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具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有一次,我在心理諮商室接待了一位因為人際關係問題飽受困擾的來訪者。原來,這位來訪者和他同寢室的一位室友特別合不來。
合不來的主要原因是,當那位室友需要幫助的時候,我的這位來訪者總是會盡力幫助;但是當他需要幫助的時候,對方卻總是擺出一臉嫌棄的表情。
「老師,當我解出一道物理難題,他問我方法的時候,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他我的解題思路。但是當他解出難題的時候,我問他方法,他卻會說:『我憑什麼要告訴你?』」
「我覺得這太不公平了。一想到這些事情,我就氣得渾身發抖。」我的來訪者越說越生氣。
「看起來你的室友好像打破了人際交往過程中的互惠法則。因為你在不停地為他付出,而他卻沒有採取同樣的方式回報你。既然這樣,當他再向你提出請求的時候,你為什麼不敢拒絕他呢?」我反問來訪者說。
「不知道為什麼,我感覺拒絕別人的話,總是很難說出口,我不想得罪人。」來訪者低下了頭,輕聲地說道。
除此之外,我還觀察到一點。這位來訪者找我做心理諮商的時候,表現得過於客氣和禮貌。他經常會說:「老師,抱歉耽誤您這麼長時間。」「老師,抱歉出了這麼多難題給您。」「老師,希望我的問題不要影響你的情緒。」
過度的客氣和禮貌,其實是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後來我就問這位來訪者說:「你是不是特別害怕被別人討厭?」
「當然,老師,我想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我希望室友能夠按照我對他的那種方式—友好地對待我,難道這個想法有錯嗎?」學生急切反問道。
我回答學生說:「這個想法看起來沒錯。但實際上,這個想法很容易成為一個人精神痛苦的來源。我們可以努力地做到與人為善,但是我們卻不應該強求自己被每一個人喜歡。」
「因為努力做到與人為善,是你自己可以控制的;然而別人是否會喜歡你,則是你不能控制的。而過度執著於掌控別人對你的想法—希望某個人一定要按照你對他的方式友好地對待你,就很容易讓你產生挫敗感。」我繼續向學生解釋道。
聽完我的話,學生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我曾經讀過一本有關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書—《被討厭的勇氣》,書中有一個觀點非常抓人眼球—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當你特別害怕被別人討厭的時候,你就會努力去迎合每一個人。在迎合別人的同時,你還會對別人產生更多的期待—例如,希望別人能夠喜歡你。一旦別人沒有喜歡你,或者沒有按照預想的方式對待你,你就很容易在心理上遭受折磨,反覆思考如何才能改善人際關係,從而導致心情鬱鬱。
而當你敢於承認並且願意接納「無論你做了什麼,有些人就是會不喜歡你、看你不爽甚至還會討厭你」這個事實的時候,尤其是當你不再強求對方一定要喜歡你的時候,你就會活得很灑脫,進而獲得精神上的自由。
我的一個學心理學的朋友曾經問我:「你知道為什麼爛好人特別容易生病嗎?」
他的回答是:因為爛好人最怕得罪人,害怕被別人討厭,特別在乎別人的看法,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就會顯得很敏感。這樣一來,他們在精神上始終得不到放鬆,有憤怒的情緒也不敢表達。由於心理上始終處於壓力之下,身體也自然容易出現問題。
曾經的我,也是一個特別害怕被討厭的人。在向學生上幸福課的時候,最讓我難受的事情就是,有的學生會在課堂上說話、玩手機或者打瞌睡。這讓我感覺他們討厭上幸福課。
雖然大部分學生都能做到非常認真聽課,對課程的評價也很高,但始終有少數學生,無論我多麼賣力地講課,他們就是無動於衷。開始的時候,我感覺很洩氣,從而影響整個人上課的狀態。
這讓我隱隱約約地產生了一種習得性無助感:「我如此賣力地上課,為什麼卻得不到你們的認可?」
以至於有一段時間,我經常做一個惡夢:我一個人在那裡不停地賣力講課,但是學生卻一個接一個從教室裡走了。在夢中的我,感覺非常無助和絕望。
後來,我透過不斷自我反省,認知到,自己其實也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特別渴望得到別人認可的人,我也缺少能夠承受被別人討厭的勇氣。即使是在課堂之外,處理其他人際關係的時候,我也很容易感覺心累,患得患失,活得一點都不灑脫。
有時候,我在網路上發表新的文章之後,會害怕去看評論。因為我特別擔心看到負面評價,擔心自己寫的文字被別人討厭。
後來我慢慢發現,無論是多麼厲害的人,寫出多麼棒的文章,被討厭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反過來說,如果在網路上發表的文章沒有任何人提出負面看法,那就只能說明這篇文章還不夠紅。
就像我之前出新書,剛開始在網路上銷售的時候,幾乎是清一色的好評,我知道,那都是我的朋友或學生寫的評價。從另外一個側面來說,這說明書的銷量還很一般,只賣給了很少一部分人。有趣的是,當我在網路上看到第一則負評之後,沒多久,我的新書就開始加印了。
也就是說,活在這個世界上,被人討厭幾乎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如果一個人從來都沒有被別人討厭過,很可能是因為這個人活得太封閉,或者是生活圈子太小,根本就沒有機會被別人討厭。
請不要誤會,我的目的不是鼓勵大家去做讓人討厭的人。我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不要心懷「讓每一個人都喜歡自己」的幻想,因為這種過分的執著,只會讓自己更加痛苦。
那麼,如何才能鼓起「被人討厭的勇氣」呢?在《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中,作者提到了一個重要的概念,叫作「課題分離」。
什麼叫作「課題分離」呢?有一則諺語是這樣講的:你可以將馬牽到水旁,但是你不能強迫馬一定要喝水。
在這則諺語當中,將馬牽到水旁,是你的課題。而馬是否要飲水,則是馬的課題。而「課題分離」的意思就是,我們只能保證完成自己的課題—把馬牽到水旁。而馬是否願意飲水—那是馬的課題,我們不應該去干涉,要求馬一定要飲水。
回到開頭的那個案例當中,我的來訪者對他的室友有著深深的怨念:「為什麼我對室友這麼好,室友卻這麼討厭我?」
我應該告訴來訪者的是:「你非常友善地對待室友,這說明你已經順利地完成了自己的課題。而對方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待你,那不是你的課題,而是對方的課題。很明顯,對方沒有很好地完成他自己的課題,這不是你的錯誤。所以,請不要用對方的粗俗無禮,來懲罰可憐的自己。」
再舉一個例子。和我住同一棟樓的一個鄰居,雖然接觸不多,但是他以前見到我都很熱情。後來不知道為什麼,見面連招呼都不打了。我仔細回想了和對方交往的所有細節,覺得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麼事情。
開始的時候,我的心情很受影響,也曾嘗試和對方好好聊聊,但是對方的臉上一直都是厭煩的神情,不想和我好好聊下去。這件事情,一度讓我鬱悶了很長時間。
後來,我忽然想到了「課題分離」這個概念。既然在整個事件當中,我什麼都沒有做錯,那我何必要為這件事情悶悶不樂,拿別人的情緒來懲罰自己?沒有處理好情緒的是對方,這是他的課題,不是我的課題。而我能做的,就是確保把自己的課題完成好。
想到這裡,我的心情舒暢了很多。自從我理解了「課題分離」這個理念之後,我覺得自己身上增加了很多「不害怕被人討厭」的勇氣。
.
