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我在 #防疫應變會議 中宣布新北市明(5/4)日起,漸進開放 #公有場館;第一階段包括 #圖書館閱覽室、#藝文文化場館展覽廳、#國民運動中心 和 #活動中心。雖然場館逐步開放,但仍不可大意,會採取嚴格管制與完善的防疫措施,接下來我們要建立新型態的安全生活模式,隨時掌握疫情狀況滾動式調整策略,確保民眾健康安全。
1️⃣第1階段:
5/4-5/17 開放「通風或換氣良好之戶外場域」及「可落實人員健康監測、人員管理、人流管控、環境清潔、維持社交距離之活動或場域」。
2️⃣第2階段:
(若疫情仍穩定) 5/18之後,逐步開放其餘公有場域及活動。
⚠️重新開放場館資訊⚠️
✔️新北市立圖書館及分館
⭕全市圖書館閱覽室、自修空間
❌演講廳、討論室、團體視聽區、多功能教室等不開放
📞如有疑問,可洽詢: 新北市立圖書館 (02)2953-7868
✔️新北市運動場館
新北14座國民運動中心及4處新北運動聚點,採進場人數減半及進出實名制。
🔺大門採單一入口管制
🔺游泳池、體適能中心人數減半
🔺進場QRcode實名登記
🔺紅外線感熱儀體溫監測
🔺螢幕即時容留人數顯示
🔺服務人員全程配戴口罩
🔺地貼提醒保持社交距離
🔺健身器材、泳池Spa間隔使用
🔺手部清潔消毒及量測體溫
🔺工作人員每2小時定期消毒1次
⭕️國民運動中心:新莊、蘆洲、淡水、三重、土城、中和、板橋、新五泰、永和、汐止、樹林、鶯歌、三鶯、林口等國民運動中心。
⭕️新北運動聚點:森林跑站板橋館、運動易利站新莊店、Waypoint新莊館。
⭕️體育館:新莊體育館、板橋體育館、板樹體育館、泰山體育館。
⭕️游泳池、體適能中心、課程教室、撞球室、桌球室、壁球室、攀岩場、綜合球場及羽球場等
❌兒童遊戲室及棋藝閱覽室不開放。
📞若有疑問,請洽詢: 新北運動聚點 市府體育處(02)2962-0462#104
✔️新北市市民活動中心
開放455間活動中心及勞工活動中心,維持封閉44間,採人流管控、進出實名制、50人以上活動事前審查。
⭕️閱覽室、會議室、簡易體健運動、研習課程(如瑜珈、書法、打坐、繪畫)
❌老人共餐、婚宴、卡拉OK、研習課程(如舞蹈、烘焙)等動態活動不開放。
📞若有疑問,可洽詢 新北民政保平安 市府民政局(02)29603456#7930
✔️新北市博物館及藝文場館:
⭕博物館(鶯歌陶瓷博物館、十三行博物館、黃金博物館、淡水古蹟博物館、坪林茶業博物館、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
⭕藝文中心(新北市藝文中心、新莊文化藝術中心、樹林藝文中心、新板藝廊、美麗永安生活館)
⭕園區(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空軍三重一村、板橋435藝文特區、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府中15新北市動畫故事館
❌博物館國際演講廳、兒童體驗館、煉金劇場;藝文中心國際演講廳、兒童體驗館、煉金劇場;文化園區眷舍親子體驗室、部分餐廳等不開放。
📞如有疑問請洽各場館臉書粉絲專頁、官網,或 新北市文化局 (02)2960-3456#4554、4553
防疫期間,避免民眾群聚讓疫情擴散,我們暫時關閉了公有場館,造成市民朋友許多不便之處,非常感謝這段時間大家的體諒與配合。
#新北市超前部署 #行動治理 #安居樂業 #侯友宜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我的露營車探險:以日常空間的「小」,換取徜徉曠野的「大」」介紹 訪問作者: 易思婷 (Szu-ting Yi) 內容簡介: 她和老公搬進親手打造的露營車, 遊遍美國西部的絕美荒野。 只要學會分辨「想要」與「需要」, 「天地為家」便是生活,不是夢想。 搬上...
