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瘋狂迷戀貓咪的國度土耳其》
前不久,我們闔家觀賞了一部土耳其導演Ceyda Torun拍的紀錄片《伊斯坦堡 – 愛貓之城》,透過7隻貓咪穿梭街市的視角,探討土耳其的生活型態以及對於貓的看法。
此次親臨甚是有感,老木只能說,地球上再也找不到比土耳其更愛貓咪的國度了,簡直全國皆貓奴啊。
隨著民族性的不同,對於寵物的看法也有著拉鋸性的差異,在某些民族裡貓狗可以是食物,而有些文化又將動物神格化。但土耳其不同,他們對待城市裡的各種小動物如親人,無論是貓是狗或飛鳥,在我看來,這甚至要比神格化的境界更超然。
每當我們遊歷各個景點,都可以在街邊看到提供貓兒享用的食物與水盆,Check in飯店時,富麗堂皇的門廳前一群貓兒正等著廚師放飯,看來這一切已是經年累月的習慣了。
我好奇問了飯店侍者:「這些貓是飯店養的嗎?」
那位侍者說:「這些貓咪沒有特定的主人,因為牠們是每一個人的家人,每天都可以到不同的人家吃飯,想必這世界上沒有人會趕走自己的家人吧? 因為那樣實在是太奇怪了!」
沒有嫌棄,沒有驅趕,也沒有動物劣於人類的階級制,這塊土地似乎是貓與人共同蒙神祝福之地。
幾天後,土耳其開始下雪了,一次我們在街邊見到一台突然停下的巴士,接著,身材魁武滿臉大鬍子的巴士司機瑟縮著身子趕下車,原來他的停靠,是為了路樹旁的幾隻貓兒。就像哆啦a夢一樣,司機先生從口袋裡掏出一袋貓飼料,他蹲在地上與貓咪對談許久,最後還把自己的圍巾解下,送給了那群天寒地凍裡的幸運兒。
此時迷路與dd陪著貓咪用餐,老木上前與那位先生攀談:「你身上隨時都會準備貓咪的食物嗎?」
他說:「我們國家的人都是這樣的。」
我說:「你有顆善良的心。」
那位先生回了我:「這沒甚麼,這個世界又不是人類專屬的,要不是人類把大自然搞砸了,要不是人類蓋了一堆房子,動物又何須失去美麗的土地? 是我們先剝奪了牠們的應得的環境」。
我又問:「你自己的家裡有養貓嗎?」
他說:「我住的那條巷子大概有固定的十幾隻貓,沒有人覺得貓是特定屬於誰的,因為貓是大家的,狗也一樣,牠們今天想睡這位先生家,明天想睡那位小姐家,來去自如,隨時都能飽餐一頓,有時甚至被餵過頭了,所以土耳其的貓狗都很胖啊(笑)。
如果有任何人發現牠們病了,都會馬上帶去看醫生的。
妳知道嗎,流浪是貓的天性,妳不能阻止這樣的天性,這違反神的旨意,貓會很不快樂,那很不自然」。
我接著問:「那貓咪狗狗的便便怎麼辦呢?」
他說:「拉在誰家附近就誰清囉,沒有人會計較這種小事,說實在的,貓狗不過是拉屎而已,人類製造的汙染何其可怕,多少動物被人類滅了種,但動物卻連與人類計較的能力都沒有,不是嗎?」
說到這裡,我心裡既是認同又慚愧。
旅途中,我們在前進另一個城市之後又入住了新的飯店,這家飯店的喵星人就更是像大王一樣橫霸天下了。用餐時,牠們能任意穿梭於餐廳,當我家兩個孩子們才一流露出喜愛的眼神,精明的貓咪馬上嗅出愛貓人的氣味,後來的那幾天,每到用餐時刻我們母子三人的腳邊、大腿上全是貓咪!
餐廳服務人員似乎見怪不怪,詢問後,他們很樂意讓我們餵食,餐廳經理甚至主動告知:「牠們幾個很愛芝麻葉」。
我問:「牠們不會跳上buffet檯上搗蛋或偷吃嗎?」
經理說:「不會啊,被尊重的貓咪是很自重的,牠們永遠都有充足的食物又何須當小偷呢」。
在土耳其的那十來天裡,孩子們結交了好多貓咪好朋友,貓咪們也出奇的友善,一見面就裝熟,一裝熟就坐大腿,在陌生人身上推推、蹭蹭、舔舔是那裡的貓界文化。
可想而知,在這古老的國度裡,貓咪是如何被寬容地善待了數千年,才得以養成親和如此的個性。
已經變成好朋友的地陪先生與我聊到:「妳提到的“虐貓”,對我們來說是個前所未聞的恐怖新名詞,我完全不懂是在甚麼樣的教育下會產生不愛貓狗的人? 那就更別提會虐貓虐狗的人了!