本文摘自《#情緒掌控_決定你的人生格局》
別讓1%的情緒失控,毀了你99%的努力
作者:宋曉東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其實過度付出,或者努力迎合他人,很難不在心中產生對他人的期待。而期待容易造成失落,持續性的失落則讓人沮喪。
某種程度上,我們的失落或沮喪,我們自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透過覺察,儘管可能依然失落,但不至於沮喪,也可能對自己多些疼惜。
最近聽到一些朋友一直在家,壓力很大。課題分離,一直是我拿來減壓的概念—把對方要承受的功課,還給他。
岸見一郎先生的說法,版面上介紹很多次了。在目前危難的時機點,再拿出來複習,降低對他人的期待,能活下來都不容易。
祝願您,別拿對方的莽撞無理,來處罰辛苦的自己!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超粒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再度來到諾蘭全解析系列! 這次要來談的是《星際效應》。這部諾蘭評價最兩極的作品,到底是它的大師級之作,還是只是在炫技呢? 快來看看《星際效應》的真正意義吧! FB(有各種影視迷因):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加入會員:https://www.you...
「思達數學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思達數學評價 在 Facebook
- 關於思達數學評價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思達數學評價 在 凡槿(廣告小妹) Facebook
- 關於思達數學評價 在 超粒方 Youtube
- 關於思達數學評價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 關於思達數學評價 在 [閒聊] 數學學習- 精華區Preschool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思達數學評價 在 思達數學ptt - 桃園市補習班資訊網 的評價
- 關於思達數學評價 在 思達數學台中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思達數學評價 在 思達數學台中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思達數學評價 在 [討論] 學思達真的那麼好? YStandIn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思達數學評價 在 清華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思達數學評價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想像兩個拒絕香菸的人。有人遞出香菸時,第一個人說:「不用了,謝謝。我正在戒菸。」聽起來似乎是合理的回答,但這個人仍然認為自己是個吸菸者,只是試著在戒菸。他帶著同樣的信念,卻希望自己的行為會改變。
第二個人拒絕時說:「不用了,謝謝。我不抽菸。」差別雖小,這個說法卻傳達出身分認同的轉變。吸菸已成過去,與現在的生活無關。這個人已經不把自己視為吸菸者了。
多數人在著手改善時都沒考慮「改變身分認同」這件事。他們的思考是這樣的:「我想要變瘦(結果),而只要堅持這套飲食方式,我就會變瘦(過程)。」他們設定目標,然後確定達成目標應該採取的行動,卻不去思索驅使他們採取那些行動的信念。他們沒有改變看待自己的方式,也不了解舊的身分認同會破壞他們為了改變打造的新計畫。
取自《原子習慣》
************************************
各位朋友,早安:
「內在動機的終極型態,就是讓習慣成為身分認同的一部分。覺得自己是想要這樣的人是一回事,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又是另一回事。」
我最近很常跟不同的朋友,討論他是什麼樣的人?
以這個月而言,我印象中,我曾經跟朋友們定義他自己是:成熟的人、負責的人、有禮貌的人、圓融的人、求進步的人、慈悲的人……
當我們認同我們的身分,我們便會開始保持我們原有的符合身分認同的舊習慣,並且發展出其他符合身分認同的新習慣。面對情緒,我很常提到,如果我們是對自己慈愛的人,我們會怎麼說?會怎麼做?
這些自問自答只要能持續,特別是對自己慈愛,我們內在能充滿力量。如同昨天直播所提到,不是抹去負面情緒,而是藉著內在力量,願意面對負面情緒,並且好好釋放。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27823708586413/
身分認同是內在動機的重要來源,當我們鼓勵一個人,如果能到這個人的內心深處,最後是這個人能夠鼓勵自己、相信自己、認同自己。這是莫大的堅定,遭遇挫折也能奮起的關鍵。
接下來幾天,我會持續分享這本書。不只是養成習慣,來提升學習或工作效率,這對建設健康均衡的身心也有幫助。
祝願您,能找到自己的價值,並且認同自己!