戶外攀岩課程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八卦
🇨🇭🇹🇼與妹妹在台相處的日記|和家人的溫暖邂逅❤️
大家有兄弟姐妹嗎?在台灣對於家人之間的相處,和家庭的價值觀是什麼樣的形式呢?😊
我來自瑞士的山區,比起其他西歐國家的人,瑞士山區的人相較保守,那種保守不僅可以從「政見發表」中反應出來,也可以從「瑞式社交」行為中發現,而後面這點是最為明顯的。我從小時候就觀察到,瑞士人不容易接納新朋友,並習慣在自己舒服的朋友圈裡社交,不會想要積極擴大人脈,但卻很重視與老朋友之間的關係。
除了朋友圈以外,跟家人的關係也很傳統,尤其住在瑞士山區的人跟家人彼此間都很團結。這些在瑞士家庭世代相傳的價值觀,也讓我父母自然而然的想要把這些觀念教導給我們。然而,我還記得媽媽多次努力,讓子女之間培養好的關係,但我小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對兩個妹妹的一切都表示沒興趣 😅 在瑞士,男孩子在年紀較小的時候,都會比較容易鄙視女孩子的遊戲和興趣。
高中的時候,我去了瑞士德語區唸書,因為離家太遠了,所以無法繼續住家裡,於是彷彿跟妹妹們失聯一樣。當我週末偶爾回家,她們經常有自己的活動或跟自己的朋友見面。媽媽看著我跟妹妹不常相處,就會說 :「家人很重要,當你需要幫忙,朋友們有可能就不見了,但是家人一直都會在,你要好好珍惜兩個妹妹,要好好照顧她們。」
當我在德語區的高中已經念超過一半的學年時,我的第一個妹妹也開始上了在法語區的高中。 從此她在我的眼裡再也不像個小朋友,我們的年紀在突然間感覺沒有明顯的差別。雖然那時我們都上高中了,卻沒有因此成為更親近的家人。
其實,我們變成兩個完全不同個性的人:我比較外向,喜歡戶外運動,個性比較衝動,也很叛逆,常常不聽長輩的話。而妹妹比較內向,喜歡宅在家裡打電動,很安靜,也非常聽話。我們在不同語區唸書,加上個性上的大不同也導致之間並沒有機會拉近距離😕
法文有個關於家庭的有趣俗語:« on ne choisit pas sa famille, mais on peut chosir ses amis »(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家人,但是我們能選擇自己的朋友)這個俗語通常用來形容跟家人關係不好,但是在自己朋友圈裡找到歸屬感的人。
我想,如果我跟妹妹不是家人,我們應該不會有機會成為朋友。我妹妹的優點很多:可靠,溫柔,善良,包容,有責任感等等,但是這些優點都是要相處一段時間後才會發現。如果我們在平行世界不認識彼此而在某個地方相遇,我們應該會尬聊一下而迅速忘記對方😅
但是,即使我們之間的關係是有距離的,我還是很疼兩個妹妹。當我聽到她們有學校壓力、考試被當掉,或被別人欺負,我心裡會非常難過,就像我自己遭遇了這些一樣。只要我在家裡,當她們學校快要考試時,我就會當她們的家教(也許我對教學的熱忱要感謝妹妹們了😂)。
由於很早就離開家裡去外地上學,高中時自己跑去南美洲,畢業後去了中國一年才回來上大學,這些經歷也有影響到她們的人生規劃。第一個妹妹高中畢業後跟父母說:「我也不要直接讀大學,我要先去澳洲打工。」我才意識到,原來在妹妹眼裡,我一直以來都是她們的榜樣。
2019年底,其中一個妹妹(沒錯,就是幫我帶了很多和口罩的貼心妹妹Kiki❤️)在跟我通話時說:「我下一學期只剩下畢業論文,所以不想待在瑞士。」於是我邀請她來台灣找我,當時我們還計畫暑假一起去日本、韓國,想帶妹妹玩不同的亞洲國家。但我們沒有預料到2020年會是多麼奇特的一年。
妹妹在今年二月的時候終於來了,然而我們已經超過十年沒有長時間住在一起,我們變成個性、習慣上更不一樣的人,連許多小事情都不一樣。像是:
- 冷氣的大爭論:我不耐冷,妹妹不耐熱,冷氣要怎麼調?
