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期、待,神探阿槿回歸!新案子是花蓮地震善款一案。我知道我知道,此案子不新鮮了,但是極具教育意義呀。就當俺為了前些時日的沒營養砲火連連,做點補償行不!事先聲明,此文很長,拜託您有點耐心。
事情是這樣滴~ 花蓮地震後,共收到近二十億民間善款。不久前花蓮王投下震撼彈,決定將四成善款(八億元)用於補助石材業者以及觀光業者紓困利息。為何只補助這兩大產業呢?根據花蓮王的解釋,因為它們各自撐起花蓮的一片天。
此話倒是不假,花蓮是台灣石材加工業最大的產業聚落。花蓮目前約有近兩百家業者,佔台灣石材市場約八成以上。觀光業更是花蓮的命脈,花蓮的觀光產業從業人員比例是全台灣最高的。地震後,官方公佈的因災損失資料為:「石材業四十億、觀光業八十億。」
聽起來好慘好可憐,神探想秀秀,但是關鍵有兩點:一,損失數據前後不一。先說石材業三十億、觀光業二十億,後來又改數字。二,數據無明細佐證。損失慘重我們都相信,可是明細要有,無論是申請中央撥款還是挪用善款都需要明細!
我給花蓮王一個建議,勞煩數字待確認後再公開,也請準備好明細。您也不是什麼信譽良好之人,民眾信賴度原本就低,拜託萬事準備好再投震撼彈。
果然,館長已怒:「老子捐錢是給災民用的!!」,四八六先生跟著森 77,倆人已申請拿回善款。雖說要不要拿回捐款是個人自由,但我也想藉此機會向館長大人科普一件事。災民的定義,不是由您來定的。
在許多年前,紐約九一一事件後,我爹隨即投入災民的心理健康調查工作。我一廢柴沒啥用,是事隔數年後才加入,當時負責的專案是培訓紐約下東城地區居民再就業。第一天上崗報道,主管說的一段話讓我記憶猶新:
「災民分短期受災及長期受災,短期指的是兩年內受災民眾,包括當日死傷者及其家屬、因救災罹患肺癌的救護人員等。長期指的是十年內受災民眾,例如事件發生後下東城經濟蕭條(包括唐人街),許多商家因此倒閉。因為九一一導致失業的人,他們難道就不算是災民?」
花蓮王決定用四成善款補助業者,不無他的道理。業者不是只有老闆、股東構成的好唄?平均來說,一個資方,底下有至少六名勞工。資方關廠,苦的是勞工,反正老闆早已賺飽一輩子不愁吃穿。那勞工可以去哪裡?
不少人拿花蓮地震與台南地震、高雄氣爆做比較,我必須得說,每一次的救災及善後工作,都需將其視為獨立案件來做決策。花蓮產業較單一,災民丟了工作後該何去何從?且八億元那是暫列金額,不能與結案後的金額做比較。
何況,法律也沒有禁止地方政府用善款補助業者,但是(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這個 but)... 我個人也是持反對立場,不支持花蓮縣政府以民間善款為業者紓困利息。為啥?因為救災、善後事宜,不能照本宣科按照條例走,是要動腦子的,同時也必須在意民眾觀感。
我後期在多家機構專負責募款,遇到善款專案組的人就頭痛。他們做事先想著解決眼前問題,卻不想想下一次募款怎麼辦。有些事情不受明文規定限制,但不代表就可以做。
花蓮王,拜託您動動腦。在台灣民眾普遍對於「災民」的定義還沒有擴大到「產業災民」的前提下,宣佈補助四成善款用於業者身上,是不明智的。下一次若是再發生重大災害,其它縣市該如何募款?民眾會擔憂啊。
依照目前花蓮石材業者受損狀況估算,約 3%~5% 的工廠將因地震倒閉。政府想幫助他們,我能理解。可是補助業者這個行為,牽涉到政府監督、中飽私囊等問題,政府應當另想辦法尋找資金,而不是挑戰民眾觀感。
救災是社會議題,民眾觀感大於法規。
至於花蓮觀光業,的確有許多民眾地震後不敢去花蓮。在此台灣好媳婦我表示,太魯閣是真的很美(如圖)(順便炫耀本宮有腰!)。回紐約後我常對我爹說,下次爹娘再去台灣,我想帶他們去花蓮走走。災後更是要去!!