************************************
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身分認同
【文/ 詹姆斯‧克利爾】
為什麼重拾惡習如此容易,建立好習慣卻如此困難?想要影響自己的人生,沒幾件事的力量比改善日常習慣來得大。然而,到了明年此刻,你很可能仍做著同樣的事,而不是更好的事。
就算真心付出努力,再加上偶爾的衝勁,要維持一個好習慣超過幾天,感覺起來仍然很難。運動、靜心、烹飪與寫日記等習慣,做個一、兩天還可以,繼續下去就讓人覺得麻煩了。
然而,習慣一旦確立,似乎就會永遠在那裡了—尤其是你不想要的那些習慣。無論意圖多麼良善,吃垃圾食物、整天看電視、拖延及抽菸等惡習似乎不可能戒除。
改變習慣之所以如此具有挑戰性,原因有二:一,我們試圖改變的東西不對;二,我們試圖改變習慣的方式不對。我將在本章探討第一點,在往後的章節處理第二點。
第一個錯誤是試圖改變的東西不對。要了解我的意思,必須知道改變的發生分成三個層次,你可以想成洋蔥的三層皮。
第一層是改變結果。這一層的重點是改變你的成果:減重、出書、奪冠。你設定的目標多半與這個層次的改變有關。
第二層是改變過程。這一層的重點是改變你的習慣與系統:在健身房執行新的訓練課表、清理書桌的雜物好讓工作順暢、開發適合自己的靜心法。你建立的習慣多半與這個層次有關。
最深的第三層是改變身分認同。這一層的重點是改變你的信念:你的世界觀、你的自我形象、你對自己與他人的評價。你抱持的信念、假設及偏見多半與這個層次有關。 結果關乎你得到什麼,過程關乎你做了什麼,身分認同則關乎你相信什麼。論及建立持久的習慣—論及建立改善百分之一的系統—問題不在於某一層比另一層「更好」或「更壞」,每一層次的改變各有其用處;問題在於改變的方向。
許多人在展開改變習慣的過程時,都把重點放在想要達成什麼。這會將我們引至以結果為基礎的習慣。替代做法是建立以身分認同為基礎的習慣—在這種方式下,我們一開始就把重點放在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
想像兩個拒絕香菸的人。有人遞出香菸時,第一個人說:「不用了,謝謝。我正在戒菸。」聽起來似乎是合理的回答,但這個人仍然認為自己是個吸菸者,只是試著在戒菸。他帶著同樣的信念,卻希望自己的行為會改變。
第二個人拒絕時說:「不用了,謝謝。我不抽菸。」差別雖小,這個說法卻傳達出身分認同的轉變。吸菸已成過去,與現在的生活無關。這個人已經不把自己視為吸菸者了。
多數人在著手改善時都沒考慮「改變身分認同」這件事。他們的思考是這樣的:「我想要變瘦(結果),而只要堅持這套飲食方式,我就會變瘦(過程)。」他們設定目標,然後確定達成目標應該採取的行動,卻不去思索驅使他們採取那些行動的信念。他們沒有改變看待自己的方式,也不了解舊的身分認同會破壞他們為了改變打造的新計畫。
每個行動系統的背後都是一個信念系統。民主系統是建立於自由、多數決與社會平等這類信念之上;獨裁系統則有著一組截然不同的信念,像是絕對的權威與絕對的服從。在民主體制下,你可以想出許多讓更多人去投票的方法,但這樣的行為改變在獨裁體制下是絕對行不通的。這不是那個系統的身分認同,投票這個行為在某些信念之下是不可能的。
無論我們討論的是個人、組織或社會,類似的模式同樣存在。一組信念與假設形塑了系統,習慣背後存在著一個身分認同。
與這個身分認同不符的行為無法持久。你也許想要更有錢,但倘若你的身分認同就是個傾向消費而非創造收入的人,你就會一直被吸引去花錢,而不是賺錢;你也許想要變得更健康,但倘若你繼續把舒適擺在成就之前,你便會選擇放鬆而非訓練。不去改變導致過往行為的潛在信念,要改變習慣就難了。你有新的目標與新的計畫,但你還沒改變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布萊恩.克拉克是來自科羅拉多州波德市的企業家,他的故事是個很棒的例子。「從有記憶以來,我就會咬指甲了。」克拉克告訴我,「小時候是緊張時的習慣,後來變成討人厭的慣常行為。某天,我決心停止咬指甲,直到它們稍微長出來。光是靠意志力,我就做到了。」
然後,克拉克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
「我請老婆幫忙安排我人生第一次的修指甲。」他說,「我原本的想法是,如果開始花錢保養指甲,我就不會去咬了。確實見效,但跟錢沒關係,是因為修指甲讓我的指甲第一次看起來這麼棒。修甲師傅甚至說—撇除咬指甲這件事—我的指甲非常健康迷人。突然間,我以自己的指甲為傲。雖然這是我從未渴求過的事,卻造成很大的影響。從此之後,我沒再咬過指甲,連差一點咬都沒有,因為我現在以悉心照顧指甲自豪。」
內在動機的終極型態,就是讓習慣成為身分認同的一部分。覺得自己是想要這樣的人是一回事,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又是另一回事。
愈以身分認同中的某個特定面向自豪,愈有動力去維持與之相關的習慣。假如你以頭髮自豪,就會發展出各種照料與保養頭髮的習慣;假如你以碩大的二頭肌為傲,就永遠不會略過上半身的訓練;假如你以自己手織的圍巾自豪,就更有可能每週花幾個小時編織。一旦有所自豪,你就會為了維持習慣竭盡全力。
真正的行為改變是身分認同的轉變。你也許會因為受激勵而開始一個習慣,但要維持下去只有一個原因:這個習慣成為你身分認同的一部分。誰都可以說服自己上健身房或選擇健康飲食一、兩次,但只要行為背後的信念不改變,就很難維持長期的轉變。在成為自我身分的一部分之前,改善都只是暫時的。 ■ 目標不是讀一本書,而是成為讀書的人。 ■ 目標不是跑一趟馬拉松,而是成為跑步的人。 ■ 目標不是學會一種樂器,而是成為演奏音樂的人。 行為往往反映身分認同。你的所作所為暗示了你相信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無論是有意識或無意識。研究顯示,當一個人相信他身分中的某個特定面向,就更有可能做出與此信念相符的行動。舉例來說,比起宣稱自己「想要投票」的那些人,認為自己「是個投票者」的人更有可能去投票;同理,已經把運動融入身分認同之中的人毋須說服自己進行訓練。做正確的事很容易,畢竟當你的行為與身分認同完全一致,你便不再追求行為的改變。你只是相信自己是某種人,然後去做那種人會做的事而已。
