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超前部署的,是1995年創立的PTT】
和杜奕瑾的咖啡,剛好約在台灣連續14天零本土病例的這一天,還是 #零確診 的一天。新聞這幾天開始討論豬揚撕破臉各種道歉與破折號究竟在說什麼;或討論嚴重疏失而奪走性命的KTV惡火歸責...。套句歐美最喜歡的:#我們的曲線剷很平了。台灣真的走到「後防疫時代」了嗎?戒心可以稍微放鬆嗎?或是稍微喘口氣的同時,還有什麼可以做更好的?
「用國際標準來看,台灣這次防疫應變做的又深又快又好,很多人覺得因為SARS時期我們學到了經驗,我不覺得這是全部的原因」。
第一次專訪杜奕瑾,是這位創世神剛回來台灣創AI Lab的時候。我記得很清楚,當時團隊在忙器材和現場設定,我在讀腳本,杜大大他就一個人忽然間出現在我的攝影棚。沒人去接他,他也沒有用一種飛天的氣勢降臨:就是安靜,就是觀察。開播前我們閒聊一下,開播後,我發現他鏡頭前後的人設完全沒差別,冷靜、溫和又清晰。3年來,我們陸續在各種演講碰面也都是一樣。而今天同一個人,#熱忱地跟我聊起社交距離APP。
簡單來說,#社交距離APP 是運用手機 #偵測藍芽訊號強度 的原理,讓你只要過去28天內,有和確診病患接觸超過15分鐘,就能立刻知道自己是高危險份子,得趕快去做檢查。這個APP會每15分鐘,針對每一個人隨機產生一個Hash ID。在完全匿名狀態下,精準紀錄每個人和每個人的社交距離和社交時間。但這裡的重點是 #距離 和 #時間,誰是誰?誰跟誰?在哪裡跟誰?這些與特定個人有關的隱私資訊完全不重要。APP單獨篩選出有曾和確診病例相處超過15分鐘案例本身,過程完全匿名。 (#酒店女公關 再有難言之隱,再 #玫瑰瞳鈴眼 的劇情,擔心 #疫調 掀出多角與家庭革命這一類的,全不用擔心,社交距離APP用科技反而能填補疫調漏洞。)(針對這題歡迎留言發問,#我請神來答。)
因為一個APP就能精準掌握和確診病患的接觸史,所以誰需要去快篩這件事,能被用最科學的方式定義出來。好處有二:1) 大家不用成天擔心自己有沒有中標、要不要去快篩,#具體減少焦慮或恐慌 2) 政府不用有嫌疑就全面封鎖店家、行業或城市,#經濟活動能盡可能維持正常。這一切只要你下載APP,並且一鍵同意公佈自己的ID就好。這是便民護民、標準的科技防疫。
「國際不需再用代工製造大國來理解我們,那是一個基礎,但我們還有更多。」。杜奕瑾解釋目前APP已經在進行多版測試,會逐漸GA。我想他講的是台灣在一個非常特別的時機點,結合了研發、數據、平台整合,在防疫上敏捷行動,水到渠成。但我想跟他討論關鍵原因是什麼?是因為SARS我們嚇到了嗎?為什麼這次從口罩地圖、販賣機、群眾集資、Covid謠言查證,到AI Lab馬上要推出人工智慧醫生,協助判讀肺部X光片,判斷是否新冠肺炎確診...這一切成績的核心關鍵是什麼?
