China Initiative)」,揪出中共「千人計畫」在美國各界佈建的科技學術間諜,更清查領取中共海外資助的教育機構,有無違反法定申報義務。
🇦🇺澳洲、🇫🇷法國、🇯🇵日本、🇬🇧英國、🇨🇦加拿大、🇪🇺歐盟,也都陸續對中國相關科技教育滲透提出示警,提出因應方案。
我的團隊整理,綜觀各國案例, #中共的滲透或間諜行為包含三大類:
1⃣交流類:中國學者旅外、教文交流組織行動,假學術文化交流合作之名,刺探最新研究、影響校園輿論。
2⃣資助捐款類:買通他國學者、資助研究機構、捐款成立孔子學院,協力發展組織,也逐漸滲透研究機構,使其越來越依賴親中經費。
3⃣產業類:高薪挖角或收買產業人才、政策讓利吸引產業進入,甚至可能滲透創新育成機構、新創事業, 竊取掠奪他國最尖端的人才、創意、技術、營業秘密。
進一步整理,而各國的相關因應措施也可說有三大類:
1⃣要求研究者與研究單位揭露金流:包含 🇺🇸美國、 🇯🇵日本,都課予學校或研究機構申報中國資助或合作的義務。否則取消政府補助(🇯🇵日本)或辭退(🇺🇸美國)。或要求進入國內的學術科技簽證,應申報是否與中共或解放軍有聯繫(🇬🇧英國);嚴審學者入境簽證(🇯🇵日本)。
2⃣保護敏感科技領域:如 🇺🇸美國提出「小院高牆(Small yard, high fence)」作為科技防禦戰略,標定核心科技領域。 🇬🇧英國選定44個涉及國家安全的領域,包含人工智慧、化學、物理等基礎科學或尖端科學,收緊相關領域的未來學術教育簽證甚至撤銷既有簽證。
3⃣防範中國海外機構滲透干預:如 🇺🇸美國參議院上周通過「孔子法案」,削減設有孔子學院的學校聯邦補助款;🇪🇺歐盟執委會建議各大學設置反間諜人員,🇦🇺澳洲數州、🇺🇸美國數州及🇪🇺歐盟數國,甚至已取消孔子學院或予以嚴格審查。
#台灣面臨武統威脅更應全力防範
就台灣的狀況,以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為例,每年文教交流來台的中國人民就有近兩萬人次,其中包含來台講學授課、來台從事學術科技研究,都應謹慎管制。
例如,2019年時國台辦宣稱台灣有72名學者加入千人計畫,但到今年初,教育部才終於裁罰一名台灣學者三十萬,因其違法參與中國合作。台灣的防範滲透成果如此成功嗎?就只有一人該被裁罰?罰三十萬就夠了嗎?
我也有收到學界友人的提醒,現行的「創業家簽證」條件之一是創新育成機構同意進駐,而育成機構廣設於大學、各地方政府,甚至私人也可申請開設。
但目前恐怕有部分育成機構被滲透,或與移民代辦公司勾結,讓創業家簽證吸引人才的美意,成為國安潛在破口。所以我今天也提醒蘇院長,應指示相關部會落實查核,並提出因應措施,以保護台灣吸引創意與創業的本意。
我認為,與中國或任何其他國家的科技、文化、教育、學術,都應該是平等互惠的交流合作,並且拒絕統戰滲透,或是知識掠奪!
