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到爆表,居然是台灣人~~~~~
提要:
1.大概一萬多個字吧,文章跟照片可以分開閱讀,哪天心血來潮就會多寫一些。
2.軍方有熱像儀,每隔2小時巡邏一次,90%機率會被抓,但能撐多久?還有被逮到後的搜身程度跟拘留幾天則看運氣。
3.關鍵人物是那位懂英文又知道路的司機,但他記性不好,適時適量的美金有助於他恢復記憶。
4.合法參訪(賄賂)的方法也有,但需要從俄羅斯那頭疏通跟入境,一個人3000-5000歐不等。
5.這裡難度極高,需超強意志力及抗壓性,相信隊友、互相扶持。
6.俄羅斯軍隊沒有對空鳴槍這種規矩,被逮就雙手舉高,別試圖掙扎。
7.假如台灣人被逮,需要花很多時間解釋:為何國籍台灣,但護照卻有China,只要牽扯到China,都讓事情變得非常複雜。
8.有錢好辦事,花大錢則天下無難事。這趟旅程,同行的美國友人富蘭克林幫了不少忙。
-\-\-\-\-\-\-\-\-\-\-\-\-\-\-\-\-\-\-\-\-\-\-\-\-\-\-\-\-\-\-\-\-\-\-\-\-\-\-\-\-\-\-\-\-\-\-\-\-\-\-\-\-\-\-\-\-\-\-\-\-\-\-\-\-\-\-\-\-\-\
沉寂的暴風雪
哈薩克南部人煙稀少的沙漠地帶,有一塊占地6700平方公里的軍事禁區。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便是拜科努爾航太基地,早在上個世紀,它就是全世界最大的航太科技研究中心,目前由俄羅斯導彈部隊的官兵駐守。
拜科努爾是人類征服太空的起點,作為人類進軍宇宙的聖地,這裡有著震撼人心的過去。它曾創造過人類航太史上三項第一:1957年,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上了太空,震驚了全世界。1961年,它完成了將人類首次送入太空的壯舉。1963年,它將史上第一位女太空人送入太空。這三個第一奠定了拜科努爾在人類史上無法撼動的地位。1955年至今,從拜科努爾升空的各種類型航太機具及導彈超過1000個,經由它跨入宇宙遨遊的太空人超過150位,無論是從規模或是發射數量來看,都無愧於世界最大之盛名。
1991年蘇聯解體,拜科努爾遭逢巨變,俄羅斯不再是基地的主人,而獨立後的哈薩克政府則對這座看似風光威武的航太基地興致缺缺。原因不外乎:隨著華沙公約組織瓦解,蘇美雙方的軍備競賽,早已默默結束。再來~承接這如此燒錢揮霍的軍事單位,對於馬步都沒紮穩的新政府而言壓力頗大。
然而,愛面子的俄羅斯無意放棄這座聞名遐邇的航太基地。1993年哈俄兩國就共同使用拜科努爾達成共識,雙方簽署了備忘錄,哈薩克將此區租賃給俄羅斯使用,租期20年,俄羅斯每年給付1.15億美金,當作場地租借費用。2003年7月,俄羅斯與哈薩克再次簽署協議,繼續租賃拜科努爾航太基地50年。
1973年,蘇聯在拜科努爾開啟了暴風雪計畫(Buran),蘇聯政府希望能在最短時間內,打造一台能夠重複使用的航太載具,除了宣揚國威,更希望能對美方造成潛在性的軍事威脅。這蘇聯軍事史上最昂貴的航太計畫,共打造出五台正式的暴風雪號太空梭,八台測試機。但整個暴風雪計畫,僅只有一架次的太空梭離開地球,採無人控制飛行,繞行地球軌道兩周後,自動降落返航。1993年,因資金拮据加上蘇聯解體,想靠著暴風雪計畫制霸太空的夢想宣告終止。
暴風雪計畫沉寂至今26年,造價百億的太空梭四散各地,無人聞問,成了最昂貴的廢棄物。但在拜科努爾航太基地,仍藏有兩台廢棄的暴風雪號,26年來原封不動的停在機棚裡。2015年,一位俄羅斯攝影師曝光了機棚內的照片,頓時,此處成了廢墟攝影的終極目標,廢墟客有生之年一定要前往朝聖的麥加聖地。
