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高端疫苗的那天有不少人看到了鏡週刊的另一則獨家報導,對,越廚經營到九月十五號。
這六年多實在經歷過太多事情,結束經營的心情很複雜,回想起剛離開兒童台時完全茫然不知下一步,去了一趟巴黎後決定試試餐飲業。
一開始因為我藝人的身分,得到了許多媒體朋友的幫忙,餐廳剛開就高朋滿座。隨後,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但我不後悔原諒對方撤銷告訴及附帶的民事求償一百萬。至於為何我之前沒有談論細節,反而讓一些有心人士及不明究理的媒體操作?因為對方律師希望和解協議中,拜託我同意不要公開訴訟過程,畢竟這可能讓其委託人將來無法繼續做生意——這就是我為何一直沒講的原因。
開餐廳的過程雖然充滿身體與情緒勞動,但收入穩定的狀態下,讓我培養出閱讀習慣,、不小心關心起社會議題(這個就是政治😉),以及想回學校讀書。
選擇一個立場發聲,自然就有成千上萬的人反對你,這對現在的我而言是再自然不過的現象。我始終認為只想汲汲營營自己名利的人,對於關懷弱勢群體以至國家主權漠不關心的態度,那只是鄉愿且投機。
「婚姻平權」是我的政治啟蒙,也是我第一次體驗被出征、被洗餐廳負評。當時我實在講不出太多道理,為何要支持LGBT🌈的人權,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努力才能讓法案通過。
當時餐廳生意當然受影響,但我能撐過那波打擊真的是靠所有支持婚姻平權,及同志到餐廳支持。因為 #兩個孩子的媽 已經關掉臉書,所以讓我偏心一下感謝她當時的幫忙。
餐廳頂讓其實早出現在五月的蘋果日報專訪中,但當時是不是大家沒注意?所以這次鏡週刊報導竟引起這麼激烈的討論讓我很驚訝,簡單說就是時間到了,這個不光是我自己有其他生涯規劃,也包括眾多複雜因素交織而成。
餐廳開到九月十五號,目前只有四到日營業。雖然今天「+0」但依舊二級中。所以,對疫情有疑慮的朋友可以來外帶順便聊天,而在餐廳內還是得遵守不容易吃飯的防疫規則😌。
總之,我很感謝越廚的員工及合夥人,更感謝一路以來支持的朋友,是你們賦予我能力成為更好的人,由衷感謝,有緣再見。🌶️🌈❤️
1、蘋果日報專訪
https://reurl.cc/GmWA6G
2、鏡週刊獨家
https://reurl.cc/MAq8Kp
3、自由時報獨家
https://reurl.cc/XW7Eng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阿卡貝拉CACA&BELL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因為常常收到貝果們的訊息 身為同性戀,我們都懂那種有苦說不出,煩 悶 痛的心情我們也都曾經歷過,但是我們都努力往前看感謝前任們留給我們的各種回憶 不論是開心幸褔 或是 悲傷憤怒 我們都得從中學習 把能量轉為我們變得更好更強大的動力我們也許不是最專業的,但是我們盡量用我們的經驗跟故事,陪伴著貝果們一起...
情緒勞動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當男性從來不學習情緒勞動時,他們也錯失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大部分。當然,有人代勞肯定過得很舒服,但是當別人負責處理你生活的一切細節時,你的生活永遠不是屬於你自己。
讓大家預期一種更平等分攤的情緒勞動,這並不是在轉移負擔,而是為了鼓勵每個人改善生活。
我們可以學習如何為孩子樹立更好的平等榜樣,以免他們承襲我們的錯誤模式。我們可以讓男人有機會以新的角色體驗情緒勞動,更充分地體驗如何為人父、為人伴侶,以及成為一個男人。
取自《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
*********************************
各位朋友,晚安:
不少男性期待女性來照顧好自己,尤其在婚姻裡。這很可惜,因為一個人學著好好照顧自己,才能好好照顧人。進一步來說,這是維繫關係的重要能力。
當男性開始學習情緒勞動的時候,對男性是有好處的。對我來說,我最明顯看到的是:可以改善跟家人的關係,讓自己在家的時候有歸屬感。
一個會帶孩子的男性,跟孩子關係不錯的本身,就不會覺得自己被邊緣化,會感覺自己有價值。贏得尊重的方式,不是常大小聲說話,讓人害怕,或者不斷說教,叫家人學會感恩自己。
能給出愛的人,又同時有界限,很自然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與感恩。這不只很適合用在家庭,用在職場也很重要。
祝願您,能看見情緒勞動的價值,能看見自己的價值!
