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花花小時候的故事
我母親熱愛閱讀言情小說,她的內心住著一個17歲的少女,直到現在仍然還是。
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經常從租書店或是圖書館借回言情小說,當我跟哥哥在客廳看著七龍珠時,母親就靜靜的坐在我們旁邊,看著那有斯德哥爾摩的女主角是如何愛上綁架她的殺手。
小朋友都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因此我也喜歡模仿母親看書。
對五六歲大的我來說,言情小說太無趣了,我根本看不懂上面的文字。我會讀有注音符號的故事書,遇到拼不出來的生字時,就會纏著母親讀給我聽;母親覺得我太煩了,於是就教我如何使用字典。
學會查字典後,我能夠看的書籍種類就越來越多,文字也越來越多;我終於也能夠看得懂母親喜愛的言情小說了,小學四五年級的女孩,看著那沒有床戲的、最多就是男主角蜻蜓點水般地吻了女主角的言情小說也是會臉紅心跳的。
五年級時,老師要我們練習寫作文,我不太記得題目了,印象中似乎是我的志願,或是我將來想當什麼之類的;我沒有寫什麼老師、律師、醫師之類的志向,我寫:我想當女巫
當時玩的線上遊戲《龍族》裡的法師可以自己調製藥水,調製的配方都是些香草植物,而我也根據遊戲中的這些素材寫出了我的作文;我明確寫出用薄荷、迷"迷"香、鼠尾草與薰衣草,調製可以治療所有悲傷的藥水,喝下去的人都能夠獲得永恆的快樂。
當時我的老師特地把我叫去,說我迷"迭"香的迭寫錯了,然後問我想不想種植薄荷;他知道校園中有個花圃裡長了一大堆薄荷,若我想種植的話,可以準備好花盆與泥土,他陪我去摘取。
雖然那盆薄荷原本被我養到成長十倍大,但放個暑假忘記它的存在後就死掉了,現在想來還是有點哀傷呵呵
老師在幫我剪薄荷時,稱讚我的文筆很好,作文寫得很生動,不妨試試看寫散文;從小就鮮少被讚美的我,聽見老師這一番話後就開始著魔似地寫作,國一時的自由寫作還曾經登上過校刊,並且被派為班代表去參加作文比賽。
但是那一次的作文比賽題目是《租稅》
我壓根不知道那到底是什麼,只好寫了篇跟主題絲毫沒有任何關聯的文章,內容大概是“我不知道『租稅』是什麼,但我想到了豬睡......”
我交出了篇600字的《愛睡覺的豬》
當然,比賽成績慘不忍睹,我也因此被嘲笑了一段時間。「答非所問」這成語成了我當時的綽號,有好一段時間我都不想再寫作。
直到後來我告訴自己,我不要再寫別人為我下的題目了,才又重新提筆寫作。
後來的創作就是BL......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菸
#花花的心情隨筆
心情隨筆題目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八卦
{{ 拾. 隨筆 }}_10
【原點】
幾乎每年、只要時間許可,讓我能有機會重新『回』到淡江大學擔任『金韶獎』的評審,我可能會比所有參賽的同學都還更期待這天的到來。對於這座『沒有圍牆』的大學,我們當然隨時都可以到訪;但只有在『金韶獎』比賽的這一天,停放好交通工具後、順著宮燈大道慢慢踅進比賽場地的學生活動中心,才能在不是太長的步道上,走著走著,就走回了三十多年前那樣子的少年情懷。
我其實從來就不是會主動報名參加比賽的那種性格 --- 如果真要認真回憶起來,我參加過的音樂競賽,一定都是被同窗好友林正如 (Geddy) 先生給召喚出來的!那時候,Geddy 已經考進了淡大物理,興致勃勃地拉了他的學姊劉瑞玟小姐、也抓了根本不是淡江學生的我一起去參加才剛剛開始舉辦的金韶獎,所以那種站在側幕旁、等著下一個要上台比賽的心情,當我『舊地重遊』、因為要以評審身份出場頒獎或講評而站在同一個位置時,就會一股腦兒地全部都籠罩上來。
說真的,人生能這樣重新站在出發的原點去品味這種種歷程的機會,要能這麼天時地利人和,恐怕也真的不是太多。
當然,評審的過程,也還是會驀然想起自己因為緊張而失誤的沮喪感,也會對那些在創作上充滿熱情、但自己也還只是個小大人卻又像是體悟了什麼了不起的人生的青澀參賽者覺得莞爾。在淡江金韶獎裡,我覺得所有的錯誤、挫折其實都很美好 --- 雖然在當下的你,可能還無法感受到。
而這種獨特的浪漫,永遠都只能保留給少年未識愁滋味的自己。
值得一書的是,昨晚完成了整個賽程、結束之後,得到創作組第一名、同時也獲得了最佳樂手的參賽者,特別來到評審休息室,問了百分之百這類型人物一定會問的問題:『請問我的創作還可以有什麼改進的地方?』
