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美可愛的也有老饕功夫的
🔸蒸鮮腸粉港式飲茶。#裕誠 #澄清
👀裕誠店門口的大公仔小朋友敲喜歡💓
小家庭吃單點或套餐(1人2百多就飽飽飽)
海皇廣式炒麵、京醬肉絲夾餅、雪茄蟹肉卷、豆酥鱈魚
網美愛的💃 可愛造型港點包 #推薦天鵝芋泥酥 🦢
闔家吃的👩👩👧👧 炒的炸的蒸的功夫熱菜
沁涼冰的💦 甜湯冰品也很用心
#鹹檸七很道地
#鹹檸檬獨門醃漬兩年
-
現在有幸運餅乾活動🥠
只要消費每人都可拿一個幸運餅乾
運氣好的可以免費加菜✨
#獲得正能量金玉良言留念也不錯😄
-
這裡的餐點滿足各種年齡無差別!
可愛的老派的在這裡撞在一起也不違和🙌
#也有大桌的功夫桌菜
#人多人少的聚會這裡都適合
➖➖➖➖➖➖➖
📍蒸鮮腸粉港式飲茶
❶ 裕誠店:高雄市左營區裕誠路322號(07-5588002)
❷ 澄清店:高雄市三民區青年路二段529號(07-7777286)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00的網紅It's Gin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唔係教緊你講 唔係教緊你講 唔係教緊你講 廣東話 重要嘅野講三次 影片靈感: 在八成內地生的班級裹 常常會被問的問題是: 你們說的廣東話一樣嗎? 這隻影片告訴你有什麼不一樣! 學會了分辨它們了嗎? *影片內容純屬個人意見 【亂咁噏】就啫係冇秘笈 有人有共嗚都有人唔會明 更多我的影片:...
廣式港式差別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Glocal Food] 添好運在香港與新加坡
近年每到新加坡,都聽到本地人提起來自香港的添好運點心專門店,但它在香港卻從未享有同一地位。深究背後的故事,其實十分有趣。
添好運在2009年成立,當年出現金融風暴,創辦人借店舖租金下跌,在香港旺角開設第一家店。在香港,這類餐廳眾多,就是米芝蓮餐廳也有不少,有些更情願被「摘星」以免應付不了顧客,似乎單單守住香港,已沒有出路。添好運走的是另一條路線,數年來相繼征服新加坡、台灣、菲律賓、越南等市場,在各地開設分店,口號是將廣式點心文化拓展海外,目前還計劃進軍日本。以新加坡為例,它進軍後短短八個月,賣出100萬個招牌酥皮叉燒包;在菲律賓這個距離廣式飲食口味更遠的新市場,也曾達到日賣4,000個的數字。這大概可從兩個層面分析:首先是傳統與現代化的融合,其次是本土與全球化的融合。
傳統與現代
添好運初期在香港開店,所賣的食品,主要是廣式點心,食材入口持守一定的品質要求。然而,添好運作為點心專賣店,必須找到現代化食肆生產模式與傳統食品之間的平衡。在全球化年代,生產及服務模式大抵以韋伯(Max Weber)的「理性化官僚體系」以及「福特主義」(Fordism)作為兩個關鍵詞。前者講求效率、可計算性、破除神秘性及去人性化,譬如快餐連鎖店、超級市場等,產品製作、陳列追求系統,食品份量、飲品容量等,都經過完美的機械調控,例如汽水機裝出一杯不多不少,服務員以千篇一律的「講稿」應付與顧客的對答。後者講求大量生產、高度分工,也是追求效率和穩定的手段之一。
只是,當傳統行業迎向這種現代化生產和服務模式,往往顯得格格不入,很難不犧牲掉一些傳統,產品質量也要被拖累。這解釋為何一些傳統老舖往往被大型連鎖店直接取替,而鮮有傳統行業成功更新應用現代化生產模式,將業務發展到新階段。添好運從餐廳佈置、枱椅擺放格局,以至廚房所用的煮食器材、工具,都與一般大型連鎖快餐店基本無異,但開店位置,例如新加坡五間分店,選址都是烏節路、Lavender等商業區的大型商場內,要配合食客的飲食經驗,無疑需要現代化食肆的系統。
添好運堅持了傳統廣東點心的食材及製作方式,例如負責拓展海外市場的蔡和平,曾接受雜誌訪問透露,其點心均「即叫即蒸」,「新鮮現造,且不使用中央廚房,食材不過夜,用不完就丟,寧願做少一點賣少一點」。我們大抵都試過一些急凍包裝點心,用微波爐重新「煮」熱,雖然快捷方便,但只能果腹充飢,可以想像與「即叫即蒸」點心的分別,而且價格與以「平民化」見稱的添好運,大概相差無幾。在現代化追求「快」的年代,添好運卻堅持採用「慢」的生產方式,並且也達到了「快」的效果和收益,說明傳統的「慢」還是有其價值,滿足到現代人的某種失落了的享受。
