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racieofficial
度過這幾天有感⋯
1。博士不代表「我覺得我自己很厲害」
#至少在我身上我從來沒這樣想過
#我直播說過很多次了
#真想叫每個人都去看我的影片
🔗我的黃標頻道 https://youtube.com/channel/UCsc1dZtJfAsWegx-Ri7BElw
2。我很樂意接受指正,有時候是看待事情角度不同、有時候是我真的說錯或口誤、有時候是解讀及表達方式不同,無論是哪一種,在指正過程中的辯論或分享都可以讓我學習。
#我比較想知道我自己錯在哪
#包括你們對我的建議與指正
#這樣才會讓自己更進步_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
#我只在乎自己口中說出的話
#誰厲害誰不厲害我不在乎
#這種東西很主觀
3。護理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範圍很廣的科別,加上我碩博班研究的領域不同,學習到的東西很多;然後我想透過芳療及情緒治療改善個案的問題,所以再學了芳療和接受情緒治療受訓,就只是這樣學的東西多了一點。
#跟到一個非常有內涵而且以身作則的指導教授
#老師教的點點滴滴都在我的學術魂裡
#以身作則 #充實自我 #優雅氣質 #StateTheTruth
4。我從來沒有自稱 #醫師,也沒有自稱 #心理師 或 #情緒治療師,更沒有自稱 #性治療師 或 #性學專家或博士,我就是我, #我是許藍方,許藍方就是許藍方,叫我名字、博士、老師都可以。
#這些稱謂我根本不在乎
#我在乎的是人為何而活而不是為人而活
5。我沒有要涉及任何人的專業領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業,我的專業也是我自己學的知識、做的研究、生活經驗、社會歷練及人格特質所成,誰學不來也拿不走。
#是不是什麼師對我來說不重要
#我覺得重要的是我們說出來的話_所做的行為_展現出來的認知與思維
6。你們知道我是許藍方已經很足夠,我寫錯說錯一樣可以告訴我,我喜歡一起學習成長的感覺,我喜歡討論分享的過程。
#人生真的很短
#我只想花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情
#但不包括持續澄清
7。持續修煉中,我相信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 I will get a present or learn a lesson from these experiences. 更深信人與人之間是有感受的,一個人散發出來的感覺假不了也演不來,只要用心。
G. Hsu
#這裡很漂亮喔
#視野寬闊心境沈靜
#今天好熱我穿毛衣也是很有事
#一週檢討完畢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喜歡黃醫師的朋友快點分享按讚留言唷❤️❤️台灣疫情的最大破口居然是XXX?黃宥嘉火力全開炮轟不戴好口罩的防疫破口!女醫師不忍了公開喊話?!加碼爆卦捷運捕獲野生楊志良 #防疫破口#楊志良#黃宥嘉#危機#新聞挖挖哇 ⭐大炳亡魂感應名嘴嚇破膽► ►https://youtu.be/_LAAqQqx_lQ ...
心理師 喜歡 個案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一個人想要變好,是因為他有被愛的感覺。
你的世界,與他人無關,
你只要去在乎那些在乎你的人就好。
如果要進一步療癒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跟「善待你、在乎你」的人在一起。我們在關係裡受傷,但我們也可以在關係裡把自己療癒回來。
「友善關係」是具有療癒性的。跟善良、充滿善意的人在一起,就會帶給你療癒的力量。人需要愛、需要被善待,這是人性,請認清這一點,不要騙自己。
摘錄自《#情緒治療》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大部分有在關注身心靈領域的朋友,大概對周心理師不陌生。我很喜歡他的生活方式,我很喜歡他寫到跟他媽媽之間的互動,我已經透過他的文章,跟他學習很久很久了……
我很喜歡這本書整合的理論,都是我相當關注的實務應用,我自己也在生活中實踐。然後,能跟自己好好對話,活在愛的感受裡面,真的很溫暖。
祝願您,能試著多在乎那些在乎我們的人!
.
ps. 昨天沒吃到湯圓,心裡隱隱然有些遺憾,今天再試試看,這是我跟自己的約定,不想忘記!
... ... ... ... ... ... ... ... ... ... ... ... ... ... ...
在關係裡受傷,
也在關係裡得到療癒
【文/ 周志建】
有些人的一生,暴力總是如影隨形。
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有些人出生在一個暴力家庭,小時候父母虐待他,但長大以後他所遇到的人,卻一樣也會虐待他,對他暴力相向。
為什麼我們總是吸引有暴力傾向的人來到我們身邊呢?難道這是宿命嗎?
不,請不要相信命運。一旦你相信宿命,你就會被命運給綁架。請相信自己,你才是命運的主人。
這個道理其實是可以解釋的。
從小被虐待會讓我們變得「低自尊」、沒自信,也會讓我們誤以為:「我是不值得被愛的。」(這當然是一種誤解)如果沒有去療癒創傷,「低自尊」會是我們一輩子的心理狀態,造就我們在日後的關係裡「無界線感」:你會一直討好別人,面對權威暴力,你會不懂得保護自己,你會不敢說不、不敢拒絕,於是你的界線就會不斷被侵犯,重複陷入新的暴力關係裡,不斷循環。你的暴力宿命是這樣來的,但它其實不是宿命,那是你自己創造出來的。
我經常提醒個案:雖然你的家庭、父母都不是你可以選擇的,但現在你長大了,「所有的關係」都是你可以選擇的,包括你的婚姻、愛情、友誼、工作。
如果不幸遇到恐怖情人,他跟你父母一樣,忽視你、控制你、批判你、虐待你、甚至打你,不用考慮了,速速遠離為上策。你需要的是一段愛與滋養的關係,還是一種虐待的關係?只要腦袋清楚,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伴侶是可以選擇的,何況是朋友,甚至你的老闆。
如果這個朋友老是批評你、嫌棄你、潑你冷水,這樣的朋友不要也罷,立刻「刪除」,不要猶豫。
如果你的老闆老是挑你毛病,當眾汙辱你,夠了,馬上把他fire掉。只要你有本事,還怕找不到工作嗎?
