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的正義絕非正義!
屏東縣議員蔣月惠為力抗縣府強拆民宅而咬傷女警,襲警確實不對,但本案引發民意沸騰,對女議員只有更大的同情與聲援。此因抗爭過程中,宛若小蝦米孤軍奮戰,映照出來的正是民進黨高舉「土地正義」的錯亂與虛假!
昨我和蔣議員及屏東縣政府發言人一起上節目,雖然縣府代表喊冤,聲稱公勇路是都市計畫審議通過、依法徵收、且徵收價是更高的市價,與當年依公告現值加四成的大埔案不同。然而,徵收價更高的說法能否服人?對多數住戶、尤其是弱勢者,或許是經濟也或許是情感因素,家就是僅有的依靠。縣府提供的補償也不足彌補住戶的損失與犧牲。屏縣發言人還說只是先拆同意戶,沒有要拆不同意戶,然而當怪手開到家門前,任何「判定」將被遷拆的住戶誰不恐慌無助?誰又能保證縣府派來的怪手不會因「誤拆、錯拆」而一一剷平?
令人不解的是,屏縣代表說不會強拆不同意戶,我和其他來賓一再問他,縣府可否白紙黑字承諾,在行政訴訟未完成前絕不動手,他卻避而不答。莫忘,近日蔡總統之所以能風光出席張藥房的重建,和徐國勇大談「土地正義」,就是因為2014年的台中高等行政法院判決張藥房等四戶勝訴,認為內政部未實質審查徵收的公益性與必要性。所以,程序正義是保障民眾權益至為重要的關鍵!否則任何土地徵收案,在官員嘴巴不都說是徵收符合公益且經多數同意?因此有無公益性與必要性不該是縣府說了算,如何避免弱勢者遭到剝削,是為政者必做的功課與功德!
持平而論,不論藍綠政府在執行都市計畫要拆遷民宅時都會遇到陳情抗爭,對被拆遷戶而言,程序正不正義、補償合不合哩,這是縣市首長在標榜公共利益時必須謹慎考量的。然而,公勇路拆遷之所以引發輿論怒火是因為民進黨執政前後的標準不一、如川劇變臉,亦因「選擇性的正義」徒增執政者面目的虛偽!
更令國人無法接受的是當苗栗大埔風光動土,為何公勇路住戶卻遭冷血對待?潘孟安縣長如何解釋在苗栗抗爭是居住正義,而屏東拆遷就是符合公益?賴清德院長更應說明「南鐵東移案」的徵收過程符不符合程序正義?為何百般阻擾南鐵自救會要求召開「行政聽證會」?
蔡總統和徐國勇親臨張藥房動土現場慶賀,是否也該到屏東關切一下妳所謂的居住正義?為何苗栗不該拆、屏東就可拆?為何民進黨和社團大力聲援張藥房,卻假裝沒看見屏東住戶的哭泣?人民真的不明白,為何民進黨一面好像正義達人、賣力鼓吹「台灣正義的里程碑」,轉身背後卻變成違背程序、踐踏正義的權力魔人?民進黨令人不屑的是,所有的口號、理想與正義都是選擇性的,但選擇性的正義絕非正義!而是虛偽、假仙與欺騙!
損失補償行政法 在 行政法林清老師 Facebook 八卦
行政法一般法律原則,乃行政機關從事行政行為應該遵從之實體上要件,也是國考命題的重要區塊,以下依各原則及相關衍生幫各位整理如下:
一、首要原則:依法行政,衍生下列2原則
1、法律優位原則(消極依法行政)
2、法律保留原則(積極依法行政),層級化保留體系(重要釋字443號、723、734、750號)。
(1)干涉行政的法律保留密度
(2)給付行政的法律保留密度(釋字443丶524丶707號)
法律保留原則又衍生下列三原則:
(1)行政行為明確性原則
(2)法律授權明確性原則(重要釋字753號、765號)此原則又衍生「轉委任禁止原則」(又稱再授權禁止原則)。值得注意釋字第788號!
