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孩子的亮點
【親子教育】
文章轉載自彩虹愛家命教育協會,《彩虹月刊》〈發現孩子的亮點〉 作者:林素娟(華人地區家庭事工講師)
所謂行行出狀元,你也發現屬於孩子的亮點了嗎?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智力測驗的分數,學科成績的好壞,一直是父母關心與壓力的來源,深怕孩子在學科上表現不好,就成了人生的輸家。但其實,這些測驗,只能測出孩子 某一部分的優勢智慧,1983 年哈佛大學迦納教授(Howard 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慧理論 (Multiple Intelligences),他指出,上天賜給每個孩子各式各樣的智慧,而且每個孩子智慧的組合都像自己的指紋一樣,沒有人和他是完全相同,是世上獨一無二的珍寶。
以下提出八種智慧,讓我們來想想看,天生我材必有用在我們孩子的身上的意義。
認識「八大智慧」的特色
語文智慧
優異之處
閱讀、寫作、辯論、記憶資料、理解與思考文字、模仿、學習語言、編輯……
實例分享
小璋,喜愛辯論,能快速瀏覽彙整大量的資料,又能精準掌握對方論述,速記反擊重點。
邏輯─數學智慧
優異之處
數學、推理、問題解決、分類、量化、複雜的運算、實驗、提出並考驗假設……
實例分享
小文,上數學課時,他常會找出不同的解題方式。大學讀數學系,微積分常考滿分,開數學補習班門庭若市。
空間智慧
優異之處
設計、閱圖、畫圖、辨識、抽象設計、在腦海中改變物體形象……
實例分享
小英,從小就喜歡寫書法、畫畫、編織,參加比賽屢獲佳績。
肢體─動覺智慧
優異之處
運動、舞蹈、演戲、技藝、使用工具、精確、協調性、創作新的身體活動……
實例分享
小育,上課坐不住,喜愛所有運動,後來成為田徑國手。
音樂智慧
優異之處
唱歌、捕捉聲音、對音準、旋律、節奏、音質敏銳、探索音樂的內容及意義……
實例分享
小甜,從小就有絕對音感,一路讀的是音樂資優班,考上音樂研究所,又出國深造,熱愛各樣音樂的學習。
人際智慧
優異之處
瞭解人們、領導、組織、溝通、解決衝突、推銷、建立與維持關係的能力、擅長人際技巧、樂與不同年齡的人互動、接納多元文化的民風差異……
實例分享
美美,高中到任何團體就像水一樣,融入愛與熱情,用心經營每一個關係。有她在團體就會活絡起來,溝通不了的事情,她一出面就呈現多贏的局面。
內省智慧
優異之處
明瞭自己的優缺點、設定目標、善於建構自我知覺的能力。激發別人的活力。洞悉自我與人類處境的複雜性……
實例分享
小成,寫童詩,每首都發人深省:「爸爸的腳是我的鞋,帶著我去探險……」作品讓人回味無窮。
自然觀察者智慧
優異之處
理解自然、區分和辨別動植物、發覺新的型態和關聯、觀察系統的改變和演進……
實例分享
小智,從小就喜歡看螞蟻搬食物,喜歡賞鳥、抓魚、養各種動物、種各類植物;雖是都市土包子,卻是鄉下的智者,大自然就是他的家。
對「多元智慧」的認知
智慧不是一出生便定型,會不斷增長。
每個人都同時擁有多元的智慧。
多元智慧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組合存在。
每個人的智力各具特色,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出色的。
教育有用論,家長、老師,責任重大,請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
量身訂做,涵蓋多元智慧的學習規劃。
善用強勢智慧,會喚醒弱勢智慧。
多元、創意、生動、適性的學習,提供認識自我的機會。
從孩子的個別差異,獲得成功經驗,進而產生信心。
讓不同智慧孩子自我肯定,獲得尊重。
包容與接納中,孩子必能發揮潛能。
透過無條件的愛,培養孩子獨特性。
透過對「多元智慧」的認知,幫助我們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不會一味的向「分數」看齊,窄化了孩子的成長。
從「多元智慧理論」的觀點,來規畫孩子的學習,必能發現孩子的亮點、發展孩子的潛能,從長遠來看,孩子的一生必是豐富而充滿信心。
曲目:隱形的翅膀
2011年成功兒童合唱團年度音樂會
-歡慶百年暨年度音樂會-
5/29於東吳大學表演藝術中心(高級班)
指揮-趙開浚
伴奏-莊岱儒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040的網紅Sandy采聿老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Facebook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sandytsaiyu/ 這則故事講的是一隻熱心助人的小熊,住在一間小木屋裡面。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外面下起雪來,坐在暖爐邊喝著熱茶的小熊聽到外面不斷傳來敲門聲,在外頭受凍的小動物紛紛來尋求幫忙。 故事改編自一首很...
