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 法國聖誕市集介紹及必吃必玩小攻略 II
很多人會問:
1. 好吃嗎?
跟臺灣夜市比起來根本不算好吃😂😂
2. 好玩嗎?
臺灣夜市玩的跟歐洲市集玩的東西很不一樣🤔,有些人覺得好玩有些人覺得很普通~~
3. 很貴嗎?
跟最近吵得風風雨雨的101聖誕市集比起來,我覺得以物價來說巴黎的聖誕市集不算太貴😂😂
不過每年聖誕節最開心的不是各種限量聖誕商品或是甜點蛋糕,還是最最喜歡聖誕市集🎄💛💛,對於在巴黎的臺灣遊子來說,聖誕市集實在是最接近可以解臺灣夜市鄉愁的地方了😌😌
總歸一句,就像之前講的巴黎咖啡一樣,聖誕市集是去氣氛的去感覺的,不要對實品期待太高😌😌
聖誕市集在哪裡?
👉🏻法國最大的聖誕市集在史特拉斯堡,我覺得讓史特拉斯堡聖誕市集有名的其實是整個小鎮的氣氛。
史特拉斯堡本來就是一個很可愛的地方,一到聖誕節是"整個小鎮"一起變成聖誕市集,尤其裝飾非常用心,所有的建築都會放上很大型的聖誕裝置,像是整台雪橇掛在牆上這種,還會有很浪漫可愛的雙層馬車穿梭,裝飾和規模都比巴黎大很多,待在那裡過聖誕會覺得真的有走進歐洲聖誕的節慶氣氛裡的感覺。
那時候印象最深刻是半夜時廣場忽然響起聖誕音樂,然後一個兩個人開始跳舞,到最後整個廣場的人都開心地笑著跳舞,伴著旁邊的超大棵聖誕樹感覺實在很美。
好不好吃呢?
我覺得比起巴黎的聖誕市集好吃很多(比起臺灣夜市當然還是沒有😌),而且因為靠近德國,還會有很多混合菜小吃,不過因為史特拉斯堡聖誕市集享譽盛名,雖然是在小鎮,價格一點都沒有比巴黎便宜,那一年去的時候先去了瑞士,甚至還比瑞士的市集貴呢!
👉🏻巴黎聖誕市集
每年都會有幾個零星的小市集散佈在各區,不過主角是香榭大道上的聖誕市集,從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開始到香榭大道中段都是,可以跟協和廣場上的摩天輪放在同一個行程💛
聖誕市集和臺灣夜市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我覺得只是來體驗看看歐式市集也是很有趣的行程,像是喜歡喝酒的法國人,連市集這樣隨性的活動也一定會有香檳bar(真的站在市集路邊拿玻璃杯喝香檳),還有氣候冷的國家才會有的市集室外溜冰場(而且都電音配樂很high欸哈哈哈)
必吃什麼:
以臺灣人的標準來看很少很好吃😌,所以就試試歐式市集的特有食物吧~~~
1. 熱酒vin chaud(就說了他們嗜酒哈哈哈),算是法國聖誕市集必備攤位(像是臺灣夜市的珍珠奶茶、柳橙汁、仙草冰這種)
2. 熱湯(尤其是法式洋蔥湯soupe à l'oignon)我純粹覺得逛聖誕市集又剛好天冷喝湯很舒服而已哈哈哈
3. Chichi(就是臺灣人知道的吉拿棒),不過市集裡的非常陽春,就是現炸然後灑上超~級~多~~~的糖粉,其實也不是法國的特有小吃,不過法國人去聖誕市集都會吃就是了(雞蛋糕概念😌)
4. Cheese,法國人非常喜歡起士,所以也一定會有烤起士的攤子,選擇自己覺得比較不臭的嘗試即可哈哈哈
其他的小攤有興趣就吃吃看,會有很多棉花糖小攤,不過比起臺灣的他們都只是隨便做做(醜醜的,真的只是轉一轉拉出來而已),有很多香腸攤,可是吃慣好吃臺式香腸的人可能會失望😌。
必玩什麼:
協和廣場上的摩天輪可以嘗試,可是冬天很冷而且很晃要有心裡準備,不過巴黎夜景也很美就是了。
市集裡會有些小遊樂設施、鬼屋(一整棟)等等,跟臺灣比較不一樣我覺得很好玩的是室外溜冰場💛!!每年的聖誕市集都會有,而且法國人非常喜歡,晚上熱門時段都很擠很多人,法國把拔馬麻也都會帶小孩去玩,算是聖誕節必備活動,配上電音和燈光真的很有趣,每年都是聖誕市集的最熱門遊樂設施!