與習慣養成的所有面向一樣,這也是一把兩面刃。為你所用時,身分認同改變可以是自我改善的一大利器;但與你為敵時,身分認同改變就可能是個詛咒。一旦接受了某種身分,對此身分的忠誠可能會影響你改變的能力。許多人在認知的沉眠中度過一生,盲目遵循著附加於自己身分認同之上的刻板印象。 ■「我方向感很差。」 ■「我不是晨型人。」 ■「我很不會記人名。」 ■「我整天遲到。」 ■「我對科技一竅不通。」 ■「我數學超爛。」 ⋯⋯還有其他許多種形式。 反覆對自己述說同一個故事,多年下來就很容易陷入這個心理慣例,認為它就是事實。到頭來,你會開始抗拒某些事,因為「我不是那種人」。一股內在壓力會迫使你維持自我形象,用與自我信念一致的方式行動。你會想盡一切方法,只為了不要自我矛盾。
思想或行為與你的身分認同牽扯愈深,就愈難改變。相信你的文化所相信的事(群體認同),或是去做維護你自我形象的事(個人認同),會讓人覺得舒服自在,就算那些事情是錯的。對任何層次—個人、團隊、社會—的正面改變而言,最大的阻礙就是身分認同衝突。好習慣在理性上也許合理,但只要與身分認同相悖,你就不會去實踐。
任何一天,你都可能因為太忙、太累、太折騰,或是千百種其他理由,而難以繼續維持某個習慣;然而長遠來說,未能維持習慣的真正原因,都是被你的自我形象阻攔。這就是為什麼你不能太依附於你某一版本的身分認同。想要進步,必須捨棄;想要成為最好的自己,就要持續編輯、修訂自己的信念,升級並拓展你的身分認同。
.
以上文字取自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2522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思達數學評價 在 凡槿(廣告小妹) Facebook 八卦
上回寫了篇《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深宮怨婦觀後感(請來這兒閱讀:https://bitly.com/2J9rwcE),收到雪片般的來信,都是人妻來著。有位人妻說,要是早知道腦公這麼豬,當初絕對退婚。
也是啦,婚前不張大眼睛多瞧瞧,可能會選到個韓粉(我為何要婊自己)。
有件事情我沒告訴大家,就是呢,《我們與惡的距離》裡萌男不少,但整部劇我最愛重複播放的其實是凱寶。凱寶是那個,每一位女性觀眾都喊著死都不會要的男人。
我覺得這角色真實感特強烈。在你我的身邊可能不會出現王赦、也不會有劉昭國、更不會有李曉明,但咱都認識至少一位腦袋有洞的中小企業主二代。
開著名車把著正妹,開門閉口都是生意經,人們表面上說他年輕有為,私下都罵他是靠爸族。他說的比做的多,最擅長嘴皮子功夫。用的都是好東西,但存款沒多少。為什麼呢?
因為他就像個東宮太子,有地位沒實權,可繼位可廢棄,生死大權全握在爹媽手裡。爹媽沒有給的,你不能要。給禮物可以,給錢閃邊,領你的死薪水去吧。
凱寶是個典型案例,靠家裡在祖國開公司當起了小老闆,但啥事都得聽媽媽的。老實說,我不怪他。咱做生意要聽股東的話,只是剛好,他的股東是爹媽。靠誰,就要受誰的控制,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應思悅不滿他沒擔當:「這就是你所說的一起面對?」。其實我很想問,凱寶這輩子面對過什麼,又承擔過什麼了?他長期在祖國工作,不用照顧家人也不用照顧女友,女友還幫他顧阿嬤。應思悅期待他婚後會突然長出一對肩膀,太天真。
我對凱寶討厭不起來,原因是他沒有大錯。應思悅開店,他自掏腰包二十萬;應思悅家人生病,他一抵達台灣就來探望;依照他那控制狂媽媽的習性,應思悅不想婆媳同住他也爭取到了。這三項,有多少二代做得到?
那他的問題在哪裡呢?商人愛算計的小心思用在了婚姻上。凱寶選擇應思悅,很大程度上是鍾意她的獨立、體貼、賢慧。她沒事不會煩他,工作也認真,願意照顧他的家人,彌補他長期不在台灣(孝道外包的意思)(還具備安撫股東的功能)。
凱寶媽媽那麼在意應思悅體內的思覺失調症基因,不用明說,都知道是為了繁衍後代。這點我可以理解,站在科學立場,她這麼做是合理的。但這對母子吃相太難看,我幫各位分析一下。
人類最忌諱的是貪心。凱寶對婚姻伴侶的期待是:
1. low maintenance。這是很多男人的共同期待,希望老婆別吵、別煩、別囉嗦,不要過節不要太會花錢不要管東管西不要要求多多。簡言之,好打發心不累。
2. 身體健康。先前聽職業媒婆說,相親市場最在乎的是對方及家庭的健康狀況。男人希望女人可以生孩子,女人希望不要一結婚就推老公或公婆曬太陽。
3. 體貼會照顧人。Again,方便孝道外包。不想做的事情,找個老婆來完成就好了呀。
凱寶的小算盤打得挺精,咱就當這是在談生意吧,那他自己又能拿出什麼交換條件呢?錢,他有的只有錢。可是他的錢主要還是在爹媽那裡,且聽聽他是怎麼評價應思悅的優點:「妳不貪我家的錢!」
媽呀,你除了錢什麼都給不起,最後連錢都不肯給。嘖嘖,凱寶的問題真的不是媽寶,是自私。更可怕的是,他連掩藏算盤的能力都沒有,被應思悅看破手腳。
本宮常告訴女孩們,沒事別在婚前裝上進女青年,容易遇見自私男。為啥廢柴姑娘婚後過得爽?因為廢柴不會遇到自私男,自私男很會挑對象,一定會找阿信結婚絕對不會找廢柴。
所以盟主我是自私男絕緣體,但會遇到典獄長就是了(今天抽考的是數學題)(點菸)。
思達數學評價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評價
歡迎再度來到諾蘭全解析系列! 這次要來談的是《星際效應》。這部諾蘭評價最兩極的作品,到底是它的大師級之作,還是只是在炫技呢? 快來看看《星際效應》的真正意義吧!