我們發現,#PTT鄉民精神功不可沒。
PTT鄉民精神不是在說站上的酸言酸語、推噓、八卦或資訊互通,這是PTT的一部分,但是拉大格局來說,PTT是 #專屬台灣的精神與文化習慣:開放,討論,碰到問題就 #上站集體解決,高手鐵定在民間,群眾力量無論從科學、醫學、設計、創新、闢謠、查證或任何角度,都能發揮出最好的效果。
群策群力,討論結晶再交由 #民間專業 或 #第三方非營利組織發起,(蔡)#政府從旁聰明地整合資源、#尊重專業 #加碼推動,於是 #公民駭客 遍地開花:實名制口罩地圖、LINEBot、疫情數據網站、社交距離APP等等,都是最好的例子。
這些作品在網路上不斷被分享討論、又再不斷被優化或二創,彼此互相增強,不斷正向循環:台灣不僅有今天平坦的疫情曲線,更有大家共識一心、互相尊重的團結。
外媒可以分析說台灣有100多項超前管控,有公衛流行病學的部會首長,蔡總統理性溫柔,但雖然都是原因,但也都有點沒搔到癢處。如果把最底層的PTT精神抽開,另一個國家就算有上述條件,也不一定有台灣的成績。
#PTT精神是我們的汎金屬,#我們是Covid19世界中的瓦干達。
其實新冠肺炎不會是世界最後一場需要全力對抗的大流行病,台灣在詭局變化多端之金正恩到底在哪的世界角力中,也很有可能繼續被誤會、被忽略、被打壓。但只要我們的公民汎金屬儲量夠,一直很團結、很尊重專業(與專業的鄉民),那未來實在不用過度擔心緊張。
PTT精神是真正的超前部署,創立時間:1995年,當時讀資工系大二的杜奕瑾,在宿舍用486電腦和Linux及開放原始碼軟體架設完成。集體鄉民和那些上站看八卦吃滷味的夜晚完全融合在一起,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一切......。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臺灣蟻窟AntsFormos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景哥在工作室裡飼養了100多窩的螞蟻 還有鳥、蛙、守宮、蠑螈、蛇、蠍子等等 在景哥的耐心介紹之下 了解了很多的生物習性還有造景方式與原理 非常的精彩! ---- ►成為「愛螞仕一員」按鈕:https://bit.ly/2Ruu0TR ---- 商業合作►[email protected] 追...
「微距鏡頭原理」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微距鏡頭原理 在 主播 路怡珍 Facebook
- 關於微距鏡頭原理 在 觀光客不知道的倫敦 Facebook
- 關於微距鏡頭原理 在 蝶小小的自然影像 Facebook
- 關於微距鏡頭原理 在 臺灣蟻窟AntsFormosa Youtube
- 關於微距鏡頭原理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 關於微距鏡頭原理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 關於微距鏡頭原理 在 微距镜头光学原理Optical principle of macro lens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微距鏡頭原理 在 想請問dcr250 的評價
- 關於微距鏡頭原理 在 [閒聊] 超景深微距--原理篇- 看板DSLR | PTT數位生活區 的評價
微距鏡頭原理 在 觀光客不知道的倫敦 Facebook 八卦
[追病毒週記]11月25日週三
🇬🇧Lockdown1.0第247天/英格蘭LD2.0第20天
.
|疫情記者會|
.
週一LK2.0第18天時,過去一週又有2次電視記者會📺,但今晚首相強森親自主持。
.
因為和一位確認感染的議員一起早餐會議,所以強森還在唐寧街首相府進行14天的隔離期,他這兩週以網路會議的方式跟進行國會質詢。電視記者會也會是遠距進行。
.
當天下午他先在國會遠距報告—LK2.0結束後的冬日計畫Winter Plan,中途畫面突然切靜音。電視記者紛紛討論強森的簡報室裡484還有別人啊,不然網路怎麼會自動切靜音(看起來他離鏡頭有點距離)?然後,強森發現國會的人聽不到自己的聲音,還東張西望一下,彷彿在等待助理去處理一下。
#靜音是捕鼠官Larry關的啦
#助理是瘋瘋公主吧👸🥜🥜.
.
