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也要轉型正義
#司法院不要再迴避威權黑手曾深入大法官會議的真相
#公開為威權服務的大法官姓名
#法德韓都有釋憲過程公開規定
我在9月30日就曾質詢促轉會,促轉會調查到的九號戒嚴時期大法官解釋,其中屢次出現「請院長詢問中央意見」等紀錄,甚至有「總裁手令」指示;鞏固萬年國會的釋字第31號,更從會議一開始就預設不必討論「應改選」。
這些證據顯示,戒嚴時期威權黑手伸入大法官會議,但目前司法院已經提供給促轉會的檔案都 #遮蔽大法官姓名。所以我當時要求促轉會繼續徹查相關檔案,且後續要公開大法官姓名。日前檔案局也已審定相關檔案為政治檔案,並要求司法院在11月前移轉相關檔案。(9月30日質詢促轉會看這裡 👉 https://reurl.cc/GrgoQZ )
#司法院仍抗拒公開相關檔案
但我發現,今天司法院來立法院列席備詢,提交給委員會的「司法機關落實轉型正義」專題報告中,雖然沒有明確拒絕移轉檔案,卻要求未來檔案局在開放應用時應注意「基於審判獨立原則之評議秘密法益衡平」,甚至宣稱相關檔案「並非違反自由民主憲政秩序」。
#9號大法官解釋有違審判獨立原則
今天我當場詢問司法院,是否有看過促轉會的報告?「詢問中央意見」、「請黨中央派員列席」、有大法官持「總裁手令」遊說同仁,這些難道有遵循 #審判獨立原則 嗎?如果根本就並不獨立,為何又口口聲聲說要遮蔽姓名 #保護審判獨立原則評議秘密法益 呢?
司法院來列席的葉副秘書長,一開始不敢明講,不好意思批評過去的大法官前輩們,只說時空背景不同,後來脫口而出 #不好說,我追問之下才承認 #以現在標準有違審判獨立原則。
#不論移轉或應用都不得遮蔽姓名
目前司法院提供的檔案都 #遮蔽大法官姓名,稍早在 愛信任-劉世芳 的質詢下,司法院已經承諾 #檔案移轉給檔案局時不會遮掩大法官的姓名。
我進一步問,若是如此,為何司法院還要檔案局在 #未來開放時注意衡平評議秘密法益?司法院是不是仍在抗拒公開大法官姓名?
2019年7月公布 #政治檔案條例,明定機關不能為了 #隱瞞違失、 #掩飾不名譽行為 或 #拒絕或延遲應公開內容 而規避解密。司法院也沒有該條例第8條明列的限制應用法定理由。而依 #國家機密保護法,即使是總統才能核定的 #絕對機密 最多也是保密三十年。
司法院過去一直主張評議秘密的基礎是 #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施行細則、 #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檔卷管理要點,這都只是行政規則,對比法律位階且新訂的 #政治檔案條例,司法院若堅持讓相關檔案遮掩保密,有違 #法律優位原則、 #後法優於前法原則。
#評議秘密原則並非絕對也非永久
即使是受評議秘密原則保護的大法官會議,也是過程中絕對保密,而不是事後也絕對、永久保密。
我特別整理了法、德、韓等國家的立法例:
🇫🇷法國《憲法委員會特殊程序組織法》:
紀錄憲法委員會行止的檔案,在屆滿文化遺產法典規第213-2條第1項第1款規定的25年後,得供自由閱覽。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法》:
近年因應2016年的歐盟指令修法,2019年起施行新法,第35-b條明訂,檔案30年以上應移轉、60年以上包含評議過程應公開,其《處務規程》第37條則規定,10年以上即可移轉包含評議過程的檔案給檔案局。
🇰🇷韓國《憲法法院法》:
也訂有民眾閱覽複寫案件紀錄的條件。雖然憲法法院院長在出於國家安全等理由時可以敘明理由拒絕申請,但也非絕對不可公開。
#不只公開而且要擴大徵集公開
目前已經被促轉會公諸於世的九號解釋,涉及的是建立萬年國會限縮人民選舉權、放寬國民大會開會法定人數、擴大認定叛亂罪、限制軍事審判救濟權。
但威權時期的大法官解釋,還涉及《違警罰法》、《檢肅流氓條例》、言論自由、人身自由、出版自由、民代言論免責等重要人權議題,甚至所有的戒嚴時期大法官解釋,本質上都涉及人權、憲政的保障,應該要公開受到社會檢視。
所以我今天也要求促轉會、檔案局,不只這九號解釋,還要 #限期擴大徵集其他大法官解釋檔案,必要時也應該去調用檔案檢視,繼續完成大法官的轉型正義。 #促轉會也承諾一個月內提交擴大檢視的書面報告。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52的網紅鄭麗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鄭麗君:龍應台不敢還原歷史真相,如何籌辦人權博物館? 2012-05-30 立法委員鄭麗君今(30)針對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建情形」的專案報告質詢龍應台,如果文化部不敢面對台灣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的歷史真相,也不敢還原統治者迫害的事實,要如何籌建人權博物館?鄭麗君說,若不能誠實面對歷史、...
