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我才剛提到關渡大橋在道路設計上的缺陷。沒想到隔沒幾天,一名薩爾瓦多籍的高姓女子在台南永康,遭從內車道切出的水泥預拌車側撞,頭部倒地重創送醫不治。
這起令人遺憾的交通死亡事故,再度讓人討論台灣 #諸多缺陷的道路設計。
網路上,許多人把矛頭指向 #是否設置左轉專用道,以及 #大車視野死角的改善。
藉著這個機會,我帶大家來看這兩個議題。
首先是 #車道設計規範不足 的問題。
根據交通部公路路線設計規範,將台灣公路做出行政系統,交通功能,地域特性分類,並對其排出公路等級與設計速率還有車道寬度,處理的是#最低要求規定。
再來,根據內政部的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才有汽車道寬度、快慢車道設置的規定。
這裡面至少有兩個問題。
其一,交通部的設計規範只處理最小值與建議值,#規範具體參數的市區道路標準反而模糊。
其二,#公路設計規範分屬交通部公路總局與內政部營建署,非常怪異。
來看看交通安全模範生的日本怎麼做。
根據「道路構造令」第三条(道路の区分):
日本將道路分種分級,明確的規範上至高速下至鄉間公路的分類分級,並且明確的規範了計畫的交通量,以及特殊裝況的處理辦法。
同時,也明確規範各種各級的設計速率,車道劃設寬度,中央分隔島的寬度,路肩劃設等......甚至規劃了多少設計速率的道路,在其轉彎處要設置多少長度的緩和區間、視距等。
以台灣最常見的三級市區與四級路平原區(省道縣道鄉道),設計速率最低為60的主要公路與次要公路為例。
對照日本第三種第二跟三級的道路,日本除了明確的規定了車道寬3.25公尺與3公尺外,對於中央分隔島的規定也明確地訂出了1.75m,緩衝區50m,視距大於75m的規定。
從是否設置左轉專用道的議題,我們看到的根本問題是,#不只設計規範不足,#地方政府更是各自為政。
結果就是,各種不合理的道路設計層出不窮,事故不斷發生。
再來,我來談談 #大車視野輔助系統,為什麼無助於降低大車肇事?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39條-1的汽車定檢項目第二十六款:
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九年一月一日起,大客車與大貨車應裝設合於規定之行車視野輔助系統或以下 #任一裝置,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九年九月四日起,新登檢領照總重量逾三千五百公斤至五千公斤且全長六公尺以下之小貨車,亦同:
(一)左右兩側視野鏡頭及可顯示車身兩側影像之車內螢幕。
(二)於車輛右側裝設一個外部近側視鏡並於車輛右前側裝設雷達警示系統。
(三)可顯示車輛四周影像之環景顯示系統。
根據公總的資料,全國裝設登記率99.6%,但並未能降低大車交通事故。去年大型車導致死傷的事故達12,499件,比2019年成長6.4%。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是一套不好用、不想用、效果差的視野輔助系統。
從法規上,並未強制要求駕駛安裝 #主動警示系統,多數司機也反應難以使用。再根據運研所的調查,右轉時會使用者僅二成一,更有八成駕駛人使用情形欠佳。
這種殘缺的輔助系統,如何降低大車事故造成的傷亡?
今年4月8日,日本達成53年來首次的全國交通0死亡事故。在平均每天有8人因交通事故身亡的台灣,什麼時候,我們才不用教小孩「馬路如虎口」呢?
什麼時候,生活在台灣,才不用每天追悼交通事故的犧牲者呢?
什麼時候,除了享譽國際的防疫成果,我們也能告訴世界的夥伴,在台灣騎車很安全呢?
讓身故薩爾瓦多女騎士回國安葬募款:
https://bit.ly/3eGrBEd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的網紅新竹市議員林彥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三次定期會單位質詢-交通處-左右轉專用道設計問題 搞什麼道路設計⁉ 害八成的市民都違規 😱 定期會我針對新竹市左/右轉專用道設計不良的問題質詢交通處長。之所以會專注這個議題,是有次助理載著我在南大路直走就突然變成左轉道,我嚇了一大跳(當民代都很怕被說違法)。 過沒多久,就收到有人陳情相同的...
快慢車道怎麼分 在 林于凱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八卦
如果是你,會怎麼騎呢❓
🛵一條兩線道的公路,內側是禁行機車的快車道、外側是快慢混合車道,最外側還有一個不明車道。
你騎著機車在混合車道上,發現前方被大車擋住無法通行,必須變換車道,這時你會:
A. 往左騎到快車道
B. 往右騎到白線外的「車道」
--
🛵高雄大社有一位機車騎士選擇了B. 結果被罰600元。因為白線外其實不是「車道」,而是「路肩」,汽機車不能通行。
那如果選 A. 呢?機車騎到禁行機車的快車道上,依法可以開罰600 – 1800元。
所以,到底要機車騎士怎麼騎??