彩虹月刊 在 古典好好聽 Classicalmusic to go Facebook 八卦
唉呀,小孩穿上刺蝟裝-孩子過度敏感了嗎?
【特殊教育】
職能治療師 鄒佳和
文章轉載自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彩虹月刊》
如果發現孩子一直不喜歡玩水、玩沙,或者碰一下就唉唉叫,怎麼辦呢?
有些人一直是這樣在過日子:人群中,陌生人不經意的碰觸,就會不愉快,甚至生氣抓狂得想大叫……
其實,孩提時就會有一些跡象了。有時候孩子會說:「這件衣服刺刺的,我不喜歡……」也許是衣服的質料,也可能是背後的標籤,然而剪掉了標籤,甚至換了件衣服後,孩子還是不舒服。另外,玩沙、黏土是孩子的最愛,卻有少部分孩子無法忍受踩在沙灘上的感覺呢!
看到這,你也許發現了,這是不是孩子觸覺出了些問題呢?
觸覺防衛
觸覺防衛(tactile defensiveness)即是描述逃避觸覺的一種症狀,可惜的是,目前沒有一個程度標準提供判斷,只能從多重的行為來觀察。一般來說,可依據孩子接觸各種質地的行為反應來判斷:
容易排斥新的質地?
多次嚐試仍然無法接受?
即使是親人仍時常排斥擁抱?
即使接觸在較不敏感的背側面(手背、 手臂外側、背部、大小腿前側),仍會有較大的排斥行為?
不應該只觀察到一次的排斥行為,就武斷的下定論。
嬰幼兒期的忍受程度與 3 至 4 歲以上孩子不同?(嬰幼兒在 0 至 2 歲為感覺動作時期,正在建立身體與環境的互動經驗,所以對於各種感覺的忍受力與反應不盡相同,常因為一點點小聲音而驚嚇,但這不是感覺系統的敏感,而是經驗不足所造成,要將此行為解釋成感覺統合的失調還言之過早)
如果你的孩子對以上提問有不少「是的」的答案,孩子可能有感覺(觸覺)統合失調!
什麼是感覺統合失調症?不是嚴重到影響身體的健康,卻足以造成生活上的困擾。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呢?
