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週提醒:我只要我覺得 】
#水星進巨蟹 ,就在週一7/12凌晨四點。
諸星過巨蟹的順序,彷彿有特別含意一樣,從4/23起先以衝擊型態出現(火星),經歷一個多月的驚慌失序,6/2後慢慢找回生活感(金星),然後,6/21後,我們的生活有了諸多改變,因應新局而調整步伐,做出決斷,不惜全新出發(太陽);現在,是專司表達、策略的水星到來了,在其影響下,要的是我們能將不安的心路歷程、對家人的複雜情感,對內部沒搞好的憂慮徹底表達出來,一是可以讓人知曉,使自己的委屈、恐懼有出口;二是在直面與表達的過程中,也對自身心境、處境有更多認知,終於能整理一番。
這,都有助我們不只「陷在情緒風暴中」,覺得自己慘的,張眼看看周遭吧,也許發洩完丶冷靜後你會發現,自己其實很幸運也不一定。
水星作為巨蟹最後一顆星,就是要我們拿出理性精神,溝通深藏心事,在月底7/28水星離境時,能無愧地告別「巨蟹vs冥王魔羯」的對分課題。
冥王星就是「大魔王」,在這段與大魔王對峙的期間(4/23至7/28),表象上遭逢的是疫情之難(或遇到大魔王刁難),但骨子裡,其實是對「自我安全感,對體制信任度」的深刻檢視,沒有誰對誰錯,對分就像「雙方共舞」,成敗需要對方配合,也需要自己能配合對方,一旦信心崩潰、互相指責,共舞就註定糟心,但又不能不舞下去,真的很辛苦,最終,最好的解方,還是要學會妥協,畢竟現實在眼前,無可逃避。
是不是好有份量的生命功課呢。
水巨蟹也利於探討內心、心理作用、原生家庭影響等(心理學家、諮商師們要忙 起來了),或言必稱「#我覺得」,因為此時 #自我感覺最大,既然鼓勵大家說出心裡感受,那麼「不舒服就是不舒服,不開心就是不開心」,感受真實不虛,所有的情緒都需要被尊重。(可能也會遇到「只想發洩情緒」的人,大家保重)
心態更積極的,也可主動閱讀心理學書籍、尋求諮商,表達心聲、分析情緒,如有委屈,則是告別委屈的好時機;另外,也可趁機跟家族對話、溝通,或著手整治家園、居家環境,的確有可能告別髒亂丶煥然一新,別浪費這段居家時間吧。
#下週日是日冥對分高峰 ,嗯,就是讓大家知道,那個讓你很煩的大問題、大魔王,面對的時候到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或「因為你這樣,所以我那樣」,人際相處的困難,也是之所以動盪的主因。
所以?能做什麼呢?我們能做的,就是「順著自己的心」,並承擔自己決定的後果,一旦下定決心就不要回頭,有時就是要酷一點、勇敢一點、狠一點,才能走出新路,看到新的未來,「絕處逢生」。
#金火獅子週二合相 ,這也是股不可忽視的世俗趨力,首先孩子們放暑假了,活動該怎麼安排?人們關久了憋得蠢蠢欲動,好想出去玩啊,這股精力該怎麼發洩?出色的二代、惹事或爆紅的藝人佔據版面,好不吸睛,金火獅子,也讓「檯面上、舞台、演藝、政治、創意、設計、時尚、美妝」的人物、行業,更加活躍。
不過,金火對面有土星,事情「總難兩全」,像是打扮好卻只能孤芳自賞,或有活動卻無法盡情熱鬧,那,就享受「孤獨的快樂」吧,在這「人多好可怕」的土水瓶年,學著娛樂自己、取悅自己,讓自己快樂點,真的是很重要的生存技能。
就身心靈的角度,金火獅子則凸顯「尊嚴、尊重」議題,人們對有沒有受尊重特別敏感,若有貢獻,也特別想被看見,被肯定,得到稱讚將非常開心,就更願意付出了。
所以,若發現有人特別沮喪,請多關心對方,說說肯定的話,對關係的影響真的很大喔。
處女適合長遠規劃,雙子身兼數職累壞了;是誰多勞多得開發斜槓,又是誰感情的迷惘藏在心中?來看唐老師的分析吧~
高清版請看這裡
↬https://youtu.be/e4CswB7C0MI
看週報 #陪你宅在家
同時也有8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萬的網紅文森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過度飲食心理學 #文森說書 #社會心理學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真的是一邊看一邊哭的,因為太多陷阱都是我曾經做過的,例如以為喝果汁可以減肥、誤以為寫著天然字樣的商品就真的健康、還有我最愛喝的零卡可樂..... 作者說想減肥最好的方式就是少吃多動,或者簡單簡單一點的減少攝取精製糖,在簡單一點的就是少吃...