.
ps. 這本書在昨天晚上有辦贈書活動,請參考下列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3659859060697044/
*********************************
【文/ 潔瑪‧哈特莉】
每個人都必須改變他對情緒勞動的看法,這樣一來,我們才有可能重新獲得情緒勞動這項技能背後的真正價值。沒錯,情緒勞動可能是我們的剋星,但也可能成為我們的超能力。我們需要瞭解這種勞動有其價值,並把它公之於眾,讓大家可以清楚看到。這種關懷和管理情緒的智慧是一種寶貴的技能,是一種密集的解題訓練,還可以獲得同理心的額外效益。賓州州立大學貝克斯校區的傳播藝術與科學副教授蜜雪兒.拉姆齊博士(MicheleRamsey)表示,情緒勞動往往和解決問題同義。她解釋:「大家對性別的假設是『男性是問題的解決者,因為女性太情緒化了。』但是在家裡和職場,解決多數問題的人又是誰呢?」身為伺候我先生和三個孩子的家管,我非常確定我知道答案。儘管這些情緒勞動令我們沮喪,但這種照護型的勞動本身是一種寶貴的技能。我們熟練地設想大局,宏觀地思考結果,輕易地調適意外狀況,用心地投入工作、培養關係、因應偶然的互動。這些技巧是確保我們細心完成精神任務及情感任務的資產,這裡的細心不只是專注在任務細節上,也是專注在他人身上。情緒勞動在生活中呈現的方式,就像是以維繫社會的文明細線,編織成一幅精緻的掛毯。少了情緒勞動,我們活不下去,我們也不該期待情緒勞動消失。
我們應該把情緒勞動變成一種人人都該擁有及理解的寶貴技能,因為那可以讓我們更熟悉自己的生活。它能使我們更充分地體會生活,使我們成為最真實、最充實的自己,男女皆然。減輕女性被迫承擔的龐大重擔,同時讓男性進入一個充實的生活新領域是有益的。我們不該只想著「平分」情緒勞動,更應該去瞭解伴隨那些重擔而來的東西。即使目前女性被迫扛起不平衡的重擔,女性也因為情緒勞動的存在而更長壽、更健康。女性把規劃和深謀遠慮納入生活中,關心人際關係的培養與維繫,為了讓他人過得舒服而不辭辛勞地付出,她們的伴侶無疑因此受惠了。哈佛大學的研究顯示,已婚男性通常比未婚男性更長壽、更健康。他們的壓力較小,罹患憂鬱症的情況較少,身體也比未婚男性更健康,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妻子管理其生活的方式使他們過得更健康。多項研究發現,喪偶及離婚的男性過得不如喪偶及離婚的女性,因為少了伴侶投入時間和精力去管理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健康、舒適和社交關係都會受到影響。當妻子是家中唯一回應聚會邀約、唯一負責召集家人參加活動、唯一負責維繫社交關係穩健發展的人時,失去她也等於失去所有人。那也表示,那些人際關係本來就不屬於男性。
女性負責維繫男性與親友的關係,也確保伴侶飲食健康、做運動。她們幫男性卸下原本落在他們身上的任務,充當男性的第二個大腦,幫他們記住他們覺得不夠重要而不需要記住的「小事」。然而當男性從來不學習情緒勞動時,他們也錯失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大部分。當然,有人代勞肯定過得很舒服,但是當別人負責處理你生活的一切細節時,你的生活永遠不是屬於你自己。目前這種情緒勞動的失衡,導致大家持續預期男人不必建立自己的社交關係,不必深切地關注個人生活的細節,不必從打造個人生活及家庭中尋找意義。