--
🛵時代力量的邱顯智委員,本週針對這個案子在臉書發文和立院質詢,指出「道路邊線」與「快慢車道分隔線」只有5公分的寬度差別,容易混淆;也質疑超寬的路肩在劃設時根本沒有考慮到機車與行人的用路需求。
先前我們團隊曾因為另一件陳情案,和公路總局一起到這條路(台22線,鳳東路/旗楠路)會勘。
當時我們提出,取消禁行機車,用行車方向,而不是車種來分車道。無論汽機車,左(內)側車道給直行或左轉的車輛;右(外)側車道給直行或右轉的車輛通行。
--
🛵不過當時公路總局並沒有採納我們的建議,依然維持目前的設計。藉著這次大家關注到這個問題,我也要呼籲公路總局,積極回應民眾需求,給機車騎士一條路走❗️
(20201112補充交通局回應:今天交通部道安委員會,交通局黃副局長與會臨時提案:本市市區道路已不劃設道路邊線,省道卻堅持劃設,造成一市兩制問題。交通部長裁定:請交通部硏議辦理 ,路政司陳司長報告已議定11月27日召開會議。)
快慢車道怎麼分 在 第四維度 Photography Facebook 八卦
【從台灣人不會過圓環看車種分流的死胡同】
.
台灣的車種分流政策實行至少三十年以上,但是這個政策可以說是全球唯一的可笑政策,因為實行的困難導致一些次政策或是交通規畫必須跟全球的常態性規劃背道而馳來落實「表面上的車種分流安全」,其中最可笑的莫過於獨步全球的圓環規劃
.
第一張圖是全球常態性的圓環規劃,尤其在歐洲非常常態的使用圓環來做為路口的交通管理,有效的圓環規劃其實會比紅綠燈還要有效疏導車流,在歐洲過圓環的規矩就是已經進入圓環的車先行,而進入圓環後也是外讓內,要左轉的車輛就是進入圓環前先走內側車道,要右轉的就是走右邊~非常的自然~,這就是車速分流跟車向分流的簡單扼要
.
但是台灣的低能車種分流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你快或是慢反正機車就是靠右邊汽車就是靠左邊,交通部長期漠視考照制度的結果也是放任一堆騎上機車後只敢騎40的三寶橫行,台灣人也習慣了如此智障的政策騎上車就是乖乖靠右不去思考這政策的合理性,但是一但到了一些無法分流的場合如圓環,車種分流的政策立馬破功
.
圖二就是台灣圓環的智障分流政策,機車要左轉只能騎外線要如何左轉?
.
天才的交通部就在圓環內畫設了快慢車道(人才啊....),然後叫機車按照紅色路線繞他媽一大圈,但是這樣會跟藍色跟綠色線的汽車交錯,該怎麼辦呢?
.
天才的交通部就在圓環內設置了一大堆紅綠燈(人才啊....),林北我十幾年前第一次在台南騎車經過圓環的時候就看傻了眼,圓環有分快慢車道還有紅綠燈亂七八糟的到底怎麼騎林北真的看不懂啊!怎麼跟考照的筆試寫的完全不一樣啊!
.
我不敢說我騎過很多國家,但是起碼歐洲跟巴爾幹半島加起來也超過12國,我從來沒看過哪個國家在圓環設快慢車道跟紅綠燈的(有的話還請大家貼上來讓小弟聞聞香),要設這一大堆紅綠燈幹嘛不就乾脆把圓環剷掉改成一般十字路口啊?
.
不過相對台北仁愛圓環,第四張台南圓環就更奇葩了,既然都有了十字路口幹嘛還要強制機車走外圍圓環?他奶奶的林北真的猜不透啊~
.
看看巴黎凱旋門12條幹道匯流也沒有設計得這麼智缺(圖4)
.
類似的因應車種分流而必須犧牲機車權益的智障交通政策全台都有,例如台北一堆跨縣市橋梁因應橋上匝道設計會跟右側的直行機車交會(直行機車道專用畫在右轉車道的右邊,屌吧),導致必須另外開一個狹窄的機車道繞過匝道,然後動不動就摔車追撞整個塞到死
.
或是台灣各大交流道都有的機車引道設計(圖6),或者各大地下道直行機車道在最右邊讓右轉汽車會撞死機車的設計(圖5)
.
總之追根究柢,首要罪人就是交通部長期放任駕照濫發,導致一堆無法騎車跟上車流也不知道如何跟汽車共同使用道路的三寶橫行,也不願正視車種分流根本無法有效實行一定會產生車流交織的狀況,疊床架屋的結果就是產生一堆讓人匪夷所思的交通規劃
.
