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叔的話]
驚聞廖啟智因病離世,我亦想起2013年曾因港視失落免費電視牌照相約他作了一次訪問,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副刊,再收錄於《文字欲》一書裡。訪問引起無線電視管理層關注,表示會檢討藝人福利。而這次訪問後,亦幸運地獲得智叔及其太太敏兒的回饋。
智叔言簡意賅地表示「訪問寫得很好」;而敏兒亦同意,文章把智叔的真性情表現了出來。雖然文章之中,智叔是個深沉內歛的人,但他每句說話,都是聆聽了我的問題,再深思之後才說出來的,用字謹慎,樸實無華。隨着自己年歲漸長,才愈來愈懂得欣賞智叔的厚實和智慧,特此把文章與讀者分享。
***
死水翻不了波濤——專訪廖啟智 (2013年10月20日)
廖啟智記得TVB 對他的恩情,一九七九年藝員訓練班畢業後,不久就獲派電視劇《上海灘》重點角色,九十年代《歡樂滿東華》不乏他的亡命表演,最經典要數「穿高跟鞋踩鋼線」和「用喉嚨頂纓槍推郁小貨車」。九十年代中工作量更創紀錄,有一陣子,平均天天在公仔箱曝光半小時,連年「爆騷」讓他有條件養妻活兒。太太陳敏兒是訓練班青梅竹馬同學。智叔有今日,不能不歸功於TVB。
性格上,智叔為人低調,甚少在娛樂版投訴抱怨,更多是默默耕耘。大眾記得,早些年幼子文諾因血癌病逝,兩夫婦靠宗教力量互相扶持,好爸爸形象深入民心。在觀眾心裏,智叔就像他拍的外傭廣告一早已和我們「融入家中」 。
然而,今次訪問,第一次接觸真人,才發現智叔內斂深沉,有點dark。不笑的時候,他那淺灰色眼珠望着你,嘴巴半張,像個洞悉世情的智者,又像個哀傷悲劇人物。導演爾冬陞 說過,智叔眼神「凶狠非常」,筆者見證,裏面像個深海,時而波平如鏡,時而翻起暗湧。
筆者問一個問題,他思考良久,最長一次想了一分鐘,他不是迴避你,而是不願信口開河,在一分鐘裏,他瞇着眼,頭傾側,吃力從深處挖出最精準用字。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答案,缺少了「無綫」「政府」等主體語,但批評依然扔地有聲。有時他會說寓言故事,聽得人模稜兩可,但只要連同那豐富的形體演譯和千變萬化的眼神,你會明白他說什麼。
在這個脈絡裏,你知道,當他要批評自己前僱主,嘉許一個新玩家,智叔的話,句句肺腑。離開無綫多年,去年替王維基 拍了一套劇,在新工作模式下,讓他重拾了久違的拍劇樂趣。今天,看到這個讓藝人有基本尊嚴,肯提升製作水平的老闆不獲發牌 ,智叔極度失望:「這次不發牌,是我演藝生涯的一件大事。我幾十年沒有享受過工作,現在有機會享受,忽然沒有了,還不大件事?」他更形容,現在發兩個牌,沒大幅改變電視生態:「一潭死水要加入活水才有生機,現在是在潭死水裏,加了兩滴水,泛起了兩個漣漪」。
發牌被阻,有人激憤得今天要上街 。智叔不肯透露他會否參加,但哀莫大於心死:「一字咁淺(嘅發牌道理)都要上街,我寧可唔要(個牌)。」更實際的做法,智叔說,大家「唔好睇」某大台才是力量所在。
然而更令人心寒的,是一種集體絕望。王維基說香港公義已死 ,智叔說得更深入:「香港沒有公義?從來都沒有,只是以前它(當權者)會給你一個希望,𧨾你說有希望的,傻啦,有(希望)的,現在是連希望也要幻滅你……」說到這裏,智叔在筆者眼前耍了兩下魔法,尤如一個欺哄人的小丑,然後忽然變臉,放空眼神,以poker face木訥地說:「現實就係,無!」在昏黃的初秋夜,一陣無情風颳起,把樹葉紙張吹得亂作一團,筆者打了個冷震,眼前恍惚看到扼殺香港創意工業的死神。
***
「壟斷」出現客觀現象
廖啟智出名謙虛。筆者致電邀約訪問,請他這位TVB老臣子又拍過王維基劇集的資深藝人,評一評發牌事件。智叔最初說:「我看法未必夠全面」,記者情急解釋,他才安慰:「我只是說自己經歷未必代表全面,但也願意跟你談。」到了約會時間,現於浸會大學教演戲的他下課後趕來,遲到五分鐘不忘道歉。記者上前跟他握手,他有點生硬,你可以感到一種害羞和慢熱,但骨子裏有一種誠懇。
入行三十多年,智叔是個「TVB傳奇」,自小在基層家庭長大,因親戚在大東電報局 工作,家裏得以用便宜價安裝「麗的映聲」 ,在粵語長片 裏看到童星馮寶寶,啟蒙他要做演員。中學畢業後,兩次投考無綫藝員訓練班才入圍。智叔常說,做人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高大靚仔」,但多年來在電視及電影機會不絕,兩次獲得金像獎 最佳男配角。