德國轉型正義背景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八卦
【黑金與地方派系?去殖民化過程中的陣痛】
文:就是要寫超長文的小編
李登輝前總統於前日逝世,正當國殤期間,不少中國人卻幸災樂禍,其中對李總統恨得牙癢癢的中國國民黨人,除了大嘆李總統破壞一黨專政、統一大業外,更以「黑金教父」、「引進地方派系」等言詞抨擊。長久以來,這樣的看法似乎成為定見,立場較中立者,也認為引進地方派系是李制衡中國黨非主流派的方式。
然而歷史是否如此簡化?其實,所謂「黑金」,乃對應中國黨壟斷的「白金」,所謂「地方派系」,乃對應中國黨的「無地方性」,中國黨老人們的憤恨,乃在於殖民體系中「外省權貴階級共治系統」的崩壞。
而在這個過程中,李登輝與中國黨的鬥爭,雖最後以中國黨鬥走李告終,但中國黨本土化的失敗,也敲響了中國黨的喪鐘。本次中國黨高雄市長補選,派出荒腔走板的韓草包2.0「影印機」參選,其原因之一,就在於後李登輝時代中國黨地方經營的敗壞。
就讓我們把歷史拉長到戰後的半世紀,來看看李登輝如何透過高超的政治手腕,實現了台灣政經權力分配的乾坤大挪移。
1. 背景:#殖民者打造雙重治理體系
中國國民黨來台之後,建立的不僅是殖民政權,更是「極權主義殖民政權」。
為何要強調極權主義(totalitarianism)?
所謂極權主義,指得是服膺獨裁權威,全面性控制公眾與私人生活,箝制思想,消弭一切反抗的體制,以蘇聯、中國等共產國家,和納粹德國、義大利等法西斯國家為代表。然而,這樣的極權國家,統治的對象通常是「自己國民」,而鮮少出現在殖民地。
原因很簡單,思想的改造與全面監視,需要耗費大量資源,在殖民地做這樣的投資不一定合算,而要思想控制外族人,甚至根本難以成功。
以1956年的人口統計資料統計,二戰後來台者約121萬人,其中約一半為軍人,而原本台灣籍人口增加至801萬,合計922萬。以13%人口統治87%原本住民,固然比起二戰結束時6%日本人統治94%台灣人來得多,但又和美、紐、澳之類殖民地殖民者人數多於原住民不同,其統治基礎仍然不穩。
在被殖民者占多數,且已有一套社會基礎的地方,人數不多的殖民者要不將原住民殺害殆盡,要不就得釋放部分權力,讓被殖民者在基層部分自治,例如大英帝國的印度一般。
因此,中國黨在地方政府、基層公務員,則必須廣納台人,以擴充其治理力量,並證明「我把你們當國民看」的「同化政策」與「有限民主」成功。因此,中國黨必須與原有之地方派系合作並將其納編,而保留其核心力量,用於軍警、特務組織和中央行政機關,在被殖民者的協助下,進行全面的極權控制。
然而,在中國黨的黨國體制下,地方派系出身者,就算忠黨愛國,最頂端只能爬到省轄縣市長,和「核心」無緣。這對於民主世代從地方到中央依序選起的體系有很大差異。以高雄為例,在高雄升格院轄市前,市長多由地方派系輪流出任,戰後有台南、澎湖、本地三大派系,後者就包含陳家等橫跨政商的政治家族。至於高雄縣則也有紅、白、黑三派。中國黨的策略就在於將大部分派系一一收編入黨或成為「黨友」,分配利益,任其有限度的競爭或輪替。
因此,中國黨與地方派系的合作,自然遠早於李登輝上台之前,而自然為了統治方便,中國黨也會容許這些地方派系在地方壟斷某些利益,所謂地方金權,早已開始!