其他小注意:
☝🏾️開到半夜超好玩~~
✌🏾攤位都只收現金,現場會有臨時提款機
👌🏾有臨時廁所
2016香榭大道聖誕市集:11月11號到1月2號
2016史特拉斯堡聖誕市集:11月25號到12月24號
祝大家聖誕節快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星期一至五已經天天早起上班,星期六日要早起,的確需要強而有力的原因。 抵食、海景、任飲、任食,總有一款合心意,以下精選各間本地美味Brunch,各有不同吸引之處,便宜的,$200出頭已有交易,貴價超過$800的,也能夠任喝香檳盡看海景,都有上門理由。 1.A La Umai 地址:天后電氣道108...
巴黎之花香檳杯 在 巴黎玩家謝忠道 Facebook 八卦
帶酒上餐廳
一對台灣夫婦要來巴黎玩幾天. 這對朋友愛吃愛喝, 也懂吃懂喝, 在餐廳用餐時挑酒尤其講究. 問題是, 他們自家的酒藏之精采豐富, 也是出了名的. 出門在外, 喝的酒不如在家裡享受, 總是有點掃興. 於是出發前兩個月早早告訴我了, 請我幫忙訂餐廳, 也問問餐廳是否有他們想喝的酒.
收到這份酒單, 我以為朋友誤傳了哪家拍賣公司的單子: Roederer Crystal 1964, 1966. Taittinger Comte de Champagne 1976, Corton Charlemagne Coche-Dury 1989, 1990. Domaine Romanée-Conti La Tâche, Richebourg, Grands Echezeaux 1942, 1947, 1962. Montrachet 1966. 或是任何保存良好的1940-1962年D.R.C.
為了陪朋友喝好酒, 我自然使出渾身解數, 賣命演出, 希望可以找到朋友期待的酒. 巴黎幾間以藏酒著名的餐廳銀塔La Tour d’Argent、Taillevent、Lasserre... 都問過了. 沒有. 這些金字塔頂端的老年份好酒越來越希罕, 喝一瓶少一瓶. 打聽之下, 這幾年巴黎餐廳裡的酒被不少外國觀光客喝掉了.
朋友聽到我的報告, 失望之餘, 化沮喪為達觀, 爽快地說: 沒關係, 我們自己從台灣帶酒去巴黎喝好了. 你幫我們訂幾家可以自己帶酒去喝的好餐廳, 大小館子不拘, 只要菜好吃. 可是這個任務難度可不輸尋找上述那幾支老酒呢.
在法國, 社會習俗是客人不能自己帶酒上餐廳的, 因為飲料是餐廳最大的利潤營收來源. 一般餐廳裡的酒價是專賣店或超市裡的三倍左右, 如果只是兩倍, 算是慈善事業了. 我遇過價格幾乎是超市8-10倍的: 一支3歐元的酒在餐廳的牌價是28歐元. 記得看到數字那一刻, 大概腦門充血, 忽然一度暈眩, 不知是氣憤還是不恥. 把老闆抓來問, 他的回答是: 如果定價在20歐元以下, 巴黎人會認為那酒肯定不好, 不會點來喝. 好吧, 巴黎人以為貴就是好, 活該.
花300元只買到價值100元的貨, 是不是有點傷感情和荷包? 如果是餐廳請客, 價值和面子豈不更打折了?
這個價差聽起來離譜, 卻是其來有自.
