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日好書推薦清單】
可能是因為,我並非心理師、醫師或老師的背景,而是一位爸爸的身分,不時都會收到很多家長的私訊來詢問我,是怎麼從零開始學習,一路走來到現在親職講師的呢?
我想了想,『渴望學習』、『靈活運用』、『願意調整的身段』是三個很重要的支柱。而其中的『渴望學習』裡,閱讀又占了很大的一部分。
稍稍整理了一下,前一本書到這一本«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的四年間,有哪些好書,帶給我許多領悟與收穫,有些甚至可以用『頓悟』二字來形容,也不為過。
--
1)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李崇建 老師的曠世巨作,也是我學習薩提爾的敲門磚。把冰山底下的每一層,具體且詳細的說明,可以說是對想學習薩提爾的人非常適合的入門。今年親子天下有出十萬冊的紀念版喔,裡面又新增了一萬字吧(我記得),我雖然已經有了前一本了,但是紀念版依然有購買,值得珍藏。
2) «對話的力量»,同樣是李崇建老師的著作,上一本是把冰山的脈絡為主軸,而這本是以『對話』為核心。告訴我們,對話中該注意的所有大事、小事、瑣事,想要學習對話的,這本非常好讀與推薦。
3) «童年會傷人»,留佩萱諮商師著,講述的雖然是以原生家庭、童年創傷為主,但裡面有一段介紹大腦的上層腦與下層腦的關聯,令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也有擷取幾句文字引用在我的新書裡。謝謝留諮商師。
4) «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想要了解「孩子的情緒」與「大腦發展」之間的關聯性,這本就對了。淺顯易懂,還有圖示引導,把艱深的腦科學,轉換成我們能讀懂的文字。左右腦、上下腦,可以輕鬆地與孩子的情緒做出連結。這本書,提供我應對女兒的情緒,很有幫助。
5) «安定教養學»,羅寶鴻 老師 的作品。如果要提到集各家大成於一身的,就是這一本了。羅老師以『個人(孩子)』為主體,從出生到成長的各個階段,在適合的位置,結合了「蒙特梭利」、「正向教養」與「薩提爾的內在對話」三大門派。從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羅老師的修為與淬鍊,會忍不住比上一個讚。而書中所描述接納情緒的『3A情緒急救』,對我也有很大的收穫。
6) «擁抱刺蝟孩子»,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的著作。如果想了解如何應對青少年,這本準沒錯。書中可以看到志恆老師的溫和與溫度,以他實際面對刺蝟孩子的經驗,手把手、一句句的教導爸媽可以怎麼說、如何做。看完了,會有種「或許我也可以」的堅定與安心。我超愛裡面的一句「如果你知道的話,那會是什麼?」超級好用喔~~~
7) «正向聚焦»,同樣也是陳志恆諮商心理師的書。如果說世上誰最會以正向眼光看待人的,肯定就是志恆老師了,書中把『稱讚孩子』、『正向角度』的觀點,發揮地淋漓盡致,講解的非常詳細與精湛,鉅細靡遺,讓人讀來相當過癮。想要培養孩子心中的價值感,這本就對了。
8) «薩提爾的親子對話»,李儀婷的薩提爾教養 老師的著作。如果說把薩提爾帶進家裡的代表,當屬儀婷老師了。許多想學習薩提爾的爸媽,回到家要運用在孩子身上時,卻不得其門而入,這本書就是最佳的參考書籍了。裡面有許多在生活上,與孩子實際遇到的各種狀況,看儀婷老師的對話、姿態、方法,絕對是值得學習的對象。
9)«心理韌性»,陳品皓臨床心理師 的作品。貌似要建立孩子外在的韌性能力,實則是從內到外,從陪伴到引導,建立安全感與自信心,一步步地強化孩子的心理成長。文字好讀、內容易懂,是本一翻閱就停不下來的好書。
10)«覺醒父母»,最後這一本,老實說,有點硬,因為訊息量有點大。但是願意閱讀的,在慢慢咀嚼之下,會帶給我們做父母莫大的啟發,更加知道父母對於孩子,應該要處於何種身分與位置,才是對他是好的。
--
其他還有幾本好書,像是«高效能父母學»(李顯文著) 、«情緒界線»(賴宇凡著)、«不教養的勇氣»(岸見一郎著)、«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簡.尼爾森著)、非暴力溝通(馬歇爾·盧森堡著)、身體知道答案(武志紅著),都很不錯,我讀過皆相當有收穫。
會員日是到8日,如果對於上述的好書是有興趣的,請千萬不要錯過囉。
當然,一併帶上一本«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是更讚的啦。😉😁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萬的網紅文森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當父母用錯誤的方式來「愛」子女 只會讓他們學不會愛 購買傳送門: https://cplink.co/yFkVmgl3 欸欸 你沒孩子講什麼親子書啊!? 我拿到書的時候就這種想法 然後我就讀著讀著其實也沒想太多 後來我發現 書中很多情景 其實自己都很有感觸啊 所以我就決定要講這本書啦! 很多例子其...
