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Taiwan」不得發表 國際學術期刊發生了什麼事? 】
▫️報導全文: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jt-08262020113515.html
▫️英文版:https://www.rfa.org/english/news/china/article-09012020091523.html
▪️🙅🏻期刊編輯:不改成「中国台湾」不考慮刊登
臺灣醫生吳若玄 Dr. Hsuan 若玄’s work-blog Hsuan Wu及她的團隊在8月24日收到一封來自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Nature)出版集團旗下的醫學期刊《Eye and Vision》編輯部的回信,要求她在所提交論文中作者的國籍”#Taiwan “後面加上"#China",以符合該期刊及施普林格自然集團配合的中國相關法規,否則不考慮刊登。
吳若玄25日告訴本台,這是她跟台灣大學老師合作的一篇關於視網膜病變的醫學論文,遇到這樣的政治審查讓她感到震驚。
「我們沒有打算回復…我們就覺得算了,去找別的比較'友善'的期刊。」吳若玄說,考慮到一來一往的折騰,他們決定放棄在有學術影響力期刊上發表的機會。
「這凸顯臺灣學者在職業生涯中,只能被迫在’誠實面對自己的國家身份認同’及’學術機會’上做出抉擇的困境。」美國格林內爾學院(Grinnell College)歷史系助理教授周怡齡告訴本台。
吳若玄把自己的經歷放上社交媒體,更引起學界對於學術期刊政治審查的批評。
▪️🥘施普林格自然:中國擁有的期刊要遵守「不同的規定」
本台詢問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是否對投稿作者掛名「臺灣」有所限制?
該集團發言人25日以書面回復自由亞洲電台時,否認會要求作者改國家名,並把責任推給《Eye and Vision》期刊的擁有者:#中國溫州醫科大學。
聲明寫道:「對於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所擁有的所有期刊,作者在論文中的機構關係如何呈現都由作者決定。不過,《Eye and Vision》期刊是由中國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所有,因此要遵守'不同的規定'。」
本台26日進一步詢問施普林格自然與《Eye and Vision》的關係為何?得到的答覆是施普林格自然只是合作出版商的角色,「這是我們以及其他許多出版商為全球許多機構和學術團體所做的事情,」發言人在郵件回覆中寫道。
▪️全球最大的學術出版商配合中國🇨🇳審查
全球總部位於倫敦的施普林格自然是全球最大的學術出版商,旗下覆蓋包含《自然》(Nature)、《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等超過3000本期刊。
2017年11月,施普林格自然也曾因配合中國合作夥伴,封鎖其中文網站上至少上百篇涉及 #臺灣、#西藏、#人權 和菁英政治方面文章,遭學界譴責是「以自我審查換取市場」,並擔憂日後會成為常態。
當時,施普林格自然回應稱,僅有1%的內容是在中國無法查詢到的。
▪️💄走向國際的中國學術期刊
至截稿,《Eye and Vision》期刊及中國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未回復本台查詢。
中國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的網站顯示,《Eye and Vision》是由溫州醫科大學主辦、該院附屬眼視光醫院院長 #瞿佳 擔任主編的國際英文期刊,於2014年10月創刊。
這個期刊是在中國科協、財政部、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等組織實施的「 #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畫專案 」下成立的,目標是為中國科研界「提升期刊國際化打通道路」。
▪️🏆🧑🏻🔬「中國科技文化走出去」 帶來了什麼?