客人帶酒上餐廳, 在許多國家都是很稀鬆平常的事, 英國美國, 台灣香港都是. 只要支付所謂的開瓶費(法文droit de bouchon)即可. 而開瓶費用則沒有一定的標準, 各家餐廳自訂. 一次跟朋友去摩納哥旅遊, 朋友在酒店裡看上一瓶1966年的老酒, 買了帶去餐廳喝. 年輕侍酒師還沒有機會嚐到這酒, 我們熱情邀他共享一杯, 當晚開瓶費自然免了. 有時遇上一樣愛酒如癡的侍酒師, 用一杯好酒也換得到免費服務.
其實所謂的開瓶費並非只是請服務生開瓶斟酒而已, 在法文裡用的是"préparer"(準備)這個字. 講究一點的, 可能是用餐前幾天, 就先把酒送去餐廳酒櫃裡存放幾天, 讓酒在控溫控濕的理想環境裡先穩定下來, 因為經過旅途的顛波搖晃, 即使時間短暫, 也會造成酒分子混亂, 立即開瓶品嚐, 往往表現不出酒最好的品質水準. 酒和人一樣, 經過旅行的折騰, 未經過一陣子的休養生息, 絕對是一臉疲累憔悴的倦容.
如果是香檳白酒, 還需要預先冰鎮, 控制溫度, 並且在上桌倒酒時呈現最佳的品酒溫度. 亦或是需要預先換瓶醒酒, 醒酒時間可能從半小時到二十四小時之間不等. 不論是溫度還是醒酒時間的掌握, 所有的細節都在考驗侍酒師對酒服務的認識和專業經驗. 也只有真正懂酒的人能瞭解與珍惜侍酒師在這些看不見的地方上所顯示的功力.
三倍以上的酒錢價差在法國, 特別是這個經濟危機的時代裡, 越來越受批評責難. 也是造成客人在餐廳點酒的比率和單價都下降的原因, 而客人又無法自己帶酒上餐廳, 結果是餐廳與客人雙輸的局面. 餐廳自然也有說詞, 比如儲酒與管理酒窖的成本: 一箱酒可能要在酒窖裡儲存多年才變得可口適飲, 可以放進酒單裡推薦給客人. 空間時間都是成本.
開瓶費曾在台灣引起一陣批評, 許多消費者認為, 不過就是請餐廳侍者幫忙開酒, 為何要額外支付服務費用? 可是對餐廳來說, 酒杯本身就是一個可能的耗損. 洗杯, 擦杯, 整理, 摔破的風險... 這些都是成本. 當然, 還有上述的各種準備功夫.
開瓶費服務的本質在這裡, 並非只是開瓶倒酒了事. 開瓶費也就有其合理的中心價值.
這當然是源於文化上的差異, 華人, 懂酒的人特別喜愛自己帶酒上餐廳, 尤其是請客的時候. 有時是因為餐廳沒有喜愛的酒, 有時則是跟朋友分享自己的珍藏. 也是這個文化背景, 餐廳的侍酒文化與酒藏始終發展不起來. 法國兩個名廚Joël Robuchon和Yannick Alléno在台北開餐廳, 這個問題至今仍非常困擾許多西餐廳的經營, 甚至一個曾經來台灣的法國記者曾在法國雜誌寫出來, 被法國人當作一種奇風異俗熱烈地討論過.
和幾個台灣的西餐廳廚師聊起這個問題, 他們各有各的應對方法, 對於這種的帶酒吃餐廳文化, 也各有各的看法. 但是大家都一致認為, 逼迫餐廳接受不付開瓶費的多半是熟客, 這些熟客也不是想貪點小便宜, 純粹只是希望餐廳給他們作為熟客的面子. 換句話說: 想要有”不必付開瓶費的”特權和優越感.
誰說的, "有錢人就是任性". 但是我更想說: 不是帶著昂貴的酒上餐廳就是懂酒. 有錢, 就更應該懂得尊重. 對人的尊重, 對專業的尊重, 以及對酒的尊重.
巴黎這幾年的餐飲流行走向輕鬆自在, 年輕一代乾脆將餐廳開在酒店裡, 也就是四周就是酒牆, 餐桌就在中央, 你可以起身在牆上挑一支你想喝的酒, 直接打開在餐廳裡用餐享用, 只須付一點開瓶費.
