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發文
#實在忙出新高度
#居家辦公室兼幼兒園兼小學堂
不管居家防疫多少天,大概每天都是重複下列的行程,跟大家報告一下:
🧯有人把自己的臉給塗花或者把牆給塗花。
🧯有人把陽台弄得亂七八糟讓媽媽抓狂,又叫媽媽抱抱不要生氣。
🧯有人每天起床努力地投入線上課程,但一結束就悶悶不樂吵著想回學校,負能量爆棚。
🧯馬拉松式地線上會議,繼續維持公司營運,卻又一直被小孩打斷,還被法國廠商取笑叫我不要把小孩塞到冰箱裡。
🧯開始研究各種食譜,發揮廚神的精神,尤其很想吃甜點時。
🧯開始研究各種線上買菜門路,試圖餵飽全家。
🧯持續保持運動的習慣但最多的運動就是帶3歲男孩如廁訓練。
祝福大家平平安安🙏🏻
讓我們繼續靜待美好的未來。
幼兒園如廁訓練 在 張花冠 Facebook 八卦
【 我們非常重視特殊教育問題 】
嘉義縣的蔡爸爸,為了教導就讀國中1年級的自閉症兒子搭公車,花4星期的時間,從舉手招車、算零錢投幣,循序漸進學起。日前他將經過發表在自己的臉書上,在網路上引發廣大的迴響,讓網友眼眶泛著熱淚。我們在第一時間即透過臉書私訊向蔡爸表達關心之意,蔡爸爸也是一貫低調的回應「快訓練完成了」。蔡同學所就讀的太保國中也表示,在學校其實針對特教生在學習上,都有做最妥適的協助。
雖然搭公車跨區就讀只是蔡爸爸訓練小孩的一個工具,但特教學生在學習上及生活上確實比一般人要付出更多的心力去照顧,我們縣府重視這些特殊學生的需求,也盡可能的在政策上協助這些學生快樂地在學校學習及克服生活上的困境。
依據103年教育統計資料顯示,本縣特殊教育學生數(含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為2,874人,其中身心障礙者為2,471人比率達85%以上,而身心障礙類又以智能障礙及學習障礙者居多,儘管如此,嘉義縣仍持續提供相關特教服務工作以協助學生就學。在103年度教育部對各地方政府特教評鑑結果,嘉義縣即榮獲甲等成績,可見我們雖然在財力上不及直轄市和其他縣市,但對於特殊教育工作的推動仍是不遺餘力。
縣府教育處也在每一學期固定召開4次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安置及就學輔導會議,針對持有身心障礙手冊及心理評量結果疑似為特教身份者,透過會議的綜合研判,依其障礙程度予以安排至集中式特教班、分散式資源班或普通班提供特教服務等,嚴重無法就學者則同意在家教育並提供巡迴輔導服務等;通過鑑輔會鑑定有案之學生即具有特教生身份,並會提供後續的支持服務工作,如:
1.學前身心障礙幼兒教育經費補助。
2.國中小特教學生在家教育代金申請。
3.國中小特教學生交通車接送服務。
4.國中小特教學生交通費補助。
5.國中小特教學生輔具採購及申請。
6.國中小及幼兒園特教學生助理員申請(協助學生就食、如廁等日常生活作息)。
另外,縣府仍持續鼓勵各校依家長需求意願辦理平時及寒暑假課後留園及課後照顧班,以擴大延長特教生在校的服務時間;在教育宣導方面,鼓勵並補助各校辦理特教宣導工作,以灌輸正確對待特教生的觀念(如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等)。在提供特教生多元學習活動部分,配合每年全國辦理之聽障、視障夏令營,指派特教教師協助帶隊並予以交通費補助,以及每二年辦理一次全縣身心障礙學生才藝展演活動,提供身心障礙學生有表演舞台的機會,讓本縣特教生的身心都能有長足持續的進展。
咱嘉義縣是農業縣,自有財源不足,但對於教育經費的挹注及支持卻是始終有增無減。為了照顧弱勢學童就學權益,縣府仍勉力籌措預算,只為能提供嘉義縣兒童安全及無虞匱乏的環境,培育更多未來社會的英才。蔡爸爸對孩子的細心呵護照顧,用心良苦、感動人心。縣府也會鼓勵老師及家長以蔡爸對孩子的心情,來看待縣內這群需要更多照顧及扶持的特教學生,作為我們嘉義縣在特教政策推動及執行上的模範。
幼兒園如廁訓練 在 未來Family Facebook 八卦
#幼小銜接不是入學才開始🍀
小一新生最常見的適應問題不是注音學不會,而是生活自理的問題:像是吃飯掉得滿桌子飯菜、聽不懂指令或表達不清、還有如廁問題…
為了幫助孩子開學後能順利銜接小學生活,職能治療師 OT 莉莉當媽媽 提供5大重點,#包含如廁訓練、#小一生活作息表 等,讓爸爸媽媽們可以把握最後兩週的假期,幫助小一新生順利上學沒煩惱…⬇⬇
幼兒園如廁訓練 在 幼兒如廁訓練可善用8大技巧,讓孩子更有意願去學! - 媽媽寶寶 的相關結果
由同性示範過程 · 穿著方便穿脫的褲子 · 控制喝水量估算如廁時間 · 外出時準備備用衣褲 · 建立溝通默契 · 卡關重回上一步驟的練習 · 以繪本或特定角色提高意願. ... <看更多>
幼兒園如廁訓練 在 幼兒如廁訓練- 衛教文章 - 台中慈濟醫院 的相關結果
一、找尋孩子準備好進行如廁訓練的跡象. 通常在孩子18個月大到3歲間可開始進行訓練,如廁訓練必須整個家庭有共識且願意一起合作才容易成功。 · 二、建立規律的如廁時間 · 三 ... ... <看更多>
幼兒園如廁訓練 在 如廁訓練這樣做,向尿布說掰掰! - 巧連智官網 的相關結果
一般來說,嬰幼兒對大便的控制比對小便的控制時機來得早。但是,每個孩子的狀況不一樣,有些孩子的發展快一些,如廁訓練的時間也短;有些孩子的發展較晚,所以如廁訓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