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人生拚圖》
* 雲可以如此無事,沒有目的來,沒有目的又走了。人為什麼擔負那麼多的計較?那麼多的渴求呢?—-陳文茜
* 在台灣,當一個母親,你快樂嗎?
首先,你不知道該給孩子多少愛,才叫適當。在過往嚴厲的教育體系、貧窮社會尋求脫貧的氛圍下,母親的愛是一個便當盒,爸爸的沒有雞腿,孩子有;過往母親的愛,是燈下一針一線縫製孩子的衣裳。
如今,沒有孩子稀罕媽媽做的「土」衣服,母親也沒有時間為孩子準備便當,孩子們更愛與同學去時髦的地方外食。
其次,你不知道該給孩子多少保護,才叫正確。以前的孩子,自己搭車上學,現在好像除了窮鄉僻壤、沒爹沒娘的孩子外,個個都需要接送。如果你讓自己的孩子成了下課時唯一站在門口找公車站牌的小孩,你應該是位被視為「巫婆」型的母親。
可是,越來越多的教育專家建議你,給孩子一個冒險的童年,「過分保護」養育出的孩子,將遲遲不能具備真正的探索意識,且不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在專家的建議和「巫婆」之間,當母親的你,於是左右為難。
如果我告訴你哈拿·羅新(Hanna Rosin)曾於《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發表一篇名為《被過分保護的孩子》的文章,你可能更加痛苦。她批評今日的父母太過度關注孩子的安全。
40 年前,我們自己走路上學,街道上玩耍,沒有幾個孩子遭遇失蹤綁架。如今到處是「直升機父母」,隨時空降準備幫助孩子,在他們遇到「危機」時伸手保護。於是,孩子們不能學習獨立,也不知如何尋找自己的創造力。
社會學家查爾斯·莫里(Charles Murray)給青春期的年輕人提了如何「出人頭地」的建議,第 20 條:「離開家,離開媽媽的干預與懷抱。」
如果你的孩子高中時就告訴你:「媽媽,我很愛你,但請讓我離開家,尋找自我。」你會祝福他,還是失聲痛哭?
我不只一次聽到母親們抱怨:「到了 30 歲還叛逆」「只懂得一味追求物質虛榮」。現代孩子們的時代,是一種流行價值,父母的身教習慣再好,也改變不了他們。
尤其精英學校的孩子們普遍自小受到溺愛,本來送孩子到這類學校是為了學習更好的知識,包括英語、數學、歷史等,結果他們和被寵溺的同學混在一起,早早養成有害的「特權意識」,或者好吃懶做、虛榮的惡習。
在台灣送孩子們進普通中小學,當母親的總怕他們長大後不如人,捨不得,於是省吃儉用供孩子念貴族學校,結果孩子卻流著一身奢氣回到家,「他」已成了一個你不認識的小孩。
最後,當一個台灣的母親最痛苦的是:過度競爭的測試,剝奪了孩子們在高中時期享受青春,結交朋友、探索自己創造力的時間,結果到了大學,別的國家同齡青年已在奮鬥,步步走上自己志趣相投的職業生涯時,他們還在晚熟地放縱自己,生活茫然,「玩」叛逆;僵硬的教育,更使得孩子們只有主義,沒有主張,只有本土,沒有國際,英文不如人,數學也比前輩落後……
當一個媽媽,有時你必須選擇默默地接受這一切,或者被迫成為教育公共政策的反抗者。
母愛,不再只是給予、付出等簡單的答案,它不是是非題,而是多重選擇題。
在今天的世上,多數經濟發達國家的父母均面臨如何正確教養孩子的困境。
在台灣,當母親,尤其難。
母親越來越難為,深深祝福天下的母親們。
—陳文茜《樹,不在了》
* 現代人相信「快樂」的前提之一是:「擁有愛情」。
但打從 2350 年前起,所有談論「快樂」的哲學,鮮少包含這一項,唯一勉強有點關聯的是性的滿足。
愛情可以成為文學、電影、詩歌、音樂,讓人歡喜讓人悲:但哲學家們普遍相信「朋友」「自由」「思想」「食物」比愛情重要。
朋友為什麼比情人重要?