記住,遠離暴力是愛自己的第一步。愛自己,請不要讓自己再度受傷害。
如果要進一步療癒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跟「善待你、在乎你」的人在一起。我們在關係裡受傷,但我們也可以在關係裡把自己療癒回來。
「友善關係」是具有療癒性的。跟善良、充滿善意的人在一起,就會帶給你療癒的力量。你不需要跟每個人做朋友,也不用在乎別人怎麼看你,你的世界,與他人無關。你只要去在乎那些在乎你的人就好。
活在友善的關係裡,會讓我們感到愉悅、有價值、有自尊並感到快樂。
活在愛的關係裡,會讓你每天帶著微笑起床,面對今天的日子充滿希望與盼望。
人需要愛、需要被善待,這是人性,請認清這一點,不要騙自己。
「一個人想要變好,是因為他有被愛的感覺。」請牢牢記住這句話。
.
以上文字摘錄自
《#情緒治療》
走出創傷,BEST療癒法的諮商實作
圓神書活網 https://bit.ly/03900168
博客來 https://bit.ly/03900168-B
誠 品 https://bit.ly/3fQR1xN
金石堂 https://bit.ly/03900168-K
周志建心理師@best創傷療癒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Chou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https://www.facebook.com/BookLife99/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心理師 喜歡 個案 在 海苔熊 Facebook 八卦
結果我去看《82年生的金智英》了。
老實說在電影院裡面有好幾次我都想要走出去,並不是因為電影不好看,反而就是因為太寫實了、寫實到我很想要在電影院裡面罵人跟翻白眼。然後我覺得很難過,因為如果連一個生理男的我坐在電影院裡面都會如此坐立不安,那麼長期被這些「應該」給捆綁的女性們,每天每天,又是過著怎麼樣的人生?
.
(以下有雷)
每一句台詞都是血淋淋的現實
「如果找不到工作就去找人嫁了吧,女人啊,還是家庭比較重要!」
爸爸說,重點是同樣為女人的婆婆也這樣想⋯⋯
.
「你為什麼就不會保護好自己呢?裙子穿這麼短?」
上1秒才被性騷擾,下1秒就被責罵。關於性騷擾,很多時候被騷擾者反而是被責罵的那一個(心理學上面稱為「責難受害者」)
.
為什麼受傷了,還要被懲罰呢?
.
「白天送小孩去上課的話,下午可以來麵包店打工,工作內容很簡單,就是結帳而已。」
.
同樣是母親過來人的店員對還想要回去工作的金智英說,問題是,這根本不是你想做的事,為什麼先生在小孩出生之後可以繼續做他想做的工作,而你卻要「為了孩子犧牲」打零工呢?
.
「放心吧,結婚以後我也會幫忙的,早點回家,也不能跟朋友喝酒續攤了。」
.
孔劉雖然很帥,不過他完全沒有意識到一件事情,就是「幫忙」這兩個字。為什麼對先生來說家庭的部分叫做「幫忙」?而對太太來說,孩子跟家庭卻是「本分」?
.
最可怕的是,我們把異常當成平常
.
其他還有很多,例如父親只帶了韓國的補藥給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的兒子,但是腦袋裡面卻完全沒有想到真正生病的金智英;當兒子問爸爸「姐姐喜歡吃什麼」的時候,爸爸的回答是「應該是 #紅豆麵包 吧?」結果其實喜歡吃紅豆麵包的是兒子。
.
同一張桌子吃飯,一起生活這麼久,竟然連自己女兒喜歡吃的是 #奶油麵包 都不知道,看起來很稀鬆平常——但更可怕的是,我們竟然都習以為常。
.
男性不知不覺隱約用上一代的方式來「觀看和對待」女性,而女性不知不覺接受這樣的對待,並且把它合理化,然後和男性站在同一邊,去要求下一代的女性。這就是周慕姿諮商心理師在《他們都說妳應該》裡面談到的「弱弱相殘」的模式。當然,有些女生會反抗,但是卻像影片當中一樣,會被罵「不像是個女生的樣子」。大家都活在 「應該」的綑綁當中:
.
-對於女性來說的捆綁是:要乖、要聽話、要幫媽媽的忙、要學會保護自己、要替別人著想、要以家庭為重⋯⋯
-對男性來說的捆綁是:不可以哭、要堅強、男人要有肩膀、要有事業心、要以工作為重。
.
這個看起來好像不錯的「角色分工」,實際上卻抹滅了一個人「自我實現」的自主性(autonomy)[5]。
.
我曾經遇過非常多「被應該捆綁的金智英們」,每次我問她們:「妳真正想要做的是什麼」的時候,她們的回答都是「不知道」,或者是「我連想都不敢想」。
.
那時候我總是會覺得很奇怪,為何她們都不願意為自己的人生打算,直到學了一些性別課程,才發現原來社會的氛圍是——許多女人沒有自己的名字,她們的名字只有媽媽、女兒、媳婦、妻子。有些人很滿意這個角色,但也有一些人因為被迫活在這些角色之下,所以很難活出自己。
.
然後我更沒有考慮到,當一個女性個案坐在男性諮商師的前面,諮商師跟她說:「妳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啊!」,她的感覺應該是五味雜陳的吧⋯⋯
.
「當一個人已經很久都活在『應該』的陰影下面,想著別人會怎麼想、其他人會怎麼說,很容易會把自己的人生,活成別人喜歡的形狀,然後逐漸的忘記自己的渴望、忘記自己的想要、忘記自己的喜歡,最後,可能連自己也忘記了。」前陣子我被督導的時候,老師跟我說。
.