中國自行創刊與外國出版商合作,或直接收購外國出版商,已經成為一個新的趨勢。在中國官方報導中,多使用「中國科技文化走出去」的語境。
2019年,中國科學院控股公司以全資收購由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學家創立的法國EDP Sciences出版社。新華社當時報導稱,這是中國科傳實施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
🗣「中國藉由資金擴張收購國際學術期刊,並從中審查研究者的機構身份與論文內容,嚴重侵犯了學術自由的價值。」臺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劉文向本台表達擔憂。
劉文在今年八月剛於SAGE 期刊出版關於心理學相關的論文,就被要求不得在署名中放上所屬單位為「臺灣」兩字,與她合作的另外兩名作者則得以加上所屬國家美國及南非。
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學助理教授王宏恩則向本台表示,近幾年臺灣學者投書學術期刊常遇到的兩種情況,一是要求臺灣研究單位的國籍改為中國,第二是當論文中提到臺灣,被要求加入「中國的一省」。
🗣「有時可以跟編輯申訴不用修改,但有時也會因此被期刊拒絕,這類的情況還蠻常見的......這類(爭議事件)聲量要夠大,才有可能迫使期刊改變。」
🗣華盛頓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莊宛樺(Jessica Drun)則提出另一層擔憂,「這不僅跟臺灣有關,更是中國在控制世界的敘事、塑造成更符合中國共產黨利益的觀點。」
她說,如同中國勢力在 #聯合國 及 #世界衛生組織 打壓臺灣的案例,中國政治審核進入科學界的代價不僅是讓臺灣學者無法為學術界貢獻力量,更影響到全球民眾的健康利益。
#言論審查
#學術自由
常見的投稿規定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八卦
【用「#Taiwan」不得發表 國際學術期刊發生了什麼事? 】
▫️報導全文:https://www.rfa.org/…/yataib…/gangtai/jt-08262020113515.html
▫️英文版:https://www.rfa.org/…/news/china/article-09012020091523.html
▪️🙅🏻期刊編輯:不改成「中国台湾」不考慮刊登
臺灣醫生吳若玄 Dr. Hsuan 若玄’s work-blog Hsuan Wu及她的團隊在8月24日收到一封來自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Nature)出版集團旗下的醫學期刊《Eye and Vision》編輯部的回信,要求她在所提交論文中作者的國籍”#Taiwan “後面加上"#China",以符合該期刊及施普林格自然集團配合的中國相關法規,否則不考慮刊登。
吳若玄25日告訴本台,這是她跟台灣大學老師合作的一篇關於視網膜病變的醫學論文,遇到這樣的政治審查讓她感到震驚。
「我們沒有打算回復…我們就覺得算了,去找別的比較'友善'的期刊。」吳若玄說,考慮到一來一往的折騰,他們決定放棄在有學術影響力期刊上發表的機會。
「這凸顯臺灣學者在職業生涯中,只能被迫在’誠實面對自己的國家身份認同’及’學術機會’上做出抉擇的困境。」美國格林內爾學院(Grinnell College)歷史系助理教授周怡齡告訴本台。
吳若玄把自己的經歷放上社交媒體,更引起學界對於學術期刊政治審查的批評。
▪️🥘施普林格自然:中國擁有的期刊要遵守「不同的規定」
本台詢問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是否對投稿作者掛名「臺灣」有所限制?
該集團發言人25日以書面回復自由亞洲電台時,否認會要求作者改國家名,並把責任推給《Eye and Vision》期刊的擁有者:#中國溫州醫科大學。
聲明寫道:「對於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所擁有的所有期刊,作者在論文中的機構關係如何呈現都由作者決定。不過,《Eye and Vision》期刊是由中國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所有,因此要遵守'不同的規定'。」
本台26日進一步詢問施普林格自然與《Eye and Vision》的關係為何?得到的答覆是施普林格自然只是合作出版商的角色,「這是我們以及其他許多出版商為全球許多機構和學術團體所做的事情,」發言人在郵件回覆中寫道。
▪️全球最大的學術出版商配合中國🇨🇳審查
全球總部位於倫敦的施普林格自然是全球最大的學術出版商,旗下覆蓋包含《自然》(Nature)、《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等超過3000本期刊。
2017年11月,施普林格自然也曾因配合中國合作夥伴,封鎖其中文網站上至少上百篇涉及 #臺灣、#西藏、#人權 和菁英政治方面文章,遭學界譴責是「以自我審查換取市場」,並擔憂日後會成為常態。
當時,施普林格自然回應稱,僅有1%的內容是在中國無法查詢到的。
▪️💄走向國際的中國學術期刊
至截稿,《Eye and Vision》期刊及中國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未回復本台查詢。
中國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的網站顯示,《Eye and Vision》是由溫州醫科大學主辦、該院附屬眼視光醫院院長 #瞿佳 擔任主編的國際英文期刊,於2014年10月創刊。
這個期刊是在中國科協、財政部、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等組織實施的「 #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畫專案 」下成立的,目標是為中國科研界「提升期刊國際化打通道路」。
▪️🏆🧑🏻🔬「中國科技文化走出去」 帶來了什麼?