後來, 朋友果然從台灣扛了一箱酒來巴黎, 我動用了一點關係, 訂了幾家交情熟悉的餐廳, 可以自己帶酒: 1981 Montrachet, 1987 Bonnes-Mares, Chambolle-Musigny, Clos de Saint-Jacques, Grands Echezeaux, 1990 Crystal... 當然, 我們是開了包廂, 和其他餐廳的客人分開, 痛痛快快地喝掉這些"台灣空運來法"的好酒.
寫這篇文章時, 我只記得餐廳的侍酒師和主廚都跟我們一起喝得非常開心, 完全想不起來我們是不是付了開瓶費. 可是, 有什麼關係? 對服務付一點錢是應該的, 那是起碼的尊重. 如果我們沒付, 那是餐廳主廚對我們的禮遇, 而不是應該的.
強求特權, 其實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和敬意.
巴黎之花香檳杯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八卦
【點描風梵谷】
以鮮豔色彩、扭曲線條、深刻輪廓成為後世表現主義先驅的荷蘭畫家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1890)曾經也有點描(Pointillism)時期。
梵谷在1886年春天來到巴黎,當好遇上印象派最後一次畫展,見到秀拉和席涅克作品中那些不同於荷蘭大師風格的許多表現方式。後來他和點描派都被歸類為新印象派,或許可以說他也參與了印象派發展至新印象派(Neo-Impressionism)的過程。
========================
1887年春天,梵谷搬到巴黎西北郊的(Asnières),當時點描派代表性人物之一的席涅克(Paul Signac,1863-1935)與家人定居於此,就著地利之便,兩人成為好友,在1887年4-5月期間常相約在阿涅勒塞納河畔寫生。
在阿涅勒梵谷畫下了塞納河岸景色、咖啡館和餐館等主題,也受到席涅克影響,採用了點描派技法從事創作,讓眼睛在觀看時自動把這些小色點混合,產生色調上的互補效果,使得色彩更為鮮明。梵谷的表現方式變得更多元,原本因臨摹古代大師而較為陰暗的色彩轉向鮮豔明亮,透視點較短,筆觸也跟著探索點描派的細碎方式。
從阿涅勒回到巴黎沒多久,梵谷便畫下這幅《餐廳內部》(Interior of Restaurant,1887/06-07)。
這間餐廳裡有著明亮色彩和細碎色點。不同於正統點描派,梵谷並非在整個畫面上都使用色點,他的點描技法只有在需要特殊效果時才會應用。比如這間餐廳的牆面就布滿土黃、赭棕和綠色色點,畫面左側以綠色表現陰影,再與下半部牆面的紅色調作為對比。
========================
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後,波旁王朝被推翻,雖說後來曾短暫復辟,但昔日王室貴族已不再風光,許多當年伺候宮廷大爺的廚師流落民間,開起餐館以求溫飽,同時讓老百姓見識到王公貴族的精緻飲食。從此,餐廳環境開始講究乾淨,提供良好服務,料理烹飪也優雅了起來。
事實上,在1700年之前,人們用餐都還不太使用叉子,而是用手拿取。許多18世紀之前的畫作描繪到用餐時,多半只會畫出刀子和湯匙。刀子是用來把肉切得更小塊,有時連湯匙沒有,這時候就是拿麵包沾上湯汁食用,直到如今,我想這動作大家也應該嘗試過。
畫面裡每張餐桌都鋪上白色桌巾,這是沿襲自中世紀的習慣,為了讓餐桌看來乾淨且正式。桌上餐盤酒杯都已擺放就緒,那一束束燦麗綻放的鮮花點綴也是來自流傳已久的風俗,為餐桌或整個用餐空間增添愉悅氣息。