至於所謂的「黑」,在戰後台灣黑道分為外省掛與本省掛,外省掛中的四海幫成立於1954年,竹聯幫成立於1957年,都是在那黨國藍腦印象中「治安安定的時代」,甚至情治機關還吸收幫派份子,成為政府的打手來對付、甚至謀殺異議份子(江南案),如同香港黑警與黑道兩面並用策略一樣。
「地方派系」、「黑金」在早期中國黨殖民政權中就已存在,但未成龐大勢力,原因在於,上層的嫡系殖民結構,仍將這些不入流的下層結構牢牢壓制。就算到了1980年,純以血統論,僅佔13%的外省族群,仍佔中國黨中常委70%,地方派系的頭人或許可以成為中常委,但絕無可能成為領導核心。
2. 鬥爭:#擊破極權政府的上層殖民架構
我們要了解中國國民黨,不能從今天一般民主政黨的脈絡去了解,而是要從同為極權主義國家的政黨來比較,正好,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還有中國共產黨這個歷久彌新的獨裁極權政黨,可以讓我們觀察。
在這兩個中國黨中,實施的是「三權合一」制度,也就是掌權者,需要控制「黨、軍、政」三個體系才代表順利掌權。
以黨而言,領導人為中國國民黨黨主席或中國共產黨中央總書記。
以政而言,領導人為中華民國總統,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軍權上,中華民國採納了普魯士與日本的法系,採統帥權理論,由國家元首行使統帥權,直接經參謀總長指揮軍隊,依循軍政軍令二元化體系,不須經行政權(行政院)。而以中共而言,就是中共中央軍委主席。
但實際上,控制「黨政軍」有時不需正式職務,以中共而言,拿到「黨、軍」掌控權,就算沒有獲得頭銜(如鄧小平晚年),通常就是有效掌權,反而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不一定有實權。同樣的,以中國黨政權而言,在蔣介石晚年到過世之後,蔣經國雖未擔任總統,但實質控制「黨、軍」,也自然控制政府,而能有效掌權。這就是「以黨領政」、「槍桿子出政權」,因而「國家機器」的政府,反而排名在黨、軍之後。
問題就在於,在強人死後,當政權處於相對真空階段,這種「三權合一」制度,就會在領導小圈圈中,引發爭奪。當李登輝上台時,他必須和代表黨的李煥、蔣宋美齡一派,代表軍的郝伯村,以及血統純正,代表政的俞國華這些高級官僚拼個你死我活。
要注意的是,「政」是表面上地位最高,但實際上在極權國家中權力卻最弱的,因此李登輝先借勢拉下俞國華,把李煥調離黨職去當行政院長,後來又把郝伯村調離軍職也接任行政院長,顯見他對此體系的熟稔。然而,李煥與郝伯村並非坐以待斃,例如李煥肯接行政院長,因為他認為自己仍可主導「黨、政」,而郝伯村也嘗試在行政院長任內召開軍事會議,意圖跨足「軍、政」,但都一一被李擺平。
在二月政爭中,李登輝仍成功爭取到黨大老的支持,以穩定黨內為訴求壓制「非主流派」反撲,然而,這樣的權力結構有如走鋼索,仍然不安穩。所以李登輝才會感嘆:「我沒有槍,拳頭母也小粒」。
因而,在李登輝真正當選總統後,即屢次利用「學運」、反對黨運動所代表的台灣人民民意,衝擊上層結構,並透過「漸進式修憲」,成功處理掉萬年國會、引入直轄市與省長直選、再壓制非主流派聲音(包含馬英九),成功推動總統直選,完全變更國體,使台灣人有機會取得政權。
1990年至1996年,是李登輝展現現實主義政治家手腕的高峰,在他的全盛期,透過自己的偽裝控制黨機器,透過推動「軍隊國家化」消除政變風險,透過憲改與民主化創造兩黨政治。成功的化解了三股力量團結反撲的可能,將其一一擊破。
若按照非主流派中國人的民主化劇本,則雖解嚴但仍保留特務組織與刑法100條,軍警特務為中國黨服務,雖民主但採委任直選,再加上一個保守持中國統一立場的領導人(林郝=>馬)與大老團體,則台灣就算不被併吞,中國黨也至少可執政至2016年、甚至至今(以國會2016年才第一次輪替來看)。也難怪中國黨會這麼恨李登輝,因為讓他們少撈了十幾二十年呀!