(3)法律明確性原則(重要釋字768、767、768、777、794號)
二、比例原則(又稱禁止過度原則),最近重要釋字768號,其審查之密度又衍生下列三個子原則
1、適當性(合目的性、合理性)原則
2、必要性原則(損害最少原則)
3、衡量性原則(狹義的比例原則)
4、與比例原則相關的概念:「期待可能原則」(釋字575號、718號),並為行政罰及刑罰之阻卻違法事由。
三、信賴(利益)保護原則,其適用於下列之行為
1、違法授益行政處分之撤銷,其信賴保護方法為:
(1)存續保護(當相對人的信賴利益即私益顯然大於撤銷維護之公益),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該違法授益處分(行政程序法第117條但書2款)。
(2)財產保護(當公共利益大於相對人之信賴利益,採信頼利益之財產保護,即損失補償(行政程序法第120、121條)
2、合法授益行政處分之廢止,必須法律所規定之「法定原因」(行政程序法第123條之特別規定事由原處分機關始得加以廢止),其因公共利益之廢止,信賴保護方法為「財產保護」之損失補償(行政程序法第126條)。
3、行政法律及行政命令之修改(變更)或廢止(釋字525、529、538、547、589、605、620、717、781、782、783號),其信賴保護方法為:
(1)訂定過渡期間條款(適度排除除或延緩新法之適用,即日落條款之規定。
(2)合理補救措施(不利新法的分段適用)。
4、信賴保護原則所衍生之原則:即「禁反言」之法理(釋字527、718號)。
四、平等原則,為保障人民憲法第7條之平等權,國家機關應為平等原則之遵從。其衍生原則為:
(1)禁止恣意原則,不具有正當理由國家行為禁止恣意為區別對待(重要釋字768號、760、750、745、696號)。
(2)行政自我拘束原則(行政規則之訂定具有合法之行政先例時,行政機關必須受到該行政規則之拘束)。
(3)但不法之行政先例,即行政機關之不法錯誤執行或怠於執行職務,人民並不得主張平等原則之適用:「不法之平等」
五、不當聯結禁止原則(搭附禁止原則):行政程序法第94、137條
六、誠實信用原則:行政程序法第8條
七、情事變遷(更)原則:行政程序法第123條第4款、第147條。
損失補償行政法 在 行政法林清老師 Facebook 八卦
行政法一般法律原則,乃行政機關從事行政行為應該遵從之實體上要件,也是國考命題的重要區塊,以下依各原則及相關衍生幫各位整理如下:
一、首要原則:依法行政,衍生下列2原則
1、法律優位原則(消極依法行政)
2、法律保留原則(積極依法行政)重要釋字443號、723、734、750號,法律保留原則又衍生下列三原則:
(1)行政行為明確性原則
(2)法律授權明確性原則(重要釋字753號、765號)此原則又衍生「轉委任禁止原則」(又稱再授權禁止原則)
(3)法律明確性原則(重要釋字768、767、768、777號)
二、比例原則(又稱禁止過度原則),最近重要釋字768號,其審查之密度又衍生下列三個子原則
1、適當性(合目的性、合理性)原則
2、必要性原則(損害最少原則)
3、衡量性原則(狹義的比例原則)
4、與比例原則相關的概念:「期待可能原則」(釋字575號、718號),並為行政罰及刑罰之阻卻違法事由。
三、信賴(利益)保護原則,其適用於下列之行為
1、違法授益行政處分之撤銷,其信賴保護方法為:
(1)存續保護(當相對人的信賴利益即私益顯然大於撤銷維護之公益),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該違法授益處分(行政程序法第117條但書2款)。
(2)財產保護(當公共利益大於相對人之信賴利益,採信頼利益之財產保護,即損失補償(行政程序法第120、121條)
2、合法授益行政處分之廢止,必須法律所規定之「法定原因」(行政程序法第123條之特別規定事由原處分機關始得加以廢止),其因公共利益之廢止,信賴保護方法為「財產保護」之損失補償(行政程序法第126條)。
3、行政法律及行政命令之修改(變更)或廢止(釋字525、529、538、547、589、605、620、717、781、782、783號),其信賴保護方法為:
