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見得是誰有錯,
只是放開手會讓彼此更好過
「只要她願意跟我說真話,她要走,那是她的自由…」
她是在很辛苦的情況下,一個人把女兒撫養長大。只是,她自己也坦承,為了生活努力工作,沒有多少時間陪女兒,或者這是女兒覺得家庭沒有溫暖的原因。
所以,女兒很年輕的時候,就談戀愛,甚至動念要結婚。她怎麼可能不自責,又怎麼可能不勸女兒再多想想、再等一等…
那段時間,女兒說了很多讓她傷心的話。她才第一次真正意識到,她已經失去了這個女兒。不見得是誰有錯,只是放開手會讓彼此更好過,她只求女兒還願意跟她說真話,過得好、過不好都讓她這個媽媽知道。
她又回到單身的狀態,女兒也跟對方同居了,連她打去的電話都很少接,會找她就是要錢。唉…,連她最喜歡的女兒都要防了,難受啊…
她把女兒當家人,女兒則寧可另外找人當家人。這不是只有被遺棄的痛,而是回想這廿年撫養女兒長大的辛苦,連女兒都不在乎,她想哭也只能對著鏡子哭。
「其實我們不曾擁有,又怎麼會有失去!」
她覺得這句話對她有用,她本來就不可能擁有女兒,就沒所謂失去。或許女兒一直是轉移注意力很重要的理由,女兒不再她身邊了,她要面對的就是,她要怎麼為自己活?她不喜歡自己一個人,現在她只能為自己安排生活了!
只是有時候想想,真的很不甘心。花那麼多年把女兒帶大,但女兒只用一瞬間就離開她。
「當我們沒那麼想知道對方過得怎麼樣,不是我們已經釋然,是我們的愛已經被傷害稀釋得越來越淡…」
她現在是真的不想再多問什麼,電話也不太打了,之前打去也常講個三、兩句就被掛掉,那也是自討沒趣。不過,她真的很恐懼,女兒曾經是她的一切,現在她的自我,就像是滿地的破碎。
「當兩個親近的人拉開距離,才能看清楚他,也才能看清楚關係裡的自己。」
一個人的時間多了,她回想起過去的時間也就多了。在她少數陪伴女兒的時間裡,她記得她對女兒說過很多負面的話,關於這個世界、關於女兒的爸爸、關於女兒自己,她把很多的傷心、憤怒都丟給她。不過,說實在話,回想起來她所說過的比較正面的話,她只是要女兒別離開她,但她沒有告訴女兒她有多愛她。
她真的愛女兒嗎?她心裡裝了那麼多傷心,裝了那麼多憤怒,她還有空間留給愛嗎?那她女兒又從她那裡裝進了什麼呢?
她湧現了許多罪惡感,女兒小小年紀,就要開始承受這些她自己也化不開的情緒。所以她找女兒發洩情緒,那女兒要找誰發洩情緒?是她在陪伴女兒?還是女兒在陪伴她?
「她是女兒在這世上最親近的人,但這不妨礙女兒想跟別人親近。」
她是在想通了這一點之後,多了一點釋懷。然後她也學到,越親近的人,越要知道彼此的界線。
要保護自己,便不容許對方越界;要尊重對方,也不隨意跨到對方那邊。如此,才不會不注意踩到對方的腳。
她被迫要學的,或者早該要學的,就是如何獨立—在經濟上、在情感上。現在時候到了,她該要把功課試著完成了。
我們最痛的時候,往往是我們已經離不開對方,對方卻離開了我們。現在我們知道,之所以難捨難離,有可能是因為我們早就迷失了自己。
知道如何為自己活,那是需要一輩子的努力啊—不管是在關係裡,或者只有自己。祝福您!
.
--------------------------------------------
現正上市中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博客來 https://goo.gl/rHgxZV
金石堂 https://goo.gl/R871Aq
→金石堂網路書店獨家親簽年曆卡(尺寸11*17cm)
誠品 https://goo.gl/iwdvtb
→誠品年曆小卡(尺寸5.5*6.5cm,可放入皮夾或票卡套隨身攜帶)
讀冊 https://goo.gl/vZ1X3i
海外大眾 https://goo.gl/QEXBcX
→親簽版
.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
Google電子書50元促銷專案
優惠期間1/11~1/31
https://goo.gl/S8iH22
.