這促成了一種讓霸道的陽剛氣息蓬勃發展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大家依然指望女性以各種方式照顧男性,所以男性永遠不會學習照顧自己,不僅身體上如此,情感上和精神上也是如此。我們告訴整個社會的男性,他們無法處理情緒勞動,他們需要把一切細節委派給女性處理,他們無法隨機應變,也無法學習這些可以深深改變其生活的技能。我們讓男性對這種依賴他人的人生感到無可奈何,儘管男性擁有那麼多的權力和特權。這樣做只是在助長一種對每個人都有害的惡性循環。改變這種動態不僅不會傷害男性,還可以幫助女性,讓每個人都因此獲得解放。讓大家預期一種更平等分攤的情緒勞動,這並不是在轉移負擔,而是為了鼓勵每個人改善生活。
平衡情緒勞動可以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過更充實、也更真實的生活。負擔減輕的女性可以重新取回自己的精神空間和時間,在職涯上做出清楚的決定,並從真正平等的立場上,感覺到自己與伴侶的關係更緊密。男性可以以新的方式融入人性生活,承擔新的角色,擺脫霸道的陽剛氣息,生活在更緊密相連的環境中,而且不怕幫女性爭取更平等的世界。
霍奇查爾德指出,我們承認生活中情緒勞動運作的方式,反映出我們在社會局勢中的立場。我相信,我們已經準備好打破陳規,邁向新未來。為此,我們必須瞭解情緒勞動所造成的障礙,以便從沮喪中站起來,決定如何好好運用這種深切關懷的技能。情緒勞動不見得會破壞我們的幸福,事實上,它是維繫世界的黏著劑。一旦我們意識到它的存在,瞭解它對生活的好壞影響,我們就可以掌控情緒勞動,改變我們使用這些技能的方式,奪回自主權。
我們可以學習如何為孩子樹立更好的平等榜樣,以免他們承襲我們的錯誤模式。我們可以讓男人有機會以新的角色體驗情緒勞動,更充分地體驗如何為人父、為人伴侶,以及成為一個男人。我們可以為無所不在的情緒勞動劃出明確界限,而不是一味地迎合預期。我們可以把情緒勞動視為一種技能,而不是障礙。套用眾議員瑪克辛.沃特斯(MaxineWaters)的說法,我們可以奪回自己的時間,只在真正有意義的情境中運用情緒勞動的技能,讓每個人(包括我們自己)都覺得世界變得更美好。這樣一來,我們不僅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也可以改善伴侶和後代的生活。當我們一起消除情緒勞動的不平等時,可以改變孩子的未來,我們的兒子還是可以學會恪盡本分,我們的女兒可以學會不必承擔別人的分內工作。
.
以上文字取自
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女人停止操心一切,男人開始承擔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0629
有方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Forward.Publishing/
.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情緒勞動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八卦
| 親愛的房客 Dear Tenant |
(整篇爆雷和劇透)
這部電影的好看程度已經反映在票房與口碑上,然而,我寫這篇文章是要給還在猶豫、考慮的朋友,一個去感受台灣電影和其他亞洲國家電影不同的機會。
尤其台灣已經可以討論「同志」組成「家庭」,及在社會中更廣泛的層面及深入的層次。
但對於「同志電影」有疑慮,擔心自己會莫名產生排斥的朋友也別擔心,與其說這是一部同志電影,更該將其定義為一部描述「人性中愛與恨、寂寞與原諒的電影。」
同志只佔電影中的三個角色,其他的角色都是異性戀,希望透過這樣描述可以舒緩這些朋友的緊張。李安導演在宣傳《斷背山》時也曾喊話:「帶你(妳)的異性戀朋友、男朋友、老公來看,他們會更懂得愛。」(大意)
李安和鄭有傑導演都是有結婚生子的異性戀男性,但兩人為何能把有同志符號的電影拍這麼好?