- 做家事的時候要播什麼音樂:我喜歡聽法文老歌,妹妹喜歡聽美國流行歌,而我們兩邊都無法忍受對方的音樂品味😅
- 悠閒活動的不一樣:我喜歡看書,和朋友一起喝紅酒。妹妹喜歡看劇,喜歡和朋友一起喝啤酒。而且她喜歡攀岩,但是我怕高 😂
我們兩個人的興趣真的是天差地別。但是最奇妙的是,我們這半年以來的相處都很和平,每天看到對方還會一起大笑,在平行宇宙注定無法相處的人,居然還可以像現在這樣的相處模式,我想,這就是家人之間的緣分。
即便沒有去日本玩,我們還是一起去了蘭嶼。去蘭嶼之前,我還在考慮要不要帶Narou一起去,怕她在船上會不習慣。妹妹聽到我在考慮就喊出一句:「當然要喔,不帶Narou還可以算家庭旅遊嗎?」妹妹堅持帶著Narou一起出遠門其實不意外,因為她從見到Narou的第一天,就把她當作自己親愛的姪女,她對狗狗無條件的愛與照顧讓我十分感動。
這兩個月妹妹都沒有在我的社群媒體上出現,是因為她都在忙論文。很用功的她把自己完全的投入到論文裡,這禮拜一是她繳交論文的截止日,原本是可以無憂無慮地完成的一件事情。但沒有想到,今年端午連假卻變成了「論文惡夢」。
連假的第一天,妹妹打電話哭著跟我說:「論文不見了!筆電當機了,很多資訊不見了!」因為妹妹沒有備份,於是必須在這四天的連假時間裡,把2/3的論文重寫!原本我自己有很多工作,要趕自己課程的影片和講義,也想趁連假跟許久沒見面的朋友們聚會。不過,當下聽到妹妹崩潰的聲音,為了能夠幫助妹妹重寫文章,我就把大部分的行程取消了。
因為時間太趕了,妹妹就全部寫大概的句子,我再幫她優化法文文法及用詞的部分(讀德法雙語學校的妳,幸好沒有選擇用德文寫論文,不然妳就挫賽了!)到了禮拜一晚上 18:00 的截止時間,我們在17:58終於交出去了😱雖然我們到後面的結論有點虎頭蛇尾,我們還是有交出東西 😂
禮拜一晚上交完論文後,跟朋友們聚會,我的全身都還在發抖。雖然我心裡感到如釋重負,但當下的刺激還離不開我的手指,所以一直在抖。其中一個朋友問我:「你怎麼感覺很緊張?」我跟朋友解釋情況,他聽完後覺得我人太好了,認為沒有備份交不出論文就是個好教訓。雖然我心裡也有一點這麼認為,但我對他說:「我在心裡曾經對媽媽承諾,我會好好照顧妹妹。於是她每次求我幫忙,我一定會幫她。」
瑞士人的心像一顆椰子,外面很硬,但裡面是軟軟甜甜的。我們只是比較不擅長對自己的朋友們和家人示愛,不代表我們不關心他們,希望這次妹妹感受到我有多在乎她。
我還想藉此跟妹妹說幾句話(以下有大概的中文翻譯)
Chère Christelle,
Ton passage à Taïwan ne s’est pas effectué comme nous l’avions initialement prévu. Tout d’abord, la pandémie, puis mon travail et finalement ta thèse ont successivement eu raison de beaucoup de nos projets d’escapade. J’espère donc que tu profiteras intensément de ton dernier mois sur cette merveilleuse île. Peut-être te souviens-tu de cette photo ? C’est ma préférée parmi toutes celles que nous avons faites ensemble. Je sais qu’elle est un peu floue et que la luminosité laisse à désirer. Pourtant, c’est celle qui m’évoque les plus joyeux souvenirs. Elle me replonge instantanément dans notre hilarante séance de selfies que nous avions improvisée avant d'admirer le coucher de soleil de Lanyu.