言歸正傳,強森的重點是:
12月2日LK2.0會按照他承諾過的準時結束,不用再審核。
但是解LK之後的英格蘭繼續分三級的防疫限制,各級的禁令都比之前嚴格 #LK2.1
各地方的分類等級將在週四公布。同級疫區的防疫限制會一致(之前同級內還有各地方差異)這套新規則稱為冬日計畫。主要區分為:
.
📌一級疫區-上班族盡可能在家工作
📌二級疫區-酒吧等提供純飲酒的空間暫停營業,但如果是以用餐為主佐以酒精飲料則不禁。(LK2.0之前二級疫區沒有這些規定)
📌三級疫區-酒吧、餐廳禁止開放用餐空間,只能以外帶、外送或開車自取(得來速)的方式。營業。旅館與室內休閒場所禁止營業。(這些產業面臨的禁令就和LK時ㄧ樣)
.
.
感覺禁令升級了,當然有比現在稍微鬆綁一點點:
.
📌一般商店、美髮院、健身房、休閒娛樂場所可以開放營業(目前都關閉)
.
📌集體宗教活動、婚禮與戶外體育活動可以進行,但要保持防疫社交距離(目前都不可進行)
.
📌六人以下的室內外社交活動可以進行(目前只能在戶外與一位不同住的人見面)
.
📌酒吧、餐廳最後點餐時間是晚上10點,關門時間11點(LK2,0之前是10點要關門)
.
.
💊記者會中也宣傳一下牛津牌疫苗的研究成效。牛津大學與阿斯利康藥廠AstraZeneca合作的疫苗也宣布成效達90%以上(調整劑量的話)。
.
前兩週分別發布成功消息的兩款美國疫苗,瑞輝Pfizer的疫苗需要保存在零下70度、莫德納Moderna的疫苗則是一般冰箱就可以保存。牛津牌疫苗要比起這兩款有新的利基點,它也是一般冰箱就可以保存,而且價格更便宜 #一劑只要一杯星巴克的價錢
.
以上這兩個優點對發展中的國家很重要,以後他們的人民也有機會施打疫苗。
.
牛津牌疫苗之研發有英國政府的贊助,藥廠也同意將來對發展中國家出貨不收取商業利潤。這個疫苗成功消息對英國人來說也很重要,因為英國政府已下訂1億劑 #英國人的國民疫苗
.
此外,對於那些憂心美國兩款疫苗採用嶄新開發的疫苗設計,牛津牌的好處是它激發抗體原理已經運用在製造流感疫苗上,雖然也不是傳統的減毒疫苗,但是對保守的人來說似乎相對安全一些。它採用感冒病毒為媒介承載冠狀病毒的基因訊息,激發讓身體免疫系統產生抗體。
#每週一都有新疫苗消息
#帝國牌疫苗發表消息是不是下週進場呢
.
.
💊由於病毒有兩週的潛伏期,LD 2週之後才能看出更嚴格的限制有沒有成效。好消息是有的,每日新感染人數降了一半。
.
|記者會外的疫情五四三|
.
🏴 蘇格蘭為了聖誕節做準備,要先把感染數字降到更容易控制的程度,中央地帶除了愛丁堡以外都升到防疫最高等級 #相當於英格蘭的Lockdown等級
.
這一區域內的人當然是不該離開疫區,區外的人也不要進入(為了防止疫區的人跑去愛丁堡血拼,越界有小額罰款)。但是蘇格蘭首長也宣布這段時間蘇格蘭人不要去英格蘭,同樣的限制英格蘭人進入蘇格蘭,除非是工作等必要的行程。
.
一對分別住在愛丁堡市以及鄰近市郊的好朋友,為了遵守不禁出疫區的禁令,見面就帶著椅子在市區邊界喝茶。其實英國沒有所謂「封城」,違反禁令只是小額罰款,但是為防疫努力、也尊重其他人的努力,這樣的用心很重要。
.
.
🇬🇧週二時四國首長達成協議,讓分布英國各地的親友可以團聚過聖誕假,12月23日到27日這五天特別允許跨越國界、或是進出第三級(最嚴格的防疫限制區)去過聖誕節。
.