心理學書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如何做到又忙又美?
每次和家人在一起時,就全心全意地陪著他們。每天也擁有百分之百屬於自己的時刻,全身心投入自己喜歡的事情中,看電影、去旅行,讓生活更有儀式感,讓自己的身心保持美麗。
在我看來,「又忙又美」是一種獨立精神,是一種內外兼修,即使每天工作很累,也要美美地活著。這種美,不為別人,而是為自己。
~張萌
取自《當你又忙又美,何懼患得患失》
************************************
各位朋友,晚安:
今天做的事不算特別多,但感覺有些疲累。有朋友還特別通知我要「補貨」,心懷感恩,知道自己還被關心著,感覺暖暖的,不過,依然提不太起勁。
身心的反應,有時候也不是我們能控制。或許是特別早起,但其實也沒早多少……,很多時候,其實也沒有追究原因的必要。
就像討論原生家庭,到底我們現在的狀態,是不是一定就是過去童年的經驗所造成?會不會是我們的錯怪?
想要討論原因,是人性。但跟「人」有關的議題,常常也沒有百分百,因果關係也不是絕對。
所以我們除了瞭解我們所成長的原生家庭,如何造就我們的現況之外,我們也可以過好當下的生活,靠我們自己。當下的生活能過得好,在詮釋過去的時候,也會正面許多。
「願你所有的悲歡都能澆灌自我成長。」
這陣子,推薦了不少談女性自我成長的書,其實也都合適男性參考。好好過生活這件事,不論男女老少,是活到老學到老。
別浪費了生活中的歡笑與眼淚,有空在自己心裡整理一遍。整理清楚,常會帶來一些成長。只不過也常有人選擇視而不見,用慣性過著一天又一天,這我們也可以理解。
祝願您,可以慵懶、可以勤快,可以茫然,也可以釋懷,自由自在!
************************************
原生家庭可能會影響你一陣子,但未必決定你一輩子!
【文/ 梁爽】
我見過一個漂亮卻自卑的女生,她是我大學同學。每次看她掛完電話黯然神傷或暗自啜泣,我就知道她是剛跟家人通完電話。
她爸媽重男輕女,偏愛弟弟。小時候姊弟倆一有矛盾,父母只會打罵她。後來她想考研究所,可家人希望她能早點工作,攢錢給弟弟買房娶妻。
在她姣好的容貌和身材裡,卻藏著一顆低到塵埃裡的心。
她對人習慣性地討好,遇事習慣性地無助,敏感多疑愛瞎想,不懂拒絕,是個愛和稀泥的老好人。追她的男生很多,但她覺得自己配不上那些男生。
男友提分手,她哭了很久。她覺得自己的性格有問題,不僅男友不喜歡,有時連自己都討厭。
我勸她看書「自救」,於是她從圖書館借來了心理學書籍和人物傳記,決定不被父母的封建思想影響,努力賺錢爭取經濟獨立,並鼓起勇氣告訴父母,愛弟弟和愛她根本不衝突。
從此,那個自卑的女生,開始看到自己的美好;那個唯唯諾諾的自卑者,慢慢蛻變成談吐從容的自信女青年。
她還曾對我說,羨慕我是獨生子女,羨慕我陽光的性格,羨慕我隔著電話和父母說笑撒嬌的樣子。
我對自己原生家庭的評分高,有我的兩點功勞。
■ 對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要有記好不記壞的鈍感力
我曾經愛記仇:我媽邊批評我邊表揚別的孩子,我爸曾經把我鼻血都打出來了。這些我都記得一清二楚。直到某天,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只記得父母對我的不好,卻忘記了我對父母的傷害。
我在心裡默默地做了個等價交換:我忘掉父母對我的傷害,父母也忘掉我對他們的傷害。這還不夠,我要記得他們的好,他們也記得我的好。
對父母,我不想記仇,只想感恩。
■ 透過學習,愈長大愈有能力改善原生家庭的狀況