#綜合各國經驗的四點建議請蘇院長參考
我建議蘇院長應指示跨部會合作,強化相關因應規範:
1⃣標定核心敏感領域:參考美國小院高牆(small yard, high fence)戰略:英國也是標定44個領域強化管制。
2⃣全面徹查並加重研究機構與中方違法合作之罰則。
3⃣檢討文教交流之入境審查與捐款、活動審查,評估是否要求申報與中共及解放軍關係,並配套違反誠實申報義務之罰則。
4⃣實質把關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嚴審大專院校與中方學術交流合作協議,不只審主約,也要審附約、備忘錄。
#感謝蘇院長同意並現場指示跨部會合作
很高興蘇院長也在答詢時表示同意:中共作為以黨領政的專制獨裁政權、從不放棄以武力犯台,不能以一般民主國家標準因應,應該加強警惕。
蘇院長也承諾,將指示跨部會合作,以確保國家安全為前提、參考我的四點建議,檢討過往交流經驗,並參考其他先進民主國家作法,全面盤整可能被滲透的、應防範的破口,加強防堵中共滲透。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文化創意產業成功案例 在 nagee Facebook 八卦
【危機意識。天然統世代】
只看新聞看不到的共諜案陰謀:中國正用王炳忠這丑角考驗台灣人的危機意識
https://goo.gl/GVRuru
原文出處。警惕好文!
https://goo.gl/i3FEfx
面對中國的併吞計畫
無所不在的媒體輿論心理戰
我們萬萬不可大意
【天然統世代】好文大推
https://goo.gl/tMqRE8
台灣永續發展,抵抗中國併吞的基礎
除了自我軍事防衛實力之外,有二點重點:
1.文化創意產業
也就是【天然統世代】所講的
2.是反制中國在台統戰焦土戰
特別是那些每天唱衰台灣的媒體
王炳忠一年可拿1500萬
那廣告業配一篇100萬
「台灣爛透了 #中國才是活路 」的廢文,應該算很便宜吧。除了傳統電視平台,還有在商周、天下這種追求「成功」的人士特別聽信媒體。光是收買王炳忠一個人的預算,一年可以下至少15則洗腦文。老少通吃呢。
台灣人能否支持、力挺政府拿出決心整治那些統戰媒體,而不是假鬼假怪在那邊把惡意造謠作假抹黑的犯罪行為,當成新聞自由?
台灣人,真以為出賣自己的土地,換來的是年收入百萬千萬?
中國要是那麼有錢,被中國統治真的那麼爽,那
為什麼藏人會自焚案例會上百件?
為什麼新疆會不斷血腥鎮壓嚴密管制?
為什麼香港貧富差距和房價會變成世界的頂尖?
越來越多香港人買不起房,住「人籠」?
為什麼中國首善之都北京的「低端人口」
在下雪的寒冬被政府驅逐出境,流落街頭?
為什麼中國高官的家人都要移民歐美澳?
中國如果那麼有「狼性」那麼有競爭力,為什麼要幫別人拼經濟,而不是壓榨跪求恩賜的被併吞者?你如果選擇被冰吞,那接下來的日子,真的會如統戰資訊所描述的那麼美好?你那麼好騙,詐騙集團不騙你要騙誰?
至於會去相信所謂【和平協議】這種東西的
真的要好好檢討了
多爬爬新疆、西藏、香港的新聞吧。
中國官僚的承諾可以聽信?真的是自尋死路
[新聞] 直接否定《中英聲明》 陸外交部:只是歷史文件
http://disp.cc/b/163-a7qN
推薦一本美國智庫學者的書
中共攻台大解密
https://goo.gl/2YLscj
1000個轟炸目標、14個登陸的戰場、一年兩度的時機,以及台灣人民何去何從
多看一些真正國際化的分析,不要再把中國當成全世界唯一的考量了。
2017.12.31
一張圖顯示 中共若攻台的14個可能地點!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2904942
這是美國智庫華府智庫易思安(Ian Easton)近日近日出書《中共攻台大解密》的一些內容,聯合報的報導,標題當然無疑的是恐嚇台灣人,但是內容關於【心理戰】的部份描述的很精確,非常值得台灣人深思。
中共2020武力犯台?易思安:心理戰 沒找到攻台時間表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249131
這種國際智庫學者的警告從未停止
但是台灣島上的與論聲浪
好像沒把中國併吞台灣和中國在台勢力的焦土戰當成一會事。
2014/08/26
專訪中國流亡作家袁紅冰:中共不惜一切代價要統一台灣,但台灣人好像不在乎?