2018博客來國際書展(1/4~4/10)
以下7折
■ 療癒誌:洪仲清與你書寫談心
https://goo.gl/S7n3nG
■ 洪仲清傾聽你三書:認識自己與愛,是一生的功課
(跟自己和好 +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 + 我想傾聽你)
https://goo.gl/UtXiF4
■ 靜下心去愛:在靜定中找到自己,也圓滿身邊的關係
https://goo.gl/hdANCm
■ 我想傾聽你:懂得傾聽,學會不過度涉入,讓我們用更自在的陪伴豐富彼此
https://goo.gl/DaL936
■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在關係中,面對愛,接受愛,學習愛,放下愛
https://goo.gl/YGXA5N
■ 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
https://goo.gl/cckQjZ
■ 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2版)
https://goo.gl/7hmTLu
以下79折
■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https://goo.gl/rHgxZV
.
金石堂網路書店
◎洪仲清作品,精選二本75折!
優惠時間:2017/12/20 ~ 2018/2/28
https://goo.gl/MScUJP
.
新書分享會
第一場台北國際書展遠流攤位B809
時間:2018年2月10日(六)16:00~16:45
地址:台北市信義路五段5號世貿一館
第二場金石堂汀州店
時間:2018年3月3日(六)15:00~17:00
地址:台北市汀州路三段184號
.
洪仲清線上讀書會社團
https://goo.gl/yjssfM
社團正在進行「評估罪惡感指數活動」
(需先申請加入社團)
https://goo.gl/kk9a7T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6萬的網紅JJ Lin林俊傑,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數位專輯聽歌連結:https://JJLin.lnk.to/MIABLY ■ 實體專輯購物連結:https://JJLin.lnk.to/InnerAY -- 林俊傑 JJ Lin 2017 全新專輯《偉大的渺小》 史詩磅礴主打《我繼續 Eagle’s Eye》 「If everyone f...
愛別離苦線上看 在 法鼓山 Facebook 八卦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自由自在的人際關係
現代社會的人際網絡愈來愈複雜,關係也愈來愈疏離淡泊,於是很多人都想遠離塵囂過隱居生活。但在這個世界上,想要單獨生存並不太可能,因為我們一出生至少就與父母、家庭和家族產生了關係,長大以後在社會上求生存,同樣也離不開人群。而人與人之間,彼此互相需要,也互相提供服務。所以,在我們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之中,總是和別人在一起,無法完全脫離社會關係而離群索居。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叫做「人間」,釋迦牟尼佛就是體會了人間的各種痛苦、煩惱,才悟道成佛。事實上,佛法所說的「八苦」中的「怨憎會」與「愛別離」,就是兩種來自人際關係的痛苦,這也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
「怨憎會」,是指互相憎恨的人老是冤家路窄,常常見面。例如搬了新家之後,卻發現隔壁鄰居正好就是你昔日的冤家;或是出差開會的時候,心中才在想著,在這裡應該不會遇到多年不見的冤家,沒想到在會場裡,第一個接待你的人就是他。
這是很奇妙的事,通常我們總是希望避免遇到討厭的人,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卻不是如此。其實,人與人之間就因為有緣,才會變成冤家。在還沒有把彼此的恩怨化解以前,就會常常遇在一起,彼此互相折磨。因此,在面對怨憎會之苦時,我們應該要主動向對方道歉、認錯,並且好好地與他溝通。唯有面對誤會,才能真的化解。
至於「愛別離」,就是指彼此相親相愛的人,卻相隔千里而不能相聚,甚至天人永隔。每個人都有親人以及所愛的人,當情感互相依恃的雙方分離時,都會讓人感到相當不習慣和痛苦。特別是當其中一人先過世時,另一個人就像是失去伴侶的孤雁一樣,那種情況是非常淒慘、悲哀、痛苦的。