我覺得《82年生的金智英》這部片剛好是一個開始,因為它在社群上被廣泛的討論、我們也開始重新檢核和注意到自己的生活。
或許5年、10年的以後,我們有機會可以告別這種傳統,每一個人,都可以活成那個真正想要的自我。
#精彩的參考閱讀書籍
#請看原文 鍵盤大檸檬 #海苔熊專欄
https://www.ettoday.net/dalemon/editor-news/249
心理師 喜歡 個案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評價
喜歡黃醫師的朋友快點分享按讚留言唷❤️❤️台灣疫情的最大破口居然是XXX?黃宥嘉火力全開炮轟不戴好口罩的防疫破口!女醫師不忍了公開喊話?!加碼爆卦捷運捕獲野生楊志良
#防疫破口#楊志良#黃宥嘉#危機#新聞挖挖哇
⭐大炳亡魂感應名嘴嚇破膽► ►https://youtu.be/_LAAqQqx_lQ
⭐天命難為女總統!2021蔡英文最大危機► ►https://youtu.be/ZzCx8THDmQ8
⭐新垣結衣閃婚藏愛情密碼!► ►https://youtu.be/VI9RctB6-Ec
⭐16年婚姻還有恨?單親爸一夜被前妻拋棄!► ►ttps://youtu.be/tKkw5C0Zims
⭐心理師淚灑攝影棚!要女兒放棄繼承?功成名就錯了嗎?► ►https://youtu.be/wEoSrZMPPhU
⭐防疫隔離保命三招!名嘴王瑞德掉下火神的眼淚!
► ►https://youtu.be/_ulXUL_ktXo
⭐台灣疫情壓不住!本土感染擴散何時緩解?
► ►https://youtu.be/FrGZFjeTNA8
⭐確診爆增不用怕?洪素卿坦言台灣防疫真相
► ►https://youtu.be/zS30v387I8I
⭐獅子王癱瘓全台?篩檢最大感染源揭開
► ►https://youtu.be/iqb_rSSfHaY
⭐AZ疫苗真實副作用?節目現身說法接種反應
► ►https://youtu.be/vA5MU9PyWgo
⭐許聖梅血崩罹癌?醫師震撼宣判太離譜
► ►https://youtu.be/SmQc1Xnoqp0
【分段重點】
00:00 黃宥嘉火力全開砲轟防疫破口
00:40 黃宥嘉談台灣防疫
02:35 在外面如何對抗病毒防疫
05:18 面對疫情怎麼調適?
06:08 黃宥嘉活逮台灣防疫破口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心理師 喜歡 個案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關心「親密關係」看這裡~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WhUGYRH7MogudldI0jtC9Qaq3mh1VD3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嘉玲的新書看這裡喔~《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
博客來 https://bit.ly/2PeJwG6
誠品 https://bit.ly/2PQePnx
金石堂 https://bit.ly/2R8ZwGF
三民 https://bit.ly/2CyRjYq
讀冊 https://bit.ly/2Sd8rIt
MOMO https://bit.ly/2CCPs4G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19.04.14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545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生活裡或職場上,你有沒有被情緒勒索的經驗?明明心裡不願意,但又必須配合對方的要求?似乎沒有辦法Say No。
我講兩個你一定聽過的例子喔。原本相處還不錯的朋友,在對方談了個戀愛之後,他變得不再跟大家來往。
以前呢,大家都一起吃飯、聯絡感情,可是他現在常常苦著一張臉對你說:「我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為了我跟家裡鬧翻,他說自己喔,為了我犧牲這麼大,要我下班之後就回去陪他,所以我不能跟你們出去…」
或者是一些職業婦女,在談到對小朋友的教養,她就會很困擾的說:「我是個媽媽,因為工作沒有辦法陪孩子,所以孩子只要一哭,說要買玩具,我就沒辦法拒絕…」
你有沒有想過,他們明明不開心,但卻沒有辦法「拒絕」。聽出來了沒有?這兩個例子,他們的共通點,都是被「罪惡感」綁架了!
在我繼續講之前喔,其實我們思考一下,「罪惡感」難道是一件壞事嗎?其實它不是,相反的「罪惡感」它是幫助我們,區分好人或壞人的一個指標。
一般我們來說喔,在普通的概念裡面,壞人因為他沒有罪惡感。所以他做犯法的事情,他心裡不會有負擔;所以他對於造成別人的困擾、社會不安的這件事情,他沒有內在的自我阻止的這樣的功能。
可是好人就相反。所以我們知道「罪惡感」可以幫助一個社會的運作。可是如果放到人際關係裡面,如果你為了當好人,而讓罪惡感無限漫延,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呢?
如果我們撇除道德,「罪惡感」的另外一個側面,就是我們太在乎別人的評價,我們不想讓別人失望,所以呢,只好讓自己失望啊!
如果是在愛情裡面的關係,你交往的對象是那種整天抱怨,而你因為這樣的罪惡感,總覺得先提分手就是個負心漢,或者是就是一個無情的人、拋棄了對方。
你開始這樣想的時候,其實不用等到結婚,你的愛情就已經躺到棺材裡了。而且這段關係,早晚會讓你爆炸的。
其實呢,「罪惡感」不是天生的,它而是後天學習來的一個觀念。所以,如果我們不想要被「罪惡感」綁架,我們就要知道這裡面的關鍵在哪裡。
說文解字一下,我們先把「罪惡感」三個字,拆開來理解。
先談「罪」,「罪」之所以成立,是為了某個組識,或者是團體可以順利的運作,而制定了一套法律或者是規則。那只要違反的人,就會被「定罪」,它的目的是讓人感覺到畏懼。
而「惡」呢,是依照剛剛的「罪」的這個規範,或者是法律,有了好壞之分。如果違反了,就會覺得自己是不好的、就是一個惡人。
那「感」呢,是一種心理上的情緒狀態。
當你理解「罪惡感」之後喔,那現在的問題來了,是誰規定先提出分手的人,就是負心漢?是誰說職業婦女就不能以事業為重,否則呢,她就不能成為一個好太太、好媽媽?
