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想成為孩子的朋友,
就一定能如願
有時候看家長想要親近孩子,但又屢遭挫折,同時又小心翼翼,不讓自己的情緒,造成孩子的壓力。這些心情轉折,讓人心疼。
其實我們要認清,不是我們想要,孩子就願意跟我們成為朋友。真的要講友誼,這就不可能是強迫來的,是有選擇空間的。
真想跟人當朋友,首先就是要接受,對方擁有不跟我們當朋友的權力。
多一種方式說,孩子可以選擇不想跟我們成為朋友,甚至可以選擇跟我們不親。關係本來就要雙方都同意,不像親子因為血緣而命定,像朋友這種事,很重視感覺。感覺不對,互動通常就表淺。
再講得直接一點,有些父母的個性,真的不討人喜歡。家暴、性侵、嗜賭、酗酒、亂發脾氣…,翻開社會新聞裡就一堆,旁人有能力離開就絕對不想留。對子女來說,有這種父母,已經很倒楣了,就等著翅膀硬了,趕緊飛,怎麼可能還想要多靠近?
再回到更根本的層次,也許連父母自己都不喜歡自己了,渴求著子女對自己的肯定,不用講幾句話,就可以感覺壓力很大。如果關係的一方在心理上不健全,要經營出健全的關係,那需要神明顯靈。
雖然這些事實傷人,早點認清,才不會傷得更深。
真的想清楚,接受了,也不會那麼難熬。也有父母不想跟孩子成為朋友,也有父母覺得孩子煩,希望孩子趕快長大,了卻自己的責任義務。
緣分有深有淺,關係可進可退。好好當父母,做好基本的照顧,這也很好啊!
然後,好好過自己的生活,這也算是身教,雖然跟孩子不親近,但這個資產留給孩子,孩子藉此欣賞、懷念,這樣也不錯。父母把自己照顧好,對孩子也是好事。
反而是想當朋友當不成,把這種挫折放在關係,互動起來更不順心。而且我們得要多思考,我們到底是為什麼想跟孩子成為朋友?
有些父母想跟孩子成為朋友,是被強烈的焦慮驅動,想從孩子口中知道更多關於孩子的訊息。對孩子的判斷力存疑,所以很多事都想知道得很細,想隨時介入。這種互動常變成一問一答,可是如果真的是朋友,會比較像聊天,那是一來一往地交流,而且地位通常比較接近平等,氣氛很不一樣。
問問自己,我們真的是想當朋友,還是想要「監控」孩子?還是我們自己沒朋友,感覺寂寞,非得要孩子填補這個空缺?
先從聊天開始吧!如果親子關係沒有搞得太僵,孩子在身邊,多少會出現一些比較輕鬆的時刻。
聊的時候,可以先從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開始。別像審訊犯人一樣,一直問到個人身上去,這種跟隱私有關的事,誰都不喜歡是在被迫的情況下講。聊到有安全感,信任度也夠,自然會透漏。
如果能從孩子的興趣開始聊也好,不過,如果連孩子的興趣也不知道,那就表示我們的功課實在做得不夠。要跟一個人互動,常要從某些交集出發,才能慢慢連結。
而且連結常靠善意,如果動不動就評論,給予負面解釋,那很可能只是想宣洩。沒有哪個朋友,一定有那個義務,要不斷接受我們的情緒!
一定要對方接受我們的情緒,又不想聽對方說什麼,我們要的不是朋友,是垃圾桶。這種狀況,在家庭裡很多,因為相對跑不掉、走不了。
.
--------------------------------------------
寫一封信給洪仲清
https://www.popularonline.com.my/specialpage/dear_mrhung/
2017年5月《療癒誌》上市
博客來—獨家限量印章親簽版(兩本75折)
https://goo.gl/mXkKR9
金石堂—限量親簽版+明信片乙張(四款隨機出貨)
https://goo.gl/P9g26T
誠品—明信片乙張(四款隨機出貨)
https://goo.gl/Snaj8b
讀冊—明信片乙張(四款隨機出貨)
https://goo.gl/0mBJ6U
海外 馬來西亞大眾—親簽明信片
https://goo.gl/mqnm56
療癒誌BV與各章簡介播放清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
『公共健康數位傳播獎』徵件 &『健康人氣王』人氣投票
http://events.everydayhealth.com.tw/page/18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90的網紅Mamacheers 媽媽心,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暢談媽媽心 mamacheers show》 策略性支持孩子興趣 當了媽媽後很喜歡跟媽媽們一起聊媽媽心,有時候在家裡一整天後的辛苦覺得好孤單,但是媽媽們一起聊一聊就發現這些辛苦都是幸福。 很開心這次有機會和泰山森林書屋負責人拉娃谷倖,一起聊聊我們對孩子興趣的鼓勵與支持。孩子除了父母的教養之外,...