認識觸覺
觸覺可以簡單的分為「輕觸覺」及「深壓覺」,這都是施加在皮膚上足以讓我們感受到的壓力。輕撫、搔癢被歸類在輕觸覺,這是容易讓人感受到不愉快、警醒的觸覺類型。壓、拍等較大壓力產生的觸覺則是深壓覺,因為接收及傳輸感覺的路徑與本體覺(感知全身關節與肌肉動作情況的感覺,藉此感覺運作可以不用眼睛看也知道自己肢體的位置與姿勢,此外也包含肌肉用力的程度。)接近,所以容易帶來跟本體覺一樣安定他人的效果。
天寶‧葛蘭汀(Temple Grandin),是美國一位畜產學學者,也是位高功能自閉症患者,在她的自述中提到:為了降低自己對人群的敏感及焦慮(自閉症患者較一般人容易出現感覺失調的異常)她為自己做了一個擁抱機(或者說是擠壓器),使她感官過於敏感到無法承受時可紓緩焦慮,這顯然提示我們,深壓覺在穩定自身狀態的效力。
認識觸覺
感覺餐
介入感覺調節(sensory modulation)的方式,在感覺統合治療中稱為感覺餐 (sensory diet),使用的內容因人而異(有的強調本體覺,有的強調觸覺),量也有所不同(好比每人一天吃的食物量不同,或每個人偏好不同),雖然有許多不同,但最多的共同點就是建立提供感覺餐的習慣與常規,這意思是須在一天中固定的時段提供,並且不多不少,最好是可以明列一張表格指出一天之中,何時需進行感覺餐,以確保這是持續且穩定的被執行。
威爾博格治療
在感覺餐手法中,特別針對觸覺敏感而建立的一套方法稱做:威爾博格治療 (The Wilbarger Protocol):因為這會用到一種特別的刷子來進行,所以又被稱為刷毛治療(Brushing Therapy)。
時間 3-5分鐘
工具 觸覺刷(一種特殊設計的軟毛刷,刷過皮膚時可提供穩定的深壓覺)
方法 刷毛:從手臂開始,包含手指、背部、腿部到腳趾頭,禁止使用在臉、腹部及鼠蹊部,因為這是相當敏感的部位,容易產生不好的感覺,影響治療過程。關節擠壓、牽拉:肩部、手肘、手腕、髖關節、膝蓋、腳踝,輕微擠壓(joint compression),手指、腳趾頭施加牽拉(strech),藉以提供額外的本體覺輸入,而達到穩定的效果,但施加的力道強度,須經專業人員的評估並執行。
取代工具 可以利用柔軟的毛巾,將毛巾捲起使用也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
注意事項 ●確保刷過程不是輕輕的從皮膚刷過,而是先將刷子穩定的壓在皮膚(提供穩定的深壓覺)後,再順毛髮方向刷過,這樣才能提供適當的感覺輸入。
●當孩子需要觸覺刷介入時,先諮詢過職能治療師的建議,並拿捏其介入的量,以免達不到家長想要的效果。
●介入感覺餐的過程中,盡量讓環境保持在一個平和、安靜的狀態,藉以幫助孩子更容易維持穩定。
敏感而不願讓人靠近的孩子就像個小刺蝟,希望接近他人卻又容易相互刺傷,不僅影響發展的進程,也影響了孩子的人際互動。孩子說不出自己的苦惱,也無從與他人比較自己感覺上的差異,最終還是要依賴家長留心警覺。但矯枉過正也不是我們的本意,這其中的拿捏,還是建議與早期療育單位密切的配合,透過專業的協助,幫助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
音樂:手鐘樂團演奏著名歌曲「你鼓舞了我」,感覺好夢幻!
彩虹月刊 在 古典好好聽 Classicalmusic to go Facebook 八卦
從電影《漫漫回家路》聊童年
【體驗教育】
生態工作者、在家教育母親 楊秀芬
文章轉載自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彩虹月刊》
一個媽媽帶著孩子離開都市叢林,走入自然,創造了不同的童年……
童年的畫面
《漫漫回家路》的男主角薩魯在五歲時和哥哥走失了,那些童年畫面片段不時地來到他的腦海裡呼喚著他:母親的表情、哥哥和他在火車上撿煤炭、童年常跑的那條路……你呢?你的畫面是什麼呢?
是的,我也常常有著童年的畫面,不時在心中浮現:騎火雞、爬樹看夕陽、颱風天拿水盆抓從池塘滿溢出來的魚、雨天穿雨鞋踩水,再把鞋裡溫溫的水倒出來、被鵝追著繞龍眼樹跑、躺在地上和狗狗一起看星星……,這些片段的畫面勾勒出我的童年。
我要給孩子什麼童年呢?
長大之後有了孩子,我常在想,孩子!你的童年會在哪裡?其實,孩子的童年,不就是身為父母的我們所給予的環境嗎?
