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疫情把我,與我最好的兄弟分隔兩地,我問了他:「若一段珍貴的友誼,2年沒見面,你認為還算摯友嗎?」青春裡的情深義重,我們不曾忘記,這我確信。但現在呢?
長大以後,我們各自創業於2017年
他在日本創業,我在台灣起步。
其實感情若堅定,一片海的距離,不會是距離。通電話、訊息、一趟飛機,隨時能夠將我們的愛維繫。
不過距離,確實得讓人更努力牢牢抓緊。
而他與女友待在日本4年,兩人日子裡除了工作接觸到的日本人以外,幾乎沒有私交夠深的摯友,他們小倆口,似乎只要相愛,只要能待在一起,不需要朋友。
朋友,對他們而言,是通訊軟體裡的一個帳號、一張頭貼、一則訊息而已。友誼會一直放在那裡,偶爾在愛情世界裡累了,再回到友誼裡充電。友誼似乎永遠不需呵護,亦無需照顧。
我曾對他說過,真正的友誼,是不怕時間的。可我太天真。當時間一年一年走過,當日子多了許多空白,友誼真會被考驗。
感情究竟是如何走散的?
將我們越推越遠的是什麼?
起初,走散了的理由
不是那片海、不是兩個國家或飛機
而是非常簡單且聽來敷衍的兩字「忙碌」
成年人真的好忙。
忙著賺錢、忙工作、忙找尋自我認同、忙著愛人與被愛、忙著傷人及舔拭自己傷口。出社會以後,忙著不再讓自己的膝蓋總是跪著,要站起來,有底氣的站著,我們各自忙著在一座陌生城市裡探尋一份歸屬感。
我們不再像兒時天天碰面,無時無刻願意賴在一起,開車出去玩,隨處停下,座椅後躺,聽著Oasis樂團、聊天聊到睡著。醒來已是夕陽。
現在,我們在疫情裡,被迫縮小了生活圈,電話中的話題總繞著疫情與過去的回憶,而少有其他。當距離造成的「生活圈不同,話題變少」以後,感情便在聚少離多的常態裡,悄悄疏離。
太老派的我,總覺得長時間對著手機說話時,我像在跟手機培養親密關係,而不是跟你。你我之間,隔著電子產品、隔著日子裡回憶的空白、隔著新冠肺炎。
所以,長大以後,一段關係是如何走散的?
大概是「你不追、我不等;你不問、我不說;你沒主動聯繫,而我也只是安靜的查看你的社群動態,不出聲音。」
而「各自忙碌」,可以是所有問題的答案。
我問他,要三十歲了,這輩子回頭看
交了許多朋友,而真正留下來的有多少呢?
他說 5 個吧?但都沒什麼見面了。還能和你聊一通一個小時的電話,是很幸福的事了。
而他此刻和女友2人,在日本被隔離的家中,女友做飯、他處理工作,平淡的日子裡,少與人接觸,在日本,總交了許多朋友,卻也都是事業上的互動,再無真正走進心中。
問「寂不寂寞?」
我說我會,而他說不會。
不會寂寞?他立刻補充,表示他非常想念我,想念我們曾以為能天長地久的好日子。又或當他活著沒有我的日子,卻偶然喝到我喜歡的飲料,吃到我偏愛的食物,他會突然掉眼淚。那是思念的眼淚,眷戀於回憶的眼淚。
但為何不寂寞?