心理韌性 親子天下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當劃出情緒的界線之後,連帶也會把人際的界線劃出來。
當孩子理解到情緒是自己的,別人沒有義務要負責時,漸漸就不會把不相干的人給拉進來一起背黑鍋,並且會認知到:「別人是別人,我是我。我的情緒是我的責任,我可以找人分享、傾訴、找方法解決,但是不應該遷怒別人。」
摘錄自《#心理韌性》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是否能設定情緒界線,是一個人成熟的指標之一。但前提是,這個人是否對自己的情緒有覺知,還是避之如蛇蠍,這跟我們昨天的直播有關。
https://www.facebook.com/220440724638912/videos/408988380365764
以情緒為基準,人際界線便呼之欲出。親子之間的界線劃定,在我們的文化中是更不容易。
因為篇幅所限,這篇文章是這系列的最後一篇了。祝願您,有清楚的界線,也能深刻地連結!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osts/4325645837451693
... ... ... ... ... ... ... ... ... ... ... ... ... ... ...
如何設定情緒界線?
【文/ 陳品皓】
人際跟情緒是一個重要又複雜的議題,因為社交的品質會影響情緒,而情緒的展現也會影響社交的結果,所以講到人際或社交,就免不了要談到情緒。情緒管理是一生的功課,本章節我們就來聊聊,如何一方面處理孩子的情緒,一方面幫助他建立人際關係的基礎─人際界線。
許多孩子在情緒當下的行為跟反應,往往不是故意如此,而是因為在自己的情緒狀態裡卡住了(值得一提的是,當孩子情緒卡關時,不用多久大人的情緒就跟著當機了,彼此像是有連鎖效應一般),而某些情緒行為,就跟界線有關。我從事心理治療多年,常會看到親子間發生跟界線有關的情緒衝突,讓家長很是苦惱。說到這邊,你心裡可能會先有一個大大的問號:什麼是界線啊?我知道人跟人之間會有距離,但什麼是人際的界線?
■ 人際界線的定義
所謂的人際界線,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就是人跟人之間存在一種隱微而抽象的心理邊界,這種邊界劃分出了「我」與「你」的心理空間,當我們待在自己的空間中不被侵犯時,就會感到自在。
這種人際邊界跟空間大小與強度,會受到彼此的關係、互動、喜好而有所差異。當彼此關係愈親近時,通常這種界線也會顯得模糊一些。舉例來說,我們跟認識很多年的死黨聊天,說話方式跟姿態比起跟上司說話,一定很不一樣。前者的人際界線是比較靠近且重疊的,後者就有非常明確且清晰的分際,你會跟死黨開的玩笑,不見得會跟上司說。
大多數時候,我們跟外人、不熟識的人互動,界線是很清楚的,你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否則就會有人說你沒禮貌(某種程度上,禮貌就是一種對界線的規範)。由於我們跟家人生活在同一個空間,有很多的交集與很親近的關係,所以彼此的界線就有許多重疊。
■ 家人間緊密而模糊的界線
對絕大部分的孩子來說,跟主要照顧者(通常是母親,為方便閱讀,以下幾段以母親為代表)的界線重疊會比其他家人多上許多。這是因為通常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個世界,就是母親,所以孩子跟母親的關係,從一開始就密不可分,直到他慢慢從母親身邊向外拓展。因此,當孩子出現任何情緒時,由於母親是孩子心理上最貼近的對象,往往很容易首當其衝,承受孩子最直接的情緒;而孩子心裡不敢對別人表達的情緒垃圾,都會一股腦的丟向母親。這是大多數孩子的正常現象。
但是媽媽也是人呀,也會有自己的心情,情緒容量也有上限;要是孩子毫無節制的一直把負面情緒丟到媽媽身上,等到超過可以負荷的程度,那就是大爆炸了。但因為心理界線太過親近的關係,所以孩子往往把負面情緒丟到媽媽身上,對爸爸反而相對少一點。所以,很多母親經常會抱怨:「孩子都不對爸爸凶,只對我凶!」「這孩子真的很會折磨我,爸爸來他就不敢說話。」