這五天也特別允許三個家庭組成社交圈(打破六人禁令,且社交圈內不用保持防疫距離),可以在家吃飯,但是不能去餐廳、酒吧聚餐。
#強森要和誰一起吃火雞呢?
#和前妻生的小孩還沒原諒他
#離婚的老爸和老媽不合
#只能和未婚妻凱莉的家人吧 #姻親
.
.
📺強森每次記者會都用些一般人少用的諺語或少見的修辭,本週最新版是警告大家這個聖誕節歡樂中也要警慎防疫,隔天週二網路上已經有用這個梗做出聖誕卡了。
#做成聖誕毛衣也可以
#三個不智者來賀節別啦
.
.
✈️12月15日起入境英國如果核酸檢驗為陰性,旅客(來自需要隔離的國家)隔離期可以縮短為5天。英國政府可接受的自費檢查報告的診所可以在政府網頁上搜尋。#台灣入境不需要隔離當然也不需要檢驗喔
.
.目前的入境免隔離清單新增國家是(11月21日4am以後入境免隔離)
.
🉑️荷屬加勒比海區之BSE群島 Bonaire/St Eustatius/Saba #薩巴島是1933年金剛電影中的小島
🉑️以色列與耶路撒冷 Israel and Jerusalem
.
🉑️在南非的納米比亞 Namibia
.
🉑️北馬利安納群島Northern Mariana Islands #塞班島在那兒
.
🉑️盧安達Rwanda #咖啡豆來一包
.
🉑️斯里蘭卡Sri Lanka
.
🉑️烏拉圭Uruguay #南美洲的小清新
.
🉑️美屬維京群島the US Virgi Islands #這個我還沒想到去玩的理由
.
|疫區日常|
.
.
我認識的一個台灣來的英國高校住宿生,他們學校在期中假結束後一週出現第一位新冠感染者。英國學校以年級為社交圈,感染者和他同年級,所以也要居家隔離,也就是待在宿舍房間裡,上網課兩週。
.
學生的爸媽在台灣,總是覺得沒看到小孩不放心,趁著這個機會讓他提前「逃難」回台灣了,反正也是要隔離、反正也是上網課。(這裡有個小問題是,英國居家隔離中的人可以離開住處嗎?應該是不行,但是學校通融。)
.
這學生父母的朋友小孩在同一區另個寄宿學校就讀,這一對家長認為搭飛機風險才大,在宿舍裡單人房待著比較安全,不覺得需要「逃難」。
.
平行世界也可能是心念造成的。
.
疫情之下台灣很棒很安全,沒錯。有些人在台灣有家可回,為了種種考量選擇回家「避難」。這是個人的自由選擇,希望台灣同胞們理解,他們回家也是要隔離14天,保持距離就沒事,不需要仇恨想「回家」的人。
.
對於在台灣無家可回、或是已經在英國落地成家的人,回台灣不是選項,在疫區好好過日子、和這塊土地一起抗疫才是目標。
.
我記得一位朋友在臉書抒發的感言,儘管她偏愛台灣的氣候和生活方式,但是英國的生活也有不同於台灣的優勢,過去她享受了英國生活的好處,在這個困難的時候她不覺得她應該走開,而是坦然接受這個局勢,請台灣親友不要再呼喚她回去「避難」。
她的誠摯感言讓我印象深刻,我記得她臉書大部份時候在抱怨英國生活的不方便,但這個時候她選擇留下,我似乎懂了她過去的抱怨只是生活其中一個面向,她是十分清晰整個大局的實踐者,愛其所選擇。
.
另外有一些台灣人,因為工作、學業或是家庭牽絆,覺得自己是「不得不」待在英國。他們抱怨英國和台灣不一樣的地方,包括防疫的作法,對於不合乎期待的事就以情緒批評。
.