成為孩子的朋友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你散發著什麼氣味
跟家長互動的時候,肢體語言是一個我觀察的項目,有時候會跟口語有相當的落差。譬如,有的家長講起話來,像是開明能聊的媽媽,渾身卻散發一種「別惹我」的氣息;有些家長,沒講話的時候看起來很兇,一笑起來,就感覺他在說「你來,你來,你來來來,找我聊天」…
很多時候,我們對一個人形成既定印象,常是從肢體語言開始。隨著口語出現,才慢慢地修正我們的觀感,然而,既定印象還是有定錨的效果,我們常是先根據此印象,邊聊邊微調。
以我為例,認識我的人,常先看到我的文章。真正看到我的人,常會覺得文章中的我較為老成。如果是透過演講認識我,看我在說說笑笑的時候,又覺得我像個諧星。可是,我跟少數幾位朋友一起聊心靈成長的時候,又覺得我的個人特質,好像很適合我的工作。我跟不同孩子相處,又都不是一個樣,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也許我只是不想被角色綑綁。
有一次一位朋友問:「你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因為我在各種場合的面貌變化較大,我也沒辦法簡單形容我是什麼樣的人。我比較確定的是,如果你完全不認識我,我那時也不需要有特別的表現,在公眾場合第一次看到我,大致上會覺得我是一個孤僻的人。沒必要我通常不太主動說話,常沉默在一旁,但是靜靜地觀察著,因為我對人一直有相當大的興趣。
不過,我倒是蠻能接受我給人的感覺,因為我喜歡寧靜與空間。可是,不少朋友對於自己真實給人的感覺,以及自以為給人的感覺,落差不小,因此困擾。
譬如,有些父母想成為孩子的朋友,希望孩子面對他無話不說。可是,他們的肢體或語氣中還是常表現出父母的權威,讓孩子以為能成為朋友的期望變失望。「當朋友」只是掛在口頭的表面說法,我跟孩子們都看得出來,父母心底深處,還是希望被孩子尊敬與聽從,勝於當朋友的感受。
你如果想交朋友,就得先變成一位朋友。
還有另外常見的例子是:說自己不在意成績,結果孩子都感受得到,其實在意到不行。說自己重視努力的過程,但是結果出來,要不然就是大加獎勵,要不然就是唉聲嘆氣。
心口不一,只修口,不修心。教養四不像,怪孩子、怪配偶、怪專家。
我曾經看過硬擠出來的笑容,真是不寒而慄。然後,家長終於忍不住,對孩子爆發,孩子傷心又錯亂。父母自己沒有整理好,便推說孩子不領情。
我們外表看起來的樣子,常在我們還沒講話之前,先引起了別人的回應。然後,我們講起話來的神態,也會吸引特定對象。同一個家長,會讓某個孩子想接近,卻讓另一個孩子想遠離。
某種程度上,我們創造了我們面對的外在環境。
像我最近知道一位阿公,覺得自己很付出、關懷,但孫子卻嫌煩。他的動作一直傳遞出,不信任孫子能做好家事,也不尊重孫子的個人意願,但他只覺察到,自己非常愛護孫子,因此困惑不理解。
功夫要打得好,除了外顯的拳腳套路,還要兼修內功心法。跟人相處要自然,要先接受自己,由內而外。
我們的生活型態,或者教養策略,是否連結到我們內在的意義,是否是我們真心信奉的價值,往往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常說愛孩子,但其實只愛我們自己,自欺欺人,以為自我催眠,謊話說一百次就會成真,那也過於一廂情願。
當然有父母,愛自己遠遠勝過愛孩子。那麼,請成全孩子能跟愛他的人,發展深厚的信任關係,別犧牲孩子,只為了滿足自己。
----------------------------------------
《找一條回家的路》
博客來 http://ppt.cc/MlzTT
金石堂書店 http://ppt.cc/DhHA
誠品書店 http://ppt.cc/kdXG
成為孩子的朋友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八卦
想知道如何成為孩子的朋友嗎?請讀下面的採訪~
成為孩子的朋友 在 Mamacheers 媽媽心 Youtube 的評價
《暢談媽媽心 mamacheers show》
策略性支持孩子興趣
當了媽媽後很喜歡跟媽媽們一起聊媽媽心,有時候在家裡一整天後的辛苦覺得好孤單,但是媽媽們一起聊一聊就發現這些辛苦都是幸福。
很開心這次有機會和泰山森林書屋負責人拉娃谷倖,一起聊聊我們對孩子興趣的鼓勵與支持。孩子除了父母的教養之外,其實他們很需要我們當他們的啦啦隊。孩子們有夢最美,沒有夢反而可怕。不管夢想之後會不會實現,重點是他們可以帶著追逐夢想的毅力與熱情面對未來許多人生的挑戰!
如果妳/你喜歡我們的影片,請幫我們分享、按讚、訂閱喔❤️
#支持孩子的興趣與夢想 #成為孩子的朋友 #拉娃谷倖 #泰山森林書屋
#媽媽心 #mamacheers #暢談媽媽心 #mamacheerssho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cmlxcK0HV8/hqdefault.jpg)
成為孩子的朋友 在 光啟社17 【慢養~親子關係】如何成為孩子無話不談的朋友 的八卦
有些父母和 孩子 之間,常有巨大的隔閡,造成親子關係緊張。有些父母與 孩子 之間,卻可以像 朋友 一樣促膝談心,為何會有這樣的差距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