FB(有各種影視迷因):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加入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Q-fBheHysYWz9ObSEzMdA/join
如果你剛來,請看這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j5phF46N8&list=PLNsYSXaDLA89TvBjuV3h7l0wVRSPLk7FJ&index=1
諾蘭電影全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3pZ8GCNnI&list=PLNsYSXaDLA896bdu-7_WbeX4sDLI5JIjS
=====================================
剪輯: Bruce Lu
監製/編輯: 黃豪瑞 (Jasper)
歡迎來到超粒方,一個主要探討影視作品的頻道,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各種電影和影集的觀點解析,從熱門大片道經典老片到必看的冷門電影! 有時也會探究時事。還有迷因,非常,非常多的謎因
這部電影對於眾多諾蘭的觀眾來說,可說是代表著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在這之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諾蘭的堅持以及他融合無可比擬的娛樂和深層議題的能力,
足以讓他成為電影業的救星。
但是《星際效應》這部電影,卻讓某些人開始對這個想法抱持懷疑。
如今,在《星際效應》之後,
你要不是認為他只會拿看似龐大的概念以及曲折離奇的劇情炫技,
加入Bravo Nolan的黑粉行列,
要不然就是更深沉地陷入它所營造的世界之中,成為忠實諾蘭腦粉。
究竟,這部電影到底是個前所未見的史詩級作品,闡述某種宇宙性的道理,
又能描述一個令人發自內心潸然淚下的父女故事,
又或者,這部電影,只是一部用力、刻意地擠出觀眾眼淚,充斥著炫技操弄之作?
就連另一名我很欣賞的導演,
因《水底情深》而得到奧斯卡的吉勒摩戴托羅都說諾蘭是個「情感數學家」。
我相信他這樣說是沒有貶意的,
但是用數學如此「公式化」的冰冷手法去營造「情感」如此不理性的概念,不是有些矛盾嗎?
確實,諾蘭電影之中的情緒往往都彷彿是經由精密計算,
已經都抓準什麼時候能夠產生最大效益,配合漢斯季默令人無從抵抗的配樂
一次次重擊觀眾的各種感官,雖然非常有效,卻也顯得不夠人性化。
又或者是他闡述的一些主旨,讓人感覺像是在講大道理。
像是這部的罪魁禍首,當然就是安海瑟薇的這句話:
"Love is the one thing capable of transcending time and space etc etc”
對...這句確實許多令人詬病之處
我先不暴雷我到底是屬於剛剛所提的兩種諾蘭極端派別的哪一邊,
但是這一整段獨白,用在這裡不僅有些突兀,甚至可說是無厘頭
尤其在這段出現之前,這部都非常細心的建立在紮實的科學根據來建構劇情,
怎麼突然跳到這種虛無縹緲的概念?
更何況,「愛情是一切的解答」,無論在音樂、文學、電影之中,都早已是陳腔濫調了。
那麼,總是求新求變的諾蘭,
究竟為什麼會拿一個如此老套肉麻的概念來做為這部星際電影的中心主旨?
在諾蘭的電影之中,主角們在絕大多數時候都被困在某種無形的「監獄」之中,
而這些監獄,多半是他們自己施加。
一個保險業務員在老婆死後給自己灑下的各種虛假線索,讓自己維持些許的人生目標,
一名魔術師,為了自己對於藝術的追求,而不惜犧牲自己的身分以及人性,
相信我不用繼續舉例了,你大概知道意思。
而他們,就像諾蘭本人,都執著於「做好自己的工作」,
這些Good Job,往往卻也都帶著無法彌補的個人犧牲。
而這種為完成任務而犧牲自己的最佳例子,莫過於《星際效應》的庫柏。
困住他的監獄,並不完全是來自於他自身,而是全人類的共同體驗,
這個監獄,也就是「時間」。
他不僅被時間所困住,還被如玩物一般折磨、操弄,
轉瞬之間,他對於女兒的承諾就這麼破滅,莫菲的年紀,已經來到當年離開時的庫柏。
他曾經的家,已然成為了陌生的領土,而當年哭喊著要他留下的小女兒,
已經成為了漠然,甚至失望的成年人。
庫柏看著已然是陌生人的兒女,不禁啜泣,卻也無力挽回。
但是,既然我們都被時間所掌控,無能為力地被拖著走,那這一切究竟有什麼意義?
此時,因為過了23年,太空艘原料消耗不少,現在他們一行人必須面臨一個難題,
要選擇安海瑟威飾演的艾蜜莉亞前愛人愛德蒙斯,
還是「人類的模範」,整個計畫的核心人物曼恩博士?