因為「他是接受孤單的」,接受長大是一段越走越寂寞的過程,當人人努力於自己的成就,當我們各自忙碌,當愛情與友情的優先順序被定義,便無法再同青春時花大量時間和摯友培養感情。
而我寂寞。純粹是我不甘心。
我想你了。我握著那些黏再久也不膩的日子而捨不得。可終究得捨得,並接受,愛之所以珍貴,不是因為它雋永,不是因為能將感情走到永遠;愛的珍貴,在於它會改變,每一份幸福都在我們擁有的當下,便是獨一無二,機緣巧合,無法再製。
當每一份當下變成回憶以後
當下便消失。
所以人得把幸福收進心裡
即使接下來的日子,始終是一個人
也因心中有愛,而能把一個人的日子活得晴空萬里。
那份心中的晴空萬里
不是輕易拋棄一切而爽快灑脫
而是把好的事情放心裡
讓它發酵,讓自己成為能帶給愛人幸福的人。
在疫情底下,他無法拋下日本的事業,往返日本台灣,來回隔離28天。於是繼續活著與女友的2人世界,待在同一座陌生到只熟悉彼此的城市,浪漫的不是世界上你只認識我,而是我們願意把彼此當作優先,世上你最重要,你在哪裡,家就在哪裡。
我理解他追求的人生。
所以2年沒見面,還能是摯友嗎?他回答:
「如果你不能算摯友,那大概我也沒朋友了」
他笑,笑是釋懷,笑是對友誼的堅定,對關係的信任
——— 即使某天陌生了,我們曾是摯友的事實不改變
即使未來某天變得陌生,而你依然是你,我依然是我
我們永遠都能花些力氣,「再次找回我們」。
累積2年的空白,一通又一通以小時為單位的電話。電話裡,即使終將失去話題、終有一日再找不到連結我們的故事。我也依然會說出那些看似無聊的關心「吃飯沒?今天好嗎?早點睡。」
讓你知道,我們疏離了,但我心裡有你,始終有你。
要你好好生活
好好戀愛
好好經營公司
各自安好,遠遠關心
願我們終有一日,還能重逢。
但,沒說出口,卻想問的是
究竟,這輩子,我們還能見面幾次.....?
.
.
.
.
.
.
#山料新書出版倒數3天
.
關於「2年不見面,是否依然是摯友?」這題
你們認為呢?
在什麼前提下可以?
又或只要失去共同生活的圈子,連結終將斷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畢業季=分手季?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
「巧合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巧合定義 在 Facebook
- 關於巧合定義 在 Gtokevin小商人靠北幹古股份有限公司 Facebook
- 關於巧合定義 在 我是Cc謝昕璇,世界最棒工作的台灣女孩 Facebook
- 關於巧合定義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 關於巧合定義 在 [巧合] 水是宇宙中最神奇的物質- 看板StupidClow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巧合定義 在 神秘的共時性|你所不知道意識領域到底有哪幾層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巧合定義 在 網管法》草案故意不定義「事業」 百萬訂閱YouTuber恐都納管 的評價
- 關於巧合定義 在 豬與龍的新定義~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的評價
巧合定義 在 Gtokevin小商人靠北幹古股份有限公司 Facebook 八卦
看到有位妹子聊了一下我們業內的消息
有看到不少人在討論,我就想做個夢。
-------夢境分隔線-------
反正都有人講了,我就來加減幹古一下。
基本上這位正妹說的都對,所以常常在網路上很多人說什麼台北 6000、7000就可以幹到小模,還是說什麼6000以上就是高級茶
我個人在這邊誠心地跟各位說,有的話可以介紹來一下,我可以直接包月包季都行。
台北要好一點的妹子,依照我做生意的中肯的標準,的確2萬以上才會有好一點的妹子。因為很多到手都要求的很高。
因此那些說6000、7000就能找到優質的妹子,我覺得這些人應該比我懂行,要不就是每個對好看的定義不同。
包夜來說,有姿色的妹子一般開價不可能只有2萬或者5萬
更不用說那些網紅網美,一個小時開價6萬up都很正常
之前那個pretty tight的價格其實在我們這種圈子,是滿正常的。
很多只要炒作一下,價格都會翻著跳上去。
最後,根據我的經驗,這個妹子的奶看起來應該是真奶,不像做的,我接到不少人私訊一直問一些543的,所以別再問我了,我認為是真奶。
-------夢境結束線-------
以上純屬夢境,如有雷同,一定是巧合啦。
巧合定義 在 我是Cc謝昕璇,世界最棒工作的台灣女孩 Facebook 八卦
大概十年前我開始旅行
老實說一開始用背包客的方式出發的理由很單純
口袋空空想去的地方很多這世界很大
我只能用最少的錢想辦法去到更多地方做更多的事
當資源越少,頭腦動的越是勤勞
總是能找到免費或是便宜的方式延續旅程的時間
有點未知、有點驚險,像是求生意志被啟動一樣
心智與身體完美的結合共同努力著
領著我走遍世界好多年
漸漸的我開始有較多的預算及更多的資源
有機會嘗試更多不同的旅行方式
住上一晚上萬塊的房間享受飯店服務
有三餐都準備好的舒適行程
甚至專人導覽連做功課都免了
心裡總是想著
努力工作了這麼久多花點預算在旅行上也是值得的吧
只是,旅程結束後似乎少了許多那些可以越嚼越香的回憶
少的是那些未安排下的巧合與巧遇
那種不可思議的感覺足以讓我驚喜很久
少的是那點驚險那點精彩
心跳加速的頻率隨著每天的未知越見頻繁
少的是人與人深談的交集
更難得可貴的,則是途中這些差身而過的人
成為了生命當中的某段故事
我想有了不同體驗之下才更能明白「背包客」的定義
背包客不同等於有預算的旅行(Travel with the budget)
它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更是創造精彩的捷徑
不該是年輕人才有的權利
更不是沒錢才選擇的方式
我遇過70幾歲的爺爺買單程機票獨自背包旅行
我遇過橘子園地主休耕時的五個月壯遊
無關年紀更無關身份
換一種浪漫的說法
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人生寫書
而當個背包客能為你創造出來的篇章
剛好就是這本書的高潮吧:D
-
人在土耳其途中,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cisatroublemaker/
巧合定義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記得打開CC字幕 #畢業季=分手季?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29 為什麼會有分手潮?
