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才正好和同事及助理感慨地談到,關於產後憂鬱症的孕婦,我們產科醫師的「售後服務」一直做得很差,該如何著力需要好好思考,也注意到精神科醫學會這期的會刊針對此議題就做了詳細的衛教。沒想到,過幾天就看到日本女星疑似產後憂鬱自殺身亡的消息。
產後憂鬱的主因是產後雌激素驟降,使得有些媽媽會因此情緒不穩定,易哭、易自我責怪,再加上育兒壓力、睡眠不足、身體的變化如漏尿、肚子鬆垮、妊娠紋、膝蓋痛等,都可能變成引爆產後憂鬱的導火線。
可能有人認為,為何過去很少聽到產後憂鬱,在我看來可能是因為在古早時代,社會利用月子禁忌來壓抑媽媽情緒, 比如恐嚇媽媽坐月子不能哭,不然老了眼睛會壞掉等荒謬言論,或是一堆月子的繁文縟節,舉凡不能喝水、不能洗頭、不能洗澡、不能爬樓梯,讓媽媽疲於適應生理上不適與生活上的不便,來轉移心理上的不舒服。
現在資訊流通,這些迷思已漸漸破除,女性不用再壓抑,也開始敢表達憂鬱。
但社會上對憂鬱症污名化、尤其對產後憂鬱症的不解仍根深蒂固。我看到在這則新聞下的留言,不乏有人訝異於「生孩子不是開心幸福的事情,怎麼還會不知足?」也竟有人指責女星的行為是狠心、不負責、不幫孩子著想。我認為,這樣的誤解是阻擋產後媽媽就醫的關鍵,不敢尋求精神科醫師、心理師的協助。
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媽媽其實會回頭向最信任的產檢醫師求助,只可惜受過度專科化的影響,大部分產科醫師對憂鬱症既無警覺也無概念,我個人在產後滿月回診時,就常注意到有些媽媽笑容變少、面露疲態,我問一句「都還好嗎?」就馬上眼眶泛紅。但坦白說,缺乏相關問診技巧的我,也不免會愣住不知所措,只能就傷口癒合、餵奶狀況提供意見,想要就心理層面給予支持安慰,話卻像魚刺哽在喉嚨,一句也說不出口。怕自己過度診斷傷了媽媽自尊心,又怕錯失了治療的良機。有時考慮再三,頂多加一句「有不開心要說!真的不行可以去看精神科。」但得到的回應往往像石頭丟進大海,激不起一點漣漪。
這些因素加總在一起,是預防產後憂鬱加劇甚至導致產婦輕生的破口。
然而,就我的觀察,產後憂鬱症的發生率和嚴重性極有可能越來越高。
首先,近年來生育率持續探底,少子化成了難以改變的趨勢,只生一胎兩胎所以要好好養胎的觀念下,孕婦或許會獲得高規格的照護,但相對迎來的也是過高的期待以及束縛。這個不能吃會讓寶寶變笨、那個不能做有可能早產,社會往往以保護之名,行弱化孕婦之實,仿佛妳的存在只為了孕育下一個生命。而這一切的壓力如果在產前沒有釋放,就更容易在產後因大家的注意力轉移到新生兒而一次爆發。
再加上現在過度強調母乳的好處,社會的期待從子宮轉移到乳房,我就發現生產前,若媽媽表明不想餵奶,馬上就會被投以質疑的眼光。母乳似乎和母愛畫上等號,對於奶量不足的媽媽來說,除了擔心無法把最「好」的給小孩,也會自我懷疑是不是月子餐吃得不夠營養,甚至開始 責怪自己沒有用,做得不夠好。
而資訊開放的狀況下,社群媒體的壓力取代了過往農業社會的鄰里互助機制,比如媒體和廠商為了流量與商業利益,往往聚焦產後立即瘦身迅速,身材曼妙的名媛女星,媽媽社團充斥著產後快速塑身的貼文。關上手機,卻又可能聽到長輩催促多吃一點,免得奶水不夠,坐月子不要運動免得子宮下垂的碎念。這些新舊思維衝突下,就讓媽媽進退維谷、無所適從。
除了心理上的負擔外,隨著生育年紀推遲,初產婦的平均年齡已超過三十歲,體力下滑也讓媽媽在育兒的時候深感力不從心。另外雖然高齡女生在事業經濟上相對年輕媽媽較為獨立、也較有選擇權,但卡在是否回歸職場或退守家庭中的二選一時,一樣是百般無奈。成為全職媽媽要擔心喪失經濟自主,失去自我實現的機會,回到職場又會害怕因空白的育嬰假受歧視,甚至失去升遷機會,打開電視看到托嬰中心虐嬰的新聞就是既害怕又無力。
這些盤根錯節的社會、醫療、文化因素,就像蜘蛛網一樣纏住所有產後婦女,一而再地加深了產後憂鬱症的印痕。