智叔說,自己愛穩定,而無綫「樹大好遮蔭」,收入又不錯,一直沒動機外闖:「熟了制度,工作模式掌握到,人的自省能力會減低,(大台)沒競爭,偶然隔籬(亞視)咬一啖,我哋就醒一醒神,當隔籬台無嘢咬,我哋就繼續,叫對得住份人工。」智叔承認,演員也不敢進取:「要求太多,跟整個氣氛不夾。」
智叔認為,不理無綫認不認,「壟斷」已經出現:「像賽跑一樣,跑道上只得我一個跑,「沒人跟到我,我為何發力?」所以,無論它是否承認壟斷,客觀現象是出現了。」
智叔在TVB服務二十五年,至二○○五年離開。他強調,和舊公司關係不錯,亦感激對方給予的工作機會。然而,外界一直報道他離巢主要為家庭(其幼子二○○三年患病),但今日智叔透露,當初離開,和舊公司管理手法也有關。
智叔形容,最初TVB 成立,藝人大都是簽同一種合約:固定薪金,每月包十個「show」(一個show是半小時節目,即每月曝光五小時)。至九十年代中,合約種類變多,知名度低藝人出現不合理待遇:如只簽一個show 卻被合約綁死一年,亦有藝人因出show 不足,在下一期合約被追討:「有人覺得這些條款匪夷所思,或不合乎合約精神,但亦有人說:你可以不簽,但藝人有選擇嗎?」
智叔發現,公司氣氛有所改變:「以前覺得公司好溫暖,大家一齊打拼,而家(公司)建立了,開始同你計數,「不要跟我講感情」,甚至同事傾約,管理層說話和態度已經「公事公辦」,甚至出現「尖銳挑釁性字眼」,這個變化,令我向心力不強。」智叔形容,同事在負面情緒下工作,促使他於二○○五年離開。
部頭拍劇綁死兩年
離巢兩年,一位相熟監製邀請他回TVB拍劇,以「部頭」 形式接了一套劇,簽約前卻發現條文無理:一套只拍兩個月的劇,竟要綁死兩年,期間不可於其他免費電視台工作。智叔說,對方解釋「這是制度」「這是規定」,並不是針對他。智叔憤憤不平,「唔係嘛?我拍兩個月咋,拍完不就是拍完了嗎?」但也無奈接受,因為更悲哀是,爭取了自由身也沒用,事關另一個免費台亞視近乎沒製作,但智叔依然有氣:「我感受是不好的」。
智叔表面有點酷,卻掩蓋不住一個演員的高度敏感,訪問裏多次提及「感受」。他分析,無綫沒實質競爭,故此沒動機維持員工士氣,但叫他惋惜是,一個以人為本的創意工業,竟悄悄流失了「人味」,說到這裏,他聲線柔軟,但字字清晰:「最初入TVB一切都是新的,可以說不成熟,但很人性。當它成熟到一個階段,變成脫離了人味,它變成不需要顧及感受,但人往往需要一種感受。」
電視台沒「人性」可以去到幾盡?大台為了提升生產力,白天外景,晚間廠景,同一班演員早上六時開工,凌晨三時收工,每天只剩數小時回家冲涼睡眠,但人不是機器:「觀眾可以看到,畫面裏的演員好唔夠瞓,狀態跟劇情應有的不一樣」。藝人拍劇期間想有社交,想有正常生活,是一種「奢望」。
去年夏天,廖啟智參與王維基新公司的《警界線》製作,飾演一個亦正亦邪的卧底。電視界老臣子如他,像劉姥姥入了大觀園,首先是技術上的創新:全實景拍攝,兩部攝影機同步運作:「這些條件是「革命性」的,過往幾十年香港電視製作,沒人會想過用這些方法,是一種「奢望」。」
更可貴是,資深演員如廖啟智,數十年來首次覺得,「原來工作可以如此享受」。他形容,以前拍劇是在「精神體力極度壓縮」,現在是「有空間給演員入戲」:以前二十集拍兩個月,現在拍半年;以前每日工作十九小時,現在縮減至十二小時,當然,老闆給演員的支票大張了,花在製作的開支上升了:「除了頭幾年入行,慢慢已沒有享受過拍劇,這一次才有番。」怪不得,有人形容無綫叫「舊世界」,王維基開拓了「新世界」。
聽到這裏,筆者感到一陣悲涼,香港演員多年委曲求全,過着比「碼頭工人」更剝削的生活,還有人拿着「自由市場」作藉口,指藝人「自願」被剝削;亦有藝人把這種舊秩序「內化」,揚言感謝大台霸權,才能練就一口流利普通話回應其他電視台訪問。
筆者大學主修心理學,記得一個經典實驗,科學家把狗放在大箱裏,箱子一邊通電,只要狗躍過中間欄柵跳到另一邊,就可以免卻被電刺痛,研究發現,狗會不斷跳躍,即使氣來氣喘,心理依然健康。但若欄柵另一邊也是通電的,意味牠如何努力跳躍,一樣會被懲罰。最恐怖是,有一天,欄柵另一邊不再通電,狗也放棄再跳,只會伏在地上任電流刺痛。簡單說,這隻狗「認命了」。科學家說,人亦一樣,長時間發現努力白費,會產生一種後天養成的自我放棄心態(learned helplessness) ,現在政府的做法,如同關掉了創意工業工作者等待多年後的最後一扇逃生門,把業內最後一線生機也要滅絕。
人味流失希望幻滅
智叔像個智者,一矢中的點出今次事件最令人擔心的事實: 「希望的幻滅」。他承接了王維基所說,香港沒有了公義,卻更透徹地分析,公義或許從來也許沒有,但至少當權者會願意假裝,欺哄我們「有的有的,這世界有希望的」,但今次決定,如同把香港人僅有的希望也要消滅: 「現實就是,無」。