小時候親朋好友來串門子,父母便誇做客的小朋友成績比我好。等客人離開,我就對他倆說:「喜歡別人家的小朋友,就去給他當爸媽好了!」爸媽說表揚別人家小孩是客套話。此後我爸媽雖然還是會稱讚別人家孩子的優點,但不會再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
小學時學校教珠算,爸媽得知我一句口訣都不會背,氣得發抖,罵我在學校不好好聽課。我拿出課本告訴他們,十進制不需要口訣,調查清楚後再罵也不遲。在那之後,我爸媽罵我前都會先調查清楚狀況,不會再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我。
高中選文理組,大學挑科系,畢業找工作,我都選擇爸媽所希望的反面。他們對我軟硬兼施,我說這是我自己的人生,我要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對自己負責。他們放手讓我去嘗試,結果每次我都超出他們的預期,於是他們對我也愈來愈有信心。
長大後,父母對我的作用力愈來愈弱,而我對他們的作用力則愈來愈強。
他們第一次當爸媽,我也第一次做孩子,大家都沒經驗,得多擔待,和父母多溝通,使他們成為更好的爸媽,使自己成為更好的孩子。
聽過一個說法:每個人都有三次誕生的時刻。第一次誕生,是爸媽的精卵結合,在媽媽子宮裡著床的時刻;第二次誕生,是從媽媽肚子裡出生,進入原生家庭的時刻;第三次誕生,是透過學習,長大後,在自己的世界裡宣誓就職的時刻,亦即把從原生家庭裡被動接受的錯誤觀念、不當言行、不良習慣糾正,明辨是非、三觀端正的時刻。
世上確實有不配為人父母的人,但對大多數人而言,父母都是愛我們的,但他們受限於觀念、知識、技能和背景的差異,不大會表達對子女的愛。無論父母如何悉心照顧,子女在成長過程中也難免會與父母磕磕碰碰,留下或小或大的心理陰影,可我們要記著家人對自己的傷害到什麼時候呢?年輕時埋怨兩句還無傷大雅,步入中年和老年後,還整天拿童年陰影和原生家庭的問題說事,就沒意義了。
我媽患病後,我非常害怕。這讓我想起一個高中同學,她看不起她工作卑微、愛嘮叨的媽媽,常對她媽惡語相向。讀大一時,她媽媽因車禍去世,十多年過去了,她還悔恨自己當時的態度太差。
作家畢淑敏說:「從我們明白人生的韻律,到與父母還能明晰地談論以往,並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數。」
留給我們與原生家庭和解的時間不多了,父母日漸老去,你還要計較到什麼時候?
原生家庭可能會影響你一陣子,但未必決定你一輩子。
心理學家說:「人會花一生的時間來整理童年,但此生,你是要不停向父母追責、整理童年,還是懂得內心缺憾,自行補上,然後彈個響指,朝著星辰大海繼續前行?」
.
以上文字取自
當你又忙又美,何懼患得患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3716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心理學書 在 冏冏子Kyon Facebook 八卦
不把所有創作內容公開、特別做會員專屬內容,對我來說是個艱難的決定。頻道會員制度帶來的最大好處是穩定的收入,而穩定的收入可以讓創作者不受點閱綁架。
例如做熱門電影的影評、勵志心理學書籍最多人看,但我從獲得穩定收入以後,就不再做了。
我相信有許多創作者為了更多的廣告分潤,就把心力都花在「多數人喜歡」的主題,可是這樣子,「少數人喜歡」的誰來做?「非主流」誰來做?「脫離舒適圈」誰來做?多數創作者什麼主題能夠賺點閱就做什麼,不賺錢的事情由少數非利己主義者一肩扛起,那將是什麼樣的世界?