台積電用補貼員工旅來支持花蓮觀光業,我表示欣賞。若各位信不過花蓮王,不妨找個週末,去花蓮觀光、消費,支持當地商家讓勞工能留在家鄉工作生活。幫助災民,有很多種方法。謝謝大家。
損失補償定義 在 Facebook 八卦
#婚姻中最美好的距離就是要有距離
當個婚姻中的「扒糞者」,長期下來只會讓人愈來愈遠離。
和一位很欽佩的長者聊到《婚姻故事》這部電影。他說:「最讓我悸動的部分,是男女主角失去理智、毫無保留剝開對方所有偽裝形象的大吵後,男主角像個孩子,抱著太太的腿跪著哭……那個當下,他們已經注定了會離婚。因為,被看得太透了。」
的確是吧,回想起很多我和筋肉爸爸的衝突、周遭朋友們不快樂的婚姻愛情歲月,都是因為,太想要抽絲剝繭去翻攪對方的祕密,或是毫無情面揭發對方想藏起來的那一面。
女人其實很聰明,第六感敏銳、善於觀察,男人很難去欺騙隱瞞我們多數的事。什麼該攤開來談?什麼又該留點空間給對方?婚姻愛情的年資像是學分,修多了,心裡也就有個底了。
有些事,不需要像個悶葫蘆,例如已經發現對方有第三者卻隱藏著不說,內傷的是自己,權益損失的也是自己。既然都會受傷,就選擇傷害小一點、保護自己多一點的方法:搜尋證據、準備好面對法律、雙方好好地談。若對方有心再度共同努力,那可能是個轉機,也不至於讓自己人財兩失;如果對方真的是個敗類,那法律與證據,至少可以保護自己的安全,與得到些許現實物質的補償。
但有些事,也不需要當個扒糞者,好比說:追問和小三上到幾壘?做了什麼?或者自己扮演起徵信社,讓對方成為穿著新衣的國王,再也沒有祕密,但也失去該有的顏面與自尊。
甚至是,其實什麼事都沒有,卻因為缺少安全感,於是千方百計地想要挖掘對方百分之百的人生。這界線很難拿捏的!「祕密」與「自尊」更常是密不可分。
這是很衝突的!尤其女人總喜歡跟男人「談心」,來建立起自我的安全感。這更是很現實的!當最親密的彼此間有了祕密,如何不在乎地繼續生活?
\
以前,我很愛偷看筋肉爸爸的手機、電腦、通訊軟體,閒在家時甚至以此為樂,覺得自己像個小偵探可以挖掘他所有生活,很厲害。在國外,即使是夫妻,這樣窺探也是犯法的~當然,我也因此吃到苦頭,就是在循線偵探後,真的找到了他的心靈犯罪證據。
後續,我像個瘋子一樣更想挖掘他的祕密,然而每次偷看前,內心都滿是恐懼與害怕,好像找到了什麼後,又開始發瘋似地輪迴;其實有點像是算命上癮一樣,想藉由窺探對方、窺探未來,彌補現在自我的低落與不安全感,但往往只換來更多的痛苦與猜忌。人生,並沒有因為窺探這些而更快樂。
每天的生活重複上演著:我質問他,他不回答;我哭死哭活,他厭煩;他開始越躲越遠,我更多猜忌。
真的太痛苦了!於是有一天,我再也不去看他的任何隱私。放過自己的那一天起,我才知道,不再猜忌,心靈輕鬆了,世界就廣闊了。不去挖掘對方、不去揭穿對方,卻要繼續生活下去,很困難!因為,自己不知道如何定義自己,沒有安全感,也不知道,這段關係中如何建立起自我價值。
看出這中間的盲點了嗎?
女人的定義自己、安全感建立、自我價值落實,從來不該是在另一半身上,而是「我們自己」。如果可以將生命中大部分的焦點回歸自我,自信與自我價值都會由內心散發,不需要靠誰來肯定。旁人的三言兩語,對我都有如雲淡風輕。
能夠掌握自己,安全感就會踏實,不再需要別人來定義我是「誰的老婆」「誰的女友」「誰的媽媽」;而是由我來告訴大家,誰誰誰是「我的先生」「我的小孩」「我的男友」!
現在,我相信宇宙的力量:即使我們不去窺探另一半,當他們真的出軌不忠時,也能讓不去窺探的女人,察覺到關係質變的力量。這時候再來保護自己搜集證據,去考量到自己未來最小的損失,也不失為一個智慧的做法。
\
「不去窺探」這件事,我很喜歡請大家換個角度,用母親與兒子的立場去思考。
我們從小照顧兒子參與他的生活,兒子長大了進入青春期,開始有生理上的需求,想要關起房門保有隱私,但媽媽卻用盡方法想進兒子房間知道他在幹麼。終於有一天,窺探的母親撞見正在打手槍的孩子……母親無法忍受孩子這模樣,孩子也自尊受創不知如何面對媽媽……既然如此,當初為何要去窺探孩子呢?