然後出國考察也不知道在考察什麼屁的,那些錢拿給我去酒店玩到精盡人亡搞不好還對社會比較有貢獻
.
總歸一句話,交通部去吃屎吧!每年一千人的機車A1死亡事故一半都要算到你們頭上
.
「交通部最會做的事情,就是把簡單的東西複雜化、把複雜的東西無解化,最後乾脆禁止使用」
快慢車道怎麼分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評價
第三次定期會單位質詢-交通處-左右轉專用道設計問題
搞什麼道路設計⁉ 害八成的市民都違規 😱
定期會我針對新竹市左/右轉專用道設計不良的問題質詢交通處長。之所以會專注這個議題,是有次助理載著我在南大路直走就突然變成左轉道,我嚇了一大跳(當民代都很怕被說違法)。
過沒多久,就收到有人陳情相同的路段,覺得案情並不單純,一查下去發現不得了,問題可大了。
🚥 #轉彎專用道傻傻分不清楚
質詢一開始,我列舉了好幾個路口畫有「左轉指向線」的車道,讓交通處長猜看看是不是「左轉專用道」。
這些例子大多沒有「專用道」的標字,有些有雙白實線,有些沒有;有些有箭頭綠燈,有些沒有。
處長可能太緊張,回答每個例子都是專用道(我還再三確認),後來問統一規範的時候,才又改口其中幾個只是左轉道,不是左轉專用道。
🚥 #究竟專用道有沒有統一規範
處長表示:嚴格來說,左轉專用車道是要搭配左轉專用號誌和獨立時向;如果沒有左轉燈,那只能叫作左轉車道。
規劃上有一個原則,直行車輛總數的百分之十五如果是屬於左轉車輛的話,那就要設一個左轉車道。
而專用車道是讓你左轉的時候可以停留的車道,但是呢,是不是有配合號誌,是另外一回事。
不過呢,只要是劃有「左/右轉指向線」的車道,不論是屬於專用道或是轉彎道,都不可以直行,只要駕駛人直行都算違規。
(經查,處長的說法跟《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有所出入,文末補充。)
🚥 #你以為的直行不是直行
新竹市的道路設計有個很大的問題,很多路口都是直行走一走就突然變成左/右轉(專用)道。
像是上面說的南大路x公竹路,還有光復路二段x金城一路、建中路,以及公道五路三段x舊社大橋、食品路x西大路等等,不勝枚舉。
走一走變轉彎道問題可大了呢!
如果沒有提前在轉彎道提醒駕駛人的話,很容易到路口才發現,緊張怕違規占用才急著變換車道。
幸運的話,後方沒車可以來得及換,來不及就會違規跨越雙白實線(禁止變換車道線),可罰 600~1800,最慘是如果不幸擦撞到後方車輛,造成交通事故,通常要負全責。
🚥 #這不是陷阱什麼是陷阱
其中我認為問題最大的是西大路地下道出來和南大路的交叉口,我在現場看的時候,幾乎有八成的人都在該左轉專用道直行,所以我很好奇警察局裁罰的標準。
警察局長表示,只要在左轉專用道或是左轉道直行就是違規,要罰 600-1200(正確其實是 600-1800)。
我特別追問:即使是上面提到的南大西大路口,只要有人檢舉 八成的人都要受罰,是不是這個意思?
警察局長:沒有錯。
我的天呀!交通處長和警察局長在議場上毫不猶豫都認為八成的人都違規。他們都不覺得這樣的道路設有問題嗎?根本是意圖使人違規、掉入陷阱!