那時候休息室裡,我與 Geddy,以及另外一位新生代傑出的製作人李孝祖先生,還留下來聊一些業界內正在發生的事情;聽到這位參賽者所提問的題目,我們都各自依著自己本有的性格,給出了一切所能給予的想法。那個房間的那約莫四十分鐘的時間裡,我真的覺得既寶貴、又美好!美好的是:這位年輕人正站在我們當年的原點要準備出發,而房間裡有出發進行這個旅程已經十幾年與三十年的兩個不同世代,三種長短不同的時間軸線都想往『音樂』這個目標前進,但各自踩行的路徑卻又全然不同。那樣的討論與意見交換,總是會讓我想起多年前與 Geddy 以及一票吉他社的夥伴們看似輕狂、但意氣風發的歲月,那些說不盡的憧憬,那些彈不完的藍調木吉他~
寶貴的是:孝祖在幾輪的討論之後,做出了非常明智的建議 --- 你必須先決定好你要成為一位『藝人』、還是想要成為一位『音樂人』。
言簡意賅!但我無法再次完整呈現為什麼對於這位參賽優勝者,或是許多類似的、同一型態的音樂築夢者,這個建議會是如此重要的整個交談過程,我遺憾的是這個晚上的交匯,真應該找個什麼形式的載具給完整紀錄下來。但我可以印證的是,這麼多年下來,我看到過不知凡幾的、有才華的年輕人,在這一斧劈開的兩岸,猶疑掙扎而蹉跎虛耗的遺憾;反過來說,那些最終站穩某個領域的相對成功者,幾乎都在很早的時期就決定好自己該要扮演的角色,一往無前地如箭鏃般的呼嘯而去。
更寶貴的是:討論將近尾聲時,孝祖再次提出明智的睿見 --- 我們前面說的這些話,你應該要統統忘掉。
讀過金庸先生筆下張三豐教張無忌太極拳那一段的愛樂者,應該比較能領會這其中的真意。你、我之間,本就是全然不同的個體,適用於我的人生經驗、法則,對你不見得會有作用;而這種種一切,你該著眼的是『意』的運轉,而不是『形』的招式。
因為,等一下要穿過宮燈大道下山離開淡江的,只能是你自己而已。
上一篇的隨筆【繁與簡】,後來居然引出了學妹雷光夏前來留言,我非常喜歡她寫的那幾行,用來做為這一篇的結語,應該也是美事一樁:
『那時所追尋的未來,和後來隨著時光、命運發生的,交叉比對後,不太是同一件事情。
那個未來,曾驅使我們往前,當後來回頭看,知道自己即使多麽盡力做到不要偏移,它們還是不太一樣。
可是,這一切,這個過程還是很棒。奇妙的是,音樂始終保存著一切。』
所以~ 只要時間許可、而還能再有這樣的機會,我永遠都會期待重回金韶獎扮演一個稱職的角色,因為,只有回到原點重新丈量,才能真切地知道自己是不是偏移了箭鏃飛行的路徑太遙遠。
如果遠了,我會對不起那些個曾在這個聖域說好了要一起努力的年輕人。
心情隨筆題目 在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Facebook 八卦
【 賣文時間/游大東兩周年Special x SPILL 】
電視史話 ─ 《鱷魚淚》首播40周年麗的黃金時代之始:http://bit.ly/2rg61w6
「賣文時間」四個字在這裏很久沒有出現,所以今早通宵返工回家時見到這篇長文出爐,想起籌備過程的艱辛,想起忙到火山爆發的四月,感受太多。
想起早前某天中午時份,米哈 先生(浸大人文及創作系研究助理教授何建宗)對我說:「認咗佢啦,你根本就係學院派!」
再想起兩個月前某夜與好戲之人「好立克男」 A.Chow 周祉君 喝酒,席間他說了句話,大意是:「認真做資料搜集,過程中必然會學到更多。」
很多人或者有疑問,為何過去一年,游大東幾乎沒有再在本地媒體發文?其實傳媒經營環境困難,既有發文平台於過去一段時間全面整合,情況變得複雜,簡單而言,就是情況有變,此其一。加上這個平台持續擴展,原創內容足已應付日常運作,連帶正職,兩者的工作量幾乎飽和,其實自己知自己事,身體透支,有點受不了,衡量過後,只可以有限度書寫長文 ── 寫是可以寫的,但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一篇。之前為《香港01》撰寫台灣導演侯季然的專訪文章,近一萬字,前後花了四個月才完成,而這篇「港劇50年必聽20首經典歌曲」,也較預期推遲了一個半月才推出。
以音樂主導的流行文化網站SPILL,其編輯小武先生邀請合作,書寫三篇系列報道,「港劇50年必聽20首經典歌曲」是頭炮,靈感來自他一手一腳完成的「九十年代100首最佳本地歌曲選」(詳見:http://bit.ly/2Kt8hca),當時我們都認為,既然可以用傳統梳理流行音樂文化的角度書寫廣東歌,為何不可以用流行曲的角度側寫港劇發展?2017年是香港電視業誕生60周年(麗的映聲1957年啟播),2018年則是香港電視劇誕生50周年,時間剛剛好,遂拍板動筆,奈何交稿時間一拖再拖,既因很多工作突然出現,亦並非不知道這個研究題目的艱舉,只是每寫一首歌,煲劇、爬文、讀詞所需的時間,遠超預期。(所以 王貽興,你明我點解之前一直睇唔切寫唔切《VR驅魔人》吧?我是有苦衷的!)