這樣的問題李安也曾經被問過:「身為直男怎麼拍出《斷背山》?」
李安的回答很詩意:「做藝術的有一些天份,能利用假借形容的方式,達到真情跟寫真的境界,讓大家能體會。」
鄭有傑導演自己同時是演員,且在《繁花盛開》飾演過扮裝皇后的角色,要「演」這樣的角色,演員得做的角色功課就是先「成為」這樣的人。
所以當“她”以這樣的身份出現在大庭廣眾下,這種赤裸地身份暴露的方式,就能理解社會刻板印象中所謂的“異類”或“不正常”。
《親愛的房客》演員的戲都達水準之上,但鄭有傑導演本身絕對做足角色與劇本的功課,這個騙不了觀眾的。(可能監製楊雅喆導演本身是Gay菜也有幫助,他常出現在同志運動場了支持人權,透過體驗換成經驗。)
囉唆了一堆,我再講幾句就進入電影討論。關於這部電影多好看,或是在講什麼已經有非常多相關文章,所以,我想討論一些不一樣的。
這些不一樣不太算是腦補,而是緊扣電影劇情來發展,當然,這沒有什麼正確答案,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從官方釋出的未剪進電影內的片段開始,莫子儀(飾林健一)的廚藝原先並不符合老人家的胃口,到電影開始他像個好媳婦一樣燒了一桌年夜飯,而將健一是鋼琴老師的身份放入劇情,這樣的文化資本“大多”是中產階級才能有資源栽培出這樣的小孩。
姚淳耀(飾王立維)是的兼兩份工作才能養家與幫弟弟是元介(飾王立綱)還債的勞動階級。大家試想把世俗印象中好人家的女兒嫁到勞動階級、離婚單親、又有小孩的家庭中,還得賺錢養家。
今天把健一換成女性角色,婆婆陳淑芳(飾周秀玉)應該開心到要鋪紅地毯了吧⋯⋯(當然人家會離婚,是因為莫子儀隨便去幫人家跟老婆出櫃真夭壽。)
所以當林健一回檢察官訊問說:「今天如果我是女生,妳還會這樣問我嗎?」莫子儀演技好的地方就在於「悶著演」,即便是洩慾的戲也只讓觀眾感覺到他好苦,連高潮時都好悲傷。
如果大家在二刷時,可以仔細看檢察官的表情——雖然我是國家機器的一部分,但我也是女人,你講的我能體會。
這也是我說鄭有傑導演導戲的細膩之處,他只用一幕就就讓女性溫柔、智慧、同理的人格特質表現出來,而不是為了強調同志角色,就讓同框的女性角色扁平化,變成只是點綴的工具性而非增加戲劇(畫面)張力。
婆婆要白潤音(飾王悠宇)好好讀書,像是元介一樣讀建中、台大一樣,但卻被小孩吐槽:「可是他在外面欠很多錢」,結果婆婆還是袒護自己的小兒子。
這回扣到是元介回來吃年夜飯,小孩子不是那麼喜歡他的原因之一,也跟他一開口跟媽媽說基隆有新建案,就被洗臉別肖想這間祖厝。
即便這樣,婆婆對小兒子還是疼愛,但同時腦袋很清楚不能把房子過戶給他,一定會敗光光。像這樣理性又感性的女性佔多數,她們比誰都知道自己生的孩子是什麼德性。
關於是元介的角色有一些說法他是「深櫃」,罵莫子儀「不正常」只是因為他對莫子儀闖入他家可能會讓他身份曝光感到恐懼。
雖然電影中沒有這個角色的其他線索,但媽媽在吃年夜飯時都沒問他:「交女朋友了嗎?」、「什麼時候要結婚啊?」是元介的角色恨林健一不單只是表面上房子、姪子被奪走,同時,他還能在自己的阿母面前“當”男同志等三重的斷然否定,阿母愛外人比愛你還多是很沈重的打擊。
換句話說,電影也讓我們去思考「家人」的意涵是不是跟「血緣」有這麼絕對的關係?反同方有一個說法是「沒有血緣的你(妳)不會愛!」現在社會大眾可以回:「敢按呢!!!!!!」
高山症的意外對我而言沒有那麼意外,姚淳耀的角色因為長期過勞工作,且在工作環境與家庭生活中又得掩飾自己的同志身份,「矇混通關」就是一種情緒勞動。
體力與精神上長期的負荷,久了人一定會出狀況,高山症只是致命的結果,但卻不是原因。
愛人死在自己的懷裡,莫子儀的角色扛起了養家的壓力,抽掉男同志的標籤,他就是一位努力養家照顧長輩和小孩的單親家庭好爸爸。
同樣地,他在職場上都隱藏自己的同志身份, 不然下場就是家長把他當怪物,不讓小孩靠近他,這樣的行為暗示社會上的刻板印象同志就會對小孩怎樣,當然,孤立他的原因同時交纏著他是謀殺嫌疑犯的可能。