3. 扎根:#失根政權地方化
我們前面說中國黨雖廣納「地方派系」,也與「黑金」合作,但本質上仍是權貴血統取向政黨。
基本上,中國黨是個毫不「地方」(local)的政黨,因為他們的家在中國,根本看不起這塊土地,也不會認同這塊土地而深耕。雖然早期中國黨與地方仕紳、土豪、角頭等各方勢力合作,但地方與中央並不流通。要進入領導階層,主要來源包含黨系(藍血貴族)、軍系(黃埔軍官團)、政系(技術官僚),後者機會已經算相對開放。
蔣經國時代,雖實行「吹台青」政策,拔擢台籍菁英進入內閣,但這些菁英多是未經地方民主洗禮的行政官僚。相對來說,在禁絕台語等「文化滅絕」政策上,蔣經國時代比蔣介石變本加厲,也就是「我們給你機會,好好讀中國書就有機會出頭,但也要讓你忘了你是台灣人」的「中國版皇民化策略」。
而雖然與中國黨合作,但不論是台籍地方勢力,或由角頭衍伸而出的本省掛黑幫,頂多能分配地方利益,但在「上層」流動性極低,國會萬年不改選,政務官不是藍血(黨軍後代)也至少要藍腦(忠誠考核),因此存在著「殖民者的隱形天花板」,而李登輝的堅韌之處,即在於他「騙過了」殖民者的重重審核機制,打入了核心階層,但從未忘記自己與殖民統治者不同的身份。
在「金權」方面,地方的派系,不論是黑是白,都和「黨庫通國庫」的中國黨中央金庫無法相比。例如,在1993年,中國黨中投公司對黨產的說法,是戰後至今營運累積「9639億元」,而在兩蔣期間,中國黨的投資橫跨金融、石化、水泥、能源、交通、電子、文化、營建......等產業,「富可敵國」根本不是形容,而是現實! 替中國黨操盤海外黨產的張嘉元則表示,中國黨海外轉投資超過5000億,更在中國也投資百億以上。就算到了2015年左右,財政部、《今周刊》、《財訊》等來源,推估中國黨黨產(含不動產)都還有千億以上。
試問,一個黨國不分,資產近兆的「政黨」,哪還需要什麼黑金,各位國民每天出門上班,努力工作,乃至煮飯洗澡,都等於在幫中國黨賺合法的「白金」!而又有哪些地方黑金能打的過?
因此就可看出,李登輝引進「地方派系」、「黑金」的講法,根本是要「故意掩蓋」中國黨本質比這些勢力更可怕十倍百倍的事實!