請智叔分析,事件對香港整體社會的啟示。他像老僧入定,苦苦思索,良久才語帶相關地指,這次發牌決策,也反一種「無人味」的管治思維: 「這次結果是,它不需要理會你的感受。」筆者追問,「它」是當權者?智叔沒否認,只慎重地重複:「它不會理會你感受囉。」
慎言的智叔,沒有落力稱許王維基,只是陳述客觀事實:在王維基治下,創作團隊過着較有尊嚴的生活,製作水平提升,藝人有空間可鑽研演技,觀眾多一個選擇。這不過是一個健康的自由市場裏應有的生態,六天之前,政府無情扼殺。智叔回憶,周二晚聽到港視失落牌照,愕然非常:「我腦海裏諗,唔係嘛!」
對於政府不發牌的理據,連兩屆金像獎最佳男配角廖啟智也看不明白蘇錦樑局長 的戲碼。智叔幽默地道:「我真係理解不了,什麼叫一籃子(因素)?個籃幾大,裝什麼也不知道,我怎樣理解?我只是知道,(牌照)沒有。」
最大力量: 關電視
智叔說,不想猜度背後原因,說愈想愈令人難過。自稱懦弱的他說,感到扭轉事態機會渺茫,今天會否上街,他形容自己「思考中」,更有點絕望地說:「一字咁淺嘅嘢,(政府)都做唔到,如果下下要上街才可得到,我寧願不要,你可以說我消極,但消極也是一種抗爭。」他反而認為,關電視是一種可行方法:「既然,大家看到這個現象,就用選擇權去選擇,我覺得最大的力量是「唔睇」……觀眾要醒覺,有些習性我們不一定要堅持。」
兩個新牌電盈和有線 ,不會主攻電視劇,坊間認為,未能改變一台獨大,智叔以寓言故事,形容電視行多年如「死水」,今次選擇性發牌,死水也翻不了波濤:「水唔郁係死水,有嘢郁才是活水,你看死水裏沒可能有太大生機,活水才能養生,生命才可以延續。現在(發兩個牌)只能說是在一潭死水裏,加咗兩滴水,產生了兩個漣漪。」
一場革命需要勇氣
訪問在戶外,由黃昏一直進行到入夜,一陣陣秋風吹來,加上智叔的悲觀看法,令人絕望。我哀問智叔,香港人如何還有希望?智叔忽然小人物上身,推說自己沒責任令香港人有希望。大家靜了片刻,他又於心不忍心,引述港視同事收到噩耗後,發給他的短訊,內容是:「這是一場革命,革命不一定成功;一定成功的革命,便不需要勇氣。」智叔解讀,若大家把這件事看成革命,就知道革命會失敗,會流血,有犧牲,雖然過程難受,但至少「勇於去革命的人,才可貴。」
不少演員擔心得罪「舊有秩序」。智叔笑言,近年已轉向以電影為主,亦已過了「無嘢做唔得」的階段,故不太擔心。這次和王維基以「部頭」形式合作,不獲發牌他最傷心的是作品沒法重見天日。問他是否被大台列入黑名單,智叔笑着問:「我怎知道?但在公開場合,它(無綫)不會訪問你。」
對於香港電視觀眾,智叔有什麼說話要說?這個擅長演譯深沉角色的實力派,還是勸勉大家要內觀,要自省,戒掉對一間電視台的情感依賴:「其實人是需要有感情依附,一路慢慢成長,我們要學會不帶感情,或至少設個界限,做觀眾也是。觀眾好想有感情寄託,奈何有時所託非人,我哋都要有所取捨。」訪問完畢,我們客氣地道別,他一轉身,沿着昏黃的街燈漸行漸遠。我想起《無間道2》 ,智叔飾演的黑道人物,殺人之後,旁邊有人在埋屍,他在荒野裏用口琴吹起一首《Auld Lang Syne》。
***
[後記]
每一次訪問,都擴闊我的眼界.以前我以為,演藝人物在幕前口齒伶俐,幕後他們也應該口甜舌滑.訪問完智叔,令我大跌眼鏡.
我保留了當日訪問的錄音聲帶,教新聞採訪課時會播放節錄給同學聽.智叔在錄音中說話零碎、斷裂、主語欠奉,有時我問一個問題,接着是一片死寂,dead air數十秒,他才老鼠拉龜地回應.談話內容有時抽象,聽得人不明所以.學生聽到智叔的反應,忍不住苦笑,有時皺眉.
我會問同學:「廖啟智不想接受我訪問嗎?不是.」我的觀察是這樣的.從第一通我打給他的電話開始,他的每一個反應都顯示他願意做訪問,但他的開放程度有限,有意識去保護自己的私隱.例如他只把辦公室電話留給我,跟我碰面後握了一次手,握手的力度有一點僵硬(我在課堂上經常跟學生玩握手遊戲,請學生判斷不同力度握手表達了主人翁的甚麼性格).
遇到如此受訪者,採訪風格也要作出配合.由於智叔說話風格簡約,不少意思是由身體語言、語氣傳達,我大膽在文章裡做了一些詮譯和解讀.文章刊出後,有人認為我的書寫太過主觀.完稿後,雖然文章受歡迎,但我的心情仍然忐忑.直至幾天之後遇到一件事,才放下心頭大石.
話說港視不獲發牌後,員工連日在金鐘政府總部公民廣場留守,晚晚舉行集會,不少藝人出席,獨欠廖啟智.直至一個晚上,我在金鐘現場,赫然發現台上發言的正是廖啟智,我忍不住走近台邊.本來站在台上的叔智,在人群中看到我,緩緩地走到我面前,更彎下腰伸出右手,示意邀請我握手.我立即伸手回應,在數以百計的群眾面前,我們握了第二次的手.他一如以往簡約地說了幾個字:「篇文寫得好好」.那一刻,我的滿足感難以言喻.