(1)訂定過渡期間條款(適度排除除或延緩新法之適用,即日落條款之規定。
(2)合理補救措施(不利新法的分段適用)。
4、信賴保護原則所衍生之原則:即「禁反言」之法理(釋字527號)。
四、平等原則,為保障人民憲法第7條之平等權,國家機關應為平等原則之遵從。其衍生原則為:
(1)禁止恣意原則,不具有正當理由國家行為禁止恣意為區別對待(重要釋字768號、760、750、745、696號)。
(2)行政自我拘束原則(行政規則之訂定具有合法之行政先例時,行政機關必須受到該行政規則之拘束)。
(3)但不法之行政先例,即行政機關之不法錯誤執行或怠於執行職務,人民並不得主張平等原則之適用:「不法之平等」
五、不當聯結禁止原則(搭附禁止原則):行政程序法第94、137條
六、誠實信用原則:行政程序法第8條
七、情事變遷(更)原則:行政程序法第123條第4款、第147條
損失補償行政法 在 [國考大補帖]重點筆記-行政法(概要)-第二十講:損失補償與國家 ... 的八卦

行政法 第二十講: 損失補償 與國家賠償綱要一、國家責任(一)發展趨勢(二)內容(三)內容之補充二、 損失補償 (一)徵收補償原則(二)共同成立要件 ... ... <看更多>
損失補償行政法 在 [課業] 行政法不服損失補償給付訴訟?課予義- 看板Examination 的八卦
想請問110年普考行政法
34.消防隊為救火破壞門窗直接進入甲之住宅實施灌救。甲依法請求補償門窗損害新臺幣
(下同)5 萬元, 但主管機關僅核給 1 萬元,就此差額,甲應如何救濟?
(A)向主管機關協議請求國家賠償
(B)逕向行政法院提起一般給付之訴
(C)提起訴願請求差額賠償
(D)循序提起課予義務訴訟
答案是D
所以即時強制,損失補償是提課予義務訴訟
但另想請問今年111 普考 行政法概要
50.關於損失補償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 人民因機關即時強制致財產損失,得請求補償
(B) 損失補償原則上以金錢為之,並以實際損失為限
(C) 不服損失補償之決定,得提起給付訴訟
(D)授予利益之違法行政處分遭撤銷,相對人主張信賴保護而請求損失補償遭拒
,得提起訴願
選項 D: 行政程序法第 120 條第 3 項:「關於補償之爭議及補償之金額,
相對人有不服者,得向行政法院提起給付訴訟。」
已經確定D是錯誤的,違法授益處分是提起一般給付訴訟,不用提訴願。
但想請問C不服損失補償之決定,得提起給付訴訟,跟上面110普考消防員那
題差異在哪裡?為什麼C不是錯的,不是是課予義務訴訟嗎?
先行感謝版友回答解惑了(跪
------------------回文補充
真的非常非常感謝版友熱心的回覆,因為大家的推文都打很多,想說整理一下(不知道以
下整理是否正確,再請版友協助確認,非常感謝
1.給付訴訟(行政訴訟法第3條)包括課予義務訴訟(第5條)、國家賠償(第7條)、一
般給付訴訟(第8條),故111普考50題C選項是對的。
2.關於損失補償有分成三種,分別是
授益處分的撤銷或廢止、即時強制的損失補償、國家責任的損失補償(如徵收補償)
授益處分的撤銷或廢止:依照行政程序法第120條第三項「關於補償之爭議及補償之金額
,相對人有不服者,得向行政法院提起給付訴訟。」這裡應是指一般給付訴訟。
即時強制的損失補償:依照行政執行法第41條第三項「對於執行機關所為損失補償之決定
不服者,得依法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這裡應是指課予義務訴訟。
國家責任的損失補償(如徵收補償):依照109年大法庭第1號裁定,是提課予義務訴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7.179.14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xamination/M.1658070957.A.EF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