03:07 等等!難道我們的感情敵不過時間的考驗?
03:45 我們的觀點
06:32 提問
06:50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
|腳本:+🐟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她打開了人生的視野,決定和「台灣上層階級培育出來的菁英」男友分手:https://reurl.cc/5WN4V
→ Economist: ‘Tis the Season to Break Up:https://reurl.cc/Lro4K
→ 社會比較:https://reurl.cc/Elv4k
→ 真的有年末分手潮?:https://reurl.cc/RGoq6
→ How do holidays influence relationship processes and outcomes? Examining the instigating and catalytic effects of Valentine's Day:https://reurl.cc/m5QM7
→ 七夕分手潮:我們還能當朋友嗎?:https://reurl.cc/jZeyM
→ 多年前 Gary Lewandowski 根據 Facebook 的統計圖指出,暑假對於大學生來說的確是關係終止(同時也是關係開始)的時刻(summer-lovin-or-summer-leavin),但比起畢業和假期,更重要的或許是兩個人對彼此的感覺是什麼,問題是,如果他真的有分手的念頭,會跟你說實話嗎?
→ [1]Lee, S., Rogge, R. D., & Reis, H. T. (2010). Assessing the Seeds of Relationship Decay: Using Implicit Evaluations to Detect the Early Stages of Disillusionment.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6), 857-864. doi: 10.1177/0956797610371342
→ 這邊是海苔熊的觀點:https://reurl.cc/Ndogm
*特殊時機
・二月十四號 白色情人節 而且時間在剛開學
・七夕情人節 時間正好也在在暑假結束快開學
・過農曆年,一起見對方家人
上述節日跟情侶尤其相關,有比較多的機會去思考與對方的關係
*為什麼?
・期待感落差
・過去專家調查發現,伴侶們在壓力增加的時候,溝通技巧會惡化,以聖誕節來說,就不只是檞寄生下接吻的浪漫,從節日前的採購、備餐、買禮物、付帳單…,都是聖誕節的一環。
・此外,感恩節和新年還更慘。神經心理學家夏普(John Sharp)就解釋,「日光時間變短對事情一點幫助也沒有,人們變得更疲勞易怒,此時自我療癒也變得相當流行。」
也就是說,進入冬天的我們少了溫暖、少了日光,卻多了壓力。
・此外,歲末也會促使大家反省這一年的「作為」。
「這段時間以來我快樂嗎?」
「我跟他真的適合嗎?」
「這個人是否可靠?」
「一年來的相處,他是否值得我等待、犧牲其他更多更好的機會?」
「我是否還有更多的可能,而不是被對方綁在這關係裡?」
*換環境
・當兵
・遠距離
・畢業後就業
→環境改變,兩人開始有不同的生活經驗,久而久之能有共鳴的是可能也逐漸減少,而漸行漸遠
但也有人不這麼想
*可能就只是巧合
・定義:相關的事物基於偶然的因素同時發生
・然而有些人並不會用「偶然」來解釋巧合,反而會自動尋找事物之間的關聯意義,比方說上述的「時機點」或是「換環境」
事實上,關係的結束並非一瞬間,而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
Steve Duck是研究人際關係的著名學者,他曾經提出一個引用率相當高的關係結束模型(1982),從關係的破 裂(breakdown)開始,區分了六個關係結束的階段(phases of relationship dissolution),分別是:
・1.關係的破裂:關係中的一方開始對這段關係感到不滿意或是不耐煩。
→接著,必須跨越一個「我再也不能 忍受(I can stand this anymore)」的門檻之後,才會進入到第二個時期「內在心裡階段」
・2.內在心理階段(intrapsychic phase):對關係感到不滿的這個人,會開始對伴侶感到不滿,於是他/她可能會對外發展其他替代的關係或社交活動
→當他/她認為自己「進 行抽離、離開的活動擁有其正當性(I’d be justified in withdrawing)」的時候,就進 入到了第三個階段「互動階段」
