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幫孩子戒癮了
要分享一件事
如果頻道不對可以直接轉台
當小孩開始待在家上網課每天大量用3C用品的時候,
我覺得濤整個叛逆青春期像雷擊速度般到來。
很懷疑到底是哪一條線接錯,
很不像我認識的孩子。
回話態度很差之外也很簡短。
問他話的時候,眼神都不會跟我對焦然後常常就會用很令人惱怒的口氣回答「不要」「不想」或是根本不回答。
當媽的真的會腦充血!
常常跟他說話都在用3C。
拿著手機不然就是在用電腦看東西。
他的手機我們已經加過時間限制了。但是他還是會經常習慣性的拿起來看。
真的是已經養成對3C的嚴重依賴性。
從5月份濤開始大量仰賴3C上課跟在家生活,
我覺得嚴重造成幾個很明顯的問題。
#溝通變少,#專注力變差,#脾氣容易暴躁,#然後變得比較沒有耐心。
這些改變相當的明顯。
我不得不相信這是3C帶給他的影響。
#所以上個月開始我把他的手機收起來了
#前幾天的戒癮很痛苦
把他手機收起來的時候濤至少跟我大吵大鬧了3天。
「把我的手機還給我!」大吼!
我看到一個對3C成癮的孩子瘋狂哭鬧著,哀求我還給他手機。
這不是就是上癮了嘛?
戒掉3C癮就像是突然沒糖吃一樣。對濤來說這幾天很難熬。
#我看到了轉變
大概1個禮拜後,濤也開始習慣沒有手機的生活。用3C的量也大大變少。
不會跟前幾天一樣激烈的吵鬧。
從說話回應開始我們看到了變化。
之前的回答都是簡潔的2-3個字「不要」「不想」之類的,
現在開始有對話,有溝通,有討論。
再也不是幾個字的回答而是有社交性的溝通。
#態度上的轉變最大
戒掉3C成癮後濤的態度簡直就是180度的轉變。
那個溫暖細心的孩子又回到我們生活裡。
對生活細節與他人的觀察力又回來了。
之前濤一點點事情就會容易變得沒有耐心或是生氣。簡直就像是失去翅膀的小鳥失去了人最重要的溝通能力。
長時間專注在使用3C上造成他精神上的失焦以及無法用正確的方式與人溝通。
#腦筋開始動起來了
沒了手機,然後使用網路的時間有限制,
濤開始會找很多事情做。
每天開始計畫自己今天想要做什麼。也開始培養不同的興趣。
已經不會仰賴3C過日子了。
#3C剝奪了讓頭腦思考的能力
打開網路對孩子來說就像是翻開潘朵拉的盒子一樣。
突然視覺上充滿了琳琅滿目的資訊。
對小孩來說使用網路等於是一直接收到閃過去的不完整廣告訊息。
沒有經過大腦的整理就把用嘴巴說出來。
#重複被網路資訊刷洗大腦也被訓練成無法深度思考的模式
想想以前我們到大學才有手機而且還不能打簡訊或是使用網路。
是那種比較大台的大哥大。
要找答案就要自己去圖書館翻書找資料。
從零到有,從沒有頭緒到整理線索的每一步
雖然是用比較長的思路跟時間去找尋答案但是過程是很紮實的,結果也有成就感。
#使用3C跟網路不是不好但是要看使用方式跟時機
我還是會讓濤用電腦查資訊,
這是一個網路時代,要學會的我一定會讓孩子學好學滿。
#但要有目的性的使用
是為了什麼原因而使用網路。
而不是因為想要打發時間或是單純因為手癢想要用網路而用網路。
我告訴濤,
#網路是很好的工具
#但是你沒有好好用它你就會變成網路的傀儡
#善用工具才會把它變成你生活上的財富
3C與網路的時代,
你駕馭了使用它的能力你就是王者。
我們看到迷失在3C中的可怕。
現在沒有被3C綁架的濤每天也生活的更緊湊更有內容!