我在九月時的義大利之旅,順道與幾位歐洲拍廢墟的攝影師見了面,一同討論前往拜科努爾的事宜,我們一行五位成員(包括我老婆),預計明年的九月成行。但局勢變動往往出乎意料,隨著各國通訊產業崛起,越來越多的衛星需要送上太空,頻率已經高到一個月要發射兩次航太載具。換言之,拜科努爾航太基地變得非常的繁忙,相對上軍備維安都會升級,成功潛入的機率則會更低,最近的消息是一組法國人跟一組挪威youtuber,兩隊人馬都在第一天就買單出場。尤其是法國人進機棚不到一小時就被活捉的風聲,在歐洲廢墟界傳開,該說法國人天性浪漫還是蠢?法國隊伍進了機棚之後,沒人警戒、沒人搶制高點,一群人居然先在太空梭旁開香檳慶祝,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討論結果不了了之,各自回歸到工作岡位及家庭後,一切回到現實,但太空梭仍在我腦海裡的軌道繞行運轉,揮之不去。10月的某一天,小史傳了訊息給我,他說同事跟他換班,他多了一個禮拜的假期不知如何是好,我則好意邀請他來台灣拍攝廢墟,我可以帶著他跑。不知是誰先提到那個關鍵字Space shuttle(太空梭),我倆的小宇宙再次爆發,而且炸到破表。我嗆了他一句:You go I follow .距離不到40天的時間,別說機票都還沒訂,我們連如何穿越沙漠的路線都還沒摸出來。更何況11月的拜科努爾沙漠,夜間的平均氣溫是-12~-22度之間,我們需要高機能性的衣物及裝備,不然死在沙漠裡根本無人得知。
雙方都在等對方開口放棄,但率先發難的是我,10月21號時,我傳了訊息提到機票跟邀請函搞定,只剩沙漠的座標及路線圖,而小史聽聞我機票買了,隔天他也回覆說機票訂了。
我們倆剩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準備及調整體能,小史年輕時是跑三鐵的,不菸不酒,是個連咖啡跟含糖飲料都不喝的人,非常自律,感覺他隨時可以進入備戰狀態。而我吃了一個月的水煮餐來調整體脂,搞得自己生不如死。
因為轉機時間還有台籍旅客必須申報流動戶口的關係,我提早兩天到達哈薩克,順便採買食品及瓦斯罐,並連絡好把我們送到拜科努爾航太基地邊界的司機(他是全村唯一聽得懂英文的)。24號中午左右,我和小史碰面,再次討論計畫。我們問了幾位當地人,關於基地裏頭哨點及裝甲車巡邏的時間,但根本沒人聽得懂英文。好吧~只好請司機出馬充當翻譯,但也聽不出個所以然。在無法確認基地裏頭維安的狀況下,我倆只能硬幹,要是被發現了,希望軍方不要真的開槍才好。
我在邊界處的村落看見不少驢子,似乎是這裡的主力運輸工具。我把司機拉過來,叫司機翻譯我強烈想購買一頭驢子的企圖心。問了驢子的價錢,折合台幣約4000元,也不知是貴還不貴,但有驢子可以馱貨,我倆可以走得非常輕鬆。這傢伙長得實在有夠醜,見人就吐口水,我懷疑老闆要賣的這隻是輕度智障,我試著跟牠溝通,但根本拉不動,可能新車需要一點磨合期。小史看不下去,很嚴肅的否決買驢子這檔事,他說等我們進到機棚內後,留在外頭的驢子一定會凍死變成標本,基於人道考量及太招搖的前提,我的小毛驢計畫宣告終止。
司機的房車要開進沙漠,實在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把我們送到基地邊界的廢棄碉堡,他深怕引來追兵,頭也不回立馬疾駛而去。現在我們已經在俄羅斯的領土內,而唯一可以帶我們離開的救兵三天後才會出現。我倆走在路徑上等著夜晚來臨,還沒開始就已經領教到這片沙漠的可怕之處,天色漸暗,氣溫以每小時降一度的速度往下探底,我採買的飲用水已經開始結霜,我告訴小史先把瓶蓋打開,每罐都喝一口,不然結凍後的寶特瓶可能會炸開。
由於這裡是航太科技的軍事區域,電子訊號都會被屏蔽,我想也沒人笨到會在這裡把手機打開定位,那等於告訴塔台的警戒雷達我現在站在這裡,快點來抓我。我用最傳統的方式,畫了紙本地圖用指北針來導航,我把路線切分成七個檢查點,避開車軌明顯的道路(那有可能是車巡的路線),迂迴繞過疑似哨點及有在使用的建築物,把51公里分成七等分來完成,預計在5點天亮前可以進到停機棚。
我們一路上都走得非常小心,我實在想不出方法可以掩蓋掉我們在雪地及沙地上的足跡,只希望要是有巡邏車經過,車燈可千萬別照到我們的腳印。這路程長到不可思議,似乎永無止盡。我和小史沒啥說話,彼此都專注在周遭瞬間的燈光及不自然的聲響,因為那有可能是巡邏車。
抵達第三個檢查點,溫度是-17度,寒冷的沙漠已經吃掉我大半的體能,但地圖上的路徑顯示我們才走了不到20公里。整路上找不到一個封閉的掩體,後來遇到一個被炸開的廢棄碉堡,我們決定生火煮點熱飲,但我倆背包裡的礦泉水已經全數結冰。我告訴小史:要是我陣亡了怎辦?小史回答我:Yes . You will ,but not today。我倆靜靜地坐著啜飲著熱茶,小史忽然開口:這裡好安靜,我們需要一支小提琴,這個梗實在爛到爆,我冷冷地回答:這很難笑........