之後,在台下遇到廖啟智太太陳敏兒.敏兒和她丈夫的性格相反,熱情親切,她捉着我的手,溫柔地說:「文章寫得好呀.」我忍不住說:「最初也擔心,把智叔寫得那麼悲觀會不好.」她答得有權威:「怎會呢?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呀!」我放下心頭大石,跟她說,現在我在大學教學生做記者.她如同媽媽般叮囑我:「現在很多傳媒寫的東西都是假的,你記住,要教導學生,只寫真的東西.」我會好好記住,謝謝你,敏兒.
(照片:明報星期日生活副刊,明報攝影記者陳淑安)
同時也有6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9萬的網紅GEM鄧紫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tream/Download the song here: https://GEM.lnk.to/CityZoo 由 G.E.M. 鄧紫棋 作詞譜曲抒情新作〈很久之後〉,全曲以清脆琴音貫穿,慢板節奏搭配鄧紫棋悠然而平穩的唱述,為一段已逝的愛戀暗暗增添說不出的傷感。全曲在弦樂團合奏將歌曲帶至高潮,...
情感依賴 在 Facebook 八卦
最差勁的母親才會問小孩「愛不愛媽咪啊?」
(令人窒息的支配強迫症)
支配型的父母不懂得要將孩子的祕密看成是孩子的成長過程,而是當做孩子正在反抗父母。在這種父母的教導下長大,只會讓孩子覺得「擁有自己的世界」是一件罪惡的事。
像這樣內在藏有依賴心的父母,如果沒辦法控制孩子的一切,就會感到不安。通常都會假借父母必須保護小孩、或是這是父母的責任等冠冕堂皇的偉大名義,架勢十足的藉口徹底地控制小孩。小孩不僅不能擁有祕密,連獨立思考的能力都被阻斷。
父母為了間接滿足自己的依賴心,而徹底執行的管教方式是最可怕的,小孩原本可以學習獨立,都會被當成罪惡而抑制。此外,站在小孩的立場來看,他們也會誤以為心中所有企圖學習獨立的想法,全部都是罪惡的。
認為自己一定要徹頭徹尾地管控小孩才行的父母,其實內心充滿了不安。事實上,在這個世界當中,真的有不少這種人存在著。
這種父母如果沒有隨時測試小孩是否對自己真正坦誠的話,就會一直感到心神不寧。由於必須經常確認小孩有沒有瞞著自己什麼樣的祕密,所以內心的不安,簡直到了無法克制的地步。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會不斷逼迫小孩,來向自己宣示忠誠。如果跟這種人談戀愛的話,大部分的人最後應該都會選擇逃走,因為受不了他們的嫉妒心跟強烈的懷疑,而在慘叫聲中逃跑。
在實際的戀情當中,絕大多數都是因為這種嫉妒心跟強烈的懷疑才導致分手。不過,如果是親子關係的話,就沒辦法像這樣輕易獲得解決,甚至連逃走的機會也沒有。相反的,父母還被賦予權責,可以隨心所欲地管控孩子,並且隨自己高興來滿足隱藏在心中的依賴心。
英國教育家尼爾曾說,最差勁的母親才會問小孩「愛不愛媽咪啊?」所指的應該就是疑心病重的管控型父母,而這種父母親,常常未曾注意到自己內心具有根深蒂固的依賴心。不斷要求小孩說「我最愛媽咪了」,不然就會感到不安,這完全是深深隱藏在心中的依賴性格所導致,隨時都在強迫小孩表達對自己的愛意。
也許男女之間關係是對等的,遇到這種事,還可以從這種困境中逃走。然而親子關係就大不相同了,若是大人用依賴心來對待孩子,孩子需要大人照顧養育的不對等關係下,被迫只能承受一切,成為犧牲品,並且認為這是必然的、正常的。
小孩會把「自立」「自覺」的想法,誤認為是一種罪惡,內心感到不安和罪惡感。而且不斷被迫向父母宣示忠誠和愛意,也會讓小孩覺得不這麼做的話,就得不到別人的信賴,結果養成錯誤的感覺與思考模式。
.
本文摘自《#為何我們總是如此不安?【愛藏版】》
莫名恐慌、容易焦躁、缺乏自信?一本缺乏安全感的人都在看的書
.
作者:加藤諦三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種標題,恐怕會引起一些家長不愉快。但如果深入去看,還是可以看到作者所強調的不安感,還有父母對孩子的情感依賴。
很多父母要透過孩子的順從與全然的坦承,來提升自我價值感。
在我們的文化下,孩子不被允許討厭自己的父母,會用道德去壓制孩子的情感。所以獨立思考、界線……,這些身為獨立個體自然會有的心理能力,也就容易被抹去,這其實是代代相傳的問題。
祝願您,能看清文化的制約,能嘗試透過心理上的獨立,找回自己!
情感依賴 在 Facebook 八卦
【如果不能成長,一生都是不斷重複的悲劇】
27歲那一年,遇到一個家世、工作、外表都極為優秀的對象。
對方長我幾歲,留學歸國,能陪長輩談笑歌唱,能寫文情並茂情書,能指引方向、提供建議,能給你優渥生活、名聲地位。
兩人工作性質相近,還登上表特版被稱為郎才女貌、有書卷氣的一對。
觀察了八個月,交往了八個月,來到適婚年齡,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婚禮場地、聘禮、未來模樣都自然而然設定好了,連之後會遇到的難關阻礙,對方也都設想好該怎麼排解了。
但,面對一個完美對象,我卻不知如何是好!
因為,我們交往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常在哭,各種矛盾爭執,讓我分不清楚是我太幼稚?還是對方太嚴肅霸道?我是應該跟著這樣的對象提昇自己,變得更成熟?還是我們根本就不適合?