然而,這種淒慘悲哀究竟是誰造成的呢?曾經有一位太太因為先生過世而痛哭流涕,我問她:「妳哭得這樣傷心,究竟是為了誰呢?」她回答:「當然是為了我先生!他拋下我就走了,剩下我一個人孤伶伶的在世界上,實在太殘忍了。」自己的先生都已經死了,還說他殘忍,可見她並不是真的為了往生者而哭,而是為了自己失去丈夫而傷心,這就是以自我為出發點而產生的痛苦和哀傷。
所以,當我們面對親人的死亡,首先要問一問自己,感到悲傷的原因,究竟是不是自私心在作祟?如果真的是為對方設想,就該明白人死不能復生,哭泣不但幫不上忙,倘若亡者有靈,反而徒惹對方傷心。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多為他念佛迴向,並且誠心祈願他能夠往生西方。
另外,如果親人是為了讀書、求職或發展前途而遠離家門,那就更不應該感到悲傷,而是應該採取鼓勵的態度來支持他。
無論是「怨憎會」或「愛別離」,都不要因為自私的想法而讓自己受更多的苦。唯有承受得住與親愛的人分離、勇於面對做人的難處,放下層層的自我執著,才能使我們在人生及修行的道路上走得更灑脫自在。
--本文摘自《真正的快樂》
延伸閱讀 👉如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https://youtu.be/_ClYs3L3Vzg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自由自在的人際關係
#真正的快樂
#如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愛別離苦線上看 在 DJ 芳翎 Facebook 八卦
【05/05 星期二 絕對音樂】
「人生每當得到的時候,渴望就不再是渴望了,渴望變成了滿足,同時也失去了一份
期望;每當失去的時候,擁有就不再是擁有了,而是變成了心情的空落,卻又得到
了一份對昔日的懷念。
當昨日漸遠,你或許也會突然發現,那些曾經以為必須得到的東西,不過只是生命
中的一小片風光,錯過了這一程,下一站依然會收穫另一番景象。」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fm997.cityfm.tw
*************************
《李春杏:相愛更要準備別離,我告訴孩子,媽媽不會永遠都在…》
「現在的我,跟過去真的差別很多,現在的我內心充滿平安自在,深刻地了解到什麼叫做『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看起來再不堪的事物,也有美好的價值。當我真正愛自己,愛就會自然流出給別人。」
擁有超過20年以上的護理、照顧經驗,安寧護理師李春杏,笑容就像春暖花開的杏花;她協助末期病人能夠舒適且有尊嚴地走完最後一程,讓每個被她握過手的人明白,幸福從不在遙遠的彼此,幸福是倘佯在此刻當下。
若非走進人間深巷裡,怎能懂得他人的淚與苦
「我從小與父母親之間有很多衝突,家人間都用情緒在溝通,我像是多出來、不小心生出來的小孩。高中時我就做24小時的看護,任勞任怨拼命做,那時有位恩師和我說,我可以把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將來會成為我重要的資糧。因為這份資資糧,我看見自己一路來的變化。」
李春杏的每一篇照顧故事、在安寧病房照會的每個家庭,都像是一齣齣人間悲喜劇,但都在她巧手護理與暖心安慰下,除卻了遺憾,留下了圓滿。溫暖熱情又爽快的她,卻說自己曾經怕黑又怕死,能變成今天的溫柔堅定,一路以來的點點滴滴,都是在照顧病人時,被這些老師們教會的。
「護理工作愈做愈熟練,凡事都照著『SOP』走,就像是冷漠的機器人,看不見家屬的需要,也看不見自己的匱乏。直到病人與家屬一起教會我什麼是共感,什麼又是服務。」
李春杏回憶,有一年她去偏鄉服務時,照本宣科地寫了一張紙條,要家屬照著清單購買用品,以便展開之後的長期照顧。只見家屬促狹地說,「護士小姐,你沒有窮過吧?」李春杏才猛然驚醒,自己看不見別人的困境。
「我當下立刻跟家屬說對不起,也感到很難過,我都已經到他們家了,卻搬來醫院那一套。同感跟共感,不是說感人的話,而是為他人設想的服務。你先得覺察自己,學習該講再講,把舒適照顧帶進去。」
所以她後來整合最簡單、有效率且便宜的照顧方法:一瓶橄欖油用到底。讓家屬好照顧、病人好舒適,皆大歡喜。
一瓶橄欖油用到底,舒適照顧很簡單
「我主打一瓶橄欖油用到底,因為便宜又容易購買,只要將5 ml橄欖油加上1、2滴檸檬精油,就可以滋潤長輩乾裂的嘴唇、清除身體的皮屑、按摩水腫的四肢......我會用用動作來教導外籍看護或是家庭照顧者,最重要的是要緩慢與輕柔,用觸覺跟病人打招呼,『我要來了』,照顧長輩的身體,要像對待小嬰兒一樣溫柔。」
「病人的狀況是不斷變化的,所以我們就不能再標準化,我們要願意改變。」