我會把手機再還給濤但是不是現在。
並不是要讓他習慣沒有手機的日子,
是要讓他了解到手機只是一個生活工具而不是生活的重心。
還給他的時候我相信他會把手機當成一個生活工具好好的使用。
#沒有3C的日子一樣可以過的很好
這是我們這幾個月的經歷,
分享給你們。
我不害怕把濤的手機拿走後經歷各種鬧家庭革命。
我害怕的是現在如果不培養他正確的3C使用方式會造成將來更嚴重的後果。
#現在的濤很棒!
——
歡迎加入我的好物社團
👉 社團:https://bit.ly/2No5S91
👉 IG發摟起來:https://bit.ly/3dsq5Fd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吳鳳Rifa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前陣子我寫了一篇文章,有位西方學者說:讓孩子過早接觸手機就跟給❌❌❌一樣!讓他們上癮之後就很難戒掉。而且對於眼睛的傷害更是長久的。當時這篇文章很受歡迎,我也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但很可惜,我在外面還是很常看到小孩子在玩手機。也許很多父母不知道怎麼跟孩子相處?所以只能選擇最偷懶的方式...
我幫孩子戒癮了 在 吳鳳Rifat Youtube 的評價
前陣子我寫了一篇文章,有位西方學者說:讓孩子過早接觸手機就跟給❌❌❌一樣!讓他們上癮之後就很難戒掉。而且對於眼睛的傷害更是長久的。當時這篇文章很受歡迎,我也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但很可惜,我在外面還是很常看到小孩子在玩手機。也許很多父母不知道怎麼跟孩子相處?所以只能選擇最偷懶的方式,其實這是我們父母親的責任,有很多遊戲都是可以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與互動,像是桌遊。請大家一定要仔細看完這支影片,背後有很有意義的故事❤️
#護眼大使 #公益 #桌遊
由臺灣防盲基金會研發的臺灣原創桌遊,請大家一起支持、募集贈送給偏鄉學校、弱勢團體。
👉 臺灣防盲官網 : https://bit.ly/35EVUF9
👉 嘖嘖募資 :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MagicForest2020
FOLLOW 吳鳳 Rifa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ifatkarlov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ifatshowman/
Website: www.rifatkarlova.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5JvEFBMk_I/hqdefault.jpg)
我幫孩子戒癮了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09.29(六)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一個人願意改變,往往來自於兩個核心動力,第一個叫做「追求快樂」,而第二個叫做「逃避痛苦」。這兩個都很容易理解,如果套用在一些真實的例子的話,我們來看看,通常在實際的生命裡,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以「戒煙」作為例子,比如說你跟一個癮君子說,如果你戒了煙,你會有多健康,你會有多麼好的生活品質。我相信你已經猜到結果了,就是一點效用都沒有。
可是反過來,如果我讓他逃避痛苦呢,就有效嗎?比如說我恐嚇他、我告訴他,如果你繼續吸煙的話,你最壞的狀況會怎麼樣?你可能會得肺癌、肺氣腫,然後會有三高的問題,糖尿病、高血壓,都沒有辦法得到有效的控制。
那你回想一下,你身旁的那些癮君子,你在嚇唬他的過程當中,有得到任何積極、正面,促成他改變的行為引導嗎?我相信也一樣沒有啊!
甚至於他會吐槽你說,我阿公抽了一輩子的煙活到80歲,說不定我身上還有同樣的抗癌基因誒!所以你會發現喔,要說服一個人,通常讓他是「逃避痛苦」的力量,會比「追求快樂」來得大一些。
可是又很令人挫折的是,如果你真的使用了恐怖訴求,那對方反而很容易進入一個耍賴,甚至於是完完全全的逃避問題,這樣的狀態。如果是這樣,那麼到底我們應該要怎麼做,才能夠有效的去引導一個人的改變呢?