每次爭執都是忍耐很久的爆發,我總是哭得傷心,最後都是禮物大餐,盡顯誠意。一次次衝突,我好像被「哄」好了,但過不久,又是重複。
我問媽媽:「我該跟這個對象結婚嗎?」媽媽說:「他一切都很好,穩重成熟,是你太幼稚,該長大了,好好調整自己,他可以給你很好的未來,也會讓你更成長。」
我問爸爸:「我該跟這個對象結婚嗎?」爸爸說:「外在條件都不重要,結婚是一輩子的事,快樂最重要。如果你不快樂,那些條件對你來說,一點意義也沒有。」
兩種不同答案,與「對方看似沒有問題,卻總是說不上來哪裡有問題」的一切,讓我依然不知如何是好。
眼看,就要提親,我想我一定要想辦法看清真相。
只是,我不知該怎麼做……。
___
因為這段感情,以及過往的人生經歷,讓我深深覺得「依賴」是非常可怕而悲哀的事。
當我想在情感依賴對方時,一不小心,對方就覺得你很黏很煩;我討厭那樣的自己,毫無魅力,更會因此進退失據,變得毫無自信。
當我想在生活上依賴對方時,會變得毫無行動力。對方不願配合,還得用利誘強迫或情感勒索解決這種拉扯,如果僵持不下,小事變大事,就更折磨耗損。
每次衝突都是觀念的挑戰,都變得像是對弈,攸關未來模式,可是不分出對錯,又會擔心不甘。
不論情感或生活的依賴,都太累,也太沒有魅力了;我不喜歡這樣的自己,更不愛這種互動。
我在想:如果每個人最大的弱點是「依賴」,依賴源自於害怕「孤獨」。那麼人最孤獨的時候,又是甚麼時候呢?而我的答案是——一個人旅行的時候。
我害怕孤獨寂寞,因此想依賴,我怕黑怕鬼,也只能依賴;因此,「一個人旅行」就是讓自己克服這一切最好的方法,一旦能克服這段過程的寂寞恐怖,一定能有所不同。
於是,我上路了。
___
第一次一人旅行,其實只是臺灣西部的由北到南,但因為省旅費,加上當時旅遊資訊、網路都不方便,又想鍛鍊自己,不隨便求助,也遇到非常多考驗和危險。
那時,我會刻意不與外界聯絡,安靜和自己相處。常常漫無目的在路上走,沒有一定去哪,一定要做什麼,甚至有點說不上來自己在做什麼,可是,就在那段抽離的時空裡,我拉開了視角,看到了對方和自己,看清了真相與盲點。
旅行中,我靜下來檢視這段關係中的快樂與悲傷:發現過去我常是在關係中努力填補空白的人,努力把氣氛炒熱,努力配合對方,遇到很多不公平、不舒服的情況時,因為不喜歡吵架,為了和諧,總是包容忍耐;也因為那時覺得對方條件比我好,一切比我懂,所以也不自覺把他抬高到彼此都失衡的地步。
我發現這段關係裡,在他或他家人眼中,我的聰明與優點和他們相比,毫不起眼。我只是配角,只是一個讓他們更臻完美的存在;但我不是我,我身而為我的價值與一切,在他們高貴的世界裡,只是裝飾。
每晚和對方通話時,我刻意不去填補對話的空白,反而留意觀察他如何與我對話。結果發現:在那些空白時刻,當我不主動分享,他也不會關心我今天去了哪裡?發生了什麼?而是寧可說一些政治事件,發表他的看法。
一天又一天,我刻意拉開距離觀察,冷靜思考這段過程每個歧異,與內心的答案對話。
原來,我常常難過不是因為不成熟,而是這不適合我,我無法做自己,也無法在互動中感受到自在。
他一切完美,也盡心盡力,但就是不適合,才會不斷卡關;那些名利財富雖然耀眼奪目,但倘若不能換得相處的快樂自在,也只是高級牢籠。
於是,旅行結束後,我就提出了分手。
___
那一次,乍看是——我在即將開啟一段完美婚姻前,勇敢按下了停止鍵。
但真正的意義是——我透過一個人旅行,知道自己的內心已經不一樣,長出了一種名為「靈魂」與「力度」的東西,也從此以追求靈魂的帥氣清醒,和力度的冷靜自持為目標。
我不再怕孤獨、不再怕鬼、有意識留意自己是否想依賴;更意外的是,我從此愛上獨處,愛上一個人上路之後的澄澈與清楚,然後在一次次出走與歸來後,內在生出了更大力量,變得更有勇氣與自信去面對各種困難。
後來,當我認識一個新朋友,都會想知道對方是否曾經一人旅行過,如果有,覺得他某部分的靈魂是不同的。
如果我遇到一個人,他對我說:「他某些事情想不清楚。」我就會建議他:「開始一個人旅行吧!抽離了時空,刻意隔絕與外界的聯絡,內心本有的答案就會昭然若揭。」
雖然疫情阻隔了旅行的機會,但「獨處」也是相同道理。
一次次有意識的獨處,一次次生活與思想的斷捨離,都是強大的修復。
你將越來越能看透,也常在其中生出感恩知足,更能接收內心的訊息。
🔸一個人如果不能成長,一生都會是不斷重複的悲劇。
🔸一個人如果決心賴在原地,一生都會在等待救贖和解答。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這是為你而寫的第二篇,希望你也因此獲得破除依賴而生的勇氣與眼界。
__
❤️每個成功學生的背後,都有一位人生導師。
❤️我是嘉嘉,我陪你更強。
❤️人生現場的智慧,也在【#最難的一堂課】:https://reurl.cc/1gYZlX
情感依賴 在 GEM鄧紫棋 Youtube 的評價
Stream/Download the song here: https://GEM.lnk.to/CityZoo
由 G.E.M. 鄧紫棋 作詞譜曲抒情新作〈很久之後〉,全曲以清脆琴音貫穿,慢板節奏搭配鄧紫棋悠然而平穩的唱述,為一段已逝的愛戀暗暗增添說不出的傷感。全曲在弦樂團合奏將歌曲帶至高潮,情感的流瀉更加豐沛直接,喚醒每個人內心裡的這位「曾經」。