能這樣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李春杏說,她並不是無謂的付出,而是當她愈懂得照顧自己時,她就愈懂得照顧別人;當她愈懂得愛自己時,愛別人便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過去我很在乎以和為貴,沒有探索內在;只有外圍安頓好,內在卻不斷地消耗。我一直在想,人生難道不能量身訂作嗎?我不想要人生只是如此,我想要有所改變,我會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病房裡都是人生功課,「人性」的美就在這裡
李春杏說所謂的善終或是舒適照顧,都是「你要做,好事才會發生」,要接地氣、動手做;而當好事發生,就像是善的循環,病人用生命教她人生功課,她又轉而將愛繼續傳遞。
「我也是一般人,也跟大家一樣會經歷人生低潮、載浮載沉,我也曾找不到人生方向。可是當我很哀傷時,病人的故事會跳出來幫助我;像是在安寧病房內謙卑的阿嬤,自願做大體老師,她說『我沒有讀書,卻可以讓醫學院的人叫我老師,我覺得很光榮。』」
「或是在37、38度的鐵皮屋裡,我用蘆薈凝膠為阿伯冰敷,阿伯滿足和感動的表情,我永遠不會忘;還有因為電療而脖子結痂的阿公,我一樣用橄欖油護理,讓他終於『脖子可以動了』,他的老婆想辦法去買兩碗綠豆湯給我吃......這些故事,每一個都是人性的單純美好,永遠會烙印在我心裡。」
「我每一次護理,都當是最後一次,如此我們才不會有遺憾。我會摸摸病人、親親病人,即便再有感情,也不會忘記說謝謝,這些都是我的核心價值。或許有一天,我也需要別人照顧我,人不會一直都在高山,我在做我自己都會期待的服務。」
與孩子討論生死,不要以為媽媽永遠都在
「相愛若沒有做好死別的準備,無論何時發生,都會有遺憾。」
李春杏談起孩子滿是愛憐,但又同時理性堅強,總是「做好準備」的她,也讓孩子從小能獨立自主,「因為我認為,我們一家四口,無論是誰沒有回到家,其他人都要有活下來的本事。」她與青少年的孩子經常討論生死,帶領孩子懂得珍惜,活出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了悟生死,讓李春杏活得更加樂觀與積極。
「我有時和別人說,不用再停留在遺憾裡,讓我們為遺憾做些什麼吧!當悲劇已成事實,我們就想想,接下來該怎麼做,才可以讓彼此都好過一些。人生出生就在邁向死亡,我們應該藉此了解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這些道理不是安寧領域要懂,而是每個人都要懂。」
「當你抱怨生活時,另一個角度來看自己,其實你很平安,我們要不要把這份力氣,用在更有意義的事物上。知道我們會死,就要知道我們想怎麼活。」
李春杏說,每個人都可能會老、會病,除非你提早從人生列車下車。老病時,只要好好配合治療計畫、補充身體營養、了解疾病知識,還有好好安頓我們的心,人生活著就會有希望。
但最後李春杏仍提醒,「希望不只是方向,不只是說出感動的話,而是要像握在手裡的踏實感,我們一定要為『希望』做些什麼。」
(文章來源: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2005010008/157895/%E5%A5%B9%E8%AE%93%E5%96%84%E7%B5%82%E4%B8%8D%E6%96%B7%E7%99%BC%E7%94%9F%EF%BC%81%E6%9D%8E%E6%98%A5%E6%9D%8F%EF%BC%9A%E6%84%88%E7%9B%B8%E6%84%9B%E6%84%88%E8%A6%81%E6%BA%96%E5%82%99%E5%88%A5%E9%9B%A2%EF%BC%8C%E6%88%91%E5%91%8A%E8%A8%B4%E5%AD%A9%E5%AD%90%E5%AA%BD%E5%AA%BD%E4%B8%8D%E6%9C%83%E6%B0%B8%E9%81%A0%E9%83%BD%E5%9C%A8?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text&utm_campaign=200502)
***************************
愛別離苦線上看 在 JJ Lin林俊傑 Youtube 的評價
■ 數位專輯聽歌連結:https://JJLin.lnk.to/MIABLY
■ 實體專輯購物連結:https://JJLin.lnk.to/InnerAY
--
林俊傑 JJ Lin
2017 全新專輯《偉大的渺小》
史詩磅礴主打《我繼續 Eagle’s Eye》
「If everyone fought for their own convictions there would be no war.