事實上,在李登輝上台後,實施民主改革、國會(國民大會與立法院)提供大量名額,如同瞬間開啟權力真空的大門,吸引眾家勢力入場爭奪,而在選區從「萬年不改選的中國淪陷區」,變成「三、四年改選的台灣在地選區」的狀況下,所謂地方派系,當然會在這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不乏「黑道」背景者也是事實。有趣的是,外省幫黑道當時也紛紛嘗試參選洗白,但效果不如預期,就算是黑道,接地氣的程度果然也有落差。
李登輝是一位有高超手段的現實主義者,就在這樣「地方包圍中央」、「在野黨逼迫執政黨」的手段下,李登輝成功的收攏權力,把中國黨非主流派系收編或驅逐,而往政權本土化邁進。在他當政時期,各級選舉開放、傳媒解禁、建立政黨補助款的制度,都讓反對黨能穩定成長,所謂「寧靜革命」,就在於李總統約束了中國黨的反撲勢力,促成政權不流血轉移。
而這個過程,只花了不到半代人的時間。
4. 遺產:#公民政治意識的建立和中國國民黨的困境
在李登輝主政時期,他擊破了「雙重殖民體系」,讓「外省權貴階級共治系統」崩解,讓「去地方的政權」本土化,但在這個過程中,原本被中國黨上層殖民結構壓制的「地方下層結構」被釋放,加上經濟自由化,建立起影響政治的政商共同體,讓地方派系宰制了各層選舉(基層更嚴重)。
當然,李登輝在任期內,推動了教育與文化等多重層面的本土化,然而這樣的養成需要一代人的時間,而李登輝種下的種子,就在2014年太陽花學運後,年輕世代大量投入參政後開花結果,這一批年輕人,如3Q 陳柏惟所言,就是有記憶以來,就處在李登輝主政時代(約1982-85年以後)的年輕人。
李登輝的任內,僅推翻了上層殖民結構,而讓未經篩選的各路勢力入主政壇,這樣的亂象,就有待具有公民意識的「民主子女」們成熟,進行「二次改革」,但我們不能忘記,這是「第一次解殖」的延伸,連帶的也必須把李留下未完全解決的去殖民化完成(脫中入世、追回黨產、轉型正義....)。
另一方面,李登輝在2000年政黨輪替後,遭中國黨清算驅逐,其實斬斷了中國黨完成本土化轉型的過程。中國黨並未建立起如民進黨從地方到中央培訓人才的過程,反倒淪為「殖民權貴與地方派系」共治的混亂場面,地方仍舊由眾多諸侯把持,但大位仍由殖民者後代獨佔(如王金平被馬、韓排擠)。在高雄、台南這些區域,中國黨在後李登輝時代僅能由地方土豪維持,完全培養不出一個具全國視野的政治人物。
這就造成,在高雄中國黨從黃昭順(地方派系)、楊秋興(叛將)、韓國瑜(舊軍系聯合多重地方派系,空降)、李眉蓁(地方派系的二軍),每況愈下的悲慘場面。但因為中國黨過去實在吸納太多地方派系,加上仍有大量財源以及中國加持,中國黨便安於現狀,不思改革,於是離台灣年輕世代越來越遠。
反倒是李登輝任內培養的一批國安、政治人才(包含蔡英文),許多為民進黨政府所用,民進黨繼承了相對穩定的李登輝路線,加上能夠自己培養政治人才,逐漸搶占都會票源,在2016年完成了台灣第一次的完全政黨輪替。
1988(特別1990後)-1996,李登輝以高超的手腕,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國體改變的「寧靜革命」;而在1996-2020年這段相對更長的時間內,經過七次總統選舉與三次政黨輪替,李登輝看著繼承他遺產的下一代台灣人,逐漸成長而改變這個國家。撐到最後的獲勝,老先生不論在哪個意義上,都做到了這一點。在他離開的時候,應該足以含笑九泉了。
剩下的,就是我們的事了。
德國轉型正義背景 在 宋楚瑜找朋友 Facebook 八卦
【台中青年論壇】
未來我們國家領導人,不是把年輕人當做政治的陪襯,更不是只是為了選舉,才跟青年相互了解,我今天很感動,這麼多年輕人跟我共聚一堂!