我們以每小時5公里的速度前進,寒風刺骨、舉步維艱,我緊盯著手心的指北針及地圖,這一望無際的沙漠在夜裡更讓人心生畏懼。走在沙地上時,我心想:還好聯合國已經頒布渥太華公約,要是這裡佈滿地雷,我倆可能撐不到半小時就被炸飛。凌晨兩點左右,我本能的回頭一望,發現有燈光在我身後,是巡邏的裝甲車!我連忙叫住走在前方的小史。接著~我們開始狂奔找掩蔽,幸好裝甲車並未朝我們的方向開過來,那探照燈掃過來的同時,我差點尿在褲子上。
天將破曉,停機棚終於出現在我們的視線內,這是終點前最後的4公里。此時我倆需要賭一把,冒著被瞭望塔發現的風險切西瓜走捷徑,可以省下一個小時。這一區完全沒有掩蔽物,但瞭望塔的守衛似乎也沒有打探照燈的意思。小史最愛掛在嘴邊的那一句:Carzy Wu !!他老覺得我是個城府很深又瘋狂的人,那我們就用最瘋狂的方式,”切中路過去”。
超級低溫加上一路上都沒有休息,我的大腿不堪負荷,痛到快暈倒,很明顯拖累隊友。小史很夠義氣,揹起我的重裝備走了約三公里。通過瞭望塔後,再翻過兩層鐵網,終於到了機棚。我們在距離機棚約150公尺的廢棄建築停下來,詭異的是機棚內部居然有燈光,我倆討論的結果是這一定是巡邏的軍隊,拍廢墟的人馬不敢這麼囂張。
已經是早上五點多,我們極需要睡眠及熱食,以及一個可以棲身的掩體讓我們休息。我們放棄進機棚,決定先前往到1公里外的建築物去,這是此行的另一個目標:能量火箭基地(Энергия)。
火箭基地的門窗全部焊死,只留下一道門鎖給巡邏軍隊進出,我們爬了約兩樓高的窗戶進到火箭基地,找到一個庫房攤開睡袋準備休息。在零下17度睡覺,已經不是冷不冷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生命危險的顧慮,除了睡袋外,我還捆了兩層錫箔紙,把自己弄成紙包雞,但那地板還是冷到靠北。
我們睡了兩個小時,但我們都知道彼此沒睡好,因為鋪了錫箔紙的關係,冷到發抖的聲音其實很明顯,但躺著對雙腿還是有些幫助。起床時點開頭燈發現,睡袋跟錫箔紙因為口鼻呼吸的水氣結成冰,打了哈欠嘴唇也裂開,那畫面真的很狼狽。
微弱光線中的火箭基地,宛如踏進魔戒電影裡矮人的地底神殿,挑高的廠房氣勢雄偉,抬頭仰望,火箭如同泰坦巨像般睥睨著眼前的人類,站在推進器底下的我們顯得如此渺小。組裝好的能量火箭高約70公尺,裝滿燃料後重達2400噸,當年的蘇聯急需要這顆推進火箭問世,用來與美國阿波羅計畫中的農神5號相抗衡。這顆廢棄的能量火箭原本打算載著暴風雪號升空,抵抗地心引力並穿越各個氣層,將太空梭送上地球軌道,功成身退後墜地,再由軍方回收。但隨著暴風雪計畫停擺,碩大無比的能量火箭再也沒有機會和暴風雪號合體,漸漸被世人遺忘,塵封於此。
這趟旅程準備的相機是M43系統旗艦機種EM1X,而這次所有的照片都是JPG檔案直出,完全無修圖(其實是我的電腦跑不動EM1X的RAW檔)。
在這種極端氣候之下,EM1X的功能完全不受影響,即便是白天時基地內室溫僅僅只有-15度,電池完全沒有衰退的跡象。雖然相機頭好壯壯,但我那打算用完即丟的便宜腳架卻因為熱脹冷縮變得軟腳,由於隨時要躲藏,我捨棄腳架全靠手持拍攝,這EM1X的防手震功能完全提升到另一個境界,不管是手持3秒5秒10秒,通通不是問題。
正當我們仰望著能量火箭,互道恭喜之際,我看到手電筒的燈光朝著我們過來。我倆抱著相機躲進火箭推進器的下方,但我們的背包還留在原地,俄羅斯軍人距離我們5公尺不到,而小史的背包是螢光黃色,連蕭煌奇都看得見,他發現我們的背包後,居然沒有拿走,而是先在一樓晃了一圈後,接著上樓搜索。
躲了五分鐘後,我倆連忙拿回背包,躲到樓梯轉角下,我們納悶為何他不拿走我們的行李,這詭異事情至今還是想不透,也許他知道我們無處可逃。小史說:反正我們遲早會被逮,那就直接分頭拍吧。
待續,下一篇,我們即將遭遇駐軍。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攝影獨白Alex 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佔地42萬平方尺、耗資2.5億的新田購物城竟然幾乎人影都無個、雀都無隻,用近年攝影師用來形容那些起好都無人的城市計劃的慣用語,這不就是ghost city「鬼域」一個嗎?無咁離譜卦?我於是特別去睇下,結果...........我建議各位攝影師快些去拍攝,好地方呀! 影片網址:https://you...