孩子生氣或鬧脾氣時,總會習慣把情緒一直丟給母親(當然也有相反的情形),直到兩方都爆炸為止,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導致彼此更進一步的衝突,最後關係變得一團混亂、糾結、對立,陷入解不開的僵局。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跟孩子相處時,會發現孩子人前人後不一樣:人前客客氣氣、人後天天生氣。這是因為界線不一樣,尤其跟家人之間,這種緊密而模糊的關係就更明顯。
■ 劃定情緒界線
更進一步說,有些比較自我中心的孩子,有時也會不加思索,就把自己的情緒丟給別人,通常這些原始的情緒都很有殺傷力,會讓人感到相當不舒服,因而造成更多的衝突。
有鑑於此,除了前面談論自我覺察時分享的方法外,我們面對孩子一股腦往外亂丟情緒的狀況,也需要一些現場可操作的方法,幫他設定情緒的界線。
當劃出情緒的界線之後,連帶也會把人際的界線劃出來。意思是當孩子理解到情緒是自己的,別人沒有義務要負責時,漸漸就不會把不相干的人給拉進來一起背黑鍋,並且會認知到:「別人是別人,我是我。我的情緒是我的責任,我可以找人分享、傾訴、找方法解決,但是不應該遷怒別人。」
現在看清楚這樣的狀態後,當我們看到孩子把情緒一股腦丟到主要照顧者身上時,或許可以考慮試著劃出彼此的界線。
■ 建立情緒界線的簡易方法
有關建立情緒界線的方法很多,在此和你分享任何場合都能使用(但不是唯一)的方法。當孩子差不多中高年級以上,在你面前大吵大鬧、口出惡言或作勢攻擊、情緒暴衝的時候,可以很簡潔的問他:「你現在是在對我生氣嗎?」「你在對誰生氣?」(如圖示)
這兩個問題意思差不多,內容簡單,實際上又很不簡單。因為這問題其實是在問孩子:「你現在是把你自己的生氣,丟到我身上嗎?」這隱含一個重要的訊息:「我跟你不同,你目前在情緒中,而且讓我感覺到,你把自己的情緒丟到我身上了。」透過這種詢問,把孩子沒自覺就丟出來的情緒,做適度的切分與釐清。
生氣是加法,大人的生氣是加法,孩子的生氣也是加法;彼此生氣時,情緒就會愈加愈往上。因此家長在試圖透過問句劃定界線時,請盡量不要火上加油,只要努力做到雙眼凝視、表情平淡、語調平和三原則,減少詢問中的情緒刺激量,就是把加法變減法(不是不生氣,只是不表現生氣),避免加法帶來進一步的對立。因此,家長可以很淡漠的看著孩子的眼睛,語調平靜的說:「所以,你現在是在對我生氣嗎?」
之所以要搭配雙眼凝視、表情平淡、語調平和,是因為當我們無表情的看著孩子時,和平常是很大的反差,很快引起孩子的注意,這時候,我們說的話才會被聽進去。
當我們發現孩子已經在看自己的時候,就可以平緩的問他是不是在對我們生氣。由於這是封閉式的問句,孩子往往會被局限在「是」或「不是」的選項中,不管他是否回答,心中都會因為這問句而引發覺察,開始意識到彼此的界線。
■ 釐清情緒的責任歸屬
透過問題的釐清與嘗試建立界線之後,孩子可能會因此覺察到大部分情緒是自己的,而不是對方的,這種體察也會讓他比較收斂一些。此時大人也比較有機會緩和自己被攻擊的怒氣,能將自己慢慢調整回相對平靜的心理位置,再決定是否要引導孩子看清楚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回答「是」或「對」,擺明表達就是對你生氣的時候,家長可以進一步問:「你為了什麼原因對我生氣呢?」「你憑什麼對我生氣(切記語氣平緩)?」這樣問的目的是引導孩子思考,現在他對你生氣是無理取鬧,還是理由充分?釐清引發情緒的責任歸屬。
孩子生氣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沒寫功課被家長罵;可能是因為跟同學吵架,忍耐到回家後才爆發;也可能是氣家長沒有幫忙寫作業……不管原因為何,孩子都因此體察到自己的狀態、情緒跟責任。
如果孩子回答「不是」,往往心中對家長還是有情緒,只是沒有勇氣承擔直接說的後果,也可能是孩子發現自己生氣的確不完全是家長的責任。這時家長同樣可以帶著他討論情緒出現的原因。
對於中高年級以上的大多數孩子來說,在衝突中劃定情緒界線是需要慢慢學習的過程;對於家長來說,劃定情緒界線是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時,多了一個理解孩子的角度,以及能夠回應的方法。這方法有助於引導孩子建立情緒界線,也可以樹立家長的威信。而適度的界線,有助於人際關係的品質,擴充心理韌性的資源。
.