本土與全球
另一方面,新加坡華人有不少來自中國廣東省,廣式點心基本能迎合他們口味。新加坡一直都有以廣式點心作主打菜式的餐廳,例如分別在1974年和1988年開辦經營的紅星酒家和香港仔點心之皇。不過,添好運在新加坡掀起一股「排隊購買熱潮」,且今天新加坡華人有大部份是第三、四代,單以華人飲食文化淵源解釋添好運的成功,並不全面。
值得注意的反而是,添好運往海外拓展,有一套「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理念。「全球在地化」所指的是,即使最強大的文化霸權,在進入一些文化較弱的地方,要為當地人接受,亦必須對自身作適度的調節。例如美式連鎖快餐店進入亞洲,在餐點份量就作過適度減少,配合美國人跟亞洲人的食量差別,也會推出熱湯、飯等,迎合亞洲人飲食習慣。
添好運在海外開設分店,一般會調節餐單以配合不同地方的口味。例如在台灣開設分店,就嘗試以台灣肉臊、櫻花蝦等地道食材創作點心;在新加坡,則嘗試結合新加坡小吃喇沙和港式雲吞,創作「喇沙碧綠雲吞」,又參考新加坡地道菜式辣手螃蟹,創作「辣椒蚧芋角」。我們可質疑這些創作已非傳統的「廣式點心」,但亦可視之為傳統廣東點心與海外飲食文化融合的變奏,在東南亞推廣了「廣式點心」的飲食傳統。
添好運正正體現了「全球在地化」的調節協商中,如何既取得海外市場認可,同時保持本身的飲食文化傳統和原則。其創辦人接受雜誌訪問時指,「曾經試用全球各地不少麵粉,發現香港麵粉最適合做點心,採用加拿大麥,由香港師傅調配,相反,例如用美國麵粉,蛋白質太多,做出來叉燒包太韌」。頂着國際金融中心的稱號,香港在過去數十年都相當「趕急」,假若跟隨那種高速的邏輯製作和經營廣式點心,或者不會在香港、以至海外取得成就。
當然,添好運初期在香港,只限於「街坊生意」,其口碑得以廣傳,並且衝出香港,也是拜飲食指標《米芝蓮指南》將其列為一星食肆、貼上全球化標記所賜。有趣的是,《米芝蓮指南》的出現,本身也是個全球化趨勢下的產物。《米芝蓮指南》由法國輪胎製造商米芝蓮公司出版,最早在1900年巴黎萬國博覽會出現。一間食店若只固守在香港,其一類點心製作和食肆經營模式,容易被參考複製,而事實上當下香港亦出現不少小本、家族式經營的點心餐廳,卻難以成為添好運那樣的「全世界最便宜米芝蓮餐廳」。一個品牌,通過新港兩地的互動,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沈旭暉 梁振嶽 Lianhe Zaobao 2015年2月
延伸閱讀:全球化咖喱小店
https://www.facebook.com/…/a.9090005724674…/965422056825278/
廣式港式差別 在 趙少康 Facebook 八卦
2016/07/19(二)
#趙少康的餐桌筆記-19
詹宏志的家宴--廣式點心早茶--仿半山芭德昌飽餃餐室之老吉隆坡點心
繼親自掌廚的宣一宴之後,詹宏志兄邀請我們去品嚐他的新實驗之作,在一個星期日的早上十點半,到他在台北市信義路的家裡吃他在馬來西亞觀察到的廣東點心做早午餐。
事先就收到宏志傳來的菜單,洋洋灑灑十幾道,我想這要忙上他好幾天吧,準時走到他家,一如以往,眾賓客都早已經到了,大家都在廚房幫忙,我看到邱文彥兄正在大刀斬油雞,而Austin、Sunny和黃老師前一天下午就來幫忙,在宏志的指導下,做各種準備工作。
最先上來的是港式油雞和滑雞缽仔飯,缽仔飯本應該是後上的,但因為已經做好了,就連缽一起上,有香腸、肝腸和滑雞,一般煲仔飯放的是香腸、肝腸和臘肉,第一次吃到放滑雞塊的,飯烤的有點焦了,宏志說應該早點翻攪,但我說煲仔飯就是要有鍋巴才香,大概餓了,每個人都盛了一大碗,接著上蝦仁燒賣和鹹蛋黃燒賣,皮是餛飩皮,蝦仁燒賣的餡裡有肉和蝦仁,餡包的很紮實,一粒一粒的晶瑩剔透好飽滿。
宏志說他去馬來西亞半山芭的德昌飽餃餐室,看到大部分的食客都是老人,他的朋友曾在台灣求學的馬來西亞紫藤廬茶莊老闆告訴他,如果這家餐廳沒有了,當地的老人就沒有地方去了。這裡的點心比較粗大不細緻,是真正的庶民餐點,宏志一面吃一面揣摩著學,決定要回台灣試著做一桌。