這就像過去的黑奴政策、女性沒有投票權。這些不合理,而且不合時宜的價值觀,但是一直到現在,卻深深的影響著我們,你覺得這合理嗎?
現在一個人要告訴你,女人沒辦法參政,你會不會覺得他腦袋有問題?可是當我們對人際,或者在我們的關係裡面的某些罪惡感綁住;我們卻很少去檢查,那是不是自己腦袋有問題,或者是這些觀念有沒有調整的必要?
其實我們人喔,也因為感受的到「罪惡感」,但是卻感受不到過時價值觀,帶給我們的這種束縛,所以會讓我們這麼辛苦。
就像是喔,職業婦女她不敢對孩子提出必要的要求,是因為她內心認為,女人就要為家庭犧牲自己。而自己選擇了工作,好像自己是個不是太合格的女人,或者是媽媽,感覺到對孩子的虧欠。
所以,當她被「罪惡感」綁架的時候,她就不敢適當的管教自己的孩子,跟孩子的關係,就只能朝向一個可能是一種很扭曲、很不健康的方向發展。
事實上呢,這樣的捆綁跟束縛,不止是對女性,其實對男性也是一樣。就像有些爸爸,因為忙於工作,沒有辦法陪伴孩子。所以,只要孩子一開口他就買禮物、他就買玩具。
因為他不願意看到孩子不開心,這也是他內心的罪惡感,讓他去覺得哦~我好像一定要做這樣的補償的動作。
所以囉,當我們理解到這一層,那要怎麼擺脫「罪惡感」的束縛?作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問自己喔,為什麼我需要覺得自己有罪?這個罪到底是怎麼來的?一定要這樣想嗎?
你只有想通了這一點,重新改寫自己的信念,你的罪惡感才會消失。
也就是說,熱愛工作的職業婦女,不是透過滿足孩子,或者是辭掉工作,這種二選一,來處理「罪惡感」。
你可以換個想法,一個好媽媽,不等於要無時無刻的陪伴孩子,而是要做孩子的好榜樣,這樣才是一個好媽媽。
也就是說,妳自己追求夢想,妳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妳是不是為孩子,就起了一個很重要的示範?
所以,你可以在工作上有所表現,而且回到家之後,也能夠對小孩有所要求。這樣子才是一個健康、而且是相互滋養,能夠前進的關係。
它不是二選一,它不是二分法,它是一示範我活出什麼樣子?我讓你孩子看到,於是呢,我除了要求我自己之外,我也可以要求我的孩子。
所以,如果你知道喔,「信念」是罪惡感的源頭,那你更加要知道的就是,這樣子不自覺的信念,很有可能變成一種「控制」跟「被控制」的武器。
就像是現在,很多年輕朋友的困擾。很多年輕朋友,因為買房子不容易,所以在投入職場之後,依然跟父母親同住,所以就很難拒絕父母親的規定。
比如說,父母親要你下班就要早點回家,不要太常跟朋友出去玩,或者是他們希望你沒事不要亂跑,不管買任何東西,或者上任何課程都是浪費錢。
那好不容易有了穩定的工作,就要趕快成家、生小孩。如果年輕人不聽話,就說他們自私、不孝,讓孩子充滿「罪惡感」。
那基本上呢,子女應該要孝順父母,這概念一點錯都沒有。只是我們必須知道,這樣的「應該」啊,是在什麼樣的背景底下成立的?而不是讓原本的善意,扭曲成對子女成長的一種負擔跟妨礙。
該讓子女長大、放手,是不是就要放手呢?人都應該要有「罪惡感」,但人也有基本的需求。我們都要避免因為罪惡感,而不斷的用美麗的謊言來合理化,用麻痹自己的方式,留在一個不健康的關係裡。
你想想看這樣長久下去,關係裡面最重要的關鍵叫做愛,它還能剩下多少?
所以,如果你的生活裡面,也有因為罪惡感,讓你覺得動彈不得、而又讓你覺得不斷消耗…不管消耗自己的時間、消耗自己的情緒、消耗自己的能量。
當你卡在這種關係裡的時候,我很推薦你可以讀讀這本《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這是我的伴侶,諮商心理師楊嘉玲老師,在2018年出版的一本書喔。
在這本書裡面,我們會用很多實際的案例,讓你體會怎麼樣改寫自己「罪惡感」的信念?
