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對自我價值越缺乏自信,
就越離不開跟對方的關係
加藤諦三先生在《人生的悲劇從當個「乖孩子」開始》這本書中,探討失去自我的人,會如何生活。他提到一個概念,就是這種人的生命,不再是為了自己而活,是為了「跟對方的關係」而活。
這個說法,套到某些親子之間,或者某些情感撞擊比較激烈的愛情裡,實在貼切。那種感覺像把關係當作點滴,非要從裡面吸取養分才能活,好像只靠自己沒辦法延續生命。
有一位媽媽曾經跟我剖析過她的心態,就是孩子或先生在家的時候,她一定要讓自己忙點什麼,才不會有罪惡感。好像她有在做事,不是廢物,要把某種形象裝出來,讓人家知道她很努力扮演自己的角色,不要隨便責備或挑剔她的付出。
更進一步說,她的行動似乎是以「對方怎麼定義我」為主要價值。至於她怎麼定義她自己,已經擺到很後面了。
這麼說來,我們就很能理解,為什麼有些老人家,明明孩子已經很大了,還要管一下,還要找機會付出一下。有時候是,他們要藉著親子關係,再刷一下存在感。
我舉一個很生活化的真實例子,有一位老媽媽,只要住得比較遠的孩子回來,一定一大桌菜伺候。其實很多菜後來根本就倒掉,但是那種場面一定得擺出來。而且煮了就希望孩子吃,孩子吃不多,或者推說已經吃過了,就會非常在意。
老媽媽當然很用心,但這個用心其實造成了壓力。不但孩子有壓力,還有很實際的財務壓力。
(有經驗的人就知道,現在菜價貴,一千塊根本買不到什麼。不要說一大桌菜,我個人最近買番茄,兩盒三百,我如果沒有特別克制的話,我一個人一天莫名其妙就吃完了。)
後來,照顧老媽媽的大兒子掌控了家裡的經濟大權,第一件事,就是只給老媽媽「適當」的菜錢,這讓老媽媽相當傷心。家族裡還因此分了兩派,擁護老媽媽的那一派,是覺得老媽媽年紀已經大了,人生只剩這個部分能夠「表現」一下做媽媽對孩子的關心,不需要連這個部分都剝奪,浪費就浪費,有什麼關係?!
所以,我們跳出來看,壓力的範圍像漣漪,又更擴大了。本來老媽媽是想要藉由當媽媽的感覺滿足自己,但是這種本來只存在於個人內的心理歷程,向外表現出來,便開始了孩子心理上與實質財務上的壓力,到最後,又再更進一步變成家族的紛爭。
我不談對錯,其實兩派都有各自的善意,我只是描述這個歷程。
依賴著關係而活,那就很容易會出現,「我的付出你不接受,就是否定我」這種心態,即便對方根本沒有要當事人這樣付出,也並非否定。但是,如果把「其實你不用這麼做」的想法傳達給當事人,當事人還會不高興,因為他可能只知道用這種方式,獲得對方的回饋,以建立自己的價值。
當事人有時候是真的看不到因此而造成的對方的困擾,因為他的需求太迫切、太渴望了。他個人的滿足是第一優先,他真的滿足了(其實很難),或許才會把對方的狀況看清楚,開始自我調整。
所以加藤諦三先生才苦口婆心地提醒我們,我們不需要緊緊抓住關係才能有安全感,我們也可以信任我們自己,單純地為自己有能力貢獻而喜悅。祝福各位!
.
--------------------------------------------
2016年9月《靜下心去愛》新書上市
1.博客來:http://0rz.tw/PCzPS (79折)
2.金石堂: http://0rz.tw/vCsPh (79折)
【靜心療癒2書:靜下心去愛+跟自己和好 79折】http://0rz.tw/qvsUv
3.誠品: http://0rz.tw/UllK6 (79折)
4.星馬地區: http://0rz.tw/M8sn2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靜下心去愛》、《我想傾聽你》、《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http://0rz.tw/HJCSM
延續生命的實例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有一種人的生命,不是為了自己而活,是為了關係而活。
這個說法,套到某些親子之間,或者某些情感撞擊比較激烈的愛情裡,實在貼切。那種感覺像把關係當作點滴,非要從裡面吸取養分才能活,好像只靠自己沒辦法延續生命。
有一位媽媽曾經跟我剖析過她的心態,就是孩子或先生在家的時候,她一定要讓自己忙點什麼,才不會有罪惡感。好像她有在做事,不是廢物,要把某種形象裝出來,讓人家知道她很努力扮演一個角色,所以不能隨便責備或挑剔她的付出。
更進一步說,她的行動似乎是以「對方怎麼定義我」為主要價值依歸。至於她怎麼定義她自己,已經擺到很後面了。
這麼說來,我們就很能理解,為什麼有些老人家,明明孩子已經很大了,還要這邊管一下,還要那邊找機會付出一下。有時候是,他們要藉著親子關係,再刷一下存在感。
我舉一個很生活化的真實例子,有一位老媽媽,只要住得比較遠的孩子回來,一定一大桌菜伺候。其實很多菜後來根本就倒掉,但是那種場面一定得擺出來。而且煮了就希望孩子吃,孩子吃不多,或者推說已經吃過了,老媽媽就會非常在意。
老媽媽當然很用心,但這個用心其實造成了壓力。不但孩子有壓力,還有很實際的財務壓力。
(有經驗的人就知道,現在菜價貴,一千塊根本買不到什麼。不要說一大桌菜,我個人最近買番茄,兩盒三百,我如果沒有特別克制的話,我一個人一天不知不覺就吃完了。)
後來,照顧老媽媽的大兒子掌控了家裡的經濟大權,第一件事,就是只給老媽媽「適當」的菜錢,這讓老媽媽相當傷心。家族裡還因此分了兩派,擁護老媽媽的那一派,是覺得老媽媽年紀已經大了,人生只剩這個部分能夠「表現」一下做媽媽對孩子的關心,不需要連這個部分都剝奪,浪費就浪費,有什麼關係?!