這看起來像是餐廳準備就緒開張之前的景象,雖是空無一人,寧靜中卻也流露溫暖清新與蓬勃生氣。你似乎還可以藉由這些堆疊的色彩捕捉空間和空氣靜謐的流動。然後再走進19世紀末某個明媚春日的巴黎小館裡,挑張桌子坐下來,等著點杯香檳當開胃酒,再聽侍者介紹今日特選或主廚推薦菜色,好整以暇地啜飲香檳並研究菜單。
《餐廳內部》是梵谷非常動人的點描風作品,雖說也有評論家認為空蕩蕩的空間蘊含憂鬱氣息。
========================
約莫半年後,也就是1887年底,梵谷在巴黎蒙馬特一間小餐廳內舉辦聯合畫展,席涅克很給面子地參與展出。雖然沒賣出半張畫,梵谷也與高更交換了畫作。1888年2月,梵谷實在受不了巴黎的陰冷灰暗了,決心起身前往陽光終年明媚燦爛的普羅旺斯追尋他的夢想。
離開巴黎之前一刻,在弟弟西奧陪同下,梵谷拜訪了點描派祖師爺秀拉(Georges-Pierre Seurat,1859-1891),這是唯一一次兩人的會面。此後兩年,梵谷將在普羅旺斯經歷他人生最後階段,創作趨向成熟,發展出個人風格的巔峰期;而秀拉在梵谷去世後一年多,也以31歲的年紀英年早逝。
#若是梵谷和秀拉再多活些年
#藝術史會有何變化?
#梵谷 #點描法 #秀拉 #席涅克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巴黎之花香檳杯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星期一至五已經天天早起上班,星期六日要早起,的確需要強而有力的原因。
抵食、海景、任飲、任食,總有一款合心意,以下精選各間本地美味Brunch,各有不同吸引之處,便宜的,$200出頭已有交易,貴價超過$800的,也能夠任喝香檳盡看海景,都有上門理由。
1.A La Umai
地址:天后電氣道108號冠貿商業大廈25樓
電話:2234 6628
供應詳情:星期六12nn-3pm,$148-$238/人,設加一,任食頭盤甜品,主菜五選一
評分﹕3.3/5
詳情: http://bit.ly/2MfyL5q
海景加任食頭盤,最便宜只是$148,全城應該沒有第二處比這店更抵更便宜了。開業多年,向來是港島區人氣餐廳,入夜後夜景燦爛。逢星期六推出半自助Brunch,$148(白酒蜆肉意大利粉)至$238(安格斯牛扒伴大蝦),已包括沙律、凍肉、餐湯及甜品的自助餐頭盤,客人亦可以超平價錢$10/隻享受生蠔。整體菜式味道中規中矩,勝在價錢極吸引,還能居高臨下看海景。
2.Fumi
地址﹕中環德己立街30-32號加州大廈6樓
電話﹕2328 3302
供應詳情﹕星期六11:30am-3pm,$450/人,設加一,每人一份小食拼盤及串燒拼盤,壽司任點,八月內可免費任飲指定啤酒清酒,八月後另加$128/人
評分﹕3.4
詳情: http://bit.ly/2vLse8m
$450一人的收費,加一後位位五百,乍看不便宜,但這價錢竟能在中環蘭桂坊享受任食壽司,性價比之高,中環無對手。價錢包括六款小食及四款串燒(每位一客),然後便是即叫即製,包括鯛魚、油甘魚、深海池魚、三文魚、北海道帶子、左口魚、甜蝦、吞拿魚、高知縣四萬十川產鰻魚等十二款壽司,平時每件起碼$50。八月還可免費享用原本要另加$128的任飲朝日、三得利啤酒及大門純米大吟釀等,絕對是抵。
3.Komune
地址﹕黃竹坑64號奧華南岸一樓
電話:3460 8157
供應詳情﹕星期六日12nn-3pm,$268/人,設加一,任食麵包、火腿、芝士、沙律等頭盤及甜品,每人一份自選頭盤(六選一)及主菜(七選一),另加$258可任飲指定香檳啤酒及雞尾酒