鄭有傑導演功課做得深的地方在很多地方都能看見,同樣討論「一夜情」、「約炮」、「交友軟體」、「迷幻藥物」他不會拍成刻板印象或通通化約成一種象徵意義,人跟社會都是複雜的集合體,任何社會現象都不會只有單一解釋及一種可能。
就好比當新聞播報上述標籤,媒體不會特別強調「異性戀約炮、異性戀嗑藥、異性戀愛用的交友軟體」,因為優勢階級不需要特別強調,這種觀念已經內化到日常意識中。
這沒什麼不對,但假設今天媒體要處理「同志」新聞時,通常就會強調「同志標籤」,這就是人為操縱要將同志與負面連結在一起;試想,如果今天同志造橋鋪路,媒體下標還在強調性向,是不是超詭異。
性向到底跟新聞事件本身有什麼關係?人就是人,大家都一樣,不用特別強調性向 。
回到婆婆身上,因為我阿嬤也因糖尿病過世。
在我讀小學時,她當時不要截肢在醫院裡嚎啕大哭,一樣的台詞為什麼她這麼命苦,一個人照顧小孩長大,老了還要洗腰子、截肢、洗腰子、截肢這樣循環。
當時還沒有全民健保,後來醫生只鋸掉她壞死的幾根腳指頭,就接回我家住。我媽嫁進來時,我阿嬤對我阿母非常苛刻,尤其第一胎生女兒時更是講了不好聽的話。
但當她躺在我們家為了照顧她隔了小隔間裡,哭著跟來探望她的婆婆們說她以前對我阿母真的太壞,沒想到現在卻是我阿母在照顧她。阿嬤在臨走前我阿母說早就原諒她了,要她不用再感到愧疚,但是每次過年媽媽提到年輕時阿嬤怎麼欺負她的,還是會眼眶泛紅。
所以拜託那些娶妻的直男朋友們,好好處理婆媳問題,不要讓女人為難女人。
我阿嬤躺在小隔間時,她身上常常混著體味(不方便每天洗澡)、尿騷味(她會尿在床底下的臉盆內),有時候她會呼我名字要我扶她起床,我扶著阿嬤的後腦勺讓她順勢坐起。
離開後,我認不住去聞了手掌,我覺得那是一個人接近死亡的味道。
電影中,婆婆躺在病床上聽著賣藥的廣播邊吃餅乾,但看到旁邊的截肢的床友就吞不下去了。我阿嬤也會偷偷泡泡麵吃,但不曉得是沒胃口還是罪惡感,最後她會叫我來幫忙吃掉,但眼前的麵不曉得泡多久,早已經吸乾湯汁泡爛了,我也不敢吃都偷偷倒掉。
如果婆婆真的截肢,莫子儀的角色得獨自負擔手術費、住院費用及之後的照護費用。不要說是沒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就算是親生的子女都未必能做到這樣的程度,大家可以回想一些社會事件,或是發生在自己、親戚身上的故事。
導演鄭有傑也讓觀眾知道小朋友比我們以為的承受更多,當他拿著聯絡簿跟導師的對話,以及同學說:「那個才不是你爸爸」。
電影想討論社會結構中對於「父親」、「爸爸」角色的認知,並非大家都一樣,但當事者卻很難用三言兩語解釋這些不一樣。
別說小朋友的詞彙少或表達能力還不成熟,大家可以試著用幾句話來跟別人解釋電影角色的關係,就會明白少數、不一樣的人(族群)面臨的社會壓力,以及語言及知識上的不正義。
譬如,當「GAY」、「同志」還沒被發明出來與指涉它的意思時,同志該怎麼自我介紹?可以簡單一句話就讓大家知道「我到底在講什麼?(而且還是不附帶歧視及污名的意涵)」
最後,電影選擇「基隆港」與「合歡山」這兩種時間感截然不同的場景很有意思,港口給人繁忙有秩序的時間感,而山嶽中卻能有打破時間感的無時間感。所以當林健一與王立維逃離日常(港口),到兩人最能放下束縛回歸自我時,就是到山裡去。
健一帶著小朋友想逃離世俗的紛擾,且回答孩子在港口的問題:「你到底是誰?」回到山裡就是健一的回答,也是自我介紹。
《親愛的房客》用心處理人之間情感的細膩之處,從導演與剪接師用日常聲響的說故事方法,堆疊各種情緒後然後靜默,這樣的拍攝手法能帶著「看電影」的觀眾連接回到「現實」,也就是為何後勁如此強烈,猶如一杯長島冰茶。
而我自己最喜歡這部電影哪個部分?我會說導演處理「帳篷」的手法,拍出人的情緒變化有一定的難度,但能把沒有生命的物體拍出情感,那絕對下了一番苦心(當時應該想破頭了吧)。
帳篷在一開始就出現,讓觀眾以為那只是擺飾或小朋友遊戲的地方(先忘記你看過預告或影評),後來劇情發展,帳篷卻成了串起兩人與小孩親密關係最重要的「物」。
導演讓觀眾看到的是「房契」繼承問題,其實更明顯的隱喻在那不起眼的帳篷。對於健一而言,他的家並非那間房子而是那頂帳篷,有愛的地方就是家。