〈很久以後〉描述的是一段沒有結局的感情。分手後,就算時隔許久才與舊情人再度相見,兩個人的問候也換了意義。開始一段愛情需要兩人剛剛好的默契,但只需一個人的轉身,就能結束一段愛情,這樣的分手不容易叫人接受,卻仍因必須面對,更為心如刀割。當理性凌駕於感性之上時,也許只能像隻貓,就算受傷也只能偷偷地自行躲在角落舔拭傷口,因為知道怎麼做都是無濟於事,於是只能故作堅強,相信一切都會漸漸變好,如果再見,微笑點頭。
鄧紫棋分享,自己很多時候都是藉由音樂在治療自己的傷口,其中「感情」是最打擊她的東西,她也忍不住在新歌發表會上落淚坦言,〈很久以後〉這首歌讓她想起了一段過去受傷的戀情。「錄這首歌對我非常不容易,想起了很多過往。」鄧紫棋透露,這首歌一共花了兩天錄製,因為錄製期間「就一直在哭!」鄧紫棋不諱言自己面對感情時很像貓,其實受傷了,卻不願意告訴別人自己有多受傷,於是在人前歡喜,卻暗自不斷舔傷,甚至到失去對方的時候都還在自我欺騙,告訴自己「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這點失戀算什麼」,但因沒有誠實面對傷口,讓自己的情緒壓抑太久,她也笑著自嘲,就是因為這些對世界的感受或是感情經歷的長久累積,促使自己能在 7 個月內完成《摩天動物園》這張專輯。
歌曲〈很久以後〉同為療癒系暢銷作家肆一散文改編電影《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主題曲,由億萬編導林孝謙與呂安弦等人編劇,台灣新銳導演簡學彬執導,集合台灣青春實力派新星曹佑寧、陳妤、林映唯等人共同演出的校園純愛故事,這首歌也為電影中甜而微酸的初戀情懷畫龍點睛,讓影像和音樂做了完美的結合。
《很久以後》
作詞:G.E.M.鄧紫棋
作曲:G.E.M.鄧紫棋
也許是不甘心 也許是可惜
也許無法相信 突然身邊再也不是你
能給的都已經給你 能做的都用盡全力
也許遇見你是種幸運 分開卻是天意
不是不能面對 又不是十八歲
愛過你的年歲 心裡至少真的不後悔
也許會不捨會落淚 但得不到也許才珍貴
也許再等等就有人會 比我們匹配
很久很久很久以後
當我抱著別個他的時候
是否我就能夠 對你笑著揮手
好久不見的朋友 換個角色 對你問候
誰還記得我們 曾多奮不顧身
失去你的人生 我像一棵樹被拔了根
如果只能依賴自己 我只能逼自己更獨立
雨再大過了總會天晴 不過時間而已
很久很久很久以後
當我抱著別個他的時候
也許我就能夠 對你笑著揮手
也許會釋然分手 是個出口
很久很久很久以後
當你牽著別個她的時候
我們這個傷口 也許不再難受
好久不見的朋友 祝福你們 直到永久
只是怕可能 以後愛別人 無法像愛你那麼深
但愛到了盡頭 哭有什麼用 也只能接受
愛情裡一切莫須有
很久很久很久以後
時間會把回憶慢慢偷走
此刻承受的痛 會慢慢變得虛構
不過就換了一雙 執子之手
很久很久很久以後
你我都各有所愛的時候
我們這個傷口 再也不會難受
好久不見的朋友 如果再見 微笑點頭
製作人 Producer : G.E.M.鄧紫棋 / T-Ma 馬敬恆
編曲 Arranged by : G.E.M.鄧紫棋 / T-Ma 馬敬恆
鋼琴 Piano by : Doug Petty
低音吉他&電腦編程 Bass&Programming by : T-Ma 馬敬恆
弦樂編曲 Strings Arranged by : T-Ma 馬敬恆
弦樂 Strings Performed by : 靳海音弦樂團
和音 Bvox : G.E.M.鄧紫棋
錄音 Vocal Recorded by : T-Ma 馬敬恆 @ Avon Recording Studios
音頻工程 Audio Engineered by : T-Ma 馬敬恆 / G.E.M.鄧紫棋
混音 Mixed by : Brian Paturalski
母帶 Mastered by:Randy Merrill @ Sterling Sound
訂閱我的頻道!!!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
https://www.youtube.com/gem0816
Instagram: @gem0816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G.E.M.Official
Weibo: http://weibo.com/gemtang
#鄧紫棋 #很久以後 #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BEFukvLZfI/hqdefault.jpg)
情感依賴 在 Eric周興哲 Youtube 的評價
「黏」是一種依賴,「黏」是一種信任,「黏」是一種珍惜
立即收聽 : https://eric.lnk.to/3rd_Album
訂閱周興哲Youtube頻道 : https://goo.gl/cYssbm
________________
Eric周興哲《TWENTY TWO Plus》2018 亞洲巡迴演唱會-全面進化版
-
2018/9/01 . 六 19:30 馬來西亞站
https://myticket.asia/#event|eric-chou-|463
詳情:Unusual Entertainment Pte Ltd
________________
2018高黏度甜蜜對唱主打 [黏黏]
※許瑋甯首度甜美獻聲對唱,浪漫指數綿綿滿點。
※小幸運作詞人徐世珍特別量身訂製 黏度無限甜蜜對唱情歌。