假使每個人都為了信念而戰,就不會再有戰爭了。」——Leo Tolstoy 托爾斯泰
「我們走散,在土裡,在地裡。
我們相聚,在一望無際,在遙遠夢裡。」
當末日來臨,跨越邊界
最後一刻,你心裡看到的是什麼?
三個一起踏遍荒漠大地的兄弟
一路患難與共、生死相惜
帶著每個人心中各自的那份割捨不掉的羈絆
面對無法扭轉的絕境
才明白
唯有信念與情感,才是你會願意用生命去捍衛的事情
站在生與死的邊界
盤旋在空中的
是恐懼還是勇敢
是懦弱還是希望
當我們
因傷痛而離別
因信念而重逢
才在彼此的眼神中,繼續
當生與死
絕望與希望
離別與重逢
不捨與執著
愛與恨
只在一念之間
唯有真正傷痛過的靈魂
才懂得《我繼續》的堅毅
「生命如遠渡重洋,我們相遇在同一條小船上。
死亡是彼岸,我們各歸於他處。
This life is the crossing of a sea, where we meet in the same narrow ship.
In death we reach the shore and go to our different worlds.」——Tagore 泰戈爾
下輩子 我們會再相聚
MET THA OUJA
⌾ 微電影特別出演:張懷秋、張書豪
--
《我繼續》在專輯中扮演起承轉合的"轉"這個重要的角色,
也象徵著 JJ 內心從傷痛到高飛的心境轉折。
上一張專輯過後,沈潛兩年的 JJ,
深刻感受周圍的人們與自己內心的創傷,也曾遭遇痛苦的低潮,
但他在感到對人生迷惘之際,前往美國大峽谷,
當看見這片壯闊、如奇蹟般的景色時,
「這片大地給了我力量,對那時感到低迷的我用力拉了一把!」
深受感動的JJ,將這些困境化為勇氣,再一次奮起翱翔,
也將這份情感,寫成這一首充滿戲劇性與人生哲理的《我繼續》。
林俊傑充滿故事性的歌曲,搭配大師方文山的歌詞,
寫出彷彿戰爭般緊湊刺激,卻又有如老鷹般灑脫情緒的獨特創作。
在製作上,
更邀請世界各地知名樂手於舊金山、新加坡與台灣錄音,
打造出這一首節奏、曲風、唱腔與感受都不斷變換,
讓人無法預測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
只能跟著音樂恣意翱翔的歌曲。
影像上,與《小瓶子》MV 導演胡瑞財再攜手,寫下又一動人故事。
JJ 林俊傑帶領摯友張懷秋與張書豪,遠赴寫曲靈感地大峽谷拍攝,
三人與導演腦力激盪數週,細膩推敲每場戲、每句台詞,
在拒絕觀光客的大峽谷保留區與印地安酋長的協助下,
完成一支前所未見、規模龐大、故事深刻的史詩鉅作!
.