謝謝大家,頻道會員收入目前已經可抵我一場演講的費用,我就當是每個月對這些會員發表N場私密的演講,而這些會員支撐著整個頻道的運作,他們值得我這樣做。
還有沒有在做影片?有。還有沒有在更新?有,不要再問了。不付費也有影片看,只是比較少而已。我只是個有在用YT平台的講者,不會免費公開所有內容,因為我所有的精神都花在製作我認為好的內容,而不是吸引最多人的內容。
心理學書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評價
#過度飲食心理學 #文森說書 #社會心理學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真的是一邊看一邊哭的,因為太多陷阱都是我曾經做過的,例如以為喝果汁可以減肥、誤以為寫著天然字樣的商品就真的健康、還有我最愛喝的零卡可樂.....
作者說想減肥最好的方式就是少吃多動,或者簡單簡單一點的減少攝取精製糖,在簡單一點的就是少吃加工後產品,多吃『全』食物。
如果影片當中談到的內容有錯誤的地方請不吝於指正,我真切希望這集的內容可以幫助你改善生活中錯誤的飲食習慣,重點是,去正視你的飲食習慣。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我會定期每個禮拜上傳一部影片,若你有任何建議或是想聽到我說哪本書,歡迎可以寫信給我,或在Instagram上傳訊息給我也可以。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心理學書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評價
在我過去分享的許多心理學作品裡面
最常被引用的書籍就是這本《快思慢想》
在這世界上也活了幾十載
但我是怎麼做決策的我心中卻還沒個譜
而這本書就為這個疑問給出詳盡的解釋
為什麼我們會在很有自信時
做了一件明顯不理性的決策?
為什麼早上看見別人在吃薯餅
晚上的宵夜就像吃鹹酥雞?
為什麼我們被問今年工作如何時
卻只想到這幾個禮拜如何?
如果你想知道心智上的系統性錯誤
這本《快思慢想》我超級超級推薦
付費贊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LoveVincent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若你有任何建議或是想聽到我說哪本書,歡迎可以寫信給我,或在Instagram上傳訊息給我也可以。
心理學書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評價
學生時期的我,就曾想過一個「定理」
那就是:筆記越少的人,成績越好
因為身邊成績好的人,筆記、畫重點的地方都很少,我卻很多...
今天分享的這本《Make It Stick》
有別於過去分享過的《超速學習》、《大腦喜歡這樣學》
此書一開始花了許多篇章在解釋,為何重複閱讀可能是白忙一場,緊接著帶入本書重點
「讓你感覺到越痛苦的學習方式,效果就越好」
三位作者提供許多精彩的實驗以及論述,說服讀者:「別被學習時的主觀感受,而誤判了學習成效」
我得說這本書,完全改變了我學習及閱讀的方式
付費贊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心理學書 在 珍藏!2020年我最喜歡的10本書:心理學:商業:精彩小說 的八卦
思維和決策的邏輯:大腦會騙人,如何讓自己變得聰明| 心理學 暢銷書《思考快與慢》 · 窮人的經濟學_毛片版 · 如何高效的讀透一本書? · 蔡康永的五本私房好書| ... ... <看更多>
心理學書 在 心理諮商課外書單分享(2022年更新) - 考試板 - Dcard 的八卦
大家好,我是從學獨立出版社的總編,由於自己是朋友圈大家公認的讀書狂XD,也有一些心得,及有許多初學者或考生會問我有什麼推薦的讀物, ... ... <看更多>
心理學書 在 帶你走進心理學世界的好書分享:暢銷百萬的德國心理課 的八卦
常常有人問我有沒有推薦的 心理學書籍 ,這集想和大家分享這本#暢銷百萬的德國心理課,裡面從過去幾十年來數以萬計的諮詢案例中,最令人困擾的51 個問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