現實是,台灣和英國有不同的文化脈絡背景,台灣的做法搬到英國不一定行得通,例如台灣有效預防感染傳播的疫調追蹤,這在英國人感覺侵犯太多隱私,整個成效很差。
.
英國有英國的做法,做得不好可以討論,但是討論時要先理解英國的立基點,不要再套台灣的思維和看法。
.
舉例來說,英國不追求「零確診」,而是追求「可以控制」的確診人數;
.
在英國感染了新冠病毒不會被看成全民公敵 (#因為太多人感染了 🤣) ,但是不要傳染給別人;
.
政府的管理指標也是如何降低變成住院的重症,避免醫療癱瘓,後來也加上保經濟運作,避免失業讓更多家庭癱瘓。
.
偶然看見台灣媒體上的英國台灣人投稿,說英國人都自暴自棄,不遵守防疫禁令了。但我身邊認識許多人仍然守著防疫禁令,保護自己與保護別人。
.
例如我擔任志工的戶外場所(志工活動不受Lockdown限制可以照樣進行),自行加碼規定每次的服務以六人上限,不要搭乘大眾交通前往。在Lockdown之前,志工群組裡經常看見臨時請假訊息,通常是因為小孩發燒所以要全家自主隔離。
.
平行世界可以是心念造成的。現實裡就是有防疫蠢蛋,你不必抱怨那些蠢蛋(必要時直接去糾正不要光抱怨),盡力做你能做的,在平安中找樂子。
#今天沒有太多笑點
#一定是因為寫了三天才完成的關係
微距鏡頭原理 在 蝶小小的自然影像 Facebook 八卦
首先,我還是先道歉一下好了,
以後有人問我攝影相關的問題,
不管我喜不喜歡這個人,
我想都應該要好好回答,
不然讓人家觀念錯誤就糟糕了。
景深,簡單說即是畫面中清楚成相的範圍,
範圍大是景深深,範圍小是景深淺。
在片幅、焦距、物距(對焦距離)、光圈的影響下,
蝴蝶攝影通常都會面對到景深極淺的問題,
所以用單眼相機要把整隻蝴蝶拍清楚,
其實是需要練習的,
這個練習包含了光圈的運用,焦距的了解,
以及焦平面的掌握等等因素。
◎片幅的條件我就不解釋了,這部分可以自行去google,
結論即是單眼相機的景深會比類單或者手機淺。
◎焦距越長,景深越淺,
所以用200mm的鏡頭會比100mm的鏡頭景深淺。
◎物距越短,景深越淺,所以在近拍的時候,
通常都會有景深過淺的問題,
微距攝影就充分展現出這個特性。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所以拍蝴蝶縮光圈就是這個原因,
當然數值是死的,不是小光圈就是最好,
這同時要考慮物距、片幅、焦距及現場光線等等因素,
所以光圈控制就是難在這裡。
以上,我們有了初步的結論,
用單眼相機加微距鏡或者長鏡頭拍蝴蝶的話,
我們必須適時的縮小光圈,才能增加景深。
不過,景深永遠是不夠用的。
所以我們必須要了解景深的範圍在那裡,
並適時控制景深的位置,來達到景深的最佳化,
這就是大家常在講的焦平面。
用相機執行對焦的動作,以對焦點為中心,
上下左右無限延伸的範圍,都是清楚的成相範圍,
但景深的深度,則是由上述的因素所決定,
我們先假設好所以條件都固定了,景深深度只有2公分,
(通常單眼加微距鏡的情況下,深度大概都小於2公分)
那麼我們要做的課題,即是如何把蝴蝶塞進這範圍裡頭,
講到這,我想就很好理解了,
以蝴蝶來說,要將景深最大化,
那就是以牠們的翅膀當作基準,
讓你的感光元件與翅膀保持「平行」,
所以你看到那些拍蝶的人喜歡趴在地上,
應該就不難理解了,
抓得越準,景深控制會越好,
因為在拍照的時候,不會有尺給你量,
所以大多只能採用經驗及目視的方法來做,
這部分就真的需要練習了。
以上為粗淺的景深認識及對焦技巧,
其實這部分牽涉到很多細節及原理,
雖然太注重這些數值,會讓照片沒感情,
藝術是很主觀的,自己覺得漂亮比較重要,
只是,這些都是攝影很重要的基本功,
我想多多了解絕對無害。
那麼,有沒有辦法可以增加自己的基本功呢?