朋友不會妨礙你的自由,她或他可以給予你思想的催化劑,在你挫折時朋友給你扶持:他沒有義務,隨時可以走開;你沒有權利,可以盡情要求。
平等及自由,使友誼往往比愛情長存。而且愛情的本質摻雜太多複雜的動物本能及利害計算,友誼相對單純。尤其友誼不太牽涉惱人的佔有、自尊心、嫉妒……這些人一進入愛情就必須吞飲相伴的發狂事物,並不存在於友誼。
有一份幸福的愛情,挺好;一個人的幸福,也好。但沒有朋友的人生,代表的是全然的孤獨,自我的局限,這樣的人不可能快樂。
—陳文茜《給逆境中的你》
* 在你認識死亡之前,請不要告訴我,你知道什麼叫「空虛」;在你體會不能呼吸之前,請不要告訴我,你明瞭生命光是呼吸就是件多麼美麗的事;在你理解心口即將停止跳動前,請不要告訴我,你已體悟何謂扎實的生命。
但你若認識黑色,才明瞭什麼叫彩色。
如果你問我:人最好的年華是什麼時候?青春?童年?或者中年?我的答案:都不是。人最好的年華是,當你體悟死亡的智慧時。
—陳文茜《給逆境中的你》
* 「定位」是社會體制對人的壓抑,就像《1984》的老大哥,它不是政治議題中的壓迫,而是以無形的方式,壓制你在每一個生命細節裡不可以與眾不同、不可以活出精彩。—-陳文茜
* 定,同音釘,把你或妳釘在一個板子上,牢牢掌控,不得動彈。 位,就是框框,不准跨越,不得離開。 小時候做錯事了,被罰站,畫個圏,站中,不准隨意走出。 體制的定位,就是罰站你一輩子。 想想從「小乖乖」到「老乖乖」,人活著等於被罰站一輩子啊! —陳文茜
* 「不必對任何口號產生幻想,它的最終目標,一定走向:奪權。」—福柯
* 「人只有徹底超越所有的條條框框,才能獲得自由。⋯⋯不管那一派權力主張,都不過是意識型態,並且凝聚力量,起初好似正義,最終走向恐佈。」—福柯
* 我們一直在談論成功和失敗。
成功的有趣之處是:我們時常以為我們知道成功是什麼。我是一個對成功非常有興趣的人,我想要成功,總是想著「要怎樣才能更成功」:但當我漸漸長大,就越來越疑惑究竟什麼是「成功」的真正定義。
我對成功有一個重要的觀察:你不可能在所有事情上成功。
我們常聽到有關工作和休閒的平衡鬼話,實際上,你不可能全部擁有。
所有對成功的想像必須承認:他們同時也失去了一些東西,放棄了一些東西。
我想,智者能接受我的說法:這世上總是什麼是我們得不到的。
—Alan De Botten
—-圖片2013年,我55歲,眼鏡是Chris Chang 幫我找到的,頭飾:才女姚任祥製作。皮衣:趁911後2001年耶誕節前紐約LV大打折買的。照片:賴悅忠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萬的網紅Spark Liang 张开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戴勞力士、駕跑車就是窮人!成為有錢人只需學會這3步! 】 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 真正的有錢人是什麼樣子的? 難道像勞力士男人朱一旦說的 「有錢人的快樂,就是這麽樸實無華且枯燥?」 有錢人到底有什麼特質呢? 有錢人的生活方式 真的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糜爛奢侈嗎? 難道戴勞力士、駕跑車的人 就是有錢人? ...