而且還會幫助你看見,一而再、再而三的利用「罪惡感」來操弄你的人,事實上在癱瘓你的行動跟思考的能力,這樣的一個事實,讓你繼續的留在一個不健康的關係裡。
所以,如果你也很想要處理,這樣子令人困擾、又挫折的關係,想要有一個清爽人生,那你千萬不要錯過這一本書。其實人生說到底,你永遠可以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
這一本書相關的購買連結,在我們影片說明裡面都有,我很相信你在讀完之後,你會更瞭解「罪惡感」它的全貌。
怎麼樣控制你、怎麼樣困住你,你會知道關係可以怎麼調整,才能夠讓自己跟別人都舒服;不會因為情感的過份牽絆,讓彼此越活越不開心。
很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除了今天談到的《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這一本書,希望你繼續支持之外。
我們近期也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這一門線上課程,叫做《時間駕訓班》。因為是透過線上的學習,所以很方便你不管在任何的時空、地點,或者是狀態,而且只需要用聽的。
那我本身是一個心理學家,這麼多年這樣下來,結合了很多心理學的理論跟實務,最重要一點是自己的實踐。
因為很多人很好奇哦,我本身是個老闆,心理學家,我還要做很多的個案教練、「一天聽一點」…等等這麼多事。可是似乎看我的整個生活品質,又能夠維持得很好,而且還活的還蠻游刃有餘的。
那到底我怎麼做到的?其實不是我有三頭六臂,也不是我天賦異稟,我只是回到大腦運作的核心關鍵,而開啓了效率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所以我相信這一門線上課程,可以幫助你回到最根本的核心;不僅是讓你建立起正確的觀念,還能夠讓你掌握一些必要提升自己效率的工具。
很希望能夠跟你一起前進,歡迎你的加入,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心理師 喜歡 個案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20/01/04 開課(僅剩四位名額)
讓你長出享受「愛」的體質,迎接你想要的親密關係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1/17(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過去在業務單位待過很長的一段時間,業務單位在某一些結算日之後喔,都會有一些「激勵」跟「表揚大會」。
然而這些「激勵」跟「表揚大會」當中,都有一個橋段叫做「目標設定」;也就是我們要對眾人,大聲的說出自己接下來的目標。
理論上來說,當我們許下了公眾的承諾之後,會激勵自己更勇往直前、更負責任對自己的承諾;但是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其實就有心理學家叫做「彼得.哥維哲」,他懷疑這件事;於是他設計了一個很有趣的題目。
透過這個題目的實驗來看看,當我們向他人公開自己的目標的時候,會幫助自己更容易達成嗎?
他和他的同事喔,就找了一群大學生進行四個不同的實驗。其中一個實驗,找了心理系的大學生,先讓他們填寫一些問卷。
內容是包含「是否有意願成為一位臨床心理師」?還有自己的意願有多高?
其次呢,再問他們「去觀看治療現場的影片,來學習關於治療的技巧」這個意願,到底有多高?
而在裡面呢,有一部分的學生,他的意願會被實驗者看過;而另外一部分,是沒有人知道他們寫下來的意願到底有多高?
接著呢,請他們看一部大概40分鐘的治療影片,過程當中需要注意治療者,跟個案的眼神接觸情況,並且把他們記錄下來;而他們可以自行決定,要看這一段影片看多久。
按照道理來說喔,那些希望成為臨床心理師,而且動機很高的人,應該有比較高的意願,來觀看影片來學習。
這樣的狀況跟他們自己的目標,是否有被別人知道並不相關。但是研究結果就發現,那些「目標沒有公開」的那一群人,他們平均看了39分鐘的治療影片。
這一段影片全長也才40分鐘哦,幾乎他們看完了所有的內容。但是那些「目標已經被大家知道」的那一群人,卻只看了27分鐘,足足少了11分鐘多。
而在其他的實驗裡面也發現,當我們的目標讓其他人知道的那些參與者,在不同的任務完成度,都明顯的比較差,而且比較容易放棄。
反而是沒有把目標說出來的那些人,實際完成的比例會高出許多。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理論上有大家的監督,不是應該會比較認真嗎?
所以呢,這個研究者「哥維哲」喔,他就認為一旦當我們把目標說出來之後,就很容易在同時,得到他人的讚賞或者是回饋;這時候會獲得一種滿足感,彷彿目標已經快要完成了。
而這樣的讚賞跟回饋,原本應該是要在目標真正完成的時候才獲得;而且回到人性,我們也正因為有這樣的獎酬,而持續努力著。
但是一旦我們把目標說出來之後,等於提早得到滿足、提早兌現了這個獎酬,因而消減了持續努力的動力。
所以我想這樣的實驗結果,應該是讓你腦洞大開吧!跟你原本想的,真的不一樣!
這就讓我回想到,當年我在業務單位裡面,每一次在「目標設定」的時候,站在台上,對著所有人喊出自己的目標,你就會得到如雷的掌聲;然後就有很多人覺得你好棒!不管在語言上、眼神上,各方面的環境氛圍。
所以我想這樣子太早得到的爽感,也就是能夠去說明,為什麼業務單位在目標設定完之後,幾乎多數的人都不會達成?說白了都是喊爽的!
那麼回到你身上,當你聽到這裡,你有沒有一些目標呢?你該用什麼方式,讓它完成呢?
或許關鍵不在於你是否有進行公眾的承諾,關鍵在於你是否知道自己的心智是怎麼運作的;並且怎麼樣幫自己優化出,最有效率的達成方法?
那關於這方面的學習,我很鼓勵你,可以參與我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這一門課呢,會回到心智運作的本質,幫助你找到去優化自己的時間使用,跟效率提升的方法。
從這一門課推出到現在,已經有很多朋友得到了很大的前進,也期盼你能夠加入學習,幫助自己完成你生命當中,想完成的任何事情。
那麼今天的內容就可以分享到這裡,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心理師 喜歡 個案 在 困擾好像喜歡上心理師了,怎麼辦? - Dcard 的八卦
患有情緒相關疾病許多年,目前還是學生,一直都有在醫院看精神科、拿藥,這部分都很穩定,沒有問題。但是上一段諮商關係,歷時一年半,對方是一位快四 ... ... <看更多>
心理師 喜歡 個案 在 [Talk] 諮商經驗及心情抒發- 看板PS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先說,是因為a大,讓我這個大懶人好好地把內心感受化為文章,雖然a大有時候讓我覺得他的文令我招架不住(無奈的笑
························································
在最低潮內心髒話連連罵著精神科醫師時,腦中曾經很快的閃過「我要幫助跟我現在遇到一樣困境的人」,這個念頭在當時甚至強到壓過了其他情緒及念頭,包括恨、包括想死,不知道為什麼腦中就只有那個念頭,所以我開始做紀錄,希望有人看到我的文章會有點幫助。
在低潮期間,我接收到很多人的善意、接納、愛...,我想將這份其他人給我的禮物傳出去,所以我開始偶爾在板上留言回文。
我不知道別人寫一篇文要多久,我只知道自己要花很多時間才能完成一篇文,常常還沒寫完就累得可以睡著。為什麼這麼累還要寫文?因為這樣我能趁機整理思緒,也可能寫著寫著就想明白一些事啊,多好。
看了過四個精神科醫師,其中一位精神科醫師有轉介一次臨床心理師做衡鑑,自己找了一個諮商心理師,目前斷斷續續與諮商心理師合作。刻意遠離(是逃離)職場一年多。與伴侶分手幾個月,偶爾還是會想著想著就哭。
「愛心不是無止盡的寬容
耐心不是無限期的等待」
—甄健《神鬼高校》
看到這句話當下想到心理師跟那時的伴侶,我想他們總有一天還是會離開。
後來伴侶果然離開了。
現在只剩下心理師了,我想有一天心理師也會離開的。
心理師說,我對伴侶做的事是Emotional abuse,如果長期被這樣對待的人,還不離開就要懷疑那個人是否有問題了。重點是我為什麼要這樣啊??