所以,我們跳出來看,壓力的範圍像漣漪,又更擴大了。本來老媽媽是想要藉由當媽媽的感覺滿足自己,但是這種本來只存在於個人之內的心理歷程,向外表現出來,便開始了孩子心理上與實質財務上的壓力,到最後,又再更進一步變成家族的紛爭。
我不談對錯,其實兩派都有各自的善意,我只是描述這個歷程。
依賴著關係而活,那就很容易會出現,「我的付出你不接受,就是否定我」這種心態,即便對方根本沒有要當事人這樣付出,也並非否定。但是,如果把「其實你不用這麼做」的想法傳達給當事人,當事人還會不高興,因為他可能只知道用這種方式,獲得對方的回饋,以建立自己的價值。
當事人有時候是真的看不到因此而造成的對方的困擾,因為當事人的需求太迫切、太渴望了。他個人的滿足是第一優先,他真的滿足了(其實很難),或許才可能把對方的狀況看清楚,開始自我調整。
所以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實在不需要緊緊抓住關係才能有安全感。我們也可以信賴我們自己,單純地為自己有能力貢獻而喜悅。祝福各位!
.
以上文字改編自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博客來 https://goo.gl/rHgxZV
金石堂 https://goo.gl/R871Aq
誠品 https://goo.gl/iwdvtb
讀冊 https://goo.gl/vZ1X3i
海外大眾 https://goo.gl/QEXBcX
延續生命的實例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有一種人的生命,不是為了自己而活,是為了關係而活。
這個說法,套到某些親子之間,或者某些情感撞擊比較激烈的愛情裡,實在貼切。那種感覺像把關係當作點滴,非要從裡面吸取養分才能活,好像只靠自己沒辦法延續生命。
有一位媽媽曾經跟我剖析過她的心態,就是孩子或先生在家的時候,她一定要讓自己忙點什麼,才不會有罪惡感。好像她有在做事,不是廢物,要把某種形象裝出來,讓人家知道她很努力扮演一個角色,所以不能隨便責備或挑剔她的付出。
更進一步說,她的行動似乎是以「對方怎麼定義我」為主要價值依歸。至於她怎麼定義她自己,已經擺到很後面了。
這麼說來,我們就很能理解,為什麼有些老人家,明明孩子已經很大了,還要這邊管一下,還要那邊找機會付出一下。有時候是,他們要藉著親子關係,再刷一下存在感。
我舉一個很生活化的真實例子,有一位老媽媽,只要住得比較遠的孩子回來,一定一大桌菜伺候。其實很多菜後來根本就倒掉,但是那種場面一定得擺出來。而且煮了就希望孩子吃,孩子吃不多,或者推說已經吃過了,老媽媽就會非常在意。
老媽媽當然很用心,但這個用心其實造成了壓力。不但孩子有壓力,還有很實際的財務壓力。
(有經驗的人就知道,現在菜價貴,一千塊根本買不到什麼。不要說一大桌菜,我個人最近買番茄,兩盒三百,我如果沒有特別克制的話,我一個人一天不知不覺就吃完了。)
後來,照顧老媽媽的大兒子掌控了家裡的經濟大權,第一件事,就是只給老媽媽「適當」的菜錢,這讓老媽媽相當傷心。家族裡還因此分了兩派,擁護老媽媽的那一派,是覺得老媽媽年紀已經大了,人生只剩這個部分能夠「表現」一下做媽媽對孩子的關心,不需要連這個部分都剝奪,浪費就浪費,有什麼關係?!
所以,我們跳出來看,壓力的範圍像漣漪,又更擴大了。本來老媽媽是想要藉由當媽媽的感覺滿足自己,但是這種本來只存在於個人之內的心理歷程,向外表現出來,便開始了孩子心理上與實質財務上的壓力,到最後,又再更進一步變成家族的紛爭。
我不談對錯,其實兩派都有各自的善意,我只是描述這個歷程。
依賴著關係而活,那就很容易會出現,「我的付出你不接受,就是否定我」這種心態,即便對方根本沒有要當事人這樣付出,也並非否定。但是,如果把「其實你不用這麼做」的想法傳達給當事人,當事人還會不高興,因為他可能只知道用這種方式,獲得對方的回饋,以建立自己的價值。
當事人有時候是真的看不到因此而造成的對方的困擾,因為當事人的需求太迫切、太渴望了。他個人的滿足是第一優先,他真的滿足了(其實很難),或許才可能把對方的狀況看清楚,開始自我調整。
所以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實在不需要緊緊抓住關係才能有安全感。我們也可以信賴我們自己,單純地為自己有能力貢獻而喜悅。祝福各位!
.
以上文字改編自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博客來 https://goo.gl/rHgxZV
金石堂 https://goo.gl/R871Aq
誠品 https://goo.gl/iwdvtb
讀冊 https://goo.gl/vZ1X3i
海外大眾 https://goo.gl/QEXBcX
延續生命的實例 在 活出真正的自己,找回生命的熱情,延續生命的意義— 下集Q&A 的八卦
八月份的【 生命 的意義】工作坊讓我們了解 生命 的意義,不再迷失在名利 ... 活出真正的自己,找回 生命 的熱情, 延續生命 的意義— 下集Q&A/生活應用 實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