我今天早上從台北出發,就直接到高雄,跟很多年輕人對談,再趕到台中來,晚上我還要到新竹跟很多鄉親見面。宋楚瑜到這個年齡,願意再出來,重新對於當前台灣很多問題,願意再一次出來,來貢獻我的力量,坦白講,我認為我自己在台灣這麼長的時間,我六歲到台灣,從小學念到大學,我是史上至今唯一一個民選的省長,我內心非常感激,我欠台灣鄉親一份情。我不忍心,看到台灣現在的現狀,讓年輕人未來沒有希望。
我當完兵到美國去念書(柏克萊大學碩士、喬治城大學政治學博士),那時候台灣國民所得才200美金,而菲律賓國民所得是400美金,比台灣還要多一倍。我到美國去念書,必須要打工、自己賺錢。
我在美國半工半讀,一人身兼三職,早上7點多起床,8點多趕去上班賺一份薪水,下午5點下班,6點鐘又去研究所上課,拿到獎學金後還要當助教代課,我晚上一定是11點鐘才能回到家裡,我覺得老天爺給我這麼好的機會,我要好好力爭上游,經歷這樣的時代。
我留美期間剛結婚時,兒子出生要付產前檢查、接生和產後調理,就要1000美金,我翻翻存款簿,只有400美金,我就去找教授,看可不可以接計畫賺外快。教授就要我看(大陸)人民日報的老報紙,看一年、給100美金。我從1949年看到1968年,看了20年份,賺了2000美金,所以我養小孩子是靠看人民日報賺來的。
我快拿到博士學位時,錢復先生相中我,找我回台擔任蔣經國先生的英文秘書,那時我跟我夫人萬水,在美國已經都有工作,夫妻月收入超過2500美金,但回台灣的月薪,僅相當於100多美金而已。但在蔣經國先生開始執政,台灣開始經濟起飛,我們在蔣經國先生時代,我們國民所得,從500多塊美金、變成5000多塊美金,但是能夠平均分配給所有鄉親。這是走上均富的社會,這個均富的思想,跟現在人民期盼的正義是相符的。但曾幾何時,年輕人現在最掛念的,是台灣的未來到底如何 ?
教改越改越亂,過去台灣有兩個制度,是最公平的:一個是兵役,不管你是什麼背景,人人都要當兵。第二個是,人人都有公平受教的機會。英國哲學家說過,知識就是權力,當知識不會被壟斷時,權力就不會被壟斷。我們社會都要有機會,每個公民都有公平攀爬社會階梯的機會。所以三級貧戶陳水扁,因為公平受教的機會,而當到總統,不管他總統當的好或不好,他都有這個機會。
這是為什麼我願意出來,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教育改變制度後,好的大學,我們嚮往的大學卻只有特殊家庭才能受到特殊待遇。偏遠地區老師不足,設備受到嚴重挑戰。每一次我都要提這個例子,台中一中以前是省立台中一中,有多少好的優秀子弟能出人頭地。但在太陽花學運前,台中一中學生,在學校裡集體抗議,他們希望學校晚上開燈讓他們開夜車,但學校卻說沒有電費。這是多殘忍的事情,難道要學生抓螢火蟲嗎?這是為政者把錢去放煙火,卻沒有讓學生好好念書。這是資源扭曲的問題,我未來一定要修正這不合理的事情!
宋楚瑜從政40年,對政治有一個基本綜合結論:政治就管三件事,管政策方向、管資源分配的優先次序、管用人,我設定什麼目標,我用最能幹、最適當的人,運用有限資源達成我的目標。我當省長時,大家都很稱道,因為我把貧富差距和城鄉差距,當我首要目標。所以你看我所有施政,我都是在做人民所需要的地方,我做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
所有農業縣,到選舉就在談兩件事,老農津貼和營養午餐,宋省長幫中低收入戶的家庭所有營養午餐,省長全額補助。你不需要到省府找省長請願,我本來就覺得應該給這些孩子吃營養午餐。宋省長的時代可以把資源公平分配給中低收入的家庭,老農津貼也一樣,現在一分地是三百坪,一年去耕作稻田,扣掉肥料收成機械所有開銷,總收入還不夠老農到台北吃一桌酒席。一年的辛苦買不到一頓的飯,對老農公平嗎?