我在這邊跟你分享一個,我讀到關於荷蘭的研究團隊,他們怎麼樣有效的引導一些,有低血糖症的人進行改變。其實如果一個人處在低血糖狀況,它會導致器官衰竭、痙攣,或者是抑鬱症這些後遺症。
那麼這個荷蘭的研究團隊,他們使用的方法就是,剛開始是「恐怖訴求」的,也就讓這些低血糖症的人知道,你繼續這樣下去,可能會對你生命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可是這些人又被告知,有個工作坊可以幫助他們改善飲食,進而減少這個疾病對他們的威脅。這些人得到這個訊息之後,都會去進一步的去查詢關於這個工作坊的資料。
在這樣的狀況底下,比起那些跟他們一樣有低血糖的症狀,但是得到的警告比較輕微的人,那些被強烈警告的人,參加這個工作坊的人數高出了4倍。
這是因為他們相信,這個工作坊能夠幫助他們回到健康的狀態,所以當他們被嚴重警告之後,他們一樣會焦慮,他們一樣有可能逃避否認這個問題,可是當後面有一個他能夠「做得到」,他也能夠「做得了」的解決方案的時候,他就會勇敢的去做它。
這個荷蘭的研究團隊給我們的啓示,就是你可以用「恐怖訴求」去恐嚇一個人,但是你在恐怖訴求完之後,你是不是能夠提出一個具體,至少讓當事人覺得「可以做」,而且「做得到」的解決方案。
如果你沒有這個配套的話,那麼你的恐怖訴求到最後,只會引起這一個被你恐嚇的人,他的反抗、他的抗拒,他甚至於就是爛給你看。
如果回到更貼近我們生活的例子,我遇到很多為人父母的朋友,他總是在恐嚇他的孩子,如果不好好讀書會「怎麼樣」!可是不管他怎麼樣恐嚇他的孩子,他的孩子一樣就是「不讀書」給他看、一樣擺爛給他看,那原因是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父母親,只是一昧的在恐嚇他的孩子,如果不閱讀會發生什麼事!可是他的孩子,見到了這些父母親的身上,也沒有在閱讀啊!
所以父母親不管講任何方法,其實在孩子的理解當中,都是不成立的,因為你「只是說」,我在你身上並沒有看到你「這麼做」。然而談到這邊,我心中還想到了一些父母親,他本身就有閱讀的習慣,他們的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耳濡目染之下,其實也不需要有任何人恐嚇他們,不需要有任何的恐怖訴求,他們的孩子自然而然的,就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所以說到底,你可以用「恐怖訴求」逼一個人改變,但請你提出後續具體,讓他覺得「他可以做」的方法。然而一個更根本、更政釜底抽薪的引導別人改變的方法,就是你自己「活出」那個你想要的改變。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跟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1月6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這一門課能夠有效的幫助你,怎麼樣化解你跟他人之間的衝突,或者是差異,進而達成有價值的共識。我很期待能夠在11月6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P_AfdhUN9g/hqdefault.jpg)
我幫孩子戒癮了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下流青春」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張進益
張進益,2015年TEDxTaipei演講最令觀眾動容的講者,
他要赤裸告白最荒唐的一段「下流青春」……
他在一個很難捕到魚的小漁村長大,
貧窮讓他自小備受汙辱、無地自容,
他開始翹課、打老師、吸毒,成為人見人怕的黑社會兄弟,這時的他有了尊嚴,卻失去了純真。
他的「下流青春」就是這樣開始的。
1993、1994年時,當時流行對著競選總部開槍,只要開車到某個候選人的競選總部開個幾槍,白花花的錢就送進口袋,供他和兄弟們吃喝不盡。
他兩進兩出監獄,在獄中遭獄卒惡整,
手腳五花大綁地在烈陽下曝晒數小時;
自十八歲起他就沉迷海洛因,吸毒吸到出現幻聽幻覺,瑤池金母、玉皇大帝、太乙真人都來跟他對話;手臂和大腿都因長期注射毒品導致皮膚潰爛、血管下沉,根本找不到血管打點滴。
他的左胸有龍圖騰,右臂有鬼頭及仕女圖。當年與六個兄弟一起在左臂上刺龍,其中五人因吸毒或意外接連過世。現在,他是唯一剩下的一條龍……
這些腥紅血雨的畫面不是電影情節,是他的真實人生寫照。然而,人生的轉折是那些無悔的愛!