教養方式定義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在學校門口,一位爸爸來接女兒放學。女兒一見爸爸,就撲了上去,爸爸熱情地回抱。幼兒園老師對孩子說了一些話,孩子沒回應。
爸爸告訴女兒:「老師跟妳講話,妳怎麼沒回答?」
爸爸把女兒放到地上,女兒仰望著老師:「老師對不起,我剛剛太認真抱爸爸了,所以沒聽清楚,老師妳要跟我講什麼?!」
爸爸跟老師都笑了,連我這個路人甲,都感受到那種濃濃地溫馨。親師寒暄完,爸爸牽著女兒蹦蹦跳跳地走了,遠遠聽到女兒問:「爸爸,今天回去要玩什麼?」
真是不容易,一個爸爸做到這種程度,這孩子也許每天都期待回家。看到爸爸就像看到大玩具,一個移動的安全感充電器。
這不是只有孩子受益,爸爸作為一個爸爸,那種充實與滿足,那種被依賴與被需要,我想,這世界上很難有什麼樣的快樂能夠比擬。這種快樂很深沉,這個爸爸為了這種感受,所願意付出的努力與奮鬥,女兒大概一輩子也不一定能想像。
可是,演講的時候,現場的朋友問過我:「父母愛孩子,如果放不了手,該怎麼辦?」
這位朋友的意思,我想會比較接近,在心理層次,怎麼讓自己的愛,不變成孩子的負擔?
我當時的回答,大致上是父母要有自己的寄託,自己的興趣與投注。滿足自己的方式比較多,不侷限於某一種,就比較不會被唯一的對象牽制而走不開。
時間到了,孩子也得離開父母,就像父母也會離開孩子,雙方都要重新定義自己。身為父母,很常忘掉,自己除了是父母,也是一個獨立的人,也要獨立於孩子而生活。
以婚姻關係來說,當孩子離家之後,空巢期出現,是離婚的另一個高峰。因為在沒有孩子作為緩衝的狀況下,父母不知道如何面對彼此,要重新適應,這是原因之一。
父母沒準備好當老人,沒認認真真地學習經營一個沒有工作、沒有教養的生活。那麼,就容易「黏」孩子,要依賴孩子來解決自己的孤獨或死亡焦慮。
這父女的背影,真是美好的風景。他們此刻的美好,要經過學習,才能持續久一點。
很可惜,此刻的美好,不代表這一生都能美好。能記住這一段相依相伴的溫暖,留一點記錄,譬如文字與照片,只感受、不執著,懂得珍惜,也能放手。那麼,這段美好,就更瀟灑與自在。
那不管到最後,是愛或不愛,都曾有過幸福。
.
以上文字改編自《我想傾聽你》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7041
.
--------------------------------------------
2016年9月《靜下心去愛》新書上市
1.博客來:http://0rz.tw/PCzPS (9折)
【2/14(二)博客來《靜下心去愛》66折】
2.金石堂: http://0rz.tw/vCsPh (79折)
3.誠品: http://0rz.tw/UllK6 (9折)
4.星馬地區: http://0rz.tw/M8sn2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靜下心去愛》、《我想傾聽你》、《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http://0rz.tw/HJCSM
教養方式定義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愈負責任的人,愈容易有內疚感。
理性的內疚,能驅使我們前進、成長;
不理性的內疚,會讓我們磕磕絆絆、喘不過氣、生無可戀……
能夠自我評價是件好事,但評價若總是朝著負向傾斜,人往往容易變得消極,與自己和他人失去情感連結。
我們需要好好梳理自己與親人、伴侶、朋友、同事間的關係,設定好界線,不過分承擔不屬於自己的責任,也不越界去任意加重他人的負擔,阻礙了關係的良性發展。
取自《內疚清理練習》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這本書是全球暢銷書《高敏感是種天賦》作者的新作,關於內疚,我們可以參考下面幾個問題:
#你是否總是迎合別人而忽略自己的需要,只因為不想被討厭?
#你是否因為一個極小的錯誤,或一個縈繞腦海的念頭而內疚不已?
#你是否為自己設下了種種做人做事的原則,如果一時沒做到,就苛責自己?