中國自行創刊與外國出版商合作,或直接收購外國出版商,已經成為一個新的趨勢。在中國官方報導中,多使用「中國科技文化走出去」的語境。
2019年,中國科學院控股公司以全資收購由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學家創立的法國EDP Sciences出版社。新華社當時報導稱,這是中國科傳實施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
🗣「中國藉由資金擴張收購國際學術期刊,並從中審查研究者的機構身份與論文內容,嚴重侵犯了學術自由的價值。」臺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劉文向本台表達擔憂。
劉文在今年八月剛於SAGE 期刊出版關於心理學相關的論文,就被要求不得在署名中放上所屬單位為「臺灣」兩字,與她合作的另外兩名作者則得以加上所屬國家美國及南非。
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學助理教授王宏恩則向本台表示,近幾年臺灣學者投書學術期刊常遇到的兩種情況,一是要求臺灣研究單位的國籍改為中國,第二是當論文中提到臺灣,被要求加入「中國的一省」。
🗣「有時可以跟編輯申訴不用修改,但有時也會因此被期刊拒絕,這類的情況還蠻常見的......這類(爭議事件)聲量要夠大,才有可能迫使期刊改變。」
🗣華盛頓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莊宛樺(Jessica Drun)則提出另一層擔憂,「這不僅跟臺灣有關,更是中國在控制世界的敘事、塑造成更符合中國共產黨利益的觀點。」
她說,如同中國勢力在 #聯合國 及 #世界衛生組織 打壓臺灣的案例,中國政治審核進入科學界的代價不僅是讓臺灣學者無法為學術界貢獻力量,更影響到全球民眾的健康利益。
#言論審查
#學術自由
常見的投稿規定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八卦
#中國國藥集團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安不安全?
#眾愛可維
最近太多人問我了,比方說有朋友在中國想問可不可以去打,我一直在等完整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報告但等不到,只好先整理一下訊息了。
1.國藥集團在12月30日發布新聞稿:
Ⅲ期臨床試驗期中分析數據發布:國藥集團(Sinopharm)中國生物北京公司新冠病毒滅活疫苗接種後安全性良好,免疫程序兩針接種後,疫苗組接種者均產生高滴度抗體,中和抗體陽轉率為99.52%,疫苗針對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COVID-19)的保護效力為79.34%,數據結果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相關技術標準及國家藥監局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預防用疫苗臨床評價指導原則(試行)》中相關標準要求。目前,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公司已正式向國家藥監局提交附條件上市申請。
2.隨後在31日,中國官方批准國藥集團新冠滅活疫苗附條件上市。記者會上透露更多訊息。第三期臨床試驗於7月16日開始收案,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等地預計收案四萬五千人,聲稱已經收案超過6萬人,接種人群樣本量涵蓋了125個國籍,完成了階段性保護率數據的評價,目前得到的結果好於臨床研究預定的目標,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標超過了WHO規定的上市標準和中國批准的附條件上市工作方案的要求,可以在大範圍人群中形成有效保護。
阿聯酋衛生和預防部12月9日已經早一步批准此疫苗註冊上市(不是緊急授權,是上市),巴林於12月13日也批准。臨床試驗數據審核結果顯示,疫苗有效性達到86%,中和抗體血清轉化率99%,預防中度和重度疾病的有效性100%。阿聯酋、巴林均為WHO成員國,其藥品疫苗監管體系和註冊上市標準符合相關國際準則。由於各國在病例診斷標準、流程等方面存在差異。阿聯酋審批的86%保護效力和提交給中國藥監審批機構的79.34%保護效力數據都是真實有效的。
3.但官媒央視新聞3日發布「新冠病毒疫苗接種須知」,聲稱目前疫苗接種年齡限制為18至59歲,其他年齡段人群需要等待進一步臨床試驗。