「黏」是因為知道對方的無可取代,是因為捨不得錯過每一分、每一秒能相處的機會,是因為知道在這個世界上,要遇見一個彼此相愛的人有多麼地不容易。
許瑋甯首度甜蜜獻聲對唱,與Eric共譜2018黏度無限甜蜜對唱情歌,要從視覺、聽覺到呼吸的空氣中,都充滿了幸福滿滿的甜蜜氛圍。
戀人生活中的貼心互動萃取出每一滴甜蜜的濃縮,每個畫面都經過反覆推敲,絕佳的比例配方,就像頂級甜點師傅一般,脫俗而細膩地描繪情侶之間那種甜而不膩、黏而不倦、直融進心裡面的親密互動,讓Eric從動人深情卻酸楚的情歌之中,難得一展溫柔笑容,讓人單曲循環到欲罷不能。
Eric周興哲因電視劇《十六個夏天》片尾曲《以後別做朋友》一曲成名,也與劇中有傑出表現的許瑋甯建立不錯的友誼;Eric在某次的聚會唱歌時,聽見她純真而不造作的甜美聲線,才有了《黏黏》這首甜膩到化不開的情歌靈感,並邀請[小幸運]作詞徐世珍量身訂製,以及純情派視覺掌門人、金曲導演-黃中平拍攝,為了傳達歌詞情感的全糖甜度,劇情設計了情侶經歷春夏秋冬的生活感,而一天拍攝就經歷四季也讓Eric笑說根本是“度日如年”,而兩人甜蜜互動橋段也讓現場滿天粉紅泡泡,在導演精心營造的浪漫氛圍裡,更讓Eric害羞到一度演不下去,工作人員直呼太久沒碰到這麼純情的男生了;途中還發生意外小插曲,正當拍攝休息時,突然聽見瑋甯一反優雅地尖叫,原來遭遇到此生天敵-飛蛾入侵片場,幸好Eric即時英雄救美,用體貼化解了這場危機,也宛如《黏黏》歌詞裡的甜蜜橋段。
_______
Eric的嶄新姿態
第三張 音樂創作輯 ♫《#如果雨之後》
從今天開始▶️ https://Eric.lnk.to/3rd_Album
聽見Eric的★前所未見X全新視界★
首度擔綱”專輯製作統籌&製作人”
經歷百首Demo誕生不為人知的私房故事
黏黏
詞:徐世珍/吳輝福
曲:Eric周興哲
愛上晴天 愛上雨天 有妳每天都完美
想陪妳看花開 牽妳走白雪
愛到妳不能拒絕
放棄流星 放棄許願 因為奇蹟已出現
有你天天在身邊 甜甜的滋味
但願時鐘慢一點
想要一月二月三月緊緊擁抱直到十二月
想要春天夏天秋天一起過冬一起到永遠
最特別的你 讓我的世界
每分每秒 都很耀眼
想要一點兩點三點情話綿綿直到十二點
想要今天明天後天一起變老一起到永遠
最特別的愛 是日積月累
我陪著你 (男)妳陪著我
這就是愛
我的誓言 我的熱烈 沒有截止的期限
從早晨的咖啡 到天上的月
給妳想要的一切
你的視線 你的指尖 所有幸福的細節
讓我忍不住微笑 忍不住想念
一輩子也不厭倦
想要一月二月三月緊緊擁抱直到十二月
想要春天夏天秋天一起過冬一起到永遠
最特別的你 讓我的世界
每分每秒 都很耀眼
想要一點兩點三點情話綿綿直到十二點 這就是愛
想要今天明天後天一起變老一起到永遠
最特別的愛 是日積月累
我陪著你 妳陪著我
這就是愛
製作人 : 周志豪(乘以三音樂工作室 ×3 Music Production Studio)
編曲 : 袁偉翔 (駿杰音樂)
吉他: 袁偉翔 (駿杰音樂)
錄音工程師: 周志豪
錄音室:白金錄音室/乘以三音樂工作室 ×3 Music Production Studio
混音工程師 :王俊傑(小K)
混音錄音室:強力錄音室
----------------------------
●Eric周興哲官方FB
https://www.facebook.com/ericchou0622
●Eric周興哲官方Weibo
http://weibo.com/0622ericchou
●Eric周興哲官方IG
https://www.instagram.com/ericchou0622/
●更多活動詳情請上
Sony Music官方網站
http://www.sonymusic.com.tw
索尼音樂 Sony Music Taiwan CPOP
https://www.facebook.com/SonymusicTaiwanCPOP/
#周興哲 #EricChou #주흥철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xO4Hc7ASeo/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33nseTk8RHB3wnFZb_b8bWJZHDg)
情感依賴 在 徐佳瑩 LaLa Youtube 的評價
立即訂閱徐佳瑩LaLa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TheLaLaBarChannel
好評力薦 徐佳瑩《心裡學》專輯第五首椎心情歌___〈到此為止〉
葛大為x徐佳瑩x陳建騏
特別演出:李淳
已經跟別人親吻共眠的你,
同時擁有了真實與謊言。
在你身上能夠印證時間是重疊的。
時間留在發給你的最後一則簡訊。
帶你進入我的世界,你終究還是跟他走了。
數不清次數的懷疑終究我當時消滅了那樣的自己選擇相信你。
在你離去之後原本的我卻又回不來了。
把我變壞了,你卻沒有好轉。
以逃避為生的你啊貌似完成了我們的旅途。
藉口不會處理的愛情卻其實熟練不已這般的輪迴。
你只是誤以為我祝福了。
那些日子我們都記得、而我們也都不想忘記,
但很可惜的,只能到此為止了。
我們相互競爭,放肆搶奪。
在必須分道揚鑣時才明白我們從來就是一體的。
請銘記我最後對你的不是嚴厲,那看似恨的,是愛。