・3.互動階段(dyad phase):兩人開始相互對峙(confrontation),兩人的問題 透過直接的或是間接的方式被揭露出來,使得兩人可能會發生爭吵、協商或是修 補彼此關係
→而當雙方的關係無法挽回,跨越了「我們決定要分手(I mean it)」 這個門檻的時候,就進入到了第四階段「社會階段」
・4.社會階段(social phase):兩人會開始向各自的社會網 絡進行解釋和說明,向外尋求一些協助與支持,在此階段中,雙方的分開已經是 無法避免的情形了,雙方都已經接受分手的事實,並試圖要去面對它
→一 旦跨越了「分手是無法避免的(it’s now inevitable)」這一個門檻的時候,就進入到 了第五階段「墳墓妝點階段」
・5.墳墓妝點階段(grave-dressing phase):分手者開始整理過去的回憶,並同時進行自我修補 的過程,他/她會開始發展其版本的分手原因和過程
→而當分手者「準備好要迎 接新生活(time to get a new life)」的時候,就進入到了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恢 復階段」
・6.恢復階段(resurrection phase):在這個階段中分手者會開始準備面臨新的生活或是新的關係。
在 Duck(2007)的模型中,這六個階段的關係並不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如果在某一個階段時,兩人該階段的問題已經得到修補或解決,於是此對伴侶的狀況將不會往下一個階段進行,而是回到之前的某個階段,繼續維持兩人的關係。
但是,如果一對伴侶最終是走向分手一途,他們則會 經歷此六個階段的歷程。於是,在此,我是將這六個階段的內容依序描述介紹出來,而不談可能折 返回到之前的階段或是繼續維持兩人關係的情形。
・就我們的看法會認為,關係中的問題本來就存在了,「換環境」或是「特殊時機」只是一個契機,讓關係中的問題浮現,而分手則是因為在當下兩人可能都無力、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只好選擇分開。
・心理學家Silvia(2009)曾提出一個看法,我自己也蠻認同的。她提到,「只有相處時不需特別「用力」 (pay effort extremely)的關係才能維持長久,也能抵擋這種時序情境的考驗」。
・溝通對彼此的期待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i2GIVDU7VI/hqdefault.jpg)
巧合定義 在 神秘的共時性|你所不知道意識領域到底有哪幾層 ...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集體潛意識與 巧合 ・偶然・貴人・偏財・運氣・心有靈犀等等是息息相關的|共時性的三個重要 定義 |共時性要如何體現在我們生活中?|靈性養神【微笑雪莉】. ... <看更多>
巧合定義 在 網管法》草案故意不定義「事業」 百萬訂閱YouTuber恐都納管 的八卦
中天新聞自從遭NCC拒絕換照、轉戰YouTube後,表現越來越「放飛自我」引發熱烈討論,現NCC又推出《網管法》管理網路影音,時機巧合。 ... <看更多>
巧合定義 在 [巧合] 水是宇宙中最神奇的物質- 看板StupidClow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中午為了喝可樂,去茶水間冰箱拿冰塊。遇到同事A在泡茶,於是跟他聊了起來。
同事B在旁邊聽著我們聊天,突然很興奮的說:我剛剛發現水是宇宙中最神奇的
物質,他會在0度結冰,剛好也會在100度沸騰,就這麼巧?就好像宇宙是為了水
而設計的一樣!
我說:不是,溫度就是為了水而設計的…..
B說:你是說整個宇宙的溫度是為了水設計的?
我說:不是,我的意思是說……
A說:你先不要講,我看他什麼時候想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6.74.7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pidClown/M.1678446567.A.BCB.html
※ 編輯: pokkys (122.116.74.78 臺灣), 03/10/2023 19:13:26
※ 編輯: pokkys (122.116.74.78 臺灣), 03/10/2023 19:14:59
... <看更多>