4.早在8月國藥就發表了第一期/第二期的臨床試驗結果在JAMA期刊,在320位18~59歲受試者可有效生成中和抗體。副作用的比例看起來其實比RNA疫苗低,黃立民老師演講說過RNA本身是很強的佐劑,因此副作用偏大,但產生抗體非常高。
5.中國政府在第三期結果出來前已經給予此疫苗緊急授權,可以在政府員工,醫療工作者或是其他族群施打。據新浪科技的文章報導,截至今年元旦中國已經接種了450萬劑疫苗,佔人口比例的0.32%;主要是國藥集團的疫苗。
6.去年11月7日,國藥集團董事長劉敬楨表示,國藥集團兩款新冠病毒疫苗目前已有數十萬人接種,#無嚴重不良反應,且接種後離境的5.6萬人,#目前無一感染新冠病毒。疫苗年底產能將達約1億劑,明年超10億劑,能保證尤其是中國人民使用,且價格完全能在可接受範圍。
不過12月中有傳出,美國「自由亞洲電台」披露數百名中國國有企業派往海外的勞工,疑似接種國藥疫苗後仍在海外確診,引發中國國產疫苗效果堪憂的疑慮。
7.香港明報報導,上海疫苗專家陶黎納近日在微博上傳這款疫苗的說明書電子版,商品名稱「眾愛可維」,核准日期為2020年12月30日,「看完倒吸了一口冷氣,我數了一下『不良反應』欄,一共有73種局部/全身不良反應,除了常見的接種部位疼痛、頭痛外,還包括罕見的高血壓、視力衰退、味覺喪失、月經延遲及尿失禁等嚴重副作用,是「世界上最不安全的疫苗」。此貼文已經被河蟹。
此問題在昨天的記者會也有問到,陳時中表示,其實不管是藥物、疫苗的仿單上都會把所有的副作用列出來,看起來很多,但不一定都會發生,要看的是這些副作用可不可逆、發生率多高?如果有100萬人接種疫苗,每個人都只出現1種副作用,那其實還好,但如果有10個人死亡,那事情就嚴重了。
8.部分人口中的紅媒:紐約時報是這樣報導的:
a.國藥集團的聲明只有幾句話,沒有提供研究結果的詳細信息,也沒有給出許多問題的答案,加劇了困擾中國新冠疫苗開發數月的問題:缺乏透明度。
b.澳洲專家說,「我們面對的每一種疫苗都只有零散的信息,但中國公司提供的信息比俄羅斯公司的還少。俄羅斯的疫苗,我們至少被告知了受試數量,以及他們的疫苗為什麼有效的證據基礎。」
c.紐西蘭專家表示,雖然國藥集團的初步數據看起來很有希望,但由於缺乏更多細節,因此很難下定論。「細節太少了。問題之一是他們打算在哪些市場使用這些疫苗,因為如果他們想擁有一個全球市場,他們顯然必須提供所有細節。」
04b醫師解讀:
1.滅活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或稱死毒疫苗)是很傳統做法的疫苗,人類有長久的經驗。比方說我們打的白百破三合一疫苗、日本腦炎疫苗、流感疫苗,都是以整個病原體當作抗原材料,但屬於病原體已殺死的死毒疫苗。相對於減毒疫苗(活疫苗)來說危險性較低,你不會因為打疫苗而受到感染,缺點是未必能形成有效免疫力,可能需要追加接種。比方說白百破需要打四劑,且效力僅能維持10年左右。另外也需要添加佐劑,佐劑常是副作用的來源。國藥集團疫苗是加鋁鹽為佐劑,這也有長久使用經驗。
2.我不以政治解讀,那個很多人做了。我只用科學幫大家解讀。這幾週來我對於幾個領跑疫苗的解讀大家應該看得很清楚,美國的輝瑞/莫德納採取盡量完全透明,從第三期臨床試驗資訊新聞稿,FDA審查會議前完整公開資料,線上直播8小時開會過程,投票都記名且可以知道反對者的意見,也都正式投稿了醫學期刊。
3.而我對英國牛津疫苗很有疑慮,因為有些不透明。大家更有疑慮的是俄羅斯史普尼克5號,但他們至少也規規矩矩的發了三篇新聞稿,對於有效性,收案人數對照組別,簡單的安全性都有所說明。
4.但中國呢?很不幸的,詳細資料沒有公開。所以我根本沒辦法解讀。這陣子以來有四家疫苗發布第三期臨床試驗的新聞稿,國藥的這個新聞稿是最短的。
5.至於73種局部/全身不良反應,我同意阿中的說法,所有藥物去看仿單都會寫一堆臨床試驗中看到,或是他們已經施打這麼多人後看到的副作用或是不良反應,重點是發生機率到底是多少。我常和學生說,雖然病人有知的權利,不過如果你給每個抗生素之前都要鉅細靡遺把可能發生的常見不常見大大小小副作用和病人說明完整,我很懷疑說明完了還有多少病人敢用這個抗生素@@
6.所以你問我安不安全?有不有效?以目前資訊,我只能說,如果你是我的家人,我會建議你:你ok,讓別人先打。特別是中國理論上疫情控制不錯,應該沒有急迫施打需要。而你回台灣,是否能免除14天隔離,我想政府也是要等正式資料發表,還有各國審查機構是否會給予認證後才會決定的事情˙。
我真心不了解為何到現在還遮遮掩掩不公布資料。如果各位看到哪裡公布了國藥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請趕快告訴我。感謝。
常見的投稿規定 在 版權常見問題- YouTube說明 的八卦
在YouTube 上找出您要提出移除要求的影片。 瀏覽器上方的網址列會顯示影片網址,格式如下:www.youtube.com/watch?v=xxxxxxxxxxx. 您可以登入YouTube,並使用版權移除網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