以上文字摘錄自
《#心理韌性》
顛覆起跑點迷思,教出有耐挫力、熱情與目的感的孩子
https://cplink.co/OoDZUw3B
親子天下
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ingtw
陳品皓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心理韌性 親子天下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一個缺乏安全堡壘的孩子,看待世界時的心情就類似如此:整個世界令人緊張又焦慮,每個人似乎都不懷好意、難以信任。他們看待這世界的人,總是難以放心的全然信任,感覺似乎在提防著什麼似的。
當一個人內在缺乏充足的安全感,在每段關係中就顯得相當謹慎又擔心,深怕一不小心就會被傷害,於是變得抗拒嘗試、抗拒和別人互動、抗拒與人有深入的交流……不斷透過封閉來保護自己,反而逐漸將世界愈推愈遠。
摘錄自《#心理韌性》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我們在贈書直播中談到記者白心儀勇闖世界各地,她可以說是個在心理上很有韌性的代表。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37435074625978
這次要介紹的書,其實是延續之前的焦慮主題而來。而後天讓一個人容易焦慮的重要因素,就是依附品質。依附品質,又是心理韌性的關鍵構成。
我先用這篇文,把陳心理師的心理韌性架構有個簡要的鋪陳。這可以同時拿來理解自己,以及使用在親子教養領域。
祝願您,能看見過度保護自己,反而可能把愛隔絕在外!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 ... ... ... ... ... ... ... ... ... ... ... ... ... ...
心理韌性的基石
【文/ 陳品皓】
對這世界上的任何生物來說,陽光、空氣、水是三個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對人類這種社群動物來說,人際關係也是生命中必要的條件。我們生活在關係當中,受到關係的滋養、撫育,同時也受到關係的傷害,關係對我們的影響實在太過巨大,以致於生命中的任何事件,幾乎都跟關係有緊密的關聯。
因此我想跟讀者談在家庭之中,人際關係與心理韌性的影響,以及我們可以怎麼培養跟孩子之間的關係,並且建立孩子自己的人際關係。
……
人際關係與心理韌性
多數人談到人際關係,都認為它很重要,因為一個人的人際關係好壞,會影響到他以後的學習甚至職涯發展。至於人際關係還有什麼重要的面向,很少人會想到,原來它跟心理韌性也有密切的關聯。
國內外已有非常多的研究一致指出,不管是兒童、青少年還是成年人,人際關係的品質與好壞,往往是決定心理韌性強度的重要關鍵之一,但人際關係往往也是容易被我們忽略的部分。因為我們常常以為,心理韌性應該是孩子本身的特質,忘記它也受很多外在條件的影響。
為了讓你更清晰心理韌性的輪廓,在這邊請容我稍稍介紹兩個簡單的概念:資產(asset)及資源(resource),這兩個詞在經濟學上有很嚴謹的學術定義,不過我只是借來做簡單的說明,還請別太嚴苛看待。
簡單來說,我們可以把資產看做是一個人擁有的內在能量;資源是一個人擁有的外在能量。這種劃分方式很粗糙,不過有助於我們理解心理韌性的概念。如果用公司來比喻,資產就是這家公司用來生產產品的設備、人力、制度等,而資源就是公司在外面跟別人競爭時所擁有的優勢,像是現金、人脈、合作廠商等,因此公司的資產如果運作得好,就能幫公司賺進更多資源,然後進一步汰舊換新,買來更好的設備、招募更優秀的人才,賺進更多的資源。
現在,我們對資產跟資源有了概念之後,就可以套用在心理韌性了。本書前面幾章介紹的概念,不論是自尊、自我覺察、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納、成長心態等,就像是孩子的內部資產,這些資產愈豐碩,就愈有跟其他人競爭的優勢;而人際關係比較像是一種外部資源,能帶來更多有助於孩子發展的機會。