#你是否覺得曾經犯過的錯,讓自己一生都難逃離良心的譴責……
內疚顯然跟慣性的自責關係密切,我們文化裡的教養手段,又主要以打罵處罰為主。所以在從小耳濡目染之下,容易內化之後變成自責,在心裡揮之不去,並且困擾我們的生活。
自責,不等於負責,自責甚至會妨礙負責。而沒辦法好好為自己負責,沒辦法專心過眼前的生活,又容易引來自責。
延續之前的主題,能自我專注,並且有能力分化思維與感受,是定義自己,為自己負責的重要方式。這本書在為自己負責這個議題,又有精彩豐富的延伸。
這本書在星期五晚上9點半會辦贈書直播,歡迎各位朋友參與。
祝願您,能找到方法跟內疚與後悔和諧共處,因為由它們主宰我們的生活,常常把我們困住,也消耗我們能走出去的能量!
... ... ... ... ... ... ... ... ... ... ... ... ... ... ...
15種內疚清理練習
【文/ 伊麗絲.桑德】
1.彌補自己做錯的事
如果你真的對自己說過的話或做過的事感到抱歉,可以對牽涉其中的人表達你的歉意,甚至提議做出彌補。道歉並沒有任何限制規範。即便存在著不愉快,也沒有什麼理由讓你無法回到過去的關係中。
2.修正你的守則
確認自己所遵循的守則,對你和所面臨的情境是否恰當。如果你太容易感到內疚,你的守則或行事準則或許太嚴格了。
3.調整你對生活的期待
如果你覺得自己或你所愛的人不需要面對失敗、悲哀和危機就可以過日子,一旦失望的感覺湧入,並讓大家都感到震驚的時候,就會產生太多需要分擔的責任。
4.和別人一起分擔責任
如果可以和別人一起分擔,就沒有理由一肩扛下所有責任。除了你,還有誰也對某個特定的狀況有影響力?列出一張清單,並把責任分配給清單上的所有人。可能的話,在每個人身上加上應該承擔的責任百分比。分配給別人的責任愈多,你感到的內疚就會愈少。即便你卸下了一些責任,你還是可以負起全責,讓狀況從這一刻起變得更好。在某些情境當中,這樣做是最明智的舉動。
5.把心裡的憤怒發洩出來
寫信給其他也有錯的人,開誠布公地說明他們應該分擔的責任,告訴他們應該做或已經做的事情是什麼。信件不必寄出,它們的用意單單是為了你自己。這些信或許會讓你想找所處情境中一個或多個也有責任的人談談,或者它們只會讓你開始用友善的眼光看待自己。
6.檢查你的內疚是否出於理性
寫一封內疚信和一封道歉信。在寫信的同時,你最有可能發現內疚當中不理性的部分,那可能是你不自覺排除的。
7.原諒你自己
你要決定不再為自己所犯的錯做出補償。不要用餘生來懲罰自己,而是要專注在你從此刻起所擁有的機會。
8.檢查是否有其他隱藏的情緒
內疚感有時會掩蓋其他情緒。試著查明你在一段關係中想要或嚮往的是什麼。 問問你自己:
有什麼事情讓我感覺很差嗎?
我失去了什麼嗎?
有什麼事情是我懷念的?
我在生那個人的氣嗎?
即便我覺得這樣有點不恰當,我也真的感到開心嗎?
9.你是否經營過有人缺乏責任感的關係?
你必須明白,在一段關係中,若對方缺乏責任感,你可能會因為攬下過多責任讓自己被壓垮,而那其實應該是別人的責任。你或許需要在自己和他人的關係中設立界線。
10.放棄戰鬥
內疚是壓抑的憤怒,憤怒是來自戰鬥精神的能量。有時候,我們面臨的戰鬥是贏不了的,或者需要付出的代價實在太高。仔細想想自己到底為何而戰,並考慮目標是否實際可行。你或許會因為放下希望和戰鬥而感到釋放。
11.和內疚成為朋友
我們最大的問題,往往在於為了擺脫情緒所做的一切。要提醒自己,情緒其實不危險,並要樂於接納它們。請對你的內疚感到好奇,仔細檢視它。不要讓這種感覺牽著你的鼻子走。對自己和你的價值觀誠實,並用你的尊嚴去忍受內疚。
12.把內疚視為附加稅額
當你做了不符合他人希望或期待的舉動,你或許會害怕他們生氣或評斷你。請訓練自己可以和恐懼共處,也接受你因為無法讓大家都開心而悲哀的感覺。告訴自己,內疚感是你必須付出的代價,因為你做了真心覺得正確的舉動。
13.把責任奉還給別人
如果你曾在過去的某段時間讓別人感到痛苦,你可以表達自己的悔恨和對那件事的遺憾。但不要為此做出補償,也不要覺得你有責任確保對方的生活過得很好。對方若是成年人,只有他或她自己才是唯一能承擔責任的人。承擔了屬於對方的責任,並不是件好事。
14.承認你也有責任
如果你做的決定傷害了別人,對每個人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承認你也有責任。不要一直想證明你做得沒錯。承擔自己應該負起的責任很勇敢,也很值得讚許。感受一下這麼做會讓你有多大的成長。
15.仁慈地對自己說話
買一本筆記本,每天寫下三件具體事蹟以表揚自己,並持續三到四個月。這項練習可以訓練你用友善的眼光看待自己。
.