我想有的,坊間有很棒的老師及課程,
可以參考看看。
生態攝影與生態體驗課程(上)
施信鋒老師 <<<我好朋友
週二晚上 萬華社區大學(龍山國中校區)
周三早上 士林社區大學
週三晚上 板橋社區大學(忠孝國中校區)
微距鏡頭原理 在 臺灣蟻窟AntsFormosa Youtube 的評價
景哥在工作室裡飼養了100多窩的螞蟻
還有鳥、蛙、守宮、蠑螈、蛇、蠍子等等
在景哥的耐心介紹之下
了解了很多的生物習性還有造景方式與原理
非常的精彩!
----
►成為「愛螞仕一員」按鈕:https://bit.ly/2Ruu0TR
----
商業合作►Neptune0806@gmail.com
追蹤我的IG►http://bit.ly/2kVdW2R
追蹤Facebook粉絲團►http://bit.ly/2sdWAhN
►全臺灣最大螞蟻FB社團「臺灣螞蟻飼養與知識交流社」:
http://bit.ly/2Vg3WSB
推薦影片:
【看了就愛上】螞蟻明星系列
►高雄巨山蟻:http://bit.ly/2Ns7e04
►大黑巨山蟻:http://bit.ly/2Wns9TP
►希氏巨山蟻:https://bit.ly/2TJQ3vp
--希氏幼蟲都消失了:http://bit.ly/2WWBN41
--希氏「樓中樓加蓋」:http://bit.ly/2xBioX6
►高山鋸針蟻:https://bit.ly/2Iy6tC0
【日常系列】
►把全台最美螞蟻帶回家:http://bit.ly/2L88rZp
►螞蟻專賣店飼料開箱:http://bit.ly/2WAU0TM
►臺灣超美蟻巢開箱:http://bit.ly/2LT7JB5
►大陸精品蟻巢開箱:http://bit.ly/2FLeDDr
【蟻窟教室-養螞蟻知識與常識】
►錯過後悔一輩子的「螞蟻買賣技巧大公開」:http://bit.ly/2SiSyPP
►螞蟻怎麼繁衍後代!? http://bit.ly/2SQLmid
►螞蟻居然有階級之分?了解更多:https://bit.ly/2UxyGK5
►看看我如何【瘋狂愛上螞蟻】:https://bit.ly/2CX8Rxi
拍攝設備:A6400、iPhone X、微距鏡頭
剪輯軟體:Adobe PR
#螞蟻 #造景蟻巢 #謝資景的生物空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Mg_m6yO0uA/hqdefault.jpg)
微距鏡頭原理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評價
有句成語就是「樹大招風」,這用來形容目前微軟KINECT體感攝影機實在最貼切啊。KINECT在11月4日率先於北美地區推出大獲好評,而且10天實際銷售破100萬套,並預估年底前能達到500萬套的銷售目標。KINECT標榜無需控制器的嶄新操縱體驗,好像電影【關鍵報告】中的憑空操縱的新鮮感,不但帶給遊戲全新的操縱革命,對駭客高手來說也是新鮮的常識。
這裡先簡單說明KINECT的原理,透過內建的RGB鏡頭與紅外線鏡頭,打出密密麻麻的紅外線光點,掃描物體表面,並計算紅外線反射回來的時間,來計算出物體的距離與運動狀態。這裡有一段在全黑暗的室內,以夜視鏡來看KINECT打出來,數以萬計的紅外線光點,也看得出KINECT用到的紅外線鏡頭非同凡響。
由於目前KINECT先針對Xbox360遊戲用途,還沒開放電腦使用,但有不少駭客呼朋引伴,以破解KINECT為樂,現在KINECT已被不少高手破解,能用在電腦的視訊用途,可控制KINECT的鏡頭移動。
另一個更誇張,直接把KINECT攝影鏡頭拆下來,套在自製的螃蟹型機器人,接下來這機器人會透過鏡頭自己追蹤目標,靠近目標時還會用腳去砍劈,頗有攻擊性咧,如果稍微改良一下,說不定能用來當作保全機器人喔!!