廢墟攝影 在 啾啾小公主 Facebook 八卦
啾啾2020寫真年曆拍完啦🎊
😭😭😭(感動痛哭流涕⋯
再次突破自我!曬太陽餵蚊子已經不算什麼了🤷🏻♀️
在跟我腰一樣高的雜草換褲子
荒郊野外換內衣褲貼胸貼
兩顆屁股直接坐在柏油路上
尺度也是⋯啾啾有史以來最大尺🔞
自己看了都會害羞的那種☺️☺️☺️
-
2020啾啾寫真年曆攝影全部與@chiyen_tom 合作拍攝🎬
這次~~沒有~~限量~~~
用預購的方式❤️希望大家都能買得到
開放預購時會通知大家📝📝📝
好心提醒🔔:不要只買一本!!(會後悔!非常認真!
-
#2020寫真年曆 #啾啾小公主 #大尺 #大尺度 #寫真 #南半球 #sexy #荒郊野外 #廢墟 #攝影 #人像攝影 #性感 #反差萌
廢墟攝影 在 Abbie huang 艾比 粉絲團 Facebook 八卦
好久沒拍廢墟了🥰
雖然很髒很悶熱
照片出來美美的就值得了❤️
#sexy #sexygirl #taiwanmodel #model #modelshoot #photo #photographer #photooftheday #photographylovers #photomodel #modellife #modelstyle #廢墟攝影 #廢墟寫真 #外拍模特兒 #外拍麻豆 #外拍攝影 #攝影日記
廢墟攝影 在 攝影獨白Alex NG Youtube 的評價
佔地42萬平方尺、耗資2.5億的新田購物城竟然幾乎人影都無個、雀都無隻,用近年攝影師用來形容那些起好都無人的城市計劃的慣用語,這不就是ghost city「鬼域」一個嗎?無咁離譜卦?我於是特別去睇下,結果...........我建議各位攝影師快些去拍攝,好地方呀!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qTt4wmCGeps
記得【訂閱】按鐘仔ICON、分享本片
新聞稿、採訪通知:[email protected]
頻道 : https://www.youtube.com/攝影獨白AlexNG
資助我的頻道:https://www.paypal.me/alexngchannel
【Photonews】http://photo.popart.hk
【Photonews Fan Page】http://bit.ly/2XhptHe
【AlexNG fan page】http://bit.ly/2DjiYfk
【攝影課程】http://bit.ly/2V57F4K
【香港攝影同學會】http://bit.ly/2VQosFT
【香港二手相機】http://bit.ly/2GraEfI
#新田購物城 #攝影 #粵語YOUTUB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Tt4wmCGeps/hqdefault.jpg)
廢墟攝影 在 Lemon Youtube 的評價
//
我的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IiUGA8K76pqt6q0chuzzw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emon1219/
我的遊戲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K3zigLqvvrahs8nsvfTSw
熱門影片:
無酒店住點算:https://youtu.be/VUS0WymxmEU
配眼鏡遊東門:https://youtu.be/KD1-XJ2KKQ8
譚仔特辣玩命挑戰:https://youtu.be/0Qqd7bxqMAg
//
檸檬?Instagram:Wingkitttt
Yanny?? Instagram:Hsiehhiuyan28
情侶ig:wkhy121928
------------------------------------------
拍片工具:
canon m5
11-22mm
canon80d
10-18mm
canon G7xm2
-------------------------------------------
背景音樂:
youtube音樂庫
記得訂閱及分享 我哋會定時更新影片!