我自己有一隻突然跑來家裡定居的貓,當我知道牠願意定居在我家的時候簡直樂壞了,一天、兩天、三天....直到現在四年了都沒有離開過,當然啦,牠偶爾會出去散步,偶爾也會帶其它的貓朋友回家。
反正,當我知道牠願意留下來時,我相信一定是因為我做了甚麼好事,所以阿拉送了我一個獎品」。
土耳其文化集合了希臘神教、俄羅斯東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與基督教,在這諸神聚攏的國度裡,最無神論的約莫就是貓兒了,她們大剌剌地在古老的世界遺產上打滾翻肚,完全沒把半神人赫克力士放在眼裡,也不把法力無邊的暗黑梅杜莎當成一回事。
我相信那是因為牠們知道連神也寵著牠們,溺著牠們。
在《伊斯坦堡 - 愛貓之城》的紀錄片裡有一段話是這樣的:
「據說,貓可以感受神的存在,但狗不行,狗以為人類是慈愛的神,貓卻從不這樣想。貓知道人類是以中間人的身份遵照神的旨意行動,也因為牠們看得更透徹而已。」
來到土耳其,也許你會錯過許多精彩的歷史故事,也許你來不及訪完一座又一座的古蹟,但是絕對不會錯過的,就是那些親人撒嬌的貓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後記:
關於飼養貓咪的看法,因著國情與環境需求有所不同,懇請勿戰。老木純粹分享愛貓之國的旅行見聞,即便那個國度的經驗並不適用於台灣,但他們看法裡那充滿善美的、哲學層次的面向仍具參考價值。
(只有第一張照片是米米拍的,其他都是DD的作品)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8萬的網紅SoybeanMilk Ca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成為漿漿會員,有超Q徽章、專屬表情及每月豆漿娘娘超美桌布照片: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XuTOccGliVKpcL1qQWMPg/join ➤3歲的小豆漿也是有求必應!?: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fDSZ6rZ...
快分享給不熟貓咪的朋友 在 Facebook 八卦
▍常見的娘家問題
前幾天我在節目上遇到一位擔心娘家的提問者向我諮詢一個問題:
她姊姊一家人跟娘家父母住在一起,但是完全不幫忙做飯,而是由母親煮給全家人吃。
現在父親過世,母親也不知能煮到何年何月,她希望姊姊行行好,主動幫幫母親。但無論怎麼「溝通」都是白費唇舌,而且母親似乎也沒有要姊姊幫忙的意思,讓她看了很不順眼,問我有沒有什麼好方法?
吃飯是人生的基本、家庭的主軸,這是一個人生問題。然而我的回答是:「隨便她們吧!」
這位提問者之所以想為娘家「做點什麼」,是出自於兩種心理:
[1]擔心姊姊和母親。
[2]看到母親那麼寵姊姊而覺得受傷。
她必須處理這兩個心結,煩惱才會消失。
***
首先是第一點,姊姊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人生真的很有意思。討厭做菜的人,通常會有喜歡煮飯的父母或另一半;任性的人,身邊通常會有喜歡照顧人的家人和朋友,替他打理好一切;一個不煮飯的人,總會有人煮給他吃。
當然,我也會苦口婆心勸一個人住的朋友要做好飲食管理,或找個擅長飲食控管的人當另一半。
以這個案例來說,如果是母親幫忙煮飯,那還要多嘴嗎?即使母親不在了,老公一定會接手,或者本人無論如何都會開始洗手作羹湯。
.
▍「以禮待人」比「受人禮遇」更幸福
或許你會認為媽媽很可憐,但倒也不必這麼想,因為幫女兒一家人做飯也是母親的生存價值之一。
大腦會因為「互動」(相互作用)而達到最活化的狀態,這是認知功能的基本構造,以便能立即辨別出與自己產生互動的東西。
嬰兒必須對向自己伸出手的人做出反應才能生存。在原始社會中,茂密的森林裡如果躲著誘捕自己的敵人,必須瞬間察覺並拔腿就跑。而在稍微成熟一點的社會,能察覺出哪些人跟自己合得來,並且密切往來,才會形成一個團體或社群。
大腦天生就具備辨識與自己有關的人事物,並做出強烈反應的能力。因此當我們主動示意,而對方有所回應,大腦會產生最大的快感。換句話說,從大腦的功能來看,比起「受人禮遇的人」,「親切待人的人」會活得更充實幸福。充實感可以活化大腦,孩子在發育期會變聰明,成人之後則不會變痴呆。
成為「被需要」的存在是一種美好的存在,就像嬰兒和貓咪總是使人融化一樣。
再回到那位每天得替女兒一家人煮飯的母親,即使稍有怨言,仍然是「被需要」的美好存在,也確實可以促進大腦的健康。
這種雙贏的關係,不容第三人置喙。
.