文明把我們帶到了一個人造的環境,那裡沒有土壤、沒有樹葉、沒有蟲鳴鳥叫;只有冰冷的水泥、硬梆梆的塑膠、一間一間像鳥籠的房子把自然的元素隔開了,很安全、很乾淨,一熱就開冷氣,一冷就開暖氣,戶外濕冷、乾熱的空氣都與我無關。這樣的環境成為孩子的童年記憶好嗎?我思考了好一陣子。
不,並不好!我心裡很篤定,因為這些材質把我的孩子和上帝創造的大自然隔開了,這個分隔,讓我覺得好像每天都踩在高空中,一點兒都不踏實。於是我們決定往踩得到土壤的地方去─搬去鄉間。期待這將會是孩子長大後會思念的童年環境。
這很重要嗎?如果回憶中沒有這一個美麗圖畫和深刻經驗,生命可能受限於眼前所看到的。就像在北京出生的孩子沒有機會看到藍天,他如何想像天空的藍色有許多的層次。也許這是我的偏執,就讓我任性一回吧!因為成長的過程無法再重走一遍。
帶孩子走入自然
來到有綠葉、有陽光、有大雨的洗刷、有強烈的風簌簌地吹的地方,十歲的男孩竟然悄悄地爬到屋頂看著無際的天空,安靜地享受著早餐。有時候抱著雞,在屋頂上大聲唱著詩歌,我聽到孩子的歌聲,才知道大自然早已經跟他招手了。
鄰居給我們幾隻觀賞雞,孩子在草叢裡抓蚱蜢給小雞吃的時候,小雞會眼尖一啄,開始奔跑,深怕被同伴偷走食物,其他同伴根本不知道怎麼回事,只是跟著胡亂追,一會兒追到了,兩隻搶一隻蚱蜢,猛一拉,還往後跌坐在地上,立馬又起來追著跑。光是看這個畫面,我們全家可以看一兩個小時,仍然回味無窮,原來大自然的生命已經跟我們招手了。
盪鞦韆,自己盪固然好玩,抱著雞兒在懷裡盪,並看著遠方的山,可以晃蕩好一陣子,也是孩子難得的空白時間,這空白異常得珍貴,他們的圖案裡沒有塞滿才藝課程,沒有擁擠在安親教室裡,沒有電子產品,他們徜徉在藍天裡,原來大自然裡的風已經跟孩子招手了。
地裡長出的菜,好安心!好可口!我們開始帶孩子種菜,原來食物在大地中就這麼長出來。在城市裡,菜是擺在超級市場裡,肉都一塊一塊切好了,白米一包包裝在米袋裡,這些食物怎麼來的都不知道。回到鄉間,各種蔬菜按著季節繁盛的生長,孩子在一塊土地上跟著樸門註老師學習對環境的認識,對農業的反思。
竹子是台灣豐富的資產,然而如果在自然中腐化成為農業廢棄物,一生儲存在它身體裡的二氧化碳將會全部釋放到空氣中,成為環境的負擔。所以孩子們幫忙整理竹林,將枯腐的竹子做成生物炭,把二氧化碳鎖在炭中,成為微生物最美好的居所,然後這些豐富的微生物進入土壤裡滋養萬物,包含我們口裡吃的青翠的蔬菜。這種美好的自然循環已經向我們的健康招手了。
最美好的童年記憶
為何大自然的點滴一直在向我招手呢?我突然明白,因為這些都是我的童年經驗,年幼時的玩樂成了長大後心中的渴望,回到自然裡,回到單純裡。當我再次走在回家的路上,過去的稻田已經是一棟棟大樓;過去的田埂,已經是一條條車水馬龍的道路;過去的樹林窸窣的悄悄話,已經成為風中的記憶。
我想,我的孩子長大後,他們回憶起的童年會是在冰冷的水泥牆裡,一張張的考卷、評量裡,一間間的才藝教室裡、聲光瞬息萬變的 3C 產品中呢?或是,在星空 下靜靜地躺著、在雨中快樂地踩著水、在風中望著樹梢呼喊著自己的名字呢?