別再不告而別了,對你往後想要愛護的每個人。
從今以後。
徐佳瑩LALA好評專輯《心裡學》的第五首椎心情歌主打〈到此為止〉是一首深刻又具有傳唱度的動人作品,由金牌組合葛大為、徐佳瑩詞曲無間搭配、陳建騏製作。歌曲直白道出愛情的不忠與不堪。講述兩人關係因不專注的愛而相互凌遲的糾結情緒,搖滾吉他聲線搭載鼓點重擊的力度,磅礡弦樂激昂氣勢加乘,起伏平靜的主歌而後翻曲勢攀升,一氣呵成的宣洩感狂烈重擊。這是一首看似堅強的脆弱情歌,深切刻劃出感情裡為愛對峙時恨意與別離的拔河。特別的是〈到此為止〉的英文歌名,作詞人葛大為刻意使用了[From now on],也就是[從今以後],看似是對愛情告別的期許,但也可能是迴圈式陷入的悲觀,能不能堅持放棄容忍,其實是開放式結局。
而音樂錄影帶MV導演比爾賈更是用力參透這首歌的複雜情緒,悟出了那些拉扯與對峙,其實都是互為一體的依賴,於是特別用純愛片的形式,邀請來曾演出〈目擊者〉、〈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等優秀的新生代演員李淳與徐佳瑩痛快對戲。
〈到此為止〉也是李淳首次參與音樂MV的拍攝,樂於嘗試不同型態表演的李淳,在接獲邀約立即爽快答應,同時表達對徐佳瑩創作與歌唱實力的欣賞。拍攝過程中,李淳全心投入的敬業態度,以及情感詮釋得宜的細膩演技,幾場憤怒思緒糾結流轉的內心戲,演來絲絲入扣不慍不火,讓導演與所有工作人員大為讚賞,而徐佳瑩也對李淳專注於角色的入戲能力頻頻讚許,鮮少演戲的她也在李淳細膩帶戲下,展現不同以往的表演面向。
MV中兩人從兒時就開始勢不兩立的競爭,捉對廝殺想要勝過對方,但其實早已釀出在乎跟依賴。猶如雙生兒般互存互依,在面對離別時才驚覺自己便是對方、對方便是自己。情節的巧妙安排與歌曲中對愛情的態度隱隱呼應。
到此為止 From Now On 詞:葛大為 曲:徐佳瑩
自甘墮落再一次 把推理發揮極致
我們禁得起 幾次誠實?
與其被牽絆挾持 反目成仇都勝過
若無 其事
背叛自己的意志 苦笑著替你解釋
她無辜介入 這個事實
我有妒忌的體質 卻把原諒的權利
當成 恩賜
到此為止
各有各的天地 依然相互凌遲
我們就是 最好的例子
到此為止
別離的歌早已 哼在嘴邊
是你 為我 提詞
我們的寂寞
變成兩個層次
當我自言自語
你是她們朗誦的詩
從今以後
旁觀你的故事 需要怎麼調適
都是番外 我個人的事
從今以後
不再做愛情的汙點證人
容忍 到此 為止
製作人:陳建騏
編曲:JackieYu@WhiteMusic
鋼琴:孔奕佳
弦樂編寫:劉涵 (隱分子樂團)
合聲編寫/演唱:徐佳瑩
吉他:JackieYu@WhiteMusic、韓立康
鼓:賴聖文
貝斯:Jack ko
小提琴:蔡曜宇,陳泱瑾
中提琴:甘威鵬
大提琴:劉涵 (隱分子樂團)
錄音工程師:陳以霖、單為明、林鉑堅(強尼)TomasChan
錄音室:大小眼錄音室、Lights up studio、皮老闆錄音室、ZealStudio
混音工程師:黃欽勝
混音錄音室:強力錄音室
【工作人員】
導演:比爾賈
助理導演:王新宜 黃牧洋 林効賢
製片:江重佑
製片助理: 范耀晨
攝影師:傅士英
攝影大助:廖建勝
攝影助理:白杰立 郭柏翔
燈光師:余毓鈞
燈光大助:呂科徵
燈光助理:李家弦 紀朝元
美術:鄭鉫叡
美術助理:柯苡均
服裝管理:邱映涵
場務:高銘鈞 吳明龍
協力:張慎宸
道具車:黃清錶
司機員:朱維鍵 林良儒 周銘偉
攝影器材:宏達數位影業有限公司
燈光器材:利達數位影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後期製作:源映製作有限公司
特效監製:吳佳益
剪接指導:陳韶華
剪接助理:何國豪 黃煜傑
藝術指導:林安妮
特效製作:梁杰鉦 林琬青 周芃彣
服裝造型:方綺倫
化妝:陳佳惠
髮型:Cia Cia (ZOOM Hair)
髮型助理:Howard(ZOOM Hair)
特別感謝:泰北高中
主演:李淳
經紀: 何瑞德
化妝: 林佳錦
髮型: Louis(Flux reel)
髮型助理:Vison (Flux reel)
『心裡學』數位聆聽&實體通路購買資訊
►https://LaLaHsu.lnk.to/TheInnerM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7IK_5XCRiU/hqdefault.jpg)
情感依賴 在 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减少情感依赖【心理学干货】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减少 情感依赖 ,四个改变实现情绪独立。 我是维维罗,一个用科学说话的心理学博主,希望能得到你的按赞订阅分享! 这期视频提到的“情绪依赖”可以在“一 ... ... <看更多>
情感依賴 在 親密關係中你是否有陷入情感依賴呢? 要怎麼克服呢? - 感情板 的八卦
其實你可能就陷入了情感依賴了▶️其實在戀愛中會希望互相陪伴依賴是正常的但關係需要是雙向良性的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會有各自的生活,交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