【LEMON檸檬 的關鍵字】
lemon/ 淘寶開箱/長洲/韓國自由行/東大門/ 露營/放題/深圳/深圳自由行/東門町/整蠱/飲食/飲食Vlog/Vlo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n5c8xITjqk/hqdefault.jpg)
廢墟攝影 在 廢墟攝影 的八卦
人像攝影Vlog--廢墟拍攝是怎樣的體驗呢ft.夢遊於廢墟之中的女攝影師Ulia(A Day of Portrait Photography). 只會拍照不會把妹youngioo•6.5K views•1 month ago. ... <看更多>
廢墟攝影 在 廢而不虛-廢墟攝影/地點分享2013 的八卦
話說廢墟樓好想也蓋不太起來上一篇是好久以前了這幾年能拆的就拆,資訊都不流通了希望大家可以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廢墟體驗來分享幾個今年到過的廢墟小弟 ... ... <看更多>
廢墟攝影 在 [經驗] 廢墟攝影的兩三事- 看板marvel - 台北 的八卦
上次聊過在非洲留尼旺島遇到的兩三件事之後,一直想把一些其他瑣碎經歷也整理出一個
頭緒。我從來沒有遇過什麼非常離奇或精彩的經歷,因此這篇文章也和之前的一樣飄點薄
弱。
因為興趣、工作以及各種機緣下,我踏進過很多一般人沒有機會、或者根本不會想接近的
地方。某方面來說,這之中的許多地方--譬如說廢墟--實在不是應該拿出來聊的題材
。要知道到了今天,基本上所有的「地方」都有法律上的主人,而都市探險(Urban
Exploration)說穿了就只是一種非法入侵的行為。廢墟探索畢竟不是個可以攤在陽光下
的活動。
「就算是實話,講給懷疑的人聽也沒有用,」正如同在這些事情背後給我許多建議的那位
好友所說:「因此謊言當然是要講給相信的人聽。」包括這句話在內,以下都是希望你能
相信的謊言。
※ 請注意:文中有大量廢墟與少量動物殘骸的照片。
§ 序 §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到過廢墟。所謂廢墟,就是人蓋出來的建築,交還給大自然之後,被完
全抹消之前的一種中間狀態。雖然到處都是人存在過的痕跡,卻沒有任何人存在,而大自
然則緩慢而持續地入侵著,終有一天會把人類的痕跡抹去。
廢墟就是這樣獨特的場域,如果你曾經踏進過廢墟,因定會感受到其中的氣氛。即使是車
水馬龍大馬路邊的廢墟,一踏進去會馬上感受到某種近乎於結界的力量,將外界的人氣隔
絕。我並不討厭這個感覺,應該說就是特別喜歡這種異世界的氛圍,才會十幾年來一路逛
過幾十個廢墟,甚至還去過幾個國外的廢墟,就像上次那篇留尼旺的兩三事裡面提到的一
樣。
會開始拍廢墟是因為讀媒設系時,上了一位姚老師的課。課堂提到在90年代,台灣藝術家
在廢墟裡所做的各種活動。無論是華山或是松山菸廠,在那個時代都是先被藝術家發掘、
擅用,以至於後來被政府收編、成為各種藝術替代空間。這一輩的藝術家還很喜歡佔據廢
墟舉行各種藝術祭,進行各種行為藝術、表演藝術或是視覺藝術的創作。從老師的口中我
得知了北海岸一系列獨特廢墟,成了我開始探索廢墟的開端。
§ 童裝 §
1990年代,一個叫做「天打那實驗體」的藝術團體,曾經以水湳洞的水湳洞選煉廠廢墟當
作背景,拍攝《哈姆雷特機器》這齣戲的劇照。我沒有看過這齣戲,但劇照上的廢墟讓我
印象深刻。水湳洞選煉廠是位在水湳洞(金瓜石下面的海邊)的一個大型礦業廢墟,是從
日治時代就開始運轉的一個煉銅廠,可能是大台北地區最大規模的一個工業廢墟。因為沿
著山一層層蓋上去,被暱稱為「十三層」。
這也是我的第一個廢墟。
那是一個多霧的清晨,從山坡邊找到了可以入侵的地方。一進入廢墟,就被巨大的廠房震
懾。四五層樓高的屋頂因為破敗的關係,屋瓦滿是破洞,而山裡的霧就這樣從上風處的破
洞飄了進來,又被下風處的破洞吸了出去。
順道一提,廠房的屋頂在這兩年已經崩塌,因此這個景色再也見不到了。
霧氣就像把腳步聲吸收掉一樣,整棟廠房就像穿越到了異世界,連窗戶看出去都只有質均
而濃郁的白霧。我走到了廠房邊緣的房間,穿過了兩扇門之後,看到了打從心底不太舒服
的景色。
那是一大批童裝,就像是想要爬到門口一樣,一件接著一件以很詭異的姿勢趴在地上。當
然,這也只是一種想像,但當下真的覺得有點奇怪。在我第一次來這裡的時候,廢墟已經
荒廢十年以上了。整個廠房的機具和雜物幾乎都早已經被搬光。水湳洞是一個潮濕的地方
,既在山谷裡、也靠近海邊,因此再怎麼樣也沒有理由把衣服存放在這裡。更何況這是一
個煉銅廠,為什麼會出現童裝呢?
帶著些許疑惑離開之後,下一次我到這個廢墟已經是半年多以後了。雖然帶著更好的相機
,但大晴天的沒機會再見到霧飄進廠房的風景。故地重遊有種特別的心情,後來許多其他
廢墟我也喜歡隔一段時間後再去,拍攝同樣的角度來比較時間對廢墟的改變。
到了那個充滿童裝的房間,我總覺得哪裡不太一樣。
我隨手拍了一張和上次差不多的角度,帶著照片回家比較之後才發現,最前面的幾件童裝
消失了。最奇怪的是,後面的衣服完全沒有被動過的跡象,附近的擺設也沒看到任何一點
點的改變。究竟是誰那麼無聊,拿走潮濕發霉的童裝又是要做什麼?