以上文字取自
內疚清理練習:寫給經常苛責自己的你
圓神書活網∣http://bit.ly/T0400060
博客來∣http://bit.ly/T0400060-B
誠品∣http://bit.ly/T0400060-E
金石堂∣https://bit.ly/3msxyGo
電子書∣http://moo.im/a/cwHIOP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https://www.facebook.com/pg/BookLife99/posts/
.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教養方式定義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評價
【戴勞力士、駕跑車就是窮人!成為有錢人只需學會這3步! 】
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
真正的有錢人是什麼樣子的?
難道像勞力士男人朱一旦說的
「有錢人的快樂,就是這麽樸實無華且枯燥?」
有錢人到底有什麼特質呢?
有錢人的生活方式
真的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糜爛奢侈嗎?
難道戴勞力士、駕跑車的人
就是有錢人?
穿著普通、駕著10年的車子
就是窮人嗎?
又或者是
真正有錢人都喜歡裝窮
有錢人都很低調的?
今天我就是要打破大家的刻板印象
讓我來告訴你
我們要如何判斷真正的有錢人
有錢人是如何賺錢的
而且有錢人與你的差距不只是錢
其實只是差了這3步!
是不是很好奇這3步是什麼嗎?
點擊影片觀看你就知道啦!
影片概括:
0:00 Start
0:49 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有錢人,什麼樣的人不是?
2:00 為什麼一般人對有錢人的看法是錯的?
2:40 怎樣才能做真正的有錢人,學會富人的致富之道?
7:09 總結
.
獲取我的獨家理財貼士
http://bit.ly/get-spark-financial-tips
.
【免費】股票投資工作坊 - 從0開始學股票
http://bit.ly/join-free-webinar-now
.
🔥點擊連結瞭解更多詳情或購買🔥
https://valueinmind.co/zh/sparks/
.
我們需要人才
我們需要你
向我們展現你不可多得的能力與實力
數不盡的各種公司福利就等你
點擊鏈接提交求職申請:https://valueinmind.co/join-us/
.
🔥【Etoro】Spark 投資組合和表現 🔥
http://bit.ly/31FPXEz
.
全世界都可以用
eToro申请链接
简体
https://bit.ly/3nWsLNj
繁體
https://bit.ly/2JiJGKU
英文
https://bit.ly/377NtDb
.
免責聲明:
高波動性投資產品,您的交易存在風險。過往表現不能作為將來業績指標。
視頻中談及的內容僅作為教學目的,而非是一種投資建議。
.
👇更多相關影片👇
是你玩股票?還是股票玩你?一招教你買到賺錢的股票
https://bit.ly/3q5k1Gz
.
別傻了!掙一輩子的退休金4年就花光光!
https://bit.ly/2KmoXXl
.
年輕人醒醒吧!網路瘋傳:每個年齡最低存款列表,別再看了!
https://bit.ly/3kr76KZ
.
⚡ Spark 的 Facebook 很熱閙
http://bit.ly/2X3Cgwr
.
⚡Spark 的 YouTube 很多教學
http://bit.ly/2KMqMvR
.
⚡Spark 的 Instagram 很多八卦
http://bit.ly/31YMLon
.
⚡理财交流站
http://bit.ly/finspark-group
.