▍家庭就是一種不公平的東西
如果還是覺得心理不平衡的話,必須化解另一個心結。
提問者一直對「隨心所欲的姊姊」和「溺愛姊姊的父母」耿耿於懷。她應該是個正義感強又做事認真的人,才會被傷得這麼深。如果是這樣,與娘家保持距離就好。
親情本來就沒有所謂的公平與正義。
兄弟姊妹之間,如果有「乖小孩」和「壞小孩」,通常父母會比較偏袒壞小孩,反而要乖小孩忍耐——因為這麼做最方便。
社會的運作系統中,有一個特質是將風險降到最低。人腦也不例外。要乖小孩忍耐,比起叫壞小孩忍耐容易;把事情交付給懂事的小孩,比起交給叛逆的小孩來得安心。
除此之外,我在前面也提到,大腦天生偏愛與自己有所「互動」的對象,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父母老是疼愛「無能」的孩子,因為這樣的孩子需要關注、教導,甚至責罵。
父母自以為公平,其實根本不公平,因此發生好孩子反而被忽視的矛盾。
和叛逆小孩一起成長的乖孩子,心真的很累、很委屈,即使長大後想以「正義」之名化解這個心結,也只會更加痛苦,因為親情之間本來就沒有所謂的公平與正義。
如果你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我為你感到難過。但再怎麼難過也解決不了問題。你只能選擇與原生家庭保持距離,不要再去回想,過好自己的人生。
***
以前面的人生問題來講,不幫忙煮飯的姊姊確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她應該珍惜年邁的母親,不要再讓她負擔家事。這是對的想法,是正義無誤。然而,這樣的正義也可能變成分裂家庭的利刃。
「為你好」這句話,至今毀了多少家庭?
親情與正義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東西。正義感十足的人也會被自己的正義之刃所傷。你說得有理,他們卻勸不聽,還聯合起來跟你唱反調,讓你超級火大。所以請遠離家庭,眼不見為淨。
.
本文摘自《#家人使用說明書》
腦科學專家寫給總是被家人一秒惹怒的你
作者:黑川伊保子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講到原生家庭的辛酸,眼淚真是抹不盡。延續早上的文章,馬上再找了另一本書,跟大家一起反思。
當然,摘文中的「乖小孩」、「壞小孩」說法過度簡化了,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中感到共鳴。
「父母自以為公平,其實根本不公平,因此發生好孩子反而被忽視的矛盾。」
剛好早上就有朋友講到類似的話,好說話的人常常優先被犧牲,明擺著大大不公平。但父母還可能自我感良好,覺得自己超公平。如果常被犧牲的人起身抗議,還可能被這樣的父母貼上各種負面道德的標籤。
這個時候,保持距離就好,盡早獨立,界線慢慢設立,讓他們去玩自己想像中的遊戲。
祝願您,能早日認清家庭的樣貌,家庭可以很美好,也可以傷人至深!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快分享給不熟貓咪的朋友 在 連俞涵 Facebook 八卦
/關係界限
前書店的同事借了我一本書
叫《關係界限》
因為她覺得我有時候需要多保護自己一點
不要總是太過勉強自己
身邊有幾個喜歡閱讀
可以互相分享書單的朋友真好
摘錄書中我覺得很好的段落
跟大家分享:
「他人的眼光和社會的期待,其實就是我們對界限的迷思。我們好像覺得,當個有自主意識的人很自私,但有時又羨慕那種很有原則、很有人際魅力,很敢說出自己想要什麼的人。
界限的建立都在保護關係,保護我們在關係裡願意持續不斷地付出。因此,你在關係裡的感受是很重要的。如果你願意用這種方式思考,你就可以幫自己設立界限。
看見自己在人際互動中的影響和限制,才能在下一次他人有超乎你極限,或非你責任歸屬要求時,回到自己的內在,詢問自己:我要讓這個人進入我的思維和生命嗎?我要重複這個令我無奈、委屈的事情發生嗎?我是否有好好照顧與尊重自己內在的感受?我是否能說出我想說的,而且不傷害他人也不被傷害呢?