雖然還有家人、還有像朋友的人,但是他們都不是我能夠敞開心扉,無所不談的人。
我能無所不談的只有離開了的伴侶及心理師。
我認為個案及心理師本就不平等,因為個案就是要捧著錢去求助心理師的弱勢的一方、個案就是將心理師當成救命那根稻草,又怎麼會是平等的關係呢?一開始個案(就是我)就將自己放在相對低的位置了。
身為個案我怎麼知道心理師是救我的草還是壓死我的最後重量?
當個案的我把所有希望擺在心理師身上,渴望心理師能救贖我,可是想的跟實際的不一樣,最後能依靠的還是自己。
不只心理師要相信個案離開諮商環境,有能力在現實生活中生存;個案自己也要這樣相信自己。
我想心理師能做的是在當次諮商時,根據以往經驗看見個案是否在這次離開諮商環境就會尋死、就會去傷害他人,適時的做出因應,可能是通報,可能是延長時間,等待個案情緒過去。這是我遇到的心理師處理的方式,但心理師說要通報是會先跟我討論的(雖然我當下都會覺得被威脅了很不爽),目前還沒被通報過。我不清楚實際上心理師的原意是否是我所想的這樣,或是只是單純嚇唬我要通報。
關於通報,也是很難的抉擇,有可能通報後,與個案建立起的信任關係,就這樣沒了,還影響了個案日後諮商意願,不管是否換了心理師都一樣,個案好不容易有一個自己能信任的人,漸漸的堆疊信任關係,卸下心防將自己交付給對方,結果對方就這麼破壞了。
個案(就是我)對心理師很寬容的,好啦!心理師對個案也超級無敵寬容。心理師說我的狀況要每週一次諮商,可我卻希望能一個月一次。
每次有需要了,心理師都能盡快幫我排時間。雖然有時候心理師會遲到或忘記,會在諮商時吃東西(心理師都會先問過我,我覺得無妨,但我好容易分心,我是吃貨啊,吸口水),但我有時候(很常好嗎)也會拖到心理師的時間。
我提過死,印象中只有一次心理師說要通報,嗯~~~我承認那次我的表達方式有問題。
我很清楚自己雖有想死的念頭,卻也有無論活得再怎麼痛苦也要活著的聲音存在。
我沒有對心理師承諾過永遠不會尋死,但是我知道心理師在,我的情緒會穩定很多,還有我不想讓心理師擔心,也擔心如果我死了,心理師會難過、有陰影,雖然我總是告訴自己,心理師不會因為我難過,因為心理師不會在乎我。
好像談論這個議題時吧,心理師說,兩個人相處會有感情,如果你真的怎麼樣,我不會難過嗎?我忘了是心裡想還是有說出口,我怎麼知道你會不會難過。可是心理師說那句話時,我的心揪了一下,有開心有難過,雖然沒有正面回應,但這是第一次有人這樣對我說,說我的死亡會讓他難過(我自己腦補他那樣說的意思是他會難過)。
有時候我覺得心理師像泥鰍,總用問題回應我的問題,雖然可以促進我思考覺察,但就是不爽問題沒有被正面回應。痾~~~是說我問的沒有被回應的問題好像幾乎是心理師的私事。
心理師不只一次要我將焦點轉回我自己,我想諮商在處理的果然是書上說的那樣,必須讓個案討論的議題聚焦在個案自己身上。
我喜歡心理師,有點崇拜加上一些迷戀加上一些心疼,我想跟心理師在一起,靠近心理師是因為喜歡,當初找心理師時,我寫給他的信是最長的。
猶記得第一次見面,我就被嚇得後退,心理師渾身散發著生人勿近的氣息,還跟當時的伴侶說心理師不是我的菜,當然,這話,我也照搬告訴心理師,只是...我忘了,愈強愈厲害的,對我愈有吸引力,愈得不到的,愈想抓住。但也因為想得到的執念,反而形成我因為不服輸在沒有諮商那段時間躺在床上奄奄一息想著各式各樣死法的同時,卻堅持看書找資料、上網找資料、參加講座、小型分享會...,就只為了他馬的要證明自己沒有心理師也可以,然後那段時間帶著對心理師的恨,證明了我自己也可以。
後來我因為時間又到了,開始在熟睡時會忽然驚醒,才又去找心理師。
說真的,除了不能在一起、不能有任何肢體上的接觸,心理師沒有讓我失望,至少在我最重要的信任議題上,心理師做到了讓我願意試著信任他、依賴他。
那天,我說,我要放手了,可是怎麼可能說放就放,大便都可能不順了。其實那天很絕望,我說放手,除了想著不要再跟心理師有交集,另一層含義是連自己的生命也想放棄了,我不清楚心理師怎麼察覺到的,但是那天我提到死,心理師很快的有反應,說要通報。以前我提死的時候,感覺心理師都還好,就算我把死亡計畫描述的很清楚,心理師也沒什麼反應。
如果不是過不去了,誰會選擇自殺?