評分﹕4
詳情: http://bit.ly/2ODuDcf
地點有點偏僻,不過設有露天座位,遠望海洋公園,天氣好時非常舒暢。室內裝修摩登,客人多是年輕人及外國人,感覺有活力。自助冷盤多選擇,鮮蝦、火腿、芝士等等。滿身紋身的西班牙大廚創意十足,每人自選一份的前菜做得出色,火腿薯餅非常美味。主菜更是創意味道兼備,必食炸雞多士,牛奶浸後再煎的甜香多士,配辣香入味的炸雞,是絕配。加$258可任飲香檳啤酒及雞尾酒,能過一個醉醺醺的下午。
4.蠔酒吧
地址﹕尖沙咀彌敦道20號香港喜來登酒店18樓
電話﹕2369 1111
供應詳情﹕星期日12nn-3pm,$998/人至$1,498/人,設加一,飲不同級數的香檳,自助式任食生蠔、沙律、燒牛肉、即煮意粉、甜品,七款蛋菜式會即叫即製及任食,另有一款自選主菜(四選一)
評分﹕3.5
詳情: http://bit.ly/2ODVK7a
說這店是城中最有名的Brunch熱點,應該沒人會反對,景色佳,海景好,每年暑假都有不同主題的香檳早午餐,今年是巴黎香檳之花,三個價錢能任飲三種級數的香檳,最貴的$1,498能任飲玫瑰香檳、白中白等,花香清爽,酒徒喝十多杯已能回本了。菜式亦好,生蠔佳,最近是歐洲蠔,或肥美或鮮甜或海水味重,各有不同特點。牛扒、羊肉亦出色,腍滑有肉香。其他海鮮選擇不算多,都是蟹腳、青口等。
5.Buenos Aires Polo Club
地址﹕中環雲咸街33號LKF Tower 7樓
電話﹕2321 8681
供應詳情﹕星期六日11am-3pm,$398/人,設加一,任食麵包、即叫即製的蛋菜式、海鮮、煙三文魚、芝士、阿根廷安格斯燒牛肉,加$188-$588,可任飲果汁至香檳雞尾酒等不同飲品
評分﹕4
詳情: http://bit.ly/2w6YJgF
女士愛喝香檳,男士就要啖啖肉,這間中環扒房就很適合了。平時上門,每人起碼六七百元消費,Brunch只需$400出頭﹗便宜一大半。菜式選擇貴精不貴多,三款海鮮頭盤,已包括香港人至愛的大蝦、生蠔及蟹腳,十多款沙律菜亦相當新鮮,煙三文魚油滑可口,即叫即製的蛋菜式用日本蛋,即煎奄列做得最好,蛋香濃郁。主菜燒牛肉用阿根廷草飼牛,燒得生熟合適,腍滑可口。甜品是美洲風格,分量大,入口甜,必吃法蘭西多士,即叫即在堂前即弄,火光熊熊,非常搶眼。氣氛隱密,彷彿到了私人會所。捧場客極多,周末最好提早一兩星期預訂。
6. Uma Nota
地址﹕中環蘇豪卑利街38號地下C號
電話﹕2889 7576
供應詳情﹕分兩種,平日星期六日有普通版Brunch,$295/人,四道菜,可加$195起任飲啤酒氣酒等。另一種每月第二個星期六的嘉年華Brunch,12nn-4pm,$650/人(不設加一),包八道菜,及任飲指定酒精飲品
評分﹕3.5
詳情: http://bit.ly/2vKn0tq
於巴黎設有分店的巴西餐廳酒吧Uma Nota,逢星期六日提供Brunch,分成兩種,平日版為$295/人,四道菜套餐,味道有特色但坦白說,未必人人愛吃巴西燒牛扒、蕉業烤魚等,因為味道頗鹹。另一個便是嘉年華Brunch,每月第二個星期六提供,價錢直追星級酒店,每人一款八道菜套餐,都是巴西菜如炸餃子、串燒牛、燒菇,以及蕉葉燒魚、鹽燒牛肉、燉南瓜等。吸引之處,全在店內請來巴西樂手即席鼓舞飛揚,氣氛奇佳,加上任飲氣酒、生啤、葡萄酒、雞尾酒,酒精加音樂,已是最佳拍檔。
編輯﹕楊志強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a0l3ODuXg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