⚡美股交易交流区
http://bit.ly/finspark-foreign-stocks
#有錢人 #有錢人的秘密 #富人三步曲
教養方式定義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評價
「你正在做的教育創新是什麼?」「你對未來學習方式的想像?」「你如何定義『成功』?」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 TFT)創辦人劉安婷分享她的看法。
【企劃:何琦瑜、陳世耀、張則凡|剪輯:蔡佩伶、邱筱雯、黃馨嬅|攝影:陳佳鍵】
如果你想聽更多、了解如何幫助每個孩子成功,歡迎報名「2017親子天下國際教育年會」→http://bit.ly/2wgtQZv
時間:2017.9.27星期三
地點: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123號2樓
...................................................................
親子天下官網 http://www.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Shopping http://Shopping.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http://best.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
粉絲頁:
親子天下 http://on.fb.me/1Kkng6j
親子天下Baby http://on.fb.me/1KQQAkP
親子天下悅讀 http://on.fb.me/1Sryt7P
親子天下育兒好物 http://on.fb.me/2dpFvHK
嚴選部落客 http://on.fb.me/1R3XbYD
翻轉教育 http://on.fb.me/1QgVd3O
教養方式定義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評價
歡迎踏入💗關係相談所💗,一起加溫❤️家庭心關係❤️
這裡是由鄧惠文醫師和陳品皓心理師聯手主持的關係相談所。
上一集節目中聊了許多與人連結的方法,也示範了與幼兒的情緒覺察練習。但也有許多聽友回饋,家有青少年,不動氣的溝通真的好難!
品皓生動比喻:親子關係就像買賣股票,「有漲有跌」。青少年階段則猶如「十年長空期」,父母要先「活下來」最重要。一起來聽聽鄧醫師如何讓叛逆小哥開口,品皓對於製造衝突的反向操作建議又是什麼呢?
●關係相談所給青少年父母的悄悄話
「你的存在,就是對青少年最好的安撫。」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發展任務,是需要藉由超越父母來定義自我;他們其實是透過跨越父母,來證明自己的力量。」
●本集重點
1. 每個人的心理階段和需求都不同,可別被性別和年齡的刻板印象框架限制了。創造連結的首要方法是仔細觀察和傾聽,理解他人的「話中有話」。
2. 你家的青少年,是否會嘲笑你身高矮,奚落你體力差?孩子出言不遜的背後,其實是為了從「超越父母」來建立自我能夠獨立的心理需求。
3. 想要降低溝通衝突,不妨先從反向搞清楚: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會讓人「忍不住就想跟你吵架」?為什麼「你+建議」這個句型,很容易惹怒他人?
每天鬆一點!本週「家的心關係」練習,就從「我訊息」開始。
少用「你」,多用「我」!
從這週開始,把我們想要給孩子的批評建議指教,
改用以下三個結構來表達,看看會有什麼神奇的效果!
我+
看到了什麼「狀況」,
給了我什麼「感覺」,
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的「原因」是什麼。
舉例1:我聽到你這麼說,感到滿不舒服的,因為我感覺到不太受尊重。
舉例2:我看到你房間這麼亂,覺得有點生氣,因為我感覺你好像不是很在意自己之前的承諾。
歡迎到許願池告訴關係相談所所長你的困擾,
也分享你的每週練習成果!
歡迎訂閱收聽:https://podcastparentingcw.soci.vip/
節目許願池,歡迎一起來許願:https://reurl.cc/GdK7ov
# 為自己與家人,補給「愛與連結」的維他命
https://shopping.parenting.com.tw/campaigns/heartseason
#錯過「愛與連結的心理必修課」?錄影課程隨時能複習
https://shopping.parenting.com.tw/products/2912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教養方式定義 在 教養態度、教養方式定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教養孩子的方法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教養態度、教養方式定義、四大教養類型就來區塊鏈資訊集合站,有最完整教養孩子的方法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教養方式定義 在 教養態度、教養方式定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教養孩子的方法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教養態度、教養方式定義、四大教養類型就來區塊鏈資訊集合站,有最完整教養孩子的方法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