過去這段籌備時間,我反覆細想:香港讀者需要一篇怎樣的電視文章?既然香港電視歷史資料不完備,我要做的,就是盡力尋找適合的客觀資料,建構出一個歌詞、劇情和時代脈絡三者結合的視角,讀者透過每首歌簡短總結(在文件檔案裏,設定字體大小為12,每首歌只能夠寫六行),能夠同時掌握故事大綱、歌詞所指,以及兩者與香港社會之間有何關係,再帶出更重要的一點:為何是這20首歌,而不是別的!我當然不想,亦絕對深信讀者不希望這篇文章是求求其其敷衍了事、沒有紮實內容的大媽式咆哮文章,於是米哈口中所講,我那超麻煩的學院派性格終於按捺不住要出現。
畢竟一個40歲還未到的大叔,是絕不可能看盡過去半世紀所有港劇,於是只好硬着頭皮,為了寫好一首歌的六行字,深夜無人的時候,一邊用Google搜尋跟那套劇有關的歷史,亦要在電視重溫一些重要片段。所以,我才會知道盧國沾先生創作《天蠶變》歌詞時的心境,《殘夢》在《天龍訣》第40集大結局最後一幕出現的劇情背景,還有《風雲》的片頭原來是「杜Sir」杜琪峰的昔日大作,以及韓瑪利當年在《陸小鳳》第一集向黃允材唱《鮮花滿月樓》是怎箇模樣 ── 但明明我要寫的,是張德蘭演唱《網中人》。
所以每次寫一首歌的評論內容,甚至只為心安理得的寫一下句話,我就要看大概需要兩三小時,20首歌要多少時間,有數得計,不瞞大家,這段時間壓力超大,甚至睡得不好,心情煩躁,也試過在電話裏「埋怨」小武:「唉,真係早知唔應承你,寫到我死,稿費又唔係多!」(哈哈哈),但我現在最需要多謝的是他,沒有他的邀請,迫我快點交稿,以我這樣的懶惰性格,是不會寫得起這個系列,亦不會走去做那麼多資料搜集,發現更多,再變成其他文章,這絕對是一次為明天的自己練武,收到他的短訊說:「真心覺得幾好睇,好彩等咗咁耐都值得」,我是由衷感動!當然也要感激我的父親和細姑姐,沒有他們的分享,我是不會以現時的角度去書寫《世間始終你好》和《網中人》,現在回看,70年代,煇黃與雙國雙沾雄霸港劇主題曲創作,實在精彩到不得之了。
沒有歷史,我們甚麼都不是,尤其在今時今日的香港,政權肆意篡改歷史說法,試圖抹去香港的過去,着實罄竹難書,我們都有悍衛自己歷史的責任,尤其是無法列入正史的流行文化演變更應重視。我自知學識有限,這個系列寫得一般,但我希望這是另一個研究的開端,讓更多香港人重新細味和思考,香港劇集和流行曲的時代意義。
***********************
【 游大東自私選港劇50年百大歌曲 】
第一回合(第1至第10首):http://bit.ly/2hLt0uW
第二回合(第11至第20首):http://bit.ly/2Atkskq
第三回合(第21至第30首):http://bit.ly/2jbAVp0
第四回合(第31至第40首):http://bit.ly/2jfP58N
第五回合(第41至第50首):http://bit.ly/2zEdYRS
第六回合(第51至第60首):http://bit.ly/2hu2p5p
第七回合(第61至第70首):http://bit.ly/2zQnlvz
第八回合(第71至第80首):http://bit.ly/2jM4spI
第九回合(第81至第90首):http://bit.ly/2n9w5tU
第十回合(第91至第100首):http://bit.ly/2A4a3ee
最終回合(第101首至120首):http://bit.ly/2DImaA3
(03052018)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港劇 #游大東自私選 #spill #港劇50年 #港劇50年百大歌曲 阿果 3c Music Music Picks 明周娛樂 MP Weekly 明周文化 MP Weekly 快樂的 香港樂評 HKMC² 廣東歌fans應援事件 80-90年代廣東歌 Tvb粉絲團 TVb粉丝俱乐部 美好的年代—RTV 麗的電視 麗的電視亞視永恆 思想。隨筆 我睇咗啲乜嘢 The Culturist 文化者 在香港 ‧ 過首爾時間 Blue Kung 龔昨藍 講樂.過路人 my903.com 商業電台 LAW少 許耀斌 D100+ 香港電台視點31 RTHK 香港電台 Kam Kwok Leung 基斯 Steve Chung 鍾樂偉 香港今昔 昔日香港 Old Hong Kong Lovers 香港集體回憶 光與影的集體回憶 那些年 那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