怎麼可能不喜歡,我在諮商前就喜歡了;我也實實在在的心疼心理師。
喜歡心理師是我堅持諮商的原因之一?或全部?,也是我逃避諮商的原因之一?或全部?
有時候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要諮商,不知道要說什麼,心理師說,感覺你不是來諮商,你只是要見見我。心理師說的沒錯,這也是我曾經一遍遍地跟心理師說過的話。
我想他了,想見他,想跟他說話,所以我又出現了。
我知道自己是那種,只有為了自己才會做點什麼的人,我做什麼都是有目的的,是為了自己做的。
所以見心理師,或許只是不想要心理師忘記我。為什麼不要心理師遺忘?因為我還在意著他、喜歡著他。因為他無條件接納我,因為他讓我知道自己不會隨意被遺棄,因為他讓我重新建立信任關係。
我喜歡看他笑,很好看;喜歡看他生氣,很可愛。雖然他生氣會讓我害怕被遺棄,可是就忍不住心軟軟的,好想撲上去,啾他。感覺我沒有下限,想到什麼就跟心理師說什麼,根本是臉皮比牆厚。我會跟心理師表達自己對他的感受,喜歡到想撲倒、恨到要殺他,重點是自己有直接對心理師說出內心想法感受,重點是心理師沒有閃躲並且好好地跟個案(我本人)探討背後原因。
不管是因為惹心理師生氣後害怕被遺棄、想到什麼說什麼、還是諮商時讓心理師說出我只是要去見他,對我來說都是學習機會。心理師的有無反應,我都會產生不一樣的解讀。不過,還好,現在我有疑問且記得的話,大都會直接問心理師,因為我再怎麼猜也只是我猜,心裡會一直記得;但我鼓起勇氣問了,就有機會得到真正的答案,就算沒有也沒關係,因為這時記得的是良好的互動經驗,而不是自己猜來猜去腦補的怪東西。
我的做法是內心有任何想法或是對心理師有任何想法,就說出來。可我並不是一開始就能這樣的,是跟心理師慢慢磨合出來的,因為我知道我說了,心理師不會批判、不會用道德、不會用其他原因限制我,他是會好好地跟我探討的,也不會催促要我立即有答案。
剛開始諮商時,總覺得哪都不對,或許那是兩個彼此不熟的人剛開始會有的磨合期吧!再後面一點,因為對人的不信任,我開始盧知後同意書。知後同意書衍伸的議題,除了信任還有讓我知道心理師並非只是沒有目的的一股腦就跟個案諮商或說心理師更傾向保護自己的作法。
因為在個案(我)不同意有自殺意圖時被通報,表示我不認同知後同意的內容,我就不該簽名,當然也就不會開始諮商。讓我有一種心理師會先選擇對自己有益的,而不是先抓住溺水的個案。這個疙瘩隨著信任加深,我才知道自己在意被通報的點是什麼,還是那個擔心被遺棄的情緒。
在諮商中,我很清楚對心理師的喜歡是助力,但也是阻力,但是不妨礙我利用這個助力讓自己更積極、更快速成長,雖然過程中常常會變成阻力,因為焦點在喜歡心理師,眼中只看到心理師,忘了前進。
又一次忘了討論什麼,記憶力不是很好啊我,心理師忍無可忍的回我,「心理師也是人,不是神」
好吧!我知道,我自己也說過,「心理師是人,不是神;醫師開的是藥,不是仙丹」,可是我是奇怪的人,明明知道的事,卻要等心理師說出來才不再盧小小。或許我只是想要再更靠近心理師一點吧!或許我只是想要心理師承認他也有所限制有所不能吧!
個案(我本人)會將日常人際關係還有行為模式帶進諮商裡。因為有心理師提醒,我更有機會看見自己在關係裡做了什麼,每一次諮商都是更了解自己的機會。
昨天晚上睡著了分隔線
實際上心理師的陪伴只在諮商時那短短的時間裡,但我不否認心理師的陪伴會往外延伸到諮商外的生活裡。學習模仿他人是我的行為模式,我會學習模仿心理師的個人特質、對待我的方式,應用到我的生活上、用心理師對待我的方式對待自己。
會有不平等的感受可能也是自己將心理師想成萬能的、對心理師賦予過高期望。
嗯~~~心理師說,一開始諮商我給他的感覺是在找伴侶,雖然不想承認,但我真的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去見他。
心理師說,剛開始諮商,他見到我的感覺是,我對人有很多的害怕。心理師說,剛開始諮商,看到我雖然在笑,但是那個笑容跟真實情緒不一樣。比如說講到很難過的事,我會笑。
後來,我慢慢信任心理師了
後來,我會哭了
後來,我會生氣了
後來,我罵心理師混蛋、討厭鬼,但我還是喜歡心理師,對,我學到對一個人同時有喜歡跟討厭的情緒是很平常的事
後來,我就這樣反覆的經歷著痛苦
我知道心理師很好,但也知道他有所不足
我知道心理師很好,但是找他諮商,就只能是這樣的關係,我不只一次問自己,如果重來,知道開始諮商就不能有其他關係,還會選擇由他諮商嗎?我從沒給過自己答案。
那天,我聽到制式外的回答,很開心也很難過,一直以來心理師就是滑不溜丟的泥鰍,對我來說,以他個人的私人立場直接拒絕,相較於用心理師跟個案不能有其他關係的說法拒絕,對我更有殺傷力,更讓我信服,我等了兩年多才等到,或是說,兩年後我才願意承認不管是不是諮商關係,我們都不可能的事實。但,我還是喜歡,我是先喜歡這個人,再喜歡心理師的身份,但這個人跟心理師的身份是不可劃分的。
我知道跟人的關係是我最需要處理的議題,我一直知道。
如果重來,我一樣不知道要怎麼選擇,但我知道,選擇跟現在的心理師合作,我不後悔,在我承認不能有想要的交往關係前,我就不後悔,我很慶幸自己沒有因為剛開始磨合的不適就放棄再給自己跟諮商師機會;我很慶幸自己是先喜歡這個人才開始諮商,因為我是利用自己對心理師的喜歡才堅持、努力、改變的,在這裡我抓住自己的,嗯~特質,讓自己堅持、改變,呵呵。