接下來還有高手已經把KINECT用在虛擬的多點觸控用途,兩手對著KINECT憑空指揮,能拉動畫面中的照片移動,甚至放大縮小,好像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咧。
另外一個高手更誇張,透過自製的軟體,能把KINECT的紅外線鏡頭加以應用,產生「全息影像」的360度景深效果。用鏡頭感測物體的距離,由藍色到紅色表現距離遠鏡,然後把距離套用到影像後,接下來合成就能產生全息影像,能用滑鼠任意調整360度位置。後面甚至可產生網格運算,有更精密的計算效果。
KINECT發售才短短幾天,竟然變成駭客群起攻擊的目標,而且還有比原本規劃中更多樣化的發展,這也是微軟當初料想不到的吧!! 台北場次還會有神秘嘉賓到場,以及好康大放送呢,趕快來體驗「你就是控制器」的嶄新遊戲魅力吧!!
附註:部分引用影片來自Youtube網站,版權屬各個創作者所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70taa_A9p4/hqdefault.jpg)
微距鏡頭原理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評價
#空拍機#mavicair2#空拍
今天要談如何用Mavic Air 2拍出最高畫質的影片與照片,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手邊的空拍機,能夠拍出理想的影片,雖然可以用後製加強,但如果拍攝當下時沒有掌握要訣,也不盡然可以達成目標。
而Mavic Air 2號稱2020年CP值最高的空拍機,能用較為親民的價格,購買到幾乎是功能齊全的機種,不過許多人還是很想知道它的錄影能耐,到底能錄出多棒的影片。
以下就是我用Air 2製作過20幾部影片後的心得分享,首先要說明的是個人是用iMovie後製剪輯的,所以所有的可能,也會侷限於此軟體所提供的工具選項上,而Air 2擁有三種錄影規格可供選擇4K、2.7K和1080p,雖然可用4K錄影,但普通跟HDR有所差異,4K普通可達60p,但4KHDR最高只能到30p,不過4K普通就算後製,所能調整的空間,還是不如HDR寬廣,色彩飽和度也很難達到較滿意的水準,如果用白話一點來形容,4K普通較硬較清楚,4KHDR較軟較柔美。
當然也跟使用的幀數有關,幀數越高,拍出來的影片就越清晰,此外用4K和1080p規格錄影,當然畫質的細膩度有所差別,而且如果將4K輸出成1080p的畫質,也比純1080p出來的影片畫質好,所以當下用多大的影像檔記錄,都會影響到後製的可能,這跟攝影的原理也是相同的。
還有拍攝時要調整鏡頭角度,透過螢幕來找尋景點可能的視覺美感,通常45度角最能拍出比較飽和的色彩,順光也比逆光好,陽光充足更是理想。此外一個好的空拍點至少要飛三趟左右,也就是用盡三顆電池的飛行時數,如此影片在剪輯上,才有足夠的素材可供選用,飛行高度也可以有所變化,從60公尺到30公尺,再到10公尺左右。
所以如何用Air 2拍出最高品質的影片,我的建議就是用4KHDR來拍攝,並在光線良好及善用45度角拍攝的條件下,至少進行三趟的拍攝工作,而且一定要後製調整色彩的飽和度,如此才有機會達到預期的目標。
至於如何製作出流暢的影片,最好的方法就是剪輯完後,反覆的輸出檢視,每部影片最好檢視五六次以上,這樣才能發現細微的缺失,而加以修正。如果是純空拍的影片作品,個人建議要以配樂為主,先選定喜歡的音樂後,再來對影片做適當的剪輯,隨著音樂節奏的變化,對影片做快慢長短的修正,如此也能增加影片的可看性。