這也讓我們再次回到她那句被許多人認為是謬論的說法,
也就是愛,愛是穿越時間與空間,維繫一切的最大力量。
想當然耳,這時後的庫柏,直接否定她所提出的理論,
只有能被客觀驗證、觀察與證明的科學,才是最終能夠拯救我們的答案。
一行人因此前往曼恩博士的星球。
不過...回到地球上,臨死前的布蘭教授揭露了A計畫只是個漫天大謊,
沒有黑洞之中的新資料,他其實無法真正解決重力的問題。
不僅如此,我們也發現了曼恩博士也在撒謊,他的星球根本不宜人居。
如果你看這個系列看到現在,你也會注意到在諾蘭過去的作品裡,
「謊言」以及「欺騙」也是其中的一大主題。
角色們時常告訴自己各種謊言來維持住自身的假想道德觀以及些微的理智,
他們的這些謊言是為了「保護他人的安全」、「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而《星際效應》直接顯現了,一切謊言都只是一時的,
在時間這無窮的監獄之中,這些謊言的表皮終究會逐漸脫落,顯露其空洞的真面目。
不過,謊言的本質也不總是惡毒的,布蘭博士對於所有人撒下的謊,
也促使世界各國再次團結一心,即使終究會滅亡,無庸置疑也是帶來短暫和平的關鍵。
諷刺的是,在人類的自私本質之下,
有時只能透過謊言來讓我們停止盯著眼前可見的膚淺目標。
就如電影中布蘭博士所說:
“I’m not afraid of death, I’m afraid of...time”
「時間」並不是克蘇魯般的宇宙恐懼,盯一眼就會讓人失去神智,
但是它在無形之中,在無意識之下,卻無時無刻不悄悄剝奪你的一小部分。
那麼,受困於這監獄之中,給予我們意義的,究竟是什麼?
你又猜對了,就是愛。
《星際效應》說明,愛正是在這廣袤無垠的囚牢之中,
牽引我們,引導我們的強大力量。
沒有時間,也不會有愛,這兩者就有如量子糾纏
(Will Smith: “Entanglement?”)
如果我們是那全知的五次元生物,同時能夠看到、存在於所有時間,
一切情感以及掙扎都會顯得毫無意義、微不足道。
就如天能解析影片提過,經典後現代小說《第五號屠宰場》之中能夠看到所有時間軸的外星人,
在被問到為什麼不阻止他們已經看到會發生的宇宙毀滅時,
只淡淡地回答:「事情就是這樣。」
反之亦然,如果沒有對於某樣人、事、物無法抹滅的熱愛,
時間的流逝就會失去意義,虛擲光陰也似乎是天經地義。
因此,時間雖然困住了我們,但是人不應該就這樣畫地自限,
正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我們正一步步地步向死亡,才讓這一切產生意義。
但是,時至今日,在人們的壽命愈來愈長之時,我們對於時間的認知反而愈來愈低,
不斷地讓每分每秒充斥無意義的雜訊,
讓自己愈來愈忙碌,實際上在乎的,卻愈來愈少。
雖然說現實世界之中的NASA還在運作,但是庫柏說得對,我們只會盯著腳下的塵土。
他說「我們是先鋒、探險家、不是看護者」
但是對我來說,這句話也不完全是對的。
正是因為我們是「看護者」,有著在乎的心態,有著愛的連結,
才能夠驅使自己成為披荊斬棘的探險家。
《星際效應》所訴說的,其實在第一場戲就講明白了:
“Science is about admitting what we don’t know”
而世間觸手可及,但肉眼卻完全不可見的最大奧義,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科學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科技終究是來自於人性,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情感,
唯有可見的科學以及不可見的人類體驗完全合而為一時,人類才能夠有真正的發現。
而回到動物最原始的情緒本能,不就是生存本能嗎?
活下去的原始動力就是人們創造力的最大來源,
面對死亡的恐懼,面對無法掌控時間的恐懼,正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最大原因。
庫柏對於家人的牽掛原本是個累贅,
但他對於女兒的愛,對於女兒的承諾,對於時間將他與這個承諾拉得愈來愈遠的恐懼,
才使他成為這個故事之中的英雄。
「愛」這個難以用言語形容,卻又無可撼動的力量,
正是穿越時間與空間,將我們牢牢穩固的船錨。
但是,愛的「概念」,難道足以彌補時間所造成的損失嗎?
如庫柏,世上所有身為家長的人們,應該都能感受到時間的快速流逝,
轉瞬之間,你已然成為了孩子的鬼魂,當然不是字面上意義的鬼魂
(雖然說如果你已經不在這世上了,卻仍然認真看這部影片,我當然非常感謝你的支持,
晚上不要託夢給我我已經很常失眠了謝謝)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緣分穿越蟲洞然後降落到超靠近黑洞的星球上,
但是為了工作養家而錯過自己孩子的成長,卻是大有人在,
一不注意,他們已經離開家裡,出了社會。
即使庫柏拯救了全世界,
他眼睜睜看著自己女兒在沒有自己的情況下老去的這個代價,值得嗎?