Il ne fait aucun doute que nous tenons là notre plus belle photo de famille de l’année 2020 ❤️
親愛的妹妹,
妳這次來台灣,跟我原本規劃很不一樣。沒有機會多玩,且我工作很忙,後來論文又讓我們倆個快要發瘋。我真希望妳這最後一個月在台灣過得很幸福。這一張是我2020拍過最愛的照片。照片看起來其實還好,有點模糊,且光線也不好。不過,當我看著相片就會回想到我們三個在蘭嶼黃昏裡大笑自拍的情景。
這一張就是我2020拍過最驕傲的照片:我們在台灣的小家庭幸福時光 ❤️
#杰宇的法文邂逅
#妹妹在台日記
#家人
#緣分
戶外攀岩課程 在 詹喬愉 - 三條魚Tri Fish Facebook 八卦
今天三條魚花了好多時間整理攀岩場、調整攀岩路線阿~(小累)
📣大消息告訴大家~
從12月之後,愷穹在 #中和運動中心攀岩場,為大家服務❤️
每週末都有開放攀岩體驗喲💪
除了一般攀岩體驗、課程之外
還有針對4~6歳幼兒課程、7~9歳兒童課程、登山繩索課程等等…
還有還有~還沒聽過三條魚講故事的朋友們❗️
🐟🐟🐟三條魚分享會---《攀向沒有頂點的山》,也有在這裏舉辦噢噢🎉
之後也會有更多課程
⬇️詳情⬇️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438449009791708&id=1485133611789924
各種問題可以私訊愷穹或是中和運動中心哦!
#攀岩場 #rockclimbing #climbinggym #climbinggirl #愷穹戶外活動工作室 #casualoutdoor #trifish @ 中和國民運動中心攀岩場
戶外攀岩課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我的露營車探險:以日常空間的「小」,換取徜徉曠野的「大」」介紹
訪問作者: 易思婷 (Szu-ting Yi)
內容簡介:
她和老公搬進親手打造的露營車,
遊遍美國西部的絕美荒野。
只要學會分辨「想要」與「需要」,
「天地為家」便是生活,不是夢想。
搬上露營車前,我和戴夫清理掉不少物品,只留下真正會用到的東西,包括兩份餐具、三個鍋子、極少量衣服,並轉為閱讀電子書。幾年下來,也沒再添購什麼,可見一般生活上真正需要的東西其實很少。
住在露營車上也讓我對水電的使用量變得十分敏感。例如美國許多攀岩區位於沙漠地帶,沒有水源,開車去補給不僅耗時間也耗油,於是我們學會如何用有限的水來煮食和洗碗,倒也不覺得有什麼不便。還記得某次到朋友家作客,一打開水龍頭水就嘩嘩流下,把我嚇了一大跳。
我現在的生活很單純,就是旅行攀岩、運動、寫作及教學,最大的娛樂是閱讀,也許對某些人來說有點無聊,卻十分適合我。我們的露營車有水、電、廚房、桌椅和床,具備了家的所有機能,但陳設簡單,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整理。我們的衣服不多,無須費心搭配。雖然只有不到兩坪的居住空間,庭院卻很寬廣,要是看膩了,立刻便能換一幅風景。我們幾乎不會錯過每一個美麗的日出和黃昏,夜晚看著星空入眠。
很多朋友問我,這樣的生活還要過多久?但我們目前仍很享受當個游牧族,實在難以回答。可以確定的是,即使未來定居在某處,也會留著這輛我們親手打造的「家」── Magic。
作者介紹: 易思婷 (Szu-ting Yi)
在美國賓州大學求學期間,發現了攀岩的魅力,取得資訊博士學位後,選擇了不同的生活型態,開始流浪攀登生涯,足跡遍及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智利、中國、蒙古等地。近幾年前往中國、蒙古以及巴塔哥尼亞的首攀計畫,屢屢獲得美國的攀登獎金。