要化解這些問題,當然不可能僅靠醫療事後補救介入,大方向來看,國家在提高生育率不應只淪為口號,把生育的壓力一股腦丟回女人身上,應把注意力集中在維護孕產婦職場勞權、育兒配套、公托等實質政策上。因為生育本來就不是任何人的使命,而是出於自由意志的個人選擇。
就婦產科醫師而言,事前的衛教最重要。過往的產科照護大多聚焦於胎兒,忽略了媽媽身心靈的改變。很多人不知道親餵可能遠比自然生產疼痛,產後也可能會因骨盆底肌鬆弛持續漏尿、因鬆弛素讓膝蓋酸軟無力。這些變化若能在產前就讓媽媽充分理解,當不適發生,媽媽才不會驚慌失措。
產後的情緒把關應更加積極謹慎,當發現媽媽疑似產後憂鬱傾向時,婦產科醫師應不怕麻煩積極轉介心理諮商。婦產科和精神科醫學會也應多針對此議題開研討論,倡議交流。
至於產婦周遭的人,我認為最重要的除了同理心外,應該是接受每個人每次生產都不盡相同,莫假借分享之名,行炫耀之實,過度強調自身經驗,認定自己可做到的別人應該也可以。這樣不僅於事無補,甚至會是壓死駱駝最後一根稻草。
最後最重要的是,隊友們,你的功能遠比想像中的大。除了在產前和媽媽一起了解孕期的變化、在產後一起面對育兒的艱辛學習如何當家長外,也不要忘了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和配偶多溝通、多協調。當長輩或外人過度關心、情緒勒索時能適時擋在第一線,在誰請育嬰假時這項議題上,能採用更開放更平等的態度去面對,和伴侶一起度過這個幸福卻有艱辛的日子。
#產後憂鬱症
#妳並不孤單
歡迎大家分享產後憂鬱的經驗,如何度過,或至今尚未度過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Cheryl Lee Xin Y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輔導熱線: 心灵扶助协会(之前称为防止自杀协会)The Befrienders 95, Jalan Templer, Petaling Jaya, Selangor, West Malaysia. 热线: 03-7956 8144或 03-7956 8145 电邮: sam@befriender...
憂鬱症污名 在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Facebook 八卦
疫情警戒至第三級...社群與媒體充斥著各種疫情信息!社會人與人的實際互動與休閒瞬間停止,疫情瞬間壓縮了人們的生活空間。
宅在家裡的時間長了,會導致我們經歷很大的心理變化。
因此小鬱亂入想要分享一些心理健康知識,希望大家可以更順利的度過這個非常時期,消除疫情對我們正常學習及生活恐懼!
-------
追蹤我們臉書,持續收到有關小鬱的衛教知識!
或是也可以追蹤我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epressy.trouble/
Webtoon小鬱阿焦的故事連載中:
https://reurl.cc/E2Eopn
#小鬱亂入 #憂鬱症 #壓力 #精神病 #抑鬱症 #心情不好 #面對憂鬱症 #憂鬱 #心理健康 #插畫 #小鬱 #阿焦 #憂鬱症污名 #心理衛生 #預防憂鬱 #depression #mentalhealth #depressytrouble #depressy #pailin #illustration #depressionawareness #blue #sadness #mentalillness
憂鬱症污名 在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Facebook 八卦
當心愛的人有憂鬱症,該如何面對?是要小心翼翼地談話,然後不要提到任何關於憂鬱症的敏感話題?或是都不理他,讓他一個人靜一靜?還是應該鼓勵他多正向思考?
答案:都不是!