也許他這樣的犧牲是必須的、甚至值得推崇的,
但對於困在超立方體內(oh yes) 的庫柏,絕對...不值得。不可能值得。
最後,這橫跨宇宙的史詩故事,也回到了諾蘭最原始,最平凡無奇的主題-
家。
諾蘭的每一部電影的主角,幾乎都急切著尋求自己曾經擁有,或是從未擁有的家。
這講述的並不一定是真正的一個地方,有可能是任何人事物,
甚至是你自己腦海中的一小角。
敦克爾克看著地平線的士兵、
《記憶拼圖》萊納為了尋求意義而給予自己的謊言、
蝙蝠俠不惜一切代價所保護的高譚市。
而《星際效應》所講述的悲哀,就是時間對於「家」所造成的改變,
有時候,你在隔了一段時間回到家,回到你曾經熟悉之處,
卻發現時過境遷,物是人非。
這並不見得是壞事,畢竟我們的骨子裡都有一個冒險者,「改變」就是人們的命運。
時間是個監獄,但是唯有認知到生命的短暫,一切轉瞬即逝的變化性,
我們才真正有可能得到自由。
這種先鋒的精神,是我們此刻最需要,但是也最匱乏的。
而這種精神最大的推動力,也就是無可預測、無從觀察,但是卻真切存在的愛。
在你看完這部影片之後,我們都老了20分鐘,更靠近死亡20分鐘,
但是《星際效應》訴說了,
我們不應該因為這樣的恐懼而停止仰望自己在星空之中的位置。
沒有人能夠逃離時間,但是我們能做的,是記錄下它、超越它,
就如電影最後太空站的還原房子之中大大小小的螢幕,播放著紀錄片。
我們也許現在不知道對於身邊的人的愛,以及這些紀錄能夠帶來什麼,
但是正如史帝夫賈伯斯所說:
「你無法預先把現在所發生的點點滴滴串聯起來,
只有在未來回顧今日時,你才會明白這些點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而諾蘭也一樣,堅定地透過他最懂的語言來傳達這點,
電影,在本質上就跟愛一樣,其中闡述的想法也是超越時間以及空間的
而諾蘭竭盡一生試圖保存,對於電影的愛,已經愈來愈不受重視,
現代商業大片幾乎只求效率以及一時的歡笑、緊張,觀眾們都說「開心就好」,
但是,曾經,電影也是啟發驚奇、探索未知的最佳先鋒之一,
現在卻成為了不斷地繞著原地旋轉的遊樂園,短短十分鐘就能「看完」,大家也滿足了。
而正如住在四次元空間,但是只能掌控三次元的我們,
電影不也是用一塊二次元的銀幕來塑造充滿無限可能的三次元世界嗎?
思達數學評價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1/8~1/17季節限定優惠,把握機會喔~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2/22(六)或03/15(日) 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如果你對於怎麼樣多付出50%的努力,但是卻能夠得到5倍的成果,這種事情有興趣的話;那麼今天的內容你就千萬不要錯過。
今天我要跟你分享什麼呢?叫做「全流程優化」。什麼叫「全流程優化」喔?
我們今天來假設一個狀況好了,就是你是一個從事電商工作的人,而你的電商工作,從產品的選定、上架,到設計文案、廣告行銷…等等的,有一系列的流程。
假設我把你關於行銷的這件事情的流程,拆解成六個步驟;這六個步驟分別是什麼呢?
你要賣一樣商品,你要先下文章的標題;接下來呢,你要撰寫正文的內容;而接下來呢,你要去衍生出商品的業配文。
有了商品在外部的業配文之後,它會導流回你的電商的店鋪頁面;接下來呢,消費者到你的店鋪頁面,他們就會進入要購買的支付界面;最後他們收到貨之後,會給予你評價。
所以呢,把你整個流程拆解成六個步驟,就是分別是「文章標題、正文內容、商品業配文、店鋪頁面、支付界面」,跟最後的「收貨評價」。
然而如果在這六個步驟跟流程裡面,你都額外付出努力,讓每一個步驟多獲得了30%的額外效果,那你用一個簡單的數學概念哦!你所能夠得到的結果,就是1+30%、就是1.3的6次方,等於4.83。
沒有錯喔,你會得到跟一般人比較的4.83倍的效果,這樣的概念就叫做「全流程優化」;因為你每一個環節,它所做的更好的部分,都會加乘到下一個環節。
然而如果你深入來看,你可能就會問,那我要怎麼樣得到每一個環節,都能夠多出30%的效果呢?
其實如果你只多付出10%的努力,效果就有30%,那你的效率太好了,你根本就是天才嘛!我們先把自己變普通人喔。
所謂的普通人,就是我可能花比別人多50%的努力,才得到30%的效果;這樣子應該還算合理吧!這才是普通人的水平嘛。
那你看哦,在整個流程裡面這六個步驟,你比別人多付出的努力是50%,那這六個流程加起來,你多付出了多少?
如果喔你是50%×6,得到是300%的努力,那你可能要加強的,並不是流程優化的能力,而是數學的能力哦!
如果這六個流程,它是串聯在一個任務跟一個事情上面,每一個流程都多努力50%,其實整體來看,你還是只多努力50%而已哦!
可是你看哦,當你多努力50%在每一個流程的優化,而每一個流程多得到了30%的成果;然而因為流程是順序性的,所以它會有加乘的效果。
所以就像剛剛數學算的公式一樣,你做出來的效果,並不是別人的1.5倍或1.3倍;你的效果是別人的4.83倍。
所以呢,結論就是喔你只用1.5倍的努力,卻做出了高達5倍的效果。從這個結論來看,別人會不會覺得你是個天才?
其實說到這裡我就很有感哦,很多人看我開實體課程或線上課程,覺得我是個天才。但事實上我根本不是,我只是把我每一件事情,都做「全流程優化」。
而全流程優化又加上時間的累積,如果一件事情對了,我不斷不斷的優化,而且我不斷不斷的做、我中間沒有中斷;所以你才能夠聽到今天的內容,和看到我能夠擁有的結果。
我常常會覺得喔,很認真的過每一天、很認真的看待每一件小事,並且把每一件小事,都把它優化到不能再優化。
它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其實我在計算我所付出的成本,其實是用加法的;就是每一件事情我都多加20%、30%、50%的努力。
可是呢,當每一件事情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甚至於是相互加乘的時候;我所得到的成果,是用乘法來計算,並不是用加法來計算。
那麼當你聽到這裡,你期待自己未來的日子,是能夠多付出50%的努力,卻能夠得到5倍的效果嗎?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渴望的話,其實你所需要的並不是成為一個天才;而是知道怎麼樣去優化自己的時間的運用。
我們常常哦,很快的針對任何事情要去做優化,其實我都說喔,你在優化任何事情的前提,是你有沒有優化自己時間的使用?
如果你都不知道你的時間怎麼使用,就像我常常說的,我們每天都在過日子,但其實我們不太知道自己的日子是怎麼過的。
那你想喔,這個一個這麼基礎的前提,都沒有把它優化;那你要優化的任何事情,有沒有可能被你的拖延跟浪費時間,所消耗掉了呢?