是元介的角色只是在嘲笑我們這些俗人,念茲在茲的就是那間物質上的房子,而非精神上的家。
不過,我是俗人有人要過戶房子給我,我還是會很愛你啦昂
情緒勞動 在 阿卡貝拉CACA&BELLA Youtube 的評價
因為常常收到貝果們的訊息
身為同性戀,我們都懂那種有苦說不出,煩 悶 痛的心情我們也都曾經歷過,但是我們都努力往前看感謝前任們留給我們的各種回憶 不論是開心幸褔 或是 悲傷憤怒
我們都得從中學習 把能量轉為我們變得更好更強大的動力我們也許不是最專業的,但是我們盡量用我們的經驗跟故事,陪伴著貝果們一起變得更好!
-
ps.
不只失戀,我們每個月也會幫自己設定3個有『明確時間/數字』的目標然後去做行動計畫!
ex:
(目標)四月要降2%體脂肪,(行動)每天運動1小時
(目標)四月底之前YT訂閱要超過7萬,(行動)每週討論計1次規劃
-
以下也分享一些曾經伴我們走出失戀的文章有需要大家可以參考唷!挽回五步驟(有一~五,要稍微翻一下)
https://attractmenyouwant.com/?p=1396
戀愛的本質是情緒勞動
是否過度消耗她的情緒
https://women.talk.tw/Article.aspx?Article_ID=7313
談戀愛要聰明
https://women.talk.tw/Article.aspx?Article_ID=7398
成熟的感情
http://www.adaymag.com/2016/04/08/things-to-do-for-a-good-relationship.html
錯誤的體貼 反而是壓力
http://www.styletc.com/relationship/20171127004784-33060
感情輕鬆點
http://www.adaymag.com/2017/09/09/signs-your-relationship-is-failing.html
累不累 比 愛不愛 重要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87439
真正舒適的愛情 自由 獨立又親密
----------------------------
中英文字幕統一給小狗子還有丹怡上唷!謝謝大家~
----------------------------
卡卡社長Caca’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caroline3469/
貝拉攻主Bella’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yangtsaifeiiii
阿卡貝拉微博CacaBella's Weibo https://weibo.com/u/7376809855
熱拉直播ID: 1689029857706867708 (阿卡貝拉)
合作邀約Business Email: cacabella0910@capsuleinc.cc
歡迎『卡拉貝果』們留言給我們#卡貝診聊室 之後想要看的內容我們會多多參考,之後做更多能幫上大家的內容!記得訂閱,按讚,開啟小鈴鐺!(我們也需要貝果們的支持yeahhh)

情緒勞動 在 大人學 Youtube 的評價
職場中的情緒耗損,常常並非來自工作內容本身,而是發生在和主管、同儕,甚至下屬的合作過程。這集節目,#Bryan 邀請到資深顧問講師張敏敏,一起回覆幾封聽眾來信,分享當遇上朝令夕改的老闆、難相處的同事時,大家可以執行哪些具體作為,既不傷害雙方關係,又能避免無止境的 #情緒勞動,耗盡了我們美好的本質。對多數人而言,好的溝通能力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需要刻意練習的。
張敏敏老師著作
《拒絕職場情緒耗竭:24個高情商溝通技巧,主動回擊主管、同事、下屬的情緒傷害》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2120
【本集節目由家樂福線上購物贊助播出】
中元普渡來家樂福線上購物!