在這些荒唐的歲月裡,他依靠宗教的力量重新站了起來;在這些狂暴和悲傷過後,他以大量的愛與反省思考人生。他想當時若有人能拉一把,也許就沒有走偏路的他,他願意扮演走錯路孩子的父親,彌補他們過去無法擁有的愛。
正因為有一個「下流青春」,他才能從黑暗的過去中得到力量,甚至變得比想像中還強大。他能比其他人更為歧路少年設身處地著想,只因為他當年比他們墮落得更深、更黑……
他的「下流青春」,造就了現在的他。
現在的他,拯救了更多的歧路少年。
(本書所有版稅收入將全數用於桃園少年之家)
【本書特色】
◎浪子回頭的更生人要改過向善,遠比一般人更辛苦。本書完整呈現這些說不出口的艱辛和苦楚。
◎吸毒很可怕,到底有多可怕?透過本書真人實事的現身說法,真實體會「碰毒就是走上死路一條」的震撼感。
◎我們常對犯過罪的人帶有歧視眼光,心底深處便已在他們身上貼了標籤。本書期望改變一般存在的有色眼光,因為,有時候有缺點的過去更能激發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作者簡介:
自小跟著哥哥混黑道,過著打打殺殺、販毒也吸毒的江湖生活,曾因毒品問題兩次入獄。重度毒癮導致身體健康亮紅燈,多次在生死關頭徘徊,後來在家人的愛與宗教力量的支持下戒毒成功。重生後的他努力進修拿到元智社會暨政策科學研究所碩士學位,2017年正式被按立成為「牧師」。
他因為親人的愛而得以改頭換面,為了幫助行為偏差的孩子,他決定讓愛傳承下去。2001年創辦更生團契附設桃園少年之家,竭力陪伴與輔導,幫助孩子們擺脫毒品、脫離黑道。更於2010年成立「大改樂團」,取其「大大的改變」之意,自2012年起開始於全台獄所演唱,所到之處影響無數受刑人。2017年發行同名專輯。在他輔導下的孩子有的進入大學就讀,有的榮獲總統教育獎,有的同樣以他為榜樣考取輔導員證照,成績斐然。十多年的社會工作讓他更加肯定其中的價值與意義,也期許能讓更多年輕人看見良善、改變自己。
目前除了擔任桃園少年之家的執行長,亦為桃園市政府兒童少年福利委員會、少年輔導委員會、毒品防治委員會委員。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qJmRdJgXd0/hqdefault.jpg)
我幫孩子戒癮了 在 狂玩手機,英國4歲小女孩花64萬戒掉成癮!1張圖幫助小孩 ... 的相關結果
原因是孩子只感受到父母的限制和約束,而無法明白父母在擔心什麼?無法自己了解使用手機過度的後果,久而久之就會無法抵抗手機的誘惑,甚至引發「為什麼誰 ... ... <看更多>
我幫孩子戒癮了 在 幫孩子找興趣戒除成癮行為 的相關結果
我觀察,青少年沉迷網路有以下幾個原因:. 四個原因,讓孩子上網難自拔. 一、上網工具容易取得,且上網時間不受控制。 二 ... ... <看更多>
我幫孩子戒癮了 在 幫孩子戒掉網癮 的相關結果
本書主要從“網癮黑手”為何伸向孩子、網癮黑幕都傷害了誰、網絡誘惑下的“偽君子”、社會責任的呼喚、學校責任的展現、戒掉網癮的錯誤做法、上網也不全是壞處、引導孩子正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