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爾文章工事中
前陣子由於阿富汗變天的新聞,分享了幾張與塔吉克邊界的瓦罕走廊風光,讓我回憶起不少帕米爾高原的旅行回憶。
四天三夜從吉爾吉斯的Osh,經瓦罕走廊到塔吉和阿富汗的邊界城市Khorog,這裡有一座橋,可以渡過湍急的帕米爾河,走進動盪中的阿富汗。
就算沒有簽證,也有機會參加周末舉辦的阿富汗市集,與阿富汗的小販聊聊天,交流來自阿國的民俗物品或編織品。
想想帕米爾公路的旅程,看到許多的美景,除了如詩如畫的高原風光,也邂逅了帕米爾人的微笑,還有貧脊土地下發現的綠意稻田,不管是回憶或照片都值得留作紀念。
這幾天在收集一些之前寫的文字,加上腦中的回憶,把帕米爾公路之旅整理成一篇部落格文章,之後也比較方便觀看。
差不多進入了校對調整階段,請客倌再稍待一會,先分享幾張帕米爾的照片~~~
大家對帕米爾公路/高原的想像是什麼呢?
#帕米爾高原
#帕米爾公路
#瓦罕走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請用片右下角調HD1080高清睇片。 (下文自wikipedia) 小印度(Little India)是新加坡的一個泰米爾人的族裔社區,位於新加坡河東部(牛車水對面),甘榜格南以北。這些區域都是梧槽(Rochor)城市規劃區的一部分。小印度在當地泰米爾社區更普遍稱為竹腳(Tekka)。 小印度...
帕米爾人 在 浪跡旅攝 Well Kang To World/康康 Facebook 八卦
#等等這真的是帕米爾高原嗎?
帕米爾高原 Day3.4
當公路旅行來到第三天和第四天時,前兩天的惡地地形相比,是截然不同的景色,差異大到我懷疑是不是真的。
沒想到,看起來鳥不生蛋,又像惡地的瓦罕峽谷,#居然有好多農田!?
陡峭的山壁,時不時出現 #沖積扇地形,抵達帕米爾河沿岸,土壤肥沃,帕米爾人沿著河岸,建立起一座一座的村莊,種起了田,灑下稻穗的種子。
如今,已長高成熟,轉變成一根根金黃色的稻穗,微風吹拂,一波波稻浪響起悅耳的聲音,帕米爾人全家大小,歡心鼓舞的割稻,享受收成的喜悅。
每次我們的吉普車,奔馳經過村莊時,割稻的村民們都會抬起頭來,揮手示意友好,對旅人們衷心歡迎。
孩子們更是興奮難耐的大力揮手,各個都笑得燦爛極了,和頭頂上的陽光一樣溫暖人心,充分表現出#帕米爾人的熱情。
#驚艷壯闊的瓦罕峽谷 和 #帕米爾人的璀璨笑容,為這一次的帕米爾公路之旅,畫下了完美的結局。
帕米爾高原太美太壯觀,太多地方還沒去到,由衷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有機會二訪,再次見證帕米爾之美。
#帕米爾公路
#帕米爾高原
#Pamirhighway
帕米爾人 在 阿翔 Linus Cheng Facebook 八卦
【#滾動到世界之巔】(7)阿富汗市集
Day 13 Ishkashim
Day 14 Ishkashim > Afghan Bazaar > Darshai 50km
來到Ishkashim,也是Wakhan地區最大村莊,村西4公里有個關口可以通往阿富汗,部分旅行者會從這裡過境到阿富汗那邊的「小帕米爾」。
我這一次沒有足夠時間去阿富汗,但我在Ishkashim多留一天就是為了一睹「阿富汗市集」(Afghan Bazaar)。
每逢星期六,邊境位置會開放讓阿富汗人及塔吉克人進行買賣,不需要阿富汗簽證就可以進入阿塔之間的中立地帶。
我早上8點多到達,時間尚早,許多阿富汗商人才剛到埗在整理商品,還有更多商人陸續以木頭車從阿富汗那邊運載貨物到來,氣氛熱鬧,連駐守邊防的軍人也跟商人有說有笑,看來是每周一會的朋友了。
商品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主,由於Ishkashim只是條大一點的村莊,只有幾間小賣店,這裡的商品種類比村裡豐富多了。有衣服、廚房用具、清潔用品、香料、還有少量新鮮蔬果。雖然大部分商品不適合我,我也以相當便宜的價錢買了兩支蜜糖,最近騎單車時習慣沖一支蜜糖水,既解渴又能補充體力(塔吉克的果汁和能量飲料是用膠樽裝的屎水)。
「Hello!Where you come from?」
我一身奇異的單車服跟黃皮膚吸引不少阿富汗人跟我問好,他們的衣著和容貌跟帕米爾人完全不同,一眼就看出來了。
「Hey my friend!」
不停不停的打招呼,超級熱情。
在人煙稀少的帕米爾,很少會有如此熱鬧、如此歌舞昇平的場面,對他們來說,甚麼恐襲、甚麼戰火,其實都在遙不可及的遠方。
*** *** *** ***
追蹤阿翔的 #帕米爾公路單車之旅 ,請將本專頁設定為「搶先看」及「開啟通知」,謝謝支持!
