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du jour 153/2017 💦💧💦💧
✅Si tu veux l'arc-en-ciel, tu dois supporter la pluie.
✅如果你想要彩虹, 你必須先忍受下雨。
✅If you want the rainbow, you have to put up with the rain.
#我家社區又淹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水石湖墟成為「水貨城」多年,而在疫情之下,不少水貨店藥妝店相繼結業,石湖墟回歸平靜,北區人都說光復上水指日可待。然而記者放蛇後,證實走私活動仍活躍;亦邀請曾經走水貨的大學生分享了看法。有機會興建大型購物城的梧桐河,又將會面臨甚麼問題? 「我希望大家重拾對自己生活地方的自豪,不介意跟別人說『我是北...
我家社區又淹了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上水石湖墟成為「水貨城」多年,而在疫情之下,不少水貨店藥妝店相繼結業,石湖墟回歸平靜,北區人都說光復上水指日可待。然而記者放蛇後,證實走私活動仍活躍;亦邀請曾經走水貨的大學生分享了看法。有機會興建大型購物城的梧桐河,又將會面臨甚麼問題?
「我希望大家重拾對自己生活地方的自豪,不介意跟別人說『我是北區人』。」這是《來生不做北區人?》專題中,一位受訪者說的話,也為這個題目下了註腳。
筆者家住北區廿載有多,見證尋常風景起了劇烈變化,水貨客淹沒行人路甚至住所樓下的公共空間、走私店遍地開花、老店變成稀奇文物,連街上行人鬧交的聲浪,也不再是廣東話。放工放學,要繞過上水廣場的天橋回家;放假寧願躲在家中,也不願走進充滿洪水猛獸的石湖墟,以及「名店」比海港城還要多的商場。上水由閒靜小區變成聒噪之地,惹人反感,成了只用來過夜的地方,心沒法安頓下來,何以是吾家?
#上水 《來生不做北區人》相關影片:
1. 90後租上水圍1000呎村屋似「社區中心」樓上生活樓下開cafe 過節辦聚餐 幫街坊創業賣番梘陶瓷:無論咩人都可以喺呢度搵到友誼
(https://youtu.be/YL0O_xHK7iY)
2. 90後上水水貨街開文青店教陶瓷 疫情減租水貨鋪結業潮望光復 街尾老店寧劏一半舖位不結業:上水像病人,光復後要復興
(https://youtu.be/O5G3t3PhuZY)
3. 上水巡撫街逾65年小店 4間店一齊12月31日結業:「上水光復的話即重開!」 老字號醬油舖文具店孖舖 最後情懷成絕響 20201025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4. 30歲上水後生仔自資辦社區報紙 組自衞隊義助街坊 重新感受上一代人情味:捉賊整水喉搵貓都會搵我
(https://youtu.be/Uwld_EHfC4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上水 #北區 #水貨城 #石湖墟 #海港城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我家社區又淹了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評價
「重複的行為塑造出我們,所以,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這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其中一句名言。
習慣整理好球衣,習慣預備好飲用水,習慣在觀眾席上看着球員的神采飛揚,這就是李永波(波記),一位在球圈工作了廿七年,為傑志服務了十五年的老臣子。
同一種習慣,球員習慣在球場上揮灑汗水,習慣從「波記」手上接過屬於自己的號碼波衫,這種習慣有種很強的力量,令球員和「波記」在不知不覺間,習慣了這份「打風都打唔甩」的情誼。
訓練中心癱瘓 「波記」隨球隊打游擊
位於石門的賽馬會傑志中心在颱風「山竹」吹襲期間,遭到嚴重破壞。人造草場受到城門河河水淹浸,令草地嚴重移位;球場上亦佈滿被強風吹來的大廈窗框和玻璃碎;而中心辦公室和大量設施,都被河水浸壞,無法使用。「波記」對當時的情況仍歷歷在目:「啲水浸到嚟呢到,咩都浸曬啦,特別係寫字樓嗰邊。」
能夠有「私家場」作訓練,對其他港超球隊來說是遙不可及。可惜天災無情,未來一段時間傑志亦要面對「遊牧民族」般的練波安排。「波記」的工作量亦因此而增加:「依家都要早一個鐘返嚟,揸車去深水埗攞完啲衫,跟住去將軍澳練波,練完再攞啲衫去深水埗洗,平時喺呢到(石門傑志中心)洗就得。」
面對突然增加的工作,「波記」只是淡淡地說:「多咗呢一重手續姐,都冇乜問題。」然後便繼續埋首摺球衣。一場颱風,打亂的似乎只是球隊的訓練日程,但卻動搖不了「波記」的工作日常。轉眼間,「波記」已經為球隊準備好第二天比賽所需的物資。
球隊捧盃背後的老球迷
隔天,來到本年度「香港賽馬會社區盃」傑志對和富大埔的球賽現場,「波記」早已將前一天準備好的物資分配給球員,在一旁靜靜地看着球員熱身。球賽開始,「波記」緩緩地走上觀眾席,當起球迷來:「我唔坐後備席嘅,我都係坐係球迷嗰到睇波。」
這位老球迷深受球員和管理層的愛戴。在「波記」70歲生日當天,球員和球會度身訂造了一件70號球衣送給他。訪問當天,「波記」開心地指着這件球衣,說起生日當天的故事。不僅如此,「波記」也有自己的小球迷。工作途中,不時有小球迷來找「波記」拿簽名,「波記」接過筆,笑到合不攏嘴:「嗰啲小朋友都好鍾意我,話成日見到我,我就幫佢地簽名。」
最後,傑志以1:0贏波捧盃。比賽過後,當球員和教練可以去下半場慶祝的時候,「波記」還要收拾好球隊的物資和球員的裝備,將它們送回石門的傑志中心。「波記」邊工作,邊回想剛剛的賽事:「八十幾分鐘嗰球,我都諗住入硬架啦。鞠盈智一傳入去,跟住盧卡斯一射,佢左腳好勁架,一「熨」就入啦。都冇乜驚喜,我哋傑志最後嗰十幾分鐘好犀利。」雖說沒有太大的驚喜,但「波記」在談笑間,難掩對球隊勝利的喜悅。或許就是這種輕描淡寫、淡然自若,正正反映「波記」這廿七年來默默耕耘的工作態度。
入行廿七載 風雨不改
「波記」1991年在朋友的介紹下,進入快譯通球會工作,其後服務花花兩年,再於2003年加入當時重返甲組的傑志至今,一做就是廿七年。即使在工作中受傷,即使年紀愈來愈大,「波記」還是堅持為球員披甲、助球員上陣,樂此不疲。「我就係一路做、一路做,唔會去諗辛唔辛苦呢件事。你肯做就冇辛苦呢件事,冇辛苦呢兩個字。」「波記」指着自己在工作中受傷的左手腕道,「差唔多成個月(先痊癒),都冇乜嘢,手姐,繼續可以做嘢。」
完全不覺得辛苦、不覺得累,即使知道自己有一天會退下火線,「波記」仍然堅持「做得一日得一日」,並笑道:「仲做得幾耐?我都72歲啦。但係冇諗過退休,仲可以做就做,老闆請我就做。唔做得嘅,我咪得閒走去睇吓波。」
或者,這是老球迷對足球的熱愛,或者,其實是老臣子和球會之間的情誼,又或者,這根本就是一種習慣。在颱風「山竹」襲港後,在傑志中心被破壞後,「波記」的說話與神態似乎更加動人,今集《港。故》用8分鐘,帶大家認識這位傑志總管。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Follow埋《港。故》IG,睇更多精彩靚相:http://bit.ly/oncckonggu_I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