深深沈浸在與導演和摯友共同創作的影像中,
林俊傑感動到落淚不可自拔,
他並親自結合拍攝聲響、印地安音樂與文化,
根據拍攝畫面重新編排配樂。
--
◼︎ 我繼續
曲:林俊傑 詞:方文山
遠方無人回應 誰的琴聲如此 冷靜
順風的夢很輕 慾望如此透明 看膩了世俗風景
喔〜我拒絕相信 所謂的命運
我仰望天空 不甘心
我願瀟灑如鷹 遠離地上宿命 那紛擾的城市人群
俯衝掠過森林 愛不該有邊境 讓恨一路的飄零
這是場戰役 如鷹一般的眼睛
了斷了那曾經的美麗 我繼續
翱翔天地 展開雙翼
拋開過去 跟自己為敵 永不放棄
遠方無人回應 誰的琴聲如此 冷靜
順風的夢很輕 慾望如此的透明 都一樣的風景
喔〜我拒絕相信 所謂的命運
我仰望天空 不聽 喔〜
我願瀟灑如鷹 逆風等待黎明 越過人生峽谷困境
隨風傲視丘陵 夢想遼闊清醒 如火焰般的熱情
這一場戰役 出沒鷹眼裡
了斷了那曾經的美麗 我繼續
拋開過去 跟自己為敵 我繼續
不再逃避 熬過這冬季 不放棄
我堅定不移 聽我說的每一句
跟回憶狠狠的道別離 我繼續 不放棄
我願瀟灑如鷹 遠離地上宿命 那紛擾的城市人群
俯衝掠過森林 愛不該有邊境 讓恨一路的飄零
這一場戰役 出沒鷹眼裡
了斷了那曾經的美麗 我繼續
拋開過去 跟自己為敵 喔〜
傷痛都遠離
橫越地平線上的天際 我繼續
我願瀟灑如鷹 逆風等待黎明 越過人生峽谷困境
隨風傲視丘陵 夢想遼闊清醒 如火焰般的熱情
讓它們嘆息 我成為了傳奇
這世界沒有我到不了 的距離
拋開過去 跟自己為敵
--
製作人 PRODUCER:JJ 林俊傑
配唱製作 VOCAL PRODUCTION:JJ 林俊傑
製作協力 PRODUCTION ASSISTANT:周信廷
編曲 MUSIC ARRANGEMENT & KEYBOARDS:JJ 林俊傑
吉他 ACOUSTIC GUITAR & ELECTRIC GUITAR:Grecco Buratto
低音吉他 BASS GUITAR:Shaun Seow
鼓 DRUMS:Brendan Buckley
美洲原住民長笛 Native American Flute:Pedro Eustache
和聲編寫 BACKGROUND VOCAL ARRANGEMENT:JJ 林俊傑
和聲 BACKGROUND VOCALS:JJ 林俊傑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S:THE JFJ LAB (Taipei)、Layer Cake Studio (Los Angeles)、EMP Studios (Los Angeles)、Gynook Prod. Recording Studios (Los Angeles)、Horus Studios (Singapore)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S:JJ 林俊傑、周信廷、Brendan Buckley、Lynne Earls、Pedro Eustache、Leonard Fong
混音室 MIXING STUDIO:Mix LA (Tarzana, CA)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Chris Lord-Alge
混音助理 ASSISTANT MIXING ENGINEER:Nik Karpen
MIX LA 行政助理 ADDITIONAL ENGINEERING:Adam Chagnon
後期母帶處理製作人 MASTERING PRODUCER : JJ 林俊傑
後期母帶處理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 : Lurssen Mastering
後期母帶處理錄音師 MASTERING ENGINEER : Gavin Lurssen
--
■ 更多林俊傑相關資訊:
華納音樂官方臉書:http://www.facebook.com/WarnerMusicTaiwan
林俊傑官方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JJLin
林俊傑新浪微博:http://www.weibo.com/jjlin
林俊傑Twitter:https://twitter.com/JJ_Lin
林俊傑Google+: https://plus.google.com/117042002331104525482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8sE0uaQj60/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Lxd8iERbZhL1ldwaqvdGZAykT1A)
愛別離苦線上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 8.21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七期)~僅剩最後"1"位名額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很多人很嚮往愛情,覺得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愛的人之後,就可以走入婚姻,然後我們貧瘠的想像力就只到這裡,沒想過,走入婚姻後,會發生什麼事情,總覺得很愛的偉大,一定可以船到橋頭自然直。
然後,一個不小心,就翻船、觸礁了。
這時候,我們就陷入掙扎,到底是要繼續忍耐,還是要離婚?
可能有些人會說,一定要試著努力挽回,不然這麼多年的感情很可惜,而小孩很無辜。但關係這種事情不是你一個人有意圖就可以的,電視上演的諮商效果都好快,談沒兩次,先生或太太就願意低下頭道歉,但真實是,可能談了半年,兩個人還是為了誰付出比較多,吵個沒完。
雙方都沒力氣了,相看兩討厭,越看越氣,於是又有人跳出來說,既然試過就好聚好散,好好道別,離婚吧!