最後Air 2可否拍出超越2 Pro的影片,答案是不太可能,畢竟兩者的價位和鏡頭規格是有所不同,不過Air 2當成入門機,也更適合當個人貼身秘書,協助我們記錄一些戶外活動的畫面。
接下來我們要談的是Mavic Air 2與2 Pro的攝影效果比較,用空拍機來攝影,除了有種上帝視角的獨特視覺魅力外,如果只是單純的直上直下,操作上也就相對簡單又安全,也是最不驚擾他人的空拍方式,當然兩種空拍機各有優劣,使用的範圍也有所區別,Air 2適合記錄,2 Pro則是較為專業,拍攝的規格及選項也較為豐富。
無法否認這兩台空拍機都無法超越單眼相機拍攝的效果,但在拍攝的角度與內容選擇上,當然遠勝於單眼相機,也能拍攝許多我們無法踏足的地方,這也就是許多人為何會迷上空拍的主因之一,以下就是針對兩機的拍攝效果,做較為簡單的比較與說明。
首先為了忠實呈現攝影效果,所有圖檔皆未經過後製處理,兩者除了鏡頭與感光元件規格不同外,其實在拍攝後輸出的照片尺寸也略有不同,例如180度全景照片,Air 2略寬於2 Pro,Air 2的尺寸是 8192 × 3302,2 Pro 的尺寸是8192 × 2746,而對普通照片的規格設定,也有所不同。Air 2的普通照片是 4000 × 3000,2 Pro則是5472 × 3648,在廣角拍攝尺寸上都是 8000 × 6000,但在廣角的拍攝焦距設定上,則有明顯區別,Air 2拉近許多,是用普通照片的焦距,而2 Pro 是用全景的焦距。
當然2 Pro的整體色彩飽和度都遠勝於Air 2,Air 2除了360及180度全景照片外,無論廣角、直拍還是普通照片,拍攝時必須留意天候條件,若是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容易過於昏暗,也很難後製改善,而2 Pro就較無明顯差異。
雖然兩機抗風等級皆為五級,但 Air 2三級以上就建議取消拍攝全景照片,而2 Pro則是仍可應付,此外在海邊拍攝時,面海拍攝全景照時,通常失敗率較高,這也是必須有所留意的重點。
以上就是我所分享內容,希望能對您在掌握空拍機的拍攝效果上有所助益,也謝謝您的觀賞,我們下回見。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uhxph9RiXs/hqdefault.jpg)
微距鏡頭原理 在 想請問dcr250 的八卦
1. 微距鏡頭(最貴也是效果最好) 2. 近攝鏡片(微距鏡片) 3. 接寫環 4. 鏡頭倒接 5. 蛇腹(跟接寫環原理一樣) ------------------------------ DCR-250 ... <看更多>
微距鏡頭原理 在 [閒聊] 超景深微距--原理篇- 看板DSLR | PTT數位生活區 的八卦
這就是超景深鏡頭的原理用一顆超微距鏡(放大率7:1~10:1)去翻拍成像圈很小、實體焦長很短的監視器鏡頭的成像----- 用來翻拍監視器鏡頭成像的超微距鏡的部分比較常見的 ... ... <看更多>
微距鏡頭原理 在 微距镜头光学原理Optical principle of macro lens - YouTube 的八卦
微距镜头 光学 原理 Optical principle of macro lens.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