不過想要有助益的人際資源,孩子的資產也很重要,因為有了好資產,就有機會得到好資源;同樣,優勢的資源也會進一步使資產升級。當然,有些東西既可以是資產,也可以是資源,不過我們就不用嚴格的去區分,最重要的是,我們因此知道心理韌性有內在條件,也會受到外在影響,而內在資產與外在資源彼此又會形成循環。
所以,不管是資產或資源,兩者對心理韌性都有很重要的影響(請見下頁圖示)。這也就是為什麼人際關係很重要。你可能會好奇,人際關係是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韌性呢?這可以從兩大面向來談。
……
人際關係資源的兩大面向
當我們講到人際關係資源時,其實有兩個理解的角度,分別是孩子在家庭中的人際關係,以及家庭以外的人際關係,這兩大面向構成了孩子心理韌性的核心。
■ 安全堡壘:早期家庭中的人際關係
為什麼安全堡壘對孩子是重要的?如果缺乏安全堡壘又會怎樣?可以用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不知道你有沒有逛過鬼屋?園遊會或遊樂園有時候會有鬼屋設施,只要花一點點錢,就可以好好體會嚇破膽的感覺。
一進到漆黑的鬼屋裡,伸手不見五指,身處在詭譎的氣氛中,任何地方彷彿隨時會冒出嚇死人不償命的鬼。在逛鬼屋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心中不斷疑神疑鬼,感覺任何一點動靜,都會出現恐怖的東西,這就是多數人的鬼屋經驗。
當你覺得屋裡都是恐怖的東西時,就隨時處在一種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的狀態,每個東西看起來都很恐怖又嚇人。而一個缺乏安全堡壘的孩子,看待世界時的心情就類似如此:整個世界令人緊張又焦慮,每個人似乎都不懷好意、難以信任。他們看待這世界的人,總是難以放心的全然信任,感覺似乎在提防著什麼似的。
我們不難想像,當一個人內在缺乏充足的安全感,在每段關係中就顯得相當謹慎又擔心,深怕一不小心就會被傷害,於是變得抗拒嘗試、抗拒和別人互動、抗拒與人有深入的交流……不斷透過封閉來保護自己,反而逐漸將世界愈推愈遠。
■ 社會需求:孩子環境中的人際關係
家中的氣氛、教養的風格,以及與家人互動的品質,塑造了孩子的價值觀、情緒核心與行為表現。當孩子開始慢慢擴展自己的生活圈,家庭以外的人際關係也隨之而來。
孩子出現了社會需求,開始跟不同的人來往、學習跟不同的人溝通、見識自己不懂的世界,並且透過跟各式各樣的人互動、相處來認識世界,並且覺察自己。因此,對大部分的孩子來說,學校或安親班就是一個人際修練場。
在修練人際關係的過程中,孩子將會逐步嶄露他的特質、價值觀、情緒與需求,並且透過與同學、朋友的互動往來,滿足被接納、融入好關係的渴望。這些經驗都是孩子日後累積人際關係資源的重要元素。
■ 人際關係,質比量更重要
在人際關係中,很多孩子會陷入「量」跟「質」的迷思,我們大人也會有類似的迷思,像是在乎孩子會不會交朋友,是不是很受歡迎,朋友多不多這種「量」的問題。但事實上我們看孩子的人際關係,只要先掌握到「質」的關鍵就好,也就是孩子有沒有辦法維持一段好品質的人際關係、在每一個階段有沒有辦法與朋友維持長期的關係、有沒有辦法信任別人、獲得別人的信任,在信任的基礎上深入交往,這些都是「質」的指標,至於朋友多不多、受不受歡迎,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
以上文字摘錄自
《#心理韌性》
顛覆起跑點迷思,教出有耐挫力、熱情與目的感的孩子
https://cplink.co/OoDZUw3B
親子天下
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ingtw
陳品皓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心理韌性 親子天下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評價
當父母用錯誤的方式來「愛」子女
只會讓他們學不會愛
購買傳送門: https://cplink.co/yFkVmgl3
欸欸
你沒孩子講什麼親子書啊!?