2008年開始於著名的美國領導學校(NOLS)和各大戶外機構教授攀登課程。2015年完成美國高山嚮導協會(AMGA)的Rock Guide Course,2016年10月完成Advanced Rock Guide Course。從2013年起,於台灣、中國以及美國等地以中文教授傳統攀登課程,項目包括基礎傳統攀、多繩距攀登、大牆攀登、自我救援等。
近幾年比較有意思的經歷,有2012年首登格聶山區的喀麥隆峰(Grade V, 5.10 M5),2013年首登四姑娘山區的大仰天窩峰(Grade IV, 5.10),2014年經由The Nose以及The Salathe Wall路線,兩次登頂位於優勝美地的酋長岩,2015年獨攀大牆路線West Face of Leaning Tower,開闢四姑娘山區鷹嘴岩東峰的新路線神祕月餅(Grade V, 5.10R 760m),50天內連續攀登美國荒漠40座高塔等。
2012年出版自傳體著作《睡在懸崖上的人》,接著出版攀岩教學書籍《一攀就上手》以及《傳統攀登》,後者為該主題第一本以中文撰寫的教學書。本書是她的第四本著作,講述和先生四年多來的露營車生活。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戶外攀岩課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睡在懸崖上的人:從博士生到在大垃圾箱撿拾過期食物,我不是墜落,我是攀上了夢想的高峰」介紹
訪問作者: 易思婷 (Szu-ting Yi)
內容簡介:
「追根究底還是下定決心走了自己選擇的路,不再在母親的期望與自己的追求間首鼠兩端,也破釜沈舟不再讓自己有藉口把不快樂的原因推給母親。而當蠟燭不再兩頭燒,願意扛起決定人生的責任,擔子反而輕了許多,拿回了主動權,就有了改變的能量。」——節錄自〈新版自序〉小Po
沒有錢、也沒有後盾,所有的夢,都是從不可能開始!
放棄了人們眼中的所謂的優渥舒適,但卻從此得以安身立命。
往上攀,
繩子每打上一個繩結,就更肯定自己一點;
手指每扣住一塊大石,心裡就更踏實些……
在攀岩的途中,與山對話、跟自己對話,也跟自己的不完美和解。
作者介紹: 易思婷 (Szu-ting Yi)
旅美攀登探險者
在美國賓州大學求學期間,發現了攀登的魅力,取得資訊博士學位後,選擇了不同的生活型態,開始她的流浪攀登生涯。迄今,攀登的足跡遍及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智利、中國、蒙古等地。她近幾年前往中國、蒙古、以及巴塔哥尼亞的首攀計畫,屢屢獲得美國的攀登獎金。
自2008年起,開始於著名的美國領導學校(NOLS),以及各大戶外機構教授攀登課程,2016年完成美國高山嚮導協會(AMGA)的Advanced Rock Guide Course,並通過Aspirant Exam,取得AMGA Assistant Rock Guide資格。從2013年起,開始於台灣、中國、以及美國等地以中文教授傳統攀登課程,項目包括基礎傳統攀、多繩距攀登、大牆攀登、自我救援等。
2012年出版自傳體著作《睡在懸崖上的人》,之後先後在2013年、2014年出版攀岩教學書籍《一攀就上手》以及《傳統攀登》,後者亦為該主題第一本以中文撰寫的教學書。2016年秋出版《我的露營車探險》講述她四年多的露營車生活。
近幾年比較有意思的攀登,包括2012年首登格聶山區的喀麥隆峰(Grade V, 5.10 M5),2013年首登四姑娘山區的大仰天窩峰(Grade IV, 5.10),2014年經由The Nose以及The Salathe Wall路線,兩次登頂位於優勝美地的酋長岩,2015年獨攀大牆路線West Face of Leaning Tower,開闢四姑娘山區鷹嘴岩東峰的新路線神秘月餅(Grade V, 5.10R 760m),50天內連續攀登美國荒漠40座高塔等。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