薩魯長大後生命的追逐,若沒找到那個曾經的童年,就像失了根的飄浮男孩,當他在漫漫回家路,找到了那份失去的記憶,他的根也落腳了。你,創造了孩子怎麼樣的童年呢?
註:樸門(permanent culture)是一種永續設計的概念,可使生態與農業相互依存而設計一塊土地;同時保有自然生態,又能在生態環境中產生出糧食來。
音樂:送別(大提琴演奏)
彩虹月刊 在 Sandy采聿老師 Youtube 的評價
Facebook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sandytsaiyu/
這則故事講的是一隻熱心助人的小熊,住在一間小木屋裡面。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外面下起雪來,坐在暖爐邊喝著熱茶的小熊聽到外面不斷傳來敲門聲,在外頭受凍的小動物紛紛來尋求幫忙。
故事改編自一首很有名的英文兒歌 Little Cabin in the Woods,原始的歌詞是這樣的:
Little cabin in the woods
Little man by the window stood
Saw a rabbit hopping by knocking at the door
"Help me, help me, sir!" he cried.
"Before the farmer bops my head!"
Come little rabbit
Come inside
Warm up by the fire
---
故事:The Bear in the Cabin
作者:Tsaiyu Chang 張采聿
插畫:Irene Chen 陳虹燁
源自:在彩虹時間Rainbow Time兒童英文雜誌 (2017/9月刊)
Banner & Vector created by freepik
► https://www.freepik.com
Free Realistic Snow Overlay by Kosmos Motion Graphics
► http://youtu.be/vEhD5WwCo44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izDnW2Ste4/hqdefault.jpg)
彩虹月刊 在 Sandy采聿老師 Youtube 的評價
嗨,我是Sandy采聿老師。
擔任「彩虹時間Rainbow Time兒童英文雜誌」的主編和節目主持人已經超過10年,為小朋友製作了好幾百則的故事。結婚生子之後,我跟孩子從五個月大就開始親子共讀,到現在二寶也出生了,一起共渡了將近2000個說故事的美好日子。現在,我在Youtube頻道要繼續為大家說英文故事!
歡迎追蹤我的Facebook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sandytsaiyu/
---
故事:A Very Hungry Goat
作者:Gabby Georing
插畫:Ivy Tsai 蔡思芸
源自:彩虹時間Rainbow Time兒童英文雜誌 (2020/4月刊)
出版:彩虹時間 ► https://www.rainbowtimeshop.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toJq3dAdl4/hqdefault.jpg)
彩虹月刊 在 Sandy采聿老師 Youtube 的評價
嗨,我是Sandy采聿老師。
擔任「彩虹時間Rainbow Time兒童英文雜誌」的主編和節目主持人已經超過10年,為小朋友製作了好幾百則的故事。結婚生子之後,我跟孩子從五個月大就開始親子共讀,到現在二寶也出生了,一起共渡了將近2000個說故事的美好日子。現在,我在Youtube頻道要繼續為大家說英文故事!
歡迎追蹤我的Facebook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sandytsaiyu/
---
故事:Pickled Pepper Pizza 披薩之歌
作者:Andy Haverstick
插畫:Ivy Tsai 蔡思芸
源自:彩虹時間Rainbow Time兒童英文雜誌 (2020/4月刊)
出版:彩虹時間 ► https://www.rainbowtimeshop.com
Background vector created by macrovector - www.freepik.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XoxZayP9rc/hqdefault.jpg)
彩虹月刊 在 彩虹時間雜誌2021/9月快翻介紹 - YouTube 的八卦
孩子們終於要回歸校園生活了 各位爸爸媽媽們還記得第一天上學時的心情嗎?是不是像#彩虹時間2021/9月刊最後一篇故事中的女孩一樣,為不知道該怎麼交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