我拿到書的時候就這種想法
然後我就讀著讀著其實也沒想太多
後來我發現
書中很多情景
其實自己都很有感觸啊
所以我就決定要講這本書啦!
很多例子其實都是取材於身邊發生的事(看來我已到了適婚年齡!?)
才發現原來教養真是一門學問
父母有時一句無心的話
都會影響孩子非常深遠
那今天這本書呢
希望不管你是孩子還是父母
我們都能從中吸取到一些養分
我的付費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LoveVincent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若你有任何建議或是想聽到我說哪本書,歡迎可以寫信給我,或在Instagram上傳訊息給我也可以。

心理韌性 親子天下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評價
臨床心理師陳品皓在輔導青少年的時候,
總是聽見其背後來自大人的質疑:
「現在的年輕人,是不是都受不了挫折?
我們以前都不會這樣啊!」
年輕人,真的如大人所說,是玻璃心、草莓族嗎?
暢銷書作者《人生路引》楊斯棓,
從醫師到講師、再到作家,
經歷了一再跳脫框架、超越自我的歷程,
一路上遭遇過什麼樣的打擊和挫折,才走到今天?
兩位前輩與您分享親身經歷與實務心法,
帶您將未來將會遇到的每一個困難化為養分,
打造強韌的內心,迎向新的挑戰!
-
📍心理韌性 https://cplink.co/OoDZUw3B
📍人生路引 https://cplink.co/ksAg4aWE
-
親子天下官網 http://www.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Shopping http://Shopping.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http://best.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
粉絲頁:
親子天下 http://on.fb.me/1Kkng6j
親子天下Baby http://on.fb.me/1KQQAkP
親子天下悅讀 http://on.fb.me/1Sryt7P
親子天下育兒好物 http://on.fb.me/2dpFvHK
翻轉教育 http://on.fb.me/1QgVd3O
嚴選部落客 http://on.fb.me/1R3XbYD
...................................................................
親子天下官網 http://www.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Shopping http://Shopping.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http://best.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
粉絲頁:
親子天下 http://on.fb.me/1Kkng6j
親子天下Baby http://on.fb.me/1KQQAkP
親子天下悅讀 http://on.fb.me/1Sryt7P
親子天下育兒好物 http://on.fb.me/2dpFvHK
翻轉教育 http://on.fb.me/1QgVd3O
嚴選部落客 http://on.fb.me/1R3XbYD

心理韌性 親子天下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評價
不久前的台大學生輕生事件,揭露了這些高成就孩子不為人知的極大的困難與處境,一直縈繞在家長與老師心中。許多大人都在問:「我們做錯了什麼嗎?」「我們做得還不夠的是什麼?」
在這個時代,孩子面對的是瞬息萬變的世界與未來,他們遇到的人生課題也和上一代的我們有所不同。本集的節目,親子天下執行長何琦瑜特別邀請臨床心理師、新書《心理韌性》的作者陳品皓,來和我們聊聊他的觀察,以及幫助孩子面對各種困難所必備的「心理韌性」。
✅想了解更多,《心理韌性》好評上市 👉https://cplink.co/ney9Qq87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心理韌性 親子天下 在 心理韌性親子天下、韌性城市英文、心理韌性論文在PTT、社群 的八卦
在心理韌性親子天下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wackynoteis也提到《極度韌性》讀後心得:與不完美相處的三種心態掌握建立心理韌性的技巧,坦然面對工作與生活 ... ... <看更多>
心理韌性 親子天下 在 陳品皓X楊斯棓用心理韌性作你的人生路引!|親子天下 的八卦
臨床 心理 師陳品皓在輔導青少年的時候,總是聽見其背後來自大人的質疑:「現在的年輕人,是不是都受不了挫折?我們以前都不會這樣啊!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