「它們是爬到哪裡去了嗎?」看過照片之後,友人脫口而出。我腦海中想像著,或許有幾
件童裝,至今仍趴在台2線濱海公路的某處,朝著某個不知名的方向。
§ 歪一邊 §
雖然自稱藝術家,但基本上我主要的工具還是攝影,而能靠一種技能賺到活下去所需的錢
,可以算是「專業」的最低限度,因此我再怎麼樣都至少能算得上是一個專業攝影師--
講出來時會帶點心虛的那種。
在廢墟裡。我做的事情就是拍照。與其說是紀錄,我更相信這影像傳達的是我所感受的廢
墟。曾經有位攝影師朋友說,我拍的廢墟都帶種崇敬感。或許正是因為廢墟是我的聖地,
而我總是帶著朝聖的心情踏進這個聖地。
某次,一踏進在某個現在已經不存在的廢墟,就覺得有那裡不對勁。那是一種說不上來的
感受,就像身體裡有一口無法暢通的氣一般,雖然無妨行動、卻有些許窒礙。這個廢墟是
個校舍群,包含一些實驗教室與一些宿舍的建築。最精彩的是有著一間禮堂和階梯教室(
這部分我只拍到一點點照片,這件事始終令我感到遺憾)
走在一間間實驗室以及宿舍當中,那種身體上奇怪的違和感始終揮之不去。我近乎機械性
地拍下一個個覺得觸動自己的場景,但隨著越深入廢墟,覺得身上不斷冒出冷汗。那是一
個陽光和煦的下午,實際上太陽甚至大到困擾了我,因為我最喜歡的其實是陰天的天幕灑
下的柔和光線。然而當我踏進最裡面的那棟宿舍時,卻覺得像開了冷氣一般吹來了涼風。
宿舍一樓走廊盡頭的交誼廳其實是一個看起來很棒的空間,即使已經廢棄了,但陽光透過
樹蔭灑進來,而有點過涼的微風穿過走廊也吹了進來。
但滿身冷汗的我也無法停留下來,不知為何心裡只有想繼續前進的念頭。轉了個彎爬上樓
梯,卻突然感受到。有點像睡到落枕一樣,一種冰涼的麻感從頸項延伸到左手臂與無名指
和小指。我仍然一路拍照,拍完整個校舍就沒再遇到其他奇怪的事了。
一直到回去整理照片,才感受到某種不協調感。為什麼每張照片都朝著同一個方向歪斜?
我只好調整了整批照片的水平,才上傳到了網路相簿
不久之後某次和友人通電話,他突然沒來由地冒出了一句話。
「別擔心,已經沒有東西坐在你的肩上了。」
想再追問下去,但他卻好像沒說過那句話似的回到了原本的話題上。
§ 惡寒 §
我必須承認我從來沒有見過什麼很具像化的異像。更多時候是像上面講的那種,身體上的
、或者情緒上的,無以名狀的感受。然而這種感受寫出來其實很無聊,這邊也只能簡單地
描述事情經過。
其實我知道這個廢墟很久了。因為離當時的住處不遠,在山邊的水泥骨架高樓廢墟非常地
顯眼。然而不知道為何一直沒有進去拍過。
更不知道為什麼,那天傍晚會非常急迫地想要進去。
我一直有著一個原則,就是絕不在廢墟待到日落。一方面攝影是我進入廢墟的主要目的,
沒有了自然光能拍的就受限了。另一方面,日落時分其實比夜晚更邪門。日落之後到餘暉
結束之間,在攝影上被叫做「魔幻時刻(Magic Hour)」,因為此時的光線色溫變化多端,
用相機來曝光可以拍到人眼看不到的藍紫色氣氛。然而同樣的時間,在日本的神道教信仰
下被稱作「逢魔ヶ時」,因為萬物的輪廓變得曖昧不清,而現實與非現實之物的界線也開
始變得模糊。因此平時我絕對不會傍晚時才進入廢墟。
但那天雖然已經接近傍晚了,內心卻非常渴望著想要進去拍照。恰巧平時鎖著的鐵欄大門
,不知為何卻敞開著。我在門口觀察了一陣子,就偷偷鑽了進去。
這棟廢墟高樓只有水泥骨架,我沒有事先調查過(其實平時我也不在意、因為我在意的是
廢墟給我的直接感受而非它的歷史),也不知道它的時代或為何被廢棄。在夕陽的斜光下
,柱子拖著長長的影子、而面光處發出橘黃的光芒,是極為動人的景色。然而當我走到了
廢墟中央的瞬間,心底突然傳來了一股惡寒。
那是完全沒來由的一股感受。不管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或觸覺,沒有一種我描述得
出的一種感官,有接受到任何威脅或線索。就像是一種念頭憑空長出,然後一瞬間就佔據
了我整個內心。我從來沒有這種感覺,寒意竄過背脊爬上全身以至於整個人發抖不止,眼
睜睜看著夕陽最後一點餘暉漸漸消減,我只能努力打起精神,趕緊逃離廢墟。
事後稍微調查了一下,雖然不是很確定,但應該是那棟沒錯。
那棟廢墟並不是因為還沒蓋好就廢棄,才呈現只有骨架的樣子;而是因為奪命的大火,將
裝潢甚至牆面都燒光了。火災是好幾十年前的事了,除了骨架以外,火災的痕跡已經什麼
都不剩了。
§ 遺骸 §
我不敢說自己是大膽的人,但比起一般人可能神經比較大條一點。曾經讀過昆蟲系,並不
怕蟲;又讀過畜產系,不是很怕屍體或血。事實上我也在廢墟裡遇過許多次屍體,不過都
是動物的。