北港朝天宮聯名拜拜箱、家樂福中元拜拜箱,普渡必備柴米油鹽一次購足!
購物連結|https://bit.ly/3iwwyQr
消費滿800享免運優惠。
新用戶首次加入,享有滿千折百折價券3張及滿499免運券1張。
有什麼問題想問Joe跟Bryan嗎? 提問&合作信箱:podcast@ftpm.com.tw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贊助我們:https://bit.ly/3kskVsZ
➡大人學網站:https://www.darencademy.com/
➡大人學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darencademy/
➡大人學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da.ren.cademy/
#Podcast
↓↓↓選擇下方任一連結,手機隨時收聽🎧↓↓↓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2TfttZE
➡Spotify:https://spoti.fi/32LoD9Q
➡Google Podcast:http://bit.ly/2PAUogg
➡KKBOX:https://bit.ly/3orkOQr
➡喜馬拉雅:http://bit.ly/2vtVl32
➡大人學報名網站:http://bit.ly/35z1ebV
【大人學】App下載
iOS:https://apple.co/30vADNp
Android:https://bit.ly/2YmreVI

情緒勞動 在 SELF PICK Youtube 的評價
在 2020 的今天,你覺得職場中的性別真的平等了嗎?
辦公室的整潔跟行政雜務,通常是由女性還是男性照料?
主管們通常是男性比例高還是女性比例高?
對外的門面公關工作、客服、通常是由女性還是男性擔任呢?
很多細節都絕非偶然,處處透露著男女在職場中的差異。
本集將跟大家聊聊特殊名詞「情感勞動」,一起來看看你是不是也經歷過?
【看完本集你會知道】
📍名詞解釋:什麼是情感勞動?
📍上班常感到莫名厭世,你可能也在經歷情緒勞動
📍性別差異的問題該怎麼看待和討論?
…
歡迎收聽【那些你不敢跟老闆說的事】
Jack = 徐嘉凱,擁有多重身分,是導演、創業家,也是酒吧老闆。斜槓生活的他,看過多少赤裸現實面;經歷哪些辛酸血淚史,而這些都內化成他的人生態度。
Cady = 高可芯,社會中最新鮮年輕的肝。滿腔熱血的她不斷往前衝,不只做好,她還想做到最好。
當社會新鮮人遇上沉穩斜槓老闆,會「說出」哪些火花?
🎬 第一季YouTube隨選收看:https://bit.ly/2PtH7pt
…
【用 podcast 收聽】
🎧 SoundOn:https://bit.ly/3arA5dy
🎧 Spotify:https://spoti.fi/2F0Y3Sb
🎧 ApplePodcast:https://apple.co/30BVI8B
【 follow 我們】
Jack:https://www.instagram.com/jackself1991
Cady:https://www.instagram.com/cady.sooocute
SELF PICK:https://facebook.com/selfpick/
SoundOn:https://facebook.com/soundonfm
本節目與 SoundOn 聲浪 共同企劃製作
廣告合作請洽 sales@soundon.fm
#Podcast #那些你不敢跟老闆說的事 #性別差異

情緒勞動 在 什麼是情緒勞動? feat. 諮商心理師周慕姿 - YouTube 的八卦
Comments · EP242 身體的疲憊會恢復, 情緒 勞務造成的負擔,卻可能永遠都在|#周慕姿諮商心理師專訪|大人的Small Talk · EP132 你的努力,是進取還是逃避?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