https://buzzorange.com/2014/08/26/interview-yuan-hongbing/
今年的第一篇,再和大家分享一次
很多島民都被中國媒體洗腦到認為中共會攻打台灣的唯一條件就是「台獨」。這真的是非常愚蠢的推論。中國官僚做事不是講誠信道義的,是講螂性,看拳頭大小、弱肉強食的。中共如果要併吞一個地方,時機成熟了他就會打,管你到時候台灣島上沒有台獨或反對的聲音,全部是主張【維持現狀】也一樣打。現在台灣能夠不受中共軍事侵略唯一的真理,不是什麼白痴九二共識。純粹就是就是中國不夠強到可以打下台灣,所以整天只能嘴砲,但是也不能忽視這種嘴砲,因為這就是【心理戰】,孫子兵法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瓦解敵人的反抗意志,用最少的資源取得獲勝。而中國在台政黨組織和媒體,就是整天在做這種事。幫腔、恐嚇。除了武力恐嚇之外,最常見的就是用經濟作為幌子在詐騙台灣人,不靠中國就會死。接受這種論調的人真的是沒有骨頭到一個極致。美國、日本曾經經歷過多次的經濟大恐慌、經濟蕭條。後來還不是靠自己才站起來,才走得出長遠的路。如果那時候,中國是一個相對經濟體質較好,工作機會較多的國家,美國日本國內會有人主張說,那我們乾脆給中國統治算了,不會嘛。如果是的話,今天小米哪有蘋果好抄?哪有PS4好玩?哪來那麼多電影動漫好山寨?如果二戰後沒有美國日本這些文化、科技的領頭羊,今日中國是要抄什麼來搞經濟?台灣近年來根本沒有慘到美日以前經濟蕭條那種程度,有什麼好整天妄自菲薄?事實上政黨輪替之後各項經濟數據比馬英九時期都是大有起色。中國黨馬英九執政那八年,完全是國際主權、國內經濟完完全全雙輸的八年。而中國的經濟,有點見識的都知道,中國境內的富商出清房產落跑的一堆,國際外資也早就徹逃,過去八年被騙去宰殺的台商,從農漁業到科技電子產業到超大型連鎖百貨企業,被宰殺的血本無歸。
面對中國的經濟泡沫危機,還是很多統戰文宣在鼓吹中國經濟多好多崛起。看了真的直搖頭。全世界都在避險了。世界各國都在防範中國的經濟入侵,不管是旅遊業、房地產、工業科技專利技術,都非常嚴防中國的侵略,照那些統戰價值的聲音,全世界都在鎖國了?這些網路都google的到新聞,有些人整天在那邊聽匪報的話,整天在應聲 #中國才是活路 。好像台灣不靠中國就沒有未來,這種想法才真的是沒有未來。
2018年,我會放更多心力在創作的本質
在時事議題上,也會延續去年的重點
關注媒體與論相對弱勢的中國統戰問題
謝謝大家~
新的一年也請多多指教囉^^
文化創意產業成功案例 在 文化創意產業例子、文化產業例子、成功的文創產業在PTT ... 的八卦
文化 有許多面相,通常產業會因為世代更迭而走入黃昏,但文化創意會給予... 【成功案例】從大稻埕學品牌經營-華山跟松菸之外一個活的文創園區(下). ... <看更多>
文化創意產業成功案例 在 文創「故事行銷打造品牌」成功案例「把小卷變成大明星」 的八卦
林耀南在海裏遇到一隻小卷優游,觸動他的靈感,啟發他把小卷當成大明星一般包裝行銷, 成功 打造出小卷的世界這個品牌。這是 創意 行銷 成功 的 案例 。 ... <看更多>
文化創意產業成功案例 在 文化創意產業例子 :: 攝影師掛保證 - morePTT 的八卦
2016年1月20日—台灣10個特色品牌案例|洞見文創的10個關鍵詞·誠品書店·掌生穀粒·台北故宮博物院·阿原肥皂·食養山房·上引水產·日星鑄字行·雲門舞集 ...,2013年9月25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