社會進入轉型時,兩條路,農業要照顧、工業要發展,台灣的未來,我們不能純然不管這件事。
德國和日本是全球兩個最關心基礎教育的國家,所以即使戰敗,還是可以復興。你知道台灣一百年以上的小學有幾所嗎?國民政府到台灣才70年不到,但日本人在台灣,從1895年之後就有小學設置,所以全台灣超過百年的學校有兩百多間,但機會不是人人都有,所以後來台灣國民政府就實施義務教育。
公平的教育機會是我的價值,我有我的策略去完成我的價值,我有管理的機制去達到我的價值 ,這才是台灣未來領導人最重要的。不是嘴巴講自由平等,但做法荒腔走板!
為什麼我到這個年齡還要出來?眼看當年我們從200美金變成5000美金,到現在變成2萬多美金,就衝不上去。關鍵在我們面臨很多瓶頸,如果我們衝不過這瓶頸,衝不出瓶頸,我們就會掉下來。教育是一切根本,年輕人未來,你要給他公平機會。我如果當選,我會免掉學貸的利息錢,一年才不到3億,開源節流就很快可以找回來!
我將來執政,在年輕人剛成家、立業最困難的時候,由政府來幫忙度過最初期的難關、鼓勵青年創業。我們可以活化閒置土地,做為創業基地,南部的地方機場,因高鐵通車而閒置、學校在少子化空出來的校舍,我們做青創基地,免費給創業者3~5年,只收水電錢即可,再提供法律、稅務、商務等援助;同時也要重新國土規劃,均衡台灣發展,讓年輕人到處有就業機會!
德國轉型正義背景 在 鄭麗君 Youtube 的評價
鄭麗君:龍應台不敢還原歷史真相,如何籌辦人權博物館?
2012-05-30
立法委員鄭麗君今(30)針對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建情形」的專案報告質詢龍應台,如果文化部不敢面對台灣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的歷史真相,也不敢還原統治者迫害的事實,要如何籌建人權博物館?鄭麗君說,若不能誠實面對歷史、還原真相,國家人權博物館根本是「集體怯懦的呈現」,也失去了最重要也最根本的教育意義。
鄭麗君指出,德國二戰納粹「傷痕記憶博物館」忠實呈現希特勒、納粹迫害猶太人的史實;韓國「光州事件紀念館」所設立的「加害者之牆」,列出所有加害者姓名與照片,甚至包括當時下令鎮壓、後來成為韓國總統的全斗煥。這說明了在處理有關屠殺及政治迫害事件,國家應該設法還原史實,確立加害與受害對象,如此才能落實轉型正義重要的一個環節。鄭麗君認為,德國、韓國願意如此處理歷史傷痕,然而龍應台不僅二二八、白色恐怖死亡人數說不清楚,連加害者蔣介石的名字也說不出口。
鄭麗君指出,在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年代,因為當權者的高壓統治和迫害造成無數家庭破碎,比如施儒珍為了躲避迫害自囚十八年這樣的人倫悲劇,只是冰山一角。鄭麗君表示,歷史的傷痕,必須透過人權博物館的方式被完整地保留下來、藉此作為後世的警惕或教育,這才是設立「人權博物館」的主要目的。
鄭麗君質詢龍應台:「如果真相不釐清,如果沒有加害者,人權博物館除了呈現集體的怯懦,還能教育民眾什麼?」
鄭麗君進一步指出,現在人權博物館的館長人選王逸群,非但不是人權工作者,也沒有史料研究背景或博物館工作背景,而國家級的人權博物館目前的人力編制僅有六人,未來是否能正常營運,十足堪慮。鄭麗君認為,文化部未來應選用具有相關背景的人選擔任館長,並應重新檢討人權博物館對於預算與人力編制。
鄭麗君要求文化部成立「官民合作」的籌備委員會,讓民間力量協助國家人權博物館的籌建與運作,並期許龍應台用謙卑誠懇的態度,勇敢面對歷史。
至於龍部長二度備詢,仍堅持以「不願簡化歷史」為由拒絕回答、不願以官方力量還原史實的態度,鄭麗君則表示高度遺憾。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Rqfhybzsr0/hqdefault.jpg)
德國轉型正義背景 在 【轉型正義】從追究納粹劊子手到會計正義審判讓德國從歷史 ... 的八卦
【 轉型正義 】從追究納粹劊子手到會計正義審判讓 德國 從歷史傷口重生?|全球聊天室.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