廢墟基本上就是建築,而當建築仍被人使用著時,誤闖的動物通常都會獲得處理,或至少
在屍體發臭時被清掃掉。然而變成廢墟之後,許多誤闖的貓狗或鳥類如果找不到出口出去
,就會餓死在其中。我在汐止某個也已經不存在(嚴格說來是「不再一樣了」)的廢墟裡
用外套捕捉救出過一隻受困的喜鵲,卻遇過更多已成木乃伊的貓狗或鳥。
「如果找不到路出去,就會變成這樣。」這件簡單的道理,我卻在很多年後才深刻地體會
過。
§ 恐懼 §
澎湖本島的東南岸有個不會被放在旅遊行程上的小漁港,在港口旁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丘
。它雖然看起來就只是一個普通的、長滿林投樹的山丘,但其實這個山丘底下,藏著複雜
的坑道系統。它原來是國軍的一個已經廢棄的地下指揮所,據說坑道總長有700公尺,有
各種房間、設施、槍眼、碉堡、砲座。
然而當我一個人從山頂的入口踏進去之後,才真的能體會那是怎麼樣的一個尺度。寬度只
有約略兩手打開的坑道,用1000流明的戰術手電筒往前照卻照不到盡頭。等我意識到的時
候,已經隨興彎過太多個記不得的岔路了。
我迷路了,但我發現我無法停止腳步。
因為坑道很深遠的關係,所有細小的聲響都會被回音放大成扭曲的轟鳴。我心裡非常清楚
,如果我不繼續製造腳步聲蓋滿我的聽覺,一旦停了下來,再聽到任何聽起來不是我發出
的聲音時,我就會被恐懼給追上。我只能不斷前進試圖逃離這個恐懼。
「念頭」就是一種一旦出現了就無法從心底驅逐的怪物。
除了一些蓄水池以外,坑道裡其實並不潮溼,也完全沒有看到任何生物的蹤跡。我不敢想
像要是聽到我以外的事物發出的聲音會有多可怕。我完全無法架起腳架認真拍照,也因此
只能很簡單的拿手電筒照明、拍下一些倉促的照片,然後不斷朝著感受到風的方向往下走
。
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決定繼續往下而不是回頭往上,也許心裡仍然有著想把整個
廢墟走完的想法,但更多的部份可能是不想被什麼給「追上」的概念,而想逃離吧。
經過了許多岔路與死路,很幸運的,最後我從海岸邊的一個砲座碉堡找到出口,而且更幸
運的是剛好退潮所以還出得去。整整一個小時的時間現在回想起來簡直在某種半夢半醒的
狀態度過,記憶十分晦澀不明。更讓我感到奇怪的是,除了離開當下轉到手機裡上傳
Instagram的幾張照片以外,其他照片的原始檔都在事後跟著記憶卡一起失蹤了。
也因此那段地底的時間更像夢了。
§ 跋 §
最近因為一個手機攝影的聯展,我又開始尋找地底空間的廢墟。上禮拜跑了一趟澎湖,發
現漁港邊小山丘裡的坑道,我所知道的所有的出入口都已經被封了起來,旁邊放上了一個
沒有觀光客會為之而來的解說牌。我再也無法再次確認這段經歷,除非能再找到另一個地
下的入口。
回到台灣之後,友人知道我在找地下坑道,突然傳了一個地點給我。那是在台北郊區的一
個罕為人知的防空洞,我甚至在Google上也查不到這個地點的任何資料。
防空洞入口雖然就在路邊,但被崩塌的土石和植物給覆蓋,只看得到深邃的黑色。澎湖坑
道的回憶突然爬上心頭,我花了一段時間才鼓起勇氣,鑽進植物之中,鑽進黑暗之中。
坑道前段因為崩塌的關係,形成很奇幻的景色。而深處傳來吱吱喳喳的聲音,想必有老鼠
或蝙蝠棲息。整個坑道的空間比起澎湖那個來說開闊許多、卻也潮濕許多。往裡面走之後
,突然出現了水泥的洞壁。
我找了想拍的角度,架起了腳架。因為是手機攝影聯展,當然是用手機來拍。在把手機固
定在腳架上之後,我低著頭點開了手機的相機。
畫面上一瞬間顯像出一個蒼白的人臉,以及背後許多雙眼睛般的亮點。
在我理解是怎麼回事之前,背後的天花板上傳了一陣陣拍翅的聲音。原來手機不知為何調
成了自拍鏡頭,而鏡頭除了拍到我被手電筒照亮的臉,同時也拍到了天花板上倒吊著的蝙
蝠群,蝙蝠的眼睛在微光下閃閃發亮著。
我甩了甩頭,把那個幾年前一路從澎湖帶著的恐懼給甩到腦後。
END
--
自我意識過剩的保護鏡,自我膨脹的電池,自我矮化的腳架,忘了自己是誰的記憶卡
大陸製的攝影器材真有個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125.19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vel/M.1498424530.A.901.html
不過關於衣服這件事,我比較驚訝的是
只有門口和門外的衣服消失了
門內的衣服卻連擺法都和原本幾乎一樣
"念頭"真的是無法趕出腦袋的一種東西
而且總是會在最不該想起時突然冒出來...