Follow IG: linuscheng1124
*** *** *** ***
限時優惠!勁減$2000!
由現在至8月31日就可以以優惠價報名參加第一個由小弟親自設計行程兼帶隊的單車團🚴🏻
【慢騎。慢活】輕背包 Sherpas x 阿翔
---- 日本島波海道8 天單車之旅
日期:2019年11月3日至 11月10日
請留言索取詳細行程🚵🏼♂️
帕米爾人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評價
請用片右下角調HD1080高清睇片。
(下文自wikipedia)
小印度(Little India)是新加坡的一個泰米爾人的族裔社區,位於新加坡河東部(牛車水對面),甘榜格南以北。這些區域都是梧槽(Rochor)城市規劃區的一部分。小印度在當地泰米爾社區更普遍稱為竹腳(Tekka)。
小印度有別於珠烈甘榜區,後者在萊佛士計劃下,原本是新加坡殖民地的一個分區,在英國的種族隔離政策下,作為泰米爾人移民的居住區。然而,由於珠烈甘榜變得擁擠,對土地的競爭不斷升級,許多泰米爾人遂移居到現在的小印度(珠烈甘榜區已不再作為一個獨特的區域存在)。
小印度的位置沿實龍崗河,最初吸引了養牛業,該區的牲畜貿易一度相當突出。後來,其他經濟活動發展起來,到20世紀初,該區開始看起來像一個泰米爾人的族裔社區。
雖然在現代人民行動黨的種族和諧政策下,泰米爾人不再如以往局限在一個地區,但為了保存文化遺產,許多泰米爾人商業 活動都集中在小印度。各個種族的人想要吃到或買到泰米爾人文化的東西,如咖喱或泰米爾服裝,就來到小印度。許多華人父母去小印度的商店,將大米磨粉,為嬰兒熬粥。這些商店的機器,主要是為了將香料磨成粉末,用來製作泰米爾美食。小印度在許多方面類似於印度,包括道路建設和使用,與新加坡的其餘部分的衛生狀況大為不同。
實龍崗路是小印度主要的商業街,沿街有竹腳中心,竹腳廣場,小印度中心,實龍崗廣場,和穆斯塔法中心。花拉公園位於區內。區內有數座印度教寺廟,清真寺和其他宗教場所,例如衛理公會福靈堂(Foochow Methodist Church)、衛理公會甘榜加埔堂、維拉馬卡里拉曼廟、安古利亞回教堂、維達帕提雅卡雅曼興都廟、Jalan 回教堂、錫克教中央謁師所。阿督卡夫回教堂建於1859年,得名於一位泰米爾人律師,建築為阿拉伯-文藝復興風格。其祈禱廳裝飾着摩爾式的拱,體現伊斯蘭教的歷史。斯里尼瓦沙柏魯馬興都廟沿實龍崗路,有一座高塔,於1855年建成。佛教的千光寺(釋迦牟尼菩提迦耶寺)也沿着實龍崗路,最初是由一位泰國和尚於1927年創立。對面中國風格的龍山寺供奉的是觀音菩薩。
小印度的貝當路,以法國元帥菲利普·貝當(後來與納粹德國合作被定罪)命名,1916年建於排乾的沼澤上,體現了新加坡中國建築的特點。
新加坡地鐵在該區設有兩個站:小印度地鐵站和花拉公園地鐵站。
帕米爾人 在 阿富汗帕米爾,上帝的搖籃(1DX+6D於-10°C表現) - Mobile01 的八卦
往帕米爾高原前進之前的區域,都稱為瓦汗走廊,是阿富汗瓦汗人所居住的地方,據說以前在俄羅斯攻佔阿富汗的時候,這裡的人曾勇猛的阻擋俄羅斯軍隊一段時間 ... ... <看更多>
帕米爾人 在 新疆帕米爾高原| 走在中國、巴基斯坦邊界,相鄰三國世界屋脊上 的八卦
新疆 帕米爾 高原| 走在中國、巴基斯坦邊界,相鄰三國世界屋脊上,第一次感受高山症!吃氂牛肉、草原看塔吉克人牧羊、超多彎盤龍古道-Even's Vlog.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