其實在面對憂鬱症患者時,可以參考以下「三不守則」
1. 不鼓勵:不要一直說要加油,要正向思考等話語。
2. 不責備:不要責備說都是因為生病所以惹麻煩,或是有病就什麼事都做不好等等。
3. 不反駁:面對患者沮喪的話語,傾聽就好,不要一直反駁對方說的都是錯的。
面對患者非易事, 一起來再接下來幾篇貼文學習怎麼面對被小鬱亂入的人吧🙂
文章:
https://depressytrouble.tw/index.php/portfolio/how_to_face_patient/
追蹤我們IG,不定時看更多小鬱:
https://www.instagram.com/depressy.trouble/
#小鬱亂入 #憂鬱症 #心情不好 #銅鋰鋅 #同理心 #溝通 #面對憂鬱症 #憂鬱 #心理健康 #插畫 #小鬱 #憂鬱症污名 #depression #抑鬱症 #mentalhealth #depressytrouble #communicate #pailin #illustration #sad #depressionawareness
憂鬱症污名 在 Cheryl Lee Xin Yi Youtube 的評價
輔導熱線:
心灵扶助协会(之前称为防止自杀协会)The Befrienders
95, Jalan Templer, Petaling Jaya,
Selangor, West Malaysia.
热线: 03-7956 8144或 03-7956 8145
电邮: sam@befrienders.com.org
服务时间: 24小时热线(24 hours service)
网址: www.befrienders.org.my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
1, Jalan Jelatek,
Taman Keramat Permai,
54200 Kuala Lumpur,
Malaysia.
热线: 03-4265 7995
电邮: [email protected]
网址: www.lifeline.org.my
服务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7pm - 10pm)
星期六 (2-5pm)
预约:03-4266 6195 (上班时间)
各位,這幾集我會更仔細看留言哦~ 希望大家可以釋放善意,互相鼓勵!
寶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r______bao/
Blog:https://medium.com/@baolingrbao
https://escapistory.wordpress.com/
+++
記得subscribe/like/留言/share唷!
找我/email: cheryl@leexinyi.com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cherylleexinyi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cheryllee
Book purchase:
《我們正在往死的方向去》https://bit.ly/33xcgOp
《欣想事成3》https://bit.ly/306O8Qw
《欣想事成2》https://bit.ly/31Dpjfw
#憂鬱症 #幻聽 #自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eIUE-P3nS4/hqdefault.jpg)
憂鬱症污名 在 艾爾伯特你在哪Finding Albert Youtube 的評價
大方坦承自己病情與就醫歷程,以及用各種媒體理性的討論身心疾病,是對於除去污名化標籤很有用的方式。本集與台北榮總精神科住院醫師曹文沿合作,讓我們一起除去對精神疾病污名化的誤解與標籤吧!
00:56 憂鬱與憂鬱症差別在哪?
02:52 Albert用影像紀錄下自己發病時的狀態
06:38 為什麼現代人生病機率較高?
07:50 跟患者相處時不要談論憂鬱症?
08:18 躁鬱症與憂鬱症的區別?
10:02 努力工作就能擊敗憂鬱症?
10:59 有憂鬱症的人會常哭嗎?
11:32 憂鬱症只能靠藥物治療嗎?
13:18 我們該如何尋求協助?
14:23 該怎麼與身心疾病患者相處?
15:45 好書推薦"擁抱黑狗"
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安心專線: 0800-770-995(0800-請請你-救救我)
張老師專線:1980
生命線專線:1995
反霸凌專線:0800-200-885
更多的生活在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find_alb/
Hold不住的他 Podcast
Appple:https://reurl.cc/2gX5vO
Spotify:https://reurl.cc/OqdxLr
Google:https://reurl.cc/4mE282
KKBOX:https://reurl.cc/yg2x48
Firstory:https://reurl.cc/Oqdxn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HT4ASG5lyQ/hqdefault.jpg)
憂鬱症污名 在 【打破憂鬱症汙名化】別再要我想開一點feat.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我也知道我該快樂但我沒辦法」「我生病了他們卻說我不知足 」# 憂鬱症 在社會上越來越普遍的同時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認知去應對它呢? ... <看更多>
憂鬱症污名 在 憂鬱症與自殺的污名化真的消失了嗎? - 心情板 - Dcard 的八卦
本身是憂鬱症的患者,我很想讓身邊的人了解我不是單純的「憂鬱情緒」而是一個真正生病的人,持續對抗著那些痛苦,穩定的服用抗憂鬱與安眠藥物,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