今天的餡料一共有四種基本料,混合搭配成七種餡料,譬如香菇釀肉和秋葵釀肉的餡料就不一樣,就像蛋黃燒賣和蝦仁燒賣的餡料不一樣。
清湯肉骨茶的料非常豐富,有大排骨肉、豬腳、豬肚、油條,豬腳彈滑而不油膩,豬肚有咬勁,油條泡在肉骨茶裡吸了湯汁特別好吃。
有兩樣點心宏志覺得不太成功,他認為粉絲阿給的油豆腐蒸的太乾,應該先浸泡在湯汁裡再蒸,豬膶肉餅的豬膶(就是豬肝)蒸的太老,我說因爲豬肝較薄而肉球太厚,顧此失彼,他說在德昌餐室的豬肝切的很厚。
鴨紅(血)豬皮的豬皮蒸的柔嫩,吃起來一點不像豬皮。
吃到這裡已經很飽了,接下來的花枝魚餅、沙茶魷魚和豉汁排骨就只能淺嚐即止了。因為買不到大陸妹,用好大盤的白灼西生菜和清湯娃娃菜取代菜單上的白灼大陸妹,勉強符合宏智二姐要求的蔬菜必須是肉類的兩倍份量。
半山芭跟香港點心的最大不同,就是香港的點心很細緻,而半山芭的又大又粗又紮實。ㄧ盅兩件(ㄧ壺茶兩件點心)就可以吃飽了。
甜點是驢打滾,有點像花壽司,用圓糯米蒸熟包紅豆沙捲成一長條,切成一塊塊的,跟用糯米粉蒸的口感不同,是宣一生前的作法。紅豆沙沒有太甜,伴著糯米腴而不膩,我問宏志紅豆沙又去皮嗎?他說沒有,因為脫皮的時間點太難掌握,只有那幾秒鐘。而且打碎後吃不出來。不停翻炒紅豆沙要4個小時,他說其實用機器翻炒可能也沒有差別,但是由人翻炒也代表一種誠意。宏志用花生油而不是用豬油炒,他說花生油另有一種香味。
今天的佐餐茶有4種,有清香的潮州蜜蘭香、窖藏60年的廣西六堡茶、昂貴的安徽六安茶和年輕的福建白茶。
蜜蘭香茶真的很香,六堡茶很濃郁,原來不是什麼貴茶,是中藥店做找零錢用的,大批大批的買來放在倉庫裡,沒想到過了60年後,好喝的不得了。六安鄉雖然只有三十多年,但是最貴。白茶有淡淡的果香。
這頓飯從上午十點半吃到下午三點半,大家除了帶走剩下的許多點心和黃老師送的每家一盒鳳黃酥,還吃了Austin準備的邱文彥兄的生日蛋糕,茶醉飯飽,賓主盡歡。
廣式港式差別 在 It's Gini Youtube 的評價
唔係教緊你講 唔係教緊你講 唔係教緊你講 廣東話
重要嘅野講三次
影片靈感:
在八成內地生的班級裹
常常會被問的問題是:
你們說的廣東話一樣嗎?
這隻影片告訴你有什麼不一樣!
學會了分辨它們了嗎?
*影片內容純屬個人意見
【亂咁噏】就啫係冇秘笈
有人有共嗚都有人唔會明
更多我的影片:
好難喝的水 https://youtu.be/lMzExv8VOjg
老尷唱兒歌 會安放水燈 https://youtu.be/hiw-Kc-lEjw
長輩片之叻沙麵 https://youtu.be/NeWE_BUuXCU
極端星座人 https://youtu.be/p727V2cyqxA
◆*.◆*.◆*.◆*.◆*.◆*.◆*.◆*.◆*.◆*.
喜歡這個影片,可以訂閱、按讚、分享、留言噢!
也可以告訴我你想要看的影片!
◆*.◆*.◆*.◆*.◆*.◆*.◆*.◆*.◆*.◆*.
My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ginichang/
My Email: gini456@gmail.com

廣式港式差別 在 我們的美食旅行*哪哪麻* Youtube 的評價
新竹有名的美食部落客踢小米,帶我們來到竹科附近的 #六爺燒臘 ,這邊有限量版的澳門胡椒鴨,還有各種美味的燒臘,化皮燒肉和燒鴨每天都很早就賣完,如果要吃的話建議先訂或是早點來買喔!
#新竹美食 #燒臘便當
-
按讚、訂閱、開鈴鐺喔!
我們的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nsnlife/
邀約與活動請私訊粉絲團喔!
IG @snyelena
https://www.instagram.com/snyelena/

廣式港式差別 在 港式粵語和廣式粵語的區別 - YouTube 的八卦
港式 粵語和 廣式 粵語的區別. Wonderful Association. Wonderful Association. 415 subscribers. Subscribe. 22. I like this. I dislike thi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