我說移情不單單只有移情,
我說先對一個人有感情才會移情。
我還沒想到要怎麼稱呼這樣的情感,心理師說,那先稱呼為特殊的情感吧!我笑著說好。
後來有一次心理師問我,你對我的特殊的情感,是否...(好,我就是忘記心理師說什麼了)
我怎麼回答的呢?印象中,我對特殊情感促成我的堅持跟進步是肯定的,我自己的確利用自己這個特質在堅持跟進步。可是連自己都這樣利用自己,不覺得太殘忍嗎?我以前真沒想過,還好現在想到了。
以後可以好好地想想
諮商或許不如想像中美好,每種需求會有相應而生的職業,諮商的出現,也只是人們需要罷了。如果只是因為擔心自己去諮商是軟弱的表現而害怕去諮商、如果只是因為擔心在諮商中、諮商後會受到傷害而不願意去諮商,那麼就也沒機會體會到諮商這趟神奇旅行。
雖然知道心理師是人,有所限制及不足,但我只希望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師面對個案時,能夠不要有權威的優越感,不要讓我感受到自己是隨時能被遺棄的,不要讓我感受到自己會被冠上污名、不要讓我時刻感受到可能會被專業人員用專業誣蔑的恐懼。
「需求不是軟弱,需求就是需求。」
—《Concussion》 《震盪效應》
選擇心理師很重要,跟選爹娘一樣重要吧!我在諮商中會講髒話、忽然有個想撲上去抱他親他的念頭會羞澀一下,然後厚臉皮的跟他說,他始終很淡定,眉頭都沒皺一下,痾,雖然有時候我覺得他是狀況外才沒反應,可有時候我又覺得他很專注。
合作到現在40幾次了,有時候一週一次,有時候一個月一次,我經常會中斷幾個月才又出現,每次時間的長短不一定,還曾有因為我上夜班諮商師配合凌晨談的經驗,我知道就算知道諮商師是夜貓子,他也沒必要配合我這奇怪的時間,所以我很感謝他願意配合。
我一點也沒有要說諮商都只有好的一面的意思,我認為跟諮商師合作這麼久了我還是小刺蝟,苗頭不對,渾身的刺就會立起來,但是諮商師只要溫和的說某些話,我的刺就會順服下來。簡言之,就是我還不完全信任諮商師,就算我喜歡他,我也沒有完全把自己交付給他。
我的心理師很好,因為我喜歡他,所以認為他是最棒的心理師;我的心理師很好,因為他就是一位非常好的心理師,至少他真的有陪伴我走過黑暗期。
我討厭心理師,因為我喜歡他,可是不能跟他在一起;我討厭心理師,因為見到他不是要談戀愛,而是要被迫探索挖掘傷口,回到生活還是自己在面對。
我個人認為換心理師並不是說換就能換的。就算只是剛開始談幾次就要換心理師也有難處,像我,是因為喜歡這個人才找他諮商,但是因為我沒有自信又有分離議題,所以如果很快要換心理師,我會懷疑自己的識人能力,也會加深「每個人都會離開我」這個認知,雖然是我選擇要換心理師,心理師基於尊重,同意個案(我本人)的選擇,但也會讓個案(我)加深「每個人都會離開我」的認知。
如果談了很久要換心理師的難處,等於一切要重來,要重新跟另一個心理師磨合又不知道可不可以。
更不順的是換了好幾個心理師還一樣吧!這感受一定會糟透了!
身為個案,我只能希望政府篩選心理師前後的考核足夠嚴謹,不是考過發了證照就不管了,對於心理師公會能有另外的機關監管。
我不認為某些人說心理師不好是特例,我相信個案因為對心理師有移情作用,會對心理師比對其他人有更多的寬容,當然也因為移情作用,對心理師的不諒解也會更深。
不能都只想聽到說心理師多好多好的部分,也要有足夠的心胸接受心理師的確就是有不好的地方。
想推廣諮商,只一昧提到好的,正向的,卻無法容忍他人一直提到不好的,是什麼原因讓某些人看到說諮商不好就噓?或是剛開始好像都還可以接受,但是同一個人一直說同一件事,最後變得很多人都覺得是那個人的問題,不是諮商師的問題?
不要忘了,諮商師也是人,只是受過訓練。但受過訓練,取得證照,執業多年、甚至有的出書上節目粉絲多就代表他有一直成長嗎?我相信收入有一直成長啦,但是個人諮商涵養呢?
雖然我講的生氣,但我真的很好奇,是否所有的心理師都是合格的心理師?我的合格是,在跟個案的諮商關係上。
永遠不要急於否定自己
永遠不要急於否定他人
放鬆、放寬心能夠看得更廣、更多也更深
—
可能我夠幸運,除了心理師以外遇到很多人願意接納我這沒來得及長大的性子,任我隨著性子說我喜歡你,可以抱你嗎或是我好愛你之類的;可能我夠樂觀、忘性夠大,遇到不喜歡這樣的我的人,能放水流,或是我只是忽略自己的不開心。
—
時間很快,一眨眼五年、十年就過了;人生很短,可能只活五年、十年;人生無常,可能再也沒有下一個五年、十年。
唯一能做的就是活著的時候,就活著,講什麼東西=.=
就是活著不管要怎麼活都好啊,休息,有何不可?那是自己的人生,不影響別人就好
休息是為了休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0.78.8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SY/M.1508380016.A.4B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