所以呢,今天談到「全流程優化」。你可以把它運用在你所做的事情,把它拆解成每個不同的部件跟流程,在這裡面逐次、逐項的讓它變得更好。
但是更重要的一點是,你在聽我的內容的此刻,你的每分每秒都正在度過,你有沒有優化你的每分每秒呢?
如果你想要優化你的每分每秒,那麼很歡迎你,可以加入我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尤其是你正在收聽的這個時候,距離我們1月17號「季節限定」的截止時間,已經大概只有不到48小時了!
如果你還沒有參與的話,很期待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呢你在未來日子裡面,用點點滴滴的努力而匯聚出一個天才的結果。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無論是YouTube還是Podcast,我們都需要你的支持。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尤其是今天提到的【時間駕訓班】;相關的課程資訊,還有優惠的訊息,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接,期待你的加入,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前進。
那麼今天的內容,就跟你分享到這裡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思達數學評價 在 思達數學ptt - 桃園市補習班資訊網 的八卦
引述《lhylhy (白色小老虎)》之銘言: : 公司名稱:思達數學(思達創旭) ... 就在教數學了,我在猜他想的是前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 ... <看更多>
思達數學評價 在 思達數學台中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八卦
提供思達數學台中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思達數學夏令營、思達創旭、思達數學評價有關資訊與科技文章或書籍,歡迎來數位感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思達數學評價 在 [閒聊] 數學學習- 精華區Preschool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看到板上爸媽分享,知道有所謂的功文數學與 MPM 數學..........
因為我、我家小孩都沒有上過補習班,除了大學的微積分、離散、
數值分析與演算法以外坦白說其他數學科目就是國小國高中聽老師講
以及自己圖書館找書讀。
看了網頁介紹,心得如下:
功文數學: 功文數學很好,來學就知道,補習班加盟中..........
MPM 數學: MPM 數學很好,來學就知道,補習班加盟中..........
坦白說除了廣告完全沒看到重點.......
--
(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51.196.23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eschooler/M.1443680698.A.EE7.html
敬請賜教。
我在官網除了看到空泛的形容詞以外並沒有看到例題與操作規範
以及使用限制。
> -------------------------------------------------------------------------- <
作者: loser1 (拍嘎爪得白醬) 看板: Preschooler
標題: Re: [閒聊] 數學學習
時間: Sat Oct 3 23:01:38 2015
(續)
其實我認為大部份的鄉民甚至是老師都沒有體會到,
數學(Mathmatic)其實是為了描述現實世界所發展出來的
抽象語言學習,真正的目的在於讓你了解現實世界的發展
規律與背後細節(希臘人發神經研究數學跟中國人研究經學
一樣都是為了了解宇宙的真理)。
所以數、數字、四則運算、應用問題的重點都在於如何讓
小孩掌握「數」的規律與抽象關係,做了千題卻無法發現
數學推演與現實生活的連節,計算題做再多都有啥屁用? (摔筆)
這麼說好了,大部份的家長都會被蠱惑認為小學前對於數學
運算如果沒有背頌熟習,好像日後一定會仆街在火車軌道上一樣。
可是事實上,那些加減乘除對於數學都是枝節,真正的問題
是小孩是否真正有辦法把數從實際上的物體上抽離出來建立
抽象的觀念,這本來就要花上三五年的時間,甚至小學一年級
沒有辦法把應用題的整數物體與數值關聯的。
人的心理狀態太複雜,用心去跟孩子講解世界上的物體遠比
亂做計算題有用。
※ 引述《loser1 (拍嘎爪得白醬)》之銘言:
: 看到板上爸媽分享,知道有所謂的功文數學與 MPM 數學..........
: 因為我、我家小孩都沒有上過補習班,除了大學的微積分、離散、
: 數值分析與演算法以外坦白說其他數學科目就是國小國高中聽老師講
: 以及自己圖書館找書讀。
: 看了網頁介紹,心得如下:
: 功文數學: 功文數學很好,來學就知道,補習班加盟中..........
: MPM 數學: MPM 數學很好,來學就知道,補習班加盟中..........
: 坦白說除了廣告完全沒看到重點.......
例:
露色萬、露色吐、露色俗利三人去住旅館,一間三人房標價是三千元,
地藏王老板在收到三千元之後想到今天是佛滅日大特價,叫聖鬥士星矢
去退還三人五百塊房錢。星矢想說五百塊錢三人不好分,就暗槓了兩百元
一人退還一百元。
問題是,三人各出九百元,加上服務生暗槓的兩百元,才兩千九百元,
為何與一開始的三千元不合?
---------------------------------------------------------------
題木不會算怎麼辦? 就亂算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2.183.5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eschooler/M.1443884501.A.78B.html
> -------------------------------------------------------------------------- <
作者: loser1 (拍嘎爪得白醬) 看板: Preschooler
標題: Re: [閒聊] 數學學習
時間: Mon Oct 19 17:59:37 2015
小學數學需要的是建立孩子對於描述世界抽象語言的能能力,
因此小學一開是除了教一百以內的自然數以外,還有形狀與
比大小,在基本的瞭解數之後才會開始引入比較直觀的加減法。
其實很多課本因為火力展示的關係常常都編得太難,因為這樣
看起來比較漂亮又有內容,然後選書的重點往往是誰贈品比較多....Orz
但是傳統上家長都會誤以為計算是數學的全部,而且小孩天資
有異理解能力在六歲附近往往會差個一兩歲,有時時間不到小孩
就是比較駑鈍,這時硬壓計算其實沒啥屁用。
我家小孩其實小時候很多人都說叫我帶去學心算什麼的,我才不
管咧,叫他們在家玩色鉛筆重要得多。
現在數學也沒比別人差勁到那裡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87.157.21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eschooler/M.1445248779.A.21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