可是要離,也沒這麼簡單,經濟問題、監護權問題,好多現實的狀況又會把人卡住。
於是夫妻關係,就變得很扭曲,既不想繼續相處,可是又分不開,非常非常的矛盾。
最近有一本書就在談這個狀況,書名叫「休婚」,是休息的休喔!
這本書挑戰了一般人對婚姻的想像,結婚就一定要住在一起?每天一定要見面嗎?
如果我們之間還有愛,可是太近的距離,只會把我們僅存的關心消耗殆盡,有沒有別的方法讓我們的關係可以維繫,彼此卻不要那麼痛苦呢?
於是作者和先生決定「休婚」,兩個人在婚姻關係中請假,他們分開來住,可是親職關係卻仍然繼續,而且也還是會定期見面,甚至一起出遊度假。
聽到這邊,你可能很困惑這跟分居有什麼不一樣?
作者給了一個很有趣的定義,他說分居是為了離婚,而做的準備,比較大的目標還是分開,只是為了確定自己不會後悔,或是逐漸適應回單身的生活,所以先分居。
但是休婚,不一樣,他不是為了離婚而做準備,他是為了彼此可以在一次好好再一起,而必須採取的中繼策略。
目的是希望有一天,雙方還是有可能再復合。因此,他們雙方都會努力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和分居讓孩子漸漸習慣,將來只能跟其中一個人生活的模式不太一樣。
聽到這邊,你可能會很納悶,既然不要住在一起,那當初幹嘛要結婚?
其實這個問題反過來問也是可以的,是誰規定結婚就一定要住在一起?為什麼我們對婚姻的想像只有一種模式,就是一起擁有一個家,家裡面所有的人都要再一起,才是好。
如果你長大了,都會想離開爸媽,擁有自己的空間和自由,為何夫妻就一定要綁在一起?
你搬出來住,難道就不愛你爸媽了嗎?他們在你心中的重要性就降低了嗎?
你可能又反駁,親子關係不一樣,又不能自己選爸媽,太太、丈夫是你自己選的,自己選的自己負責。
但如果連臍帶相連的愛,都會有想要獨立、分開的空間,更何況後天才在一起的伴侶呢?
其實很多時候,夫妻會一起住,出於經濟和現實因素,大過於愛情。
因為負擔不起兩份房貸,所以決定一起生活,省水電瓦斯;因為一個人照顧不了孩子,所以需要隊友支援。這些都是家存在的功能目的,但絕不是拿來定義一段關係完不完整的必要條件,好像沒有一起住,就註定是失敗或是奇怪的。
作者用休假的概念,來處理婚姻中的緊張期,聽起來很標新立異,但其實想想,你會發現這很符合人性。
當我們在工作上遇到低潮,我們會想要放假,出去旅行,不管你做的事情有多熱愛,一定會有你不喜歡或是覺得累的時候,這時候適度的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度假完回來後,你會更有衝勁,會想要做更多事情。
度過瓶頸後,很可能會更愛你的工作。
可是為何放到關係,我們就不能有同樣的安全感,去相信兩個身心俱疲的伴侶,在得到足夠的休息後,會願意再回頭重新看見對方身上的美好,就如同當初相戀一樣。
為何我們很容易把分開、休息,直覺聯想到拋棄、分手,這中間會不會是我們對自己的不自信和恐懼,擔心自己外面的人更好,對方就會離開,所以必須牢牢把對方留在身邊,才是好的,才可能有重燃愛意的機會,不然就沒了,消失了。
我們對關係的不信任,很可能是來自於我們對自己的懷疑。
很推薦你可以去書店找一下這本書來讀,作者並不會直接告訴你,怎麼做才是好,但他把自己的親身經驗分享出來,示範一種新的可能性,也刺激我們對關係有更多思考。
所以,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嘉玲。
如果你在關係中,也很想好好釐清自己的渴望、需要,你想要更了解自己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很鼓勵你可以購買我的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讓你的生活只留下對的人」,這門課並不是直接告訴你相處不來就分手、就不要往來,而是幫助你在心裡拉出一個空間,給自己一個休假喘息的機會,好好釐清自己對關係的期待,為何有些事情特別容易讓你生氣,你到底在氣什麼?如果你還想要維繫關係,可以怎麼表達,讓對方知道,讓關係有機會靠近。期盼在透過線上課程,能夠幫助你更了解自己。
最後,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NsWy18Ksu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