------------------------------------------------------
這本書真是說到我心坎裡啊啊啊啊啊
其實入行以來
我有時候會不習慣那種突然拉近的關係
有角色時除外(角色裡要怎樣都可以)
但私底下我算是慢熟
基本上結束工作
就會回到自己的生活
工作上遇到的夥伴
對我來說都是合作時相處愉快
不過我不太會私底下繼續有太多往來
可能我覺得我的朋友已經夠多了
又再者是我覺得對待朋友是需要負責的
無法人人都深交
君子之交淡如水真的很有道理啊
時間如果都分散的話
對真的很好的朋友也會無時間經營關係
以及我也是非常需要自己時間的那種人
有時候因為戲劇合作後
需要宣傳以及一些工作需求
大家在宣傳時
要保持一種很緊密的感覺
我通常都配合著這樣的節奏
但有時會很心虛
因為除了工作上的相處
私底下其實大多沒有太深入互動
偶爾有主動的邀約
剛開始我會擔心失禮
拒絕幾次再接下來怕失禮
多少赴約幾次
但久了其實內心覺得有點壓力
因為我想要保有每次工作
都是與大家在角色裡相見的感受
所以不自覺不想太深交做演員工作的朋友吧
但與不會對戲到的工作人員
倒是可以維持滿不錯的情誼
配合熱絡久了我內心過不去
(但面對稍微強勢或熱切的人我真的超好控制跟配合)
會覺得對不起我真的認識很久很好的朋友
雖然只是稱呼上問題
但我真的想要戒掉因為以和為貴而覺得卡卡的地方
所以工作之餘
沒太深私交卻要不段為了工作延伸出
那麼多閨蜜的稱謂
對我的內心有太多負擔了
我想正視這個問題
並拉出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界限
對我來說
閨蜜這個稱呼
是很親近很親近的
只有我自己可以對我投射的對象賦予這樣的意義
其他都只是一個文字標題或工作時角色延伸的稱謂
被分類在一起罷了
我希望我可以不用因為這些
而覺得
自己反而怠慢了我真心的朋友
他們也許都不是這個業界的人
也許很低調
也許永遠不想被注意
但他們
才是我真正的閨蜜
我不想要把心裡的這個界限
開放給全世界
工作時
我最喜歡在角色裡直接投射情感
私底下
就維持半生不熟就好
我很喜歡大家
跟大家工作時很愉快
但我喜歡這樣子
只叫我覺得是閨蜜的人閨蜜就好
這樣我才有時間去做那些
我一個人才有辦法做的事
或是才有時間
去關心那些一路陪伴在我身邊的
我就是這樣會在心中彆扭的個性
跟我的貓咪雜雜個性很像的主人
套句警察友人的話
「越是深情的人越顯得無情。」
因為我的情感光是用在戲裡
和哪些守護我的朋友那
就差不多了
認清自己的感受
設下界限
才能保護關係
這些半生不熟保持距離
我其實自始至終
都想留給角色去發揮
我只是載體
不應該輸入太多東西
每次都應該清空重來才行
當然這只是我工作上的習慣
又或許是我孤僻又彆扭的個性罷了
#底片相機
快分享給不熟貓咪的朋友 在 SoybeanMilk Cat Youtube 的評價
➤成為漿漿會員,有超Q徽章、專屬表情及每月豆漿娘娘超美桌布照片: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XuTOccGliVKpcL1qQWMPg/join
➤3歲的小豆漿也是有求必應!?: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fDSZ6rZzMI&list=PLMgiUyPFkMhgygPbRu0SiHuXihQlULky8&index=%EF%BC%91
➤這麼可愛的豆漿 趕快訂閱關注豆漿第一手影片照片!!
☑ 訂閱豆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XuTOccGliVKpcL1qQWMPg?sub_confirmation=1
➤豆漿所在地:
☑ 豆漿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oybeanmilkCat/
☑ 豆漿IG:https://www.instagram.com/soybeanmilk_cat/?hl=zh-tw
☑ 豆漿微博:https://goo.gl/FY8Uc6
☑ 豆漿美拍:https://goo.gl/5Aadz6
➤豆漿實體信箱,漿絲想讚美娘娘或想說什麼都可以寄信喔:
☑中文: 30099 新竹市科學園區郵局第502號信箱
☑英文: P.O.BOX 502 Hsinchu Science Park Hsinchu City 30099 Taiwan(R.O.C)
➤豆漿產品:
☑ 豆漿LINE貼圖:https://goo.gl/NZAqr9
➤合作提案或邀約
☑信箱: u9934050@gmail.com
#快分享給不熟貓咪的朋友 #貓咪其實很Q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RPedq8OkA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