(經查,警察局長的說法跟《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有所出入,文末補充。)
🚥 #偏心式轉彎車道才是根本解方
路口如果沒有設置轉彎車道,往往遇到有車輛要轉彎,就會擋住後方的直行車輛;被擋住的車輛想往外切,結果又卡住隔壁車道的車,造成兩線道的行車效率,有時候剩不到一線道。
即使有設置轉彎車道,但如果沒有偏移或是提早告知,就很容易發生上面說的,直走開一開變轉彎道,影響行車動線和交通安全。
為了改善上述的狀況,有愈來愈多的縣市開始在推動所謂的偏心式轉彎車道,通常都是在有分隔島的主幹道上,像是新竹市的光復路二段。
但其實沒有分隔島,也可以利用標線劃出偏心式的左轉道。像是台中市的民權路和市府路口,只要將分向限制線(雙黃線)畫成有彎度的,就可以讓路段的頭尾都有偏心式的左轉道。
🚥 #市府應全面改善竹市左右轉專用道設計
在質詢的最後,我向交通處長提出下列三點訴求:
1⃣ 制定一致的行車方向專用道設置標準
2⃣ 提前告知駕駛人前方為左/右轉(專用)道
3⃣ 廣泛運用偏心式左/右轉車道,並以北大路和南大路為先行試辦路段。
感謝處長承諾會全面來檢討改善,也提到目前北大路和東大路都有在辦理偏心式的左轉道。至於南大路的部分,因為有國道客運在行駛,轉彎需要比較大的空間,所以還需要再評估。
未來我會持續來追蹤改善的情況,也歡迎大家留言反應新竹市還有那些左/右轉道應該要改善。
#第三次定期會質詢
#路口改善 #交通安全
#偏心式轉彎道
===
📂「行車方向專用道」相關規範:
《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
📍 第 62 條:
車道遵行方向標誌,用以告示車輛駕駛人使用車道應行駛之方向。懸掛於該指定車道將近處之正前上方。
本標誌應以一標誌面管制一車道,同方向車輛能同時看到管制各車道之所有標誌面為原則。
本標誌得配合「禁止變換車道線」、「行車方向專用車道標字」及「指向線」使用。
📍 第 164 條:
行車方向專用車道標字:「左彎專用」、「右彎專用」、「直行專用」。
📍 第 176 條:
行車方向專用車道標字,設於接近交岔路口之行車方向專用車道上,得視需要配合禁止變換車道線使用。用以指示該車道車輛行至交岔路口時,應遵照指定之方向左彎、右彎或直行。
本標字為白色變體字,自該專用車道之起點開始標寫,標字之前方應標繪指向線,每隔三十公尺標繪一組,連續至交岔路口。
📍 第 188 條:
指向線,用以指示車輛行駛方向。以白色箭頭劃設於車道上。本標線設於交岔路口方向專用車道上與禁止變換車道線配合使用時,車輛須循序前進,並於進入交岔路口後遵照所指方向行駛。
📍 第 213 條:
行車管制號誌箭頭綠燈之應用原則如左:
一、與單行道相交之交岔路口號誌宜以箭頭綠燈指示車輛遵行方向,避免轉入單行道逆向行駛。
二、道路某些方向受到管制,或實際上不能行駛時,其交岔路口號誌宜以箭頭綠燈替代圓形綠燈,指示車輛遵循方向行駛。
三、交岔路口進行早開、遲閉等號誌運轉時,可以箭頭綠燈替代圓形綠燈,使在早開、遲閉時段中,僅有部分方向車輛可以行駛。
四、交岔路口准許紅燈右轉,或進行多時相號誌管制時,可增設箭頭綠燈,或以多向箭頭綠燈替代圓形綠燈,指示車輛行進方向。
#專用道應該怎麼判斷
綜合上面幾條,完整的左轉專用道應該要有:
1⃣ 左轉專用道字樣
2⃣ 左轉指向線
3⃣ 禁止變換車道線
交通處長說的「行車管制號誌箭頭綠燈」反而不是必要的條件。
📂 違規裁罰標準: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 第 48 條:
汽車駕駛人轉彎或變換車道時,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百元以上
一千八百元以下罰鍰:
一、不注意來、往行人,或轉彎前未減速慢行。
二、不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
三、行經交岔路口未達中心處,佔用來車道搶先左轉彎。
四、在多車道右轉彎,不先駛入外側車道,或多車道左轉彎,不先駛入內側車道。
五、道路設有劃分島,劃分快、慢車道,在慢車道上左轉彎或在快車道右轉彎。但另設有標誌、標線或號誌管制者,應依其指示行駛。
六、轉彎車不讓直行車先行。
七、設有左、右轉彎專用車道之交岔路口,直行車佔用最內側或最外側或專用車道。
汽車駕駛人轉彎時,除禁止行人穿越路段外,不暫停讓行人優先通行者,處新臺幣一千二百元以上三千六百元以下罰鍰。
汽車駕駛人轉彎時,除禁止行人穿越路段外,行近攜帶白手杖或導盲犬之視覺功能障礙者時,不暫停讓視覺功能障礙者先行通過者,處新臺幣二千四百元以上七千二百元以下罰鍰。
#真的八成的人都會被罰嗎
按第七項,就法規的解釋,應該在「設有左、右轉彎專用車道」直行才會被罰,究竟在交通處長說的(非專用)左轉道直行,警察能不能罰,恐怕有所爭議。
⚠ 溫馨提醒:
按第二項,在有左轉專用燈的路口,只有左轉專用燈亮了才能左轉,燈未亮就左轉會被罰。
按第四項,在設有左/右轉(專用)道的路口,如果不在該車道左/右轉,會被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