孩子有孩子的人生,多數爸媽都能理解;另一半也有另一半自己的人生,多數的伴侶卻難以理解。
有了這樣的體悟後,現在每當老公心情不好不想說、想耍自閉放空時,我會問他:「都好嗎?」
以前我會逼問到他說出什麼為止,因為我認為夫妻之間不該有祕密。現在,他說沒事,我就走開,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於是,我們有了自己的空間。任何一段關係,都該保持某種程度上的私領域與距離。然後,彼此帶著自尊感、快樂感,長遠地牽手走下去。
(本文出自《#我愛_我強大:我和你,再一次愛上了我們,筋肉媽媽從筋膜到心靈的修復課》,三采出版
\
最近和粉絲談心,聊到這個議題其實又有了新體悟。
人的靈魂每一年都會成長的,只要不斷自省與思考問題本質。
改天再來發現在看待夫妻信任的新想法。
我的這本書好適合防疫在家修復夫妻關係看~
更適合WFH的朋友看,因為有舒緩身體緊繃、舒壓運動喔~
損失補償定義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八卦
導讀本文:
讀者朋友,假如您看到這行字,代表您已經拿起了投資界最知名的傑作之一。不要放下,仔細把它看完。過一陣子,再把它看一次。你將發現買這本書的錢和閱讀它的時間,將是你最值得的投資。這本書將讓你對投資有深刻的了解,走上正確的道路,避免日後閱讀無用書籍與投資無用工具的浪費。
本書的英文書名為《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Pillars是支柱的意思。Four Pillars指的是「理論」、「歷史」、「心理」與「業界」四方面,這正是投資的四大基礎。此書編排亦以這四大主題為根本,分別討論。
第一部分 投資的理論
請不要看到「理論」兩字就覺得頭痛。作者在這裡直接以歷史故事,讓讀者體會報酬與風險相生相隨的道理。作者舉出了威尼斯公債(Venetian prestiti)的例子:在威尼斯國勢強大時買進威尼斯公債的人,報酬率遠低於在威尼斯輸掉戰爭、風雨飄搖之際買進的投資人,為什麼?──正因為情勢危殆,所以債券需要用更高的預期報酬來補償投資人。
同樣的原理,可以應用於不同資產類別。譬如狀況差的公司,正因為風險較高,所以需要用比較高的報酬補償投資人。在看到這些歷史之後,讀者將可以掌握:報酬正是來自於承擔風險。這種理解,將讓投資人面對市場大跌時,具備買進的勇氣。
這些討論將讓讀者對投資報酬有務實的期待。市場上不缺聰明人,缺的是務實的人。投資帶來賺錢的可能,這個美夢讓太多聰明人變成不務實的人,幻想市場可以帶來任何自己希望的報酬率。
第二部分 投資的歷史
作者特別指出,這些新科技,往往是很差的投資。從十八世紀的鐵路、電報,到一九九〇年代的網路科技,皆是如此。理由不是在於這些科技沒有潛力。它們的確有,它們也真的改變了世界的樣貌。問題就出在,那麼一些真實性,被過度誇張成數不盡的投資機會。各種相關公司紛紛成立,競相吸收投資人的資產。
因為投資人太樂於提供資本給這些創新科技,造成潛在報酬被大量資本稀釋。其中不少資本更投入以募資(或是說騙錢)為目標、根本不是要創業的公司中,帶來難看的報酬。這就是事實。這些論點也將讓讀者面對下一波看似無可抵擋的產業新趨勢或科技突破時,還能有顆冷靜的頭腦來看管自己的資本。
第三部分 投資的心理
這部分,作者直接用兩章的篇幅,分別指出投資人的不良行為以及對應療法。投資大眾很有趣的一點就在於:大家都承認市場是不理性的,但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是理性的。那麼不理性的市場到底是由誰組成的呢?
這就像一群獅子聚集在羊的屍體旁說:「我吃素啊,這不是我殺的!」一樣。不要再駝鳥心態了。我們自己就是不理性的人類。我們都有投資上的偏差行為需要矯正。
第四部分 投資業界
與投資相關的專門行業有三,分別是證券業、基金業與媒體。投資人,特別是剛起步的投資者,往往會天真地以為這些業者就是為投資人服務。不對,許多業者真正的業務是為自己賺錢,投資人是擺在次要。
譬如證券業者,整天告訴客戶熱門明牌(包裝成分析師建議)、要停損停利積極進出等等。這些操作到底有沒有帶來比較好的成績?證券業者從沒有仔細分析給投資人看。但這些操作有沒有替業者帶來比較多的手續費收入呢?我想你知道答案。
書中指出一個難堪的事實,那就是有很多基金業者,它們的專長不是資產管理,是行銷。它們是行銷業者,只是剛好是在賣基金。
這種實為行銷企業的基金業者有什麼「特色」呢?他們會製造出任何「可以賣」的基金。在能源、原物料熱門時,就發行相關基金。在某地區熱門時,就發行該地區的基金。他們利用投資人看好之前表現良好資產類別的心理,發行容易賣的基金。
但投資人剛好買在高點,只承受之後下跌的損失怎麼辦?這對這類基金業者根本不是問題,它們已經從發行的基金上面賺到錢,這才是重點。
第五部分 投資策略
在理解了投資的理論、歷史、心理與業界後,投資人就已經掌握了投資的四大支柱,可以開始建構投資組合了。作者在這部分,詳細解釋了定義投資目標、組成投資組合、執行的完整過程。
綠角對投資金律一書的完整導讀,可見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2016/01/2016-four-pillars-of-investing-fully.html
損失補償定義 在 3-3:無謂損失怎麼來的? - YouTube 的八卦
3-3:無謂 損失 怎麼來的? 10K views 6 years ago. CCU MOOCs1. CCU MOOCs1 ... 經濟解惑-消費者剩餘、 補償 變量與均等變量之一- 消費者剩餘.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