所以去廢墟前我絕對會自己禁Marvel版好幾天、以免突然想起什麼...
但拍照夥伴難找呀、尤其是互相都想拍都沒人的廢墟時...XDD
差不多是這樣對照
※ 編輯: cypherone (36.226.125.191), 06/26/2017 20:51:44
謝謝!
澎湖的那種感覺又從背脊一路爬竄上頭皮..
寶藏巖變成藝術村的過程和其他兩者不一樣,過程中一直都不曾整個區域成為廢墟
而且寶藏巖的原始住民與藝術家之間的矛盾時有所聞
和其他兩個地方不應該放在一起講,已修改
--
媽佛點從一開始就是兩個層面的問題
1. 是否驚悚、驚奇、驚異
2. 是否難以解釋或無證據可以證明
其中 2. 或許可以有比較客觀的評斷,但 1. 完全就是一件主觀的事
根據版規,是否marvel點薄弱,以板主群討論之判定為主
所以在版主判決出來之前,我不會對marvel點的評論做任何的回應
而對於版主最後的決定,我也不會有任何異議
--
這篇文章從一開始就是為了marvel版而寫的
如果不是上次那兩篇文章裡大家的推文
我也不會花時間把這些經歷整理出來了
※ 編輯: cypherone (36.226.125.191), 06/27/2017 20:07:45
每一段多少都在互相鋪陳,拿掉其他部分的話我不覺得會是一篇可以發表的作品
話說回來,上次寫的那兩篇留尼旺島的兩三事,也是一樣的寫法寫出來的
所以我覺得版上應該是可以接受這樣的文風才對
既然判決已出,來回應一下噓文好了
既然如此堅持攝影歸攝影
那就讓凱薩的歸凱薩,攝影歸攝影版,小說歸小說版,日本怪談歸日本文化版吧
要這樣我也沒意見...
我有仔細看過板規,我從構思要寫下來的時候,就已經拿捏著低媽佛點的氣氛
之前那兩篇留尼旺島的文章也是這樣低媽佛點的寫法
版規沒有禁止"媽佛點低"的文章、只有禁止"無媽佛點"的文章
當然如果版主判定無媽佛點,那我也只能兩手一攤
因為版規就規定這件事是版主群討論來判定,而非推噓文數量來決定
我知道這裡不是攝影版,在攝影相關版上我不會貼某些超過十年前技術還不純熟的照片
這些照片每一張都是我文章裡提到的相關廢墟的照片
因為在這個版上所以照片會有不同氛圍,這也是一開始就知道的事了
同時也在我寫的時候就會考慮到的事,有什麼不對的嗎?
關於"覺得一陣惡寒"或"覺得很恐怖"這件事
因為感覺就是如此主觀的事
去過三、四十個廢墟,只有遇過一次這樣生理層面上的惡寒
同時事後驚覺這是三四十個廢墟裡唯一一個有過奪命火災的廢墟
我自己是覺得滿媽佛的,但就像之前講的,媽佛點就是件主觀的事
黑暗的恐懼念頭則是真的私心想分享的經歷
的確說不上有超自然點,但我認為是一件驚奇的經歷
因為經驗已經都寫完了
(雖然常跑中低海拔荒地雜木林拍微距生態
也去過留尼旺雲霧林和在印尼熱帶雨林裡過夜
但也還沒遇過什麼樓梯或什麼門的...)
如果沒有再遇到或想起別的故事的話
這是我的"兩三事"系列最後一篇經驗文了
(我想如此平淡的寫法來寫創作文肯定不精彩,所以應該也不會寫這個風格的創作文)
謝謝大家的指教,再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